- 相關推薦
羽毛球運動的起源與演變
羽毛球(Badminton)是一項隔著球網,使用長柄網狀球拍擊打用羽毛和軟木制作而成的一種小型球類的室內運動項目。羽毛球比賽在長方形的場地上進行,場地中間有網相隔,雙方運用各種發球、擊球和移動等技戰術,將球在網上往返對擊,以不使球落在本方有效區域內,或使對方擊球失誤為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羽毛球運動的起源與演變,歡迎大家分享。
羽毛球運動的起源與演變
早在兩千多年前,一種類似羽毛球運動的游戲就在中國,印度等國出現。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看看羽毛球運動的起源與演變吧。
據有關資料表明,最早出現有關羽毛球運動的文字記載是法國著名畫家喬丹(1699-1779)所畫的一幅題為“羽毛球”(The shuttle coack)油畫。畫中的一名少女 ,手握穿有網弦的羽毛球拍,球由球托插有七根不同顏色的羽毛所制成。
傳說日本早在14-15世紀時,已出現了一種兩個人用木制球拍,將插上羽毛的櫻桃核當做球來回對擊的游戲。這種運動很快傳到了歐洲和亞洲其他國家。但因這種球不堅固耐用,飛行速度又太快,所以雖風行一時卻很快就又消聲匿跡了。
此后,又有類似羽毛球的游戲方式相繼在印度和俄國出現,印度稱此游戲方式為“普那”,它是用絨線纏成球形,上插羽毛,用木拍對擊。俄國稱其為“伏朗”。用球和我們現在的毽子非常相似。
由此可見,羽毛球運動的起源與類似“毽子板”的游戲有著密切的聯系。由于國家.民族.文化以及語言的差異,對原始羽毛球運動名稱的稱呼就有所不同。所以,目前世界上對于這項究竟始于何時何地仍眾說紛紜。但對于現在羽毛球運動名稱的說法卻基本一致。1873年,在英國格洛斯特郡的伯明頓鎮(BADMINTON)有一位叫鮑弗特的公爵,一次在家中宴請賓客,恰逢下雨,客人只得聚在客廳,時間一長,大家都感到乏味,當時,有位從印度退役的英國軍官,將其在印度孟買見到的“普那’向大家作了介紹,于是大家就在大廳內進行這種羽毛球的游戲。因這項活動極富趣味性,很快就風行起來。由于這項活動誕生在伯明頓,有人就提議以這個莊園的名稱命名了這項運動,所以,英語中羽毛球叫做“BADMINTON”。原來鮑弗特公爵的莊園現在也改名為“羽毛球館”以示紀念,并陳列著19世紀中業最初的羽毛球拍和球。那時的活動場地是葫蘆形,兩頭寬中間窄,窄處掛網,直至1901年才改作長方形。
1877年,第一本羽毛球比賽規則在英國出版。
1893年,在英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羽毛球協會。1899年,該協會舉辦了第一界"全英羽毛球錦標賽"(All Englang Badminton Champinships)"這就是自1899年起在英國倫敦溫布利體育中心舉行的傳統性,非正式世界羽毛球錦標賽.
此后,羽毛球運動從不顛諸島流傳到斯堪的納維亞和英聯邦各國,20世紀初流傳到亞洲、美洲、大洋洲,最后傳到非洲.
隨著這項運動在世界上開展的國家越來越多,1934年成立了"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總部設在倫敦.1939年國際羽毛球聯合會通過了各會員國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競賽規則>>.
從本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這個時間,歐美國家的羽毛球運動發展很快.特別是英國和丹麥,歷次重大國際比賽的桂冠幾乎都被他們所壟斷.其次,是美國和加拿大也具有相當高的水平.
1948-1949年舉行了的首屆世界男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湯姆斯杯”賽,馬來西亞隊擊敗了美國、英國和丹麥等強隊榮獲冠軍,從而開辟了亞洲人稱雄國際羽壇的時代。
50年代亞洲羽毛球運動發展較快,特別是馬來西亞涌現出了不少優秀選手,蟬聯了1951年和1955年之間所舉行的兩屆湯姆斯杯賽冠軍。同時在全英錦標賽中獲男子單、雙打的冠軍。
50年代末,印度尼西亞羽毛球隊在國際羽壇開始崛起,他們在學習歐洲選手的技術與打法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加快了羽毛球場上的速度和對落點的控制,使羽毛球技術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在第4屆湯姆斯杯賽中一舉擊敗馬來西亞隊而奪得冠軍。在60年代和70年代,印尼隊的技術水平(除中國以外)在國際羽壇一直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從第4屆到第11屆的湯姆斯杯賽,除第7屆被馬來西亞隊獲得外,其余全被印尼隊所擁有,并且幾乎壟斷了在此期間的全英錦標賽的男子單、雙打的冠軍。
在女子方面,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美國占據世界的優勢,連續三屆獲得世界女子團體比賽(尤伯杯賽)的冠軍。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世界的優勢轉向日本。
1981年5月國際羽聯重新恢復了我國在國際羽聯的合法席位,從此揭開了國際羽壇歷史上新的一頁,進入了中國羽毛球選手稱霸國際羽壇的輝煌時期。
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羽毛球第一次進入奧運大家庭,被列為表演項目。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設男女單打和男女雙打四塊金牌。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又增設了混合雙打。
拓展:羽毛球運動的好處
1.羽毛球是一種全身運動項目。無論是進行有規則的羽毛球比賽還是作為一般性的健身活動,都要在場地上不停地進行腳步移動、跳躍、轉體、揮拍,合理地運用各種擊球技術和步法將球在場上往返對擊,從而增大了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快了鍛煉者全身血液循環,增強了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
2.羽毛球運動適合于男女老幼,運動量可根據個人年齡、體質、運動水平和場地環境的特點而定。青少年可作為促進生長發育、提高身體機能的有效手段進行鍛煉,運動量宜為中強度,活動時間以40-50分鐘為宜。適量的羽毛球運動能促進青少年增長身高,能培養青少年自信、勇敢、果斷等優良的心理素質。老年人和體弱者可作為保健康復的方法進行鍛煉,運動量宜較小,活動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達到出出汗、彎彎腰、舒展關節的目的,從而增強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的功能,預防和治療老年心血管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兒童可作為活動性游戲方法來進行鍛煉,讓他們在陽光下奔跑跳躍,并要求他們能擊到球,培養他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不甘落后的品質。
3.羽毛球運動游戲性較強,運動量可大可小。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可以將球打得又刁又重,拼盡全力撲救任何來球,盡情散發自己的青春氣息;年老體弱的練習者可以把球輕輕地擊來打去,根據自己的要求來變換擊球節奏,從而達到鍛煉身體、延年益壽的功效,既活動了身體,又娛樂了心情。
4.羽毛球活動對設備的基本要求比較簡單,只需兩個球拍、一個球和一條繩索即可。正規比賽場地面積僅65-80平方米,長13.40米,寬6米(雙打)或5.18米(單打),平時進行羽毛球活動只要有平整的空地就可以了。在風不大的情況下,可以在戶外進行活動,只要把球網架起來,就可以在一定長度和寬度的空地上畫上幾條線,雙方對練。因此它不僅可以在正規的室內運動場進行,也可以在公園、生活小區等處廣泛地開展。當它作為戶外運動時,還可使鍛煉者吸入新鮮空氣,受到陽光照射,改善人體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同時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在運動中怡心健體。
5.羽毛球運動既可單兵作戰(兩人對練),又可集體會戰(雙打聯系或三人對三人對練)。單人對練時,聯系者可以隨心所欲地打出任何弧線、任何遠度、任何力量、速度當任何落點的球來;集體會戰則可以使聯系者養成協調配合的習慣,培養集體主意精神。
6.據統計,大強度羽毛球運動者的心率可達到每分鐘160-180次,中強度心率可達到每分鐘140-150次,低強度運動心率也可達到每分鐘100-130次。長期進行羽毛球鍛煉,可使心跳強而有力,肺活量加大,耐久力提高。此外,羽毛球運動要求練習者在短時間對瞬息萬變的球路作出判斷,果斷地進行反擊,因此,它能提高人體神經系統的靈敏性和協調性。
長期堅持羽毛球運動能有效提高骨密度,對于延緩衰老,提高韌帶的韌性、關節的靈活性都大有幫助。
【羽毛球運動的起源與演變】相關文章:
中國男裝的演變史09-05
羽毛球運動常見的損傷08-28
羽毛球運動的力量練習03-02
羽毛球運動特點介紹06-21
象棋的起源08-10
影視特效的演變過程03-01
如何防范羽毛球運動傷害10-18
羽毛球運動的裝備有哪些09-13
羽毛球運動注意事項12-08
拓展訓練的起源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