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族的過年習俗解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滿族春節習俗
春節習俗之滿族春節習俗
春節對于滿族和漢族來說是一個共同的節日,滿族人也將春節稱為“過年”。生活在蘭州地區的滿族大約有3萬多人,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春節習俗。
“臘八粥”和“領牲”:滿族人亦過昔八節(農歷臘月初八)。相傳,早年有卜滿族族長,以勢欺人,常年挨家挨戶侖流要吃要喝,滿族百姓敢怒不敢言。昔月初八這天,一個叫烏津拉的農民想出了個好注意,用糯米、紅糖和幾十種干果煮成一種粥,請族長去吃,族長一看就生氣了:“這是什么東西啊,黏糊糊的!”烏津拉便告訴族長這叫“臘八粥”,族長聽了這個很不順耳的粥名后,氣乎乎地走了,此后也不再挨家要吃要喝了。滿族后人為紀念烏津拉,每年臘月初八這天都要煮“臘八粥”喝。過去,滿族人臘八節不但自制“臘八粥”,而且要互送“臘八粥”,以加強親戚和鄰里間的團結。
臘月十五后,滿族人要任選一天殺年豬,祭祀祖先、恩公和本支祖宗。年豬不得有白毛,豬捆好后抬到祖宗供位前,殺前將酒澆進豬耳朵,如果耳朵動為“領牲”了,如不動,需禱告,直到動了方可殺死。殺死后,先要將豬剁成八塊,擺在祖先牌位前,燒達子香,全家磕頭。禮畢,才可以吃肉。吃第一頓肉時,全家人要圍著鍋坐,不用桌子。
祭祖先與吃年飯:臘月二十九,滿族人家家都要貼窗花、掛箋、對聯和大“福”字。過去滿族人在貼掛箋上很有講究,本家是什么色旗人就貼什么色掛什么箋,祖先原是從長白山幾道溝里來的就在祖宗板頂上貼幾張掛箋。臘月三十這天,家家都要豎起一根五六米高的“索羅桿子”(也稱神桿),桿頂上掛方形的錫升,升里盛著豬的五臟供烏鴉、喜鵲去吃。相傳此桿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挖人參時用的索撥棍。又傳當年明將李成梁害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蒙李夫人相救,騎馬逃跑,途中馬失前蹄摔到崖下,一群烏鴉、喜鵲落在他身上將他護住,追兵以為他已經摔死,便掉頭走了。努爾哈赤脫險逃入山中,以挖參所得置辦兵器、糧草,起兵統一了東北。后人為紀念烏鴉、喜鵲的救祖之恩,在春節豎起“索羅桿”。 除夕,滿族人都要祭祖。祭祖首先要在家中正廳祖宗板前供自制米酒13盞,自制奶油點心13碟,板上貼新掛簽(滿文)。在院內東南角“索羅桿”前,也供著同室內相同的供品。接著,由家中長輩主祭,帶領全家叩拜。之后向祖先敬奉供品,包括供飯、供菜、供酒和干鮮果品、點心等。
祭祖完畢后,全家人要到最高輩分家長屋內行拜年禮。禮畢,全家老幼循序列坐,吃年飯。一般來說,除夕這天滿族人都要吃餃子。擺放的餃子要橫豎成行,意味來年財路順氣。煮餃子時,鍋底需燒“杏條”柴,因“杏”與“興”諧音。當餃子從沸騰的鍋里起來時,煮餃子的人吆喝道:“小日子起來了,小日子起來了!”全家人必須隨喊:“起來了!起來了!”吃完了餃子后,一些人甚至會讓家中小孩在屋內高處跳上幾跳,預示自家的小日子蹦了個高。有一些人還在餃子里包上銅錢或其他一些東西,來測一年的運氣,以此增加節日的氣氛。
燈節與“笊籬姑姑”:滿族人過年,從除夕到正月十五,點燃“索羅桿”上和屋檐下的燈籠后,便徹夜不息,以示紅燈高照。若燈熄了,則意味著不吉利。有的人家甚至將燈點到二月初二。滿族人的燈節也就是元宵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掛各式各樣的彩燈,辦燈會。在農村,這天晚上有的人家還要“驗月份”:用蕎麥面制成12盞小燈碗,碗邊標上月份,在每個碗中放一粒黃豆,然后放在鍋里蒸,碗中的豆粒脹大就意味著那個月份澇,豆粒小則預示著旱,不大不小的為風調雨順。 燈節也是滿族年輕婦女的節日。這天“格格”(姑娘)們打扮得漂漂亮亮來玩“笊籬姑姑”。她們在笊籬上糊上粉蓮紙,畫成漂亮的大美人,再把筷子和笊籬綁成“十”字,豎的(笊籬把)做身子,橫的(筷子)做雙手,然后,給“笊籬姑姑”穿上漂亮的彩色紙做的衣服,讓“笊籬姑姑”在桌子上歡快地跳舞。之后圍觀者還可向“笊籬姑姑”“問卜”,什么都行,肯定時“笊籬姑姑”點點頭,否定時“笊籬姑姑”搖搖頭。
【滿族春節習俗】相關文章:
滿族的過年習俗解讀07-14
滿族端午節的習俗06-27
春節手抄報資料:滿族春聯風俗07-05
滿族春節擷趣手抄報資料06-25
關于滿族春聯風俗的春節手抄報資料06-20
滿族傳統體育文化論文04-24
滿族音樂文化保護的論文06-19
江西春節習俗01-10
春節習俗的日記12-10
春節的習俗日記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