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立夏養生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其交節時間在公歷每年的5月6日前后,自太陽黃經45°時始。歷書云:“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已升高到20℃左右,標志著華夏大地開始進入夏季。立夏應該如何養生?立夏養生可以吃些什么?下文為大家普及相關知識!
立夏養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夏三月是指從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署六個節氣。立夏、小滿在農歷四月前后,稱之為孟夏(夏之初),天氣漸熱,植物繁盛,此季節有利于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在與節氣相交之時故應順之。《醫學源流論》曰:“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于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在中醫文獻中對心解釋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血肉之心即指實質性的心臟;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維、情志等活動的.功能。
傳統中醫認為,心為陽臟,主陽氣。心臟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心臟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初夏之時,老年人氣血易滯,血脈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許蔥頭,喝少量的酒,促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便可預防心病發生。立夏之后,天氣逐漸轉熱,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立夏以后,飲食原則要遵循“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立夏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為安度酷暑做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以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干”的目的。
立夏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至20℃,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大好時節。天文專家提醒說,立夏以后,天氣轉熱,傳統中醫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立夏養生食譜
魚腥草拌萵筍
材料
魚腥草50克,萵筍250克,大蒜、蔥各10克,姜、食鹽、醬油、醋、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
魚腥草摘去雜質老根,洗凈切段,用沸水焯后撈出,加食鹽攪拌腌漬待用。萵筍削皮去葉,沖洗干凈,切成1寸長粗絲,用鹽腌漬瀝水待用。蔥、姜、蒜擇洗后切成蔥花、姜末、蒜米待用。將萵筍絲、魚腥草放在盤內,加入醬油、味精、醋、蔥花、姜末、蒜米攪拌均勻,淋上香油即成。
功效
清熱解毒,利濕祛痰。對肺熱咳嗽,痰多粘稠,小便黃少、熱痛等癥均有較好的療效。
鮮土茯苓眉豆豬脊骨湯
材料
鮮土茯苓400克,眉豆80克,豬脊骨500克,生姜3片。
做法
鮮土茯苓刮去外皮、洗凈,切塊狀;眉豆稍浸泡,洗凈;豬脊骨洗凈,用刀背敲裂。將各料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加清水30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2.5小時,調入適量的食鹽即可。此量可供3~4人用,眉豆、豬脊骨可撈出,加醬油等調料,佐餐食用。
功效
健脾益氣、祛濕利水、消除疲倦、強壯身體之功效
益氣養心粥
材料
太子參30克,山藥30克,蓮子30克,粳米200克。。
做法
將太子參、山藥、蓮子、粳米洗凈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同煮至米爛粥成
功效
溫熱服食,有健脾益氣、養陰清心的功效。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養生】相關文章: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養生方法08-07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養生保健攻略08-07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養生小常識08-07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中醫養生小常識11-13
中醫養生之二十四節氣養生(立夏篇)11-12
二十四節氣立夏養生保健常識08-07
二十四節氣立夏中醫養生常識08-07
二十四節氣立夏中醫養生知識11-10
立夏養生方法大全08-07
立夏節氣咋養生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