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并不是一杯隨時解渴的水
前幾天,聽到一句話:“企業文化不是一杯隨時解渴的水!贝蠹叶颊f有道理,說得好,一針見血,F如今,“企業文化”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詞匯”,幾乎成了企業實現“從平庸到優秀”,“從優秀到卓越”,直至“基業長青”的法寶;或者是企業解釋一切成敗得失的“事后諸葛亮”。企業文化之所以會被人們捧上管理的圣壇,之所以會成為解決一切管理問題的靈丹妙藥,皆因為它太過于神秘、抽象、高不可攀……
在我們的概念中,企業文化一直是一個很熟悉、很貼近,但又很不具體、難以琢磨的概念。我們知道這個字眼,時常提及它,甚至對它“頂禮膜拜”,希望它能拯救企業于危難。但我們卻不知道它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就像我們侍奉了那么多年的神,只見其“形”,卻不見其“神”;只可“意會”,卻始終無法“言傳”。
作為一種文化,它首先當然應該是無形的。企業文化不是寫在紙上的行為規范,道德標準。事實上,任何一個人都是有獨立思想的個體,即便他因某種契約關系而受到企業規章的約束,多數時候他仍然擁有自由行動的權利。無論多么詳盡的規章制度都無法事無巨細,毫無遺漏的將企業內部全部的可能行為、評判標準、紀律、準則全部用文字的形式記錄、規范下來。但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企業內部恰恰就會形成一種群體壓力的約束,很嚴密,很自覺,很統一,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也可以將其視作一只“看不見的手”,調節著所有成員的行為。不認可這種規范的人,會被群體排斥。經過長時間的“自動篩選”,這種觀念上的一致不斷強化,最終成為我們所謂的“文化”。但是,這應該只是企業文化形成的第一個階段。
再進一步,企業文化就不僅僅是一種“規范”,或是“群體壓力”了,它應該是一種精神狀態。企業文化講求的不是被動的接受、屈服,而是一種動態的適應、融合,以形成一種共有的待人處世的態度。至此,企業文化被進一步抽象、內化,成了企業內在的動力源泉。
但這不是必然,固步自封的企業文化只能讓企業終結于驕傲自滿,冥頑不靈。企業真正走向成熟,必須要形成“鞏固-學習-創新”的文化氛圍。通常,在一個企業里,總是存在若干態度科學,對環境敏感或是追求創新的人,這都是有價值的無形資產,但不是文化。只有整個組織都意識到了這種資產的價值,自覺地汲取其中的精髓,使之成為企業成員的共同特征,這樣,這種精神的力量才能推動企業的不斷成長與發展。
企業文化是什么
那么,企業文化究竟是一種結果,還是一種手段?回答這樣的問題,又易于落入非此即彼的圈套。企業文化應該是一種精神層面的結果,它反過來影響、甚至決定人們的行為。企業文化一旦穩固下來,便形成一種成熟的企業組織心態,它是企業所有經營管理行為在精神層面的綜合反映。此時的`企業文化不會因為某個人的變化而變化,不會因為某個架構的變化而變化,也不會因為某個外部評價標準的變化而變化。在企業文化的作用下,作為輸出結果的組織行為是人為難以控制的。但從發展的觀點來看,企業文化也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企業文化的穩定內核只有在與環境的互動中不斷兼容并蓄,才能幫助企業實現持續的發展。
余世維說,我們“需要很多很多時間,才能形成一點點傳統;需要很多很多傳統,才能形成一點點文化。
”想以朝夕之功去塑造甚至改變一種企業文化,恐怕只能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企業文化而建企業文化是徒勞的,企業文化不是一杯可以隨時解渴的水,但往往,拯救我們的恰恰就是這樣一杯水。
解讀
企業文化雖然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但左右著企業員工的觀念更新、心態改變、心智模式的改善及行為習慣的規范,以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益。因為它是一種意識形態,一種抽象概念,不象企業里的科研、生產、經營、營銷等是可以通過量來衡量的。但企業文化優秀的企業善于通過多種渠道,把高度濃縮的文化理念故事化、案例化及漫畫化,使得它更加具體與形象,如此,作為企業員工是時刻能感覺到企業文化在指導他們執行任務或工作的。
【企業文化并不是一杯隨時解渴的水】相關文章:
上海公積金新政為購房者“解渴”07-11
恩情不會隨時間流逝的名人故事12-08
能力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04-03
意大利留學要隨時關注申請時間08-04
男人并不是非黑即白的08-26
OA系統讓集團辦公隨時隨地08-09
侍酒師70%的工作并不是餐廳服務08-16
你就是這樣的一杯綠茶11-12
一杯奶茶的熱量是多少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