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就業協議違約案例分析
畢業生就業協議違約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王是北京某高校畢業生,2005年11月開始找工作。小王一直想在北京當一名公務員,但由于國家公務員的錄取要在次年的5月才有結果,而北京公務員的錄取一般也要到次年的4、5月份才能有結果。為了“保底”,小王于去年12月與一家公司簽訂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俗稱“三方協議”)。今年5月,小王被某國家機關通知錄取。于是小王決定與原先簽訂了三方協議的公司解除協議,該公司要求小王按照雙方的約定交納3000元的違約金,小王找到就業指導辦公室的老師咨詢自己是不是必須得交這3000塊錢。
案例二:小張是某高校畢業生,2005年12月的時候與一家自己比較滿意的公司簽訂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協議簽訂以后小張就沒有再找別的工作,開始撰寫畢業論文和做一些其他的畢業和就業準備工作。今年4月,小張得到簽約單位的通知,說由于該公司經營策略上的變化,原本計劃招收的20名應屆畢業生現縮招為5名。該公司打算與小王解除就業協議,并提出愿意按照三方協議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小張認為自己因為和該單位簽訂了三方協議,失去了很多其他的就業機會,現在該公司給一筆違約金就可以和自己解除協議,自己再找工作時間上很倉促。他找到就業指導老師咨詢可不可以通過訴訟或其他方式強制該單位履行三方協議。
違約責任,也稱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是指合同當事人因違反合同義務所承擔的責任。違約責任的'產生以合同的有效存在為前提。合同一旦生效以后,將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該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地、嚴格地履行合同義務,任何一方當事人因違反有效合同所規定的義務均應承擔違約責任,所以違約責任是違反有效合同所規定的義務的后果。我國《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因此,上述案例一中的小王應當按照三方協議中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交納違約金。在教育部關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管理辦法規定中也規定:畢業生在協議書上簽署個人意見之后,用人單位或學校兩方之中只要有一方在協議書上簽字,畢業生即不得單方面終止協議的簽訂工作。畢業生違約時,必須辦理完畢與原簽約單位的解約手續,然后將原協議書交還招生就業工作處,并換取新的協議書。
由于用人單位與畢業生在三方協議中達成的合意是關于畢業生畢業以后到用人單位工作的內容,關系到雙方日后建立具有較強人身屬性的勞動合同,筆者認為,不適合采取強制實際履行的違約責任形式。因此在案例二中,不能強制該公司履行就業協議。但小張有權要求其按照就業協議的約定支付違約金。
【畢業生就業協議違約案例分析】相關文章:
關于畢業生就業協議違約的案例分析11-27
畢業生就業協議違約分析06-28
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違約后果12-16
就業協議的違約責任設定與分析06-28
應屆畢業生就業協議書違約金條款分析11-22
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違約后果以及處理方法12-14
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違約后果及處理方法07-23
關于解除就業協議(違約)的規定06-21
畢業生求職陷阱案例分析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