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測評解讀白領職業現狀
這是一場關于前程的占卜。你所干的工作是否真正適合你?你是不是把最合適的人放到了最合適的崗位上?
我們常常這樣問自己。有的人,會這樣問自己一輩子,也有的人,為了尋找答案,選擇——做一場職業測評
職場之花:我不知道風在向哪吹?
朱丹大學畢業三年了,在一家日資企業做辦公室文員。她覺得工作還駕輕就熟,只是沒可能有再大的發展了。“你知道,在日語里,有一個詞形容我們這樣在單位里工作的年輕女孩子,叫‘職場的花’,只要你坐著,沒有偷懶,沒有趁機上網聊天,分派你的事情辦完了,就可以了。日本人對工作的年輕女性要求就是這樣。”
朱丹希望改變自己的環境。辦法看上去很多?甲詴嫀?上MBA?書買回來一堆,可是“即使是上MBA,我也要考慮今后做什么,我究竟適合做什么呢?”從小是乖乖女,順利地考上大學,順利地到外企工作,如今面臨著人生方向選擇的朱丹,突然發現沒有人可以替她拿主意了。她的好朋友,還有老師,都不能解決她的問題。
朱丹終于下決心來做一次職業體檢,讓專家做診斷,來為自己的職業“卜一卦”,朱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她的同事有不少是從日本回來的海歸,而日本的職業心理測評和咨詢業很發達,有人幾乎是每年都要做一次。800元做一次“職業咨詢”,海歸同事認為很值得:“應該啊,你還這么年輕,再不咨詢就晚了!”
朱丹發現,“測評”的題目類似GMAT機考的心理測驗題目。坐在電腦前輸入考生號碼后,進入了網上的測試頁面,全部是選擇題,比如“選擇對您更有吸引力的.詞語:A矛;B盾”;“用望遠鏡觀察天象A樂意;B不樂意”,用鼠標點擊答案即可。和正常考試一樣,測驗有時間限制,不同的是每套題前都會有這樣的特殊提示:“回答無正誤好壞之分,只是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不要過多思考,不要遺漏任何題目。”
除了數學題目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外,朱丹的體檢過程基本順利,一刻鐘后,她拿到了由計算機給出的“職業心理體檢報告”,長達13頁。“我覺得體檢報告與我的情況是基本相符的,感覺對自己還算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朱丹告訴記者。她已經與白玲工作室約定下周再看專家門診,由職業咨詢師對她專門進行輔導。
如今,自掏腰包做一次咨詢,請職業咨詢專家給自己號脈,為前途開出處方,越來越受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白領的青睞。
而一項有關人力資源項目的調查顯示,在2003年白領消費結構的變化中,職業類消費的增長最為突出,漲幅最大,達到79%。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投資于職業心理測評及咨詢。
什么人更愿意參加職業測評分析發現來自民營企業的人最多,其次是事業單位、三資企業和國企;而從層次上看,來自中高層的管理人員最多;IT業、房地產、金融保險、醫藥等領域的人最多,因為這些人普遍壓力過大;有意思的是,女性比男性更愿意參加體檢,男女的比例約為1比1.6,年齡在26歲到30歲的人更多。
“我是誰,我究竟適合做什么?”
每一個來這里的人,都問著一個問題:“我是誰,我究竟適合做什么?”
北大心理系主任王壘認為,“想不清楚做什么其實也是一種心理問題”,王壘介紹,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一個人因為什么而活著,自己想干什么,最喜歡什么,需要有一個澄清的過程,以達成“自我同一性認識”;但往往有相當一些人不了解自己,所以需要科學的工具來幫助自己。
房地產公司的策劃劉岱也曾經處在兩難的境遇,她擁有兩個專業文憑:設計和新聞,該選擇哪一個?劉岱至今清晰地記得2003年12月17日,那是她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點。做過體檢后,她發現自己的性格更注重分析和創新,根據職場醫生的建議,她決定轉向策劃。不久,劉岱順利地找到了一份策劃的工作。
與個人想要找到匹配的崗位相對應,企業運用職場體檢,則是要為崗位找到匹配的人。“企業過去招人的依據是靠文憑,發現文憑不夠時就靠技能,后來發現光有技能還不行,還得有經驗,F在,心理因素變得更重要了。”
職業測評由于設計和方法上的科學性,要比傳統的選拔標準更準確,“就像中醫過去是采用望聞問切,靠傳統經驗,如今也配合了驗血等西式方法,準確性高多了”。
北京大學心理系曾為三資企業和國企、民營企業等各種類型的機構做過職場體檢,發現績效越好的公司越注重職業心理測評。據該系主任王壘介紹,特別是一些高速發展的大型民營企業,更關注人才心理測評。比如TCL,總監以上的高層就有二三百人,“這種情況下,不能夠再靠企業家自己一個人發現人才。不光要看準,還要提高效率,心理測評的優勢就在這個時候體現了出來。”
北森測評網高級職業顧問朱倫說,某大公司應用職業心理測評后,企業招聘的成本降低了至少30%。美國心理學家赫克則指出:采用隨機方法選拔人才的準確率只有15%,采用有經驗的管理者來進行人事選拔的準確率是35%,而采用經驗結合心理測驗手段進行選拔的準確率高達76%。
不論是針對個人的體檢,還是針對企業的體檢,所采用的手段都是相同的,都是對人的心理類型進行檢測。
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正在參加到職業體檢的行列中來。因為所有的雇主都想避免這樣的情況:在花費了幾個月時間后,自己雇傭的人貌似強大,實際上卻缺乏成功所需要的合適的心理品質;而幾乎所有的雇員都想避免這樣的后果:過五關闖六將后,得到的是一個看上去很美,但卻無法發揮自己特長的崗位。
職場體檢的前世今生
現代意義上的心理測評(職業體檢)可以追溯到英國著名的弗蘭西斯·高爾頓爵士時代。1884年,他借助字典來說明人的性格是由一些可以群分的特質組成的。比如,高興、快樂、喜悅、歡愉等詞語表達了一種樂于與人交往的情緒;而悲傷、沮喪、憂郁、哀愁等詞語講述的則是另一種不同的心情。1905年,法國心理學家比奈編制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智力測驗,比奈·西蒙量表,從此,心理測驗成為一種測量個別差異的工具,在西方發展起來。
職場體檢的錦繡“陷阱”
受各種因素影響,職業心理測評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而且各種測評技術和測評師水平的參差不齊,會影響職場體檢的效果。
【職業測評解讀白領職業現狀】相關文章:
職業測評報告解讀01-16
職業測評:通過選擇鑰匙測試你的職業現狀07-03
職業測評12-24
趣味職業測評12-25
職業傾向測評06-09
職業測評職業規劃范文09-18
職業全能培訓庫“職業測評”12-04
別把職業測評當職業規劃01-18
職業測評:霍蘭德職業興趣量表09-04
職業測評:你的職業選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