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例解析大學生就業難原因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實例解析大學生就業難原因(通用5篇)
在平時的學習中,不管我們學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識點,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為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學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實例解析大學生就業難原因,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例解析大學生就業難原因 1
雖然我國一直強調男女平等就業,許多用人單位對已招收的男女大學生也是平等支付工資,但在錄用和晉升時卻有明顯的性別歧視現象。據《女大學生就業供求狀況調查》,在被調查的75家企業中有42家用人單位明確表示愿意招收男生,只有3家愿招女生,男女都愿招的企業26家。那么,為何會出現“好女難嫁”的現象呢?
一、導致女大學生擇業難的原因
1、傳統文化偏見的影響。在影響女大學生就業的諸多因素中,傳統性別偏見與歧視,對男女的不同角色期待和雙重標準是根本原因。盡管法律中明確規定男女平等,但數千年“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的歷史文化已作為一種觀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部分人的頭腦中。社會對女性的期待更多的是賢惠溫淑、端莊持重、遵守傳統、相夫教子。社會對男女兩性不同的行為期待不僅影響到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后的職業選擇,同時也會影響用人單位的招聘行為,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
2、用人單位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機。經濟學假定人都是理性的,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資源條件下追逐個人效用最大化。對用人單位而言,即利用可獲得的生產要素組合追逐利潤最大化?傊,用人單位要全面衡量使用某種勞動力的“性價比”。由于生理因素、婚姻因素,以及生育保險費用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等等,使得“女牌”勞動力的“性價比”低于“男牌”勞動力,這是女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3、近幾年高校擴招的影響。從1999年起,我國連續擴大招生規模,使高等教育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據有關統計,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115 萬,2002年為145萬,2003年達到212萬,2004年是250萬……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而社會上的人才需求增長則是緩慢的或與往年持平。整體就業呈現供大于求的形式,是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客觀因素。
4、女大學生自身特點。首先,男女兩性在生理上存在差異,大多數女性在體力和精力上往往不如男性,這是眾所周知且無法選擇的。男女兩性生命周期的顯著差異就是女性承擔著生育孩子和哺乳的任務,由此必然造成女性職業生涯的中斷。這種生理上的差異及由此導致的生命周期的不同,與傳統的家庭角色觀念相結合,造成了女性在就業中的不利地位。其次,女大學生本身受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據2002年5月對南開大學的一項調查表明,15.3%的女生同意“女研究生相當于男本科生”這種歧視女性的說法,自己就認為女不如男。這說明女大學生也未能擺脫世俗的男女性別觀念,女性自身在這一過程中也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上述導致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不是各自孤立起作用的,它們往往交織在一起。并且,克服這四個因素有一定難度。
二、女大學生擇業難的對策
1、轉變觀念,為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創造更好的文化與制度環境。全社會要致力于消除文化觀念中的性別歧視和性別偏見,廣泛樹立公平競爭意識;特別是在制度方面,建立以“男女平等”國策作為唯一標準,廣泛宣傳男女平等等基本國策和女大學生就業的戰略意識;傳媒要加大對成功女性的宣傳,樹立成功,多樣的女大學生形象,公正評價女大學生的工作能力,要改變社會對男女價值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女大學生的優勢。
2、國家應制訂相關政策,完善有關法律法規。針對用人單位對女大學生工作后一系列問題的擔憂,國家應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兩性平等就業政策,以切實保障女大學生的利益和用人單位的利益?梢越梃b挪威、瑞典、希臘等國的'做法,即通過立法對女性從業者達到一定比例的企業在稅收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從而鼓勵企業吸納女性就業,提高女大學生就業率。
3、積極發展家政服務業,促進家務勞動社會化。女大學生工作后面臨結婚、孕期、哺育幼兒成長等事務,這占去了女性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是用人單位不愿接受女大學生工作的主要原因。各國實踐表明,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是加強家政服務工作的社會化專業化,使女性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工作上,從而提高其在就業上的競爭力。
4、女大學生自身應該與時俱進、更新觀念、自我完善。女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徹底摒棄“女子無才便是德”及“女性是弱者”等傳統觀念,不斷用新知識、新理念豐富自己。在心理上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和男生一樣有實力,要敢于競爭,克服自卑、膽小、怯懦等自身心理障礙,保持良好擇業心態。女大學生要善于發揮自身優勢,尋找適合自身生理特點的行業單位,開拓進取,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和職業道德,適時抓住成才的機遇。
總之,在勞動力市場上以及工作環境中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它們對女大學生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而克服這種不平等則需要個人和社會的共同努力。由于,女性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所以,減少這種不平等,將有助于女性和整個社會的發展。
實例解析大學生就業難原因 2
學生仍然期望過高
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干”“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據20XX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六成大學生月薪期望值低于3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單位卻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學生對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資難以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
學生缺乏求職技巧
用人單位表示,部分學生在求職時往往表現得不夠自信,過分緊張,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表現不出自己的實力。更有一些求職者面試時弄虛作假,企圖欺騙蒙混過關,誰知很快就被有經驗的用人單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試失敗的慘痛教訓。而這樣久而久之,用人單位也會覺得大學生不誠信而喪失信心。
市場對白領需求不足
由于中國國際分工地位的處于國際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勞動就業崗位,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就業崗位,使得中國就業上呈現“白領需求不足”的狀況,這是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這一問題的存在,使得中國的大學生就業崗位與擴招之后的龐大畢業生數量之間,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還將因此降低大學生的談判地位,引發其他嚴重問題。
文科教育質量低下
由于教學內容,幾乎不針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現實,學生經過大學數年的'學習之后,對于現實社會的狀況仍然是十分隔膜,這也嚴重不利于學生的就業。大學擴招過程中間,教師的知識結構仍然是非常陳舊,授課內容政治化空洞化。
學生就業渠道不暢
目前的就業渠道無非是學校推薦、熟人介紹、校園和社會的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但是,學校推薦一般是學生干部或成績突出者才有機會;報考公務員受專業、志趣、是否黨員限制,這些只適用于特定人群。對大多數人來說,網站和招聘會才是最主要的就業渠道,還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
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些私營企業用工制度極不合理,不但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而且社會保險、養老金、公積金等一系列社會福利也沒有。另外,起薪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罰款制度,讓大學生確實受不了。同時,用人單位還設置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拒絕的理由有動手能力差、需花費培訓費用、穩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單位在招人時追求實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視和心態浮躁的情況。
高校專業設置錯位
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嚴重大于需求。一些學校仍然沿襲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一些學生高分低能。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
一些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功底不系統,應有的動手能力也不強。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學生缺乏就業培訓機會
不少企業拒絕承擔大學生就業后的“在崗培訓”費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數年工作經驗”。事實上,一個理工科畢業的大學生,需要在畢業后的工作崗位經過一定時間的繼續學習,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工程師。要達到這一要求,只能是大學生個人和家庭承擔,而如果把“在崗培訓”轉移到學校里面去完成的話,在時間和金錢上都將是非常不經濟的。
實例解析大學生就業難原因 3
一、高校擴招影響導致市場供需失衡
國家最近幾年來在高校招生上的擴招對就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雖然現在已經停止進行擴招,但是留下的“后遺癥”還在,每年的畢業季就會造成幾百萬人口的失業,而社會對崗位的需求人數卻遠遠達不到每年畢業生們的人數,這也就造成了就業市場供需失衡的因素之一。
二、找工作容易,找好工作難
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干”,“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研”等 。由于低工資難以滿足基本生存需要,往往不能對如入職場的大學生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結果必然帶來就業的多次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戒備心理。
很多大學生都有“眼高手低”的毛病,找一個工作容易,但是這個工作如果加上工資高、福利好、休息時間長等附加條件,就會變成難上加難的問題,這樣一來,畢業生給自己的求職之路增設了一些阻礙,使得就業之路更加狹窄。
三、學校理論與社會實踐差距較大
很多學校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忽視了他們的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有知識儲備而不會靈活運用已成為大學生的普遍現象。雖然有些學校開辦社會實踐課,試圖讓學生所學到的課本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但是安排的時間太少,或是去實踐的單位很少提供好的實習機會,實踐效果并沒有達到,導致了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只能紙上談兵。而企業所需的確實能直接上手實踐的工作經歷,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讀完四年的'大學生出來社會,卻發現自己所學的一無所用。
四、高校的就業規劃不科學
高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利于大學生就業。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后,沒有市場意識,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符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就業工作還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工作往往畢業前才進行,就業指導僅僅是一種職業介紹,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脫離實際的泛泛而談。
五、企業用工制度不完善
企業起薪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罰款制度,這讓大多數大學生都難以忍受。同時,用人單位還設置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拒絕的理由有動手能力差、需花費培訓費用、穩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單位在招人時追求實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視和心態浮躁的情況。
實例解析大學生就業難原因 4
大學生就業難長期原因歸結能力
8月6日,在北京舉行的中關村人才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表示,針對中關村人力市場中的企業、大學生、高校教師的問卷調查表明,大學生就業難的長期原因,都指向就業人群的能力原因。
曾湘泉介紹,在就業難的長期原因調查中,“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是大學生就業難最重要的長期原因。對此,企業的認同度高達55.7%,高校教師的認同度也達到35.7%。同時,在大學生中,認為能力問題是就業難長期原因的人數占40.9%。
曾湘泉認為,高校擴招造成了勞動力市場供過于求,就業指導缺乏使得大學生沒有科學的就業指導,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長期原因。此外,就業信息不充分,以及片面的就業觀念,也使得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
曾湘泉建議政府要做好未來政策取向。“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是促進就業的積極政策。”他建議,“建立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加大改革力度、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提高養老金水平、降低勞動參與率或延長退休年齡、增加勞動力供給等,都應是政府未來政策中重點考慮的內容!
曾湘泉建議企業調整用人政策,加大對非青年勞動力的開發和利用,同時要重視員工培訓和人力資本投資,緩解結構性矛盾。
《中國科學報》 (20**-08-08 第4版 綜合)
高校投資和科研經費要用在培養學生身上,而不是發表論文!
國家要大力提高研究生的待遇和研究生專門研究經費以堵死經費不正當使用的惡劣行為! 一方面,本人三博三碩卻無分文研究經費供其研究和生活補貼! 另一方面,國內學霸千萬元進入小金庫。結果是餓死一批,進監獄一批! 還是不能解決問題啊! 不給本人資金沒關系但不能害了學生啊。我呼吁國家直接投資:每人每年博士生八萬工資十萬研究基金;碩士五萬工資八萬研究基金。三到五年雷打不動!
實例解析大學生就業難原因 5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
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國處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 "中國現有人口近13億人口基數大 ,新生勞動力增長過快 ,遠遠超過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的速度 ,全國勞動力資源由20世紀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萬人預計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萬人 ,未來勞動力資源的自然增長每年可以建立兩個海南省,這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產生一定影響 ,出現了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 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 ,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脫節的困難局面。
其次,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在短短幾年內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一種必然,但一些問題也由此而帶來。教育大眾化要求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 "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145萬、 2003年212萬、2004年達到280萬、 2005年將超過300萬。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 ,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化走向了大眾化,第三社會發展的區域存在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為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較好回報發展的前景,成為人才輸入省,在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未能有效就業。即使處于失業狀態也不愿去西部地區就業, 在西部地區卻存在大量的崗位找不到畢業生。
2.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所帶來的就業難
首先,是大學生不合時宜的職業價值取向和就業觀念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大學生作為公認的精英階層,傳統的儒家思想所編制起來的"精英情結"深深的束縛了他們的'觀念 "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當代大學生就業狀態研究課題組在《中國教育報》上公布了他們的調查,大學生目前的擇業觀念。
在單位的選擇上:選擇科研結構、黨政群體、中外企業占總人數的63% 而選擇鄉鎮企業、大中學校、集體企業的只有7%;
在地區的選擇上:選擇大城市的有20.8%,而選擇小城鎮、農村、老少邊地區三項僅有5% 。其次,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差,難以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一些大學生在學校里只滿足所學課程 ,缺乏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加之語言表達能力不足 ,在應聘場合緊張、膽怯 不能充分展示自己 ,從而錯過了許多工作機會。另外,大學生在擇業時 ,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擇業缺乏目的性也導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單位盲目設置的各種條件帶來的就業難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驗障礙。很多用人單位特別是企業動輒要求求職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經驗,許多應屆畢業生往往因缺少實際工作經驗而難以落實工作。 另外,有些用人單位盲目提高選才標準,追求高學歷,相當多的用人單位存在著重學歷而輕視實踐的傾向。
4.高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利于大學生就業
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后,沒有市場意識,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符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 。此外, 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就業工作還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 就業工作往往畢業前才進行 ,就業指導僅僅是一種職業介紹,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脫離實際的泛泛而談。調查顯示,非常需要職業指導的大學畢業生對本校就業指導機構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 。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學校有這樣的機構,這說明大學職業指導工作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5.社會壁壘
就業市場分割的現實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近年來,畢業生自主擇業已成主流,然而戶籍、檔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絆腳石,許多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戶口免談"的痛苦經歷 ,由于沒有用人單位所在地戶口,使大學生與許多好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是有多種因素造成的,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 ,必須調動多種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1.大學生自身作出調整和努力
其一 ,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時期的就業觀。大學生應從實際出發拋棄"社會精英"的情結, 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空閑崗位。小城市、鄉村等地急需人才,
小企業、私企業等還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學生還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斗意識到基層鍛煉自己,挖掘潛能。還可以將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區鍛煉成才,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職業選擇策略,從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求職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就業主動權,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個人的素質、能力、專長和團隊精神將是主導畢業生擇業的重要因素,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體制下的規律,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謀取自己理想的職位。其三,自主創業 ,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在一定的條件下, 找準商機 ,發揮一技之長 ,走自主創業, 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2.高校的改革
其一,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調整專業結構,使之與招生畢業生的就業趨向相結合,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并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學校和專業,減少招生數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部門以及相應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于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僅僅局限于臨近畢業的同學。其三,
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整體素質對于推動整個大學生就業工作起著關鍵作用,這就要求對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積極吸收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信息學等專長的老師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來。其四,以就業為導向,加快高校的教育與教學改革。學校內部調整自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培養模式,開設具有專業特點,實踐性強的課程,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關注社會發展對復合人才的需求,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3.政府部門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
首先,制定政策法規,完善就業市場體系。各級政府要從規范就業市場著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畢業生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還應繼續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消除就業歧視,深化人事、戶籍等相關就業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戶籍制度造成的市場分割問題 ,規范就業市場 。其次,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國家應采取必要的宏觀調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 在西部地區安家落戶。還應看到中國基層人才匱乏, 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 ,國家也應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實現就業, 鍛煉成才。 另外,政府還應建立高校畢業生失業保障和培訓機制,畢業生是中國寶貴的人力資源,畢業生失業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 從政府的角度來看, 應制定相關的法律規范,將未就業的大學生和失業的大學生納入到社會失業人員的范疇 ,并給予相應的救濟,這樣既可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又體現了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 。同時,針對畢業生未能及時就業的實際,有針對性的組織各種培訓班, 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失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相信通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定能夠妥善解決 ,高校畢業生一定實現充分就業。高校畢業生作為中國巨大人口和龐大勞動力隊伍中一支活躍的生產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一定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實例解析大學生就業難原因】相關文章:
實例解析大學生就業難原因05-12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10-03
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分析10-24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及原因06-18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分析10-15
大學生就業難原因之深層分析09-07
大學生求職陷阱實例解析10-13
就業難的原因究竟在哪里10-16
女大學生就業求職難原因分析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