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找工作難的原因
原因一:擴招
從2002年的145萬到2005年的340萬,這種爆炸性的擴招是形成大學生貶值的罪魁禍首么?
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北京聯合大學為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3年本?普猩1700多人,2004年升至2000人,2005年又升至2200人,每年增長至少10%;而在北京聯合大學,去年本?普猩6870人,今年上升到7433人,增長比例也近10%。
他們都將在今后幾年陸續進入就業期。這種形勢還在延續。
北京師范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賴德勝認為,雖然中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現在是19%,低于西方發達國家40%-50%的比例,但是仔細研究會發現兩者是不一致的:中國的城市和農村差異極大,大學畢業生基本上留在城市,不向農村流動,加劇了城市就業的競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是以18-22歲上大學的人數除以18-22歲的總人口得出的比例,由于國外城鄉差別小,農村大部分都城市化了,其計算可以這樣進行;而中國由于城鄉差異大,算法應當改為18-22歲上大學的人數除以城鎮居民中18-22歲的總人口。以這個方式計算,中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可達到30%-40%,接近世界發達國家的比例,需要增加的規模有限。
原因二:專業設置存在問題
長期負責學生招生就業工作的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生處處長萬敬坤指出,有的學校為了多招學生,盲目開設專業成風。比如會計專業原來是文科類院校的傳統專業,學生就業前景也不錯,但是在看到這個行業的前景以后,多個理工科學校也上馬了會計專業,比如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結果造成會計專業畢業生過多,就業困難。類似這樣的熱門專業還有人力資源管理、新聞專業等,各大院,F在新開辦的也不少。
就業比招生滯后四年,而大局變化莫測。往往是招生時的熱門專業四年后成了冷門,前途也由此黯淡。同時,為追風潮設立的專業也缺乏競爭力,一些院校這種“新興專業”也往往很快沒落,招生出現萎縮。以北京科技大學的社會工作專業為例,上一屆畢業生有31人,這屆29人,下一屆28人,而今年才招生的一屆只招了26人,甚至有的學生知道要被調劑到這個專業后寧可重新參加高考,也不上這個專業。
總結:大學生就業難是結構性失業
45%的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50%的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35.4%的應屆畢業生希望去黨政機關工作,而只有3%的人能實現這個愿望。
來自人事部的數據顯示,2004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分別為各級黨政機關約占3%、事業單位約占20%、國有企業約占24%、非國有企業約占(包括私營和外資等)52%。
同一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參與的大學生就業意愿調查顯示,有35.4%愿意去黨政機關,18.9%選擇去國有事業單位、17.8%選擇去教學科研、13.6%選擇國有企業、15%選擇外資企業,而只有1.3%選擇去私營企業。
非國有企業已經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的主渠道,但大學生認為這類企業既無高薪又不穩定。以公務員為代表的黨政機關只占非常小的份額,而大學生卻將之作為首選。
小連接:什么是結構性失業?
現代經濟學理論認為,失業分為三種:總量失業、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
總量失業,是由于勞動力總供給大于總需求而引起的失業。摩擦性失業,是由于人們在不同地區、職業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變動職業而引起的失業。結構性失業,主要是由于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地區結構等)發生了變化,現有勞動力的知識、技能、觀念、區域分布等不適應這種變化,與市場需求不匹配而引發的失業。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主任陳宇說:“勞動力總量過剩和結構性失業交織在一起,影響了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至少在本世紀前20年,這都是非常嚴峻的問題!
原因三:大學生就業心態不良
一方面,從職業身份和行業部門的選擇上來看,畢業生在選擇所向往的職業時,公司、科研機構、黨政機關的職業是排在前位,而選擇到生產性企業工作的畢業生比例,即便是工科的畢業生也相當低,F實中,黨政機關目前只能通過公務員考試接收少量應屆畢業生,而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也進行向企業轉制的改革,接收的畢業生數量也極為有限。從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改革的形勢看,非國有單位發展迅速,很多三資企業、股份制公司、民營企業成為接收大學畢業生的又一主渠道,但畢業生選擇這些單位就業還僅限于大中城市,到鄉鎮和縣區民營單位的幾乎沒有。
另一方面,從就業地點的選擇上來看,絕大多數畢業生把理想的就業單位選擇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以及沿海開放城市,幾乎無人選擇縣城及鄉鎮。即使不能在畢業派遣前找到合適的接收單位,很多畢業生也要逗留在這些大城市,成為“漂流一族”。此外,“高薪”是畢業生擇業時考慮的重要因素。雖然近年來,畢業生在與用人單位洽談時注意到了一些技巧,不會一上來就談工資和收入,但在簽約時,高工資、高收入仍是畢業生決策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當前社會上比較熱的專業畢業生的薪金要求不斷攀升,即便是大城市里的用人單位,如果工資低,對畢業生的吸引力也不會太強。
種種跡象表明,就業意愿和就業現實的矛盾非常突出,如果大學生就業意愿不發生改變,只是指望勞動力市場的改變來實現就業將是不現實的。市場不相信眼淚。劉大為語重心長地對參加論壇的大學生說,要在正確判斷形勢的前提下適度選擇。
【大學生找工作難的原因】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11-18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分析04-11
大學生就業難原因之深層分析03-03
女大學生就業求職難原因分析02-19
實例解析大學生就業難原因(案例3)11-28
研究生找工作到底難不難11-11
北大畢業生:找工作一樣難11-12
北大畢業 我找呀找工作也難求職故事11-25
大學生為何回爐上職校? 就業難是根本原因11-11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究竟難在哪?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