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4-05-27 17:54:13 小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說課稿精華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說課稿精華15篇

        小學數學說課稿1

          一、教材:

          1、教學內容及簡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它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為后面學習乘數數位是更多位的筆算乘法墊定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會用交換乘數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

          能力目標:培養觀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理解乘的順序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二、教法、學法:

          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在教法上,我個人認為,在教學中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啟發、引導、設疑等教學手段及方法進行教學。

          在學法指導上,讓學生掌握觀察、比較、發現、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

          三、教學設想:

          課本中以訂牛奶為情境,我進行了改編,以學生春游活動及游覽公園為主線,通過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鞏固強化,靈活運用;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現在正逢春季,因此,以學生去春游為背景素材,配予《找春天》的音樂,讓美術、音樂與數學知識融為一體,體現學科的綜合性。在情境圖中標示出一個班共有48人去春游,每位同學的車費是12元,讓學生準確的搜集提取信息,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在這個環節中,進行以下五個層次的教學:

          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當學生在情境中搜集、提取出“48人”“每人12元”后,問“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接著問“你能估一估大約要付多少錢嗎?”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能力。

          2、自主探索,嘗試解決:

          估算之后,暫且不做評價,采用設疑,“是這樣嗎?”接著,引導學生“你能試著算一算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同伴間的交流與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

          3、討論交流,優化算法:

          在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你能把自己的算法向大家介紹介紹嗎?”學生的算法可能出現以下幾種:①48×10=480,48×12就是500多;②48×6=288,288×2=576;③48×10=480,48×2=96,480+96=576;④豎式計算;⑤我想口算熟練的學生也許會想到,48看成50,50×12=600,2×12=24,600-24=576。當然,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也要重視算法的優化,接著再問:“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引導學生在算法的比較中優化,因為學生有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基礎,對豎式計算的好處應當有所了解,所以學生會選擇豎式計算。

          4、共同學習,解決問題:

          當選擇了豎式計算后,學生面臨三個主要問題,這也是教學中的難點:①豎式的寫法;②怎樣用豎式算,尤其是第二部分的積應該怎樣寫;③為什么要這樣寫。首先引導學生自己嘗試,接著由教師引導突破難點:第一,豎式的寫法,學生已經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將舊知遷移,強調兩個乘數數位對齊。第二,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在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從個位乘起。這時,先讓學生觀察12個位上的“2”,用個位上的“2”去乘“48”,表示2個48,這是學生已經掌握的舊知。接著,看12十位上的“1”,讓學生說說這個“1”表示什么?(1個十)這個“1”和“48”相乘表示什么?(10個48)10個48就是480。這里根據口算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在豎式計算中先用十位上的“1”先乘48個位上的“8”,再乘十位上的“4”。第二部分的積480和第一部分的積56數位對齊了寫,最后兩部分積相加。第三,指出第二部分的積個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寫。然后再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最后得到內化。因為學生親自動手寫,動口說的實踐活動比一味由教師說或個別學生說要更為深刻。

          5、驗證結果,提高效率:

          在筆算中,驗算是最好的驗證方法。因此,讓學生交換48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導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總結出乘法的驗算方法。

          (三)鞏固強化,靈活運用:

          這個環節共設計六個層次的練習,將多樣性、趣味性、綜合性、循序漸進性為一體,把練習題呈現在不同的公園背景中,以闖關游覽公園激勵學生鞏固強化。

          (1)列好的豎式繼續算

          (2)根據橫式列豎式計算并驗算

          (3)補充豎式中第二部分的積(補充設計的)

          以上三題是基礎練習,為了強化第二步積的過程以及加強驗算養成良好的習慣。指導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互相說一說,交流經驗。

          (4)改錯:它是一個逆向思考過程,考察學生靈活應用的能力,綜合性強。因此,指導學生先觀察,再找錯,然后分析錯誤原因,最后訂正,強化難點。

          (5)游戲大轉盤: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輪流旋轉,旋轉到哪兩個兩位數,就開始筆算。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緩解學生疲勞緊張的學習情緒。

          (6)應用題:

          ①春游途中助養小動物,為它們訂牛奶。全月28元,定一份一年要多少錢?不僅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進行愛護動物的品德教育。

          ②公園買門票:這是一道開放題,先分組交流討論,再全班匯報。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談收獲并進行總結。課后的拓展,與課前情境呼應,如果全年級都去春游,要付多少車費?(192×12)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嘗試思考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小學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分析,學情解析,目標定位

          (一)教材分析:《方程的意義》是第二學段北師大版四下第七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它是學生學習了四年用算術思想解題后,在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也是今后學習運用方程解決整數、小數、分數和百分數問題的重要基礎。

          《方程的意義》對于兒童來說是一堂全新數學概念課,是算術思維的一種提升,是數的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數的基礎上,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工具,從列出算式解發展到列出方程解,從未知數只是所求結果到未知數參與運算,思維空間增大,這又是數學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飛躍,它將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ǘ┙虒W目標: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新課標中概念教學的理念,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結合具體情境,了解方程的含義。

          2.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

          3、經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4、讓學生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列方程時的數量關系與列算式時的思維過程有著明顯不同。用算術方法列算式時的數量關系是充分運用已知數量的運算得出未知數量,它把已知和未知完全隔裂開來,已知條件作為一方,要求的問題為另一方。而列方程的數量關系,是把已知和未知融合起來,共同參與運算。從列算式求答案的習慣思維轉向列方程表示等量關系,學生的思維會有一定的困難;谝陨系乃伎,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方程意義的理解以及在具體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教學難點是尋找等量關系列方程。

          二、說教學過程整堂課以“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為出發點,在不任意增加知識點,不任意拔高教學目標,并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地前提下,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教學活動安排了五個環節:

          1、創設情景,抽象出等量關系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學生在前幾冊教材里對等式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我在教學中借助天平首先讓學生體會等式的含義。

          活動一:感知平衡,體會等式含義課件出示一架天平,在天平一邊放上兩盒一樣重的牛奶(250克)和另一邊放上一杯500克開水),請學生仔細觀察后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再請學生用一個式子表示天平現在所處的狀態。從學生的熟悉生活情境入手,既讓學生從天平“平衡”中體會到等式的含義,又能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活動二:觀察發現,抽象出等量關系我創設3個具體情境,讓學生觀察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的變化過程,真正體會天平左右兩邊的質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通過天平的動態變化得出若干個不同的等式,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等式含義的理解。這樣設計,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一個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的機會,讓他們親自感知多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來源,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為“重視過程”的教學,不生硬的塞給學生現成的結論,讓學生充分經歷方程模型的.生成過程。

          2.引導分類,抽象出方程的意義運用剛才得出的式子進行分類,并讓學生說說分類標準,從分類中直接導出本節課的課題:方程,在此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觀察,討論與交流,得出方程的特點,從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這樣的設計我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大膽設想、敢于發現、抽象概括的機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真正體會到自己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的成功樂趣。

          3.分層練習,鞏固新知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找方程”、“猜方程”和“列方程”三個活動。通過活動加深理解消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并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數學游戲“猜方程”的出現,能引起學生強烈的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鞏固方程與等式的概念,使教學達到高潮,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鞏固新知的過程中。

          4.小結新知,明確收獲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本節課的收獲,目的在于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新知進行一次梳理,通過總結概括再次讓學生體驗到探索新知的樂趣。

          5.拓展延伸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我設計了用方程表示出把我們倆變得一樣重的方法,這樣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著不同的發展。(說說本節課的得意之處和遺憾地方)

        小學數學說課稿3

          教材分析:

          《買電器》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五單元加與減中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的口算,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數的加減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初步培養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結合具體情境,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體會算法多樣化,提高口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下,運用規律熟練地進行口算。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整十數、整百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景,提出用整十數、整百數解決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口算下面各題、

          50+4020+4050-30100-80

          30+5225+4227+4260+40

          20+6337-20xx-2578-11

         。ㄔO計意圖:通過復習以前所學內容,為本節課內容做鋪墊。使學生們知道一百以內的加減法和整百,整十口算的方法基本是一樣的。)

          二、自主探索新知。

          1、機靈狗買新房子了,它打算到商場買家電,同學們看大屏幕。(ppt展示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電風扇。)

          提問:你想知道它們的價錢嗎?請同學們猜一猜。

          (1)洗衣機的價錢是一個整百數,它在400和600之間。

         。2)電冰箱的價錢是由9個百6個十組成的一個數。

         。3)電視機的價錢相當于8張100元人民幣的價錢。

         。4)電風扇的價錢是一個三位數,它的百位數是2,十位和個位數都是0。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鼓勵學生從情境中自己提出一些問題,并自己嘗試來解決一些問題。)

          2、看著這些家用電器,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1)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重點解決:買一臺電視機和洗衣機一共多少錢?這個問題該怎樣解決。

         。3)學生們拿出自己的學習紙畫一畫,算一算,不要商量,自己獨立解決。

          (4)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a、數線法

          b、利用計數器

          c、其它方法。

         。ㄔO計意圖:因為學生已經有計算這方面的經驗,所以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和交流。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去探索交流,鼓勵算法多樣化,在交流中促使學生優化算法。)

          (5)師生共同探究出列豎式法。

          3、買一臺洗衣機比買一臺電視機少花多少元?(用同樣的方法來探究。)

          4、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來解決問題。

         。ㄔO計意圖: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意識,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1題。(畫一畫,填一填,并在計數器上撥一撥。)

          2、練一練第2題。(提示學生對比觀察各組題目的特點。)

          3、練一練第5題。(先讓學生說出圖示的意思,然后通過推理,得出橫線上要填的數。

         。ㄔO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再次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使學生學有所用。)

          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那些收獲。

         。ㄔO計意圖:課末總結幫助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梳理,回顧知識點的同時讓學生學會數學思考的方法。)

          板書設計:

          買電器:

          500+800=1300800—500=300

          想5+8=13想8—5=3

          500+800=1300800—500=300

          答:買一臺洗衣機和一臺答:買一臺洗衣機和一臺

          電視機一共花1300元電視機少花300元。

        小學數學說課稿4

          我說課的內容是認識分數,本節課選自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與學法以及教學過程這5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在本冊本單元學習之前,學生認識的數都是整數,而認識分數是數的概念的第一次拓展。并且分數的意義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本節課認識分數,是認識一個圖形或物體的幾分之一。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后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的比較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基于本課教學內容在本單元的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運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獲得數學學習的活動經驗。

          3.情感目標:通過具體實例,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

          三.教學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被谶@一理念,本節課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操作實驗法、觀察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分食物、折紙片、涂顏色、找分數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主動構建數學知識。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圓片等圖形的圖片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由小朋友到郊外游玩引入分食物。

         。1)有四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平均每個小朋友分幾個?

         。2)有2瓶水,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瓶?這兩個問題,學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數來描述分的結果,這時我出示第三個問題:

          1個蛋糕平均分給兩給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多少?學生會說每個小朋友分半個,“半個”還能像剛才那樣用整數來表示嗎?那該用什么樣的數來表示呢?

          設計意圖:這個問題成為教學的出發點和矛盾產生的創生點,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揭示本節課教學內容并板書課題:認識分數(板書)

         。ǘ┳灾魈剿、合作學習

          1.認識1/2 (1)課件演示,初步認識: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的過程。指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一半。用數學的語言來說,就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寫作1/2。(板書: 1/2 ) 接著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的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讓學生借助分蛋糕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1/2的',明白平均分成的兩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僮寣W生動手用長方形紙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谧寣W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的1/2。并啟發學生思考:不同的圖形,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叟袛嗤可糠质遣皇1/2,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這一環節著眼一個“動”字, 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從不同的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 的表象,建構1/2 的意義,使學生對數的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為后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認識幾分之一 出示一個1/3的圖形,讓學生交流指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1/3,追問4份、5份·······又應該怎樣用分數來表示?課件出示已經分好的圖形,讓學生試著用分數來表示?偨Y:把一個圖形或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

          3.比較分數的大小 課件出示課本的例2,通過讓學生折一折進一步感知分數的比大小。先折出圓片的1/2,1/4,直觀比較大小,再猜猜看與1/8比較誰大誰小,并且通過折紙驗證自己猜想的對不對。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使學生體會和感悟:同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練習按照基礎——提高——拓展分成了三個層次,意在能讓學生更好的鞏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1.基本練習:把一張紙條平均分成三份,用紅色線表示的那一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數表示,分成六份呢?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2.找出下圖中生活中的分數。提供生動有趣的畫面,讓學生感知并找出其中藏著的分數。并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解決問題。

         。ㄋ模┛偨Y提高,拓展延伸

          老師做簡單總結,激發學生學習分數更濃厚的興趣,為下面的學習打基礎。讓學生找出多美滋廣告里藏著的分數,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說課稿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你們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9加幾》。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中的內容。它包括課本96-98頁的例1、例2以及課后的“做一做”。

          一、說教材

          《9加幾》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11-20各數,能夠準確的計算10加幾何相應的減法。這些知識都對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本節課的內容也為以后學習其他數的進位加法打下了基礎。

          二、說學習目標

          在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我指定了以下學習目標: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在比較、觀察的過程中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題目;同時,學生在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中,深刻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打打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節課的核心思想是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湊十法”,因此,我確定了這節課的學習重點是會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加法。

          一年級的孩子認識事物時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雖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中我了一些概念,能夠初步的進行判斷和推理,但思維水品總的來說還很低,思維過程往往只依靠具體的表象,帶有很大的依賴性和模仿性,所以本節課的學習難點是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讓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更高效的完成本節課預設的各項學習目標,我在教法和學法上也做了精心的安排。

          教法方面:《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品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在教學活動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提供充分的參與與學習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大膽放手讓學生操作,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旋律,結合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察、討論、小組合作等方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展,從而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世間中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法方面: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好動、自制力較差,再加上他們入學的時間并不長,對于充滿約束的課堂容易產生煩感,雖然孩子們身上有這些小缺點,但是他們的表現欲和好奇心是值得我們驚訝的!缎抡n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記憶與模仿,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我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的活動得出極端9加幾的各種方法,然后通過觀察、比較、討論、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會計算9加幾的題目,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四、說教學準備

          為了讓學生深刻的理解“湊十法”,本節課我準備了形象的多媒體課件,每位學生準備18根小棒。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學生的認知過稱個,是真個教學活動的呈現。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激趣設疑

          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課堂,應該體現“身邊的數學”這一特點。因此,我以學生熟悉的運動會情境為切入點,利用課件展示我校學生在運動會上精彩表現的照片,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在追問孩子們是否想繼續參觀,從而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奇心。此時的學生一定都是情緒高漲的,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讓學生接受挑戰,如果挑戰成功便可繼續參觀。

          挑戰的目的就是復習!皽毓识,可以為師矣”,課件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復習過程主要有以下步驟。首先,利用口算卡片展示9+( )= 10和有關計算10加幾練習,然后以天空的形式幫助學生復習“一個數可以分成1和幾”,最后,讓學生口算9 + 1 + 1 =( ) 9 + 1 + 5 =( ) 9 + 1 + 3 =( )。這三項挑戰內容的設置層層遞進,為本節課學習9加幾的進位加法做好了準備。

          順利闖關的孩子們一定很興奮,適時用語言對學生的情緒加以控制,讓孩子們用數學的視角去參觀運動會的場景。

          第二個環節: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這一環節是獲取新知的過程,教學時我將例1和例2結合起來,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這個環節我將分為三個步驟來教學。

          第一步是討論交流,得出方法。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這一步驟中,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組織學生討論“還有多少盒飲料”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讓學生議一議每種方法。學習是一種個體的認知過程,由于每個孩子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策略不相同,所以在面臨一個新的.計算問題時,就會出現不同的計算方法。在這里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新理念,并根據學生的回報結果適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學生匯報的情況可能會有三種:(1)數數法,即依次一個一個的數1、2、3、4……12、13;(2)接數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著數10、11、12、13;(3)先將外面的4盒分成1和3,將一盒放進箱子里和原來的9盒湊成10盒,再加上外面的3盒,10 + 3 = 13。通過直觀的分析比較,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方法。

          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我安排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教學的開始,我讓學生用數學的視角來觀察例1的主題圖,讓他們說一說圖上包含的數學信息,并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用孩子們提出的問題自然地將9加幾的問題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子的和跳繩的一共有多少人?

          9 + 3 =

          踢毽子的和跳遠的一共有多少人?

          9 + 7 =

          在解決這兩個問題時,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從而歸納算法,鞏固記憶,這也是本環節的最后一個步驟。根據一年級孩子的思維特點,深刻理解“湊十法”的過程是有難度的,必須將這個抽象的過程形象化、轉變成自身的時間,才能達到希望的效果。此時,我將這兩個問題的解決與例2的動手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選擇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活動后進行匯報,請學生到講臺上講述操作的過程。最后引導學生小結:在計算9 + 3時,可將3分成1和2,1和9湊成十,10 + 2 = 12;同樣的,計算9 + 7時,可將7分成1和6,1和9湊成十,10 + 6 = 16。(板書)這時黑板上已經有了三個算式,引導學生說出這三個算式都是關于9加幾的加法,從而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有學生產生“分小數”的想法,對這種敢想敢說的行為要加以鼓勵,可以讓學生采用像板書上呈現的方法來驗證“分小數”的想法是否可行。

          第三個環節:鞏固新知,靈活運用。

          通過本環節的鞏固練習,教師可以真實的掌握學生對于新授知識的理解情況,從而進行下一步的教學部屬。一年級的學生好勝心強,表現欲高,但自制力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根據這一特點,我安排了3個練習。首先,用課件展示菠蘿、蘋果的實物圖,色彩鮮艷的水果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眼球,通過此題培養學生看圖列加法算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第二個練習時根據圖意寫算式,先讓學生互相說題意,然后再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處理第三個練習時,我將簡單的算式有規律的排列,再把他們放在“梯子”的剪貼畫背景中,讓學生運用“湊十法”進行計算。再讓學生尋找規律,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加數都是9,每個算式中和的個位上的數都比這個算式中的第二個加數少1,適時追問這個1到哪里去了?學生很自然的想到1和9湊成了十,從而加深對“湊十法”的理解。

          第四個環節:全科總結,完善提高。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充當著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對于本節課的小姐,我也嘗試著讓學生來參與。學生通過說本節課的收獲,將本節課的內容做一總結,方便日后復習,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六、說板書

          本節課的板書已經都呈現在黑板上,在設計板書時我力求做到重點突出、簡潔易懂。

        小學數學說課稿6

          這堂課給人的感覺是水到渠成,如沐春風,教師教得親切,自然,活潑,學生學得簡便愉快,有以下優點值得我們學習:

          1、教學設計新穎別致,整堂課不覺得在學,而覺得是一堂套圈的活動課,學生是參與者,教師是評委,在玩中學,比生硬的說理更讓人信服,更富有感染力,哪個學生不好玩,不好動?這堂課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所以氣氛也相當的活躍,無疑,教學設計是成功的。

          2、教學流程生動,流暢,層次感強。如三次套圈,每次的目的都不一樣,第一次引出連加,第二次引出連加中的進位,教師并進行重難點引導,第三次是估算,也是在游戲中進行,為之后的'環節打下基礎,最后,用600元錢買價格不一樣的動物娃娃,夠不夠?將連加運用到生活中,一氣呵成,環環相扣,層層鋪墊,教學環節相當嚴謹。

          3、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這節課也把權力下放,教師只作點拔,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巧妙設疑,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拓展他們的解題思路,激活他們的思維,如套圈比賽,男女生競爭,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的面和質量,讓人覺得是學生在推波助瀾,學生們自主合作完成了學習任務,有一點啟發:只要教師放開你呵護的雙手,就會發現,孩子也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

          幾點提議:

          一、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否多舉幾個例子;

          二、在學生上臺套圈時,能否交給臺下的同學一些任務,如讓他們算結果等;

          三、課堂要有小結,但這堂課的小結過于匆忙,流于形式。

        小學數學說課稿7

          一、設計理念:

          數學知識要加強與社會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數學問題、探究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主動構建數學知識模型。實踐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二、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中的第一課時。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圓的特征、圓心、直徑和半徑的認識以及半徑、直徑長度間的關系。

          (二)教材簡析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較系統地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習曲線圖形的開始。它與“圓的周長和面積”的學習關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征,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與直徑;理解掌握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使學生能正確地較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操作步驟。

          過程與方法目標:

          組織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理解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2、在交流和溝通中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讓學生養成在交流、合作中獲得新知的習慣。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五)、說教具和學具準備

          畫圓工具、圓形實物、剪刀、卡紙、圖片、課件等。

          四、說教法、學法

          從素質教育著眼點來看,要貫徹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的原則,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知識,更要使學生會學、樂學、主動去學。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我將采用多媒體課件為主要教學手段,以分組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創設多種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操作,分組合作探究,自主發現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從培養學生主體參與和創新意識的角度出發,通過學生的說、摸、剪、折、畫、辯、議、展示、欣賞等,使學生在學法上,得到培養和鍛煉。

          五、說教學程序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我是這樣安排教學過程的: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并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

          課的開始,我讓學生欣賞了一組圖片,使他們了解在自然現象,建筑物,工藝品中都能找到圓的足跡。并在圖片中,感受到圓是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圖形。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在實際應用中呈現了餐盒、蛋糕等與現實生活常見的物品,讓學生感受圓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動手實踐,初步認識圓

          此過程設計為五步,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近,第一步學生摸圓,感知;第二步嘗試畫圓;第三步引導學生剪圓、反復對折、觀察、發現、,匯報;第四步,利用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同一個圓內半徑和直徑的關系以及圓的其他特征,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讓學生體驗到成就感。第五步,師生合作,引導學生畫圓.

          三、多層訓練,初步應用圓。

          練習是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一環節,有機地配合新知的學習,精選適量的聯系生活的,形式多樣的習題,例如測量沒有標出圓心的圓的直徑,找出圓形物體的圓心,車輪為什么要作成圓形等,講練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習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重視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并把所學知識延伸到了課堂之外,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感受圓文化,拓展延伸

          讓學生欣賞“自然中的圓”,欣賞“人文中的圓”,讓學生感受圓的神奇魅力;在探究圓的本質特征時結合中國古代關于圓的記載,從歷史的視野上去豐富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用數學的眼光解釋生活中圓的應用,努力使圓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于學生的心間,讓學生的數學成長與美麗同行。

          讓學生回家設計由圓(或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組成的圖案),并寫出創意,帶回與同學、老師交流。

          本節課我教學的基本思路是不拘泥于教材內容,而是創造性地開發教材資源,教師只是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而讓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我沒有刻意去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走,教師靈活把握。這樣教學,學生的思維空間很大,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并在練習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也經常要用到,同時感受圓文化帶給我們的美感和振憾。我認為,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走出課堂,這才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

          在本節課的實踐中,學生對圓的歷史、圓的美麗有著深刻的感悟,覺得數學課堂豐厚有趣,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地滲入教材、到達課堂、溶入教學,學生覺得數學非常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這樣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小學數學說課稿8

          一、說教材

          畫角是在學生直觀認識銳角,直角,鈍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習這些內容,對于進一步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認識以及發展空間觀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學習“畫角”之前,學生對于角已有一定的認識,已能對角進行分類。

          根據對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并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等活動,使學生明確各種角的特征。

          技能目標:能夠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會用三角尺畫30度,45度,60度和90度的角。

          情感目標: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形成各類不同的角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4.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怎樣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準確畫出指定度數的角。

          二、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營造獨立,自主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教學過程設計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設計了五個環節。

          (一) 復習舊知,激發興趣。

          1、把下列各角填入適當的括號內。

          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

          2、量出下列各角。

          3、思考:我們已經學過畫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個角的度數,怎樣畫出這個角呢?

          【在舊知的復習中引起學生的求知興趣,為學習新課做鋪墊。】

          (二)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師明確研究任務:畫一個65°的角。

          2、利用活動角,滲透角的.畫法。

          引導學生活動:

          教學角的畫法。

         。1)利用活動角和量角器,想辦法擺一個65°的角。

         。2)同學之間互相利用量角器檢驗。

         。3)請擺得比較準確的同學介紹擺角的方法。

         。4)嘗試擺不同的角。

          3、引導學生學習角的畫法:

          要求:利用量角器畫一個65°的角,畫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引導學生活動:

          ⑴嘗試并體驗畫一個65°的角。

         、瀑|疑,提出自己畫角時遇到的問題。

          ⑶請學生介紹自己畫角的技巧。

          【動手操作,參與探索。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實踐性】

          4、教師演示角的畫法。

          5、討論畫角的步驟。(重合、找點、連線)

          (三)歸納小結,質疑問難

          1、引導學生小結“角的畫法”

          2、讓學生質疑問難。師:大家有什么需要請教或者提醒別人注意的問題嗎?

          ㈣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用量角器畫出30°的角。

          集體訂正。提問: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準確地畫出30°的角嗎?(提醒學生利用手中現有工具——三角板) soft/

          2、讓學生畫60°的角,由學生代表展示這兩種方法。

          3、提問: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畫出哪些角?

          我們常用的一副三角板有兩個,每個角的度數如下:

          下面我們來畫一畫。

          ⑴動手嘗試:分別用一塊三角板畫角。

         、剖褂脙蓚三角板用加或減的方法畫角。

         、呛献鹘涣,按照同樣的畫法還可以畫出哪些角?

          【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學習,直觀,有趣。在小組的共同活動中,學生也體會到合作的愉悅!

          4、讓學生用量角器畫出20°、70°、95°、135°和165°的角,比較與三角板的畫法,發現問題:

          用三角板那不容易畫出的角,而用量角器能準確地畫出,三角板在畫角時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畫角時應該根據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法來畫。

          5、提問:你還有其他不同的畫法嗎?

          【問題是開放的,目標是明確的,思維是發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結論是待定的,學生始終是積極主動的,其思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被深化!

          五、發揮想象,培養創新。

          1、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下面度數的角。

          45°135°75°

          演示并指導學生折角。

          2、利用手中的學具畫135°的角,看誰的畫法最多?

          90°+45°,180°-45°,60°+30°+45°,用半圓儀、三角板)

          【學會靈活運用特殊角畫角,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畫 角

          1、用量角器畫角:

          重合、找點、連線。

          直接畫 30、45、60、90度

          2、用三角板畫角: 加一加 75、105、120、135、150度

          減一減 15度等

          合理選擇畫角方法。

          如果您覺得好的話,請告訴您身邊的朋友,您的支持才是我們的動力!

        小學數學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時的《分蘋果》。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教材分析:

          本課,教科書從“分蘋果”的情境引入

          “分一分”活動,既可以按份數平均分,結果是每份分到幾個;也可以按每份的個數平均分,結果是可以分幾份。這兩種平均分是常見的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這一課也是學生已經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和本單元第一課時分物游戲(小數目的平均分),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活動的。也為下一課學習大數目物品平均分做好鋪墊,同時也為今后學習除法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具體操作或畫圖的方法解決一些平均分的簡單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探究新知的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面對數量較少的物體,勇于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平均分。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

          教學難點:

          如何用恰當的數學語言描述自己平均分實物的過程。

          教學關鍵:

          充分運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小組合作,引導學生認識平均分的兩種現實原型。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認知能力還處于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因此在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分一分”的活動中,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充分感知和體驗平均分的意義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與學法上談談。

          (一)教法

          教育家布魯納說過:“教學不是把學生當成圖書館,而是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睂W生是學習的的主體,因此我在設計教法時,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特點,我選擇了引導發現法為主,輔以講授法、直觀法、演示法、問答法、小組合作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二)學法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世紀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出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明確目標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向導。本節課的導入部分,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班來了許多客人,今天老師準備了一袋蘋果來招待聽課的老師,想讓小朋友幫助老師來分一分。好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蘋果。(板書:分蘋果)

          揭示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并積極主動地帶著自己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課堂。)

          二、獨立思考

          自主嘗試

          這一環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分蘋果的情境入手,讓學生找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獨立思考并說一說可以怎樣分。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從孩子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讓學生獨立思考。)

          三、小組研討

          展示交流

          活動一

          1、小組交流,探究多種方法。

          2、集體交流,學生匯報不同方法時教師利用課件進行對應演示、講解、評價。

          小組交流:利用每組的12個蘋果圖片代替蘋果,分成3堆,每堆一樣多,邊說邊擺,關鍵要說清你是怎樣分的、每堆有幾個?

          擺完后看看你組有幾種擺法,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同學最聰明,找到的擺法最多。

          (設計意圖:此環節要求具體、明確,使學生在探索的基礎上引導有效地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啟發。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了學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活動二

          每袋裝4個,需要幾個袋子?

          教師利用課件進行對應演示、講解、評價。感知平均分的兩種情況。

          (設計意圖:利用生動的課件演示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推動學生積極思考,逐步滲透方法多樣化,開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橫向思維能力。)

          四、反饋評價

          歸納總結

          說一說,兩次分蘋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師小結

          把物體平均分,既可以按份數平均分,結果是每份分

          到幾個;也可以按每份的個數平均分,結果是可以分幾份,這兩種平均分是常見的平均分的兩種顯示原型,它們分的雖然有差別,但分的結果都是每份同樣多。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對比小結,突出兩種分法的共性:“平均分”。)

          五、遷移拓展

          鞏固提高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鞏固所學知識,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基礎練習,創設小兔分蘿卜的問題情境,提高練習,創設松鼠采松果、分西瓜的問題情境,、拓展練習,怎樣站排,拓展多種排法,讓學生在在輕松愉快地“游玩”中,鞏固本課所學知識。

          孩子們,你今天的表現棒嗎?棒在哪里?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說說本節課的收獲,既是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六、課后延伸

          強化訓練

          1、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差異,我進行了分層次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2、預習新知

          分糖果—大數目的平均分

          板書設計:

          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了、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了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

        小學數學說課稿10

          一、 說課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4

          頁到65頁《10的認識》。

          二、 我對教材的理解

          1、 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教材先是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并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后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于我們采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及多位數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4)培養學生愛科學、愛祖國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10的組成

          教學難點:讓學生能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

          4、教具、學具準備

          Flash課件,為每兩個學生準備一張記錄紙和十個卡片蘋果。

          三、 教法設想

          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往住還要借助于形象直觀的實物圖象或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為認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運用直觀教學法,操作發現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準確把握概念內涵。

          四、 學法滲透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

          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五、 說教學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故事引入

          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里設計了一個小朋友都喜歡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課堂,故事主要是說“在數字王國里,9以為自己是最大的數,常常欺負比它小的數,后來1和0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對付9……”課件演示到這,我就讓學生來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辦法來對付9?這么一問,學生的思維就像被激活了一樣,同學們都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興致盎然,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性高。同時,學生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系的,是可以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塊兒就變成“10”,然后就板書課題:10的認識。

         。ǘ┳灾骱献,探索新知

          1、數一數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學習新知的有效平臺,在這一環節中,我就設計了孩子們喜愛的魔術表演情境,讓學生邊看魔術表演邊復習1?——9的數數過程,并體會“9添上1就變成10”的過程。還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讓學生說說畫面中還有什么東西的數量也可以用“10”來觀察,如“畫面上有10朵花、10顆星星……”最后讓學生用“10”來說一句話,這樣設計,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數字娃娃找家”

          在這一環節中,我就把教學直尺圖這一枯燥的內容改為小朋友非常喜愛的“數字娃娃找家”。這里先是課件演示“0——10”各數字娃娃在玩耍的`情況,到了回家時,其它數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數字娃“5、6、9、10”不會回家,還在走來走去。然后,我就請小朋友幫這些數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數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后,我就讓小朋友說10以內數的順序,如:5相鄰的前面一個數是誰?這一教學形式新穎,富有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有助于學習目標的落實。

          為了鞏固學生10以內數的順序,我還創設了神舟六號發射現場倒計時的情境,學生們熱情高漲,為了這個偉大的時刻而自豪,為了能夠與宇航員一起倒計時而喝彩。整節課的氣氛到了高潮時刻,學生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后的學習態度,這不正是同時和他們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學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嗎?

          3、比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課件出示點子圖的,著重強調9添上1就是10,讓學生比較10與9的大小時,我要求學生說出為什么要填大于號、為什么要填小于號?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維。

          4、教學10的組成和分解。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痹谶@一教學過程我努力挖掘數學的“應用性”。學習“10的組成”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讓學生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的抽象思維過程。因此,我就設計了“分蘋果”這一手腦并用的活動來沖破難點;顒訒r我是這樣引入的:“小朋友,現在是蘋果成熟的季節了,果園里的叔叔想請全班同學來幫忙摘蘋果,但蘋果摘下來以后,要把它們放到這2個筐子里,同學們想想,如果讓你來放的話,可以怎么放?”學生以同桌2人為一組,自己進行分工:一個負責寫記錄表,一個負責分蘋果,然后,讓學生看著這些分法,說說自己的發現并匯報展示,學生說出了10的組成的記憶方法是:看到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最后把10的組成進行板書,學生看著板書很快就發現到: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10”,而且左邊的數越小,右邊的數就越大,這樣安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臺,同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提升了本節課學習的思維性,達到了知識的內化。為了鞏固學生們對10的組成的學習,我分別設計了猜糖游戲和對口令游戲。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體。

          5、10的書寫

          在教學10的書寫時,我先讓學生觀察10和我們前面學過的數有什么不同?讓學生比較得出10是由兩個數組成的,而且左邊的1和右邊的0與我們以前學過的“1”和“0”寫法一樣,然后教師范寫數字“10”,最后讓學生練寫。這樣設計是遵循了兒童的認識規律,因為寫數是一年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之一,教師的示范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兩個數字符號組成的,跟前面寫的0——9有不同之處。

         。ㄈ╈柟叹毩,強化新知

          練習是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讓學生完成了書本第65頁“做一做”和第67頁的練習。

         。ㄋ模┱n堂總結

          通過老師的提問:今天你認識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學得最高興的是哪一部分的內容?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收獲,既能引導學生理順知識,又體現了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延伸。

         。ㄎ澹┌鍟O計

          本節課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又便于學生觀察,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數學說課稿11

          教師指示,學生思考:

          ①左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0份)陰影部分占幾分之幾?(30/100)用小數怎樣表示?()

          ②右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份)陰影部分占幾分之幾?(3/10)用小數怎樣表示?()

          ③引導學生小結從圖上可以看出:是30個1/100,也是3個1/10。是3個1/10。所以得出:=。

         、苡纱,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如下:

          例2:=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

          為了幫助學生對小數性質的理解,教師強調指出:為什么在小數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數的大小就不變呢?(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不變,所以小數的大小也就不變。舉例說明)小數中間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都不能,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都變了,所以小數大小也就變了。舉例說明)整數是否具有這個性質?(沒有,理由同上第二點)

          2.小數性質的應用

          教師談話:根據這個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1)化簡小數出示例3:把和化簡。

          提問: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弄清題意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通過這組練習鞏固新知,為以后小數作結果要化簡作準備。

          口答:課本“做一做”第1題。

          (2)把整數或小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教師談話: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把整數寫成小數的形式。

          如:元=元3元=元

          出示例4: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小組討論后,2人板演,其余學生齊練,訂正,表揚。

          ==3=

          練習:口答課本第65頁的“做一做”第2題。

          討論小結:改寫小數時一定要注意下面三點:

          A.不改變原數的大;

          B.只能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數改寫成小數時,一定要先在整數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后再添“0”。(想一想為什么)

          3.學生仔細閱讀課本第64頁的例1、例2,記住并理解小數的性質;閱讀課本第65頁例3、例4掌握小數性質的應用。

          五、鞏固練習

          1.練習十三第1題: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對口令,其余學生當小評委。

          第2題:把相等的數用線連起來,先在書上填好后,再提問找朋友。一個同學在第一欄里按順序報數,其他同學準備當朋友。

          第3題:下面的數如果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變化?小組討論,提問訂正,找規律(小數的末尾添“0”大小不變,整數的末尾添“0”大小變了)。

          第4題:化簡下面小數,采取搶答來完成。

          第5題:先填書上再口答訂正。

          2.練習十三第6題:用元作單位,把下面的錢數改寫成小數部分是兩位的小數。2人板演,其余學生齊練,評價鼓勵。

        小學數學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梯形的特征,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材沒有安排數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積,而是直接給出一個梯形,引導學生思考,怎樣仿照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讓學生在教學的再創造過程中實現對新知識的意義構建,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發展。

          課標要求學生在學習梯形的面積時,要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經歷探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運用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并在探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中,獲得探索學習的經驗。

          二、說學情

          學生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后,所掌握的不僅僅是面積計算的公式,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生更獲得了數學的轉化思想,教師的重要任務在于通過各種方法手段讓學生有效的實施正遷移。設計本課時,教師突破了傳統教學中只進行“拼合轉化”的思想束縛,大膽的讓學生合作學習、動手轉化、作品展示,結合電教媒體的使用,理清學生的思路,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完成知識的構建。

          三、根據以上分析我擬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ㄒ唬┙虒W目標

          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

          2、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方法,自主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3、讓學生會用面積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興趣。

         。ǘ┙虒W重難點

          本節課教學重點是在自主探索中,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難點是能運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四、說教學流程

         。ㄒ唬⿵土暸f知、導入新課

          本節課教學中,我首先出示了課中主題圖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接著出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轉化過程,讓學生通過復習,從而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為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奠定基礎。

          (二)動手實踐、合作探究

          “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一直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所以本節課繼續以圖形內在聯系為線索,以未知轉化為已知的基本方法開展學習。有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基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學生自然會想到要把梯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進行推導。具體怎樣轉化,轉化成什么圖形,全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梯形分小組進行操作活動,他們借助前面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轉化圖形、尋找等量、推導公式”三步曲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出梯形的面積公式,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不僅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有多種途徑和方法,課堂上我并沒有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種固定或簡單的途徑或方法上,而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配以白板和課件的直觀演示酌情介紹了幾種不同的推導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路。

         。ㄈ┻\用新知、解決問題

          通過不同的練習,鞏固拓展已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梯形面積公式在生活中的運用及重要性,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回顧,歸納總結

          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化、條理化整理的過程,不僅促進學生掌握了知識、領悟了方法,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納概括能力,關注了學生情感的體驗。

        小學數學說課稿13

          我確立的小課題是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這節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一節綜合應用課《自行車里的數學》,主要研究兩個問題:一是普通車的速度與其內在結構的關系;二是變速自行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

          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新課程理念,我確立了這樣的教學目標:

          1.運用所學的圓排列組合比例等知識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有關自行車里的問題,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

          2.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求解——解釋與應用”的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

          3.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

          教學重點:探究自行車的速度與什么有關,有怎樣的關系。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我在小組的組建,成員的分工,以及合作學習技能的培養三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1.在組建小組時,考慮到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把活潑好動和沉默寡言的分到一組,學習好的和學習上有困難的分到一組,使小組成員之間能夠互相彌補。

          2.每個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各負其責,把每個小組的'六個成員編上號,(1)號是組長,(2)號是首席發言人,(3)號是聲音調控員,(4)號是計算員,(5)號是記錄員,(6)號協同計算員計算。

          3.在合作學習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比如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有不懂的問題虛心求助于別人;組長善于組織學習并協調成員之間的關系。

          這就是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點想法,具體的做法會體現在教學中。

        小學數學說課稿14

          教材分析:

          本節課《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義務教育新課標實驗教材P84例2的(1)與(2)及練習十五相關內容。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及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為學生主動、自主地學習本課打下基礎。學習本節課之后將為以后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及分數小數除法打下基礎。

          教材先呈現教師購書地情景,從中提出一本《作文書》多少元?地實際問題,引出算式:84÷21=;把21看成20進行計算學習。然后出示“五入“的例子展開學習。

          學生分析:

          對于四(1)班學生預設大部分的學生已經對《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除法有了一定的接觸能利用除數是一位數除法進行正遷移,從而更有效的進行學習,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學生能獨立解決此類問題。

          設計理念

          在本節課中,力圖體現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變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想辦法解決,并能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完成;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運用“四舍”、“五入”的試商方法,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初步掌握試商調商的方法。

          2、培養學生估算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觀察、分析、歸納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激發學生自己探求知識的欲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在學生討論和交流中,促進學生之間在交流中合作精神,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生活實例的估算,理解、掌握試商和調商的過程。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情景導入

          1、昨天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對于這樣的題,你會做嗎?133÷20=(一生扮演,其余學生看大屏幕)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上節課所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正遷移主動、自主地學習新知識。]

          2、根據情景圖,你能發現哪些有聯系的數學信息?

         。ㄍ醢⒁逃84元錢,買《作文選》21元/本;李叔叔帶了196元錢,買磁帶39元/盒)

          3、你能對有聯系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ㄟx擇2個:84元能買幾本作文選?196元能買幾盒磁帶,還多幾元?)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一)兩位數除以兩位數(四舍)

          1、你能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嗎?列出算式。(板書)

          預設:84÷21=()196÷39=()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同時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更樂于自己解決!

          2、我們先來看一看,剛才扮演的這位同學,請他說說計算過程。

          3、同學們今天要學習的除法中的除數和上節課的除數有什么不同嗎?(上節課的是整十數,今天的不是整十數。)

        小學數學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一分鐘能干什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時、分、秒中的一個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鐘表上的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是本單元第二節的內容。教材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使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把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從而使學生懂得去珍惜時間。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際情境活動,讓學生建立一分鐘和一秒鐘的概念,體會分與秒的關系,掌握1分=60秒,學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過程目標: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1分鐘的長短,并感受時間的意義,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標:在實際操作及有趣的課堂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能力目標:通過拍一拍、聽一聽、讀一讀、唱一唱、寫一寫、等活動,培養學生估計時間的能力,教育學生從小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體驗1分時間的長短,建立一分鐘的概念。

          教學難點:估計一分鐘有多長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對時分的知識在一年級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能區分時針、分針和秒針;能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整點、半點;但是整點剛過和接近整點學生區分還有困難。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生活經驗少,但思維比較活躍,他們還是以無意注意為主,而無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點引起的,在教學時,盡可能創設生動的數學活動,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知識變成學生的切身需要,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通過操作交流去探索創新。

          二、教法學法

          在教材的處理上,我聯系生活實際,用靈活多變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充分放手讓學生大量開展多種形式有趣的實踐活動,開放的情境,引導學生體驗。使學生較好的認識一分并且對于一分能干什么也會有深刻的認識。

          三、設計理念

          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創設生活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具體的情境中去感受數學的價值。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展。在這節課中,主要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人人參與教學全過程,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強調學習數學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應用的過程!兑环昼娔芨墒裁础愤@一課意在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各種形式多樣的活動如數心跳、聽音樂、讀書、踢球等,體驗時間的.長短,主動參與數學活動,把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東西。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應用的過程,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

          四、教學預案

          (一)創設情境,激趣促學

          根據兒童認知發生、發展的規律來看,在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于是我利用2008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的場面,共同感受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體驗一分鐘的長短,這種安排的意圖是用學生比較有興趣的事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為新知的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新課標強調要注重各學科之間的整合。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一分鐘時間的長短。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一分鐘能干什么都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說說,給學生一個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發揮自己的個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起學生對時間的有關認識的記憶。

          (二)實踐感知

          1.一分鐘有多長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數心跳”這一活動,再次體驗到一分鐘的長短,強化學生的感知。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聽一遍會忘記,只有自己做一遍才能永遠的記住。在課堂中通過拍一拍、讀一讀、寫一寫、數一數、做一做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對于一分鐘的長短有了深刻的印象,為后面的估計打下了基礎。

          2.分與秒的關系

          在我們體驗完1分鐘脈搏的跳動之后,讓我們靜靜地看鐘面,一起來認識1分。觀察鐘面,上面有兩個我們的老朋友,最短走地最慢的是時針,這根長一點的走得比時針快的是分針,鐘面上還有一根又細又長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針,它可記錄比一分還短的時間,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請同學們觀察鐘面,動腦筋思考,一秒有多長呢?我們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

          學生說出不同的辦法,同時選擇拍手的方法邊觀察鐘面邊體驗1秒,5秒,10秒,60秒的長短,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看一看、數一數、分針與秒針的走動情況,學生發現了分與秒的關系。強調學生一定要把分與秒的關系記好,1分=60秒

          我從“1秒鐘是多長”這里尋找切入點,讓學生拍手做,分別觀察分針和秒針的變化,注重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總結能力的培養。在認識秒針時,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鐘面,區分時針、分針、秒針,然后總結出分與秒的關系。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和總結,比老師的講解更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使學生在經歷了觀察、總結、推斷的過程中體驗了觀察——思考——推斷——總結——歸納——運用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活動體驗

          1.1分鐘能干什么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四個活動(做計算題,讀三字經,畫太陽,拍球),學生分小組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學習活動,集體計時,匯報結果。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可以增加他們的成就感,讓他們感覺到在一分鐘里能做這么多事情,很驕傲。同時體驗1分時間的長短,建立一分鐘的概念。

          學生通過四種活動對比談感受, 讓學生明白感覺時間的長短有時還與心情和喜好有關,并不失時宜的進行熱愛學習的思想教育。簡單的練習,為學生提供了體驗時間的機會,增進了同學之間或者師生之間的互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時,把課本上所學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加深了學生對一分鐘的體驗,培養了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2.一分鐘有多長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聽著音樂在一分鐘之內做自己喜歡的活動,這是對學生估測能力的訓練,有了活動已做基礎,先叫同學交流估計的辦法,然后跟隨一段歡快的音樂跳起來,估計一分到了就回到座位。

          這個環節為學生創造了充分的機會實踐一分鐘的體驗。新課標中倡導從孩子們身邊的生活中擷趣素材,聯系生活學習數學,將數學還原于生活,指導于實踐。我讓學生在通過大量的活動感受到了一分鐘后,再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來估計一分鐘長短

          4.幾分鐘的長短

          在這一環節請學生選一首歌,估計一下大約需要幾分鐘,再全班一起唱唱,看看自己估計的對不對。新課標中倡導從生活中學習數學,還原于生活,指導于實踐。讓學生在通過大量的活動感受到了一分鐘后,再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來估計一分鐘以及幾分鐘的長短。在設計上采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在學生有了一定時間的基礎上馬上讓學生進行估算練習,促進知識的進一步的鞏固。

          (四)拓展思維,課堂回顧

          1.中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檢查學生掌握程度,我又設計了下面三個活動,把課堂氣氛再次活躍起來。

         、賻煟和瑢W們你們知道嗎,在這臺春節晚會上,有我們熟悉的好朋友紅果果、綠泡泡,他們倆看到同學們對分和秒掌握的這么好,想考考大家,你想接受他們的挑戰嗎?

          挑戰第一關: 是時,分,秒關系的換算。

          1時=___分 1時30分=___分

          1分=___秒 1分20秒=____秒

          70分=___時___分 90秒=___分___秒

          挑戰第二關: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會使用時,分,秒這幾個單位。

          小華每天睡9( ) 跳繩10下用了7( )

          小亮吃飯用了20( ) 小明跑50米用了12( )

          挑戰第三關:測試學生的計算速度。

          你能在一分鐘內完成嗎?

          3×4= 5×6= 3×9=

          5×8= 24÷3= 12÷6

         、诔鍪疽唤M數據,讓學生了解一分鐘的重要性。

          一分鐘,銀行點鈔機大約可以點1500張人民幣。

          一分鐘,中央電視臺播音員大約可以播800個字。

          一分鐘,汽車大約可以跑1200米。

          一分鐘,激光大約可以走1800萬千米。

          根據所給的數據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一分鐘能干些什么

          1分鐘我能穿好自己的衣服。

          我1分鐘能吃一根香蕉

          1分鐘能擦干凈我的桌子。

          通過讓學生知道一分鐘雖然很短暫,但這一分鐘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促進學生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這個環節體現了在新課標強調的要注重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充分利用了生活這一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育學生愛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2.課堂回顧

          在這一環節讓談談學生的收獲和體驗,概括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的課堂表現,還可以再次喚醒學生對本節課的記憶,揭示課題。

          同時根據情境,出示一句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眮砑顚W生。

          學生的自我評價很真實,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激發他們參與和學習的興趣。同時,把課本上所學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加深了學生對一分鐘的體驗,培養了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ㄎ澹┎贾米鳂I

          課已接近尾聲,為了再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感受數學的魅力所在,讓學生在音樂的伴隨下,介紹今年發生一些事情

          人造地球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在一分鐘內完成,并成功進入太空;

          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前的一分鐘,人們的心情是無比激動;

          在今年四川地震在搶救被埋在廢墟里的人員時,那一分鐘一秒鐘是何等重要,每爭奪一分一秒就可能生還一個生命。

          在第十四屆世界杯足球賽中,德國隊就是在最后1分時間進了一球,從而贏得了冠軍。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正如人們常說,珍惜時間就等于珍惜生命。

          在這節課最后的一分鐘,老師給大家帶來幾道有趣的課后作業,他們都在作業超市里,我們邊聽歌邊把你喜歡的一道題記下來

          作業超市:

          1、估一估做一套眼保健操需要幾分鐘。

          2、調查你一分鐘大約能跑多少米。

          3、收集有關描寫時間的句子

        【小學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2-04

        小學數學說課稿06-25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8-18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5-24

        小學數學說課稿08-19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格式12-12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數學廣角》12-12

        小學數學說課稿《數學廣角》12-11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范文04-04

        小學數學《圖案設計》說課稿12-1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