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假設你每天閱讀30分鐘,持續5年后,效果會如何?結論:你將獲得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
如果每天持續閱讀30分鐘,一個月則為900分鐘,等于每個月花15個小時在閱讀上,假設讀完一本書需要5小時,一個月就能看完3本書,5年就是180本,如果你持續鉆研某個專業領域(軟件工程、會計、營銷等)的話,就能成為該領域的知識型專業人士。
這就是查爾斯·杜希格說的「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
— 1 —
記得我開通微信公眾號的時間是在2014年3月,想想是蠻久遠的時間了呢,不過那個時候只是覺得它像一個自己的“作文簿”,就是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偶爾交流一下,完全沒有考慮過什么微信的運營。就像高中時代喜歡寫隨筆一樣,硬是把語文老師的周記作業寫成了全班同學搶著輪流閱讀的稀奇古怪的各式隨筆。
開通微信公眾號的那段時間,大腦仿佛有了一個出口一樣,寫字成為我重新思考的一個工具,那時我堅持每天寫一篇文章,然后發到微信公眾號上去,不怎么排版、不怎么吆喝,除了少數朋友基本上沒有什么人知道我在寫微信,我想知道自己能持續寫多久。
結果我一寫就寫了42天,挺不容易的,在每天要做大量管理工作的同時,每日一文的考驗是不輕松的。不過,微信粉絲那會兒是幾乎沒什么變化的,因為是悄悄發送的嘛,最后也就是在兩三百人就收官了。
在看過古川武士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里的研究后,我現在明白我依靠著自己的強大的毅力,以及當時想用文字表達的動機,熬過了習慣養成的前兩個階段,可惜在最后一個倦怠期,我沒有很好地去計劃下一個習慣,比如如何堅持將文章轉發到其他平臺、讓更多的人看到,我沒能持續播種下“習慣的種子”,也就沒有得到更豐富的收獲。
甚至到了最后,也因為「堅持」變成了「煎熬」,一個有意思的開始最終變成了辛苦的收尾。
古川武士提出,如果在培養一個習慣的過程進行到八成時,擬定下一項習慣計劃的話,不僅會提高現階段的動力,也能夠以新的心情投入新的行動,在倦怠期最后階段,計劃下一項習慣就是為了建立習慣的連貫性。
這是我們大腦對于堅持和習慣的特性所決定的。
— 2 —
世界知名的自我啟發大師博恩·崔西認為:人類所有的行動,幾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本人的習慣所決定的。心理學家也認為,人類有95%的行動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而大部分的無意識行動都是通過習慣產生的。所謂習慣就是“不依賴意志和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續的事情,引導到如每天刷牙般輕松的狀態”。
如何才能成功減肥?如何才能保持節約?如何才能做到早起早睡?如何才能戒煙?如何養成學習的習慣?這些我們日常經常提到、聽到、去嘗試的話題,往往苦惱地糾纏著我們,想做卻常常半途而廢。原因在哪里?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一書認為,你堅持不了,是因為你太依靠你的意志力,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你需要依靠的是習慣。因為我們有意識的行為,其實是有限的。
我們可以一邊開車,一邊思考,或者一邊聽音樂或者一邊和人聊天,而開車就是我們的一個習慣行為,習慣就是在腦中設定的程序,他把固定而重復的行動化為無意識的重復動作。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對大腦而言,沒有所謂好習慣或壞習慣的分別,被動的被習慣支配還是巧妙地主動運用習慣,是我們可以自由選擇的,我們需要善用習慣的力量。
為什么我們無法把自己想持續做的事情轉化為習慣呢?那是因為,人類具有“對抗新變化、維持現狀的傾向”的特點,環境變化時,生物會將生理狀態維持在某一固定狀態,這一狀態稱為「體內平衡」。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節約型器官」,對人而言,保持在固定的狀態會感覺比較舒適,變化會被視為是一種威脅。
正因為身體對“培養新習慣”的變化感受到了威脅,所以大多數人對于新事物都是三分鐘熱度而無法勤奮的持續,最后就容易導致失敗。
這種現象,就叫做「習慣引力」。它就像地心引力牽引著我們在離開地球時需要花費大量的動力,當我們想進入一個新的習慣狀態前,也同樣困難重重。
— 3 —
習慣化所需的時間各有說法,我們通常會聽過一個「21天養成習慣」的說法,不過,從各種習慣養成的結論來看,其實習慣養成所需的時間長短,是依照想培養的習慣的種類而定的,因為習慣不同,習慣引力作用的強度也不一樣。根據習慣引力的強度大小,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習慣養成大致可以分為:行為習慣、身體習慣和思維習慣。
通常而言,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的時間比較短,大約需要一個月,比如讀書、寫日記、整理等等。
而身體習慣是與身體節奏相關的習慣,例如減肥、運動、戒煙等等,培養身體習慣帶來的變化對人的影響較大,所以相比行為習慣它需要的時間就要多一些,大約需要3個月。
而最后一種思維習慣,是在所有習慣養成當中強度最大的,例如邏輯性思考能力、創意能力、正面思考能力等等,思維習慣與當事人的性格、心理特征有關,所以對于變化所產生的抵抗也最強烈,培養思維習慣的時間大約就需要6個月以上。
要擺脫習慣引力的作用,成功躍入習慣化,你大致需要經過3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反抗期。在這個階段,我們時時刻刻都會想著要放棄,這個階段通常在最初的`7天,其中42%的人都會在這個階段遭受失敗。
第二個階段是不穩定期。發生在第8天至第21天,長達14天,由于被預定事項或者其他人的影響,40%的人會在這個階段失敗。
第三個階段是倦怠期,它發生在第22天至30天以上,在這個階段你逐漸會感覺到,已經形成習慣的行為有一種厭煩感,而18%的人在這個階段會敗下陣來。
— 4 —
如何成功地克服「習慣引力」,順利度過習慣養成的三個階段,收獲習慣之旅的美妙感覺呢?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分別針對三個階段不同的特點,給出了不同的應對策略。
一、反抗期
這個階段是在暴風雨中前行,稍有松懈就會功虧一簣,要平安度過這個階段,應該把重心放在「撐下去」就好,「每天持續行動」很重要,這個階段可以忽略行動量和結果。
原則有3個:原則一鎖定一項習慣,不要同時培養多種習慣;原則二堅持有效的行動,行動規則越簡單越好;原則三不要太在意結果。
對策有2個:對策一是以「嬰兒學步的心態」開始,就像小寶寶學走路一樣,從小地方開始,不要陷入完美主義的陷阱,爭取用小小的行為,獲得小小的成就,避免大大的壓力。
對策二是做簡單記錄,記錄這件事的難度本身就不小,所以剛開始一定要采用不麻煩的方法做簡單的記錄。
二、不穩定期
這個階段的關鍵是要建立能夠持續行動的機制,善于培養習慣的人會采取有彈性的計劃,以度過不穩定期,這個階段各種可以維持我們動力的方法都可以巧妙的使用,比如和朋友一起行動或者設定獎罰機制。而對于各種突發事件建立有彈性的動力機制,就能巧妙地應對困難。
原則有1個:度過了反抗期之后,我們需要及時地將行動難度提高到自己本來要求的程度。
對策有3個:對策一是行為模式化,把你想培養的習慣化為固定的模式(時間、做法、地點),并認真執行,培養節奏感。
對策二是設定例外規則,對不規律發生的事件預先制定應對規則,讓計劃保持一定的彈性。
對策三是設定持續開關,心理學認為,積極行動的動力來源為產生快感和回避痛苦兩種,所以為了保證習慣的持續,就可以運用快樂型開關和處罰型開關兩種相結合,讓自己持續的獲得動力。
三、倦怠期
這個階段的關鍵是要創造變化,應對在培養習慣過程當中產生的一成不變的感覺,當感受不到培養習慣的意義,就會因一成不變而產生空虛感,這時候適當的變化就是有益的內容。
原則有1個:有效的添加創意是成功培養習慣的關鍵。
對策有2個:對策一是添加變化,在原有的行動計劃上,增加一些不同尋常的內容,比如改變改跑步路線,寫日記里增加一些手繪等,用嶄新的心情讓自己產生動力。
對策二是計劃下一項習慣,思考下一項要挑戰的習慣,并開始擬定計劃,不斷地為培養習慣投注心力,將習慣分為短期習慣、中期習慣、長期習慣是比較好的一個方法,就像聰明的農民播種不同生長周期的農作物一樣。
改變自己的人生,其實就是將好習慣堅持下去,將壞習慣盡量的減少。
事實上,無論你想培養什么習慣,只要掌握了培養習慣過程中這三個階段的心理特點,再按照《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提出的科學合理的方法規劃自己的行動,不需要非凡的意志力和超人的耐性,你就能將新的行為、習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相關文章: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讀書筆記12-17
Gre做題養成習慣的方法09-20
如何養成良好的英語習慣08-19
考研需要養成什么習慣07-15
正確養成理財習慣方法11-13
養成有條理的好習慣08-21
SAT閱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11-07
練瑜伽如何養成晨練的習慣09-07
初入職場應該養成的習慣08-27
如何養成托福口語好習慣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