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心理問題80%跟壓力有關
近年來,青年精神心理健康問題備受社會關注。青年心理問題80%跟壓力有關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當下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確實堪憂。”日前,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熊漢忠,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大家對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心理問題在青年人中有加重和擴大的趨勢。
心理問題在青年人中有加重和擴大的趨勢
中國青年報:近期有調查指出,近八成年輕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傾向。您怎么看?
熊漢忠:我們應該理性看待這個數據。我們要區分“抑郁癥”和“抑郁傾向”,它們完全不一樣。抑郁癥有嚴格的指標,其中一個最明顯的指標是,情緒低落延續至少兩個星期。而且,是否有抑郁癥要經過量表的檢測和專家判斷后才能證實。我們平時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緒低落很正常,這和專業上所指的抑郁癥完全不是一回事。不過,這個數據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現在年輕人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而且有這方面問題的年輕人的數量一直在增長。
中國青年報:您感覺當下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總體狀況如何?
熊漢忠:非?皯n!不管是心理疾病還是心理障礙或是抑郁傾向,在年輕人中都有擴大和加重的趨勢。特別是抑郁癥,從臨床上來看,現在得抑郁癥的人年齡越來越小。
中國青年報:您覺得影響年輕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熊漢忠:首先,自身因素肯定是根源,如果自身足夠健康,抵抗壓力和外界環境影響的能力足夠強,問題自然就少了。其次,從社會大環境來看,過于功利化的社會風氣是誘發年輕人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最近一二十年,全社會的導向就是把經濟搞上去,這一導向的核心就是錢。這樣一來雖然社會發展了,國家硬件也強大了,但也帶來了很大的副作用——大家一窩蜂地認為錢是最重要的,進而忽略了對自己精神方面的關照。
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受到整個社會功利化風氣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功利化——重視孩子的成績遠勝于孩子的快樂!許多家長為了攀比,強加給孩子許多不必要的壓力,當他們承受不住時,心理健康問題自然就出現了。
中國青年報:如今,“焦慮”在年輕人中越來越流行,買房、買車、職場、婚姻甚至養老等,都成為年輕人焦慮的對象。您怎么看待這種焦慮泛濫的情況?
熊漢忠:許多年輕人之所以焦慮,是因為在人生觀、價值觀、婚姻觀、消費觀方面存在誤區。比如買房,難道別人買了房子我就要買嗎?有能力就買,沒有就緩一緩,沒必要一步到位。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不能盲目地放在一起比較。在婚姻方面,現在許多年輕人的婚姻觀很功利,太看重房子和車子,缺乏感情上的聯系,因此,一旦遇到大的沖突,兩個人的關系就容易出現裂痕。
不管是身體的還是心理方面的疾病,80%都跟壓力有關
中國青年報:從事青年壓力方面的研究那么多年,您覺得壓力對于年輕人心理健康的影響有多大?
熊漢忠:相關數據表明,不管是身體的還是心理方面的疾病,80%都跟壓力有關。有的人甚至認為,一個人身上幾乎所有問題都和壓力有直接或間接關系,F在年輕人身上承擔的壓力很多,不同群體的年輕人所受到的壓力也不一樣。在職場上,現在人與人的關系越來越表面化、功利化,缺乏足夠的情感連接,缺乏人際關系支撐的環境會讓人備感壓力。而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壓力主要來自就業和學業。關于上面這些壓力,只要年輕人處理得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心理問題。
中國青年報:年輕人應該如何應對壓力、焦慮等問題?
熊漢忠:我們一直提倡“三步原則”:首先要深入認識自我,多聽自己的聲音,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其次,應了解自己想做什么,確定自己的目標并使之清晰化;最后,還應了解社會需要什么,讓自己的能力、目標和社會的需求吻合。對于年輕人來說,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和壓力,只要能耐心、冷靜地按照這個原則思考,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
要想很好地應對焦慮和壓力,我建議年輕人為自己建立一個比較穩固的朋友圈。對于個體來講,想要減輕壓力與焦慮,社會支持不可或缺,只有獲得了有歸屬感的圈子中的人的支持和安慰,才不至于被各種壓力和焦慮擊垮。
而且,年輕人還應該多運動。身心是一體的,身體健康有利于心理健康,運動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還能讓情緒得到適當宣泄,緩解壓力和焦慮。
當然,我們不可能與壓力、焦慮絕緣。所以,年輕人要不斷加強自我修煉,正確認識挫折和消極情緒。如今很多年輕人生活在比較優越的環境中,抵御挫折的能力較差,于是很多人都認為挫折及其帶來的消極情緒都很負面。其實,挫折和消極情緒是有積極意義的,它也是一種信號——讓人反觀和發現自己的問題,并作出調整。
對于消極情緒,我不提倡一直用宣泄的方式來解決。雖然宣泄比不宣泄好,但是千萬不能把宣泄尤其是暴力宣泄演變成一種傾向、依賴和習慣。因為不論是語言暴力還是身體上的暴力甚至冷暴力,都不應被提倡,而且也一定存在比暴力更合適的化解壓力與焦慮的方法。
延伸閱讀:
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家庭原因
作為導致初中生心理問題產生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可能因素,家庭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文化背景、家庭的消閑方式、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程度、家庭的社會關系以及孩子的出生順序等,都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影響。其中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最顯著的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對孩子的教養方式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人格養成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不僅如此,父母的教養方式還會與整個家庭的教育氛圍、生活情趣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等因素發生復雜的相互作用,從而加重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具體地說,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方法主要有民主型、專制型、溺愛 型、放任型和暴虐型幾種。在不同類型的教養方式中生活的學生,容易形成不同的人格特點。在民主型的家庭中,父母能與子女建立平等互愛的角色關系,父母尊重子女的意見,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獨立性,提供機會讓他們自主活動、自主決策。這樣家庭里的孩子容易形成自信、誠實、忍耐、安定感、獨立、珍惜友情、善于與人溝通的能力和性格特征,是最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一種教養方式。
專制型父母則時時刻刻都在管束和限制他們的孩子,孩子比較容易變得粗暴、執拗或者盲從、膽怯;溺愛型的父母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驕傲、任性和依賴;放任型的父母容易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放任或懷疑、報復的性格特征;暴虐型的父母容易使孩子養成粗暴、冷酷、反社會、攻擊性強或悲觀、自暴自棄的性格特征。
(二)家庭成員的性格和品行
父母和家庭的其他成員性格健康、品行正派,能給初中生提供良好的模仿榜樣,并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形成健康的心態和穩定的積極心境。如果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個性怪異,如自私、孤僻、冷漠、主觀臆斷、情緒沖動、性情古板等,或者有許多不良行為習慣甚至違法行為,容易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損傷,給初中生們帶來各種消極觀念和消極情緒,衍生出種種行為問題和心理問題。
(三)父母關系的和睦程度
父母關系和睦,會共同關心孩子的成長過程和心理感受,使用一致的教養方式對子女實施教育,給孩子提供家庭穩定感和安全感,有利于維持孩子良好的情緒、親子間的正常交流和溝通。如果父母關系緊張,家里經常發生冷戰和熱戰,會令孩子長期生活在驚恐和擔憂之中,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家庭觀念、干擾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學習,而父母的關系往往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好轉的,“戰爭”一旦發生,往往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
初中生的心理尚處在“斷乳期”,它的實際成熟水平和應對家庭危機的能力是比較弱的,長期目睹父母的感情裂痕,甚至會導致對異性的恐懼和仇恨,對于孩子成年后理解和處理各種異性關系可能產生不利的影響。
(四)家庭生活事件
每一個家庭都有可能會遇到一些正;虿徽、預料中或預料外的變化。大到親人亡故、夫妻分離,小到搬家換房、家人生病、出差等,都會給家庭以及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帶來壓力和沖擊。初中生本身面臨自己特殊的心理發展的問題和矛盾,家庭生活事件的發生很有可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壓力和適應上的困難。
許多時候家庭生活事件在初中生的心理問題的發生和顯現中起到了催化劑或顯影劑的作用。由于家庭事件屬于學生的隱私,心理輔導人員很難及時觸及,這就使得家庭生活事件在心理疏導中成為一個不容易獲得的信息,需要給予初中生特別的關注和主動的關心,建立穩定的輔導關系,才能了解到真實的情況和原因。
學校原因
大量的調査和研究表明,在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諸多因素中,學校教育的因素是被列為首位的。學校教育因素對初中生心理問題形成的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教師的因素
與初中學生接觸最多、最直接的是教師。教師對他們的影響既有與父母類似的一面,也有不同于父母的一面。其中,教師的個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對初中學生的影響很大。
由于初中生對教師的敬佩和反感都容易泛化,對于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和對其他同學的評價以及教師對學生的公平與否十分敏感,教師身上的不良個性和品行不僅容易成為初中生模仿的榜樣而影響學生的個性和品行,而且容易引起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中的種種誤解、摩擦、沖突和抵觸,給學生帶來嚴重的消極影響。據研究,教師本人的下列特點對學生的性格影響較大:精神振作或沮喪、興趣廣泛或狹窄、性格恬靜或暴躁、意志堅強或懦弱、處事果斷或猶豫、教學和生活有條理或雜亂無章。
(二)學業壓力過重
青少年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都承受著各種學業壓力:學習壓力、考試壓力、升學壓力等。這些壓力既可以成為動力,也可以成為阻力。初中生常常缺乏成熟的應付學習壓力的`策略,如面臨很大的學業壓力時不能恰當地應付,則會出現明顯的心理問題。
(三)同學的因素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同年齡伙伴在他們的生活、學習和心理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已經比小學階段明顯增加,同學因素在初中生的心理發展中有著其他因素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同學因素中有三種情況特別值得注意:
1.與異性同學的關系
與異性同學的相處和交往在初中階段是一個敏感的話題。正常情況下,初中階段的異性同學之間可能出現模糊的好感,只有極少數會發展成為穩定的戀愛關系。這種模糊的好感帶來的心理困擾和心理壓力是每一個萌發這種感情的同學都要面對的問題。如果學生本人或家長、教師處理得不好,可能會產生心理問題。
2.同學中價值觀和非正式群體規范的影響
學生中可能會流行一些不正確,甚至是不健康的價值觀,對于求新、求異、求奇的初中生是很有誘惑力的,容易被他們不加辨別地認可和相信,例如,曾經流行過的“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會讀書的上大學,不會讀書的賺大錢”等不良價值觀,都對一部分初中生的心理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
3.緊密小圈子內相互間的消極影響
班級中或班級外存在的一些消極性的,甚至帶有黑社會性質的非正式群體,其執行的團伙規矩中往往帶有一些容易導致恐懼、強迫、 焦慮的內容。如果學校教育和控制不力,在校園內出現幾個這樣的群體,對于參與該團伙和被這些小團伙危害的初中生,都是產生心理問題的潛在威脅。
(四)學校教育和管理
學校教育和管理上的問題也會影響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校園的氛圍、校風校紀、學風學紀、學校教育對不良的社會影響的抵御和糾正意識與效果、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及其聯系是否緊密等,都會對正處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急切需要正確的生活引導和必要的安全保護的初中生的心理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
其中的校園突發事件雖然發生的比例較小,但是對在校初中生的心理沖擊卻是巨大的。大到校園暴力事件、危急事故,小到失竊、節假曰管理和日常安全常規的缺失,不論是對學校正常教學和學習秩序的維護,還是對初中生心理健康都是值得重視的大事。
個人原因
除了家庭和學校的因素之外,初中生自身也對其心理問題的產生負有責任。具體說來,容易導致初中生出現心理問題的自身因素有以下三點:
(一)身體因素和生理缺陷
有身體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比正常的學生承擔的心理壓力要大很多。由于這種缺陷常常難以改變或好轉,對個體的消極影響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如果這種缺陷被同學們知道并當作玩笑的話題,情況就會更為嚴重,不僅容易引發學生個性上的問題,而且正常的學習和人際交往也常常受到影響。
青春期生理發育是初中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他們的自我意識、人際關系、情緒和學習活動有著廣泛的聯系。由于他們還處在積 累應對經驗的階段,性生理發育的各種問題和現象多數時候引起的只是短暫的心理困擾,但也有特殊的時候,會在少數同學身上引發比較嚴重的問題。
(二)不良習慣和個性特征
大量的臨床經驗和研究表明:心理障礙和心身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化與性格特點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同樣性質和強度的刺激,發生在不同性格特點的人身上,其結果和表現也都不一樣,有的產生身心障礙,有的沒有明顯的異常反應。
另外,有些心身障礙和個性特點之間有著較為穩定的密切關系。比如,焦慮癥的病前性格多為自卑感強、苛求自己、依賴性強、過分關注自己的身體等;強迫癥的病前性 格多為謹小慎微、求全責備、自我克制、優柔寡斷、責任心過重和苛求自己等;癔癥的病前性格多為富于暗示性、情緒多變、容易激動、善于幻想、自我中心和愛自我表現等。
(三)特殊的早期經驗
一般認為,早期生活在單調、貧乏的環境中的孩子比生活在刺激豐富、照顧良好的環境中的孩子在心理發展和心理潛能方面要相對滯后一些,尤其是早年的一些創傷性經驗。
【青年心理問題80%跟壓力有關】相關文章:
80后有何心理問題07-20
80后常見的心理問題08-01
揭秘80后的心理問題08-12
淺談關于孩子的心理壓力問題09-04
壓力太小易引發3種心理問題07-29
揭秘80后的心理困境問題08-28
80后十大心理問題08-25
80后都存在的心理問題07-24
80后普遍的幾個心理問題07-21
學會跟壓力說再見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