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哲學教學方法探討
[論文關鍵詞]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方法
[論文摘要]要提高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教學的教學質量,應對其進行準確的定位,把握好教學知識板塊的劃分,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選擇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由于哲學研究的是關于整個世界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質和普遍規律,它與各門具體科學研究某一領域的特殊規律不同,決定了它是一門抽象的理論性學科,學習哲學既要具備各門具體科學知識,又要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才能夠學好。正因為如此,一些學生感到哲學難學,其原因或是各門具體科學知識貧乏,不扎實,或是抽象思維能力不高。這給哲學教師提出了教學上的具體問題,即如何教好哲學,在教學方法上如何創新改進,如何提高哲學課的教學質量。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一、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準確定位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
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應從理論灌輸、方法論培養、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定位,做到三位一體,以提高本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
一是從基本概念、原理著手,強化本課程的理論灌輸。要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立場觀點,首先必須弄清其基本概念和原理,講清楚基本概念原理是本課程教學的首要前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時間安排、教學方法運用等方面,突出概念原理的教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是由一系列基本的概念原理構成的,只有學好基本概念原理,才能運用它對社會生活、自然現象進行深刻的分析,這可稱為“以理論事”,突出的是“理”而不是“事”,強調的是“事”為“理”服務。而在以往的哲學教學中,有的教師主張不從理論著手,大講社會生活自然現象,然后引出理論,即“以事論理”,突出的是“事”而不是“理”。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時間分布,教學方法運用等方面強化了“理”為“事”服務,而不是“事”為“理”服務,顯然不符合哲學課程理論性強的特點。
二是從方法論原則著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論是關于方法的理論,是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的一般指導原則。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必然涉及到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理性的、理論的認識方式。思維方式在認識活動中決定思維指向和思維側重點,是信息處理和轉換的內在機制,決定著主體能否正確認識和把握客體以及認識正確性的程度。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辯證法、認識論、邏輯學、方法論具有同一性,哲學思維是一種高度抽象化和理論化的思維,具有思辨性特點,運用到科學的思維中和實際工作中,形成科學的方法論系統,并能不斷開拓思維空間。大學生思維特點是抽象思維能力尤其是辯證思維能力得到高度發展,思維的邏輯性、獨立性、批判性、靈活性、創造性等品質逐步形成。在哲學課教學中對大學生進行方法論、思維方式的培養,既是哲學課程本身的內在要求,又符合大學生思維的特點。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過程的一條紅線,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把哲學原理變成分析問題的方法。
三是從思想政治教育著手,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哲學本身就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而人生觀、價值觀又是世界觀在人生目的、價值取向問題上的演繹和具體表現。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要重視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通過教學,使學生樹立共產主義世界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學會做人,明確人生的意義,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社會發展進步方向一致。應當注意,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教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它是通過馬克思主義哲學一系列原理的教學體現出來,如果脫離一系列原理的教學,單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那就完全失去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本身應有的哲學原理教學的功能。
以上哲學課程教學三個方面功能的定位,應緊密聯系,互相貫通,互相滲透,融為一體,不可偏廢。而基本概念、原理的灌輸又是最基本的定位,它的教學效果的大小,決定和影響著方法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現程度。
二、從整體與部分的聯系上把握哲學內容的體系從而確定哲學內容的知識板塊
現代認知學習論認為,學習的本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學科的基本結構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當學生掌握和理解了學科的基本結構,就容易掌握整個學科的具體內容。在哲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從整體與部分的聯系上,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聯系上,把握哲學內容的體系,確定哲學內容的知識板塊,形成哲學課程的認知結構。整體和部分是辯證的統一體。整體由部分組成,從整體宏觀的視野出發,對部分進行單獨的、分別的研究,能深刻地把握整體。割斷聯系,拋開整體,就看不清各個組成部分,離開部分,就不能從宏觀把握整體的面貌。辯證法強調從整體以及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的聯系上分析問題,反對只見部分不見整體的片面的孤立的形而上學觀點。
要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體系確定其知識板塊,必須了解其本質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科學實踐觀為核心,辯證法和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相結合的嚴整的科學哲學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唯物主義與辯證法,自然觀與歷史觀是互相聯系的板塊結構,是相互滲透的統一體。因此,可以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分解為四大板塊,即辯證的唯物論、唯物的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這樣劃分的理由有三點:1、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征,使唯物主義、辯證法、認識論、唯物史觀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有利于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容的理解。2、既從哲學內容的體系出發,涵蓋了全部哲學基本原理,又突出了各個部分內容的側重點。即馬克思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唯物主義,該板塊重點是突出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是唯物的辯證法,該板塊重點是突出辯證法;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該板塊重點是突出認識論;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該板塊重點是突出唯物史觀。這種劃分考慮到整體與部分的聯系,使各個知識點有機地聯系成一個嚴密的整體。正如列寧所說的“在這個由一整塊鋼鑄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絕不可能去掉任何一個基本前提、任何一個重要部分。”(《列寧選集》,3版,第2卷,221-223頁。)3、便于教學的有序進展。一般來說,哲學教學順序按上述板塊順序推進,不可顛倒。當然,我們看到,近年來出版的有的哲學教材,將以上四個板塊作了變動,如將“實踐”的知識分割在“唯物主義”和“認識論”兩個板塊中,使這一知識點顯得分散,不利于教學。
三、從知識體系大廈的構架和支撐上確定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的重點
[1][2]下一頁
【高校哲學教學方法探討】相關文章:
漢語拼音教學方法探討03-26
文秘專業教學方法改革探討03-18
外語翻譯課教學方法的探討03-21
對于新課程改革的文化哲學的探討03-06
探討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方法03-19
《市場營銷學》教學方法探討12-08
關于軟件技術專業教學方法探討03-02
高校藝術教育教學方法探究論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