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人力資本理論與人本管理的比較分析
[論文關鍵詞]資本;人本;主體;客體 [論文摘要]有些學者認為,人力資本理論是人本管理的思想淵源;另一些學者則認為,人力資本理論是人本的高級發展階段。筆者對這兩種看法持有完全不同的意見,本文主要從人的地位、人性的認識以及管理的結果等三個方面對此進行深入分析。
一、人力資本理論簡介
有些學者歷經千辛萬苦之后,為人本管理找到了一個看起來非常令人信服的源頭——人力資本理論。博士在其《人本管理的理論基礎及人性假設》一文中指出:人本管理理論與方法的興起,建立在人們對企業中的勞動力認識提高的基礎上,可以說。人力資本理論的創立與發展,是人本管理堅實的理論基礎。
蘭邦華在其專著中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論述人力資本理論,雖然并未說明用意,沒有指出人力資本理論究竟是人本管理的思想源頭,還是人本管理的發展、完善,但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在蘭邦華的意識中,人本管理與人力資本理論存在著深刻的淵源關系。
為了分析人力資本理論中究竟是否含有人本因素,必須簡要地介紹一下人力資本理論的主要內容,F代人力資本理論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是舒爾茨和貝克爾。在1960年美國學年會上,舒爾茨發表了題為《人力資本》的,明確提出了“人的知識、技能、健康等人力資本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遠比物質資本、勞動力數量的增加重要”。舒爾茨還采用收益法測算出人力資本投資中最重要的投資對美國1929~1957年間經濟增長的貢獻高達33%,這一開創性的工作為測定教育投資進而測定整個人力資本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提供了可行的思路。舒爾茨論及的人力資本,包含下述涵義:1、人力資本體現在人身上,表現為人的能力和素質,即人的知識、技能、資歷、經驗和熟練程度等;2、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人力資本是稀缺的,尤其是其中的企業家型人力資本更是如此;3、人力資本是對人力的投資而形成的資本,從貨幣形態看,它表現為提高人力的各項開支,主要有支出、學校教育和在職教育支出、勞動力遷徙支出等;4、人力資本像其他一切資本一樣,都應當獲得回報。人力資本的時間經濟價值呈獻出提高的趨勢;5、人力資本的時間經濟價值的提高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
繼舒爾茨之后,196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貝克爾出版了《人力資本》一書。該書的突出貢獻在于:將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引入教育領域,解釋了人力資本的形成過程。貝克爾特別強調在職培訓的作用,并進一步將培訓分為一般培訓與特殊培訓。貝克爾認為,父母在養育孩子方面。同樣要遵循——收益原則。
二、人力資本理論對人本管理的貢獻
很顯然,人力資本理論的所有內容都是圍繞其承載者——人而展開研究的,這就是許多學者誤認為其為人本管理源頭的主要原因。人力資本理論對人本管理的產生有一定的促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用科學的論據證明了在影響經濟增長的所有資源中,人力資本是最重要的因素,許多學者在給人本管理下定義時都強調人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其思想源頭即在于此。這一觀念的確立,無疑使人的經濟地位上升到企業資源的最頂端。引起了管理者對人的普遍關注。
2 國家、企業都應重視對人力資本進行投資。這在客觀上對促進人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3 由于人力資本體現在人身上。不可能離開其承載者單獨存在并進行交易,要想使人力資本充分發揮效用,必須對其承載者進行充分的激勵。這在客觀上導致了人性化管理的產生和發展,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人力資本理論與人本管理的質的差異分析
筆者認為,在人力資本理論之下,人的本質地位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不足以促進一種與傳統管理不同質的理論的產生。人本管理應該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論,絕不是傳統管理理論的量的發展。而是發生了本質的飛躍。
筆者認為,人本管理就是以人為本位的管理,企業不再僅為投資者所擁有。而是各種關系的總和,企業管理一方面促使企業有效地提供產品和服務,從而滿足人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也產出、企業等精神文明,以此影響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導人們加強修養,完善人格,提升人性。同時,在管理活動中,直接通過生產經營活動鍛煉本企業員工的意志,提高其智力、體力,使其生活得更加幸福、充實,生活得更有意義。
從上述定義出發,人本管理的本質可以概括如下:
1 人是管理為之服務的主體,而不僅是管理的主體。
2 企業的價值就是為人服務。
3 管理的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
關于人本管理內涵的解釋及論證,筆者已經另文闡述。本文的目的是在此基礎上分析其與人力資本的本質差異。
(一)人的地位不同
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是稀缺的,尤其是企業家型人力資本,與貨幣資本及物質資本相比,人力資本的貢獻更高。而且,人力資本還是一種無污染、可再生資源,有利于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應該以人為中心,國家、企業及家庭都應該加強對人的。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在理論中,作為人力資本的承載者。人仍然是管理的對象,處于客體地位,是實現經濟效益的有效工具。這是典型的經濟本位主義,對企業管理而言,則是企業本位主義,它與人本管理的以人為本原則是背道而馳的。
(二)對人的本質的認識不同
人力資本理論仍然把人置于客體的地位進行觀察。在其看來,人是國家和企業的最寶貴的資源,所以,人力資本理論看不見完整的人,只能把握人的片面特征。具體而言,該理論發現了人身上潛藏的巨大能量,并認識到其對、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實證了人力資本對于物質資本的優越性。相比泰羅見物不見人的科學管理而言,人力資本理論在經濟意義上是本質的飛躍。即使相比于重視對人的與行為規律研究的行為科學而言,人力資本理論的貢獻也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因為行為科學只是發現了人與生產率的關系,而且往往還無法進行科學實證。而人力資本理論則進一步發現并實證了人與經濟發展的相關關系,說服力更強,這無疑大大提高了人在所有資源中的經濟地位。但是,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這不是對人本身的一種認識,而是對經濟資源的價值分析。
人本管理剛好相反。它把人置于主體的地位。研究管理應該如何滿足人的需要。如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所以,人本管理對人的本質的理解更符合人的本來面目,因為它看見的是獨立的、完整的人。相對于人力資本理論而言,人本管理認為:
1 人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既是生產的主體,更是享受的主體。
2 人的腦力與體力是比物質資源更為優越的資源。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種優質資源的服務對象只能是人本身,不能只看見人力資本的客體性,反而看不見人的主體性。人力資本理論可能存在兩種錯誤的認識。一是認為所有的人都是經濟發展的資本;二是認為人力資本擁有者是物質資本擁有者獲取利潤的資源。換句話說,一部分人是另一部分人的資源。人本管理則不存在這種可能性,它要確立的觀念是:社會、經濟、文化的進步都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
3 人的合理需要應該得到恰當的滿足。按照需要的起源分,人的需要有自然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按需要的對象分,人的需要有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按照需要的社會價值分,人的需要有合理的需要與不合理的需要。在人本管理理念下,不合理的需要堅決不能予以滿足,因為這不利于人的發展。
(三)管理的結果不同
人力資本理論關注對人的投資,其目的是形成優質的人力資本。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對于人的本身應該如何發展,它并不關心。其造成的客觀的結果是,人的職業能力得到大力提升,人的心理健康、人生價值實現等問題被完全忽視。人力資本理論強調人力資本投資應當得到回報,就其承載者而言,他所能得到的惟一回報就是投資收益,至于其他的收入,如人際關系、成就感、心理健康、快樂。尤其是自由、人生意義等等。則不是人力資本理論研究的領域。
由此可以發現,人力資本理論不僅是一種片面的發展觀,同時也可能最終將人異化為工作、經濟的奴隸,使人喪失最寶貴的權利——自由。當然,一切將人置于客體、手段的,都會導致與此相同的結果。
人本管理確立了人的主體地位,關心人的成長是其直接的、最終的目的。這就意味著,從管理的出發點來看,人本管理決不會把人異化為經濟的奴隸,同時也不會導致人的片面發展。當然。如果對人本身的認識出現了偏差,人本管理也可能存在客觀的錯誤,所以,人學研究是人本管理理論發展的根本。
對照本文對人本管理本質的闡釋可知,人力資本理論的實質精神并非以人為本,而是經濟本位或者企業本位。因此筆者認為,人力資本理論不能成為人本管理的思想源頭。
【基于人力資本理論與人本管理的比較分析】相關文章:
我國居民人力資本投資行為比較分析12-26
基于熵理論的企業組織創新分析03-23
人力資本理論的形成與發展03-20
基于期權理論的資本投資決策分析03-21
企業的人本管理論文范文12-09
概念結構理論與構式語法說比較分析03-18
對三種理論及制度的的分析比較研究03-27
現代精神分析學與人本管理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