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美育教育論文

        時間:2024-06-11 15:50:09 教育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推薦】美育教育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育教育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推薦】美育教育論文

        美育教育論文1

          【摘要】新課改對高中美術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美育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理念之一。通過融入美育教學,能夠在發(fā)展學生美術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美學觀點,讓學生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分析美,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價值觀,發(fā)展學生審美能力;诖,文章就高中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出發(fā),通過對高中美術教育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美術教學與美育結合的有效教育方式,以供相關讀者參考。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育;美育滲透;策略

          美術作為高中美育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元素,其在高中教育體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調整與完善,高中美育教育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美術教學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現(xiàn)有的美術教育依然無法脫離傳統(tǒng)模式的禁錮,高中美術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把重點放在學生繪畫技能的培養(yǎng)方面,忽略了美育的滲透教學,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造成了極大的制約影響,高中美術教育逐步陷人困境,處于為難的境地。鑒于此,在素質教育深人推進的大環(huán)境背景下,高中相關教育工作者,應在實施教學活動中滲透美育教育,把美術教育拉到美育的軌道上來,從基礎開始培養(yǎng)學生感悟美、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為其日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高中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發(fā)布不僅對高中美術教學有了更全面的指導,而且把美術教育推進了一個全新的時期,也使社會重新去認識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進學科協(xié)同發(fā)展

          德國的著名物理學家H哈肯(HemrannHaken)就協(xié)同發(fā)展創(chuàng)立了協(xié)同學理論,他在協(xié)同學理論中提出了系統(tǒng)內部各子系統(tǒng)的運作原理。系統(tǒng)內部存在著一系列的子系統(tǒng),這些子系統(tǒng)之間既相互關聯(lián),又有獨立運行,只有當關聯(lián)運動占據(jù)系統(tǒng)內部的主導位置時,才能發(fā)揮系統(tǒng)運作的最佳效應,促使各子系統(tǒng)間產生協(xié)同效應,從而提高系統(tǒng)的整體性功能。同樣的,現(xiàn)行的高中教育就是一個整體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中,融合了德智體美勞等子系統(tǒng),而美育也包含了美術教育,它們之間既有獨立運行,又有關聯(lián)運動,只有把德、智、體、美、勞五者之間形成一個關聯(lián)運動,才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才能最大程度激發(fā)素質教育的力量。

          (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美術學科所特有的情感價值,決定了其在陶冶學生情操、涵養(yǎng)、美感及人格方面的優(yōu)勢?梢哉f,美術是一項情感教育活動。高中學生處于巧一18歲的年齡階段,這一時期的高中學生正面臨生理、心理的巨大變化期,在各種因素的驅動影響作用下,高中學生的情感、情緒日益豐富,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個性;無論是情感、思維,還是個性、自我意識等都逐漸增強。為此,在高中開展美術課程,可以通過美育的滲透教育,把學生的內在情感誘發(fā)出來,從而觸發(fā)他們內心深處的積極情感,在情感體驗中調整自己的身心,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高中美術教育現(xiàn)狀

          (一)教育系統(tǒng)內部對美術美育教學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高中美術學科教學的長期實踐中,教師并沒有充分利用美育教學的作用。整個教育系統(tǒng)內部對美育教學的重要性缺乏時代認識,學校單純地把美術課當成特長教育,過于重視美術繪畫技術的發(fā)展,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產生了極大的阻礙影響。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仍舊采用傳統(tǒng)的繪畫教學,把教學重心放在美術技法的培養(yǎng)上,強迫學生對美術進行臨摹和模仿創(chuàng)造,在理論知識上,生硬地灌輸所謂的重點知識,嚴重扭曲了高中生學習美術的思維,使得學生缺乏了正確的審美觀念和情趣,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此過程中也嚴重被扼殺。

          (二)受諸多因素制約,難以準確把握美術教學的科學性與循序漸進的原則

          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在于通過美育滲透教育,逐步引導學生端正思想,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實踐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不能為了追求教學進度,就選用一些違背科學的教學方式。然而,由于受到學校環(huán)境條件的禁錮,使得部分美術教師與時代脫軌,自身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無法跟上時代發(fā)展潮流,在實際教學中,仍舊在沿用陳舊的教學方法,難以準確把握美術教學的科學性,這對美術教學的過程和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美術學科所特有的美育作用也難以得到有效發(fā)揮。

          三、美術教學與美育結合的有效教育方式

          (一)寓教于美,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美好的事物更能感染和觸動學生的情感,進而達到有效的教育目的。在美術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的特點,在教授知識、啟發(fā)智慧、發(fā)展能力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借助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價值。然而,由于受到學生文化素養(yǎng)、個人情感以及經(jīng)歷的局限,他們即使對美術作品的作者情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難以深人地把這種情感表述出來。只有從文化視野對作者情感進行挖掘,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學生才能更加深人理解作品的內在世界。以米勒的經(jīng)典美術作品《拾穗者》為例進行分析,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單純地知道《拾穗者》是一幅經(jīng)典的美術作品,理解作者的個人才華。但是,學生在學習以及鑒賞的過程中,過于追求繪畫的技巧,而對于畫作自身所蘊含的情感,卻缺乏了深人層次的感悟和表達。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時,應立足作品自身的創(chuàng)作基礎,在強調繪畫技巧的同時,引導學生理解《拾穗者》所體現(xiàn)的自然簡樸的田園之美,以及作品所傳遞的一些主題思想,如勤勞節(jié)約的美德、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人與自然的和諧等等。通過教師的引導,以及對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的清晰闡釋,學生在此過程中也能夠更深人了解作品內涵,自然地形成文化認同,學生的審美情趣在此過程中也得到了激發(fā)。

          (二)傳教于技,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術教學活動

          美是無處不在的,它不僅漢存在于我們的教學活動之中,同時也溶于我們日常的社會生活中?梢,要想使美術教學中的美育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學活動的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為此,高中學校應針對自身實際,在美術教學形式的沿用方面力求多樣化,盡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滲透美育教育。譬如:在欣賞《百老匯街的爵士樂》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所具備的大容量教學信息,一邊播放與美術作品相關聯(lián)的爵士樂,讓學生在伴隨著聲像、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的影像切換中,多維度、多層次擴展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尋找畫與美術之間的聯(lián)系,并把感受表達出來。相信在此過程中學生也會深人了解爵士樂所特有的節(jié)奏感,《百老匯街的爵士樂》中抽象的繪畫語言也演變成了形象的視覺符號,教學中難點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再如:在羅中立的油畫《父親》中,教師可以以琵琶演奏的民歌為背景音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建構和諧的學習氣氛,在飽含深情的樂曲聲中,教師再加上聲情并茂的解說詞。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濃郁的學習氛圍渲染下,完成對美術作品的鑒賞,獲得審美的享受。

          (三)創(chuàng)設良好的美育滲透教育環(huán)境

          所謂景美則心曠,心曠則神怡,神怡則智清,智清則學佳。良好的美育環(huán)境氛圍能促進氣場,體現(xiàn)立意,更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美術的重要條件?梢哉f,學校是否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美育滲透教育環(huán)境,將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教學產生重大的影響。為此,為了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藝術修養(yǎng),實現(xiàn)美術教學與美育教育的有機融合,讓學生在自我表現(xiàn)和自我滿足的過程中提升自我,學校需要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美術天賦和創(chuàng)造作品。其次,美術室也需要營造出一種詩情畫意的環(huán)境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之中取得發(fā)展和進步。除此以外,教師自身在開展美術教育活動時,應以學生為出發(fā)點,把學生放在首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為學生著想,為學生美術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提高下心思,做到用心和學生交流,關心他們,讓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獲得愉悅和快樂的身心體驗,更好地接受規(guī)范、科學的美術教育。

          四、結語

          綜上所述,美育作為完善人格建構和道德素質獲得的重要途徑,其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欣賞能力、高雅的審美情趣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更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美術學科作為高中實現(xiàn)美育教育的重點學科,其所具備的學科優(yōu)勢是其他學科教育所無法比擬的。為此,在素質教育改革深人推進的大環(huán)境背景下,高中美術教育應該緊密結合實際,從學科教學優(yōu)勢出發(fā),注重優(yōu)勢互補,深人推進教育改革,進一步提升美術教學中的美育教育質量,為困境中的美術教育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美育教育論文2

          在新一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20xx年9月發(fā)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促進了全民中小學美育素質教育的逐步展開,為更好地塑造適應社會全面發(fā)展的綜合人才開啟了新的里程碑。美育是人類自身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把人的社會性同生理性融合在心理中,使一個人達到人生境界的最高標準,是培養(yǎng)和提高人們對客觀世界、文學、藝術作品的鑒別、欣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情趣品位,使人們在思想及人格上全面健康地發(fā)展。舞蹈藝術的美育作用在于,按照美的規(guī)律和審美意向,創(chuàng)造鮮活的、有生命力的藝術形象,借以完善人的內在美和外在美,滿足人們對審美的追求。舞蹈和其他姊妹藝術一樣,具有審美功能、創(chuàng)造功能、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其美育效益也在于此。因此,舞蹈素質教育是培育人的全面綜合素質的重要美育手段,可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天資潛能,充分對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一、美育教育的理念與舞蹈藝術關系

          人們對美育教育的理解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教育,即通常所說的“審美教育”;狹義的美育,又稱“藝術教育”。廣義教育觀點的人認為美育不僅要有藝術教育的作用,而且要有心理教育、倫理教育的功能,借助于人文環(huán)境、自然界中許多美的事物、形象,提高人們審美教育與審美追求,使人們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思維觀念與藝術素養(yǎng)。美育教育培養(yǎng)新時期的青年人感受自然界、社會生活、文學作品和藝術品中的美,培養(yǎng)他們欣賞美、觀察美的眼力與興趣,并具備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因此美育在構建人的個性全面發(fā)展中,有其獨特的功能,發(fā)展美育教育是歷史的必然要求,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標志。建國初期,我國教育部提出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對美育教育比較重視。如:對學前的美育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愛美的觀念和興趣,增進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中小學的美育教育是:“使兒童具有愛美的觀念和欣賞藝術的初步能力”。這些要求合乎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它指引我國中小學藝術教育逐步走上了正軌。近幾年來,美育教育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這更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的需要與追求。美是人們生活追求的目標,符合當今社會的發(fā)展趨勢。這種趨勢要求社會及學校進一步重視美育教育,注重對學生藝術審美、藝術鑒賞的培養(yǎng),真正理解肢體美、舞蹈美及認識美好的客觀世界,適應和推動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舞蹈藝術是空間藝術和時間藝術的再現(xiàn),是在流動中產生的藝術造型美。舞蹈中的情感表達更豐富、更強烈,反映了人們對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表達了人的思想感情。通過舞蹈素質訓練的學習和掌握,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肢體表達和美好情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運用充滿表現(xiàn)力的肢體動作、準確清晰的空間知覺、舞姿,來表達思想、反映社會生活。美育教育包含舞蹈素質教育,舞蹈素質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學舞蹈藝術素質教育中,適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藝術中的美,對學生進行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通過舞蹈藝術教育,完善人肢體語言的表達與運用。使人的肢體得到藝術上的美感、情感上的滿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團結協(xié)作能力及思維與創(chuàng)新精神。

          二、舞蹈素質教育的內涵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美育教育的不斷發(fā)展,舞蹈素質教育觀念也隨之發(fā)生著質的變化。在以往的舞蹈素質教育教學中常以舞蹈技能和舞蹈表演為主要教學內容,而現(xiàn)在更加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與養(yǎng)成。注重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地融入到課堂當中,充分感受舞蹈藝術帶來的快樂。在學習舞蹈中獲得人格的完善、良好的審美認知能力及開放的思想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的育人之本。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加有力地推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目前我國的舞蹈素質教育在全國還沒有得到普及與實施,國內大部分中小學校沒有單獨開設舞蹈課,國內僅有幾個大城市將舞蹈素質教育普及到中小學并配有專職舞蹈教師,而大部分城市的中小學、乃至高中,舞蹈課程都是由音樂教師擔任,沒有專職的舞蹈教師。不能真正地通過舞蹈訓練課程達到開發(fā)學生思維能力、肢體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目的。缺少對舞蹈素質教育的正確認識。舞蹈素質教育,是其他藝術教育取代不了的藝術教育形式,是美育教育中無法替換的教育手段,目的是培養(yǎng)現(xiàn)代社會普通人應具備的相關素質,完善人格,全面發(fā)展。

          三、舞蹈素質教育對培養(yǎng)全面人才的作用

          法國近代著名美學家席勒認為:“要達到人的精神上的解放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即要造就能夠有力地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的人才,所走的途徑就是美育”。中國近代明確倡導美育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認為:“美育與人的成才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舞蹈素質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塑造人的內在美、外在美、形體美,是培養(yǎng)復合型全面人才不可忽視的手段。英國著名學者培根曾經(jīng)說的:“相貌的美高于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這是美的精華”。舞蹈美育教育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他們的心靈。舞蹈在養(yǎng)成學生文雅、端莊、優(yōu)美等一系列良好風度方面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就我們每個人來說,心靈美是內在的,體現(xiàn)了人的思想、境界、品行等方面。身體美是外在的,體現(xiàn)了人的形態(tài)、儀表、舉止等方面。通過舞蹈美育教育使人的內在美和外在美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藝術美。學生既可以通過鑒賞舞蹈、提高審美意識,又可以通過舞蹈肢體訓練,表演舞蹈,體驗優(yōu)美、高尚、細膩的感情,以陶冶情操;在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的藝術形象中提高審美認識水平;全面提升學生自我人格的完善。享受舞蹈美與生活美的情趣。美育所提倡的也是現(xiàn)在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教育迫切需要的,通過美育教育中的舞蹈素質教育,磨煉學生的意志,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讓學生在認識美的過程中感知世界,重振精氣神,凝聚民族氣魄。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運用舞蹈藝術素質教育對中小學生進行藝術熏陶,使學生擁有更加完善的人格以及審美心理結構的健全,培養(yǎng)具有全面綜合素質能力的人才,是我們每一個舞蹈教育工作者,應該遵循的原則。我們應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去提高舞蹈素質教育的地位,通過國家教育政策以及人們對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改變,使舞蹈素質教育得到普及,讓美育教育走進學校、走近學生。堅信在不久的將來舞蹈素質教育會全面地滲透于人的生活中,走向大眾,面向全體。

        美育教育論文3

          一、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觀

          在信息交流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各種各樣的觀念、潮流勢不可擋地涌入大眾的生活,對于思想遠不成熟的孩子們來說,判斷是非美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培養(yǎng)學前兒童健康的審美觀便顯得十分重要,體育在這一方面正有著先天的優(yōu)勢。學前體育首先需要幫助幼兒認識身體美的標準,學會欣賞運動中的技術美。自古以來體育所表現(xiàn)和歌頌的一直是健美的體格和蓬勃的生命力。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向孩子們介紹有關身體美的知識,通過圖片、視頻展示,現(xiàn)場比賽觀摩,邀請運動員聯(lián)歡等多種直觀教學手段,讓他們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端正審美觀,從而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形體姿態(tài),展現(xiàn)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同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前兒童自然的天性,用鮮活的形象激發(fā)孩子們對體育的興趣,從感性的角度去理解體育運動中融合了力量、智慧與美感的技術、技巧,以及運動員勇于挑戰(zhàn)、積極進取的人格魅力。

          二、進行審美實踐

          對于諸如樂器演奏、繪畫、詩歌等諸多的藝術活動來說,參與者除了具有先天的才能外,往往還需要接受極為專業(yè)的訓練。因此大多數(shù)普通人也許只能作為欣賞著來感嘆這些藝術家的杰作,卻罕有機會投入到這些活動中,體驗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激情。體育在美的實踐方面則相對這些活動能給予參與者更多的審美幫助。在學前教育中,體育占據(jù)了極為重要的地位,這個階段的兒童正處于感性認知為主的階段,大部分的知識是在親身實踐活動中獲得。學前體育應以戶外體育為主,通過教師的幫助讓孩子們在大自然里盡情玩耍的.過程中掌握走、跑、跳、投這些基本的運動技能。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體育運動塑造健美體魄的作用,有意識地從身體形態(tài)、身體素質等方面入手,幫助學前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身體姿態(tài),讓他們能夠更加自信和自如的實踐身體美。學前兒童就像一張白紙,他們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加之此階段孩子的身體柔韌性普遍好,輕盈不易受傷,對于一些運動技術的掌握有著先天的優(yōu)勢,并且這些運動經(jīng)驗往往是終身難忘的。體育活動能夠為他們的興趣開辟一片廣闊天地,為其今后的運動休閑愛好打下堅實的基礎,釋放他們創(chuàng)造美的潛能。教師有必要盡量豐富體育活動的內容和項目,多設計和組織一些娛樂性強、具有鮮明時代感的課程,激發(fā)孩子們學習和參與的興趣與持久性。比如乒乓球、游泳、幼兒體操等項目既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又符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幼年時如果能掌握這些運動技術,在其成年之后就有更多機會運用這些技術發(fā)展自己的愛好。教師在教學中還應注意觀察孩子們的個性特點,加強與他們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優(yōu)勢與劣勢,最大限度地幫助其發(fā)展運動興趣、運動技能,使其在運動中感受超越和成功的欣喜,感受自由發(fā)展的暢快與滿足;培養(yǎng)其良好的休閑觀,使體育真正成為他們一生中休閑娛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塑造完美人格

          審美活動的終極目標就是對作為社會主體的人的精神的關懷與提升,彌合現(xiàn)代社會中人類理性與感性的分裂,從而最終實現(xiàn)其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因此,對于具有豐富美育價值的學前體育來說,在幫助兒童“健身”的同時,也肩負著“健心”的重任。在我國社會進步的背景下,現(xiàn)代兒童一方面智力水平顯著提高;而另一方面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人格障礙。比如對競爭與壓力的恐懼,在與人溝通、協(xié)作和相處方面的障礙,以及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缺乏。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學前體育教育可以充分利用體育的游戲特質來加以解決。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比賽機制,幫助學前兒童設立目標,嘗試去超越自我、挑戰(zhàn)對手。其次在課堂上提供兒童之間交流協(xié)作的機會。比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特別是一些球類、接力等這些需要團隊合作的項目,更能夠令他們在學習與人協(xié)作方面受益匪淺。同時,學前體育教學不能像專業(yè)運動訓練那樣刻板嚴肅,一個讓孩子們在活躍輕松的氣氛中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盡量多地創(chuàng)設集體活動和比賽項目,指導孩子們自己組織比賽、分工協(xié)作,挖掘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潛能。美育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領域之一,體育美學以其獨特的美育功能使學前兒童在體育游戲中感受美的教育。體育活動中蘊含著豐富的美的元素,發(fā)現(xiàn)和認識體育美的表現(xiàn)形式是教師在教學中實施美育的重要前提,幼兒教師在體育活動的教學中要注重開發(fā)美育元素,激勵和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促進學前兒童體質健康的基礎上,為其藝術能力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美育教育論文4

          一、美育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滲透

          1.從思想上正視美育教育。美學教育在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不多,并常備忽略。但是,美學教育在促進學生形成健全、健康的思想政治上有著無可厚非的作用。因此,如何讓美學教育深入人心,必須從本質上解決問題。思想觀念,正是美學教育的地位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所以,正視美育,是教學任務的關鍵。如:教師可以從美育的理論著手,理論是一切實踐活動的基礎,讓學生接受美學的理論知識培養(yǎng),對其審美修養(yǎng)有一定的積極因素。為此,開展與美學相關的課程,促進學生全新的認識美學,是引導學生將美學理論與思想政治相結合的一大重要舉措。

          2.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深化美育的教學內容。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而在此過程中難免要講述一些頗為空泛的政治理論、政治概念等,其含義都比較抽象,學生往往覺得難以學透并認為思想政治費時、費力、費解。因此,將美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將古板乏味的知識點藝術化,從抽象轉變成感知,讓學生在認識美、體驗美、欣賞美的過程中學習思想政治,讓思想政治知識變得具體和形象。以影視作品為線索,逐漸探索出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感受中國成長過程的思想政治變化,也讓學生跟上時代的'發(fā)展,要讓他們知道,中國未來的思想政治,有他們參與的一部分。

          3.以美育的反面教材來講述正確的思想政治內容。在社會生活中有不少事例去折射出一些消極的、低俗的、恐怖的事件,為此,教師應重視起來,以美育的反面教材來向學生介紹和講述正確的思想政治內容,發(fā)展需要正確的、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報復社會等消極因素,要給予法律的懲罰、道德上的譴責。以美育的發(fā)面教材一步步反推思想政治的學習內容,讓課堂內容更具生動、形象,這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有莫大的積極影響。

          4.將思想政治教學返璞歸真。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強調于社會、時事政策,而常常被忽略的是自然。自然,是社會發(fā)展的起源,自然之美才是審美的起步點。社會上種種善與惡,在自然的面前都顯得如此的單薄無力,自然是促進思想政治教學的主要因素,有利于凈化學生的心靈美;谶@個理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參加課外的實踐活動,去領略自然風光的美感,從而學習到更多。每個人的感受不同,美的欣賞也不同,這種視覺、嗅覺、聽覺三合一的學習過程,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陶冶情操。自然美,其作用的特性在于潛移默化,而這種潛移默化正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二、結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很長,美育教育是其眾多教學辦法的一種,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更多教學策略有待廣大教師去研究和創(chuàng)新,但在此過程中,我們始終堅定一個理念——以學生為本。

        美育教育論文5

          摘要:學校教育過度的滿足社會需求導致受教育者的獨立人格出現(xiàn)“淡化”, 教育呈現(xiàn)大眾“模式化”結果。美育教育作為教育短板的補充, 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通過功能分析法、跨學科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等方法分析美育對教育的意義, 以此探究美育的重要抓手, 素質教育舞蹈課的實施策略, 為今后在院校的推行提供深層次依據(jù)。

          關鍵詞:素質教育; 審美短板; 美育; 素質教育舞蹈課;

          A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Dance Class for Quality Education

          Abstract:The school education excessively satisfies the social demand, causes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of the educated person to appear “to fade”, Education presents the Mass “pattern” results. Aesthetic Education as a supplement of educational short Board plays a role in perfecting personal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hrough functional analysi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descriptive research.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ortant hand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quality-oriented dance less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deep basis for the futur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quality education; aesthetic short board; aesthetic education; dance class for quality education;

          “教育究竟是應該滿足于社會需求, 還是滿足于個人發(fā)展”?

          一定時期內, 我們的教育界提倡“社會本位”教育觀, 倡導并積極培養(yǎng)專門性人才, 教育者認為教育的全部活動終點是對社會需求的服務, 并最終服從于社會化的需要。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一段時間, “社會本位”教育觀被普遍接受, 中國的教育都在為政治, 經(jīng)濟服務, 是典型服務社會的以社會需求為本位的教育觀!吧鐣疚弧庇^的教育理念使得越來越多的專門技術人產生, 為社會的進步做出了不小的的貢獻。之后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 教育逐漸的從“社會本位”轉移到“個體發(fā)展”上, 但僅僅是探索階段。

          1、美育“短板”與人格“淡化”

          20xx年以來, 使受教育者成為越來越多的“某類人”, 還是個性獨立的“某個人”?將受教育者的獨立人格培養(yǎng)放在社會需求的次要位置, 還是以“完整的人”存在于社會?這些矛盾不容當代教育界忽視。

          完全以社會需求培養(yǎng)的人與依照個人發(fā)展培養(yǎng)的人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人格的養(yǎng)成。“人格”在現(xiàn)代心理學中指的是“非智力”因素, 是人在社會進程中不停順應潮流與社會導向的方式與行為, 受自身遺傳、外部生存、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廣義的人格即個性, 是獨立人有別于其他獨立個體的心理與心理傾向性的綜合態(tài), 狹義的人格則是個性的最高價值映現(xiàn), 是經(jīng)過德行與社會化的自我精神[1].本文探討的“人格”是廣義與狹義結合的一種高階“個性”人格。依照個人發(fā)展養(yǎng)成的人才, 最大程度上形成完善的人格, 全面發(fā)展;而以社會需求培養(yǎng)的人才則是社會需求至上, 其個性人格已在所受教育環(huán)境影響下逐漸“淡化”, 教育的大車間生產出龐大數(shù)量的“模式化”的人。

          以“木桶理論”分析, 其核心內容是:木桶盛水有量, 其量的大小最終決定于桶壁短的那部分!岸贪濉笔恰澳就罢摗彼枷氘a生“非完美”結果的重要阻礙。如果將普遍認知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 (一說德、智、體、美、勞) 比作“木桶”的四塊板, 多年的學校教育使得“智育”板塊最長, “美育”板塊最短, 德育、體育板塊參差不齊。個體受教育程度不均衡, 導致文化教育充分實施, 相應的素質教育不及, 很難形成完善的人格。因此, 補齊“美育”短板, 最大化的平衡教育之間的差距, 養(yǎng)成個性化的人格是當代教育者們應該要落實的問題。

          2、美育---“藝術:讓人成為人”

          隨著社會進一步的發(fā)展, 教育的進一步升級, 德育、體育等都已經(jīng)貫徹到了學生的日常教育之中, 成為了必修課。美育雖與德、智、體育等并列, 相輔而行的關系, 卻甚少得到教育界的重視, 推行相當有難度。美育在整個教育大系中仍然是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部分學;騻人在美育的育人功能上認知不足, 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夠均衡, 美育師資的隊伍建設不完善, 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美育是審美的再教育。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 單純的將缺失的“美育”短板部分補齊作為審美教育是極為片面的, 前文提及的“木桶理論”可以這樣繼續(xù)推論:假如木桶的桶壁組成中有任何一部分不能達到完全高度, 木桶盛水量就不可能在最大值;假如木桶的桶壁組成都是完全統(tǒng)一高度, 盛水量才能出現(xiàn)最大值。因此, 更為積極的審美教育是各個板塊之間的互相融合與促進, 以美育牽引, “德、智、體、美”共同發(fā)展。正如《意見》規(guī)定:面向社會, 面向大眾, 以美進行人的教育。

          長久以來美育的缺失使得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美育就是音樂和美術, 其實美育≠美術, 美育≠音樂, 美育≠戲劇, 那么真正的審美教育是什么?是融合音樂、舞蹈、美術、戲劇等藝術形式, 并能做到“以人為本”, 以身體為媒介的一種綜合體教育。更通俗來講就是以自身的參與, 以自身完成的一種藝術美, 通過外部的各項“刺激”, 結合身心的自我意識與運動而進行的一項有意義的活動, 產生美的教育效果。舞蹈教育恰恰在眾多藝術門類中最能以身體為媒介, 綜合運用音樂、戲劇、美術等形式, 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身心素質和發(fā)展全面能力, 具有人文性與綜合性特點。并且, 舞蹈教育在補美育短板的基礎之上, 可以與德育、智育、體育各方面促進、融合, 完善人格, 成為美育實施的重要形式。

          首先, 對體育的促進與融合方面。舞蹈是一種動覺藝術, 除了包含美術、音樂藝術所具有視、聽感以外, 還存在著自我的主體動覺感受。拉班指出:“我們全部感覺是人們獨一無二的觸覺引起的結果!蔽璧傅膭佑X感受是最接近人體本原的感受, 是原始生命的體現(xiàn), 人們通過動覺去感知世界, 完善生理感官意識。舞蹈以人體為本源的'藝術, 通過律動形態(tài)與體育的作用功能相似, 在對人的身體的訓練---肌肉、韌帶、神經(jīng)與各項反射系統(tǒng)---起著與體育同樣重要的作用。

          其次, 對智育的促進與融合方面。人的左腦與右腦分工協(xié)作, 負責各自的“領地”, 左腦分管理論與思維, 右腦促進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長期應試教育下的左腦過度開發(fā), 培養(yǎng)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缺少藝術修養(yǎng)的“高智商”人才, 這類人缺少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素質教育舞蹈課 (“素質教育舞蹈課”由原北京舞蹈學院院長呂藝生及其團隊創(chuàng)設, 來自于20xx.3-20xx.12教育部專項委托項目“素質教育與舞蹈美育研究”課題) 作為舞蹈美育實行的手段, 其緊密圍繞培養(yǎng)人的五項能力之一“創(chuàng)造求新能力”正是對右腦的開發(fā)體現(xiàn)。左、右腦共同協(xié)作, 科學與藝術結合, 邏輯能力與形象意識并存, 使人從“半腦人”轉為“全腦人”.

          再次, 對德育的促進與融合方面。學校教學不僅是智力教育, 還應該是一種人格與情感的“德行”教育。席勒認為審美教育是一種可以進行鑒賞能力和美的培養(yǎng)的教育, 審美教育可以在培養(yǎng)人的精神力量與感性思維能力上達到較為和諧的作用。美能夠使感性的人進行邏輯性與形式性的思維, 通過美的養(yǎng)成使感性的人回歸到原始的感性世界[2], 通過美育達到理性與感性的互相融合, 和諧發(fā)展。馬斯洛在后期理論中將人的發(fā)展需要劃分從五個上升到七個階梯型的層次:生理方面、安全與保護、愛和歸屬、尊重、自我促成、求知與理解、審美需求。他認為人的最終需求是審美, 這是人的最終目標, 也是人格的最高價值。這與席勒的“藝術游戲說”是統(tǒng)一的, 席勒將藝術與游戲類同, 更為狹義來講是將具有舞蹈特性的活動與游戲等同, 他說人之所以成為完整的人是因為他能夠“游戲”, 而在其充分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時, 他才會游戲!八囆g:讓人成為人”.舞蹈美育使人的個性心理完善、情感豐富, 促使人的真、善、美的養(yǎng)成, 在“讓人成為人”的道路上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3、舞蹈美育的實施---素質教育舞蹈課

          3.1 素質教育舞蹈課的“五項能力”培養(yǎng)

          素質教育舞蹈課作為舞蹈美育, 乃至藝術審美教育的重要實施手段, 形成了覆蓋幼兒---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教育模式, 面向此階段范圍內的全體學生進行舞蹈教育普及, 開發(fā)學生“五項能力”:其一, 是學生在觀察與模仿行為上的能力;其二, 是學生在即興與表演行為上的能力;其三, 是學生在交流與合作行為上的能力;其四, 是學生在創(chuàng)造與求新行為上的能力;其五, 是學生在綜合與融化行為上的能力。素質教育舞蹈課以“五項能力”為目的[3], 以提高學習者完善的藝術素養(yǎng)、能夠身心全面發(fā)展為目標。

          3.1.1 觀察模仿能力

          從觀察生活、大自然、社會人生到模仿同學、老師、舞蹈家, 素質教育舞蹈課由此開始, 給零接觸舞蹈的孩子一個進入的緩沖空間, 易于接受的基礎起步, 在模仿上獲得審美的快。

          3.1.2 即興表演能力

          人體運動具有先天性, 是基因里帶來的, 如何開發(fā)這一人體基因的“原型”, 是素質教育舞蹈課所應培養(yǎng)的能力。教師引導, 學生自由舞動, 用肢體釋放情緒, 外化意象, 既作為舞蹈創(chuàng)作的組成部分, 又能極大的改善學生的性格以及個性人格。

          3.1.3 交流合作能力

          舞蹈形成過程中, 不論是教師與學生、學生之間、演員與編導之間都存在著溝通交流, 在長期的合作中默契配合。集體觀念養(yǎng)成, 團隊精神建立, 學會理解、尊重。

          3.1.4 創(chuàng)造求新能力

          舞蹈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 通過視、聽、動覺的練習, 開發(fā)思維打破慣性, 不斷的拆解與重建, 創(chuàng)作欲望迸發(fā), 獲得美的鑒賞與判斷能力。

          3.1.5 綜合融化能力

          素質教育舞蹈課不是孤立的舞蹈藝術, 是一種融合音樂、美術、戲劇等藝術, 甚至可以融合詩歌、散文、物理、化學等文化課的綜合性課程。在課堂, 舞蹈與這些課目相融合, 應引發(fā)學生的想象, 將知識運用到舞蹈上, 知識之間進行遷移、嫁接、創(chuàng)造性整合產生美的教育效果。

          在幼兒至高中階段課堂實施過程中應緊密圍繞這“五項能力”進行課程的安排, 著重加強教學中的內在聯(lián)系與融合貫通, 形成一種立體、多維的教育模式, 以養(yǎng)成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為常態(tài), 促進優(yōu)良素質的獲取與習得[4].

          3.2 素質教育舞蹈課的實施方式

          3.2.1 進行主體性與主導權的轉換

          普遍意識里的舞蹈教育模式講求“言傳與身授”, 以教師為主導, 運用身體“一筆一劃”的臨摹方式進行舞蹈教學。而“素質教育舞蹈課”則是通過教師的引導, 學生自己根據(jù)某個提示進行自我編創(chuàng)并跳出自己的所見所思。例如,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高一年級所展示的高中課例《藍》中, 教師通過單一的“字”或“顏色”啟發(fā)學生進行想象, 引導學生用肢體表達情感。在這堂課例中, 舞蹈教師扮演的角色從主導者變成引導者, 學生的主體性意識更加明顯, 個性突出。

          3.2.2 進行編與演的角色轉換

          在傳統(tǒng)的舞蹈教育模式中, 作品的編創(chuàng)者是教師, 教師將想法付諸于學生的實踐, 學生將教師的思想完善, 并將教師的編導作品進行演繹。而在素質教育舞蹈課的進程中, 學生成為編創(chuàng)者與表演者, 教師需要做的是在學生的構思上進行合乎動作美感與情感表達的建議與指導。展示課中,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未來科技城學校初一年級的原創(chuàng)作品《花兒·陽光·少年》是全班學生在對課例《快樂節(jié)拍》的學習之后, 思維延伸, 自己經(jīng)過對音樂的感知、對3/4拍節(jié)奏型的運用, 靈活使用舞蹈肢體完成作品。北京景山學校五年級同學表演的《博物館奇妙夜》則是通過《魔紙》課例的學習, 以“紙”為主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 產生的肢體動機, 從而產生了這個作品。這就促使了舞蹈美育在借助舞蹈的同時超越了舞蹈本身, 進行了更多的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

          3.2.3 少數(shù)人到全體人的變化

          傳統(tǒng)的舞蹈教育是職業(yè)藝術教育, 目的是對“高、精、尖”人才的培養(yǎng), 必然傳統(tǒng)舞蹈教育面對的只是少部分的人。馬赫爾曼在《藝術教育國家標準》中說指出, 學生在繁雜的藝術門類中對不同藝術呈現(xiàn)不同的掌握程度, 能力表現(xiàn)不一, 有一定的差異表現(xiàn), 而這種差異卻不等同于沒有資格享受藝術, 藝術面前人人平等[5].素質教育舞蹈課的對象是真正的面向全體, 不分男女、身高、年齡、體重, 都有適合自己的舞蹈課。

          3.2.4 隔行如隔山到融會貫通

          一切創(chuàng)造都來源與不同要素的重新組合和排列, 藝術創(chuàng)作更甚。不同藝術門類之間有著共通性, 時空、韻律、結構等等都可以作為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因子, 不同學科之間也可以跨越式綜合。素質教育舞蹈課打破了常規(guī)的藝術與文化的界限, 課堂上不同的學科之間碰撞產生不一樣的美育效果。在這里沒有“隔行如隔山”, 只有不同文化之間的融會貫通。

          4、結語

          素質教育舞蹈課的普及目前涉及幼兒至高中階段,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審美趣味、格調、理想, 豐富審美體驗, 開拓人文視野。普通高校與職業(yè)院校的應該開設藝術鑒賞與實踐結合的課程, 舞蹈欣賞課、舞蹈游藝課等都可以作為素質教育舞蹈課的高校銜接手段, 設計上應該依托本校相關的學科專業(yè)優(yōu)勢, 拓展舞蹈教育教學手段, 采用選修課與必修課同時進行, 最大程度上面對全體學習者。內容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了解中國傳統(tǒng)舞蹈文化同時對身體形態(tài)再塑造, 對身體意識再增強, 對精神世界再升華, 完善人格修養(yǎng), 終極目標是達到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開創(chuàng)美的境界。

          參考文獻

          [1]王國賓, 平心, 矯立森。關于舞蹈美育與素質教育的研究--兼談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J].北京: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20xx (2) :1-12.

          [2]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5.

          [3]呂藝生。素質教育舞蹈[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xx.

          [4]彭紅。論“素質教育舞蹈課”的綜合性特征[J].北京: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20xx (3) :13-18.

          [5]約翰·馬赫爾曼。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J].劉沛, 譯。北京:舞蹈, 1999 (2) :52-55.

        美育教育論文6

          一、美育在校園文化中的主導作用

          美育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具有獨特作用,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及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內涵豐富的文化走廊

          學校文化走廊內容的選擇與設計直接反映了一個學校的`文化品位。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走廊?它不僅僅是掛上幾張畫,好的文化走廊應該涵蓋面比較廣,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向學生介紹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使學生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氛圍,受到藝術的熏陶。

          2.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軟墻

          校園文化針對的是學生,在內容和形式上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班級的文化軟墻就是很好的藝術展示平臺,每學期都有新的主題,由學生自己來設計布置,可以展示班級的藝術特色,各種繪畫、書法、手工作品或者是傳播民族傳統(tǒng)文化,這里給了每個學生展示才華的舞臺,學生的特長得以施展。

          3.開展藝術社團活動

          開展社團活動是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更有效的途徑,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參加書法或繪畫社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在社團里做他們喜歡做的事,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進步,他們憧憬著未來,描繪著美好的世界。定期組織學生作品展覽,給孩子們肯定和鼓勵,社團活動帶給他們成功與快樂,同樣也激發(fā)了全校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形成了一種很好的藝術文化氛圍。

          二、美育在校園文化中的情感作用

          美育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文化行為,人類用這種形式傳遞情感,溝通思想,它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語言。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有待后輩繼承和發(fā)揚。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傳播民族文化應作為主旋律,學校要多向學生進行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讓學生多接觸國學,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使學生愛上我們的傳統(tǒng)藝術書法和中國畫,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總結

          所以,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美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有效手段,是發(fā)現(xiàn)美術人才、培養(yǎng)美術人才的沃土。

        美育教育論文7

          一、按照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心理發(fā)育規(guī)律設計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隨時而化,循序漸進

          職業(yè)學校國民教育系列中屬高中學段,這個學段學生的年齡、心理、認識水平有其自身的特點,而不同的年級又有所不同。因而美育教育的目標及方法要在尊重學生心理發(fā)育規(guī)律的基礎上,分階段有所側重,使美育能力一步步地落到實處。

         。ㄒ唬┮荒昙墝W生的美育教育應以培養(yǎng)審美感知能力為重點目標。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為審美感知做好知識上與理解能力上的鋪墊。雖說審美教育是形象教育,可以訴諸直覺,可這種直覺不等于肢體觸覺的那種直覺,而是一種在長期的關于美育的知識學習、技能演練、經(jīng)驗積累的基礎上形成,是“理解之后更深刻的感覺”。所以知識和理解能力上的鋪墊是必要的。比如我們在學習一篇文章時,往往是先介紹時代背景、疏通文字、把握意象特征等,從對感性形象的初步認知逐步上升到對美的體會。其次,啟發(fā)學生主要在聽、讀、說中馳騁想象,感知其中的美。美育的特點之一是形象性,它是在用具體生動的美的事物訴諸人們的視覺和聽覺,引起一系列的審美心理變化而逐步完成的。美文可以利用優(yōu)秀的錄音,比如“聽”配樂朗誦,聽那《雨巷》,緩緩的韻律,淡淡的憂傷……合轍押韻的'詩歌可以反復誦讀,比如“讀”《死水》,在反復誦讀中感受聞一多詩的音樂美、繪畫美還有建筑美……意象美好的作品可以在通讀理解的基礎上說一說,比如“說”《再別康橋》中云彩、金柳、青苔、清潭、星輝的意象特點,在“說”中體悟其中的美。學生在聽、讀、說中與作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加深審美感受、積累審美體驗、提高審美能力。

         。ǘ┒昙墝W生,加入引導學生在探索與應用中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對于已經(jīng)適應了高中語文學習并且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與認識能力的二年級學生而言,除了進一步提高審美感知能力外,引導學生在探索與應用中發(fā)現(xiàn)美、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以收到一石三鳥的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1、探索中發(fā)現(xiàn)美、感知美審美的愉悅性給美育帶來了兩個特點,一是采取自覺自愿的自由方式進行,二是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完成。受教育者不是被動地受支配的教育對象,而是主動積極地去獲取教育的主體。美育過程是一個自由自覺的教育過程,是一個激發(fā)受教育者的情感、思想進行自我運動的過程,這與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是相契合的!抖Y記大學》中“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即“格物致知”,誠然不錯,我們可以借此說“致美在格物,格物而后美至“,即可以說“格物至‘美’”。教師采用質疑法、討論法讓學生主動探索。學習《林黛玉進賈府》,讓學生討論黛玉的美,美在哪里,有的說行為美,懂得謙讓,步步留心,舉止文雅;有的說語言美,從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說話時總是適時適度,言語得體;有的說外表美,美的服飾美的容貌……學生在探究中享受到了美,愉悅了心情,也激發(fā)了探索的樂趣。

          2、應用中創(chuàng)造美創(chuàng)造美是在發(fā)現(xiàn)和感知基礎上的具體應用。語文這門學科本身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學生也有適應現(xiàn)實生活和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基于此,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是刻不容緩的,而美育的實踐性正可以在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中得以體現(xiàn)!段男牡颀垺罚悍膊偾髸月,觀千劍而后識器。美本身就是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人的美感也是在實踐中獲得的。同樣,美育也必須在實踐中進行,在實踐中完成,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表達應用能力培養(yǎng)就是實施美育的最好的實踐。語言文字的運用形式靈活多樣,文體多樣,風格多樣,內容會涉及各個領域,只要有溝通就有語文的用武之地,讓語文教學更貼近生活,更有可以利用的感性基礎,比如面對優(yōu)美的景色,可以寫散文,可以創(chuàng)作詩歌,可以設計成劇本的背景……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造的美可以是形式上的,更可以是內容上的。寫作教學中,更能突顯學生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能把握寫作的基礎等級,二年級學生可以在發(fā)展等級上有所突破,也是他們高中學段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處于頂峰狀態(tài)之時,因而在美的創(chuàng)造上往往表現(xiàn)突出。教師可以引導他們觀察自然美,發(fā)現(xiàn)社會美,之后用美的形式創(chuàng)造美的形象、美的意境。例如,布置學生以“選擇”為題目寫作文,學生聯(lián)想到泉水寧可粉身碎骨也選擇了瀑布,那是一種悲壯美;落花選擇化作春泥,那是一種奉獻美;再聯(lián)想到辭官歸隱的陶淵明、棄醫(yī)從文的魯迅以及瓦爾登湖畔小木屋中的梭羅……美不勝收。

          二、發(fā)掘教材本身的特點,充分利用教材文本的美育素材,找準載體,潤物無聲

          審美主體要與審美客體相適應,才能收到美育的最佳效果。如在古詩學習中進行審美教育應側重在詩的形象美與意境美上。學習《山居秋瞑》,啟發(fā)學生想象那清幽的意境:雨后的青松、清亮的明月、淙淙的流水……那閑適的生活:竹林深處的笑語、提籃而歸的浣女,蓮葉下的小船……美好的景致,愜意的生活,體會作者那種“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的心境。審美教育的宗旨,就是要開采美的礦石,播下美的種子,釀造美的甘泉。而教育內容不同,美的載體就不同,方法自然不同,使美育與智、德自然融合,則學生所受到的美的熏陶是潤物無聲的,是真正愉悅的,是對智育、德育有促進作用的。

          綜上所述,在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定要一以貫之,這是不能敷衍或動搖的,因時因材的“變”是為了讓它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美育教育論文8

          一、讓學生通過視唱來感受音樂的旋律美

         。ㄒ唬┮糜螒颍瑢W生進行節(jié)奏訓練

          所有的音樂都有自己的節(jié)奏,無節(jié)奏或節(jié)奏混亂,只能是噪音,而不是音樂。要讓學生有節(jié)奏感,首先得激發(fā)他們感知節(jié)奏的興趣,從簡單的游戲開始。記得教一年級音樂時,有一次上課,我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快慢,并不是讓學生簡單地聽兩段音樂,來分辨他們的快慢、時值的長短,而是在課件上做成了游戲,哪個同學答對了,課件中的小人就會笑起來,如果答錯了,課件中的小人就會哭,學生參與這個游戲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還有在教學一年級第一首歌《你的名字叫什么》時,單讓學生跟著音樂唱,有些學生興趣就不濃厚了,但是讓他們拍著手走到自己喜歡的同學跟前唱時,他們唱得就特別起勁。所以說,把感知節(jié)奏融入到游戲當中,采用游戲化的方法和手段,確實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逐漸地感知節(jié)奏、掌握節(jié)奏。

         。ǘ┮魷视柧毷翘岣咭魳芬暢芰Φ闹匾侄

          對于一個沒有音高概念的學生來說,音樂再美,也是對牛彈琴,因為他感知不到,體會不到,更創(chuàng)造不出音樂的美。所以,我們對學生,必須要加強音準訓練。

          1。首先要進行音階練習,把握音準。在音樂課堂上,每次唱歌前要稍微練一練聲,讓學生學會用正確的口型、換氣方法來唱上行的音階r、m、f、s、l、t、d′,唱完再反過來唱下行的音階,讓學生學會用科爾文手勢來找音高。

          2。其次對學生要進行識譜訓練。只有學生的識譜能力提高了,才可以去感知音樂、鑒賞音樂、理解音樂,讓學生受到美的陶冶。所以,讓學生全面掌握樂理,能識別各種音樂符號、標記,并了解它們的意義,準確辨認出樂譜的調與拍子、音高與時值、音的強弱等,就很重要了。例如,教唱《兩只老虎》這首歌,在反復聆聽中學生已建立了初步的音高感,教師再讓他們看歌譜,說說歌譜中的數(shù)字要唱成哪些音名,學生再把記住的這些音名隨著伴奏套到歌曲里唱,慢慢地,學生就能自己視唱歌譜了。識譜訓練沒有好的辦法,只有多聽多練,熟能生巧。

          二、教師在課堂上的示范可以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之美

          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要自我示范,榜樣的作用最大,學生模仿力來源于教師,教師足夠優(yōu)秀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的示范要貫穿整個音樂課堂。音樂課堂導入后,教師的示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中間部分的示范是對學生錯誤的糾正和指導;末尾部分的示范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強化和總結。

          三、讓學生通過朗讀歌詞來感受音樂中滲透的文學之美

          一首歌詞就是一首好詩,節(jié)奏鮮明,朗朗上口,講求聲律和格律,富有深遠的意境、詩意,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小學音樂課本里的歌曲不僅具有容易為兒童感知的音樂形象,而且歌詞達到了內容美、文學美、聲韻美、節(jié)奏美和意境美的統(tǒng)一。有感情地朗誦歌詞,深入細致地分析、體會、吟誦,可以使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學起來也會變得輕松。例如,教學一年級歌曲《跳繩》時,我發(fā)現(xiàn)歌詞內容豐富,形象生動,讀起來很帶勁,于是,我就引導學生先拍著手,按照節(jié)奏來反復朗讀歌詞,然后再讓學生進行一場朗讀比賽,結果,學生個個讀得繪聲繪色的,兩段那么長的歌詞很快就記住了,然后再反復聽幾遍歌曲伴奏,學生就能輕松地唱出此歌。我曾在同年級的一個班試了試不讀歌詞直接用聽唱法讓學生學唱歌會怎樣,結果效果不好,到下課還有不少學生不會唱,歌詞總也記不住。這就說明學生只有體會到了音樂的文學之美,學習音樂才能變得容易。

          四、引導學生能夠利用肢體語言演唱,抒發(fā)音樂美

          教師要給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盡情抒發(fā)情感的機會,使學生的情感在美的熏陶下,不斷深入。表演唱的形式可以多樣化,盡量尊重學生的想法,可以是小組、個人、男女生演唱或加入伴舞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五、讓學生在編創(chuàng)活動中體會音樂的創(chuàng)造美

          心理學家認為:創(chuàng)造或創(chuàng)造活動,是提供首創(chuàng)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產物的思維和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心理是人的.心理結構中的較高層次,是心理結構趨向成熟的重要標志,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學,開展創(chuàng)造性活動有助于優(yōu)化人的心理結構。所以,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十分注重鼓勵和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的音樂知識,自己創(chuàng)編歌曲或樂曲(主要是打擊樂),通過表演、演奏等手段根據(jù)自己已掌握的音樂技能,對原有作品進行初步二度、三度創(chuàng)作的嘗試,或嘗試利用電腦等設備自己創(chuàng)作新的作品,盡可能地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欲,提高創(chuàng)編能力,享受音樂帶給自己的快樂。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經(jīng)常隨便給學生一個音樂主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手頭有的任意的物品或樂器,合作創(chuàng)編打擊樂,結果收效顯著,五年級的學生,有的組甚至還把自己創(chuàng)編的打擊樂劃分好了段落,加入一些引子,有強有弱,有快有慢,有時聲勢浩大,有時如涓涓細流,他們演奏完,臉上的愉悅之情都溢于言表,可見,學生確實能夠通過創(chuàng)編活動體會出音樂的創(chuàng)造美。綜上所述,百尺竿頭,還需更進一步,讓我們共同努力,讓美育之花在音樂課堂上綻放吧!

        美育教育論文9

          摘要:縱觀可知,小學語文是一門極富人文性的學科,開展語文教學工作的目的在于將基本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使之語文綜合素養(yǎng)水平獲得顯著提升,自身德智美體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立足素質教育環(huán)境背景,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滲透實施美育跟德育等教育工作,有助于推動語文教學活動深化開展,意義深遠。在此,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與美育滲透教育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美育教育;德育教育

          在素質教育形勢下,《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方法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的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彪S著社會進步以及經(jīng)濟發(fā)展,教學工作實施應與時俱進,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德育與美育教育,不再死搬教條,應注重學生健康向上的品德及審美情趣的有效培養(yǎng),使之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品德。

          一、簡要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和美育的教育策略

          1.基于語文課堂的良好構建全面滲透美育與德育

          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能夠通過主題式教學,將支離破碎且呈現(xiàn)分解狀態(tài)的語文知識系統(tǒng)化有機整合在一起,保障知識人文內涵整體性,使之形成集塊化模式,而后立足“由個及類”與“由類及理”等邏輯形式的合理運用,在個性以及公性基礎上實現(xiàn)某個主題總體的有效組成。如此一來,當學生針對相同系列話題內容進行閱讀時,能夠通過多領域以及多空間、多角度就具體知識實現(xiàn)全面獲取,若是處在相同語境中,則可以積極找到審美教育的相關引導點跟情感的實際熏陶點。就學生語文可研學習運用領域實施優(yōu)化拓展時,應重視對現(xiàn)代化科學方式的合理運用,并強化培養(yǎng)使用跨學科知識內容,促使學生能夠基于不同層面實現(xiàn)知識交叉學習,并在對應交叉點上全面延伸以及滲透并融合具體的知識,最終讓自身視野獲得深化拓展。此外,若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做到顯著強化,在教學中還需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日常實踐能力,使之學習效率得以充分確保,而后,有機整合語文教材詳細內容,完善構建主題式課堂教學框架,確保語文教學工作有效開展,全面滲透美育以及德育教育。譬如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就我國古代詩人杜甫的《春晚》這首詩展開講解時,其在針對詩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進行表達時,能夠有效鏈接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相關內容,有機整合這兩首詩,通過一系列比對,促使學生倍感強烈震撼,在詩中找到詩人的情感思路,強化滲透課堂中的美育與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水平的顯著提高。

          2.通過教學情景的合理創(chuàng)設全面滲透美育與德育

          縱覽小學語文主要教材內容,其中很多均是針對我國名山大川以及名勝古跡進行細化描寫的游記以及散文、古詩等,就此類型課文展開課堂教學工作的時候,建議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候就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相關的視頻以及導語、結束語、圖片等進行精心設計,旨在將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全面激發(fā)出來。譬如說,教師進行《桂林山水》這一課程的講授時,能夠在為學生展示跟桂林山水相關的景色圖片時,向其導入“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奇山秀水、旅游勝地眾多的國家。在我國的南方,也有一個國內外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那里山水相連、景色奇特,令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流連忘返,它就是以山水清秀而聞名世界的桂林。今天,我們就隨陳森先生一起到桂林一游!比绱艘粊,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到教學情境當中,促使之迫切希望深入了解我國偉大祖國神奇景觀,引導其立刻拿起語文課本,情緒高昂且熱情地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認真且積極,而后,教師指導學生暢談自己的學習體會時,鼓勵其勇敢發(fā)言,學生由于受到前期熏陶,紛紛發(fā)言,為祖國美景而深感自豪,愛國熱情全面獲得深化,基于此,教師可進行相關結束語的設計,比如,“偉大祖國擁有很多神奇山水,富饒的大興安嶺和廣闊的內蒙古草原、巍峨的黃山和陡峭的華山、雄偉的泰山,我們?yōu)橹湴恋狞S河與長江等,作為其中的'有一份子,我們真為自己的祖國倍感自豪”,在教學中,正是因為老師慷慨激昂的結束話語,使得學生學習中的情感漸入高潮,起到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這正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跟美育的全面體現(xiàn)。

          3.利用人格魅力的充分展現(xiàn)全面滲透美育與德育

          就日常開展的小學語文教學活來說,跟小學語文教師接觸最多的東西則為情感以及道德、任性以及倫理、性格等,在課堂中,教師良好的人格是無可替代的,對于學生而言,其人格可謂是學生的燦爛陽光,如沐春風之所感。教師授課中,需注重整潔大方的著裝,通過莊重且自然的著裝突顯時代氣息,彰顯蓬勃精神;作為教師基本功之一的板書,所占據(jù)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視,為此,教師需重視板書的美感,美好的板書可以讓學生身心愉悅,起到凈化學生心靈的作用,使之情操被陶冶,心境被調節(jié),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提前構思好板書,條理清晰且結構整潔;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肢體語言展現(xiàn)同樣重要,其表情以及手勢、眼神等能夠傳遞出不同的情感,小學語文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方式對學生開展教學,譬如說,講授《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一課文時,教師能夠帶感情教學,引導學生感受跟主人公一樣的思親愁死,深深感受獨處異鄉(xiāng)的無助感覺。除此之外,教師需將熱情飽滿的情緒引入課堂中,善于挖掘學生個性特征,不打罵,通過自身魅力在語文中滲透美育與德育,推動高效課堂的完善構建。

          二、結語

          綜上可知,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課程中,強化滲透開展美育及德育教育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新課標理念要求的全面貫徹實施,促使學生知識儲備有效增加,思想獲得凈化熏陶。

        美育教育論文10

          摘要:在美育中,聲樂教育是組成之一,可以通過審美教育實現(xiàn)出來,使審美教育可以利用聲樂教學中的一些規(guī)律實現(xiàn)在整個聲樂教學中的貫穿。學前教育是學生未來學習生涯以及性格養(yǎng)成的啟蒙階段,在此階段利用聲樂對其進行美育的滲透,可以幫助其從孩提時代便獲得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從而為其未來審美情操與良好品格的養(yǎng)成奠定基礎。

          關鍵詞:

          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美育;審美

          美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進行。通過藝術進行的美育就是藝術教育。在人的全面發(fā)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學前教育中聲樂教學正是可以通過美育來進行滲透。

          1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美育滲透的重要性

          學習階段,無論是哪一個學習階段,對于學生的發(fā)展來說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對整個學習生涯階段的學生最關鍵的時期之一毫無疑問就是學前教育階段。通過在學前教育階段的聲樂教學,可以讓兒童們,最早的進行學習和接觸一些美的認識感知。美育怎么來滲透的?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但是在最重要的學前教育階段中,聲樂教學是一個非常簡單,拿手的教學方式。作為教師我們知道,在學前教育中,我們不僅僅可以通過游戲,聲樂教育,還有一些視頻來提高兒童認識美,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還可以通過帶領孩子們進行實際的實踐活動來提高他們的美育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最有趣的當屬聲樂教學了。通過一些聲音的傳播和感知,我們就可以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滲透。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漸進的,作為教師,對于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美育的滲透也是循序漸進的。

          2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美育滲透的建議

         。玻闭_理解與教授歌曲的內容與內涵:對于教師來說,只有我們自己認真領悟和體會教授歌曲的內容與內涵,才能更好的將其中的意思傳達給學生,讓學生也明白其中的內涵所在。有的歌曲宣揚的是激情澎湃的愛國主義精神,有的歌曲宣揚的則是互助互愛的友愛的精神,有的歌曲宣揚的則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樂觀地面對生活中所有的困難和阻撓。由于我們教授的歌曲的不同,所以我們更要準確的理解教授歌曲的內容以及背后的內涵所在。這項任務是非常意義深遠而且重大的,歌曲中所傳遞和表達的內涵,通過我們的語言進行描述,會讓學生對于美認識美的能力有一個很大的提高。這一個重要而關鍵的步驟就靠我們教師去實現(xiàn)了,所以它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對于教師來說,我們應當好好地鉆研理解教授歌曲的內容和內涵,只有鉆研透徹,才能在聲樂教學中對歌曲有更好的`理解,結合美育讓學生有更深刻的體會。所以這對于教師來說,做好正確理解與教授歌曲的內容與內涵這一項是一個小小的挑戰(zhàn)。

         。玻采朴谝龑和杂砂l(fā)揮想象:我們應該知道兒童在學習的時候,特別擅長想象,他們可以通過想象來創(chuàng)造出一個幻想的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正確引導,而且要善于引導兒童自由發(fā)揮想象這一方面,讓學生在聲樂教學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歌曲的內容內涵,更加深刻地體會其中美育的含義。比如說當我們教學生《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讓兒童自己站起來說一下,聽到這首歌曲想到了什么畫面用語言描繪出來。通過對不同的學生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知道,兒童在這方面其實是有很大很大的想象空間的,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所以在教這樣的歌曲的時候,我們不應當直接提供兒童視頻畫面,而是應當通過聲音來傳遞一些我們想要傳遞的信息,聲音在這個過程中要富于變化,充滿感情。不先把事實的真相給學生透露出來,就是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的極好的措施之一。

         。玻嘲凑諆和埠谜邕x歌曲:其實對于學前教育階段的兒童來說,他們的喜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所以對于教師來說,按照兒童喜好來甄選出自己所要講的歌曲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們都愿意聽這首歌曲的時候,我們講解起來也會有更大的動力和積極性,學生們也會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美,認識到美,感受到美。什么樣的歌曲才是好的歌曲呢?既需要滿足兒童的喜好,又需要符合當下的時代潮流和主要的思想價值觀念,更重要的是教師自己可以通過自己的完善,想象等措施來使兒童最深刻的體會到美,認識到美,感受到美的歌曲才是好的歌曲,才是應該洗盡萬千的歌曲當中挑選出來的。只有正確選擇兒童喜愛的歌曲,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歌曲的甄選對于教師來說尤其重要。兒童不懂特別高深的內容,如果我們教師硬是這樣強調,學生肯定是理解不了的,所以甄選歌曲的度需要教師仔細把握。

          3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美育的滲透對教師的要求

          我覺得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美育的滲透對教師的要求主要是兩個方面。首先第一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教師要合理選擇聲樂教學內容。我們所教授的內容就決定了對于學生來說的美育滲透可能性多少的一個掌控。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合理選擇聲樂教學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必須慎重再慎重,就應該通過千挑萬選,左思右想,不能怕麻煩。而且對于學前教育這個階段,對于教師來說,我們很清楚,學前教育這個階段學生的理解水平和認識能力的,如果我們選擇的是一些比較高大上的歌曲來進行教學,那么根本不用說對教學一定會產生相當惡劣的影響,至少是毫無意義的影響。那么學生怎么才能在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體會到美,感受到美,認識到美呢!另一個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教師需要掌握良好的聲樂技巧,想想看一個教師如果沒有良好的聲樂技巧,唱歌都跑調,怎么來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內含和美妙呢?所以對于教師來說,掌握良好的聲樂技巧這是非常重要的。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教授一曲外國的非常流行的兒童聽的歌曲的時候,那首歌曲還是美聲的,如果我們不會美聲的發(fā)聲,那么我們必定是糟蹋了這首歌曲。學生們也不會有很好的理解和認識,更不用說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美,認識到美,感受到美了。

          4結束語

          總之,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美育的滲透是通過一點一滴來的。這篇文章主要從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美育滲透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對教師的要求。任何事情的發(fā)展都是循序漸進的,學前教育聲樂教學中美育的滲透,既然是滲透也是循序漸進的。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更加努力地尋求讓學生在聲樂教學中得到更好的發(fā)展的并且能夠深深地體會到其中的美的措施.

        美育教育論文11

          摘要:隨著新課改發(fā)展需求的不斷深入,廣大教育界人士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力度逐漸加強,F(xiàn)階段,在教育界中,各種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已被廣泛運用,同時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優(yōu)勢所在,同樣,在學前教育中,通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運用可有效促進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并且能夠不斷挖掘幼兒的音樂潛力所在,切實地提升了學前教育教學水平;趭W爾夫音樂教學法的諸多優(yōu)勢,本文就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特點進行分析,同時闡述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教學中美育應用的相關策略,望為相關在學前教育的工作人員提供經(jīng)驗借鑒。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學前教育;美育應用;策略

          奧爾夫教學法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卡爾奧爾夫創(chuàng)作的一種教學體系,該教學手法主要突出的是多種藝術形式互相融合為一體,實現(xiàn)綜合化的音樂教育形式。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其不受年齡限制,此種教學法適用于任何年齡段的人群來學習音樂。

          一、奧爾夫教學法的特點

          1.即興創(chuàng)作性

          現(xiàn)階段,學前教育教學中愈加重視對幼兒多方面才能的培養(yǎng),而音樂教育教學更是為了有效樹立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為幼兒將來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在學前教育音樂教學中,通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幼兒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產生即興創(chuàng)作的興趣,對幼兒唱歌及舞蹈進行有效指引,以即興創(chuàng)作為前提基礎,實現(xiàn)對自身的情感和心理活動進行更為直觀的體現(xiàn),進而有效促進幼兒各項綜合能力素質的提升,與此同時,發(fā)掘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與他人和諧合作的意識。

         。玻畢⑴c性

          音樂的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表演者與聆聽者之間產生精神的共鳴,實現(xiàn)情感上的溝通交流,表演者通過音樂表達出自身的精神意愿,實現(xiàn)情感的抒發(fā),而聆聽者通過對音樂的聆聽,感受表演者的精神靈魂所在,進而形成自身的感悟。因此,音樂的過程是由演奏與聆聽兩個部分組成,更加注重于參與的過程,表演者將自身的情感寄托于音樂之中,在表演之中傳遞自身情感思想。在學前教育教學中,通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們的學習熱情,促進幼兒積極參與到音樂的.教學活動之中,同時突出幼兒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自身角度分析、理解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提升幼兒的音樂體驗,從而完成對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僅有效提升幼兒的音樂知識和技巧,同時更促進了幼兒各項綜合能力素質的全面提升。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教學的美育應用策略分析

         。保畯娀魳方虒W師資隊伍

          基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各類院校的教學應用實踐表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有效運用需要音樂教師具有過硬的音樂技能及較高的音樂素養(yǎng)。然而,目前我國很多工作在學前教育的音樂教學工作人員其專業(yè)素質及音樂素養(yǎng)相對較弱,同時缺乏一定的音樂教學技巧,另外,在教學理念上也較為落后,以致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運用上不能實現(xiàn)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需不斷加強音樂教師專業(yè)素質,提升教師音樂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定期組織音樂教師技能培訓,為音樂教師爭取職稱提升機會。

         。玻畡(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

          基于學前教育中的學生年齡多處于三到六歲之間,孩子們正處于一個對任何未知事物都存在好奇的心理階段,同時也是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黃金時期,而在學前教育的音樂教學中通過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則可較好地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實際運用中,音樂教師需根據(jù)幼兒實際情況,針對幼兒制定一系列的教學計劃,摒棄傳統(tǒng)固化的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法,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等,通過創(chuàng)新各類教育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幼兒對音樂的熱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之中。如教師在教一首歌謠“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頭頂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腳底下”,教師前兩句從低音到高音,后兩句從高音到低音,然后動作是從坐在地板上,到腿屈膝、腳平放,雙手從腳隨歌聲做出上爬動作,雙手到頭頂后再唱下兩句,通過這樣邊唱邊做來提升幼兒對高低音樂的理解,同時提升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3.加強即興創(chuàng)作教學的開展工作

          在學前教育音樂教學中,幼兒對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及思想會因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而產生不同的見解。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運用中,教師需注意加強幼兒們對音樂的分析能力,同時通過即興創(chuàng)作的方式來表達幼兒對音樂的感悟,或可在此過程中改編歌詞、音樂及舞蹈等來增添音樂教學的趣味性,進而實現(xiàn)幼兒們音樂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擴散。如在對“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沒有耳朵,一只沒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進行歌詞改編,讓孩子們通過自身的理解創(chuàng)新歌詞,為其提供想象發(fā)揮空間,并針對改編的歌詞說出自己改編歌詞的認識,從而實現(xiàn)對幼兒的情感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不僅促使幼兒樹立了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還能促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4.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傳統(tǒng)學前教育音樂教學中,由于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嚴重影響,其教育評價體系仍較為固化和死板,同時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夠較好地反映出幼兒的綜合成績。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中,應注意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評價體系,并不斷進行完善創(chuàng)新。首先,教師需注意以審美教育為評價體系當中的核心,重視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文化;其次,在對幼兒表現(xiàn)的評價中,切勿單純的考查其學習成果,而是應加強對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平時表現(xiàn)、課堂表現(xiàn)、學習成果等相結合為參考的評價體系;最后,教師需加強對幼兒的表揚,運用適當?shù)募罘绞絹硖嵘變簩σ魳穼W習的興趣。

          三、結語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工作的工作重點已經(jīng)逐步轉向素質教育,同時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滿足了新時代幼兒的心理需求特點,在音樂教育教學中表現(xiàn)出其獨特的優(yōu)勢,教師需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較好地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服務于學前教學工作,提升幼兒思想道德素質,實現(xiàn)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郏保蓐愃刎懀疁\談幼兒教育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運用[J].北方音樂,2015,19.

         。郏玻輻顫崳畩W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5(9):217-217.

         。郏常輳堄鸪蹋囌搳W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大科技,2016(23).

          [4]丘寶玉.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運用分析[J].北方音樂,2015,35(15):121-121.

        美育教育論文12

          作為一門重要的德育課程,小學語文學科擔負著美育教育的重要職責。特別是隨著文化多元化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普及,社會滋生了許多不良思想,為了使小學生不受這些不良思想的侵蝕,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就更需要發(fā)揮小學語文教學的美育功能。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美育教育功能的具體應用對策進行探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寓美育教育于朗讀,引導學生感知美

          縱觀小學語文教材,其中有大量的優(yōu)秀文章、優(yōu)美的散文以及詩歌等語文內容,且這些佳作均包含著作者的個人人生經(jīng)歷和思想哲理,這些均可以成為學生感知美的重要素材,所以在平時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使學生感知美,教師可以為學生合理選擇一些語文教材中的優(yōu)秀篇章來讓學生進行朗讀,必要的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舒緩、輕柔的音樂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美,使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讀教學中來,從而使他們可以在心靈上來和作者情感產生共鳴,逐漸激發(fā)學生感知美的興趣。例如,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情地閱讀和朗誦《小池塘》《草原的早晨》《夕陽真美》《廬山的云霧》《我和祖父的園子》以及《煙臺的!返龋绕涫且龊瞄喿x過程中的標記工作,使他們及時記錄下自己認為比較優(yōu)美的文章段落以及詞語內容,借助月度筆記的記錄和朗讀過程來使學生逐步感受到有關閱讀篇章中相關語句之美,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心來充分感知閱讀文章所表露出的美感因素。另外,為了可以增強學生朗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結合閱讀篇章的思想情感基調來為學生播放一些恰當?shù)谋尘皹坊蛘呦嚓P視頻課件,以便增強學生朗讀的有效性,使他們可以更好地感知閱讀篇章中所包含的“美”,從而為美育教育奠定扎實基礎。

          二、寓美育教育于寫作,引導他們認識美

          寫作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就是學生將所學語文知識“實體化”或者融合再現(xiàn)的過程,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善于借助寫作的過程來貫徹美育教育理念,以便使學生可以充分感知美。針對各種類型的作文寫作,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歸納和總結閱讀篇章中的各種精彩段落和語句,包括描寫祖國山川的古詩、游記或者散文等均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重要素材。在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中,學生會在賞析古詩、散文或者其其他優(yōu)秀讀物的過程中逐步感受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增強他們感知美的能力。例如,在講解《春望》(蘇教版八年級語文)這篇經(jīng)典古詩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感受作者自身所要表現(xiàn)的那種憂國憂民的`情懷,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相關的古詩歌來讓學生了解和把握這些篇章所要表現(xiàn)的核心思想,這樣可以逐步為學生的寫作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除了側重寫作素材積累之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深刻理解有關閱讀篇章中那些優(yōu)美的詞句,以便通過學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這些重要的文章結構來透徹地把握這些關鍵語句美感。例如,針對《大海的歌》(蘇教版三年級)這篇語文篇章的講解,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分析這篇文章的整體寫作構思,了解和把握作者寫作的方法,但是更為重要的是要了解、分析和把握這篇文章中那些重要的詞句和段落。比如,“船頭飛濺起來的浪花,唱著歡樂的歌”這句話就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正在坐在快速滑行的小船上傾聽著一曲歡快的歌聲,從而可以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感知這些文章語句所要展現(xiàn)的情境之美。實際上,也只有通過小學生對于這些文章段落中字詞句等的訓練,方可使學生更好地感知文章所要表述的美感,否則勢必會對最終的美育教學帶來不利影響。另外,寫作對于學生的想象力也有較高的要求,所以也可以借助啟發(fā)學生來更好地感知美的形態(tài),這是學生參與審美活動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來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想象,這樣將為學生感知美創(chuàng)設良好的條件。

          三、寓美育教育于課外,引導學生體會美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美,教師除了借助課內的語文學習之外,同樣可以將美育教育貫徹到課外的教學中來,比如課外閱讀、課外寫生活動等均可以成為學生體會美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針對課外閱讀而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興趣和愛好來向他們推薦一些小故事、科普雜志或者其他趣味性閱讀讀物。另一方面,在課外寫生等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去認真發(fā)現(xiàn),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各種美的事物,比如美麗的鮮花、燦爛的陽光以及飄零的落葉等均可以成為學生體會美的重要途徑?傊烙δ茏鳛樾W語文學科的一個重要素質教育功能,與智育功能和德育功能并稱為語文教育的三大素質教育功能。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滲透美育教育,可以使學生形成正常的審美觀念和思維習慣,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為了確保其滲透質量,就需要將美育教育思想合理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來,以便可以全面增強美育教育的有效性。

        美育教育論文13

          內容摘要:創(chuàng)新是人類文明的源泉,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不竭動力,這一切須有創(chuàng)新人才方得實現(xiàn)。創(chuàng)新人才要由創(chuàng)新教育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以想象為基礎,美育是培養(yǎng)想象力的重要手段。這便是美育、想象力、創(chuàng)新教育三者的辯證關系。同時,由反思引發(fā)設問與思考,給作為教師的我們留下一片任由思想和行動馳騁的空間。

          關 鍵 詞:美育 想象力 創(chuàng)新教育 辯證關系

          創(chuàng)新是人類文明的源泉。人類社會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中取得發(fā)展進步,人類本身也通過創(chuàng)新獲得不斷的完善與提升。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當今,傳統(tǒng)的以資源優(yōu)勢為主的競爭已轉變?yōu)橐灾悄芎腿瞬艦橹鞯母偁。?chuàng)新能力已經(jīng)關乎一個國家國運的興衰。中國要想獲得持續(xù)、穩(wěn)定和高速的發(fā)展,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創(chuàng)新素質,就成了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教育義不容辭地要擔此重任。因此,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是時代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自然離不開相應的創(chuàng)新教育。

          創(chuàng)新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它以開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為目的,運用現(xiàn)代教育科學理論和方法探索和構建的一種新的、具有時代特色的教育模式。怎樣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是當前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全新課題。

          美育、想象力、創(chuàng)新教育,乍看去,這三個詞之間似乎難于找到合適的鏈接點,而事實上,它們之間有著很大的內在聯(lián)系。

          美育是指審美教育,審美(即審美活動)是美育的手段,美育是培養(yǎng)想象力的最主要途徑,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創(chuàng)新的重要因素,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核心。

          美育,即審美教育,它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和途徑,培養(yǎng)人形成正確審美觀,并能以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感受、鑒賞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這一目標是通過審美活動來實現(xiàn)的。審美活動是審美主體對審美客體所發(fā)生的審美過程。審美主體是審美活動中的人,審美客體也就是審美的對象。

          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審美活動中,人才成為審美主體,審美對象才成為客體,也就是說,審美的主體、客體只能在審美活動中“現(xiàn)實的生成”,即是指二者具有一種“即時性”。比如:當你第一次面對九寨溝那如詩如畫的美景時,你一定會被這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驚呆了!繼而為之贊嘆、陶醉,樂不思返。此刻,你和你眼前的這般美景共生在你的審美活動之中,主體與客體即時生成;可如果你是景區(qū)的工作人員,雖然每天生活、工作在這仙境般的美域,卻可能因為司空見慣而熟視無睹,美景沒有被你當作審美的對象來欣賞,而你也沒有作為欣賞美景的人,這樣,審美現(xiàn)象沒有發(fā)生,審美活動沒有“生成”。

          想象,就是根據(jù)已有表象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思維過程。

          這就像工廠把原材料加工成為產品的生產過程。“已有表象”便是原材料,而“創(chuàng)造新形象”便是加工。

          已有表象主要源于我們的審美對象,大致有三個方面:

          1.自然的。自然界里進入我們審美視野的很多東西,像動物、植物、山水風光、氣候氣象、地質地理、天文、自然現(xiàn)象等。

          2.藝術的。這是藝術活動的產物,是指各種題材、體裁、風格、形式的藝術作品。

          3.生活的。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一切方面,以及其間接觸的很多事物,都有著豐富的審美因素。

          審美現(xiàn)象是無處不在的,審美活動已經(jīng)成了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基本的生存方式中必然要有審美活動,審美活動已構成了我們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

          就是在這“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審美現(xiàn)象和審美活動中,我們積蓄了大量的將被我們用來“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表象”。

          “材料”有了,如何“加工”呢?

          打個比方:我們要冶煉合金,就要有幾種現(xiàn)成的金屬(上面所說的“材料”),要有一個熔爐(我們的`大腦),還要有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那就是燃料和高溫的爐火(想象過程中的情感因素),這才能將原有的材料熔化、融合,從而冶煉成合金。

          那么,豐富的情感從何而來呢?

          人的心理過程中有一種叫情感過程。人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不是無動于衷的,常對各種事物持不同態(tài)度,產生各種主觀的態(tài)度體驗。如熱愛祖國,憎恨敵人,喜歡大自然的清新秀美,痛恨那些破壞和污染環(huán)境的人,接觸到好的藝術作品會為之心動,甚至會感動得流淚……這些熱愛、痛恨、喜歡、厭惡、感動等。在每一次審美活動中,都伴隨著情感體驗這一心理過程。而我們的情感,也正是在這樣無數(shù)次的心理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著洗禮、錘煉和積淀。

          創(chuàng)造性想象,就是依照情感本身的力量、復雜度和延續(xù)程度,對儲存的“原材料”加以重新改造、組合,以產生出一種全新的形象的活動。

          想象力是一種由已有形象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的能力,是一種舉一反三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是一種由不知到知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是人類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而創(chuàng)新又以想象為基礎。由此可見,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同時也必須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前進和發(fā)展的不竭動力,而創(chuàng)新的素質中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

          至此,美育、想象力、創(chuàng)新教育這三者的辯證關系已顯而易見。

          參考文獻:

          [1]朱立元.談談美學和審美活動.美育.2003年第7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2]曾繁仁.論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綜合中介作用.美育.2003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美育教育論文14

          一、語文美育教育的內涵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古老的中國諺語告訴我國,教育是人類最重要、最艱辛和具有重大責任的一項事業(yè)。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自古以來就重視語言文字的教育,這是承載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載體,沒有了語言和文字就沒有中華民族的文明,所以,人文教育是我國文化教育的根本。

          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是整個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最重要和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由于小學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是關鍵而且是起決定作用的一個學習階段,所以,這一階段的語文教育工作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偟膩碚f,語文教育承載著塑造人生的重要任務,語文中包含的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是小學生階段重要的美德教育內容。小學語文教育在教育孩子學習文字和語言的同時,也給孩子打開了通往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的大門,讓孩子領略到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這對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語文通過育德的方式向孩子傳授中華美德故事也在潛移默化當中影響了孩子以后的行為和品質。

          可以說語文教學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也是培養(yǎng)孩子全面發(fā)展的開端。語文與美育結合起來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要求,這種教育內容的結合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品質,同時也讓孩子在受到美育教育的同時,增加對自身能力的認可,提高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為孩子自身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教學內容的結合同樣也會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平衡發(fā)展,使孩子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建立健全的人格。同時能夠加強孩子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可,培養(yǎng)和增強孩子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語文美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美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重在小學語文階段對孩子的熏陶。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了解學生,培養(yǎng)學生,升華學生。這是美育教育之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美育教育主要讓孩子在現(xiàn)實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學會感受美,認識美,接受美,并且創(chuàng)造美。課堂教學是我國教育的基本形式,所以語文教育與美育教育的結合要注重教育形式的改變和融合?傮w上來說,語文教育與美育教育的結合大致有四個方面:

          (一)注重課堂教學與室外教學相結合,營造語文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多重環(huán)境。課堂教學是我國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這種教學方式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也有一些不足。課堂教學的主體是老師,教學的重點是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所以學生主體意識的缺失導致孩子對于知識的接受興趣不高,這樣很難提高語文的綜合能力。語文教育和美育教育的結合就是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孩子去感受美育教育的內容和內涵。世界不缺乏美,只是缺乏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所以,讓孩子走出去,讓她們睜開自己的眼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讓她們去感受,同時把語文教學的內容融入其中,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春天組織孩子到花園里去玩耍,讓孩子感受春天的氣息,然后讓孩子寫一篇作文,或者口頭表達自己對于春天的感受;蛘吲e辦一些文化交流活動,讓孩子在豐富的文化中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語文。這樣不僅達到了讓孩子自主學習的目的,同時也讓孩子真正地領略到大千世界和語文的魅力。

          (二)注重對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學氛圍的營造。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審美的過程,體會語言的旋律美,體會字體的形態(tài)美。所以語文教學與美育結合應當重點營造出優(yōu)美和豐富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美的語言中得到熏陶和升華。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比如音樂播放工具,選擇較為優(yōu)美的音樂進行播放的同時,選擇學生進行朗讀,或者由老師親自來為學生朗讀,這都是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教學環(huán)境,把孩子的感情全部調動起來,活躍課堂的氛圍,讓孩子真正體會到語言和語文的美。

          (三)注重學生自身的鑒賞能力和能動性。對于孩子來說,自身的能動性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所以,老師應當在課堂中注重培養(yǎng)孩子對文章和詩句的鑒賞能力,并且讓孩子在鑒賞的環(huán)節(jié)中學會如何去鑒賞,如何欣賞美,如何體驗美,如何描述美表達美。比如在閱讀理解的環(huán)節(jié)教學中,老師應當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體會作者寫作的心情、寫作的背景以及寫作中所運用的表現(xiàn)方式、表達手法,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如何鑒賞文章,領略文章的精神內涵。

          (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美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它是讓孩子在具體的實踐中學習到創(chuàng)造美的方法,并且能夠表達出自身對于美的理解。比如,語文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養(yǎng)成記日記的習慣,把自己身邊美好的事物記錄下來,并且拿到課堂上朗讀和展示,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能夠讓孩子有意識地、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美并且創(chuàng)造美的事物。同時結合書本文章內容讓孩子畫畫,根據(jù)文章內容進行繪畫不僅能夠讓孩子加深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同時也讓孩子切實地去創(chuàng)造新的美的事物。

          三、結語

          語文教學與美育教學的結合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讓孩子在接受語文教育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同時培養(yǎng)了孩子的人文底蘊。語文與美育的結合的教學模式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讓孩子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多姿多彩的文化世界。

        美育教育論文15

          一、以美輔德

          通過美育,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情操。美育與德育是互補的,從實質上看,德育是一種規(guī)范性的教育,它側重與人的思想意識、良知等理性的層面;而美育則著重對人精神的激勵、凈化、升華,對人的情感、趣味氣質、胸襟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

          審美教育是一種情感的活動,是作為個體知、情、意的中介而發(fā)揮其教化作用的。美育就是運用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美,對人進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顆豐富而充實的靈魂,并滲透到整個內心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中去,從而形成一種自覺的理性力量。這是其他教育所無法做到的。尤其是小學階段的美育教育,對于一個人的道德行為修養(yǎng)至關重要。

          二、以美益智

          美育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智力水平。美育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正確地實施美育,對于開發(fā)小學生的智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形象思維教育。一般來說,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道德修養(yǎng)和思維能力都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絕對的`,還要有合理的心里結構,這樣才能將知識、道德轉化成為一種智慧。

          三、以美健體

          學校美育能促進小學生體質健壯,體型健美。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人不僅應當健康,而且應當俊美,同時美與健康,與機體的和諧發(fā)育不可分。作為健身強體的手段,體育運動是我們教育方針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為全面發(fā)展的時代要求我們必須具備一個健康的身體,這樣才能在運動和愉悅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體。

          人因為健美的體魄而自信、樂觀。小學生的發(fā)展更是如此,例如美的姿勢,不僅有助于學生內臟的和諧運動,而且有助于氣血精神的舒順調和,我國古人相傳的“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的人體基本姿勢的要求,正是看到了美的形式。

          綜上所述,美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其他學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然而,我們必須看到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種種原因,美育在我國小學教育中仍是個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應該更進一步將美育貫穿到德、智、體諸課的教育中,寓美于教育中,使德育不只是說教,智育不單是灌輸,體育不只是機械的動作。這樣的小學教育才能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美育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美育教育論文06-11

        初中美育教育探索論文12-09

        高職院校學生美育教育分析的論文11-29

        舞蹈美育與素質教育及舞蹈本體價值分析論文10-31

        從基礎教育的美育現(xiàn)狀談立德樹人論文12-11

        美育與德育外國文學論文11-24

        初中歷史之美育的意義論文11-06

        化學學科中的美育教育03-18

        論文:融美育教學于音樂課堂之中12-03

        高中物理教學在美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1-1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