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經濟變革下高職會計教育的探索論文
摘要:在新經濟變革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技能人才輸送與就業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體系、教學形式以及師資隊伍的素質很難滿足現代人才的培養。在基于大數據、“互聯網+”、財務機器人的大環境下,重新塑造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形式、師資隊伍等,以實現高職會計技能教育的立體化,培養與時代接軌、與環境融合、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關鍵詞:新經濟變革會計技能立體化教學改革
一、文獻綜述
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的職業教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譬如新加坡的教學工廠、德國的學習領域和美國的社區學院等。“合作教育”模式是美國的高職教育普遍采取的模式,以學校為主,企業為輔。企業提供工作崗位,學校根據所設專業的情況與企業進行合作,并簽訂合作協議,學生到企業參加工作,并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在工作過程中,企業派技術人員輔導學生以使其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并掌握相應的技能。德國的職業學院采取“雙元制”教學模式,學制三年,其中一年半在企業培訓!半p元制”是以企業為主,學校為輔的校企合作模式,強調以實踐為主,同時理論聯系實踐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澳大利亞是以就業為導向,研究基于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來設定人才培養的模式。加拿大是讓學生與企業工作人員一起工作,讓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企業實際業務結合,使學生在學校期間能夠積累有價值的工作經驗的合作課程教育形式。在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方面,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各具特色,其對我國會計專業教學在實踐的時間、采用的方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啟示。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我國的高職會計教育也得到迅猛發展。自20世紀末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以來,關于會計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育方法和教育考評等核心問題一直被社會所關注。在教育理念方面,建議采用美國、英國等國家的終身教育理念(何昊,2013),以及澳大利亞高!皣H化”的共同辦學理念(劉臣,2005)。在培養目標方面,應以就業崗位、職業能力為導向,增強校企合作,強調實訓,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張首楠,2012)。在課程設置方面,由“學科本位”“市場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轉變,課程設置的改進思路應當首先樹立職業本位的價值觀(沈美媛、張琦英,2006)。在教學改革方面,強調多種教育方法并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劉國武,2005);提出教學設計上體現“三個課堂”聯動(劉永澤、池國華,2008)。在教學方式與方法方面,強調采用英國的“學生自學為主”教學模式,側重培養學生利用各種資源的能力,采用“課堂圓桌會議”“課程論文”和“小組作業”等靈活教學方式(李曉慧,2009);美國的“學生參與為主,教師授課為輔”的教學方法(何昊,2013);澳大利亞由講授、小組討論與輔導、課堂練習與輔導三模塊的會計課堂教學活動和利用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的優勢進行遠程會計教育(周漢勇,2010)。在教學評價方面,建議通過學生分組、師生共同制定考核目標、作業自評與互評、組間權衡評定成績、教師全面綜合評定成績的程序和方式對課程進行考核(田冠軍,2009)。縱觀以上國內外的會計技能教育教學改革,大力促進了我國高職會計教育的發展。會計教育教學改革是一項龐大的全面的系統工程,它強調的是綜合性的設計,過去的研究成果大多數是對基本框架的討論,而落到實處,可操作性不強。在現實的會計教學中,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不到位、教學層次不清和教學內容重疊,很難體現出特色和差異性;通識課程課時比重過高,在總課時受限的情況下,很難增加實踐課時比率。存在著“理論有余,實踐不足;復制有余,創新不足”等,無法實現培養目標的問題。在我國目前的教育環境和體制下,雖然各國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環境不同,但對會計人員所必需的知識、技能以及其重要性的看法是相通的,借鑒國外CBE、TAFE等職業教育理念,梳理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分析問題以及成因,促使會計技能教育找到合適的途徑,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高職會計技能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分析
。ㄒ唬⿻嫿逃^念的落后導致能力不足
在新經濟變革的環境下,會計的轉型已然成為必然,從傳統的核算管理型向戰略決策支持轉型迫在眉睫。但是,傳統的會計教育是基于課本教材基礎知識的傳授,限于會計準則與會計應用指南的教與學,忽視了經濟業務在實際工作中的流轉以及涉及的環節,缺少結合工作環境的實踐教學與會計準則解讀的結合。由此導致學生的應用能力差、識別能力差、解決問題的能力差。作為會計教育工作者,擺脫傳統的會計教育的束縛,從傳統的教育觀念中解放出來,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思想,顯得尤為重要。
。ǘ⿻嬚n程設置的不合理導致知識結構欠缺
高職院校主要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對會計專業來說,培養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如何做到與企業的無縫對接,減少用人單位的培養成本,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綜合素質能力是關鍵。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學生學習的課程過于繁雜,細分過度,針對性不夠,導致知識的傳授出現重復交叉的現象,不僅沒有起到拓寬學生知識面的效果,反而浪費了時間,增加了學生的懈怠度。另一方面,從專業課的設置來看,主要有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拓展課,從表面上看,設置的課程具備了系統性、完整性和科學性,但是完全理論化的知識與實踐脫軌嚴重,其是否具有實用性卻是值得考量的。第三,會計專業的學生在第三個學期就開始了方向選擇,并開始方向教學,但是在分方向的課程上界限不是很明確,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也大同小異,由此導致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實際培養出的畢業生與培養目標相背離。
。ㄈ⿻嫿虒W模式的陳舊導致興趣缺乏
如果學生對經濟業務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述上,一旦到工作崗位中,面對諸多的票據、合同和原始憑證,就會束手無策,不知所措,這也是很多會計畢業生的通病。要提高會計教學課堂效率,利用各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認知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近幾年,教學模式的更新層出不窮,例如,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遠程教育,等等,但是在會計教學中被用到的卻很少。一方面與學校硬件設施的投入不夠有關,另一方面與教師自身的資歷、學習能力有關,F在大多數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模式還是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經濟業務的描述用文字,對會計的處理用復式記賬,對業務的講解和處理也只是停留在處理結果上。而對經濟業務的形成、流轉、審核缺少解讀和說明。由此導致學生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提到會計就覺得索然無味。另一方面,現代財務軟件的不斷更新,財務共享中心的快速發展,業財一體化的推出,對教師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職院校硬件更新的基礎上,教師要實時跟進業界的變化和趨勢,并將相關知識應用到課堂上,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質量,另一方面,順應新經濟變革下時代的發展趨勢,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
。ㄋ模⿻嫿處煂嵺`能力的缺乏導致指導不夠
根據在其他高職院校調查統計情況來看,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80%是從校門到校門,即本科畢業或者研究生畢業直接進入高職院校擔任教師。對于這些教師來說,其自身的理論知識結構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實際工作經驗確實相當缺乏,有的甚至可以說是盲區。在這種情況下,培養應用型人才顯然是天方夜譚。有些高職院校針對這種情況,采取將新招聘入職的教師送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一段時間,但從實施的情況來看,并不樂觀。教師在企業里很難融入其工作環境,由于本身頂崗時間有限,對業務也不熟,所以,頂崗實習單位基本不會把重要的業務交由教師處理,教師在企業的頂崗實習也是形同虛設,F在,高職院校都在倡導培養“雙師型”教師,所謂的“雙師”也僅僅是停留在資格證的考取上,而并非真正的雙師;谝陨戏N種情況,導致教師的時間能力不夠,對學生的實踐指導也就陷入尷尬的境地。
。ㄎ澹⿻嫿逃荚u的單一導致與社會脫節
傳統的高職會計教育的考評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試,平時表現也會占一定比重。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重理論輕實務的現象。雖然平時表現也占一定的比重,但是也是表示課堂表現“聽話”的學生才能拿到高分,培養的學生成為典型的賬房先生,而現實社會要求會計人員具備懂得溝通、善于協調、靈活應變的能力,但目前的考評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無疑是與社會脫節的。
三、新經濟變革下會計職業崗位的發展趨勢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財務共享中心、業財一體化等的不斷出現,新經濟變革環境下,對財務人員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傳統的財務人員要從過去單一的核算走向管理,財政部取消了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考試,偏重于管理會計的培養。這對會計人員來說是一大挑戰。首先,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意味著放低了會計從業的門檻。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和財務共享中心的不斷普及化,以及財務機器人的推出,純粹的會計核算工作將由系統自動完成,或者由機器人代替完成,而財務人員則需要在大數據中收集整理支撐管理決策的信息。其次,財務人員從繁瑣的核算事務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放在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管理性事務中來。要從大量的經濟業務和財務信息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進行財務分析,以滿足戰略決策之需。從單一的知識結構走向復合的知識結構,從賬房走向市場,學習、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以滿足企業的制定戰略決策的需要。
四、高職會計技能教育的立體化模式探索
鑒于此,為培養適應社會能力、適合企業發展所需和應用能力較強的高職會計人才,高職會計技能教育需要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置、教學形式、實訓教學、考評方式以及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立體化的構建。
(一)人才培養模式的立體化
隨著新經濟變革環境的不斷變化,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新環境的要求,必須在充分了解就業環境和財務工作現狀的情況下,制定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目前,財務社會分工趨勢已經逐漸明朗,未來,財務工作會趨向極端化,即基礎的原始憑據、原始票據的分類與整理,大數據的分析與管理和高層的公司戰略決策支持需要人工支持,而處于中間層的會計業務的處理與核算將會由財務機器人替代。人才培養方案在分層分類的基礎上,構建合適的基礎課程體系、夠用的職業技能課程、完善的職業素養課程、切合實際的實訓項目課程,以建立立體化的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ǘ┱n程體系設置的立體化
課程體系的設置與人才培養目標有著直接的關聯。傳統的課程體系的設置分層分類不明顯,在高職會計技能的培養中差別不大,實用性不強,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通識教育拘泥于基礎學科的學習,專業課程界限不清,拓展課程實用性不大。設置立體化的課程體系,首先,要突破傳統教育的基礎學科的學習,在通識教育方面,要加強國學知識、文學知識、科學知識和聽說以及交流溝通技巧的學習。其次,專業課程的設置,要注重循序漸進地引入與過渡。很多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在第一學期學習基礎會計,在第二學期就開始中級會計的學習。這對于學生來說,跨度太大,無法接受。在第一學期從高中進入高校,從基礎學科轉到專業學科,本身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另外專業基礎課程本身難以消化,直接過渡到中級財務會計就更加難以理解,學習的過程困難重重,在后期很多學生甚至自暴自棄放棄學習,這對于人才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在高職院校的會計技能培養過程中,在專業課程的設計上,目前針對性較好的教材市面上基本沒有,鑒于此,教師可以采用自編教材在學生學完基礎會計之后的第二學期,可以展開初級會計實務的學習,這部分與基礎會計可以做到較好的銜接。到第三學期,可以通過自編教材,對中級會計實務的業務進行學習。自編教材,可以適當地避免在初級會計實務中重復的知識點,一方面是初級會計實務的延伸,另一方面是企業一些常見業務的拓展。學生通過循序漸進的知識的學習,能夠構建立體化的知識體系,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會計職業和會計技能。第三,專業拓展課方面。目前的專業拓展課實用性不強,基本上是方向性的知識點的區分,例如,會計核算方向的會開設行業會計類的課程,稅收管理方向的會開設稅收政策與會計準則比較分析,財務管理方向的會開設財務戰略管理,這些課程學起來枯燥,難理解,企業很少用到,對學生來說并不實用。專業拓展課的設置應該“以就業為導向”,讓高職學生與企業就業做到“無縫對接”,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質,開拓視野,以滿足用人單位需求,減少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成本。而設置的課程主要針對學生入職之要面臨的問題進行解決:會計技能的培養與提升,會計報告與分析的撰寫,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實務工作情景化的構建與模擬等,以提高學生入職的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構建立體化的認識。
(三)教學形式的立體化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學生學習的源頭。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抓好課堂教學是首要任務。但是傳統會計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與刻板讓會計課堂的學生不活躍,思維固化,思想僵化。豐富課堂教學,實現教學形式的立體化顯得尤為重要。首先,以問題為導向構建課堂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理論的學習,通過學習歸納總結,將理論聯系實際,用實際佐證理論,將教學生動形象化,加深理解。其次,借助多媒體、會計軟件、互聯網、開票系統進行會計教學。利用互聯網將會計軟件、報稅系統、開票系統引進課堂,讓學習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直接與實務進行零距離的接觸,建立感性的認識,增進理解和知識的消化吸收,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實訓項目的立體化
傳統高職院校會計技能實訓項目分為單項實訓和綜合實訓。單項實訓主要針對單個項目的實訓,是對某個項目學習環節的再認識,一般會脫離文字的表述,更多的是以票證的形式提供相關業務信息。綜合實訓是建立在前期專業課基本修完的基礎上的,一般安排在倒數第二個學期。它會涵蓋一般企業大部分的業務,表達信息的形式主要是票據單證和表格。由于學生對業務立體化的認識缺陷,面對票據單證和表格缺乏識別的能力。由于表達方式與形式的局限性,學生無法突破傳統教學的構架。為了培養適應能力強、動手能力強、溝通能力強的會計技能人才,實訓項目要求設置崗位,規范崗位職責,明確業務流程,構建業務環境,搭建企業平臺,全方位、全視角、360度立體化仿真企業進行模擬實訓,讓學生在實訓中感受企業資金流、票據流、業務流的傳遞與過程,認識會計工作環境與工作過程。
。ㄎ澹┛荚u方式的立體化
傳統的考評方式以期末期中考試成績為主,以學生日常課堂表現以及實訓環節表現為輔的居多。這種考評方式依然沒有脫離應試教育的框架,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分層分類教學以及基于崗位勝任能力的高職會計技能培養,應按照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導向進行學生的考核評價。在課堂上,主要針對學生的課堂知識的消化與吸收、課堂作業與討論、課堂回答問題思路的開闊性與條理的清晰性;課外,主要針對學生的課外知識的拓展的深度與廣度,知識的收集歸納與整理、學習成果的總結;實訓項目上,主要針對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在實訓過程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現代會計信息化軟件的應用能力。通過過程化的考評,能夠綜合體現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綜合素質,結合以期末筆試為輔的考評,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理論結合實際,以實際動手能力為主、理論為輔的立體化考評方式。
。⿴熧Y隊伍的立體化
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大多數是研究生畢業直接進入到學校走上講臺。教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對實際業務的認知缺乏,操作經驗缺乏,業務流程認識缺乏,由此,傳授知識的形式也只能是書本對書本,理論對理論,甚至很多是建立在空想的基礎上;诖,學生缺乏感性的認識,沒有生動形象的貼近工作環境的引導,在知識的接收上就更加難以理解。鑒于此,高職會計教育過程中需要培養“雙師型”教師團隊。教師需要走進企業,走進現場,更多地去動手做,動腦想,用心思考,讓自己成長為教授知識的專家、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能手。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利于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有利于高職會計技能人才的培養。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經濟變革下的高職會計技能教育的立體化的實現,既要著眼于適應新經濟變革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的課程體系,切合實際的實訓項目教學的建設,也要依賴于高效的教學形式、合理的考評體系,更離不開優秀的師資隊伍。由此,方可實現新經濟變革下的高職會計技能教育的立體化,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J
參考文獻:
[1]汪榜江.高職會計技能教育的立體化實現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7,(01):19-23.
[2]楊輝.研究與比較:海峽兩岸高等職業教育[M].上海:海人民出版社,2010.
[3]李松青.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1):36-38.
[4]鄒勇燕.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研究[D].湖南大學,2010.
[5]張首楠.社會需求視角下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研究[J].財會通訊,2012,(01):44-46.
[6]宋磊,吳景陽.高職會計專業特色與品牌建設研究綜論[J].職業教育研究,2014,(5):130-134.
[7]何昊.基于美國教改經驗的中國會計教育革新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3,(01):119-120.
[8]李曉慧.會計教學體系研究———來自英國大學的借鑒[J].會計研究,2009,(10):77-95.
[9]張海水,朱曦.我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存在問題及未來思考[J].商業會計,2014,(01):12-14.
【新經濟變革下高職會計教育的探索論文】相關文章:
新經濟環境下的財務與會計變革論文07-07
高職院校留守學生管理教育探索論文06-23
素質教育下的高職藝術教育論文08-24
高職旅游專業學生情商教育探索論文07-21
關于產學研模式下的高職教育的論文07-21
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德育教育論文10-14
高職英語教育個性化發展思路探索論文10-25
試析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策略探索論文10-22
高職工程力學教學改革探索教育論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