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中小企業集群生產為特征的產業經濟發展方向
一、天津市自行車產業集群的形成天津是我國自行車的發源地。擁有“飛鴿”、“紅旗”兩大名牌的天津市自行車產業曾輝煌了幾十年,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然而,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所帶來的重大經濟變革率先觸動了這個勞動密集型產業,國有經濟在天津市自行車產業一統天下的局面受到極大的挑戰。由于連年超負荷運轉,加之觀念僵化、管理滯后、產品老化等,國有企業面臨市場經濟的種種不適應逐漸暴露,并且不斷沖擊國有企業的根基,企業人才大量流失,市場占有率不斷下降,生產規模日益萎縮。1988年,天津市自行車總量為310.6萬輛,是198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天津市自行車產業跌入了谷底。2000年以后,一度衰落的天津市自行車產業,再次出現了產銷量大幅度提升,所不同的是,支撐該產業再度興起的不再是國有大企業,而是一群私人小企業。這些小企業大都分布在津南區八里臺鎮、西青區王慶坨鎮以及北辰、雙口、西青等工業園區內,形成了頗具規模、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
二、天津市自行車產業集群轉型
天津市自行車產業從衰落到重新崛起的過程是脫胎換骨的產業再造過程。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天津自行車產業發生了四個根本性轉變:
(一)民營經濟替代國有經濟成為產業的主導。根據天津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的不完全統計,截止2004年底,天津市擁有自行車生產廠家943家,其中,整車廠486家。在整車廠中,國有企業8家僅占總數的1.65%,而各類民營企業在數量上占據絕大多數。從產量看,國有大企業飛鴿集團的產量從1988年歷史最高峰的661.25萬輛下降到2001年的80萬輛。而民營企業的產量則從1998年的零猛增到2001年1220萬輛。1997年天津自行車產量已恢復到1988年600多萬輛的水平,只是國有自行車企業的產量已下降到不足60萬輛。
(二)資源配置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從1990年到2001年,天津自行車產業從只有飛鴿集團惟一一家國有大型企業發展為近千家中小企業,這種企業規模結構的變化意味著天津自行車產業已由國有完全壟斷轉變為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競爭性市場結構。同時也意味著資源配置方式的根本轉變:即以市場為基礎的資源配置方式對行政配置資源方式的替代。
(三)生產組織方式出現了根本性轉變。與國有自行車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發展道路根本不同,20世紀90年代以來,天津自行車產業中民營經濟的發展走了專業化群聚生產的道路。為分離專業化所帶來的分工經濟和規模效益,600多家民營企業分別在北辰、東麗、西青和武清王慶坨鎮自行車工業園區落戶,該園區聚集了247家自行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產廠家。其整車生產中所需的零件的95%以上由園區內的零部件廠商提供。
(四)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轉變。在群聚生產過程中,天津自行車企業之間通過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和專業化協作帶動了整個產業的技術和產品結構升級,把傳統天津自行車生產的技術和產品結構升級,把傳統天津自行車生產的比較優勢轉化為整體產業的競爭優勢。天津自行車產業競爭優勢的提升集中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1998年以來天津自行車產品的出口連續3年成倍增長(1999年23萬輛,2000年63萬輛,2001年突破110萬輛);二是從1998年開始,天津自行車正在實現從傳統勞動密集型自行車產品向高科技的自行車延伸產品的轉化,突出表現為電動自行車產業在天津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04年底,天津市已有電動自行車生產廠家82家,產量超過lO萬輛,企業數量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的34%和19%,初步形成了電動自行車產業化和規;a。電動自行車是集電子、電機、機械、電化學、控制技術、軟件技術和工藝設計于一體的高新技術產品,它的發展必將帶動天津自行車產業的技術和結構的升級,進一步提升天津自行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三、基于產業鏈的天津市自行車產業集群功能升級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以中小企業集群生產為特征的產業經濟發展方向】相關文章:
探究網絡經濟特征05-30
浙江產業結構的經濟分析論文04-12
產業經濟學論文參考文獻12-19
論中小企業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12-29
成都城市經濟圈的區域特征及其帶動效應06-11
基于價值網的企業集群式供給鏈治理模式研究04-28
舞蹈藝術的特征研究10-26
假設句的語義特征07-19
事實婚姻的特征及效力06-05
我國內部審計發展方向的探討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