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股票期權與監督成本
內容摘要:美國公司丑聞出現以來,股票期權的激勵作用受到普遍的置疑。其實,出現問題的公司寥若晨星。而讓經理層持有期權計劃,能很大程度上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繼而產生有力的激勵作用,因此,股票期權能夠較好地解決經理層和股東之間的委托—代理問題!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曾被視作是繼蒸氣機之后的第二大發明。這是因為所有權的擴大和分散,能使公司募集到更多的資金,為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創造了非常重要的必要條件。而讓家族以外的優秀管理者經營公司業務,則可以避免家族不肖子孫使前輩的艱苦創業付諸于東流。但是,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公司能得到良好運轉,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就是公司的管理層/經理層的行為受到了內外部有效地約束和監督。他們掌握的信息要與股東對稱。否則,公司內部出現經理層和股東的委托-代理問題將在所難免(公司當中實際上有多個層次的委托-代理問題。本文討論的是其主要的一種,經理層與股東的委托-代理問題。事實上,經理層是由股東選舉的董事會雇傭的,即董事會與股東有一個委托-代理的關系。本文將忽略這樣的關系)。
其實自現代公司制度出現萌芽的時候,當時的經濟思想巨人們就已經觀察到了這種公司制度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委托-代理問題。亞當·斯密在他的經濟學巨著中這樣寫道:“在錢財的處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為他人盡力,而私人合伙公司的合伙人,則純為了自己的打算。所以,要想股份公司的董事們監視錢財用途,像私人合伙公司的合伙人那樣用意周到,那是很難做到的”。“即公司是由代理人,而不是由作為委托人的資本所有者來管理。這導致了‘委托-代理問題’,即代理人可能不按委托人利益行事的危險”!俺杀局饕a生于經理與股東各自關心利益的差異。經理人員可能不會全心全意地去追求股東們關心的利益。”
由此可見,公司內部經理層和投東的委托-代理問題的根源來自于委托人(股東)和代理人(經理層)的利益不一致。股東關心的是公司財富的增加,在股市上則反映為股票價值上升,股票紅利增多。而作為“自利的人”,經理層關注的是自己的利益,如薪水、工作環境、工作時間、補貼、公費旅游等。如果公司業績與自己的利益沒有較強的聯系,他們就不可能事事為公司股東考慮。但是,無論從哪個層面上講,代理人的職責就是為委托人服務,要“忠誠”于代理人,首要是為代理人的利益行事。如果出現相反的情況,委托人有充分的理由將代理人掃地出門。當經理層按自己的利益行事并損害了股東的利益時,股東仍被蒙在鼓里,經理們也沒有被揭發和卷鋪蓋走人,說明委托-代理問題出現的直接原因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既然監視會和董事會(德國的企業采用監視會作為公司內部監督機構。中國的股份制企業目前也采用了這樣的設置。以美國為代表的企業中,主要在董事會中設立內部董事和外部董事即獨立董事行使監督職能)的監督職能形同虛設;大型上市公司的股權過于分散,每位股東的投票權的作用顯得微乎其微,對公司的監督由于賴于個人行動也趨于“搭便車”現象,故經理層和股東之間的信息通道很難暢通,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信息要得到對稱可能是在癡人說夢。既然經理人謀私利的行為難于防范,因此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公司干脆讓他們也參與持股,成為公司制度新一輪創新的先鋒。讓經理層持股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公司股票期權計劃。這樣的制度設計(在雇員中推出股票期權計劃的最初目的是為了避免公司高級主管的現金薪酬被征收高額所得稅。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股票期權已成為美國大多數上市公司認為成功的一項激勵措施)就是要使經理層與股東的利益出現部分的一致,讓他們綁在同一條船上。一般認為,當他們成為系于“同一根稻草上的蚱蜢”后,經理層將會更多地關注公司股東的利益,因為這也是關注自己的利益。
雖然到了21世紀初,安然能源公司、世界通訊公司、施樂公司等的丑聞陸續被揭露,這似乎一夜之間驚醒了夢中人,原來還在為股票期權搖旗吶喊的評論家剎那之間見風使舵,成為攻擊它的主力,有人認為這是股票期權制度本身的固有瑕疵,在于它未能提供對經理人的有效激勵,所以我們甚至還聽到了要求取消股票期權的聲音。在這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爭吵和指責聲中,我們有必要對股票期權計劃進行冷靜分析。正如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加里·貝克所說的那樣,雖然美國的公司制度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但是從整體上看,出現問題的害群之馬只占美國上市公司的微小部分,我們沒有理由過份置疑這種公司制度。
綜上所述,管理層控股導致了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出現部分的回歸,實際上這雖然意味著公司制度在“開倒車”,但從理論上看,讓CEO持股,對他們有一種類似激勵的作用,進而大大降低了他們的監督成本,是對公司以前典型分權制帶來的過高代理成本的矯正。
參考資料:
1.馬克·羅伊,法與經濟學中的混沌理論與進化理論,歷詠譯,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北京: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2003[1]
2.柯武鋼、史漫飛,制度經濟學:社會秩序與公共政策,謝朝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3.亞當·斯密,國富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4.劉崇儀,股票期權計劃與美國公司治理結構,世界經濟,2003[1]
【論股票期權與監督成本】相關文章:
股票期權計劃的主要技術設計04-28
論民用建筑施工成本控制06-13
論作業成本法論文(精選12篇)12-16
論單位成本彈性預算制度建設05-03
股票增發之我見06-03
企業并購中的期權價值理論運用08-23
論悔恨05-07
論馬克思哲學的生存論指向05-29
關于謅議實物期權在風險決策中的應用06-15
論稅權劃分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