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析翻轉課堂教學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的實現論文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和信息技術與電子產品的不斷更新發展,教育工作者開始著眼于使用先進技術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可想而知,因為其擁有的廣闊發展空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必然會在當代課堂教學改革中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運動。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質
翻轉課堂,又可稱為“反轉課堂”、“顛倒教室”等,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自主學習課程,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一種教學形態。翻轉課堂的開展并不意味著將視頻取代老師,忽略老師的作用,而是老師在上課前,需要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先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制成簡明易懂的課件,共享到網上,讓學生進行授課前的預習;而學生就要將在預習中遇到的難題反饋給老師,老師將學生反饋的問題進行統計,并為以后的課堂授課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打下基礎,這一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由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進行學習研究的教學模式。對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而言,其中的“翻轉”共包括兩層念義。一方面,是從學生出發,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習真正屬于學生,讓他們自我掌控學習的內容、速度,并對自身學習成果進修評估。教師充當一個引導者,而非施予知識者,學生是自主學習者,而非裝載知識的容器;另一方面,翻轉代表對教學過程進修翻轉,利用現代化技術對直接講授的時間進行轉換,使講授內容能夠在合適的時間和地方呈現給學生。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不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要講授的知識借助于網絡這一公共平臺共享給學習者。而在該教學模式下,教師角色將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師也將會由傳統教學模式的傳授者變為教學課堂活動組織者,教師不再進行直接傳授知識,而是通過利用各種方式,如游戲、實驗、推算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完成知識、概念的預習,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得更深刻、透徹。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思維與習慣,使其更快速發展。
二、《計算機文化基礎》中,翻轉課堂教學的實現
(一)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可觀看性
在學習《計算機文化基礎》這一門課程時,為了展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上課教學前,需要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先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制成簡明易懂的課件或視頻,共享到網上,讓學生進行授課前的預習。這個視頻長短要適宜,還要求教師必須在每個課件視頻結束時安排一個小測試讓學生進行答疑,以此來檢測學生預習的效果。如在“介紹計算機操作系統”這一章節中,教師可以在介紹操作系統的原理和功能特點時融入常用的操作系統的簡單介紹,并就此與本章節要學習的操作系統進行優缺點的分析對比,使學生對此內容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徹、更全面。
(二)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可分模塊學習
任何教學都受課時限制,《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內容多,課時不夠是一直存在的突出問題,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分模塊學習這一部分的優點得以充分體現。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大綱的主要任務,利用課件、視頻等形式,將課程進行合理分解為不同的模塊供學生進行選修,這樣能使學生學習到更全面、更有層次的知識。同時也要注意課件、視頻的時間要適宜,不能因為內容多就安排長課件、長視頻,這樣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介紹Photoshop平面設計軟件”時,內容比較多,教師如果想詳細介紹這一章節內容,必定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進行講解。這時,如果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就可以充分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可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學習層面,將本章節分為簡單操作部分(簡單的圖像處理)和提高操作部分(其他高級、綜合應用)等模塊,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選擇所需的學習內容,充分滿足了不同層面的學生,使學生學得更有興趣,更積極主動。
(三)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共享
現代社會在不斷地發展,信息技術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學內容也應與時俱進。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課件、視頻等形式,將當今社會的信息技術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對計算機最新的應用技術進行綜合介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另外,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還可以邀請其他專業的教師一同前來參與到錄制課件、視頻當中,實現課堂的實效性、共享性。如在“介紹三維動畫基礎”這一章節時,可以邀請相關專業的教師一同錄制課件、視頻,這樣可以使本章節內容更全面、更專業。有專業教師的指導,學生學習的思路也會更清晰,學習的層面也會更豐富,還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學或選修的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另外,教師也可以在翻轉課學教學模式下,與學生共同欣賞其他地區上得好的公開課視頻,豐富并共享了學習資源。
(四)實現了教學安排的虛擬與現實的整合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中實現了虛擬與現實的有機整合。教師將教學內容提前錄制后放到網上的教學平臺,讓學生進行授課前的預習,學生也可以通過這一網絡學習平臺進行合作、交流,并將在預習中遇到的難題反饋給教師,教師則通過網絡將學生反饋的問題進行統計,為以后的課堂授課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打下基礎。如在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時,教師除了對重點知識進行講授,還可以就常見問題進行展開輔導,實現了虛擬與現實的有機整合。另外,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利用網絡平臺的功能,教師錄制的課件、視頻可以永久性存檔,對于不明白的知識,學生可以反復的觀看學習,并通過網絡平臺的強大功能,在教學論壇上進行提問,讓教師進行答疑或讓學習好的學生進行釋疑,實現了可交流性與可合作性。
(五)實現了《計算機文化基礎》微課程的應用
“微課”或者“微課程”其主要載體是教學視頻,并且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設計教學活動、各種教學資源,不同于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傳統單一教學資源,是一種新型教學資源組合。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乃至手機移動網絡的普及,使許許多多的“微視頻”進入我們的視野。我們現在所說的“微課程”強調的也不僅僅只是“微視頻”,“微課程”,顧名思義,強調的更應是“課程”,它是針對某個知識點的內容概括和實施各個教學環節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所錄制的視頻。該視頻的時長也應該像上述分模塊學習時說的那樣,要適宜,最好能安排在10分鐘以內,不能因為內容多就錄制長視頻,這樣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微課程”錄制完成以后,教師就將這些“微課程”所有相關的資源都共享到網絡教學平臺上,讓學生通過網絡或手機移動等設備進行自主的學習與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還應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與完善教師教的資源和學生學的資源,來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使學生學得更全面。因此,《計算機文化基礎》“微課程”的應用,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使教師的專業技能得到提升,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最終落實了新課改的要求。
(六)《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與實際工作的無縫連接
在就業方面而言:《計算機文化基礎》這門課程對身處信息化社會的本科院校學生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能熟練地操作計算機已經成為用人單位對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分為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7操作系統、word2010文字處理、excel2010電子表格、計算機網絡基礎、數據庫基本知識、Power-Point2010演示文稿軟件、網頁制作與網站發布這八大模塊。然而,各個就業崗位對學生所要求掌握的計算機技能卻不盡相同。傳統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難以體現各種特殊的定向的技能培養,已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諸多要求,而不利于學生的順利就業。如果教師能根據不同的專業需求,錄制側重點不同的教學課件、視頻,那么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所要從事的工作崗位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教學模塊,實現了分類教學,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了使《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與實際工作的無縫連接,教師除了要進行課前的“微課程”制作,還要對學生喜愛的未來就業崗位進行調查與統計,通過課前布置任務的方式,讓學生設計出就業崗位所需要的各種計算機技能,從而提高學生未來就業時計算機操作應用能力。如在“word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在“微課程”中講述本課的主要內容,并最終展示教師本人word的任務成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模仿或相互交流合作等方式了解本課的主旨,再布置學生為用人單位制造一本宣傳月刊,并讓學生進行分階段、分模塊設計。那么,可以想象,學生在此制作過程中一定會先深入了解本章節的各個知識點并熟練掌握了各種實際操作,這樣的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還可以讓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結束語
現階段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屬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要想在我國高校全面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與探索。我們應依據《計算機文化基礎》的現狀,設計出更為全面、高效的適合該課程實施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師教得更高效,學生學得更全面。
【探析翻轉課堂教學在《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中的實現論文】相關文章:
探析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論文11-18
淺析計算機翻轉課堂教學論文07-22
翻轉課堂在項目導向課程中的應用論文11-10
淺析計算機翻轉課堂教學論文7篇05-24
基于概念圖的教學設計以《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為例論文11-13
探析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中的應用03-20
計算機基礎課程遠程教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03-18
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探討的論文11-18
當代基礎素描課程教學理念探析12-07
刑罰實現探析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