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建設的路向:話語創建-現當代中國文藝學
文藝學,對中國而言,是一個新生事物。中國本無這一門學科,但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從蘇聯引進來了,直譯則為文學學,合于漢語習慣,更改為文藝學。自此,文藝學研究者在不斷地探索與研究,力圖建立成一門有中國特色的文學理論學科,但又有多少努力是屬于真正的誠實的學術求索呢?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學術界不是在宏大的西方文學理論敘事的語境里氣喘吁吁地追著跑,就是自說自話,打著各自的小算盤。尷尬! 面對著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的研究和建設,應該做的工作首先是冷靜地不卑不亢地審視、反思與追問,清醒理論意識,清理研究思路,明白問題與癥結,尋求理論突破的切入點,然后展開具體的研究工作。 一、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建設的困境 現當代中國文藝學發展的現在狀態是什么,業內人士也無從確認,何況其發展的方向與未來呢?現當代中國的文藝學正處于一種非常窘迫的狀態。 (一)從學科自身層面看:無確切的范疇 現當代中國的文藝學自被引進來始,一直在西方文學理論的敘事語境里惶惑地成長,文學理論研究的思維模式幾乎是西方文學理論的結構模式,討論的問題也是在西方文學理論的語境里“改裝”的,自然,在思維模式先在地規定的方向和范圍里,囿于所討論的具有西方理論語境預設的問題,文學理論研究的范疇也是來自西方的一系列主要的范疇,具體表現在一系列術語、概念、語詞的搬弄上面,諸如:主觀/客觀,物質/意識,語言/言語,現代/后現代,日常生活審美化/審美日常生活化,……。本來,西方的理論、學說、思想被迻介進來,作為反思中國文化、思想的一個參照系統是一件能夠起到讓中國學術界開闊視野,拓展思維,吸收先進的優秀的東西建設中國的學術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作用的好事情。然而,很多人總喜歡追新逐異,將西方的理論、學說、思想的術語、概念、范疇直接借用過來分析中國彼時彼刻的文化、思想現象而未加任何系統地學習、理解、反思、追問并冠以“我(們)以為”、“我(們)認為”的標識來顯示著自己的學問的廣度,學力的深度和創新的力度。毫無疑問,中國民族特有的生存體認,生命情懷在漫天飛舞的西方的術語、概念、范疇的遮蔽之下被深深地窒息了。我們看到的是一連串不明來歷,緣由的術語、概念、范疇對中國民族特有的生存境遇和生命情懷的粗暴地扭曲。于是乎,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界則成了西方的理論、學說、思想的“跑馬場”甚至“屠宰場”。對于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的研究和建設,之所以再也沒有類似于王國維先輩的《人間詞話》、《宋元戲曲考》這樣高水準的文學理論著作面世,是因為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界沒有在融貫中西文學精神的基礎上創建出一系列屬于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特有的術語、概念、范疇。至此,這正如建筑開工沒有磚、瓦、灰、沙的基本原材料一樣,不可能建成一個系統,更不要說優秀的象樣的系統了。 (二)從研究者層面看:無原則的自說自話 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沒有自己特有的術語、概念、范疇和理論語境,這些都是西方文學理論的。 于是,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的研究者似乎有了一種自由的理論空間。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無原則”強調的是沒有原則和無視原則兩個層面。因為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沒有建設可用的基本的“原材料”,所以研究者面對著現當代中國的文學現象,運用西方文學理論的“工具”,隨著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可以自由地發揮,“創新地”闡釋,這里,作為后果來理解,原因在于無原則可依,而作為原因來看待,其后果則是無視原則,肆意妄為。這里的“自說自話”強調的是沒有圍繞著專門的系統的問題展開討論和爭鳴,而是隨興致或刻意為之的行為和做法,F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的研究之所以“無原則”,是因為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沒有自己特有的術語、概念、范疇,F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的研究之所以“自說自話”,是因為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的研究無原則可依或無視原則。由此,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的研究的無原則的自說自話的根由在其沒有自己獨有的術語、概念、范疇及其展開的理論語境。其實,正因為是研究者企圖在現有的術語、概念、范疇及其理論語境里進行省力的工作而失去理論創新的理性機能而必然無能力進行范疇的創建工作。這樣一種惡性循環對于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的研究和建設是一種毀滅性的災難。 (三)從研究現狀層面看:無系統的研究 上文已經從現當代中國文藝學的學科自身及其研究者層面進行了嚴格的審查和認真地反思,由這樣主觀、客觀兩個維面來審視其研究現狀將會獲得什么樣的結論呢?從學科自身層面看,現當代中國文藝學沒有自己的確切的范疇,是在西方文學理論的范疇、體系及其理論語境里展開研究工作的。由此,應該說,沒有自己的確切的范疇的學科是不能也不可能建構起真正屬于自己的學術體系的,即使有西方的理論、學說、思想資源,由于西方的理論、思想、學說是在西方語言的系統構架內生成和展開的,顯然,由不中不西的現代漢語去統攝西方的資源而力圖建設一門學科,在一定的程度上看,這多少有些一廂情愿。也許有人會說,關于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的著述很多,也不乏體系性的成果,然而,持這種觀點的那些人是否認真地反省過,一種脫離自己的特定歷史時空的民族共同語的理論工作對于西方的理論、學說、思想,對于現代中國民族的生存體認和生命情懷是多么粗暴地歪曲,多么殘忍地“肢解”!從研究者的層面看,現當代中國文藝學的工作者各自進行一種無原則的自說自話活動。這所導致的直接后果則是不會為他們確立一系列的共同的具有內在聯系的問題。這種沒有圍繞共同的具有內在關聯的問題展開的不具有系統性的理論工作對于一門學科的建設是沒有任何助益的,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會阻礙甚至破壞一門學科的建設,這是因為這些做法只會模糊理性意識,誤導理性思維,耗損理性機能。因此,面對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的現狀,應該坦然地承認,其理論工作的展開正處于一種不得要領且雜亂無章的無序狀態。由此心態及其所獲得的認識,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建設的理論探索和系統展開才有了理論上的先驗的基礎和原則。 二、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建設的困境的原因 接下來應該分析的是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建設之所以出現上文所描述的困境的原因,即為什么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建設會陷入如此的困境之中,這是為其擺脫困境,尋找方向而不得不做的一個基礎的理論工作。 (一)無主體意識 在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建設方面,有這樣兩種情況,一是感到無所適從,面對著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的現狀,這些人無法確定其現在走到了哪一步,無法把握將來會走向何方,該沿著怎樣的方向走。在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建設的眾聲喧嘩與騷動不已的現實里,這些人感覺到了潛在的危機和災難,但失去了方向感,沒有清醒的理性意識,于是乎,只感到陣陣眩暈和顫栗。二是盲目“跟風”,即只認定一種“風向”并盲目追隨,以為以此能夠有效地建設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而忽視甚至否棄了現當代中國的現實境遇和理論基礎。這里又有兩種情況:一是跟隨“古風”,即主張復古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來建設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在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界,1995年,發起了“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的學術討論,持續了三年多,具有實質性的理論創見幾乎沒有,也許只有從這次活動的發起者和參與者或許真正感覺到了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建設的困境而力圖從中國傳統文學理論的轉換來實現理論突破和建樹的維度才能看到這次學術論爭的意義。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是在古代漢語的系統里生成并建構而成的一種理論范型,而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所憑依的語言系統卻只能是現代漢語,又由于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在實質上是兩套純然獨立的語言系統,盡管使用的是同一文字系統,因此,忽視甚至無視作為載體和理論語境生成的語言體系的本質性差異引發的文化、思想的本質性差異而力圖通過將一種文化(語言)系統里的某一理論形態轉換到另一文化(語言)系統里而建成相應的理論形態的思維進路本身則不可能。因而,于此,“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的學術活動僅三年多就草草收場的根本而深刻的緣由得以闡明。一是追跟“西風”,即要求將西方文學理論系統地引入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界。毫無疑問,西方文學理論有完整的體系,系統的范疇,共同的問題,但是,必須說明的是,西方文學理論是在西方的語言系統里生成并建構而成的一種理論范型,它滲透著西方人體認生存境遇、生命情懷的特有的精神、氣質。這與現代漢語所載負的現代中國人所體認生存境遇、生命情懷的精神、氣質是存有本質性差異的。這種將西方文學理論系統地搬入現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界的理念和做法無疑是以現當代中國人的生存體認、生命情懷的完全被遮蔽甚至徹底被否棄為代價的。因而,這種純粹“西化”的思想或許并不比“復古化”的思想高明多少甚至反而更為愚鈍與拙劣,盡管從理論的體系維面上看更加系統。 對于在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建設方面無所適從的現象,多少令人惋惜的話,而對于盲目“跟風”,無論是跟隨“古風”還是追跟“西風”的現象,都是令人哀惜的。于此,應該明白的是,上述思想、行為的一個最根本的特征是沒有在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建設的工作中確立起主體的地位,其根由在于從事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建設的研究者在展開理論探索之前、之中甚至之后都沒有在理性意識里確立其研究對象的主體地位,即處于一種無主體意識的盲動狀態。共2頁: 1 [2] 下一頁 論文出處(作者):當代文藝理論與思潮新探索——形態學與文學批評
寂寞而不吝汗水的攀登者——談王劍冰先生的散文詩
【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建設的路向:話語創建-現當代中國文藝學】相關文章:
現當代文學思潮論文11-03
洋保險在中國05-11
辯訴交易在中國08-24
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中國文化呈現04-19
淺談中國酒文化07-21
關于中國假釋制度06-07
以公共空間形式進入中國市場--麥當勞的中國之路分析06-03
中國茶文化論文07-26
中國傳統茶文化08-31
中國思想與先天綜合判斷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