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翻譯中的幾個常見問題
【摘 要】針對某些翻譯教材中很多翻譯的不恰當的地方,本文指出了不足之處,并對經常出現的問題加以總結,著重討論“的的不休”、“盡量使用普通話”、以及“最接近、最自然”原則在翻譯中的運用。
【關鍵詞】的的不休 普通話 接近 自然
一、“的的不休”
大學本科的時候我們翻譯課教材(《英漢翻譯教程》)中的一些英譯漢譯例,讓人讀起來很別扭,總感覺其中的一些中文雖然語法上算不上錯,但句子讀起來不像中文,或者說不像我們平時使用的中文。但是考慮到教材的權威性,自己不免感到疑惑,到底是自己的中文水平有問題,還是與教材的質量有關。于是自己一直沒有深究其中之原因,就那樣放下。但是研究生一學期下來,通過在課堂上中的學習和啟發,我認識到其中一個原因是過于頻繁地使用“的”字。一看見形容詞,就機械地翻譯成“……的”。我在這本教材上就找到了很多這類的例子,比如說:
1.The record has been considered soft ever since it was set last May.
自從五月份創造了這個紀錄一來,人們一直認為它是很容易被打破的。
2.It serves little purpose to have continued public discussion of this issue.
繼續公開討論這個問題是不會有什么益處的。
3.The decision to attack was not taken lightly.
進攻的決定不是輕易做出的。
……
這樣的例子還可以找出很多,曹明倫在他《英漢翻譯實踐與評論》這本書中也引用了出自此教材幾個濫用“的”字的例子),并且談到“恐怕‘的’字泛濫的始作俑者就是翻譯”。上面的例子也為曹明倫的說法提供了證據。他在談這個問題的時候說:“余光中先生認為少用‘的’字是一位作家得救的起點。我認為學習翻譯者首先也得學會少用‘的’字。”除此之外,以上某些譯例中的地名翻譯存在問題。于是我就嘗試著對以上這些例句進行了修改,只求有所進步。我認為可以這樣來翻譯上面的例子:1.人們一直認為去年五月創造的紀錄很容易打破。2.繼續公開討論這個問題沒有益處。3.進攻的決定經過了深思熟慮。
二、“盡量使用普通話”
曹明倫在書中還提出,現在我們翻譯要盡量使用普通話。他強調,“初習翻譯者應堅持使用普通話(規范的現代漢語),至于英語原文的古今雅俗之別,可適當選用一些在今天仍具生命力的文言詞語和已經融入普通話并被各方言區讀者普遍接受的方言俚語加以表達,但要格外慎重”。我在這本教材中看到了這樣兩個譯例:
1.The little apprentice in particular lived in terror of the boss, who had borne down on him so often and so hard that there was little left.
小學徒對老板尤其怕得要死,老板經常整他而且整得很重,簡直把他整癟了。
2.“But, Mama, I just can’t swallow them, not even with honey.”
“可是,娘,我受不了,就是拌了蜜也咽不下呀。”
“癟”字和“娘”字已經很少在現代漢語中出現了,讀起來讓人覺得別扭、拗口。“娘”從一個拉丁美洲的女孩子口中冒出,更是讓人覺得奇怪,違背了“最接近、最自然”的翻譯二元簡單標準。我嘗試著翻譯了以上兩個句子:1.小學徒對老板尤其怕得要死,因為老板時不時就狠狠地教訓他一頓,他已經無力應對了。2.“可是媽,我受不了,就是拌了蜜我也受不了啊。”難道是因為這本教材出版于1980年,版本過于陳舊?據我所知,1956年1月28日,中央就成立了中央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并在2月6日發出的《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這樣的不妥在推行普通話五十一年的今天不應該再出現。
三、“最接近、最自然”
根據曹明倫提出的“最接近、最自然”的翻譯二元簡單標準,下面的幾個譯例似乎也有更好的譯法:
1. As the Politburo gave the go-ahead to Brezhnev, Nixon and Kissinger were meeting in the President’s Kremlin apartment, prepared to accept a setback on SALT.
參考譯文:在政治局向勃列日涅夫開放綠燈時,尼克松和基辛格正在克里姆林宮的總統下榻處開會,準備承受限制戰略武器會談失敗的挫折。
譯文中的“開放綠燈”改為“亮綠燈”似乎更合中文的使用習慣,因為我們經常說“亮紅燈”這個詞;“準備承受限制戰略武器會談失敗的挫折”就顯得冗長且不自然,可否改為“為限制戰略武器會談的不順做好了準備”?
2. We were shocked by his coarse manners.
我們對他的粗暴態度感到震驚。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第902頁上對“manners”的解釋是:?(a)social? behavior, (b) habits and customs,而對“manner”的解釋才包括“person’s way of behaving towards others(態度)”。可見參考譯文的翻譯是不準確的,應該把“態度”改成“行為”。
四、總結
本文通過對《英漢翻譯教程》中不當譯例的總結,選用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譯例,分別從“的的不休”、“盡量使用普通話”和“最接近、最自然”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這三個方面應引起初學翻譯者的重視,以便在翻譯中能夠采取適當的對策,避免譯文中出現不像中文的中文。本文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據可靠的證據,對不當的翻譯提出了改進意見。同時,作者也希望引起負責編排教科書有關單位的注意,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類似問題。
參考文獻:
[1]Eugene A. Nid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霍恩比.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3]曹明倫.英漢翻譯實踐與評析.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4]張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謨禹.英漢翻譯教程.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5]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淺談翻譯中的幾個常見問題】相關文章:
探討翻譯學辯論中的幾個邊緣問題03-20
探析翻譯學辯論中的幾個邊緣問題03-18
淺談科技翻譯中邏輯判斷的運用03-01
淺談旅游翻譯中的跨文化意識11-16
淺探翻譯學辯論中的幾個邊緣問題03-18
淺談口譯中對習語的不忠實翻譯03-14
淺談善意取得制度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03-02
淺談工程結算中需注意的幾個關鍵問題01-05
從跨文化傳播角度探討翻譯中的幾個問題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