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時間:2022-11-29 14:28:01 音樂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生態環境支離破碎是一個客觀事實,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論文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

          【摘 要】在各國民族音樂文化開放和交流日趨多元化的今天,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已成為當前國際音樂教育的熱點問題。本文就如何對我國民族音樂進行有效傳承,從民族音樂傳承的主渠道、學校音樂教育改革以及如何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效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傳承;音樂教育

          一、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必須以學校音樂教育為主渠道

          教育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學校則是文化傳承的主要場所。學校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具有選擇性,經過這種選擇性的過濾,音樂文化的基本內核和系統性得以保存,從而保證了具有不同民族風格的音樂文化在延續和傳承過程中的相對穩定性。因此,音樂教育作為民族音樂文化得以再生與繁衍不可或缺的工具,應以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為己任。長久以來,我國的音樂教育基本沿襲歐洲專業音樂教育的體制,加上城市文化的強勢擠壓以及應試教育的急功近利性,民族音樂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缺少話語權,學校音樂教育雖然包含部分民族音樂內容,但其地位在整個音樂教育中很不明確,民族音樂文化資源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被忽視以及學校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文化相互分離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二、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必須改革現有學校音樂教育

          當前,我國學校音樂教育一直沿用傳統的課程設置,有關民族音樂課程的設置在我國學校教育中比例較小,師資力量也相對薄弱,加之受“歐洲音樂中心論”長期對我國音樂教育體制的影響,作為文化傳承主渠道的學校音樂教育必須破除以西方音樂為中心的教育狀況,在教育多元化理念的指引下進行改革。一是調整課程結構,增加民族音樂教學內容。加大民族音樂在課程設置中的比重,增加中國傳統音樂樂理、和聲以及傳統聲樂、器樂的教學內容,適當增加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戲劇等方面課程,把民族音樂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聲樂教學中,讓學生多演唱一些民歌,觀看優秀民族歌劇;視唱練耳教學中,增加民間音樂和戲曲音樂的比例,讓學生多積累民族音樂語言;音樂欣賞中,多賞析中國傳統音樂中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曲目和作品;和聲課上,多解析一些民族調式,做一些民間曲調習題,等等。

          二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注重民族音樂的地方性、民族性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立足校本教研,開發鄉土音樂資源,將本地富有特色的民間舞蹈、地方戲曲、器樂品種等進行發掘、整理,利用校本科研力量編撰教材,將民族音樂精品轉化成系列化的鄉土音樂教材進入學校教育;另外,應選擇民族風格鮮明,具有藝術感染力的典型作品,也可以把民族音樂的教學內容以當下一些具有時代特征的形式進行演繹,多途徑、多方法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

          三是民族音樂課程應選擇部分具有濃郁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內容催人上進的優秀曲目,吸引學生喜愛民族音樂文化,并從中獲得美育的啟迪。同時要善于探索和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效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以其直觀、即時、互動的特點為民族音樂文化教育活動增添魅力,把聲音、圖片、影視片段與動畫等元素引入民族音樂教育,更好地還原民族音樂的歷史語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其對民族音樂理解。

          三、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生態環境支離破碎是一個客觀事實,要使已經十分惡劣的文化生態環境恢復到原來狀態已不可能。因此,對民族音樂文化一成不變地保存和繼承也是不現實的。民族音樂文化應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尤其是在當今全球化文化語境下,健康的文化生態應是“多元的、富于建設性的、生生不息的”。只有傳統文明與當代背景有機融合,東、西方文明相互溝通,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民族音樂文化才能成為一種為人們所共享的音樂文化,進而獲得人們的認同,促進民族音樂的發展。

          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在不損害原生態風貌的基礎上,尋找那些尚存民間、不為了解的真正的原生態民族音樂,進行整理和搶救。另外,應充分考慮民族音樂接受者的心理感受和實際需求,從民間尋根,從兄弟民族和國外音樂文化中借鑒技巧和藝術手段,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加工與創新。如:我國著名音樂家劉天華就有效借鑒小提琴技法和西方曲式,創作了優秀的二胡作品《光明行》等;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就采用了西洋樂器小提琴和外來的協奏曲形式,以我國越劇唱腔為素材,在樂曲中運用了戲曲音樂散板、搖板等表現手法,在演奏中又大量使用了中國特有的音腔潤飾法,將民族樂器二胡的演奏技法運用于小提琴演奏中。這些東、西方音樂文化的相互借鑒,使這兩部作品成為中國音樂文化寶庫的經典,對促進本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參 考 文 獻

          [1]曾遂今.音樂社會學[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2]項陽.當傳統遭遇現代[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4

          [3]馮光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J].音樂教育研究中國音樂.2003(1)

        【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相關文章:

        論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對樂府詩史的影響05-28

        民族音樂學論文11-07

        談挖掘齊文化資源 發展文化旅游產業05-30

        談建筑裝飾風格與建筑文化論文05-01

        民族音樂在音樂藝術中的作用04-19

        談中國英語詞匯的語義文化特征08-24

        民族音樂的意義論文(通用18篇)05-11

        談文化藝術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論文04-21

        談中學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05-31

        從酒店輸出管理三大現象談文化的融合08-1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