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管理學論文

        時間:2024-07-05 14:21:12 管理學 我要投稿

        管理學論文15篇(精品)

          現如今,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管理學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管理學論文15篇(精品)

        管理學論文1

          一、高校公共管理學科的泛專業化

          泛專業化,是一個與專業化相對的概念。本文中的專業化指高校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培養計劃、師資隊伍、教學設施等教育教學資源的配置和教學活動的實施,使學生掌握從事相關崗位、職業、領域的工作所需要的特有專業知識和技能,它強調的是專業之問的差異性和專業特殊性。泛專業化,則是指專業教育的通識性,即弱專業化甚至專業邊界具有模糊性,注重人才培養的復合型和綜合性。公共管理學科的泛專業化,甚至表現為人才培養缺乏專業特色、專業之問同質化傾向明顯、在專業就業崗位有明顯的可替代性。

          教育部20xx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對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進行了修訂,本文就其中公共管理學科的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以下簡稱“勞!)、公共事業管理三個專業的專業介紹進行了相關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從中可以管窺到三個專業的泛專業化問題。

          在培養目標上,行政管理與公共事業管理兩個專業有很大的近似性;在人才類型上,三個專業均培養復合型人才。在培養要求上,三個專業所培養的基本能力均包括了領導、組織、協調、決策能力,行政管理專業所培養的語言表達與寫作能力、社會調查與分析能力、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操作技能,則屬通識教育能力培養要求;行政管理、勞保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均設管理學、經濟學、法學,行政管理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則均設管理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在核心課程設置上,行政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共8門,其中有6門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交叉或可能交叉,有4門與勞保專業交叉或可能交叉;勞保專業共有10門核心課程,其中3門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交叉或可能交叉。在主要專業實驗設計上,行政管理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完全相同。綜上,三個專業在三個比較項中即已存在邊界不清、交叉突出的問題,凸顯了泛專業化特征。

          二、高校公共管理學科泛專業化之弊

          公共管理學科的泛專業化之弊,一是淡化了專業的特殊性,使專業的存在價值貶值。一個專業之所以有別于其它專業,就因為它是以自己特有的專業理論、專業方法、培養目標、能力培養要求以及課程體系為人才培養的基本依據的。如果一個專業沒有自己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方法,在課程設置上與其它專業相互交叉滲透,在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上與相鄰專業小異大同甚至同質化,就會模糊與其它專業的邊界,弱化與其它專業之問的差異性,也就是淡化甚至失去了區別于其它專業的特殊性而走向泛專業化,進而降低這個專業存在的.價值,使專業的生存與發展陷入困境。

          二是降低了人才培養的競爭力,放大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當前,大學生面臨著激烈的就業競爭,就業壓力持續增大,公共管理學科的大學生,由于其學科性質和專業特點的限制,面臨著比理工科學生更大的就業壓力,而目前的泛專業化現狀則進一步加大了公共管理學科的就業壓力,因為泛專業化所培養的復合型人才往往通而不專。雖然在目前的就業環境下人才流動頻繁,需要就業者具備復合型人才的素質和能力,但是泛專業化的教育,由于涉獵寬而使學生大多“樣樣通,樣樣松”,既難造就合格的復合型人才,也難塑造有一技之長的專門人才。所以,一個泛專業化了的專業,輸出的畢業生不具備在本專業領域的專長和優勢,在就業市場和就業崗位上呈現出明顯的可替代性,也就意味著降低了畢業生應有的競爭力,使其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如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勞保專業。

          三、公共管理學科泛專業化之弊的革除

          要革除公共管理學科泛專業化之弊,無疑應走專業化之路,而專業化之路的第一步就是相關管理部門加強專業指導。具體而言,教育部高等學校公共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應對公共管理學科加強理論研究,加強操作指導,同時完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公共管理學科的具體內容。如對各專業的能力培養要求提出更具體的指導性意見,將領導、協調、組織、決策能力分解為更具體的能力評價指標,使能力培養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對各專業核心課程的規定,應在兼顧基礎理論、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增加專業性強的課程(如“城市公用事業管理理論與實踐”)比例;同時篩除既不具有通識性又偏于工商管理性質的專業化課程,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公共工程項目管理”,篩除既非通識課程又非典型的專業課程,如勞保專業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革除公共管理學科泛專業化之弊的第二步,是高校修訂公共管理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計劃,藉此做好專業化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工作。人才培養計劃修訂的核心任務就是將培養目標、培養要求、課程設置等培養計劃的構成要素專業化。首先,設定更加契合專業就業領域、崗位、人才類型的培養目標。其次,在培養要求中,不僅要有通識教育所應掌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能力,還應根據本校本專業的辦學條件和人才培養方向,對本專業理論、專業知識、專業方法、專業技能提出具體要求。如行政管理專業的公共政策分析能力、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城市公用事業管理能力、勞保的社會保險實務操作能力等。在核心課程設置上,應以通識課程為基礎,在保障開出教育部指定的核心課程的前提下,設置足夠的體現本校本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特色、優勢的專業課程。對主要專業實驗的規定,鑒于行政管理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驗課程的完全相同,以及“電子政務”實驗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非必要性,應調整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主要專業實驗”課程。

          誠然,公共管理學科人才培養的專業化之路,還應包括師資隊伍、教學設施設備等教學資源的專業化,限于本文的議題范圍,不贅述。

        管理學論文2

          摘要:加強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開展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醫院管理學課程應用性、實踐性強的特點,在課程教學改革中進行教學模式探索。采用外聘教師、對分易平臺、多媒體、案例教學、課外實踐等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極大提高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

          關鍵詞:精品課程;醫院管理學;教學改革;案例教學;對分易平臺

          1前言

          精品課程是一門具有其自身特色的示范性課程。該課程使用高水平的教材教授科學先進的內容,并擁有一支充滿活力、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高等學校開展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加強精品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建設也是高等學校深化教學改革、加快內涵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建設優秀教學團隊、打造品牌特色專業的基礎[1]。醫院管理學課程作為山東省省級精品課程,是培養醫院管理人才的重要環節,是舉辦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體現高等教育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醫院管理學作為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實際工作中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針對該課程的特點,在課程教學改革中做了大量工作。

          2醫院管理學精品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改革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傳統的只由教研室教師上課的慣例,嘗試從衛生計生部門和醫院科研院所等醫學相關專業聘請有豐富醫院管理實踐經驗的管理者作為兼職教師給學生授課。兼職教師上課可以帶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因為他們在課堂上常常將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結合相關的理論知識講授給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這樣的授課方式較單純的理論講授,更受學生歡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兼職教師實踐教學經驗豐富,但缺乏規范的課堂授課培訓。經過充分溝通,教研室與兼職教師共同學習課程標準和學生培養方案,共同進行集體備課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教研室已經擁有一支高水平的、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與教研室專任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形成一種互補。創新教學手段,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是在課堂中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主要任務是聽課,這種一對多的教學模式產生的實際教學效果往往不能帶來理想效果[2],F代化的教育模式中增加了教學媒體,強調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媒體四個要素彼此聯系、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醫院管理學內容廣泛,知識結構相互交叉,注重理論實踐的有機結合。采用多媒體授課方式,結合多媒體文字條理清晰、內容精要、影音資料直觀等特點,綜合運用大量案例圖片,提高了教學質量,優化了教學環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通過收看央視報道的北大第一醫院的醫療事故,讓學生討論醫療糾紛、醫患關系問題;通過播放衛計委召開的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視頻,讓學生了解醫療安全的重要性,增強安全意識。使用微信對分易平臺,加強師生互動課堂中使用基于微信的對分易教學平臺,課前教師在對分易平臺上創建學期、建立班級,讓學生通過手機掃碼的方式加入各自班級。在課堂上可以使用對分易平臺進行考勤簽到,隨機分組討論,隨機提問。課下可以用該平臺進行作業布置、推送課件、在線練習、提交作業、師生互動等,大大簡化以往傳統課堂的授課過程。通過對分易平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出勤率較往年有了明顯提高。使用對分易平臺一個學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采用案例式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管理學的一些相關理論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對于一些管理學的原理理解起來相對困難。醫院管理學是一門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課程,將抽象的理論知識應用到醫院管理實踐中,是學好這門課程的關鍵。大量事實證明,案例教學較傳統教學有非常多的優點,選取適當的案例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于學生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具有極大幫助,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增強教學效果[3]。為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做到融會貫通,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要多選取一些適當的案例進行剖析。另外,在每一章結束后,要留給學生一兩個案例,讓他們運用所學理論結合實際進行討論分析,并將討論分析結果在下一次上課時找代表發言,作為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如在講“醫院物資管理”這一章時,引入一個案例讓學生去分析誰是誰非:某醫院在救治患者的時候,呼吸機出現問題,但是院方沒有提前檢查,雖然患者病情嚴重,即使呼吸機沒有故障,搶救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但是患者家屬認為是呼吸機的問題,于是引發醫療糾紛。適合用在醫院管理學這門課程中的案例有很多,由于案例來源于實際生活,在學生討論時,啟發大家運用所學理論剖析案例,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根據醫院管理學這門課程的特征,采用理論授課、案例討論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最終把醫院管理學課程建設成為專業基礎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不斷交叉融合,對本科生、碩士研究生進行多目標培養的精品課程。創建課外教學模塊,增加實踐教學環節根據教學需要開辟第二課堂,充分利用教學醫院等社會資源。學期初會根據課程標準及教學大綱,設計若干醫院管理相關選題供學生選擇;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鼓勵學生到醫院去調研,根據收集到的相關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調查報告,作為學習效果評價方式之一,成績納入期末綜合測評。鼓勵學生參與授課教師的科研及教學研究課題,在課題設計討論、資料獲取、數據分析等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學到的相關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對于醫學院校的學生來說,第二課堂的理想地點是當地的人民醫院、學校的附屬醫院。經過學校與醫院的溝通,學生可定期到相關醫院進行參觀學習,對于醫院醫療器械管理、醫院物資管理、醫院感染管理等章節內容,通過醫院實地參觀,可大大加深學生直接感官印象,在聽課的時候能極大增強教學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將醫院管理科研成果及時充實到課堂中去,讓學生了解最新的醫院管理科研進展。注意及時反饋,提高課堂吸收效率醫院管理學課程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一些知識點在課堂講解的時候,學生由于沒有接觸過,可能會感到難以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做到深入淺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學生講解,并重視學生的反饋。在授課時間安排上,一節課50分鐘的時間,教師可以利用35~40分鐘來講解,剩余時間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內化和吸收及問題解答。如醫院護理管理的內容,根據講授內容,給出一個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如何提高護理質量,通過討論看學生是否理解課堂內容。及時反饋,可以掃除學生學習中的障礙,將書本知識真正為學生所吸收,提高課堂授課效率。醫院管理學部分章節與現實生活比較貼近,如“醫患關系”“醫療質量管理”等章節。為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要采取以問題為基礎、以反饋為結果的.教學方法。如控制醫院感染是各醫院改進醫療質量的關鍵環節,醫院感染也是各醫院管理者比較關注的問題。在講解“醫院感染管理”時,授課教師首先提出幾個問題,如“造成醫院感染的原因有哪些”“應該如何控制醫院感染?醫院采取了什么樣的措施?并舉例”,讓學生根據問題先看書查資料自學,課堂或課下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選取學生代表小組進行發言,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反饋給教師,教師再進行歸納總結。這種問題反饋式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積極熱烈的討論中,他們可以加深對日常生活中一些事例的認識,并將其上升到理論高度。

          3結語

          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學方式,新形勢下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已很難適應現代大學生的學習需要[4]。因此,這就要求高校教師采取多元化的交互式教學方式,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有所側重。開設醫院管理學課程是為滿足學生和社會需要的,學生學習醫院管理學的最終目的是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更好地為醫院的發展服務。對教學模式不斷進行探索,通過外聘教師,將對分易平臺、多媒體、案例教學等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運用到該課程的教學中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5]。因此,醫院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要適應新醫改和社會發展以及人才培養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鄭一,王玉敏,陳健,等.加強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的過程管理[J].大學教育,20xx(6):14-15.

          [2]羅萍,胡振.淺談醫院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實踐與體會[J].高教論壇,20xx(3):89-91.

          [3]李傳春.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導刊,20xx(10):51-52.

          [4]謝幼如,柯清超.網絡課程的開發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xx.

          [5]杜淑英,李作兵.案例教學法指導《醫患溝通學》見習實踐的思考[J].中國醫院,20xx,14(5):52-53.

        管理學論文3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培養的公共管理人才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造成公共管理人才需求萎縮的尷尬局面。提高公共管理人才的社會適應力,有針對性地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公共管理人才,需要深入思考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具體環節。

          關鍵詞:公共管理;社會適應力;人才培養

          0引言

          我國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化過程中,教育、科技、文化、體育、人口、住房、市政、社會保險、醫療衛生、城市交通以及供水、供電、煤氣等關系人民福祉的公共領域不斷地調整和改制,使我國公共管理的運行環境變得復雜和不確定。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期,為了進一步解決我國政府和事業單位改制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構建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公共管理體制,我國開始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公共管理人才。由于不少高校缺乏對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深入研究,難以突出人才的專業優勢和質量,造成公共管理人才的社會實用性差以及與社會需求嚴重失衡的矛盾,因此,提高公共管理人才的社會適應力,增強其社會服務能力,需要有效構建本專業學生社會適應力的培養途徑。

          1轉變人才培養的觀念

          大眾化時代的高等教育要求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為宗旨提高人才的社會適應力,高等教育面向社會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主要通過其社會服務的職能予以體現。對于應用型專業來說,其人才的社會服務性優勢明顯,學生在短時間內可以產生巨大的實用價值,也能夠直接為企業、事業單位、政府實務部門開發提供服務,凸顯其社會適應力。而對公共管理人才來講,并不能簡單將其定位為理論研究型人才或應用型人才,需要在多元認識的視角下提高對這類人才的價值認同。由于本專業的辦學時間短、教學過程與社會現實聯系的緊密性不夠,公共管理人才的社會服務性較為模糊,因此,轉變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觀念,提高公共管理人才的社會認可度,就要明確人才培養的導向,全面促進公共管理人才的發展。

          1.1確立公共管理人才的定位觀

          優秀的公共管理人才不能僅定位為遵紀守法、熟悉和了解有關法律和方針政策、懂公共管理理論知識的專業人才,而要重新界定這類人才的特點,即公共管理人才不僅要擁有大量的理論知識,還要充分了解公共事業部門的現實運行情況、規律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成為服務于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事業部門的建設者和服務者,體現專業知識、職業技能、服務社會為一體的復合型特點。高校在公共管理人才定位的過程中要加強公共管理專業學生與社會的廣泛聯系,突出專業教師的特色并通過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本專業學生與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等公共事業部門的交流,通過咨詢建議、參觀走訪、實地考察并撰寫調研報告等形式為學生適應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1.2確立公共管理人才的結構觀

          公共管理人才要在與社會交流接觸的過程中體現創新的價值,具體要通過理論創新與應用創新兩大結構來實現。理論創新即公共管理人才的知識創新和方法創新,知識創新要求公共管理人才能夠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更新知識體系和結構,運用最前沿的理論知識武裝自己;方法創新要求公共管理人才能夠靈活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和計算機網絡等先進技術處理公共管理領域中的實際問題。應用創新即公共管理人才實踐能力的創新,要求公共管理人才在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直接為政府實務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服務。

          1.3轉變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教育觀

          公共管理人才的培養要轉變教師、課堂、教材“三中心”的傳統教育觀,注重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首創精神、獨立思維和強烈的創造意識,鼓勵學生搞調研,通過壓縮理論知識,增加實驗、實訓和實習環節,調整專業課程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突出社會對公共管理人才的綜合性要求,實現產學研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改變考核評價標準,除了記憶性知識的考核外,更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和動手能力的考核,通過考核具體的實踐環節突出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積極開拓人才培養的過程

          培養公共管理人才的社會適應力還要盡快改變重理論、輕實踐,重學習、輕能力的傳統教學方法,突出公共管理人才的任務和作用,實現基礎與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與素質、適應與創新等多維度的整合。

          2.1大膽改革教學模式

          公共管理人才的培養要遵循“依市場需求辦專業,依專業特色辦學科,依行業特點分方向,依專業方向設課程”,結合當地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和非政府組織人才需求的變化、資源配置關系、市場走向、信息動態變化以及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確立目標,以強化學生具體專業知識為主培養懂技術、會管理的公共管理人才。高校招收公共管理專業學生后,經過一年基礎知識的學習,二年級根據高校實際情況分方向自選專業到相關院系學習,三年級進行系統專業學習并安排專業見習、學年論文寫作或舉辦“創新試驗班”,專門針對有“考研升學潛力”或“潛在就業實力”的學生制定新方案,四年級則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到相關行業或崗位掛職鍛煉,提交畢業論文[1]。

          2.2教學內容要緊貼社會現實

          將反映本學科最新的知識、理念和成功的經驗和方法融入課堂教學,使學生的興趣和注意點轉移到對新現象、新問題、新理念的思考上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主動接觸社會的欲望,盡快建立電子政務實驗室、模擬政務辦公廳、電算會計、審計、統計實驗室等[2],體現知識、素質、技能與社會需求的有機結合,做到理論知識夠用、專業知識實用、專業思維活用、創新方法能用,促進學生順利就業,直接服務于社會。

          2.3積極創新教學方法

          實現公共管理人才理論與應用的結合,實用技術與社會分析的統一,素質與能力的整合,就要在教學方法上實現師生的互動和雙向交流,體現學生學習與情景模擬的結合,開拓教學空間,將網絡資源利用、創新設計競賽、社會實踐活動等納入教學體系,減少片面的理論授課形式;還要體現“抓住知識點、強化應用性、加大訓練度、拓展思維力”的基本思路,注重公共管理人才的社會需求、就業前景、人才規格和能力結構,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公共管理人才的社會適應力。

          提高公共管理人才的社會適應力,除了改進教學方法、改革培養模式、調整課程設置外,更重要的是實現公共管理人才與社會發展需要的銜接,由學校牽頭、教師帶隊,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充分利用社會平臺搞項目創意、方案設計、調查分析、評估檢查等活動,為學生就業廣開門路。

          3科學調整人才培養的模式

          公共管理人才的培養不能只是教材、大綱、課堂、實踐等”點、線”結合的模式,應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實現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綜合模式,成為基于社會適應力培養的立體化模式,突出公共管理人才的職業性、實踐性、服務性和創新性。

          立體化的培養模式要注意通過課程體系構建的“點”、教學實踐活動的“線”以及學校與社會聯系的“面”共同構成。培養中科學設置課程體系,除了公共管理學、公共經濟學、公共政策學等基礎性課程外,也要加強公共倫理學、創業教育指導等課程,將這些課程滲透到班會、班組活動、學生活動或勤工儉學中;要注意隱形課程的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鼓勵學生與教師共同探討,研究專業建設與人才適應力培養的問題,或舉辦與公共管理相關的學生活動,讓本專業學生自由組隊,針對公共領域的問題自選項目,也可以依靠社會力量,由教師指導、學生自主邀請企事業單位的領導、相關領域的政府官員或社會基層負責人到學校為本專業學生舉辦講座,講授社會具體行業或領域的工作實務、經典案例或處理問題的技巧等,讓學生自主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思維,使本專業學生對公共領域和部門有直觀、真實的感受,更好地適應社會[3]。構建立體化培養模式要注重其服務和創業方面的培養,著重于學生社會適應力的提高。

          3.1服務方面

          本專業人才的培養要貼近公共事業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發揮高校的智力及技術優勢為政府、社會、企業提供培訓、登記、洽談、咨詢等方面的服務,推動政府和社會公共事業部門的發展,為構建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公共管理體制服務。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到社區街道辦事處、居委會或農村基層政權組織了解實情,或以志愿者身份有針對性地參與公益性服務,就具體服務項目提供咨詢和幫助,安排專門的實訓課,由教師分組帶隊到具體公共事業部門參觀、學習,增強服務社會的主動性。

          3.2創業方面

          鼓勵學生系統參加創業培訓,教育部近日下發的《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就業,加強知識創新體系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公共管理人才的創業培養要圍繞公共事業領域的項目加大創業教育的力度,處理好創業教育與公共管理專業的關系、創業教育與學生就業的關系,提升公共管理人才的創業能力、提高其社會適應力。

          4完善人才培養的制度

          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的制度,重點要解決本專業學生動手能力不強、學習興趣不濃,對社會關注程度較低等問題,從而提高公共管理人才的社會適應力。

          4.1完善考核評價制度

          為解決公共管理人才考核形式中目標模糊、內容單一、考核結果難以積淀等問題,就要本著實際效果明顯、考核綜合全面、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原則,重新優化考核評價環境,完善本專業人才的考核評價制度,從基礎理論知識、創新實踐活動和社會參與程度三個角度設計科學明確的考核指標,予以全面考核評價。

          4.2完善激勵制度

          突出公共管理人才的主動性,不能讓學生只滿足于追求理論知識的高分和實踐活動的參與形式,而要培養他們具體的思維方式、觀念態度和辦事方法,因此,激勵學生主動適應社會,就要做好相應的激勵保障措施,對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表現劃分等級,分別給予表彰。

          4.3完善保障制度

          重點要做好組織保障和資金保障兩方面工作,組織保障方面,學校應從上到下認識到公共管理人才對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的重要作用,由學校、院系、班級、社會共同成立領導組織,不斷研究、保障公共管理人才的培養質量,組織部門與成員要針對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定期交流,鞏固成果,形成上下共擔的合作形式。

          總之,高校要本著實用性和適應性的原則,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行情,側重于培養學生人際溝通、官方語言表達、具體事務操作、突發事件處理、政務調研、政務信息化操作、公文寫作、公共政策制定與分析、辦公室基本管理及辦公設備操作、社會調查與統計、網絡應用、自主創新等專項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公共管理人才的社會適應力。

          參考文獻:

          [1]莫利拉,李燕凌.基于就業崗位分流的公共事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xx,(5):22.

          [2]婁成武“.校府合作”: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新探索[J].中國行政管理,20xx,(9):104.

          [3]葛秋菊.公共管理類創新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和諧發展路徑[J].中國行政管理,20xx,(12):56.

        管理學論文4

          學生工作繁復瑣碎,而輔導員隊伍又是學生工作中與大學生接觸最多的一支隊伍,輔導員經常用“5+2”“兩眼一睜忙到天黑”“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來形容輔導員工作。高校輔導員不但承擔著學院的事務性工作,還肩負著對學生培養教育的職責。工作幾年后就會發現學生管理工作,班級管理工作較剛上崗時更加得心應手。

          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以及傳統的班級活動形式都將很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適應他們的性格,更好地處理出現的問題。正確運用管理學的一些經典理論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熱情,更有利于建設優秀班集體。

          以心交心,發揮輔導員“領頭羊”作用

          “羊群效應”告訴我們頭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會跟著往哪里走。輔導員的行事作風很容易感染自己的學生。作為輔導員不能忽視自身的感染力,在與學生相處中對自身更要高標準、嚴要求,給踏入大學校園的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在對待學生時要一視同仁,不能有“好學生”與“差學生”之分;面對與學生利益相關的事情時要不偏不倚,不能徇私枉法;在與學生有分歧時更要設身處地思考問題,不應以輔導員的身份壓制學生。輔導員可以在學生面前真情流露,哪怕是讓學生看到自己的脆弱,也不能讓學生感受不到自己的真誠。以心交心地對待學生,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試著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更好地發揮輔導員的作用,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慢慢成為一個優秀班集體的“頭羊”.

          循序漸進,做好低年級學生“領航人”工作

          “破窗理論”告訴我們,如果一扇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久而久之,其余的窗戶也會被打破。大一和大二學生處于適應和過渡期,這時候很多學生會因為迷茫而迷失自己,找不到方向和目標,隨即出現掛科、學業警告問題。一旦有這個信號,就應該引起輔導員的高度重視,這就是為什么有時會出現宿舍全體學生夜不歸宿,同一個宿舍好幾名學生受到學業警告現象。不要給學生這樣一個暗示:壞的表現也無關痛癢。從這個角度說,管理學的“蝴蝶效應”同樣適用,看似小的事情如果不引起重視,會導致超出預期的更加惡劣的后果,影響整個班級的前進。比如,有時一塊干凈的地面被扔上了垃圾,而我們不去處理,后續會有更多人毫無羞愧、毫不猶豫地扔下更多垃圾。

          除此之外,最讓人放心不下的就是“重點學生”,那一小部分重點學生會讓老師和家長感到“心塞”:在這部分學生身上付出很多,結果卻不盡如人意。輔導員可以從學生入校就列一個名單,來自偏遠山區的學生,特殊經濟困難家庭的學生,對漢語不太熟悉的少數民族學生等,要重點關注并對他們多付出關愛,教給其學習方法、生活道理。“木桶理論”告訴我們,最短板的那個木板決定了木桶的盛水量,同樣道理,班級的重點學生決定了班級整體的質量,只有帶動大家一起進步,從起跑線開始就不要掉隊,才能向著優秀班集體邁進。

          諄諄教導,做好高年級學生的“指導”工作

          大三和大四時,學生基本已適應大學生活,往往這時候部分學生會陷入“倦怠期”,對班級和學院的事務不會像低年級學生充滿著激情和干勁,這時候輔導員一定要注意班級骨干的定期培訓,給班級的骨干分子注入新的養分,讓這部分人用創新的思維來管理班級,這也就是管理學中的“鯰魚效應”.班級中“鯰魚式”人物的存在會激發班級同學的熱情,激活班級團隊的能動性和創新性,會打破常態,讓班級保持活躍的氣氛。

          高年級的'學生會更現實地看待周圍的環境和人情世故,溝通和激勵就顯得很重要,因此,要注重將“激勵理論”和“溝通理論”相結合,鼓勵班級學生共同進步。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內心訴求,有時候微信一個贊都會讓學生感到輔導員在關注著他的;學生任何超越自己的突破,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和激勵;每年的綜合測評學生都很看重,一定要公平公開公正地處理附加分環節,不能讓學生覺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認可。有時候輔導員再多的肯定也不如在同年級考核中獲得好的名次,得到優秀班集體會讓學生們更欣慰。輔導員一定要充分重視每年一次的考核,給予學生更多的指導意見,使其在班級考核中獲得好的名次,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輔導員是學生的“心理咨詢師”,是學生的“人生規劃師”,是學生的“調解員”,亦是學生的“主心骨”.在日常的工作中,難免會覺得“苦、煩、難、累”,我們應該善于運用一些管理的技巧,它們會給我們解除疑惑,也會幫助我們對癥下藥,慢慢得到學生的認可和信任,漸漸就會感受到這個工作不易中的幸福,付出后的感動。

        管理學論文5

          一、酒店業人才的“潛流失”現象

          酒店業的人才流失路徑主要有兩個過程:第一,是酒店專業學生畢業時進入該行業的比例減少;第二,酒店專業的學生在就業之初進入了酒店業,一般1年到2年時間會流失到其他酒店,但更多的人會流失到其他行業,尤其以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為甚。第一階段的酒店人才流失主要是部分學生在畢業時跨行業就業造成的。據近年來我們對酒店管理專業一次性就業單位的統計,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時的流失率就達35%以上,且學歷越高,流失率越大。當然,僅從數字上看,這個就業率是不低的,但相對于旅游業較好的行業景氣度和較多的就業機會來說,這個就業率是低的。而且更重要的,學生們不是不能就業,多是主動放棄專業內就業。很多專家的研究結果顯示,不良的實習體驗是造成酒店業人才流失的主要因素。部分實習生實習體驗糟糕,沒有感受到職業吸引力,使他們在實習過程中就已經將酒店業排除在就業選擇之列,畢業后自然會逃離酒店業。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對專業的這種排斥現象稱為酒店人才的“潛流失”。

          目前,酒店業人才的高流失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已引起國內學者的重視和研究,但很少有研究者關注酒店的在校實習生群體———酒店未來的專業人才。事實上,歷屆學生的就業事實均證明,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出現問題最多,也最能降低學生的就業熱情和對專業的信任度,實習期間的感受影響其擇業。因此,酒店業人才的“潛流失”現象是迫切需要關注且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但目前尚未引起各界,特別是學校、酒店方和行業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二、造成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潛流失”的原因

          實習是學校、酒店和學生三方合作進行的教育形式。造成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潛流失”的原因也主要涉及這三個方面。

          (一)大部分學校的實習管理還不夠完善,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學校對實習酒店選擇的隨意性大,往往注重酒店的外部因素,沒有對酒店實施深入細致的考察,缺乏針對實習目標酒店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其次,部分學校對學生實習管理缺乏主動權。學生加班時間、實習崗位的安排及輪崗、崗位薪酬及其它福利待遇等主動權在酒店方。酒店往往是根據酒店對人力資源的需要來安排的。學校往往處于被動的地位,缺乏對酒店的約束,很難保證專業實習目標的實現。再有,學校對實習過程的管理不夠完善。

          目前,絕大部分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實習面較廣,學生大多分布在不同的酒店和不同的城市,甚至還有些在國外實習,即使在同一酒店也分配在不同的崗位,實習生管理的難度很大。因此,很多學校對實習生的管理采用實習巡回制(有些學校對少數實習人數密集地派出指導老師),但大部分學校對學生實習過程的管理是松散型的。如探望學生的時間往往以領導和教師的時間來確定,停留時間也不會太長,多限于生活關懷和安撫疏導,往往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出現問題時往往充當的是“滅火隊員”的角色,哪里出現問題就“奔”向哪里,與實習生出現問題的時間和學生的心理需要不同步,且往往是滯后的,因此,管理的有效性不高。

          (二)部分實習酒店急功近利,缺乏責任感

          實習酒店比較看重的是實習生的文化素質高、易于管理、薪酬成本低等因素,把實習生當作廉價的勞動力。實習生的待遇往往比臨時工的待遇還要低,經常加班加點,超時工作,且大部分酒店不愿意與實習生簽訂勞動保障協議。實習酒店沒有正確認識和承擔對實習生應盡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忽視對實習生的培訓指導及人文關懷。

          (三)實習生的實習心態調整不到位

          現在的實習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吃苦耐勞品質及意志力不足。面對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單調重復、枯燥的實習生活,往往不適應。特別是大學生,具有較多的優越感,往往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從而對實習工作的心理準備不到位,產生畏懼、厭倦和逃避的心理。

          三、預防學生“潛流失”的對策

          學生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是多方面的。旅游院校肩負著培養旅游人才的重任,作為實踐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在保證實踐教學質量、做好實習生的管理,防止旅游人才“潛流失”方面應起主導和決定的作用,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很多酒店專業人士的研究結果證實,旅游院校的實踐教學環節和實習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改進,特別在實習基地的選擇、學生管理等諸多方面工作有待深入和細化。筆者認為,在目前酒店業態下,學?梢詮囊韵聨讉方面著手。

          (一)積極創建優質、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

          實習基地是學校教育在空間上的'延伸。旅游酒店是承擔實習任務,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的物質載體。旅游院校應根據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實踐教學體系的要求,構建實習酒店評價指標體系,認真考察被選擇酒店的運行狀況,在真誠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簽訂合作協議,確保校外實訓基地的穩定建設和長期發展。

          1.科學地制定實習酒店評價指標體系實習酒店評價指標體系應涵蓋酒店的硬件和軟件狀況、對學校的認知、對實習生的態度及管理等諸多方面,包括實習酒店所在地的城市形象、旅游資源狀況、氣候環境、酒店的位置、酒店星級和知名度、客源對象、酒店內部指標、管理狀況、薪酬和福利待遇、提供的住宿情況、工作環境、人際關系、企業文化、治安狀況等,還包括酒店的合作態度、實習崗位的安排、實踐技能和專業知識的獲取、就業機會和個人未來發展、工作成就感等等眾多因素構成。[6]根據各指標的作用和重要程度,科學核定每項指標的權重,進行綜合考評。對實習酒店進行全面認真的考察,綜合權衡各項指標,選擇一些管理先進、經營狀況良好、有良好的企業文化,熱衷于人才培養的旅游酒店進行合作。

          2.在實習基地的選擇應以“便于管理,便于就業”的就近原則為導向從學校管理的角度看,跨地域、跨省實習必然會由于信息溝通和地域差異等原因給學校帶來實習管理上的難度,且還會增加管理成本和人力投入。從學生的角度看,離家較近的實習,更方便學生就業。現在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獨立能力差,對父母的依賴強。而孩子遠離自己,很多父母也不放心。特別是酒店業目前的薪酬較低,學生們也很難負擔生活和租房的雙重費用(酒店大多不提供住宿)。“離家近”是很多實習生很看重的因素,就業事實也證明,大部分學生畢業后還是回原籍就業的。從酒店的角度看,如果實習生有意向畢業后留在酒店,大部分酒店都會尊重和滿足他們的選擇,提供較好的實習崗位,并投入較多的關愛和培訓,更友好、寬容和善待實習生。酒店如果營造出寬松的氛圍和有利條件,往往足以讓實習生畢業后留在該酒店。從這一點也可看出,校企合作的“訂單”模式是培養旅游人才的好方法。

          3.積極拓展高端酒店和海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構筑較高發展平臺,打造精品,培養優秀的旅游人才是旅游院校提升品牌,做大做強,實現教育目標的必然選擇。因此,在實習基地的選擇上,還必須占領高端酒店品牌和拓展海外酒店市場。本人認為,這部分市場占據的比重不宜太大,可以通過分層教學,甚至按照酒店的崗位需要量身定做的方式打造精品,來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品質?傊,旅游院校應按照各自的專業設置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科學、綜合地選擇實習酒店。鑒于學生的職業選擇方向和個人能力的多樣性,根據學生需求狀況,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和選擇標準。當然,這樣做可能會加大管理人員的投入和管理的幅度和難度,但“以學生培養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也正體現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

          (二)重視實習協議的簽訂,適當約束酒店行為

          學校在選擇好實習酒店后,應與酒店簽訂實習協議。在與實習酒店有效溝通的基礎上,通過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來保障實習生的合法權益,適當約束酒店行為。1.實習協議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實習期報酬的約定很多研究證實,酒店實習生的工作報酬是影響其工作積極性和滿意度最重要的因素。一直處在學校里、思想單純、渴望得到尊重的實習生,往往非?粗刈陨韮r值,對公平待遇要求較高,且實習期間他們個人自身也具有消費和生活需求。2.實習協議還應對實習崗位、輪崗等方面提出適當的要求在學生實習崗位的選擇上,最好能結合個人的興趣和特長,安排到適宜的崗位。對于實習時間較長的學校,最好要求酒店輪崗實習。

          (三)建立有效的實習生管理體系

          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習過程是出現問題最多,也最能降低學生的就業熱情和對專業的信任度的階段。因此,重視學生實習過程的監控和管理十分重要。然而,學生實習過程是學校、教師、學生和實習酒店之間的互動過程,這一環節的工作紛繁復雜,加上學生分布地域廣泛、零散,為學校的管理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因此,要做好實習過程的監控和管理工作,必須建立有效的實習生管理體系,成立專門的實習管理機構,由學生實習組長、系部實習輔導員、學生管理者、班主任、系主任和學校相關部門等人員組成。分工負責,分層管理,明確責任,通過與酒店及實習生的聯系與溝通,對實習全過程和各環節進行動態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7]當然,制定和完善實習管理制度和實習成績考核體系,能夠更好地保障實習質量,高效有序地完成實習工作。

          (四)做好實習前的指導培訓

          學校應重視學生實習前的培訓工作。培訓內容不僅僅是實習酒店介紹和實習技能的強化,還應對學生實習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輔導和心態調整,幫助實習生樹立正確的實習心態,提升自我應對、化解和解決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能力,做好角色的定位和轉換。此外,對如何進行人際溝通,如何應對與學校不同的新型的酒店人際關系,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五)重視實習組長的選拔和培訓

          好的實習組長是老師管理學生的好幫手。他們不僅能在實習中起到表率作用,而且能及時發現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還能更有效地幫助學校做好其他實習生的管理工作。當然,要充分發揮實習組長的作用,實習組長的選派和培訓工作十分重要。首先,要選派個人素質好、工作能力和責任心強、能吃苦耐勞的優秀學生擔任實習組長。從以往的實習經驗看,如果實習組長對實習的態度和認識不端正,往往產生的負面作用更大。其次,對實習組長進行工作培訓也十分重要。實習組長的工作方法和自身定位很重要,如果處理不好,往往使同學產生反感。不僅使自己站到了其他實習生的對立面,而且容易引發其他矛盾,使自己陷入雙重的實習困擾中,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但是,酒店專業人才“潛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還受到酒店自身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模式的影響。高振杰認為,“實習是酒店人力資源的前期開發,是一座輸送酒店人才的橋梁,同時,也可以是堵塞酒店人才的高墻”[2]。目前,實習生群體并未受到酒店業的青睞和足夠的關注。酒店應站在行業未來發展的角度,多關心、幫助實習生,為實習生創造良好的實習環境。此外,我國對學生實習合法權益的法律保障體系尚未健全,沒有統一的規定和程序,使實習生在實習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特別是實習生在工傷、薪酬等權益方面受損時,無法得到滿意的解決。因此,政府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政府相關部門應出臺相關的保障政策,將實習生納入規范化管理。

          總之,酒店管理專業的實習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因此,酒店專業人才“潛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多個利益群體。旅游院校作為酒店實習教學環節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對于預防專業人才“潛流失”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政府、旅游院校和酒店方的共同努力,為學生的職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管理學論文6

          摘要:隨著教育現代化腳步的進程不斷加快,慕課作為一種新的授課方式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慕課自從在我校進行試點、推廣以來,不僅極大程度地改善了當代大學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還促進了大學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促進大學教育的均衡發展。本文就以管理學為例來談一下慕課在大學管理學教育中的應用和所帶來的巨大效益。

          關鍵詞:慕課;管理學;高校;教育現代化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也不斷地發展進步,慕課就是隨著社會進步而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授課模式。所謂慕課是指大規模開放性的課程開發系統,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的在線課堂模式。慕課的出現和在大學課程中的推廣能解決大學辦學規模不足,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問題,并且還能讓大學生重復播放和選修自己喜歡的課程。慕課是大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學情,專門錄制出的一些教學視頻,這些視頻依據教育心理學原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利用慕課還能起到有針對性的攻克教學難點、梳理知識體系、建構知識網絡的目的。

          1當大學資源不足時應用慕課

          現在我們高校教學中,往往由于教室配備不足,又或是教師資源不足,在授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大班化上課現象,以我校管理學教學為例,因為管理學是基礎學科,所以在授課過程中,都是在階梯教室中上合堂,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在上課過程中教師難以關注所有的學生,并且教師為了完成課堂任務,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如果讓學生討論或者探究的時候,還會顯得課堂較為混亂等問題。而如果我們的管理學中引入慕課進行教學的時候,學生可以自己在手機或者是電腦上進行學習,老師只需要錄制相應的視頻就可以,這樣能把老師充分解放出來,讓他們去做更高層次的研究,又或者這些老師可以去專門解決學生之間的.疑問,從而解決了大學教學資源不足,教師配備不全的情況,同時因為少了大班化教學的干擾因素,利用慕課進行管理學的教學還能提升課堂效率,讓學生將課堂知識理解得更加清楚,將重難點問題掌握得更加透徹。

          2當建構知識體系時可以應用慕課

          利用慕課能夠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增強學生的基本能力,構建學生的知識網絡,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益的目的。我們的教學大綱要求提升學生的雙基能力,可見基礎知識和基本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那如何才能真正實現教學大綱所要求的這個雙基呢?首先我們要讓學生熟練掌握管理學教材中的各種概念,以及各種理論,并且要掌握這些概念和理論的基本特點和應用方法。利用慕課可以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系統。比如在管理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管理學分成八大模塊,第一大模塊是認識管理與管理者。在這一模塊中主要是系統的闡釋管理學的概念和核心,對于管理的思路與方法還有基本的技能做一個簡單的學習。而第二大模塊則是制定管理的決策和戰略計劃,這里面我們需要分析組織環境和波特競爭等,并通過案例來研究決策的概念和過程中,并教給學生制定決策的各種方法等等,以此類推。我們將這八大模塊制作成慕課后放在一定的平臺上,讓學生自由安排時間去學習,去研究,這樣學生既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又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對于慕課進行反復播放和觀看,這樣學習的效果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利用慕課可以幫助學生攻克管理學學習的難點問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講課的時候,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往往設置容量比較大的課堂,而這么大的課堂容量能被所有的學生都接受嗎?這肯定是不行的,先不說是班級內的學生存在能力和學習方法上的差異,并且班級內的學生也存在著學優生和學困生的差異。即使是對于那些學優生來說,他們也存在不能一時理解的內容,這就是我們教學過程中經常所說的“夾生飯”的問題,出現了“夾生飯”一定要及時解決,如果不能及時加以解決,就會有學生慢慢地變成學困生。慕課有著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進行重復播放,這樣學生課上不能理解的內容,他們可以在課下跟著慕課進行學習,一遍學不好,可以再多次播放,這樣學生的難點就會越來越少,學習的效果就會越來越好。比如我們在進行管理學教學的時候,講到弗魯姆的期望理論的時候,這一大模塊也有著很多理論,學生學習起來會較為困難,弗魯姆認為:人總是苛求滿足一定的需要,并且要設法達到這一目標,如果目標沒有實現,那這就表現為一種期望,這個時候,目標能夠成為個人動機的激發力量。那么這個激發力量可以用下面這個公式來表示:M=V*E,對于這個公式很多同學都能記住,但是對于這個期望理論的案例分析卻讓大部分同學都會搞不明白,這個時候,慕課就能發揮其巨大作用了。總之,高校在進行管理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入慕課進行教學,利用慕課能夠解決師資配備不足的問題,能夠養成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好習慣,并且通過慕課能夠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大學規劃。

          參考文獻:

          [1]李春,金毅.顛覆抑或融合:慕課與高校傳統教學的關系探討——基于教學設計和教學效果的視角[J].當代教育科學,20xx,(1):6-9.

          [2]張千帆,王程玨,張亞軍.大學生慕課學習意向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高教探索,20xx,(8):66-70.

          [3]董晶.慕課(MOOC)的發展現狀及對高等教育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xx.

        管理學論文7

          【摘要】土地資源管理是一門新興的集經濟學、法學、管理學、區域學等諸多學科為一體的綜合學科。其學科性質決定該專業兼有管理與應用雙重性質,實踐教學在高校本科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對貴州大學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的調查分析,提出實踐教學改革的建議。

          【關鍵字】土地資源管理;實踐教學;改革與發展;對策與建議;創新

          貴州大學為了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自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開設以來,不斷的開展培養方案的修訂和一系列的課程體系改革工作。目前,學校已建立了通識課程—學科大類課程(專業必修、專業選修)—專業課程-個性課程—創新創業課程及實踐這一階段式循序漸進課程培養體系,為土地行業培養了一大批所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但是,與社會發展需求相比,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學中還存在不足。

          1、實踐教學現狀

          1.1課程體系設置較完善,但缺乏科學的安排

          我校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包含管理學原理、土地管理學、土地利用規劃、土地經濟學、不動產估價、土地法學、土地資源學、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制圖等核心課程。在這些核心課程的基礎上,我校還開設有土壤學、環境生態學、地圖學、資源與環境價值評估、土地信息系統、專業外語、地質地貌、礦產資源管理、土地調查與評價以及城市規劃原理與設計等選修課程?v觀全國眾多高校,我校在課程設置上存在交叉重復的問題。例如,《地籍管理》與《土地管理學》內容有重疊之處。其次,一些重點課程如土地政策分析與評價、國內外土地管理前沿、房地產相關課程并沒有在我校課開設;不僅如此,一些應用型很強的課程如CAD專業制圖并沒有在必須課的設置當中,加之專業選修空間較少,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專業素質。

          1.2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

          我校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專業是在公共管理學院下開設。在公共管理學科背景下的“三無”學!皼]有建設專門的實驗室,沒有成立相應的研究機構,沒有建立實習基地”,僅以課堂講授作為培養學生的全部環節[1]。由于教學設備缺乏及教學經費不足,以及教學師資水平有限,導致不得不重理論,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無法滿足教學要求,除在第一、第二學年開設了校內測量實習外,甚至沒有開設有專業比較重要的實習,如土地調查、不動產估價等;一些專業重要軟件如Mapgis、Mapinfor、Arcgis也未能在相應學年向學生開設。

          1.3實習基地建設滯后,學生缺乏良好的實踐條件

          實踐教學建設滯后,校地合作甚少,學生沒有一個良好的實踐條件。僅僅學習理論知識,不能發揮很好的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缺乏實踐動手能力。本科教學中缺乏相應的教學和科研基地,甚至沒有專門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實驗室,很多實驗課和課帶實驗課程都只是借助別的學院的實驗室完成,嚴重發阻礙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2]。

          1.4缺乏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有一套比較完善的理論教學考核體系,但是,由于學校缺乏實踐教學基地和教學條件,因此,完全忽略了對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僅以實踐教學大綱和指導書的編制情況作為唯一的考核評價標準,缺乏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體系。

          1.5實踐教學水平不高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但我校土地資源管理系中,雖然高級職稱教師的比例較高,但是缺乏專業的實驗人員,且實驗人員自身能力有待加強。因此,實踐教學水平滯后,造成教師不得不只重視理論教學,而輕視實踐操作技能的提高。

          1.6缺乏實踐教學創新精神

          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基本從屬于各門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未理順,實踐教學環節與實際應用脫節,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實踐教學設施及基地不健全、不完善更加阻礙了實踐教學的開展。一些教師總體設計和開展實踐教學的能力欠缺,對實踐教學目標的定位模糊加上由于長時間開展教學工作引起的由于教學倦怠等等這些主管因素和客觀因素共同決定了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缺乏實踐教學創新能力,這將會降低了實踐教學的質量,嚴重阻礙該專業的發展前景。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理論性與實踐并重、各學科交叉的專業,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有針對性的`培養社會急需的專業復合型人才是實踐教學改 革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校在認真總結本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認真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措施。

          2、實踐教學改革創新

          2.1調整實踐課程體系,優化培養方案,完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為了突出“技術+管理”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專業要求,培養具有計算機應用、測量、制圖、規劃、估價等基本技能,能在國土、城建、農業、房地產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調查和評價、土地利用規劃、地籍測量、土地管理、不動產評估、房地產經營管理,能勝任管理、科研、工程和教學等工作人才。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積極開展了實踐課程體系的調整工作。專業實踐教學包括課內教學實驗實習和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兩個部分。構建了包括課內實習、專業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包括一、二年級的課內實驗和實踐,三年級的軟件應用實習,四年級的專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為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2.2創新土地資源管理實踐教學模式——基于知識-能力-實踐-創新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

          在完善學科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遵循“循序漸進式”實踐教學模式[3],針對不同學年合理的、有針對性的開設相應課程,分階段培養:在這個新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下,明確各階段的學習方向及任務,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及技能,達到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社會培養更多創新型優秀人才。

          2.3分析國際形勢,與時俱進,有針對的培養國家急需創新型專業人才

          眾所周知,國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最基本的資源。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資源消耗快速增長,加之我們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相對不足,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并未根本轉變,經濟的發展仍然以環境為代價,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劇。資源問題已成為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土地資源管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因此,必須分析國際形勢,有針對的培養急需創新型專業人才。

          這類人才不僅注重培養學生在學術科研方面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更注重培養以適應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研究型與應用型兩種模式并進共同構建學生應用知識和技術解決生產、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

          2.4結合實際,搭建實踐平臺,構建“單位-學生-學!比灰惑w的教學培養方式,共創三贏模式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專業,各高校應按照“循序漸進式”實踐教學模式分階段開展實踐教學工作。結合實際情況,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條件,構建“單位-學生-學!比S一體的教學培養模式。將各項實習與地方政府或相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及公司有機結合起來,給予學生適當的報酬。實習中學生技能學以致用又可以獲得一定的生活補貼,進一步提高了其實習的動力,可以促成單位、學生和學校三方共贏的局面。

          2.5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實踐教學團隊

          堅持“理論教學為基、實踐教學為要、科研教學為輔”的教學原則,加強教師培訓,尤其是專業實踐教師,以中青年教師和實踐教學團隊為重點,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合理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致力于建立一支結構優良、實踐教學及科研能力較強、適應復合型人才培養需要的教學團隊[4]。

          2.6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管理長效機制

          真正的實踐教學應當是一個從學生入學到畢業的一個完整的過程。各高校應改革“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思路,秉著理論教學服務實踐教學的原則,創新實踐教學體系。以“全過程實踐教學”為主,將整個實踐教學貫穿到整個學習過程中[5]。

          3、結束語

          實踐教學是培養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創新人才的重要手段[6],我校應本著“基礎+特色”的辦學思想為指導,以專業技術型專業定位和社會急需型人才培養目標為辦學方向,結合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自身的廣泛性、實踐性、交叉性等特點,制定了最優的實踐教學方案,遵循合理的人才培養創新模式,將實踐教學貫徹落實到本科生的整個培養過程中去。學校也將繼續努力探索,從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等對土地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并在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建立有效的實踐教學管理和考核機制,完成實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為社會培養一代代優秀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袁中友,湯惠君.新形勢下高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教育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xx,(130).

          [2]張惜偉,張裕鳳,郝潤梅,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強化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7):165-167.

          [3]王承武,馬瑛,周長江.“階段式”實踐教學模式在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xx,(32):208-209.

          [4]趙中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xx,(10):37-38.

          [5]王承武,馬瑛.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xx,(5):66-69..

          [6]邵戰林,趙俊,肖鋒.梯次推進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xx,(8):144-146.

        管理學論文8

          一、外籍教師的學歷構成分析

          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自具有聘請外籍教師資格以來,所聘請的83名外籍教師均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碩士學歷外籍教師18名,占22%,博士學歷外籍教師5名,占6%。學歷的金字塔式分布表明,多數外籍教師在國內獲得本科學歷教育后,會選擇來中國從事相對穩定的教育工作,且這樣的工作機遇相對容易得到。但是,這一類外籍教師較年輕,學歷不高,且經驗不足。因此,民辦高校不能只著眼于外籍教師的數量,而缺乏對質量的重視。當務之急是要在高度重視中國教師學歷提升的同時,更加關注外籍教師學歷層次的提升,這樣才能構建一支高素質、高水平,且教學和研究能力較強師資隊伍。

          二、外籍教師年齡構成分析

          在納入統計的83名外籍教師中,按間隔10年的年齡段進行劃分,年齡在24歲至34歲的外籍教師占35%,年齡在35歲至45歲的外籍教師占15%,年齡在46歲至56歲的外籍教師占12%,年齡在57歲至67歲的外籍教師占37%,年齡在68歲以上的占1%。不難看出,年齡在24歲至34歲的`,和年齡在57歲至67歲的兩個年齡段的外籍教師居多。年齡在24歲至34歲的外籍教師占35%,約占群體總數的三分之一。這部分外籍教師多為大學本科或研究生剛畢業的學生,沒有太多的負擔,對職業生涯和生活有著豐富多彩的設想。中國近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也為外語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這些剛畢業的外籍教師牽掛較少、經歷充沛,能更加主動地融入新的國家和環境,他們的年齡及閱歷和國內在校大學生差距更小,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更為融洽。年齡在57歲至67歲的外籍教師占37%,也是外籍教師構成中的主力軍。這些外籍教師大多在國內有過豐富的教育從業經歷,在退休后有著不錯的福利待遇,而且他們身體還比較健康,在余生中能在日新月異的中國繼續外語教學,感受另一個國度文化風情的同時體驗它國工作生活的樂趣,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

          三、外籍教師的國別構成分析

          從外籍教師的國別構成來看,歐美國家外籍教師人數最多,共70人,來自以英語為母語的美國和澳大利亞,占外籍教師總數的84.3%,菲律賓、越南、日本、泰國、韓國等國的外籍教師共13名,只占總人數的15.7%,可以看出,歐美國家外籍教師人數遠高于中國周邊國家的外籍教師人數,對這一結果的分析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英語已成為各國間交流的主要語言。英語已經成為各種國際會議、國際交流的官方用語,掌握了英語走遍世界都不怕。在中國,英語已被確認為第一外語,從小學到大學、博士研究生都需要學習英語。因此,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外籍教師的需求大幅增加。

          第二,歐美國家與亞洲國家外籍教師價值觀存在差異。西方國家外籍教師從小就具有冒險精神,到不同的國家,感受不同的文化對他們來說很具有吸引力,而亞洲國家的人更多地愿意在穩定的基礎上求發展。

          第三,歐美國家外籍教師本身的體貌特征具有宣傳效應。作為民辦高校的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獨特的生命力。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從建校之初就確立了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外籍教師的引進除了提升外語教學環境外,還成為學校對外宣傳的一大亮點。

          第四,除英語外的小語種教學起步較晚。究其原因,是對其它小語種的學習需求在云南相對較少,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在1999年就獲得了外國專家局頒發的外國專家證,同年引進了第一名澳大利亞籍外教,后期隨著云南外貿經濟的不斷繁榮,為迎合市場需求,學院從20xx年開始陸續聘請了來自日本、韓國、泰國、越南等國的外籍教師,進行語言教學工作。

          外籍教師的聘請是高校國際化發展的必然。作為民辦高職院校,尤其對地處西南邊陲與東南亞國家接壤的云南省民辦高校來說,外籍教師的聘請是學校發展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機遇。云南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從建校之初就把外籍教師的聘請作為外語教學的一道亮點,在云南省同類院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管理學論文9

          摘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對農村鄉(鎮)村管理體制進行了大的調整。由過去的”政社合一”的公社、生產大隊、生產小隊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體制改變為“政社分設”的鄉、村、組的相對獨立和集中的管理體制。改變了過去政企不分的狀況、自治權力在基層政權體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農村基層政權建設也得到了加強。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農村經濟一體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國實行的條塊分割、相互封閉的鄉(鎮)村管理體制,客觀上制約了農村大市場的統一管理和規劃,人國地阻礙了區域之間、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的橫向聯系和緊密協作,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協調、健康、迅速發展。因此,探討我國目前鄉(鎮)村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改革和完善鄉(鎮)村管理體制,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國家政權建設 鄉鎮體制改革 鄉鎮自治 基層政府建設

          村民自治

          一、我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的發展和存在的問題

          1、鄉鎮一級“條條”與“塊塊”互相分割,政府利益與部門利益的沖突日益加劇。條塊分割的鄉鎮管理體制與鄉鎮政府行政效率的要求不相適應。鄉鎮政府、作為國家在農村最基層的一級政權,承擔著管理本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各項事務等繁重任務。繁重的任務客觀上要求行政的高效率運轉。但由于現行條塊分割的鄉鎮管理體制。鄉鎮政權的職能受到了嚴重的削弱。行政管理很難實現高效運作。

          2、鄉鎮一級政府的“事權”與“財權”嚴重失衡。人民公社解體后。鄉村兩級組織仍然承擔著舊體制遺留下來的公共服務職能。如興辦農村教育、修建鄉村公路、優待軍烈屬、供養五保老人、興辦農林水基礎設施等等。此外,還有落實計劃生育國策、征收農業稅費和“三提五統”。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社會治安、調節民事糾紛、組織防洪救災、實施移風易俗、舉辦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等項工作。鄉鎮一級“小政府”與“大服務”“強政府”與“弱財政”長期并存的格局。造成鄉鎮主要領導想方設法增加鄉鎮財政收入,必然成為鄉鎮政府的第一要務。

          3、鄉鎮一級“黨政企不分”與“村民自治”之間的矛盾沖突和利益摩擦愈演愈烈。主要是黨、政、企之間的關系還沒有完全理順,有些地方黨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現象依然存在、少數地方鄉政府還沒有完全起到一級政權的作用?偟膩砜、鄉鎮作為國家政權結構中最低的一級政權組織、仍未擺脫人民公社體制的影響,實際是黨政混合運作的一體性機構、具體表現在上下組織之間習慣于采取行政措施處理關系、習慣于直接指揮和控制,不善于運用各種杠桿和利益導向實行間接、彈性控制,而且“村民自治也始終處于行政和財政雙重壓力下的‘緊約束’運行狀態!边@是我國新時期的農民負擔不斷加重、社會秩序混亂、黨群干群關系日趨緊張的政治根源所在。

          4、鄉鎮行政機構缺少監督系統。行政監督是權力構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減少政府行政失誤,確保政府管理暢達,高效運行的必要環節。從某種程度上說,目前我國農村鄉鎮政權建設中,卻缺少有效的行政監督系統。一是國家行政監督體系延伸到鄉鎮出現了“斷層”。中央、省、地(市)、縣都設有政府的監察機關,負責對同級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到鄉鎮基層政府,卻沒有設置監察機構。二是缺乏自下而上的群眾監督機制。鄉鎮政府的主要任務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指令和任務。但貫徹執行的情況如何。必須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公仆必須接受主人的監督。但由于耳前鄉鎮管理體制中缺乏自下而上的群眾監督,使主人對公仆的監督難以落到實處。

          二、如何建構21世紀的現代鄉鎮行政管理體制

          1、應當充分認識鄉鎮基層政府在國家行政體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在中國鄉鎮既是國家最基層的.政治權力中心,又是滿足農民各種需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和社區服務中心。當前我國鄉鎮政府改革的實質是把它所擁有的行政權力規范到合理的空間,逐步形成一種“國家、社會、農民”三者良性互動、密切合作的關系。而其核心是解決過去在傳統計劃體制下所形成的“政黨政治”與“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國家行政權”與“村民自治”互相滲透!皸l條”與“塊塊”互相分割,“事權”與“財權”互相脫節等等一系列歷史遺留問題。無論怎么改革,“鄉鎮”作為一種地方基層行政建制、應當保持其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規模的適度性。管理層級的有序性,職能定位的科學性,機構設置的合理性,人員編制的法律約束性,政權名稱的固定性和運行程序的規范性。只有這樣,才能使之逐漸成為直接面向9億農民的法制型、公共服務型政府。

          2、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核心地位,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多年來,我國農村政治體制改革尤其是鄉鎮政府體制改革遇到的最棘手問題是如何處理黨政關系。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不斷鞏固和完善黨在農村的組織體系,是由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是不能輕易改變的。鄉鎮黨委是農村各種組織的領導核心,是作好農村各項工作的“前沿指揮部”,與鄉鎮其他各種組織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同時,實行村民自治,擴大農村基層民主,也要在黨的統一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充分發揮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改善鄉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重塑鄉鎮一級的”政府形象 “,使之逐漸形成一種整合的、協調互動的社會政治力量,共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奮斗。

          3、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財政制度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精干高效的鄉鎮基層政府。我國下一步的鄉鎮政府改革重點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財政制度和現代農村公共服務體制及運行機制。同時,要按照在合理區分公益性和經營性職能的塾礎上、整合現有的鄉鎮事業站所,強化公益性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功能、其經費主要由縣級財政保障:逐步增強經營性事業單位的自我發展能力。使其走向市場化經營的軌道總之、我國建構21世紀的現代鄉鎮行政管理新體制,光靠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全面突破:光是鄉鎮一級改而豎立其上的政府機構不改革、也難有實質性的進展、還需要啟動市、縣政府體制改革。如果僅僅寄希望于”撤并鄉鎮、精簡機構、裁減人員”這樣的低層次改革,那么很可能陷入“循環改革的陷阱”。

          4、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國農村社會管理體制中有兩種相對獨立的權力:鄉、鎮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權和村民自治權、這兩種權利構成了現階段農村社會“鄉政村治”的格局。雖然兩種權力的運作法律作了清楚、明確的規定、但在實際工作中,二者又經常發生矛盾。大多數鄉、鎮人民政府仍把村民委員會當作自己直接的下屬行政組織,以各種方式影響和控制村民委員會的活動,沿用傳統的領導方法進行指揮管理、或繼續控制村民委員會的人事權:或對屬于村民委員會自治范圍內的生產、經營等村務活動橫加干涉,隨意發號施令,從而壓縮村民自治的空問,使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名存實亡。為此,村民自治的成長必須依賴于政府的行政放權、而政府是否放權又取決于整個國家治理體制和政策選擇。村民委員會與鄉、鎮人民政府之間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系,或者說是一種交換關系,雙方在交換過程中的地位是應該平等的,村民委員會需要鄉、鎮人民政府的資源,鄉、鎮人民政府也需要村民委員會所提供的服務。因此,用法律來約束鄉、鎮人民政府的行為、減弱其對村民自治的束縛是極其重要的。

        管理學論文10

          【摘要】在開放、自然管理控制導向下設計的企業關系結構能客觀反映企業關系域秩序,有益于企業關系結構的嵌入,與環境形成對接與互動,而企業關系資本提升又有助于形成文化主導的多元管理控制模式,構建企業生態系統。

          【關鍵詞】開放自然;關系資本;管理控制

          企業只憑借自己所擁有的資源,高效經營管理,很難應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市場,適應生存的環境;單一企業的風險識別、管理、控制與承受能力顯得十分脆弱,企業不得不重新考慮與相關利益主體的關系(包括內部利益相關主體與外部利益相關主體),構筑具有強風險抵抗能力的經濟共同體。如何管理企業與相關利益主體的關系,尤其將它們的關系提升到資本的高度予以管理,對提高企業管理控制效率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

          一、文獻回顧

          就開放、自然階段的管理控制,學者們從控制觀念、控制方式、控制模式等方面作了較深入的研究,張先治(20xx)認為企業管理控制與組織的內外環境不再是一種純粹的被動適應,而是一種相互適應、相互影響的互動關系。池國華(20xx)持有類似的觀點,與此同時他以權變理論、企業再造理論與學習型組織理論為基礎,認為開放、自然的管理控制模式的設計與應用應充分考慮企業內外環境。楊雄勝(20xx)提出管理控制在信息社會背景下,必須以維護組織生態系統,確保組織生態能力為根本目標,強調生態控制,要建立商務生態系統,企業必須確立合作競爭、信任關系、共同發展、信息集成共享和系統優化的觀念。王海妹(20xx)研究認為開放、自然管理控制更關注前饋控制、直接控制與結果控制等控制方式,控制模式以文化模式主導,同時融合制度模式與市場模式,可以說開放、自然管理控制以企業生存環境為基礎,建立與維護組織生態系統為目標,關注企業所有利益主體的利益,強調文化控制主導的多元控制模式。

          對關系資本的理解并不完全統一,Bontis(1999)認為關系資本是嵌入企業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知識,而Lynn(1999)認為企業與供應商、顧客等外部環境之間通過關系資本聯系,兩位學者注重企業與外部相關利益主體的關系,而Johnson(1999)認為關系資本不僅包括企業與供應商、顧客等外部主體的關系,也包括組織所在網絡成員之間的關系,同時將文化資本列入關系資本范疇。彭星閭(20xx)認為關系資本是企業與利益相關者為實現其目標而建立、維護和發展管理而對此進行投資而形成的資本,他認為企業關系資本不僅包括內部利益相關主體,而且包括外部相關利益主體。控制是一個多方協調建立和達成彼此接受期望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很多的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包括在控制結構中(程新生,20xx),如管理界將信任控制、文化控制視為一種管理控制方式,從管理控制的角度看,企業與相關利益主體的關系已經納入企業管理控制的范疇,但是一直沒有將關系提升到資本的高度予以重視。

          二、關系資本視角管理控制的基本模式以組織行為理論與權變理論為基礎。

          通過對企業關系資本治理實現管理控制目標,控制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以組織行為理論為基礎的自然型管理控制要求企業設計的關系結構要能夠客觀反映企業關系域秩序,不受企業與相關利益主體的理性行為因素影響;以權變理論為基礎形成的開放型管理控制要求企業設計的關系結構能與企業的`內外環境實現有效對接,尤其實現嵌入持續有效。只有嵌入持續有效且關系結構能反映企業的關系域秩序的企業關系才能視為企業的關系資本,而關系資本在提升過程中經過信息、資源、制度以及文化嵌入,最終企業與相關利益主體實現文化融合,形成共同的價值觀,企業文化控制主導的多元控制模式基本形成,也有益于實現企業管理控制的終極目標:構建企業生態系統。

         。ㄒ唬┳匀恍凸芾砜刂葡略O計的關系結構能反映企業關系域秩序企業關系主要包括:企業與內部相關利益主體如與員工、管理者等之間的關系;企業與外部相關利益主體如供應商、銷售商、客戶、政府、高校、科研所等兩層關系。對于企業與內部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程新生(20xx)認為企業是人與人的合作系統,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控制不再是管理者的特權,其他團體可以通過共識規則進行自我管理,管理者在自我管理過程中扮演的是參與者的角色。企業中控制者與被控制者之間的關系已不是控制者單向行為,控制者的控制有效性取決于被控制者對控制者的承認程度,控制被視為一個雙方協調建立和達到彼此接受期望持續互動的動態過程。企業與外部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又根據其是否在同一產業鏈上分為:企業與產業鏈成員的關系;企業與非產業鏈成員的關系。企業與產業鏈成員不管是出于信息共享、風險防范,還是出于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考慮,企業與產業鏈上成員通過多次博弈,彼此覺得必須保持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因為全球經濟背景下的企業競爭已由單一企業之間點對點的競爭轉化為企業所在產業鏈與產業鏈的線對線的競爭,而產業鏈的競爭力由競爭力較弱的成員企業決定,企業與產業鏈上的成員都意識到只有產業鏈上所有成員協調發展,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才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才能增強。企業與非產業鏈成員的關系,如企業與高校、科研所、政府的關系,由靜態關系轉化為動態關系,由暫時性關系轉化為穩定持久關系,現實中創新集群取代官產學研是一個有力的佐證。從上述企業的關系分析,得知現代企業關系域秩序的基本特征包括異質性、互動性、公平性與可持續性,自然型管理控制導向下設計的企業關系結構要客觀反映企業關系域秩序,能突出企業關系域秩序的基本特征。衡量企業關系結構與企業關系域秩序的一致程度,可以通過評價關系結構的密度與長度兩個特征變量。

          關系結構密度描述企業與相關利益主體的接觸面,密度越大接觸到的相關利益主體越多,密度越小接觸到的相關利益主體越少,設計的關系結構要實現能與企業所有直接相關利益主體有機會接觸,尤其是關鍵的利益相關者,以防止結構空洞出現。關系結構長度描述企業與某一類利益相關主體(如供應商一類主體,除了包括企業直接的供應商,還包括供應商的供應商)關系的深度。這里的關系深度是外延式深度,不包括內涵式深度,內涵式深度放在關系資本提升中分析。另外,企業要充分利用IT技術,除了設計現實的關系結構,還要重視企業虛擬關系結構的設計。

         。ǘ╅_放型管理控制實現關系結構與外部環境有效對接企業環境包括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在這主要考慮外部環境)。

          外部環境主要包括兩部分:

          一是由社會、技術、經濟與法律、政治等組成;

          二是由供應商、顧客、競爭者、雇員與股東等組成。在復雜的環境中,企業管理控制需要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從外部環境中獲取高質量的信息。除了設計的關系結構與外部環境接觸的面積比較大以外,關系結構更應該適應外部環境,能與外部環境有效地進行信息交換,企業通過關系結構將有用的信息輸入企業管理控制系統,幫助企業作出決策并實現決策目標。關系結構與外部環境第一次對接是否有效,可以從四個方面予以評價:

          一是對接后短期內,企業關系結構中各個節點并沒有因為對接而被破壞;

          二是在對接后短期內,企業可以通過關系結構獲取有助于企業作出科學決策的基本信息;

          三是對接后短期內,企業從外部環境獲取信息的渠道基本暢通;

          四是對接后短期內,企業關系結構的自我調節機制已經初顯成效。當企業通過關系結構可以收集大量與決策相關的信息時,從信息的質和量兩個方面都可以適當地滿足決策需要,企業關系結構與外部環境實現了對接,但是這次對接是企業出于自身的內在動因,希望從外界獲取自身發展的資源,是企業的單向行為,關系結構自身是否具備自我調節、完備的功能,在對接的短期內是沒有辦法衡量的。因此陳瑩(20xx)將第一次對接視為企業關系認識階段,即在關系主體之間形成一個正式和非正式組織信息、符號和語言組成的共同語言集,能夠促進當事者之間的交流和協調,通過認識判斷對方是否滿足組織合作條件。筆者認為能反映企業關系域秩序的關系結構雖然實現了與外部環境的第一次對接,但是并不等同企業關系結構與外部環境實現了互動,因為企業內外環境是變化的,認識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企業關系結構的自我調節機制很難在短期內完備,可能制約關系結構與外部環境以后的持續互動。

         。ㄈ╆P系資本提升有益于培育文化主導的多元管理控制模式資本是能夠帶來增值的價值,資本無論采取哪種形式,其特點是通過現時的投入在未來獲得比現時的投入更多的產出。關系在網絡環境背景下形成,關系主體之間只有表現為相互依賴的互動關系,在互動過程中,關系主體間從一次博弈轉為重復博弈,關系主體間的機會主義行為減少,關系各方實現了互惠互利,在良性互動中各取其利,此時的企業關系才滿足資本特征,可以界定為關系資本。企業關系資本的互動質量可以通過企業關系結構的強度這一質量特征評價,企業的互動次數越多,企業關系結構的強度越大,相反其強度越小。企業關系資本在互動過程中通過反復嵌入信息、知識、專用資產、制度與文化,逐步提升,企業關系結構的強度越來越大,其控制作用也就越來越明顯。

          根據關系資本提升不同時期的性質不同,關系資本提升的整個過程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關系資本萌芽期。通過信息與知識共享,主要解決關系伙伴間的目標是否相融、資源是否互補、文化是否可以融合,關系是否有必要深化,因為這個階段的關系資本缺乏資源保障,所以關系資本非常脆弱。

          第二階段是關系資本形成階段。在充分溝通之后,企業覺得與關系主體實現目標、資源與文化的整合可行,可以相容,企業將進行專用資產投資,主要包括實物資產等有形投資和技術、人力資產等無形投資,關系專用資產的投資為企業關系資本的提升提供資源保障,同時也為以后獲取關系性租金打下基礎。

          第三階段是關系資本鞏固階段。提煉協調各關系主體,各關系主體認同度較高,實現各關系主體共同戰略目標的不完全非正式契約,使其形成正式的制度,制約非理性行為的影響。第四階段是關系資本的升華階段。各關系主體能否持續合作,受各主體的組織文化影響較大,只有實現文化融合,塑造共同核心價值觀,各主體形成的關系才能持續有效,這一階段基本實現了企業與相關利益主體的文化融合,也塑造出共同核心價值觀。

          在第一、二階段是基于算計型信任控制維持企業的關系資本,關系資本控制須強調心理控制為主,第三階段實現了制度控制企業的關系資本,比較關注非理性行為對關系資本的影響,到第四階段從制度控制向文化控制過渡,又回歸到心理控制為主。在整個關系資本提升過程中,企業管理控制模式不斷改進,從強調算計型信任控制轉化為強調制度控制,然后又回歸到認同型信任控制,最終形成文化控制主導的多元管理控制模式,有益于構建兼顧多方利益主體利益的企業生態系統。

          三、小結與啟示

          不是所有的企業關系都可以視為關系資本,只有反映企業關系域秩序,且能與環境對接、持續互動,企業與利益相關主體從互動過程獲益的企業關系才能視為關系資本。企業關系結構的設計與對接凸現了自然、開放管理控制的思想,在自然、開放管理控制下進行,而關系資本提升有助于開放、自然管理控制進一步改進與優化,形成了以文化控制主導的多元控制模式。構建了兼顧多方利益主體利益的企業生態系統?梢哉f,企業關系結構治理與開放、自然管理控制的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進,這為研究企業管理控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F實企業現行管理控制效率低下,與我們沒有跳出傳統的管理控制范疇研究管理控制有一定的關系,企業管理控制實踐要想有新突破,必須立足于構建企業商務生態系統這一終極目標,敢于尋找傳統企業管理控制邊沿化的視角。

          【參考文獻】

          [1]池國華,吳曉巍。管理控制的理論演變及其與內部控制的關系[J]。審計研究,20xx(5)。

         。2]王海妹,張相洲;陂_放、自然管理控制觀的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會計研究,20xx(8)。

         。3]彭星閭,龍怒。關系資本———構建企業新的競爭優勢[J]。財貿研究,20xx(5)。

          [4]陳瑩;谇度胍暯堑钠髽I關系資本形成機制研究[J]。學術界,20xx(5)。

          [5]董雅麗,薛磊。戰略聯盟中關系資本管理體系的構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xx(17)。

        管理學論文11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與國家對于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會隨之變化,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也應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與完善。本文將從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的概念入手,深入探討在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幾個主要問題,并且結合相關理論知識和自身實踐經驗,給出對應的解決措施,希望對于整個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獨立學院;管理學;教學改革

          1.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

          獨立學院是指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的本科層次的高等教育機構,是我國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本科層次的學校。獨立學院屬于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的成果,它不受財政部門的資金支持,有著完全獨立于一般大學本科院校的民辦性質。獨立學院的教學環境與學習環境都無法與真正的本科院校相提并論,特點就是寬松、靈活,可供教師和學生發展的空間更為巨大。管理學是一門應用十分廣泛的學科,社會發展的各個部位與各個階層都離不開科學的統籌管理,所以許多無法進入正規大學本科學校學習的人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獨立學院,這就造成了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異;鸨窃谶@門課程發展的途中,不斷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熱度,所以改革刻不容緩。

          2.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

         。1)專業技能培養不受重視。獨立學院開辦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尤其管理學課程的教學任務更是如此,但是在許多獨立學院的日常教學當中,管理學課程的教學任務往往忽略了專業技能的培養,講課內容過于籠統,教師授課側重的是內容的灌輸,卻往往忘記了專業有異同、教學有輕重的授課理念,沒有把側重點放在管理學專業技能的教授上,所以許多學生在管理學課程上樣樣精通,卻樣樣疏松。

         。2)實踐活動無法良好開展。管理學課程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在實際工作中進行良好的應用,所以在獨立學院辦學理念里面,實踐活動的開展一直作為重點任務,并且存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大綱當中,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許多管理學課程教師的授課無法組織效果良好的實踐活動,學生根本沒有機會把知識提前轉化為能力并加以消化,這就造成了學生和教師都無法通過實踐活動來實現各自的目的。

         。3)教學質量的評估體系存在漏洞。獨立學院的許多教師都有著相同或相似的薪資待遇和福利水平,但是不可能所有教師的績效都是一樣,這就說明,許多教學質量存在問題的教師沒有被發現,這些隱藏在教師隊伍中的“問題教師”會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個問題從根源上來說就是因為教學質量的評估體系存在著漏洞,管理學課程的教師不能夠按照科學合理的評估標尺進行教學質量的正確衡量。

          3.相應的解決措施

          (1)注重專業素質的培養。管理學課程的學習是為了培養學生對于管理學思想和理論的理解與應用,這也是專業技能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針對上文提到的問題,管理學課程的授課教師應該把書本的內容分出重點,從不同的角度給學生進行語境合理的科學講解,教學中心放到專業素質的培養上,讓學生更加專業化。

         。2)加大實踐活動的投入。教師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的現狀,從改革現有課程體系設置開始確立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首先,必須樹立全程實踐觀念,把實踐教學納入管理學課程的全程教學計劃當中來,從學生進校開始全程安排,有機融合進每一個階段的學習之中。同時,在課程體系中突出顯示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增加實踐性教學的學時、學分比例,確定實踐教學的最低學分標準,這樣才能保證實踐教學的剛性要求。

         。3)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是所有教學任務開展的前提條件和后續的效果指標,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更是離不開這種科學合理的評估標準,所以在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的前期設計中就應該加入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標準和成績考核辦法,從理論授課、實踐活動、效果反饋、學生意見等多個方面嚴格監控,把教師的教學任務細化,制訂出容易執行的小目標,讓教師時時刻刻有制度遵循,有目標實現,有任務完成。雖然這幾年我們做出了許多努力,獨立學院管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也初顯成效,但專業素質的良好培養和實踐活動的深入探討都是長期的課題,管理學教學體系還將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不斷地接受考驗,只有不斷地發展與完善,才能使其巨大的成效逐漸顯現。

        管理學論文12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入了WTO,國民經濟在不斷的復蘇并且持續的增長,我國的各項經濟也在與國際靠攏,現階段,世界經濟已經趨于一體化,在此影響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勢頭也不斷的增長。這對于我國的國有企業既是一個機會,也是一種挑戰,目前,國有企業在日常經營管理上還是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不確定的因素也不斷的顯現,面臨的困難和難題也越來越多,通過不斷的摸索下,全面的預算管理,以其獨特的作用和企業地位成為了各大企業關注的重點,對于企業的運營、管理等各方面都有促進和優化的作用,還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關鍵詞】國有企業;預算管理;發展;意義;措施

          預算管理是依據自身的企業特點和發展目標下,對于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進行全面的預測和規劃,實際的完成情況,要和預期的預算報表進行對照,分析差異的產生原因,對于經濟活動進行改革和調整,幫助企業的經營者管理好企業,快速的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對于我國大部分的國有企來說,實施預算管理是依照國家的相關政策,滿足國家的要求,在我國的國有企業中,實施預算管理的效果有所差異,預算管理中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阻礙著國有企業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加強預算管理的認識,進一步促進戰略目標的實現。

          一、全面預算管理的概述

          企業的預算管理,主要是從企業的自身發展方向和目標出發,本著提高企業的經濟利潤為重心,對企業進行全方位的預算,例如生產成本預算,銷售產品預算,其中的損失預算等等,通過一系列的前期預算,建立適合企業發展的預算管理體系,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模式,所有的生產經營活動都在預算編制的范圍之內,一切都在發展的規劃道路中進行,并且穩定的前進著。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不但能夠規劃好企業的發展方向,約束企業的經濟活動,保證了資金的合理利用,提高資金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可以促進企業的發展,有助于企業決定未來的發展戰略方向,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開辟新的生存之路,對于企業的長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結合許多的國際化大企業的發展歷程,如果預算管理體系能夠被很好的實施和運用,那么企業的發展目標會更加清晰,企業抵抗不確定因素的能力也會有所增強,財務風險也會大大的減少,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目標也會更進一步,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有利的保障。

          二、國有企業實施預算管理的重要性

          對于我國的經濟體制來說,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來源,也是稅收的主要收入,是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堅實的經濟后盾,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命脈,對于我國的各項事業的發展上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國有企業內部,展開全面的預算管理,是國資委依法履行國有企業的出資人的職責,這對于出資人無疑不是一種保護作用,對出資人的權益進行了保障,因此,加強預算管理在國有企業中極為重要。

         。ㄒ唬┠軌蛱岣邍衅髽I的管理水平

          簡而言之,國有企業進行預算管理,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達到企業的預期效果,有一定的利潤收益。預算管理對于國有企業的盈利目標,資源配置等方面通過預算的方式,編制成報表進行量化處理,這樣更清晰,同時以此作為企業的經營的基本規范指導,能夠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以部門,直接影響了財務管理。

         。ǘ┠軌虮WC國家利益

          預算管理的全面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出資人的經濟利益,同時對于國家的利益也有保障,是確保我國整體利益的一項重要措施,國有企業內部實施預算管理,國有企業前期的所有開銷,想法,思路等等都會在預算的編制上有所體現,這樣出資人能夠清楚的國有企業的內部運營模式,管理和盈虧情況,尤其是國有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的.掌控,使國有資產能夠主動履行向出資人上繳收益的法律職責,另外,國家通過預算管理,對國有企業的收益情況進行收繳時,預算管理也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對國家的經濟格局進行調整和優化,提高對國有經濟的控制能力。

          三、國有企業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首先,國有企業對預算管理缺乏統一認識,個別人認為預算沒有用,最后還是看經營結果,忽視了預測分析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不能沒有目標地盲目亂干,適應市場的發展才能持續經營;其次,國有企業預算管理方法落后,這些年一貫的做法就是財務人員編制預算,要求其它部門執行,這樣的預算缺乏合理性,經常發生偏離預算的現象,也不利于單位全體員工的共同參與,國有企業的預算是單位的預算,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情,要想發揮預算的作用就需要全員參與,調動職工的積極性,讓員工有主人翁責任感,使預算管理不留死角,這樣才能真正發揮預算管理的作用;最后,由于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因素,職工年齡普遍老化,年齡結構不合理,知識水平不能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個別職工還不會使用計算機,缺乏先進管理手段和理念,管理水平和思想意識嚴重滯后,阻礙了企業預算管理的發展,不利于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

          四、國有企業實行預算管理的相關措施和辦法

          (一)提高對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

          國有企業的預算管理,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對于企業的日常管理、生產經營活動、企業的整體運營都是由一定的關聯的,與企業的系統運作的每個步驟和環節都息息相關,牢牢相扣。因此,國有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對預算管理加以重視,提高認識,深入關心,從自身做起,加強預算管理的宣傳教育,呼吁全體員工共同提高對預算管理的認識,把預算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實到每個部門,每個人的肩上,樹立預算管理的正確觀念,這是國有企業進行預算管理的關鍵,也是根本任務。只有全體員工上下一心,共同配合和努力,才能將預算管理的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ǘ┙⒔∪念A算管理體系

          預算管理是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的重要組成,保證了國有企業的資金能夠有效的合理利用,是國有企業盈利收入的重要手段,因此,國有企業要有適合自身企業發展的預算管理體系,并且要配備相當專業的會計人員,建立專門的預算管理隊伍,全面的負責企業的預算控制盒預算追蹤,協調預算中出現的相關問題,預算團隊對于國有企業的內部各個部門,要做到心中有數,了解每個部門負責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的各個環節,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情況進行前面的考核和衡量,使企業的每一步環節,都能收到預算管理的約束和控制。

         。ㄈ┎捎煤侠淼念A算編制方法

          要保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和時效性,關鍵在于要采取合理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根據國有企業的特點,對預算進行深入編制,預算的編制要與企業的運營管理特性相吻合,使之對企業來說,具有較高的操作性和合理性,這就要求對國有企業的整體出發,考量企業的綜合情況,根據資金的運營情況,企業的發展前景以及編制內容所涵蓋的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參考市場的評估分析,對其進行全面的判斷和評估,制定出對國有企業發展起促進作用的預算編制。

          (四)不斷創新工作思路,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

          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化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國有企業的會計人員要發揮管理職能,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實現預算管理的信息共享,建立預算執行過程中的預警機制,對偏離預算的情況隨時分析,預測未來一段時間的生產經營情況,使單位各部門、個系統能夠了解經營風險和存在的問題,規避經營過程中的風險,也有利于全員參與預算管理,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發揮預算的控制作用,促進國有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ㄎ澹⿵娀瘒衅髽I的預算管理監制

          加強監督是促進預算管理執行的最有力手段,預算的編制是為了執行,不能執行的預算和得不到執行的預算嗾使毫無用處的,企業應該加強對預算管理的執行力和監督力度,不定期的對部門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時時跟蹤和調查,對部門預算的執行及實現情況進行考核,對各個部門實施預算管理的情況進行獎勵和懲罰,對偏離預算的情況進行分析,不引起各個部門和員工對于預算執行的重視程度,讓職工感受到預算管理的嚴肅性,尤其是使每位員工認識到預算的實現是與他們的工作的密切聯系的,并促使其在實際工作中嚴格按照預算進行,強化預算管理的剛性要求。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真正的認識到了預算管理對于我國的國有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常態下,企業與企業之間都暗暗的較勁,希望躋身于競爭中并占有一席之地,我國的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的經濟后盾,不但要在國內保持龍頭經濟地位,還要跟世界企業進行較量,可見,全民的落實預算管理對于國有企業的壯大是根本所在,加強預算管理,進一步提高企業的運營和管理水平,為我國的現代化的建設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企業預算管理的困境和對策探討[J].于衛衛.財會學習.20xx(11).

          [2]企業預算管理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冉興慧.財會學習.20xx(13).

          [3]構建有價值的企業預算管理框架[J].夏維.現代經濟信息.20xx(05).

        管理學論文13

          1中等職業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

          1.1陳舊、機械化的管理模式

          中等職業學校管理模式呈現出形式化、剛性化、人治化、功利化以及標準化等特點。首先,當前對于各個中職學校的評估,往往依據招生人數,人數不達標就沒有達到評估標準化。因而導致中職學校為了保住學生生源,在管理方面變得無助,通常學校領導與老師的精力多是放在學生源方面,教學管理并未落實到實處。其次,中職學校一些規章制度,在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存在偏見,大家錯誤的認為規矩越多、規章制度細化就好,但這種情況因為根本沒有考慮師生的實際情況,造成老師與學生沒有任何自主性,學校管理趨于程序化與機械化,管理只注重章法而忽視人情。再就是,在一些管理者存在著以權為本的觀念,權威主義的出現,對民主化與科學化排斥,這種對權威的崇尚,限制了師生的個性發展。還有,近年來各個中職學校招生難,招生不易,保證學生源不流失,成為學校的最大利益。在這種“學生就是上帝”的思想影響下,失去了原有的教學理念,認為只要留住學生就保住“飯碗”和工作。最后,不少中職學校將規章制度細則化、標準化,實施獎罰制度,學生和老師成為學校的管教對象,依法治校轉變成了以“罰”治校,這將教學本質嚴重扭曲。在這一背景之下,老師也多疲于各種檢查,教學管理墨守成規、拘泥于形式。

          1.2教學計劃制定管理不規范

          一方面體現為,教學計劃的制定不科學、不夠嚴謹,在制定過程中對市場缺乏充分的調查研究,對崗位職業標準也缺少考量,導致專業定位不準確,將職業教育片面理解為就業教育,在突出專業技能訓練的過程中,護士了對學生文化素養與職業道德的培養。另一方面,教學計劃的執行不夠嚴肅認真。在部分中職學校中,所開設課程并沒有完成規定的教學目標,甚至還有個別學校開設課程的順序,也沒有按照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安排的順序進行。

          2制約中等職業學校管理的因素

          2.1管理理念跟不上時代

          教學管理理念陳舊,管理制度跟不上時代不發。在不同的地方,學校不同,人們的理念也不同。但是若要實現創新,就必須引進新的理念。因此,要對舊有的、束縛人性發展的舊理念,大膽革新推出新的教學管理制度。中職學校須高度重視這一工作,以此不斷提高思想認識。

          2.2校園文化的約束

          學校文化是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屬于一個長期過程,與學校歷史、傳統、價值觀以及信念聯系密切,是所有老師行為的標準。學校文化的穩定性、持續性,對教師群體的觀念和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當創新將教師為個體,試圖改變他們的行為時,舊有的習慣、工作節奏等文化就會成為一種約束力。

          2.3教師不能與時俱進

          近年來,中職學校的專業變化大,師資緊缺等問題,導致教師隨著學校所開設專業的變化而改變。很多老師在不懂專業知識的情況下,進行新的教學課程。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教學方法簡單,往往是照本宣科,并沒有形成獨有的教學思想。許多中職學校在管理方面不能與時俱進,這些也嚴重制約著中職學校教學管理的創新發展。

          3中等職業學校管理的創新路徑

          3.1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管理觀念

          牢牢把握中職學校教育現狀與特點,以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就業形式以及學生自身實際情況等為除法定,確定科學的、規范的教學管理體制和教學管理方法,圍繞著“先教做人,再教做事”的原則,以人為本,讓學生學會做人,加強對學生道德、法制等的培養。同時,還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針對他們的基礎知識、興趣和愛好,制定出適合他們特點的教學內容。

          3.2整合思想,不斷創新管理

          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每個教學步驟、教學規范的有機結合。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就是不斷強化教學中教師教學工作的管理和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因此,需要從四個方面做起:首先,不斷完善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規章制度,實現教學管理的規范化發展,明確教學目標,明確評價與檢查標準,保證教學改革和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和開展;其次,不斷完善管理組織,不斷強化過程管理,利用現有的管理資源,將教學管理實現細節化,保證教學過程的有序化進行;再就是,為了突出教學的個性,推行彈性學制,為學生的創新發展創設一個有利的環境,不斷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最后,中職學校要一就業為主導,以學生的能力作為評價教學質量的基礎,不斷改進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完善的評價檢查制度,不斷對教學過程強化管理,將教學質量作為中等職業學校評價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以評價促進建設和改革,以規范的教學管理制度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4結論

          本篇論文通過對中等職業學校管理的分析,指出了其創新性發展的必要性和相應的途徑,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教學管理的創新需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潮流的發展,以此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培養的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能適應和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和變化。

        管理學論文14

          摘要:介紹了項目管理中質量控制思路,指出應在項目管理中貫徹全系統、全壽命的質量觀,并結合軍代表質量監督工作的實踐,對國防軍工企業型號項目管理中的質量控制工作從立項論證、工程研制、生產過程和使用維修幾個階段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型號研制;項目管理;質量監督

          項目管理作為一種高效的現代管理模式,對項目的實施提供了一種有力的組織管理形式,改善了企業對各種人力和資源利用的計劃、組織、執行和控制方法[1]。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提高自身參與競爭的能力,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國防企業正積極探索管理模式的改革,并將目光伸向了項目管理。

          裝備型號研制生產過程采用項目管理給國防企業的經營發展、人力資源配置和執行控制方法帶來一系列變革。作為型號項目質量的監督方,現行的軍代表的質量監督主要依據生產工藝和技術條件對生產過程質量監督和成品檢驗驗收,忽略研制階段和使用階段對質量的影響,未能完全從全壽命周期進行質量控制;過分注重對質量問題本身的糾偏,未能很好的上升到從體系的高度對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及其運行監督的持續改進上。因此,開展型號項目管理中軍代表質量監督工作的研究工作,對于適應型號管理制度的革新,提高軍代表質量監督效率很有現實意義。

          1型號研制項目的質量控制

          型號研制項目的質量控制是指圍繞項目進行的指揮、協調和控制等活動,確保裝備研制的功能活動能按照規定的要求及原定的質量目標得以實現[2]。

          因此,型號項目管理對軍代表的工作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軍代表的質量監督工作必須貫穿于項目質量形成的各個環節,堅持全壽命周期監控,建立并完善項目質量體系的組織機構,由“符合性”驗收的傳統模式轉變為監督體系的正常運行,督促項目承研承制單位創造必要的資源,促使質量要求轉化為滿足質量要求的裝備產品,實現型號質量的提升。

          型號研制項目質量控制的工作內容包括了作業技術和活動,即包括專業技術和管理技術兩方面。

          因此,應在項目質量控制過程中貫徹預防為主與檢驗把關相結合的原則,在型號項目研制、生產和使用的每一個階段和環節,對影響其質量的人、機、料、法、環(4M/E)因素進行控制,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防止類似問題的重復發生,并使問題消滅于源頭。裝備型號項目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質量影響因素不盡相同,所以其質量控制的重點、方法也有差異[3],F將本人在某型號項目質量控制過程中一些做法和體會,按照項目立項論證、工程研制、生產過程和使用等不同階段進行歸納,介紹軍代表在型號項目生命周期質量控制的一些對策。

          1·1項目論證立項階段的質量控制國防科研項目的立項論證階段主要包括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項目的決策,直接關系到后續的工程設計質量和裝備的生產使用?尚行匝芯渴菑捻椖啃阅芎图夹g途徑還不完全確定,過渡到項目使用、技術性能比較明確、技術途徑比較明朗的工程研制階段,其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在項目的可行性論證中,軍方應進行認真細致的方案比較,提出對項目質量的總體要求,使項目的質量要求與項目的其他目標相協調;項目決策是影響項目質量的關鍵,項目決策的結果應能充分反映裝備主管機關對質量的要求和意愿,而裝備主管機關在決策項目的過程中,也應充分考慮項目費用、時間、質量等目標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確定項目應達到的質量目標和水平。

          國防項目研制立項論證的任務涉及到項目全壽命過程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因此,在項目立項論證階段,軍代表主要協助裝備主管機關做好的工作包括:項目需求和研制必要性;作戰使命任務;主要作戰使用性能和作戰效能;技術可行性和關鍵技術突破情況;經濟可行性;項目研制進度和風險;可靠性要求和維修保障設備研制要求;項目研制經費概算和全壽命費用分析等[2]。這個階段軍代表應積極配合裝備主管機關對承研承制單位提出的方案進行審查,進行詳盡的分析論證,給出明確的結論,為機關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

          1·2項目研制階段的質量控制

          項目工程研制是一個系統工程,是新產品設計的主要工作階段,也是對總體方案的具體落實。項目工程研制過程中要求運用優化設計和可靠性、維修性、綜合保障等工程技術,并充分考慮較長時間技術發展和科研儲備,保證型號項目研制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模塊化和系統化,實現武器裝備良好的人機一體化、系統化、功能化、信息化、模塊化和多接口化。因此,軍事代表參與項目工程研制全過程、全系統的質量保證對提高產品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型號項目工程研制過程主要包括圖樣設計、試制生產、試驗試飛和修改設計等內容。武器裝備的固有質量、性能和戰技指標是依靠設計來保證的,設計考慮不周或失誤必然導致產品的先天性不足,將給武器裝備的質量留下無窮的后患[3]。因此,為及時消除設計中的弊病,提高型號項目的設計質量,軍代表及時參與圖樣設計中的質量監督與管理,加強型號項目研制過程中圖樣設計的監督和管理、圖樣設計的監督和管理,同時考慮到軍代表研制階段工作任務繁雜的特點,應充分利用項目管理的模式,履行好項目研制階段的軍代表質量監督的職責。

          1·2·1細化項目計劃,突出關鍵環節的質量控制在項目管理與實踐中,項目計劃是項目管理的一大職能,是項目實施的基礎。型號項目啟動后,項目組織應根據型號研制的目標規定,對項目實施過程包括工程研制階段的工作做周密的安排,代表室應對型號項目計劃和項目工作分解結構(WBS)進行分析研究,確定項目計劃的`關鍵環節,使關鍵環節的質量監督成為是軍事代表參與研制型號質量監督工作的重點[4]。突出關鍵環節,進行重點控制方面的主要做法有:1)加強研制節點質量監控。根據各型號的特點,將研制過程分為若干個重要節點,運用集中檢查、綜合評價、專家評審等手段進行跟蹤監控,抓好設計的成熟性、實驗的穩定性、工藝的完備性和配套的完整性,使過程質量受控落到實處。

          2)重視技術狀態的質量監控。重點控制技術狀態的更改,如技術更改單、原材料代用單、不合格品審理單等。并督促承研承制單位及時改進完善,落實到位并形成閉環,把技術狀態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3)強化研制程序和試驗質量的監督。特別是要堅持充分的試驗,重點抓試驗的組織準備和試驗質量問題的歸零工作,防止承研承制單位為了趕時間、搶進度忽略試驗過程,人為改變試驗程序、隨意減少試驗項目、任意縮短試驗時間等違規行為,確保試驗過程和數據采集的真實可信。

          1·2·2狠抓型號項目的可靠性工作一般項目均具有明確的成果性目標和約束性目標,對項目需要達成的目標系統而明確。型號項目在研制階段除有明確的費用、進度和“符合性”質量等目標以外,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安全性和測試性也是硬性指標之一,可以說研制階段是裝備可靠性形成的關鍵。因此,軍事代表在質量監督過程中,其它—238—應堅持以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安全性和測試性為工作主線,重點督促承研承制單位開展可靠性、維修性論證、設計和實驗工作,制定實施可靠性、維修性試驗鑒定大綱,并把可靠性、安全性、維修性作為設計評審、試驗、定型把關重點,確保交付部隊的裝備管用、好用。

          1·2·3立足項目里程碑意義節點,嚴把“三關”對于整個項目研制過程而言,評審、試驗和定型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節點,評審、試驗和定型質量的把關直接關系型號項目風險的管理和整個項目的順利推進。因此,軍代表在這些節點質量監督的重點是扎實工作,嚴把評審、試驗、定型關。具體做法是:在評審中,軍事代表重點對設計、質量、工藝的評審進行嚴格把關,促進型號研制的不斷改進;在試驗中,重點對關鍵技術的攻關試驗、可靠性鑒定試驗、重要性能試驗、靶場試驗和部隊試驗進行嚴格把關,切實提高裝備系統的總體性能;在定型中,核實任務書確定的戰術技術指標是否實現,可靠性、維修性、保障性、安全性和測試性等等是否符合要求。

          1·3項目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

          型號項目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監督和管理是武器研制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于圖樣設計監督和審查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向承研承制單位提出,并盡快制定措施加以解決,經復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階段的生產,經不斷完善設計所生產的裝備直接體現了方案的設想以及戰技指標能否實現。因此,軍代表在型號項目生產過程監督工作的重點要抓住工藝評審和產品質量評審兩個關鍵環節,進行全面有效的質量監督和管理,嚴格督促工廠按圖樣和相關技術文件進行加工、裝配,確保裝備和圖樣相符,最終確保產品質量、性能和戰技指標符合合同要求,圓滿完成型號的生產任務。

          對于大型復雜的國防裝備項目的生產展開,軍代表由于工作性能和任務特點所限制,不可能對其所有工序進行全面細致的監督檢查,為解決這一問題,采用加強技術狀態管理作為項目生產過程的狀態控制的有效手段,對整個型號項目的研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軍事代表應按照承制單位必須建立分級、分階段的設計質量、工藝質量和產品質量評審制度的規定,依據系統的各級功能特性實施分級、分階段的質量評審,以便消除質量隱患,保證《研制任務書》中提出的各項要求[4]。

          此外,為加強型號項目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監督與管理,軍代表可督促要求項目成員細化過程控制計劃,充分調配項目資源,在項目生產前編寫型號的過程控制文件,并組織進行準備狀態檢查。同時,采用機動檢查和巡回檢查的方式,在全面理解和掌握圖樣、技術文件,并充分理解產品工作原理的基礎上深入生產第一線,組織相關單位進行首件鑒定;

          對涉及的關鍵件、重要件和關鍵工序實施有效的的質量監督,隨時掌握關重尺寸的加工情況和熱處理工藝規范的執行情況、關鍵工序所用設備的運行狀態、工夾量具的質量情況和關重件原材料的使用情況;認真按照設計、工藝和產品質量評審制度中所要求的內容進行對照檢查,了解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工藝難點,協助工廠制定糾正措施。

          1·4型號使用維護階段的質量監督使用過程作為國防項目全生命期的一個環節,主要是部隊使用裝備期間的技術服務。軍代表是工業部門與使用部隊之間的橋梁,應不斷跟蹤裝備在部隊的使用情況,將部隊使用過程出現的質量問題或者優化建議反饋給工業部門,同時督促改進;在整個使用維護階段對已部署的型號裝備提供經濟而有效的綜合技術保障;根據型號在外場的使用,在必要的時候,組織工業部門對外場使用的裝備進行直接的技術服務,推動型號的可持續發展。

          2結束語

          在新形勢下,國防軍工企業不斷進行管理制度的創新,在型號研制全生命周期過程采用項目管理的模式,加之裝備采購制度和軍代表制度的改革正在醞釀,對裝備監造者——軍代表帶來了很高的挑戰,軍代表要做好武器裝備質量工作,就必須創新傳統質量監督思路,樹立全系統、全壽命的質量觀念,突出項目管理中的質量控制特點,不斷改善檢驗驗收手段,同時要加強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提高武器裝備的總體質量,保證我軍在新時期“打贏”戰略的實現。

        管理學論文15

          目前,國內學者對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理論與方法進行了研究,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得到快速發展。

          1、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內涵與外延研究

          國內學者關于實踐教學的內涵與外延說法不一,郭水蘭(20xx)[1]認為教學實踐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實踐教學目標包括培養目標和學習目標,實踐教學手段必須考慮教與學的雙因素,實踐教學的結果是教師和學生都滿意。

          梁心見(20xx)[2]進一步概括了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內涵,認為其不僅是一種教學形式或手段,更是一種教學過程,貫穿了整個專業教育的始終。

          楊勇(20xx)[3]從實踐教學的本體論內涵、實踐教學的認識論內涵、實踐教學的方法論內涵三個方面精細解讀了實踐教學的內涵。

          師生教和學的互動活動是實踐教學研究的首要問題,實踐教學具有普遍性與現實性兩個特質,其既是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又是實踐教學的現實依據,并且實踐教學又是一種思維方式。

          高等農林本科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組(1998)[4]研究得出實踐教學的外延是實踐教學的不同種類,實踐教學的外延包含實踐教學所有元素的集合,而不是指某一個特定的教學方式或教學方法。

          鄔移生(20xx)[5]認為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外延主要是指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特征,提出了實踐教學居于主體地位,其內容體系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實踐教學具有社會現場性特征;實踐教學注重校企合作,具有產學結合性特征;實踐教學環節以實訓和綜合訓練為主,具有技術應用性特征。

          2、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問題研究

          我國各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積極響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強調要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號召,積極有序地進行教育改革,大力發展工商管理實踐教學。

          雖然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實踐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工商管理實踐教學依然存在問題與不足[6]。

          部分學者對現階段工商管理實踐教學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

          夏文莉(20xx)[7]、喻紅蓮(20xx)[8]提出我國工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教育觀念落后的問題。

          工商管理專業教育觀念落后于專業發展,忽略了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的顯著特點,導致校企供需結構性失衡,致使學校培養的學生與企業需求的人才不匹配,實踐教學的主體性地位急需得到強化。

          雷發斌(20xx)[9]研究發現,工商管理實踐教學不但存在觀念落后的問題,還存在實踐教學重計劃輕實施、教學計劃與目標偏離的現象。

          其主要表現在,某些高校缺乏相關經費支持,缺少實踐教學基地及設備;實踐教學的課程總量少,教師對于實踐教學的執行力不夠;學校缺少緊密合作型企業,校外實習流于形式。

          張余華(20xx)[10]認為我國工商管理實踐教學缺乏“雙師型”的師資力量。

          現階段任教的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專職于學校教職工崗位,理論知識和授課經驗豐富但缺少工商管理的實際經驗,這不利于實踐教學的深入開展。

          孫忠才(20xx)[11]、陳軍(20xx)[12]分析了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不足,實驗室規模偏小、設備落后、功能單一,實踐基地流于形式等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硬件投入存在的問題。

          馬同濤(20xx)[13]認為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制度和管理存在很大缺陷,實踐教學管理沒有形成以能力為核心的保障體系,實踐教學人事管理缺少嚴明的獎懲機制。

          3、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改革研究

          為培養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需要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在分析與探索工商管理實踐教學現存問題的基礎上,如何構建與改革以就業為導向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成為國內學者研究的熱點。

          陳虎(20xx)[14]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包括探究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管理模擬教學法和行為示范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方法是工商管理實踐教學的外延,有利于實踐教學理論的豐富。

          沈愛華(20xx)[15]構建了“2+0.5+1+0.5”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把大學四年劃分為時量不等的四個時間段,“2”為大學一、二年級學習理論課程,“0.5+1+0.5”為大學三、四年級安排實踐教學,“0.5”為大三上學期進入校內實訓教學,“1”為大三下學期與大四上學期在企業進行校外實踐教學,“0.5”為大四下學期進行畢業實習。

          “2+0.5+1+0.5”的教學模式增加了實踐教學課時總量,提高了實踐教學在工商管理教學中的地位。

          李蓓蓓(20xx)[16]、苗雨君等(20xx)[17]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探索,提出構建ERP沙盤模擬實訓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

          朱柏清(20xx)[18]對于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認識從部分延伸到整體,從實踐教學指導思想到實踐教學保障體系較為系統的構建了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王曉光(20xx)[19]依據系統原理,在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從系統構建“平臺+基地”的實踐教學體系、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實行全面考核的實習方法、實行開放性實訓體系和整合校內外實踐教學資源方面,系統研究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問題。

          孫亞范(20xx)[20]、李群峰(20xx)[21]、莫鳴(20xx)[22]等認為實踐教學平臺對于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加強實驗室建設和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是構建“認知—實踐—畢業實習”多環節的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內容。

          呂亞麗(20xx)[23]為提高高校工商管理專業MIS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出了“問題+案例”教學法,基于實踐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案例教學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強調教學內容因學生專業不同而有所側重,強化校內外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的'環節與方法得到完善。

          劉永等(20xx)[24]構建了“一體四翼”模式,所謂“一體四翼”是指以校園理論導向教學、企業現場實踐、大型案例模擬規劃與分析、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為四翼,

          以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綜合應用能力、理論力、實踐力為主體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工商管理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并設計了與“一體四翼”相配套的保障和評價措施。

          4、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研究

          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是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對于提高實踐教學水平、改進實踐教學方法具有積極的作用。

          對于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

          孫愛東和沈愛華(20xx)[25]認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指標體系由5項一級指標和語言表達能力等13項二級指標構成,借助模糊數學的評判方法,對實踐能力這一復雜的、涉及多因素的事物進行綜合評估。

          張旭輝和王宇(20xx)[26]把實踐教學評價指標劃分為實驗條件、實驗水平、實驗態度、實驗效果四個指標,并把工商管理專業實習分為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三部分,在評價時需根據各類活動的具體特點從組織準備、實施過程、總結評比、取得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

          李春暉等(20xx)[27]引入全過程質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構建一套學生評價、管理機構評價和同行專家評價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體系。

          “三位一體”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是對實踐教學基礎設施、管理模式、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完成情況、各教學環節的組織情況、實踐教學全過程的實施情況、教師的教學改革創新、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等全面的、系統的綜合評價。

          張慶華等(20xx)[28]結合工商管理背景,提煉出了含有學校、教師、企業3個維度,相應分為10個指標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監督體制考核表,通過模糊矩陣分析得出相應權重,最終實現工商管理實踐教學監督機制院系的對接。

          費暢(20xx)[29]提出工商管理學科實習可分為專業實習與畢業實習,根據專業實習與畢業實習的主體特征,通過層次分析法、專家調查法評價各個指標的權重系數與等級標準,對實際工作條件、實習工作過程和實習效果進行控制和評價。

          5、結語

          國內學者對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內涵與外延、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改革、實踐教學評價體系進行了系列研究,豐富了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理論基礎,促進了工商管理實踐教學的快速發展。

          部分學者的理論研究成功應用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并形成了一些典型的實踐教學模式,如西安交通大學的“三段式”實踐教學模式、天津財經大學的校企結合“三贏式”實踐教學模式、西南財經大學的“四個支撐點”多元實踐教學模式等。

          但從整體現狀來看,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仍然存在高校實踐教學的觀念薄弱、培養內容與培養目標有所偏離、“雙師型”師資力量不足、保障和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

          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科學的、綜合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為保障高校本科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進一步順利實施,我國高校需要正確理解應用型人才的內涵,正視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之處,學習與吸收國外相關成功經驗,應從指導思想、培養目標、課程結構、教學手段、保障系統、評價監督體系這幾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構建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社會經濟需求的變化。

          參考文獻:

          [1]郭水蘭。實踐教學的內涵與外延[J]。廣西社會科學,20xx(10):186—187。

          [2]梁心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內涵研究[J]。大家,20xx(16):85—87。

          [3]楊勇。高校實踐教學:內涵、特性與變革趨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1):113—118。

          [4]高等農林本科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組。實踐教學體系的內涵與外延[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8(4):48—51。

          [5]鄔移生。高職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內涵與特征研究[J]。高等教育,20xx(5):91—94。

          [6]郭新華,楊牡丹;趨f同理念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J]。經營與管理,20xx(5):155—157。

          [7]夏文莉。工商管理本科實踐教學現狀調查與教學改革探討[J]。陜西教育,20xx(12):44—45。

          [8]喻紅蓮。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經濟師,20xx(2):129。

          [9]雷發斌。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問題探析[J]。今日南國(理論創新版),20xx(12):33—35。

          [10]張余華。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xx,20(6):89—92。

        【管理學論文】相關文章:

        [經典]管理學論文06-29

        管理學論文05-15

        管理學論文11-15

        【薦】管理學論文06-20

        管理學的職能論文12-04

        管理學組織的論文11-22

        管理學原理的論文05-16

        管理學論文致謝03-21

        管理學基礎論文07-30

        管理學論文標準格式03-2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