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及路徑選擇論文

        時間:2024-09-10 16:30:46 教育學 我要投稿

        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及路徑選擇論文

          摘要:感恩是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同時感恩教育作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當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成形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的普及化和社會家庭結構的逐漸小型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感恩的認識出現了新的傾向。文章試圖通過對五邑大學500名在校生的調研來分析問題和總結經驗,并提出感恩教育要系統化,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融入地方人文精神特色,還要家校互動、加強大學生的感恩教育等建議。

        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及路徑選擇論文

          關鍵詞:地方高校;感恩教育;路徑選擇

          近年來,已有眾多學者對大學生的感恩教育進行了研究,尤其是在2004年“馬加爵事件”后開始比較集中進行理論研究的。陶志瓊從馬加爵事件中由感恩心缺乏引起的害人害己悲劇入手,進而對感恩教育的價值、內容、方法與手段及其實施感恩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從而提出了實施感恩教育要從重視家長因素、營造感恩教育的環境、了解教育對象的特點、感恩教育要從小抓起等切實可行的建議[1]。周元明認為,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軟肋,在大學生中開展感恩教育,培植感恩意識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高校感恩教育應當從認知、情感、實踐三個層次著手[2]。柳禮泉等人認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創造一定的教育氛圍,對受教育者實施知恩、感恩、報恩、施恩的教育[3]。陳馳認為感恩意識的缺乏已成為我國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軟肋,他通過對美國的感恩文化進行客觀的“揚棄”分析,探討了高校感恩教育要從高校德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活化傳統美德、營造感恩教育實踐等三個方面進行對學生教育和培養[4]。徐廣屏認為影響大學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因素涉及家庭、學校和社會等諸多方面,因此,要有效開展大學生感恩教育,需要家庭正確引導、學校培養教育、社會環境正面熏陶三方共同發揮作用[5]。杜艷梅、陳志娟認為,感恩意識缺失是當代“90后”大學生中存在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加強“90后”大學生感恩教育要從大學生對感恩的認知、認同、實踐三個層面入手,從輔導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兩課”教師教學工作、校園文化與實踐活動三個方面提出提升“90后”大學生感恩意識的路徑[6]。通過這些學者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學者既有對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整體層面的描述,也有針對某些地區高校大學生群體的具體研究,但總的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網絡的日漸普及化,大學生的感恩意識也在發生著變化,需要學界、教育界進行不間斷的研究和更新,從而提出更加有針對性的合理化建議。文章試圖以實際調查的數據來真實反映以五邑大學為代表的地方高校的感恩現狀,從而提出相關的建議和對策。

          一、大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分析

          本次調查選擇了五邑大學50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無記名問卷調查的形式和隨機抽樣的方法,對他們的感恩意識進行了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3份,問卷有效率為93%,符合問卷調查的基本要求。

          (一)大學生感恩意識存在性別差異

          通過對性別和向父母或其他長輩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圖1)、性別和感謝社會對您的培養并愿意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圖2)進行交叉分析可以看得出來:男性大學生和女性大學生在感恩意識上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在對父母或其他長輩的付出方面的感恩意識上,女性大學生比男性大學生高出6個百分點,這應該是由女生的性格特點決定的,由于女生性格溫順、細膩,容易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愛護,同時受中國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了自發的感恩意識。這也要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過程中,在性別方面要有所側重點的進行教育。

         �。ǘ┎煌昙墝W生的感恩意識存在差異

          通過調查數據可以看得出來,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對父母的感恩意識(圖3)也是不同的,從大二開始逐年遞減,這說明:學生在從高中的應試教育走向大學的素質教育后,逐漸了解和理解了社會的現實性后,從而引起了自身對感恩效能的弱化,這一方面體現了學生的自立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隨著大學生經濟的逐漸獨立,反而對感恩意識的認同度有所下降,同時也反映出了我們的大學教育在感恩教育方面的缺失,沒有能繼續鞏固和提升。

         �。ㄈ┪�、理科學生的感恩意識明顯不同

          根據對文、理、工科學生對父母或其他長輩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圖4)的數據交叉分析,可以看得出來,文科生經常會長存感恩之心明顯高于理工科學生,這可能與專業有關,畢竟文科生思維更加活躍,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更多,而理科生思維比較單一、比較務實。這也提醒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時候注重對文、理、工科學生不同的培養方式、內容和深度。

          (四)感恩課程的開設越早越好

          調查結果(圖5)顯示,有近70%的學生表示,學校開設感恩課程最好是在幼兒園及小學階段,而只有不到6%的學生贊同將感恩課程放在大學階段,這個現象也說明了感恩意識要從小培養的重要性,畢竟很多人的習慣、修養等一些基本品質,大多都是從小培養的,這就要求我們國家的相關部門或單位,在對小孩知識、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從小加強他們對感恩意識的培養,優化基礎教育結構以及高等教育相關課程的設置。

         �。ㄎ澹┐髮W生感恩意識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

          根據對大學生感恩意識的調查數據顯示(圖6),認為目前大學生感恩意識較強的調查對象只有16.67%,這個數據明顯偏低,從側面反映出大學生整體上對感恩意識的弱化。同時根據對影響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因素分析(圖7),可以看得出來,社會環境影響占了最大的比重,高達83.13%的同學選擇了這個影響因素,其次是學校教育的不足、還有自我教育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偏失等因素,這就要求高校、家庭、社會應共同提高大學生整體的感恩意識。

          二、地方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路徑選擇

          (一)感恩教育要有系統性,應形成聯動機制

          感恩教育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工程,其涉及的面非常廣,時間跨度也非常的長,這不僅僅是大學四年里青年學生要做到的事,根據調查結果表明,感恩教育最合適的培養階段是幼兒園和小學階段,這是其形成感恩意識萌芽及培養感恩意識的重要階段,這就要相關教育部門在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形成聯動機制,系統地制定感恩教育相關課程和培養計劃,進行不同時間、層次和階段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深入、系統地學習和培養感恩意識。

         �。ǘ┮獱I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融入地方人文精神特色

          自古以來,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優秀文化傳統,而在江門五邑地區由于身為中國第一僑鄉,自然而然形成了獨特的僑鄉文化,那么,對于當地的青年學生是否可以將感恩教育和僑鄉文化進一步緊密結合呢?對于“僑鄉文化”的詮釋,可以體現在以下5個字中,即:愛國愛鄉、根在中國的“根”文化;崇文樂善、仁義博愛的“義”文化;開放兼容、聯接全球的“橋”文化;天下大同、以和為貴的“和”文化;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搏”文化[7](王克,2008)。由此,作為地方高校,能夠將僑鄉文化的精髓巧妙地進駐校園文化,培養每一位在僑鄉求學的青年感恩僑鄉及僑鄉人民的意識,并逐步培養大學生們“根植僑鄉、追求卓越”的歷史使命,讓青年學生對“感恩”詞義的理解更加廣泛,對人、對事、對環境、對社會,都應有感恩之心、感恩之情。

          (三)家�;�,加強在校大學生的感恩教育

          當前相當大一部分大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受到家長及長輩的過分關注甚至是溺愛,從而滋生了他們強烈的個人占有欲、控制欲,認為什么都是理所當然,沒有意識到父母或別人的付出是萬般辛勞而來。此外,地方高校的生源是比較有規律可循的,以五邑大學為例,以江門本地生源和周邊粵西地區生源為主,那么這些地域的文化還是有一定的共通性質的,因此,高校和學生家庭之間可選擇更為合適的溝通交流方式,以地域文化為大背景,選用更加具體的方式架好家�;拥臉蛄海e極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大學生感恩教育。

          參考文獻

          [1]陶志瓊.關于感恩教育的幾個問題的探討[J].教育科學,2004(4):9-12.

          [2]周元明.芻議高等學校的感恩教育[J].江蘇高教,2007(1):138-139.

          [3]柳禮泉,張紅明,吳紅艷.感恩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09(2):3-6.

          [4]陳馳.美國的感恩文化及其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2):79-81.

          [5]徐廣屏.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的缺失與重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65-68.

          [6]杜艷梅,陳志娟.“90后”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及其因素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8-21.

          [7]王克.傳承僑鄉優秀文化構建先進文化育人體系[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1-4.

        《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及路徑選擇論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及路徑選擇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信息素養教育弊端與路徑論文03-15

        高校生存教育實施路徑淺析論文01-04

        高校鋼琴教育現狀及措施論文12-12

        高校體育教育創新路徑探討論文12-01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現狀及對策論文01-03

        高校安全教育模式現狀及對策分析論文03-14

        高校感恩教育載體探索論文01-03

        高校舞蹈教育現狀及其對策分析的論文(通用11篇)03-02

        現代遠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路徑選擇論文11-22

        普通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論文03-01

        • 相關推薦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及路徑選擇論文

                摘要:感恩是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同時感恩教育作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當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成形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的普及化和社會家庭結構的逐漸小型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感恩的認識出現了新的傾向。文章試圖通過對五邑大學500名在校生的調研來分析問題和總結經驗,并提出感恩教育要系統化,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融入地方人文精神特色,還要家校互動、加強大學生的感恩教育等建議。

              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及路徑選擇論文

                關鍵詞:地方高校;感恩教育;路徑選擇

                近年來,已有眾多學者對大學生的感恩教育進行了研究,尤其是在2004年“馬加爵事件”后開始比較集中進行理論研究的。陶志瓊從馬加爵事件中由感恩心缺乏引起的害人害己悲劇入手,進而對感恩教育的價值、內容、方法與手段及其實施感恩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從而提出了實施感恩教育要從重視家長因素、營造感恩教育的環境、了解教育對象的特點、感恩教育要從小抓起等切實可行的建議[1]。周元明認為,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軟肋,在大學生中開展感恩教育,培植感恩意識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高校感恩教育應當從認知、情感、實踐三個層次著手[2]。柳禮泉等人認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創造一定的教育氛圍,對受教育者實施知恩、感恩、報恩、施恩的教育[3]。陳馳認為感恩意識的缺乏已成為我國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軟肋,他通過對美國的感恩文化進行客觀的“揚棄”分析,探討了高校感恩教育要從高校德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活化傳統美德、營造感恩教育實踐等三個方面進行對學生教育和培養[4]。徐廣屏認為影響大學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因素涉及家庭、學校和社會等諸多方面,因此,要有效開展大學生感恩教育,需要家庭正確引導、學校培養教育、社會環境正面熏陶三方共同發揮作用[5]。杜艷梅、陳志娟認為,感恩意識缺失是當代“90后”大學生中存在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加強“90后”大學生感恩教育要從大學生對感恩的認知、認同、實踐三個層面入手,從輔導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兩課”教師教學工作、校園文化與實踐活動三個方面提出提升“90后”大學生感恩意識的路徑[6]。通過這些學者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學者既有對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整體層面的描述,也有針對某些地區高校大學生群體的具體研究,但總的來看,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網絡的日漸普及化,大學生的感恩意識也在發生著變化,需要學界、教育界進行不間斷的研究和更新,從而提出更加有針對性的合理化建議。文章試圖以實際調查的數據來真實反映以五邑大學為代表的地方高校的感恩現狀,從而提出相關的建議和對策。

                一、大學生感恩教育現狀分析

                本次調查選擇了五邑大學50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無記名問卷調查的形式和隨機抽樣的方法,對他們的感恩意識進行了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3份,問卷有效率為93%,符合問卷調查的基本要求。

                (一)大學生感恩意識存在性別差異

                通過對性別和向父母或其他長輩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圖1)、性別和感謝社會對您的培養并愿意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圖2)進行交叉分析可以看得出來:男性大學生和女性大學生在感恩意識上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在對父母或其他長輩的付出方面的感恩意識上,女性大學生比男性大學生高出6個百分點,這應該是由女生的性格特點決定的,由于女生性格溫順、細膩,容易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和愛護,同時受中國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了自發的感恩意識。這也要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過程中,在性別方面要有所側重點的進行教育。

               �。ǘ┎煌昙墝W生的感恩意識存在差異

                通過調查數據可以看得出來,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對父母的感恩意識(圖3)也是不同的,從大二開始逐年遞減,這說明:學生在從高中的應試教育走向大學的素質教育后,逐漸了解和理解了社會的現實性后,從而引起了自身對感恩效能的弱化,這一方面體現了學生的自立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隨著大學生經濟的逐漸獨立,反而對感恩意識的認同度有所下降,同時也反映出了我們的大學教育在感恩教育方面的缺失,沒有能繼續鞏固和提升。

               �。ㄈ┪�、理科學生的感恩意識明顯不同

                根據對文、理、工科學生對父母或其他長輩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謝(圖4)的數據交叉分析,可以看得出來,文科生經常會長存感恩之心明顯高于理工科學生,這可能與專業有關,畢竟文科生思維更加活躍,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更多,而理科生思維比較單一、比較務實。這也提醒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時候注重對文、理、工科學生不同的培養方式、內容和深度。

                (四)感恩課程的開設越早越好

                調查結果(圖5)顯示,有近70%的學生表示,學校開設感恩課程最好是在幼兒園及小學階段,而只有不到6%的學生贊同將感恩課程放在大學階段,這個現象也說明了感恩意識要從小培養的重要性,畢竟很多人的習慣、修養等一些基本品質,大多都是從小培養的,這就要求我們國家的相關部門或單位,在對小孩知識、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從小加強他們對感恩意識的培養,優化基礎教育結構以及高等教育相關課程的設置。

               �。ㄎ澹┐髮W生感恩意識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

                根據對大學生感恩意識的調查數據顯示(圖6),認為目前大學生感恩意識較強的調查對象只有16.67%,這個數據明顯偏低,從側面反映出大學生整體上對感恩意識的弱化。同時根據對影響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因素分析(圖7),可以看得出來,社會環境影響占了最大的比重,高達83.13%的同學選擇了這個影響因素,其次是學校教育的不足、還有自我教育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偏失等因素,這就要求高校、家庭、社會應共同提高大學生整體的感恩意識。

                二、地方高校大學生感恩教育路徑選擇

                (一)感恩教育要有系統性,應形成聯動機制

                感恩教育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工程,其涉及的面非常廣,時間跨度也非常的長,這不僅僅是大學四年里青年學生要做到的事,根據調查結果表明,感恩教育最合適的培養階段是幼兒園和小學階段,這是其形成感恩意識萌芽及培養感恩意識的重要階段,這就要相關教育部門在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形成聯動機制,系統地制定感恩教育相關課程和培養計劃,進行不同時間、層次和階段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深入、系統地學習和培養感恩意識。

               �。ǘ┮獱I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融入地方人文精神特色

                自古以來,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優秀文化傳統,而在江門五邑地區由于身為中國第一僑鄉,自然而然形成了獨特的僑鄉文化,那么,對于當地的青年學生是否可以將感恩教育和僑鄉文化進一步緊密結合呢?對于“僑鄉文化”的詮釋,可以體現在以下5個字中,即:愛國愛鄉、根在中國的“根”文化;崇文樂善、仁義博愛的“義”文化;開放兼容、聯接全球的“橋”文化;天下大同、以和為貴的“和”文化;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搏”文化[7](王克,2008)。由此,作為地方高校,能夠將僑鄉文化的精髓巧妙地進駐校園文化,培養每一位在僑鄉求學的青年感恩僑鄉及僑鄉人民的意識,并逐步培養大學生們“根植僑鄉、追求卓越”的歷史使命,讓青年學生對“感恩”詞義的理解更加廣泛,對人、對事、對環境、對社會,都應有感恩之心、感恩之情。

                (三)家�;�,加強在校大學生的感恩教育

                當前相當大一部分大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受到家長及長輩的過分關注甚至是溺愛,從而滋生了他們強烈的個人占有欲、控制欲,認為什么都是理所當然,沒有意識到父母或別人的付出是萬般辛勞而來。此外,地方高校的生源是比較有規律可循的,以五邑大學為例,以江門本地生源和周邊粵西地區生源為主,那么這些地域的文化還是有一定的共通性質的,因此,高校和學生家庭之間可選擇更為合適的溝通交流方式,以地域文化為大背景,選用更加具體的方式架好家�;拥臉蛄海e極爭取學生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大學生感恩教育。

                參考文獻

                [1]陶志瓊.關于感恩教育的幾個問題的探討[J].教育科學,2004(4):9-12.

                [2]周元明.芻議高等學校的感恩教育[J].江蘇高教,2007(1):138-139.

                [3]柳禮泉,張紅明,吳紅艷.感恩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09(2):3-6.

                [4]陳馳.美國的感恩文化及其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2):79-81.

                [5]徐廣屏.當代大學生感恩教育的缺失與重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65-68.

                [6]杜艷梅,陳志娟.“90后”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缺失及其因素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8-21.

                [7]王克.傳承僑鄉優秀文化構建先進文化育人體系[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