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職業教育論文

        時間:2022-11-17 16:39:44 教育學 我要投稿

        職業教育論文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職業教育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職業教育論文15篇

        職業教育論文1

          提要】近年來,在我國界、學界再度對教育產業化展開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許多工作者從教育的屬性、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特殊、教育與經濟的關系,深入探討教育是不是產業,能不能產業化。對于國民教育體系中一個特殊門類的職業教育,是不是產業,能不能產業化的問題,在討論中則尚未專門涉及。作為一個課題,職業教育產業化問題,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而且是一個密切關系職業教育改革與的極具現實性與實踐性的問題,因而更能引起做實際工作的管理者與辦學者的興趣。不同觀點的討論可以促進認識的深化與提高,這里編發的文章,旨在引起職教同仁的關注與思考。

          【正文】

          在我國面臨教育投入不足、經費短缺、教育資源有限、教育需求空前擴大等一系列矛盾的時候,如何有效發展教育,盡快把“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力資源”,實現“教育供給”與“教育需求”的平衡,引發人們對教育體制、教育模式、教育觀念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思索,“教育產業化”問題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門問題,許多專家學者闡述了不同的觀點。作為有別于義務教育、基礎教育,直接服務于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職業教育,是否具有產業化的屬性?筆者認為:

          一、產業化辦學是職業教育的必然選擇。

          何謂“產業”?《辭!分薪忉屨f:一指私有的土地、房屋等財產;二指各種生產、經營事業。生產經營事業既包括生產性活動,又包括非生產性活動;非生產性活動既包括直接參與生產的服務活動,又包括非生產性服務活動。產業化運作主要是市場化運行模式,不管是生產性活動,還是非生產性活動的產業化運行,都必須遵循經濟規律,即供求規律、價值規律、競爭規律。

          教育作為提高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的服務部門,具有產業屬性。教育產業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育提高新生或再生勞動力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即通過教育使受教育者的科學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得以全面提高,并在今后從事的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促進其勞動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從而使受教育者獲得更多的經濟回報和社會效益。二是,教育機構的教育科研成果直接運用于生產、生活中,或教育部門直接開辦或提供信息、咨詢等服務,直接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與教育活動相關的活動,如教師公寓、學生公寓、學生就餐、接送、娛樂休閑等后勤活動。第二類、第三類活動的產業屬性是不言而喻的,第一類活動卻具有其特殊性,是否可以產業化運行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教育產業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教育產品——一勞動力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具備潛在性、遲發性和不確定性三大特點。即是說,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其勞動力的增值只能在生產活動中體現出來,而且能不能充分的、完全的體現,還要受到諸多因素的。二是,教育本身具備公益性。特別是義務教育、基礎教育,其功能、文化功能的價值取向尤為明顯。教育非產業論者,據此認為教育不是一種產業,更不能產業化。但是,與社會經濟直接相聯系的職業教育,不僅可以產業化,而且必須產業化運作,這是因為:

          1.職業教育有突出的生產性。

          《教育發展和改革綱要》指出:“職業技術教育是實現化和生產商品化、社會化、化的重要支柱,是把人力優勢轉化為智力優勢,把智力優勢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橋梁!甭殬I教育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勞動者,主動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職業教育直接為企業、行業培養新生員工,對員工提高及轉崗、跨崗進行培訓服務,使受教育者通過從事生產活動獲取經濟回報,社會及企事業單位獲得高素質的勞動者,進而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和計會效益。職業教育的教育產品直接進入社會生產或服務領域,使得職業教育產品——勞動力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遲發性、潛在性和不確定性三大特性大大弱化,職業教育的生產性尤其突出,教育投資者很快就能獲取回報。

          職業教育必須滿足三種需求:一是,社會對知識、技術、人才的需求;二是,受教育者對知識、技術及創業、就業的需求;三是,人才市場的需求?梢哉f職業教育自產生那一天起就與市場結下了不解之緣,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確定、專業的設置、課程的安排、教法的選擇,無不突出實用,無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職業教育的發展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同時,必須遵循市場規律,瞄準社會需求、受教育者需求兩個需求,人才市場、教育市場兩個市場,力爭使兩個需求、兩個市場互動、協調發展,否則,只能把職業教育引進死胡同。

          2.職業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然選擇。

          當前,職業教育面臨著巨大挑戰,使其發展困難重重。其一,投入有限。職教與普教的重要區別在于職教更注重學生關鍵能力和做作業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實驗實訓的比重較大,教育教學設施更新頻率較快,由此所需投入較多,職教教育成本遠大于同級普教。我國教育投入總量有限,職教投入與其需求相去甚遠,限制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其二,辦學機制不活,不能適應企業、行業及人才市場的需求。職業教育作為教育與社會、經濟的橋梁,必須緊密結合市場經濟的需求,培養目標的確立、專業的開發、教學體系的革新、德育工作的開展等必須隨市場的變化而不斷更新,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職業教育辦學形式單一、辦學體制不活,嚴重束縛了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其三,職業教育內部的惡性競爭,導致職業教育在低水平上運行。職業教育的長久發展必須從辦學體制、辦學模式上入手,進行徹底的改革,推行產業化辦學,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職業教育。

          職業產業化,一是有利于吸引教育投資。把職業教育當作一項產業來辦,可最大限度地實現職業教育公益性與投資尋利性的有機統一。二是有利于職業教育與的進一步結合。職業教育產業化發展,不但能吸引大量的、個人投資,形成辦學主體多元化、市場化的格局,而且企業、行業的加入,有利于職業教育更快、更多地吸收經濟信息,尋找到教育與經濟的最佳契合點。三是,有利于職業教育克服內部無序競爭,逐步走上規模效益發展的道路。產業化發展,就是要使職業教育在遵循教育的同時,也要遵循經濟規律:競爭規律、價值規律、供求規律。辦學質量差、效益低、規模小、供過于求的職教單位將逐步被兼并或淘汰,實現職教資源優化組合,促進職業教育走規模效益型的發展之路。四是,職業教育產業化發展,有助于克服人才高消費現象,減少教育資源浪費。在職業教育完全作為公益性事業,由政府包辦的情形之下,用人單位作為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卻沒有直接進行教育投資,用人也較少進行成本核算,一味追求高學歷、高水平,盲目攀高,導致我國人才浪費現象大量存在。人力資本認為:“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資,是生產性投資”,根據“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企業、行業應當成為職業教育的投資者之一,使其在預算產品成本的同時,不得不考慮其中所包含的“活勞動”即“人力資源”的成本,促進其用人向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靠近,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

          實踐證明,在產業化辦學思想指導下出現的英豪學校的“教育儲備金”模式,浙江臺州探索的股份制辦學模式,南洋發展集團的“集團投資,連鎖辦學,滾動發展,適度產業化”的發展模式,葛州壩建立的教育集團等成功的例子,無不告訴我們,職業教育產業化不但可行,而且大有可為。

          二、職業教育產業化應注意的。

          職業教育作為特殊的產業,既不能完全市場化,又不能按傳統的教育模式來辦學,職業教育產業化運作,主要是指職業教育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要面向市場,進行投入與產出,并對其成本進行嚴格核算;徹底改變傳統國家統包統管的教育體制,使職教投資主體多元化,學校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按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律辦學,真正成為自主管理、自主辦學的法人實體,逐步形成“原料采集”(招生引資)——“生產”(教育教學)——“銷售及售后服務”(推薦就業及業后培訓)一條龍自主運行的機制。在這樣的產業化運作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擺正政府位置。

          職業教育以強勁的功能、育人功能、文化功能,在經濟建設、社會穩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具有濃烈的公益色彩,全社會是職業教育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政府仍然應當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投資者。當前,有些人主張教育產業化就要減少政府投資,實現“以教養教”,筆者認為這是不合適的。政府投資不但不能減少,而且只能逐漸增多。政府作為職教投資者,對職教發展負有宏觀調控、監督、管理的權利和義務。政府通過制定宏觀的、指導性的方針、政策,實現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確保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學校應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作為獨立的法人,依法享有經費籌措、使用權以及根據市場和社會需求在招生、就業、人事任用、財物使用、專業設置、教學計劃等方面的決策權、執行權,學校實現自我管理、自主辦學,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自主權。

          2.完善職教法規。

          依法辦校、依法執教是職業教育產業化發展的重要保證,《職業教育法》的出臺,對我國職教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職教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應根據變化、社會經濟及職教自身發展的要求,對職業教育投資、辦學性質、培養目標、招生、就業、收費標準、辦學條件、教育教學評估、辦學利益分配以及職校的宣傳、竟爭等作出具體明確的規定,確保職業教育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及其公益性的充分體現,確保投資者的適當利益,確保職業教育依法健康有序地發展,實現職業教育產業性與公益性的最佳結合。

          3.規范職教市場。

          職教市場的建立是職業教育產業化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職教市場主要包括:職教投資市場、職教師資市場、職教生源市場、人才市場和職教服務市場。各職教單位吸引投資、聘用師資、招生就業、后勤服務等活動必須在相應的市場上公正、公開、公平地進行,政府通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加以監督和管理,既有利于促進職教產業化發展進程,只有效防止職教辦學功利化、人事關系化、競爭無序化。

          4.建立恰當的職教保障體系。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要不斷地,以獲取新知識、新技術,提高轉崗、跨崗、跨職業能力。政府應加快職業教育產業化步伐,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個人以及國外、海外投資,并加大教育預算及費、稅等職教經費籌措力度,為社會成員提供接受職業教育或培訓的機會,平衡教育供給與教育需求。

        職業教育論文2

          一、職業教育包裝與印刷專業畢業生自主創業案例綜述

         。1)跑市場市場作為一種商品流通的場所,不會隨著人的意志而發生轉移,只會緊隨著正常的經濟規律產生波動,王小帥在03年畢業之后,加入了一家印刷企業成為基層員工。在職期間,他積極探索市場發展方向,為20xx年創辦公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創辦博遠包裝有限公司初期,依靠引進的少量先進的印刷設備致力于商業印刷工作,短短兩年時間,博遠包裝有限公司就緊隨市場發展趨勢,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禮品包裝領域并相應地引進大量先進設備。調整的結果很快見效,企業產品穩定,積累增加,實現良性運轉。20xx年,還是從市場需求出發,博遠又新上馬了酒類包裝,同樣斬獲頗豐,這兩塊業務現已成為博遠的立足之本。

         。2)做品牌每一種產品都有其相應的生命周期,但是一旦該類產品成了品牌,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延長了其壽命。包裝作為產品形成品牌的重要途徑,得到了王小帥的充分重視。做品牌就要做精做實,名副其實。具體體現到包裝環節,即要使包裝物既精致又牢固,具有高質量。為達到此目的,博遠在生產中進行質量教育、實施質量監管、堅持質量跟蹤,使出廠產品百分之百處于優良和可控狀態,杜絕了質量事故的發生。

          (3)用骨干博遠現有員工一百一十人,核心骨干20人。骨干們默默地各司其職、忠于職守、打理企業,日常運轉有條不紊,王小帥外出非常放心。骨干靠的是王小帥的挖掘、培養,包括從其他企業引進人才。單槍匹馬的年代早已過去,精誠合作才是治企之道。王小帥按此認知身體力行,使用骨干放手不疑,關心骨干細微周到,最近又在考慮建立內部股權激勵機制,進一步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增強團隊凝聚力。

          二、職業教育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1.課堂教學與實踐脫節

          創業是一個很難具象表達的詞匯,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但是,就目前職業教育大學生創業教育情況看,存在明顯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情況,主要表現在目前職業教育創業教育主要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沒有充分認識到能力實踐的重要性,進而導致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除此之外,由于創業教育屬于新興學科,缺乏成熟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較空泛,教學手段十分單一,一般以案例分析結合課堂討論為主體,輔之以簡單的情景化教學。隨著社會對于專業化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種落后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需求。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我校經過各方面努力,開展了“挑戰杯”、“誠蓮杯”創業大賽及“黃牛莊”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等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業積極性,但是由于經費不足、場地緊缺等因素,這些活動仍然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無法充分將課堂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

          2.創業教育改革相對滯后

          就目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來看,已經不再局限于具備專項技能的專業型人才,而是需要多項技能與較高專業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在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時候,必須保證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學內容的趣味化。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創業教育體系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相關的改革工作仍然未能落到實處,部分教育工作者教學觀念陳舊,使得大學生創業教育改革相對滯后,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不足在創業教育課中得到充分體現,相當一部分教師的課件只是教學過程或教案的翻版,教學改革滯后,對教學環節缺乏規律性認識,教學熱情不高,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3.評價機制的缺失

          在進行創業教育的時候,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便于開展實踐活動,一般會將學生進行小組分配,在教學初始階段,學生往往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是,隨著課程的不斷開展,教師布置的一些作業一般只是小組中部分人員合力完成,其余同學則僅僅在完成的作業后面署名,明顯沒有達到小組實踐合作的根本目的。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本就在于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缺失,沒有科學、系統的方式對學生成績進行考核。

          三、提高創業教育質量的措施

          1.加強課程體系建設與教材建設,充分發揮核心課程的主導地位

          創業教育的根本是為社會輸出某個領域的專項人才,因此在進行創業教育的時候,需要與當前專業、社會需求、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緊密的結合,才能構建切實有效的課程體系,充分發揮專業課程在整個創業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對于包裝與印刷專業的畢業生而言,要充分重視自身技能的應用,更好地達到執業資格考試要求的相關標準。

          2.構建特色素質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不同專業都有其不同的職業素質特點,在進行創業教育時,需要結合相關專業特點,因材施教,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實現專業、職業、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要將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與理論知識學習擺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充分重視實踐操作能力對于提高創業教育質量的重要性,讓學生學以致用,將理論知識完美地應用于實踐中,解決實際操作中的各種問題。

          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尋找切實有效的教學改革途徑

          教學改革作為提高大學生創業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需要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視。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主要以應付考試為生,缺乏對于人才專業能力、職業素質的重視,針對這一現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學生進入暑假期間,學校可以組織一系列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也可以讓學生自發組織成小團體進行社會實踐,以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出真知。

        職業教育論文3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現狀

          經過三十年左右的發展,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勢頭迅猛,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初見成效;專業數量猛增,專業更新步伐加快,各校積極探索課程教學改革,注意加強學生綜和能力的培養與整體素質的訓練和提高,初具特色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正在形成,社會對高職畢業生的認可度也在逐步提高。但是,隨著大眾化進程的加速,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也面臨著諸多的矛盾和問題。在學校建設方面,高職教育的定位不準,辦學特色不夠突出,建設經費投入不足,教學軟硬件水平跟不上學校轉型的要求;在專業和課程建設方面,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與就業市場的需求還不夠協調,實踐教學比重不足,實習場地和配套設施不夠,適合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監控評價機制還不夠完善;在師資建設方面,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雙師型教師缺乏,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不夠規范等,高職人才培養質量問題日漸突出。

          二、提高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對策

          教育質量是指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效果的優劣程度,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人才,提高高職教育質量,一要滿足學生個人的需求,即高職院校的師資水平﹑專業設置等要滿足受教育者的求學和就業需求以及個人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二要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即高職院校的教學大綱﹑課程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要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以及高職院校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因此,滿足了經濟社會和學生個人的雙重需求,即是體現了高職教育教學的質量內涵。

          2.1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突出高職學校的特色發展

          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和促進畢業生就業為導向,積極開展人才需求預測和職業崗位要求調查分析,制定完整有效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畢業生質量標準,突出地方辦學特色;以體現就業為導向和能力為本位的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理念來設計課程體系結構,教學內容和課程建設要以應用為主旨,專業課程的教學要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安排要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于一體,教學內容要與相應的職業資格鑒定要求有效接軌,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體系要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校企合作;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聽取行業企業的評價和反饋,結合地方區域經濟的規劃調整和改善專業設置;爭取政府和行業企業的多方支持,加大教學設施設備經費的投入。

          2.2加強職教師資培養,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高等教育的擴招同時帶來了師資數量和結構的突出矛盾。一方面,職教師資數量嚴重不足,學歷達標率低。另一方面,職教師資隊伍的結構也不盡合理,由高校畢業生直接走上教師崗位的占教師比例的絕大多數,我們應該在現有的師資基礎上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課程結構應以掌握職業技術為目標,實踐性課程占相當大比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并有,要成為既懂理論﹑會教學,又熟悉生產一線,會應用的雙師型教師。要加強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實訓中心﹑合作企業和培訓中心開展教師的再培訓和在崗實訓;進一步拓寬職業教育師資來源渠道,實行開放式教師培養體質,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社會有關人士報考﹑應聘;重視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繼續從社會聘請一部分兼職老師,實行專兼結合;建立職業教育師資繼續教育證書制度,促使職業教育師資定期參加培訓,不斷進修提高。

          2.3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術核心能力高等職業院校培養的主要是各行各業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在課程建設上應圍繞拓寬公共素質課﹑改進專業基礎課﹑革新專業核心課程幾方面來深化教學改革,真正提高教學質量。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職業崗位的流動性和更換頻率大大增強,為了長期的職業發展,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他們的適應性,公共素質課應涵蓋人文﹑自然﹑社會等全方位的基礎知識,考核方式可以更加自由靈活。隨著知識更新﹑技術更新速度的大大加快,專業基礎課應不斷補充前沿的發展成果,讓學生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借助多媒體﹑講座等方式更新專業知識,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專業核心課程要改變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適應崗位需求,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課程開發模式,積極探索以項目為中心的學用結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核心技術能力,更好地與工作崗位銜接。

          2.4重視實踐環節的教學,建立健全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

          高職院校應增加現代化教學設施的投資,大力加強實訓中心的建設,優化學生的實踐條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構建優化﹑高效的實踐教學體系。一是建立符合專業設置標準的校內實驗實習基地,與社會企事業等單位掛鉤簽約,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保證學生實習的需要。二是切實加強實踐環節的管理,規范標準,嚴格考核和檢查。對學生實行學歷畢業證和專業技術等級證“雙證制”,要求畢業班學生必須參加專業技術等級考核。三是實行產教結合,建立校辦企業,把教學實習延伸到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進行訂單式委托培養。

          三、小結

          產學結合絕不僅僅是實踐環節的內容,它應當貫穿于從業環節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其根本目的是培養適應社會要求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要不斷推進學校與用人單位各種層次的合作,廣泛開展實習實訓﹑工學結合﹑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等,并利用學校知識密集的優勢,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科技協作。在產學結合過程中,必須注意發揮學校﹑學生﹑企業和政府四方面的積極性。

        職業教育論文4

          雖然我國的經濟處于快速發展的態勢,但是對于少數民族地區來說,經濟的發展仍然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這也影響到了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少數民族地區要想發展好職業教育,需要整合職業教育的資源,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努力改變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

          一、少數民族地區目前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

          1.對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少數民族地區來說

          職業教育的發展成為了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對于甘南州的職業教育來說,目前還存在師資力量欠缺以及硬件設施不足等問題。這也導致了職業學校的學生在綜合素質上面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從而不能對少數民族地區各方面的建設起到應有的作用。所以,在少數民族地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職業教育各方面的綜合力量,是目前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這首先要取得甘南州政府相關部門對職業教育的足夠重視的,從各個方面有效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條件,創造良好的職業教育環境,這樣才能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從而又帶到了各方面的建設。

          2.以甘南州為例,具體來說,甘南州在自然地理環境方面比較落后,影響到了經濟的發展水平

          本地的職業教育在時間上發展比較晚,而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在職業教育方面的投入也不夠充足,導致了本地職業學校在師資以及教學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比較落后。最近幾年,我國在政策方面向少數民族的職業教育上傾斜,職業教育在生源和學校規模上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相對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以及當地建設發展的需求來說,甘南州目前職業教育的發展形勢還是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由于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相對滯后,工作崗位跟不上實際的需求,而且職校的學生在外地就業比較困難,許多學生職校畢業后都在家里務農,沒有發揮教育應有的作用。

          二、經濟對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影響

          1.由于經濟發展的程度相對較低導致甘南州的各項教育條件比較落后

          從本地各個職校的規模來看,學校的辦學規模較小,面積也比較小。從職校的硬件設施來說,由于投入較少,各方面的硬件實施都還跟不上職校發展的需要。很多職業學校在資金方面出現了嚴重短缺,僅有少量的資金供以辦學,當地的政府在職業教育方面撥款比較少。另外,由于經濟發展不充分的原因,導致許多職業學校在教育發展方面的意識沒有提高,學校之間互相爭取政府的資金,教育反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些方面的不足嚴重影響了本地職業教育的發展。

          2.少數民族地區職業學校的師資力量不夠充足

          在甘南州當地的許多職業學校中,主要是師范類的老師,這些老師負責文化方面的教育,而對于專業課的老師來說,比例明顯不夠。而且這些職校的老師普遍學歷比較低,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也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雖然部分學校希望能夠從外地引進高素質的教育人才,但是由于經濟發展以及政府不夠重視等原因,很多人才沒能夠進入到本地的職業學校中進行任教。學校單方面沒有足夠的能力支付專業課老師的教學費用?傊壳吧贁得褡宓貐^普遍存在專業課老師不足以及教師素質不能夠滿足職業教育發展需求的問題。

          3.在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

          大部分職業學校的學生存在就業困難的問題,這樣就使得很多職業學校的生源受到了影響。甘南州當地職業教育發展比較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就業體系沒有得到完善,學生畢業后發現在當地進行就業比較困難,而在外地就業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這是由于甘南州本地的職業學校沒有及時更新教育思想,辦學僅僅是提供學生學歷,沒有注重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學校和當地的企業之間沒有充分的合作,學生就業培訓各方面的服務體系也不夠完善。這不僅使得當地職校的學生就業產生了巨大困難,還導致了生源低的惡性循環。

          三、改善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局面的對策

          1.改善少數民族職業教育發展的局面

          需要以經濟發展為主要改善手段,以政府為主導力量。少數民族地區當地政府必須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引起足夠的重視,將職業教育納入到經濟建設的范疇之中,統籌職業學校的發展路線和力量。要認識到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必須要搞好當地的職業教育,因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會培養一大批經濟建設的人才。少數民族地區政府要積極創造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從各個方面加強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加強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鼓勵社會力量對職業教育做出貢獻。

          2.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必須做好發展規劃

          整合職業教育各方面的資源,走職教精品化之路。我國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正在逐步地改善和提高,在這個形勢下,當地政府要統籌職業教育各方面的發展條件和機遇,著力對各項職業教育的資源進行整合,對某些辦學質量比較差的職業學校進行合并或者整改,將優勢教育資源集中起來,形成具有特色的職業學校。這個辦法是十分有效而且符合當地實際的,雖然減少了當地職校的數量,但是集聚了優勢教育資源,使得職校具有充分的規模和設施條件,學校的師資力量也會大大的提高。

          3.少數民族地區職業學校要發揮職教的優勢,積極推進校企的聯合發展

          職業教育需要以專業為突破口,以市場為教育的導向,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因此,當地的職業學校要創新教育方向,發展有特色的優勢專業。學校主動與企業進行溝通和聯系,了解人才市場的最新動向,增加校企合作的項目,完善畢業生的就業體系。以培養實用型和專業型人才為主要目標,以促進當地各方面建設為主要方向,利用人才促進當地經濟和各方面的建設。總之,雖然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各方面的條件比較落后,師資不足,缺乏優質生源,但只要當地政府積極予以支持,各個職業學校能夠充分進行合作,整合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那么少數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一定會發展壯大起來。

        職業教育論文5

          論文摘要:職業教育平等問題是促進教育公平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從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來看,職業教育更多的是一種國家行為,是國家通過各種制度為職業教J育的發展提供規范。國家制度在制定時表面上所存在的一視同仁與公平運作可能掩蓋了隱匿的不公平。這些制度大致可以分為教育內部制度和教育外部制度。但在近幾年,社會制度的影響也在加劇。因此,通過探尋制約職業教育平等的各種制度問題,可以為促進職業教育平等提供思路。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教育平等;制度

          從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來看,職業教育更多的是一種國家行為,是國家通過各種制度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規范。國家制度在制定時表面上所存在的一視同仁與公平運作可能掩蓋了隱匿的不公平。為此,我們研究國家制度中所蘊含的職業教育不平等的因素,目的就在于為制度的完善提供參考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依據。以此為線索,我們認為,影響職業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教育內部制度,另一類是教育外部制度第三類是社會制度。教育內部制度主要是指國家在發展職業教育過程中制定的各種教育制度對職業教育平等的影響;教育外部制度主要指外在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主要是勞動力市場分割制度)、科技制度對職業教育平等的影響;社會制度指社會中所存在的一些影響職業教育平等的制度。

          一、教育內部制度的影響

          在我國,政府是教育的舉辦者,政府有權通過制定各種教育制度對教育進行監管。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制度的制定離不開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的作用。但政府制定的一些重要的教育制度,如教育分流制度、對口升學制度、職業教育管理體制、職業教育招生政策、職業教育實習制度以及農村職業教育制度等人為地造成了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不平等。

          (一)教育分流制度

          教育分流的目的就是為公眾提供多種教育的自主選擇權利,通過分流,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術性向和心理特征選擇自己想要接受的教育類型,分流的結果也可以促使受教育者的多樣化和個性化,并為社會培養各種所需的人才。但我國傳統的“職業教育之礁”(不以職業教育為榮,但以職業教育為恥)的思想,使學生在觀念上把職業教育作為教育分流的“收容所”。

          客觀地說,這樣的教育分流制度不是立足于學生的差異和優勢,分類指導,因材施教,而是以升學教育為軸心的被動分流;這一分流制度不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不注重學生的潛在智力發展,其服務的目的不是立足學生,而是面對少數優勢階層。在這樣的分流制度之下,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后喪失了原有的信心和動力。從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由于怕親友笑話從此不再和同窗好友聯絡,還有一些學生經常逃課,感覺未來發展前景暗淡。年少的心靈就烙下了灰暗的陰影,不能不說是教育分流制度帶來的結果。

          (二)對口升學制度

          對口升學制度建立之初是為了培養職業教育師資,其后為渴望繼續升學的職校學生帶來了一線希望,也使職業教育的層次提高到了本科水平。但國家并沒有建立完善的對口升學體系:首先是規定了對口升學的比例為5%,這無形中加大了對口生的學習負擔;其次是沒有一個從中等到?圃俚奖究频南嗷ャ暯幼猿审w系的職業教育系統?梢哉f,對口升學制度在帶給學生希望的同時,又把學生擠上另一種形式的“獨木橋”。

          其實,對口升學制度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受教育者的職業能力可以自由發展的需要,而不是單純為了升學。而我國對口升學制度實行到今天卻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從現實來看,這種制度已經完全偏離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意愿:學生升人大學之后,因其文化課基礎不強而需要附加一年的學習文化課的時間,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和生活負擔。

          從目前對口生接受的教育來看,不僅與普通教育無異,反而造成對口生在理論上不如普高生、在實踐操作上不如技校生的尷尬局面。

          (三)職業教育管理體制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根據不同部門、不同身份建立了相應的職業教育體系,從而形成了由不同身份組成的職業教育系統。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基本格局是:中等專業學校主要由行業舉辦,歸口教育部門管理,技工學校則主要由行業和企業辦學,勞動部門實施綜合管理。教育部門管理的學校大部分屬于事業編制學校,因此辦學經費能基本得到保障,師資隊伍相對比較穩定。但相對而言,教育部門管理的學校,其“雙師型”教師、實驗實訓設備和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基礎條件較差。勞動部門管理的學校具有較強的行業或企業背景,許多學校與(行)企業有著天然的聯系,在實訓條件及師資隊伍方面,技工學校具有一定的優勢。

          但這種條塊分割式的管理體制也給職業教育發展帶來了風險,主要表現為專業設置重復、辦學質量參差不齊、辦學規模小而分散。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一部分行業、企業在轉制改革中,要求學校資源剝離,學校面臨自主辦學和自籌資金發展困難的局面,客觀上造成了職業學校辦學效益低下、發展后勁不足的危機。

          (四)職業教育招生政策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職業教育為初、高中畢業生和城鄉新增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在職人員、農村勞動者及其他社會成員提供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庇纱丝梢,國家對職業學校的作出了明文規定。這種規定的初衷是為了擴大職業教育的招生范圍,增加職業學校的生源。但“擴大”和“縮小”是相對的,有時候規定的東西看似是政策上的優惠,其實是“縮小”了職業學校的招生范圍,并在政策上顯示了職業學校的弱勢地位。從政策的規定中可以看出,國家規定職業學校接受的一般都是“學業失敗者”,這些學生與其他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勞動者混合在一起,并且其家庭條件也基本上處于社會的“邊緣”狀態。

          二、教育外部制度的影響

          教育外部制度對職業教育平等的影響不是直接的,但卻是重要的。教育外部制度對職業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以及科技制度的影響,這些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職業教育平等的實現。

          (一)政治制度

          一國的教育從來都受制于本國的國家政治制度、體制以及具體的行政機制。我國在政體上屬于統一和集中領導的形式,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管理上的權責下放到了地方,但教育事業上的發展與改革由中央統一領導的性質并沒有也不會從本質上發生變化。我國職業教育是一個特殊的領域,縱觀其從無到有、從有到新的發展歷程,都離不開國家的統一決策與領導。中央對職業教育的集權管理彰顯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有利于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我國近幾年職業教育規模的迅速增加,都離不開中央的統一領導。但中央集權下的全國統一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戰略發展模式等,往往不利于地方靈活性的發揮。尤其是在各地經濟發展差異較大,落后地區發展職業教育并沒有經過嚴格意義上論證的情況下,如何發展職業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國家的統一指揮。 (二)勞動力市場分割制度

          在目前的現實中,我國人力資源市場仍然被人為分割成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而勞動力市場又被分割成主要勞動力市場和次要勞動力市場,互相之間流動極為困難,延伸到教育上就是造成職普分流成為進入不同勞動力市場的分界線,成為不可逆轉的社會分層的起點。在一些高待遇的行業或企業中,往往看重的是高學歷或較好的社會關系,接受職業教育的弱勢群體很容易被排除在外。在人員待遇上,那些擁有博士、碩士頭銜的佼佼者是相對穩定的“在編人員”,不僅享有工資、福利、醫療、退休等方面的優厚待遇,而且辦公、住宿條件一流,工作時間固定,還有不同程度的帶薪休假。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多數只能作為這些企業的“臨時工”,時刻面臨被解雇的危險,工作環境艱苦,住房簡陋,從不享受任何程度的福利待遇,請假就等于自動走人,甚至拿不到任何工資。在這種情況下,接受職業教育不可能成為大眾的自覺選擇。

          勞動力市場分割制度不僅難以使農村和城鎮弱勢群體通過接受職業教育來改變自身生存狀況,反而使職業教育有可能成為“階級再制”的工具。人們對職業教育喪失信心后,反過來又會把希望寄托在普通教育身上,這樣會進一步加劇已趨病態的“文憑熱”,造成教育過度與浪費,給受教育者增加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和機會成本。因此,市場分割不但對職業教育本身造成了歧視,而且還影響到了整個社會的公平、公正與效率。

          (三)科技制度

          狹義上的科技包括科學與技術兩個獨立的、不同方面的內容?茖W是關于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發展規律的知識體系。技術是指人們進行生活或其他活動的專長、手段、技能和裝備。廣義概念上的科技是把科學與技術作為一體來看待,不對其加以區分。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與技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活動中,科學與技術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科學與技術之間的界限已越來越難以分清。然而,在現代科技制度中,人們人為地把科學和技術進行剝離,把普通教育作為科學人才的搖籃,把職業教育作為技術工人的產地。科技的高端性與復雜性往往與職業教育無關,職業教育只教授給學生簡單的基礎知識,只有普通教育才能與科學相隨行?萍贾贫戎袑β殬I教育的歧視,使其喪失了發展的動力。

          三、社會制度的影響

          社會制度對職業教育平等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通過社會分層制度、勞動準入制度以及社會保障制度對職業教育施加影響,其核心是影響職業學校學生的平等就業。

          (一)社會分層制度

          在社會分層理論下,擁有強勢經濟資本的人群可以獲得較好的教育結果,并通過經濟資本的強化輕而易舉地積累社會資本并進而轉化為文化資本。

          對于文化資本而言,它是許多人借以實現職業變遷和自身社會價值的工具,從而造成許多社會成員對此“一往情深”地追逐與獲取,而這種工具在現時的社會體制中往往以文憑或學業成績來表達。接受職業教育的人群無論是經濟資本還是社會資本都比較欠缺,在學業成績上也存在不足,因此往往追逐不到文化資本。雖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經濟學家巴羅夫就斷言職業教育比普通教育具有更高的投資價值,但在目前的社會分層體系下,通過職業教育能否實現其價值變遷,也是目前不可預料的事情。

          (二)勞動準入制度

          在目前職業教育不景氣的狀況下,加大勞動準人制度實施力度的呼聲日益高漲。在勞動準入制度中,最主要的是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但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實施有一個特點,就是中等職業學校無權頒發資格證書。而目前社會上也存在著諸多的職業培訓機構,這些培訓機構以學制短、收費低、見效快而享有優勢。如果要實施勞動準入制度,三年一貫制的職業學校不一定具有競爭優勢。另外,勞動準入制度不是簡單地等同于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用一紙證書來決定勞動就業是有缺陷性的,對于能否有效促進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也是未知數。

          (三)社會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對于修補市場機制的缺陷、調節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平和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國際勞工組織在1942年出版的文獻中指出:社會保障是指“通過一定的組織對這個組織的成員所面臨的某種風險提供保障,為公民提供保險金,預防或者治療疾病,失業時給予資助并幫助其尋找工作”。在社會保障中,最基本、最傳統的就是勞動保險制度。我國目前在人才市場上普遍實行“三險一金”,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在眾多職校畢業生充斥的勞務市場上,這種較為優厚的社會保障制度還很少見,而且由于勞務市場中的流動性較大,社會保障制度實施起來也較為困難,直接造成了職校畢業生在就業結果上的不平等。

        職業教育論文6

          論文摘要: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融通是促進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應從汽車類專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與任務及相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分析入手,從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理念、以“雙師型”為核心的教師隊伍建設、融合職業標準與課程標準的雙證教材建設等三個方面探索汽車類專業“雙證融通”的途徑。

          論文關鍵詞:汽車類專業;職業教育;雙證融通

          近年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注重質量提高,重視內涵建設”的發展思路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的共識。一批在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處于領先地位的院校,對我國本土化的高職課程模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逐步積累了一些經驗,并正在形成獨特的課程模式特色。這些高職院校高度重視教育教學改革,在辦學理念、教學思想、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進的辦學理念有力地帶動了專業教學改革,并逐步形成了較為鮮明的課程模式特色和教學特色。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雙證”互通的課程模式走向成熟;實踐導向的課程模式正在形成。但是,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對高職課程改革的理念還比較模糊;反映高職教育特色的課程模式有待進一步探索;課程改革缺乏先進的理論指導;課程改革的動力需要進一步激發等。

          汽車類專業職業能力與資格證書

          汽車類專業(包括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改裝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整形技術)的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溝通,實質是通過兩類證書及其教育培訓的相互對應、相互承認,實現學歷教育(以文化素質水平為主要標志)與職業培訓(以職業技能水平為主要標志)的溝通與銜接,最終促進勞動者綜合素質的提高。

          學歷證書必須反映職業能力。學歷證書是受教育者綜合文化素質和教育水平的反映。在普通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的憑證;在職業教育中,則是文化程度和某類(項)職業能力水平的憑證。因此,在“雙證融通”中必須將職業資格認證作為學歷證書的內涵要求。

          職業資格證書對應專業核心能力,所謂“雙證融通”,指的是高職教育中以學歷證書為標志的學歷教育和以職業資格證書為標志的職業培訓之間的一種融合和溝通。其實質就是兩類證書內涵(即綜合文化水平與職業技術/技能等級)的銜接與對應。要實現“雙證融通”,首先要按照專業培養對象的未來崗位,針對專業核心能力確定專業相對應的職業類別,一般一個專業可以對應2~3個職業。其次,要確定職業資格等級與學歷層次的對應關系,主要是文化水平要求與職業能力要求的對應。

          汽車類專業“雙證融通”培養模式

         。ㄒ唬┮怨ぷ鬟^程為導向的課程理念

          課程建設、課程模式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先進的理念支撐,必須結合示范性院校建設中的重點專業建設,借鑒國外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新范式,有效整合學校的教學與科研資源,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具體而言,當前高職院校在課程結構上應摒棄學科結構系統化的原則,確立以德國職業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模式為代表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思想,對傳統的課程模式進行顛覆性改革。為保證先進課程理念的引入,可聘請有關專家到校指導,以提高效率、少走彎路。

          課程體系構建突出對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將職業標準引入課程體系,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通過對職業崗位能力的分析,我們在課程教學體系中突出了汽車發動機檢測與維修、汽車底盤檢測與維修、汽車電器設備檢測與維修等主干課程的建設和改革,構建了基礎實訓、專業實訓、校外企業頂崗三個模塊,以此支撐學生核心能力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對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進行篩選、整合,將專業主干課設計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實訓課程,突出核心能力培養。

          依據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知識與技能,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如將專業核心課程汽車發動機檢測與維修,按照檢測與維修項目進行教學內容的優化。課程內容的組織完全按照實際工作的基本過程與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進行。

         。ǘ╅_展以“雙師型”為核心的師資隊伍建設

          “教”應以“學”為前提,有什么樣的學習過程就應有相應的教學過程,所以,教師角色定位要更多地以學生角色的改變為依據。首先,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輔導者,即教師對整個教學做整體計劃與實施,確定任務后輔導學生完成作業。另外,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指引者,教師對社會崗位需求的認識程度,對崗位技能的把握程度,直接決定了案例選擇的側重點,也直接影響著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所以,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教師負有重任。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是優秀的教學者、熟練的操作者和敏銳的崗位需求分析者。

          提升師資隊伍質量是保障“雙證融通”教學模式實施的關鍵。要將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鍛煉形成制度,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短期實習或頂崗實習。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強化教師的職業技能培訓,鼓勵教師參加各類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鼓勵教師到企業兼職,參與專業實踐。

          要通過產學結合,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的既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又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隊伍。聘請一定數量的來自于企事業單位的有關專家、學者和行業權威、骨干作為兼職教師,一方面滿足專業教學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好地架起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橋梁,有利于爭取行業支持,使專業建設更貼近社會需求。

          (三)融合職業標準與課程標準的“雙證書”教材建設

          引導高等職業教育實施“雙證融通”的主導教學模式。所謂“雙證融通”,就是堅持以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為導向,采用高職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教育模式,確保在教育教學中體現兩個證書的水平,同步提高高職畢業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職業素養。對于汽車類專業來說,職業資格證書包括助理汽車改裝工程師、汽車改裝工程師、高級汽車改裝工程師三個等級;汽車修理工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汽車裝配工以及汽車商務營銷師等。

          建設一套融合學歷教育和職業資格教育的教材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通過“雙證書”課程的學習,可以在不增加學時、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取得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教材建設應該圍繞職業能力來完善教材體系,在職業能力基礎上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職業教育“雙證融通”是通過改革消除或減弱兩種證書的差異,增強兩者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主要指以下三個方面:

         。1)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的融通,它是“雙證融通”的實質。而兩種標準的融通又依賴于學生個人發展目標與社會發展目標的融通。高職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的融通。

         。2)課程評價方式與職業技能鑒定方式的融通。職業技能鑒定是一項基于職業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動,是由國家認定的考核機構對勞動者從事某種職業所應掌握的技術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所作出的客觀測量和評價。這些內容是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職業技能鑒定規范和相應教材來確定的,并通過編制試卷進行鑒定考核。因此,學校的考核一般可以兼容職業技能鑒定的要求,以滿足技能考核要求。

         。3)學歷教育管理與職業資格管理的融通。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和課程標準是由教育行政部門審定的,而職業資格標準和職業技能鑒定機構是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審定的,兩種標準的融通客觀上也要求雙方管理者的溝通。通過建立一種經常性的溝通機制,實現社會管理協調的重要形式。

        職業教育論文7

          一、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政策導向關系分析

          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普通教育是向更高一級院校輸送人才,而職業教育使學生掌握一門專業技術,成為社會建設的主力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不同層次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當前我國普通教育熱與職業教育冷的現象普遍存在,政策導向不盡合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招生政策存在差異

          國家、政府的政策、資金、人事、招生等方面的不平等,致使職業教育資源出現流失現象,有些職業學校被層層下放,有的職業學校被停辦或改做他用。在招生政策上,考分高的進入普通一、二、三類高中,所有普通高中錄取完畢后,剩下的低分考生再進入不同的職業高中。同樣,在高校招生中,由于本科層次幾乎不設職業教育,本科錄取階段固然不存在職業教育的錄取,而只能參與?齐A段的錄取,但即使是參與第三批錄取,高職院校和高職專業仍得排在師范、農林類?圃盒;驅I之后再進行,剩到最后的低分考生才是職業高校的錄取對象。這種招生政策的傾斜導向,實際上是進一步強化了“重文輕技”思想,加大社會等級觀念,滋生了追求高學歷的社會環境,這種失衡的社會心理需求必然導致國家教育結構的重大比例失調。

          2、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錄取比例及辦學質量不協調

          普通教育是以培養德智體美健全人格全面發展發展為宗旨,以學習基本知識為導向,在新一輪的教育體制的改革下,21世紀,我國普通高中大發展和中等職業教育的大滑坡。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xx年以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結構呈現了明顯改變的趨勢,普通高中招生人數由20xx年的830萬人降低到20xx年700萬人,中等職業教育由20xx年869萬人降低到698萬人,而高等教育招生人數由20xx年640萬人增到823萬人。從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招收人數變化情況可以看出,自20xx年以來經過幾年的大力調整,基本實現了高中階段普職比例相當,但高等教育卻卻普職發展不協調,在普、職溝通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機制保障。綜合來看,普、職教高等教育之間在辦學的質量和效益等方面仍存在不協調的現象。

          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的辦學政策不連續、不互補

          職業教育與普通高校教育建立連續、互補的教育體系,為人們選擇不同的成才路徑,為多樣化途徑培養人才提供了選擇。同時,樹立大職業教育觀,建立完備的職業教育體系,形成初、中、高多層次的職業教育體系。淡化“職中、中專、技!焙汀捌胀ǜ呗、成人高職”以及“學歷教育與培訓”之間的差異,強化中、高職的統一管理,實行多元化、多形式、多層次、多類型相結合的辦學體制,徹底解決長期存在的條條塊塊的管理模式,打破本位主義的束縛。在教學內容、課程設置上突出每個階段的特點,并相互銜接。實現普通教育、職業教育的一致性,無論是普通教育還是職業教育,完全可以根據個人愿望選擇入學。這樣才能使教育的能效和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也給職業院校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成長機會。建立溝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補習教育,建立一種規范的補習教育制度,具有綜合教育選址的學校,學生可以接受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發展方向,進行有選擇的定向學習,實現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比較合理的溝通和銜接。

          二、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社會認知關系分析

          1、學生本身對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認知

          在幾千年“學而優則仕”的封建觀念影響下,莘莘學子千軍萬馬去擠考大學這座“獨木橋”,然而能升上大學的畢竟只是少數,在同齡人中只占6%—7%,其余的人被擠下“獨木橋”。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從教育客觀上來講,應調整中等教育的結構,即學生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后進行分流:一部分分流到職業學校,一部分分流到普通高中。分流的比例為60%—70%進入中等職業學校,30%—40%進入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畢業生少部分升入對口高等院校深造,進一步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絕大多數學生學有一技之長,回家發家致富,成為當地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和領頭雁。

          此外,不同地域對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認知差異明顯。對我國教育發展的實踐表明,中西部地區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雖然國家一直強調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并適當通過行政手段的調控來促進它的發展,但目前中西部地區的中等

          職業教育遠不能撐起高中階段教育的半壁江山。隨著全球化、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及就業形勢的變化,人們對于教育改變命運的看法,會因地域、經濟、文化背景等產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群體也會形成其特有的認同模式。對于廣大中西部學生來說,高中階段教育的選擇不僅是自身意愿的結果,更是適應社會發展的節奏,形成的應對策略。

          2、學生家長對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認知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人們意識到知識改變命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知識型人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廣大的家庭寄希望用知識武裝自己;同時在巨大的競爭就業壓力下,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夠用高學歷敲開未來美好生活得大門。于是家庭條件好的孩子自然進入普通高中教育的大門,而有著巨大生活壓力的父母們也滿心期待進入高中校門的孩子能夠圓兩代甚至祖祖輩輩的大學夢想。于是,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人們把更多的希望寄托給了普通高中教育,希望可以通過對教育的高投入帶來高收益,實現人力資本邊際效應的最大化。但并非所有學生都能走進高中的校門,那些沒有良好的家庭社會資本,沒有可利用的人脈關系,對孩子未來就業狀況沒有強大信心的父母,選擇對就業有承諾的職業教育,同時較少的教育投入,讓很多沒有條件可以依賴的家長看到了希望。同時,現階段的高等教育存在諸多弊端,好多大學生在畢業后找不到專業對口的職業,或在大學階段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在面對就業選擇時還需要重新回爐,進行職業技能方面的培訓。這對渴望有一技之長的學生來說,相對較短的學習時間,壓力相對小的學習環境,可以期待的學習成果,成為選擇職業教育的動因。

          3、現實條件影響認知和選擇

          無論是考慮到教育成本與收益,還是家庭社會資本的權衡,學生選擇職業教育更多的是想在畢業后得到期許的工作,但是中等職業教育能為大部分學生找到滿意的工作嗎?現階段教育已經成為了一種產業,尤其是高等教育和校外培訓機構,他們在知識經濟時代贏得了滿桶金。不收學費的中職院校,只是在維持著一種正常的義務性教育活動。學校師資、教學質量、配套設施等良莠不齊,多數院校都不能為學生找到理想工作。曾經對職業院校的“分配工作”抱有無限期待,可用一位家長的話的說,“分配到街邊小攤上也叫分配工作”,由此可見,職業教育對于學生就業出路不負責任。此種狀況之下,人們對于未來的職業發展沒有可以預見的美好前景,對職業教育越來越沒有信心,產生信任危機。

          在升學率這一硬性指標的規定下,不管是學校、家長還是學生,在高中階段接受的磨難是最多的。父母和老師在承受壓力的同時,把更多的希望和囑托寄予學生、孩子身上,把考試技能當成唯一技能來對學生進行培養,缺乏對生活技能、心理素質和學生道德品行方面的培養。這使接受普通高中教的孩子們,成了之乎者也的書呆子和考試的機器,面對生活和未來就業等的競爭壓力,沒有較強的應對能力。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的就業難、畢業之后的再回爐,這些都是他們選擇普通教育時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三、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互動融通、協調發展的策略

          20xx年6月,時任國務委員陳至立曾經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教育體系的兩個支柱,必須協調發展,不能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不同層次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國家對于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制度的提出,傳統文化觀念等一些社會外在因素的影響,對于推進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和諧發展提出戰略性的策略。

          1、轉變思想觀念,使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價值觀層面保持一致

          當前教育體制改革的價值取向在追求個人主體性發展的同時,還重視對科學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適應性。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也是以培養人為目標,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發展職業教育應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長期政策。將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更好地銜接起來,更好地為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

          2、政府部門作出對職業性人才的培養指示,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共生

          為了貫徹落實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勞動保障部提出八項關于培養適合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措施,其中,第二項措施指出: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實施“三年五十萬”新技師培養計劃。第三項措施指出:組織開展技能競賽等多種形式活動,完善高技能人才選拔機制。第四項措施指出,改進高技能人才評價方式,完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第五項措施指出:建立高技能人才開發交流機制,促進其發揮更大作用。第六項措施指出: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引導更多的技能勞動者崗位成才。

          3、深化勞動人事制度改革,促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銜接

          受傳統觀念“一紙文憑定終身”及學歷本位的影響,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和薪酬待遇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因此,我們應進一步完善以能力本位取代學歷本位的聘用、晉升和薪酬制度,建立健全以職業為導向、以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為重點,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并重的人才評價體系,逐步規范企事業單位勞動用人機制,切實保障職業教育畢業生和普通教育畢業生都有同等的競爭機會。

        職業教育論文8

          一、株洲市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職業教育集群化發展的價值分析

          (一)資源共享實現最大化

          20xx年全國職教會議上,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株洲職教園區涵蓋了中高職、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等不同類型和層級的職業教育。因此,在職教園區構建中高職相互銜接,“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互溝通的模式,在職教科技園區內的職業學院之間實行學分互認,企業培訓和相關的實踐工作經歷可以學分置換,即打造“職業教育立交橋”可以實現。[1]職教園按照“優化資源、合理布局”原則,圍繞職教改革的總體目標,并充分結合株洲職業教育現有基礎,實現原有各院校的集中辦學,集聚了資源,已投入試運行的湖南(株洲)就業創業指導中心,能夠為技能培訓、創業孵化、公共實訓、技能鑒定、職業資格認證提供廣闊平臺。徹底解決困擾職業院校的設備問題,從而實現實訓基地設備的共享。

          (二)為產業升級提供動力

          石偉平教授曾提出,“職業教育本身應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型等方面加強建設,從而更好地為產業升級服務”。株洲職教園完整對接株洲產業,整合重復專業,發展骨干示范專業,通過建設焊接中心、機械制造中心、自動化控制中心、汽車制造中心等實訓中心建設,促進株洲經濟產業提質增效升級,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功能。當前,職教園正積極推進湖南保險職院的進入,作為國內惟一的保險類職院入駐,不但可以占領我國保險行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制高點,而且可以引進中國人壽企業大學、中國人壽養老養生基地、后援服務中心等落戶園區,這將會把株洲迅速打造成長株潭城市群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示范區和保險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的先導區,將極大地推動株洲市的產業大發展。

          二、城鎮化進程中職業教育集群化發展的策略

          (一)加快推進職教園的建設

          其具體的思路設計為:

          (1)轉變建設觀念。株洲職教園從20xx年啟動到目前只有4所院校建成開學,速度較慢,原因主要是建設重點放在“建城”。株洲職教園可以將建設重點放到“建!狈矫,加快推進學校入園,發揮企業的聚集效應;

          (2)理順管理機制。剝離株洲市教投公司管理職能,并明確其職責。完善園區管理機構,職教園管理辦公室作為園區教學業務和日常事務管理機構,主要負責職教園的管理、協調等綜合改革工作;

          (3)盡快推進院校建設。落實政府的工作要求,指定時間進度表,盡快完成征地拆遷工作,確保已簽約院校盡快開工建設。

          (二)構建多層次職業教育體系

          為推動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提升辦學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20xx年在全國職教會議上,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到20xx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學制完全有發展提升的空間,特別是向本科、研究生等高層次教育發展,中等職業學校應發揮基礎作用,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高等職業學校要發揮引領作用,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本科、研究生層次職業教育重點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形成多層次銜接貫通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北京、上海、福建等經濟發達地區已經率先舉辦了四年制技術教育,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株洲市可以利用職教園優良的職業教育資源,在支持高職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做法可以借鑒:

          (1)開展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試點。根據省情及地方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急需緊缺人才培養的需要,支持高職院校選擇高職精品專業與本科高校開展聯辦應用型本科專業試點,面向本省生源,以本科二批次錄取,聯合培養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支持高職院校與本科高校聯辦成人教育本科專業;

          (2)開展聯合培養專業碩士試點。在工學、農林和藝術類等領域,支持校際聯合開展“3+2+2”(三年制高職+兩年本科+兩年碩士)、“5+2+2”培養專業碩士試點(五年制高職+兩年本科+兩年碩士),聯合開展“3+4”(三年制高職+四年本碩連讀)、“5+4”(五年制高職+四年本碩連讀)?破瘘c本碩連讀試點。

          (三)發揮政府部門統籌協調,整合資源的作用

          職業教育的集群化改革和發展,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1)政府要高度重視,將職業教育推動城鎮化發展,對接地方產業產業發展的計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規劃,加大財政投入;

          (2)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整合教育資源,結合產業集群對人才需求的穩定性,批量性和同質性的特點,統籌高職院校的建構,規劃布局和發展,科學合理利用高等職業教育資源,杜絕重復建設,避免無序競爭,創建優質高效的全市職業教育一盤棋的新局面;

          (3)為職業院校和企業合作搭建良好的平臺,促進產學研的結合。鼓勵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共同申報大型研究課題,加大對產業集群和專業集群的聯合申報方面的鼓勵與支持力度。與政府、行業企業一起研究產業發展、結構調整和人才培養,并組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教學和科研團隊。政府主導,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行業引領,實現人才培養與崗位職業對接;企業參與,實現教學內容與技術進步對接。通過“三個對接”,建立起“快速反應、同步跟進、動態調整”服務產業結構調整的創新機制。

        職業教育論文9

          一、加拿大職業教育理念與我國職業教育理念的對比

          (一)國人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不正確

          國人職業教育理念落后,在高考錄取時,本科學校優先于?坡殬I學校錄取學生,只有考不上本科學校的學生才去?坡殬I學校讀書,?坡殬I教育成了部分學生沒有選擇的選擇,教育制度無情的將學生進行等級劃分,?坡殬I教育的學生被我們的社會打上“低本科生一等”的烙印,導致我國人才資源高度集中于本科教育,職業教育培養的高技能高技術性人才匱乏,阻礙我國制造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在加拿大,他們認為專科職業學院學生與大學本科學生一樣的重要,只是社會分工不一樣,相互之間不能替代,各有所長。

          大學本科學校培養的學生偏重于理論,職業學院培養的學生偏重于實踐技能。在加拿大,?粕绻想學到更多理論知識就再去讀大學,而本科生畢業后如果覺得實踐技能不夠,還需要多學些實踐技能就再去讀?坡殬I學院。加拿大教育更多以社會需要為導向,將本科教育與?坡殬I教育有效的資源整合,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為社會、為學生就提供什么樣的教育培訓服務。加拿大的學生和社會在對待職業教育和文憑上更加務實。比如企業在招聘工作人員時,文憑的高低不是錄取員工與否的主要指標,更多的是看崗位的性質,人才需求與學生所具備的能力是否相匹配。一個對技術要求高的工作崗位,絕不會錄取一個取得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而沒有取得相關職業技能證書的畢業生,更多會錄取一個取得相關職業技能證的?粕H绻@個本科生非常想得到這份工作,那他還需要到?坡殬I學校去學技術并取得相關技術職業證。相反,國內對學生的認定更多的是看文憑,把學生引導到文憑競賽的道路上,使得學生不是在為社會需求、自身興趣而學習。結果是,學生們非常辛苦的考取文憑,但高文憑不一定能滿足企業的需要,不一定能更好的勝任工作,這就是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

          (二)我國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教育管理理念落后,還是采用“嚴進寬出”的教育理念,現在由于招生原因,很多職業院校已經轉變為“寬進寬出”!皣肋M寬出”是指,學生通過嚴格的考試等方式進入學校學習很難,但畢業很容易,我國職業院校學生的畢業率都在95%以上,這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職業教育不到80%的學生畢業率形成反差。加拿大職業教育實行的是“寬進嚴出”,“寬進嚴出”是指學生通過考試、申請等方式想進入學校學習很容易,但要拿到畢業證書必須達到學校嚴格的考核標準,否則不能畢業。我國職業教育管理理念與加拿大職業教育管理理念最大的區別就是“寬出”與“嚴出”,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對學生進行具體管理、考核時,會帶來巨大區別。

          二、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

          (一)樹立對文憑、職業教育的正確認識

          國人對文憑的熱衷,主要是緣于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和現代社會錯誤的選人用人觀。在傳統思想方面,由于我國古代讀書好的學生,最終可以做官,讀書成功意味著事業成功,漸漸使國人對讀書形成了巨大的期望,高學歷高文憑成了一味追逐的目標。在現實中,家長在培養子女方面,很少關心子女的興趣、愛好和擅長的方面,一味鼓勵考大學、考名牌大學,而子女如果選擇讀職業類院校,則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不成功。在社會選人、用人觀方面,我國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不是從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一味的追求高學歷、高文憑,不但導致了人力資源的錯配,也產生了錯誤的社會影響。典型的案例是,某市環衛部門招聘環衛工人時,有研究生竟然成功應聘。我們不否認研究生也能做合格的環衛工人,但這與現代人力資源最優化配置相違背。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首先是要喚醒國人對文憑的認識,一個學習成績不太好,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一樣是人才!對我們的社會來說,人盡其才,學以致用才能實現人力資源利用的最優化。

          (二)改變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學習加拿大的“寬進嚴出”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高等職業類院校的學風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學生“逃課”、上課睡覺、玩手機等教育管理問題頻發。我認為要徹底改變現在高等職業院校的學風問題,必須要轉換我們的教育管理理念,學習加拿大的“寬進嚴出”。

          下面以加拿大安大略省“卡納多學院”對學生的管理效果為例。在加拿大“卡納多學院”學習期間,平時接待我們的是已經從“卡納多學院”畢業的兩名中國留學生,他們在國內則是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中外合作辦學班的學生,在國內讀2年后轉入“卡納多學院”繼續學習2年。通過與他們的交流及實地調查,進一步了解了“卡納多學院”的學生教育與管理。在“卡納多學院”學習的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的中國留學生,在中國國內學習成績并不是一流的學生,可以說是高考文化成績中等偏下的學生,在國內職業院校讀了兩年,他們大部分英語四級都沒有能通過,那么在國外學習面臨語言壓力的情況下,是怎樣完成學業的呢?留學生坦言,在國內兩年是“混”過來的,在國外兩年是“學”過來的。為什么中國的學生一到國外就認真學習了呢?是因為在“卡納多學院”有嚴格的考核制度,一學年兩學期中,只要有一門課程不及格則必須留級,全部課程通過后進入下一年級學習,至于具體畢業的時間則完全取決于學生全部課程通過的時間,在“卡納多學院”有讀了5年還沒有取得畢業證書的中國留學生。所以,當中國留學新生進入“卡納多學院”時,與師兄師姐們一交流就很清楚的認識到,只有認真學習才能順利畢業,而且“卡納多學院”的課程通過率一般不超過80%,比較難的專業,學生順利畢業的甚至只有約50%,嚴格的考核樹立了優良的學風,優良的學風為學校發展打好了基礎。和國內學校相比,我們的學生期末考試不及格有補考,補考不及格甚至還有畢業清考,而且畢業清考的通過率極其的高!學生們屆屆相傳,學生對學習沒有壓力,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教學質量怎么能得到保障?好的學風自然很難建成。學校對學生學習要求的不同,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所以,要樹立更好的學風,要從對學生認真嚴格的考核開始。通不過考核的,則不能讓其畢業,這既是對社會人才質量負責,也是對學生自身負責。

          (三)打通本科學校與?坡殬I學校之間的通道,實現本科與?平逃Y源互補

          在加拿大,本科學校與?坡殬I學校之間是互通的,本科的學生想多學職業技能,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可以申請進入專科職業學校學習。?坡殬I學校學生想多學理論知識,可以申請進入大學本科學習,以彌補本科與專科職業學校相互之間的不足,更好的服務于學生和社會。為了便于學生相互之間的流通,各學校之間實行學分制和學分互認。我們中國的高校,絕大部分也已經實行了學分制,但學分基本不互認,本科學校與?坡殬I學校之間的通道,僅是?茖W生通過統一考試升入限定的本科院校學習。希望我國能盡進一步打通本科與專科之間的通道,實現本科與?浦g的教育資源互補,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和發展的空間。

        職業教育論文10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

          1.教學方法與手段單一。

          教學目標的錯位就必然會導致教學方法的簡單化甚至教學模式的填鴨化。無論是考證輔導班式的教學還是《經濟法》純理論教學,都停滯在講授理論和加強課堂與課后練習的傳統教育階段。筆者在中國知網、萬方等學術期刊網上就這一主題專門進行了搜索,搜索結果顯示,雖然有個別教師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高職《經濟法》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反思,但結果無外乎在傳統講授法的基礎上增加了圖表法、案例教學法或雙向提問式教學法等傳統教學方法,并沒有脫離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有些學校倒是對傳統教學模式作了一定的反思,引入了網絡手段,可是卻陷入了認識上的誤區,就是只把傳統課堂教學的內容放到網絡教學平臺,供學生瀏覽學習、下載資料。在這些網絡教學中,網絡的教學特征,教學功能,教學互動等優勢都沒有完全體現發揮出來。因此,都沒有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效果一般。

          教學理念的陳舊導致教學方法的單一,進而導致教學目標難以實現。筆者關于這一問題曾經在學生中做過調研,學生們普遍表示,《經濟法》課程給他們的印象就是上課學習、下課背書、考前做題,非常地傳統,也非常地無趣。傳統的填鴨式與題海式的傳授方法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獲得的《經濟法》知識難以鞏固,教學中的前學后忘成為普遍現象,難以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本就一般的情況下,這種后果更加明顯。教育的目的是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而非為了幫助學生應付考試,如果純粹為了考試而教學,是不可能實現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我們應該去提倡“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地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難以實現這一目標,為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通過教育信息化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創新

          1.理論依據構建。

          筆者認為,信息化教學模式的主要手段是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信息化建設指引下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的最終形式就是通過計算機網絡完成日常教學任務。這么認為的依據是著名的“情境認知理論”!督洕ā肥且婚T社會科學,《經濟法》教學的要求契合情境認知理論的特征。情境認知理論認為,教師創設的情境要與真實的社會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動的情境相吻合。這樣,使學生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概念工具的應用以及問題解決,形成科學家看待問題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共同體的文化。而要在課堂上去模擬與《經濟法》相關的、真實的社會情境、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學情境,唯有通過計算機網絡手段來實現。因此,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網絡教學應該實現以下幾方面創新:

         。1)教學目標上,應該以實現學生主動性、創造性地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為目標,立足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而非提升考試通過率。

         。2)教學內容上,應該建立在教材基礎上,能夠為網絡所共享的教學課件、多媒體信息資源以及試題庫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脫離教材。

          (3)教學方法與手段上,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在注意情境設計、協作學習環境設計、網絡教學策略設計的同時,還要注意信息資源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具體的知識點要盡量采用文本、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表現。

         。4)在考試設計方面,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手段實施考試,實現隨機題庫制與無紙化考試相結合,減輕教師閱卷負擔,減少閱卷出錯率,同時節約學校的經費資源。

          2.教學目標設計。

          傳統的《經濟法》課堂教學僅僅以順利完成期末考試或提升考證通過率為目標,完全背離了職業教育的初衷。信息化建設正好可以實現教學目標設計的創新,真正實現素質與技能教育。筆者以為,高職《經濟法》教育應根據高職人才的特點和培養目標,在教學中避免理論與實踐分離、知識和能力分離、教學和考證分離,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與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這一教學目標難以實現,而網絡化教學則可以完成這一任務。筆者認為,《經濟法》課程的網絡化教學,意味著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對理論知識進行情景模擬預設,然后通過網絡手段實現機———機資源共享,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預設的模擬情景去學習理論知識,并運用理論知識對情景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解答。

          3.課堂教學創新。

          《經濟法》課程的網絡化教學,關鍵在于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創新。這一舉措必須要在充分考慮高職學生心理與認知特點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使之契合高職學生的特點,也符合學生考證與就業的需要,從而摸索出一套具有實用性和有效性的《經濟法》課堂教學模式。第一,教學內容創新。可以考慮在保證《經濟法》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多使用教學案例,只不過教學案例要與情景模擬法相結合,在案例設計時要注意增加學生的代入感,在合適的案例中可以考慮由學生來扮演案例的主角,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同身受,提升教學效果。

          第二,教學方法創新。主要是要大量地使用案例分析法與情景模擬法,《經濟法》教學過程非常適合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而這也正是引入網絡化教學的根本原因,因為唯有計算機信息技術方可實現通過聲音、圖像、動畫等電子元素將教學案例形象的在計算機上表現出來,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深刻地理解知識適用的條件,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教學手段創新。網絡化教學離不開電子教學資源的制作與共享,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前準備好《經濟法》課程的內容,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好教學課件、動畫軟件等電子教學資源,將其上傳到機房或校園網絡平臺上,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網絡手段實現資源共享,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4.考試制度改革。

          教育信息化建設不但能夠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還可以實現作業與考試制度的創新。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完成大量的作業布置和批改任務。在考試前,教師要首先出試卷、印試卷、裝訂試卷、分裝試卷,考完試以后還要辛苦地閱卷、核分、填寫成績單,可謂事倍而功半。在網絡化教學模式下,這一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實現無紙化的作業與考試,節約教學資源。

          第一,通過計算機網絡,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就可以進行作業布置,讓學生在計算機上當場完成,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通過計算機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輔導和答疑,學生完成作業后通過計算機可以完成自動批改,結果會傳到教師計算機上,由教師根據結果再進行重點講解。

          第二,教師在考試前只編寫并在網絡上按照規定格式上傳試卷即可,題量、分值與考試時間都可以事先在計算機上設定好。學生考試在機房進行,直接進行上機考試,在試題庫中隨機抽題,不僅杜絕了學生相互作弊的可能性,還可以在考試完畢后由計算機立即統計出學生的考試成績,并通過網絡上傳到教務系統,無須教師再辛苦地閱卷,更不會出現核分和登陸成績時不小心出錯的情況。

          這樣,在網絡條件下,最終可以實現作業與考試的無紙化,節約了學校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實現了考試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反思傳統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實現與時俱進的改革與創新,離不開教育信息化建設。通過對《經濟法》課程實施網絡化教學改革,可以發現教育信息化建設滿足了情境認知理論對教育的要求,可以實現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考試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從而達到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培養技能型職業人才的目的,并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進路。

        職業教育論文11

          摘 要:職業教育順應時代而生,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職業教育強調職業技能的學習,承擔著為社會提供技術人才的重任。與傳統素質教育不同,職業教育更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那么是不是文化知識的學習在職業教育中就不重要了呢?其實兩種教育模式相輔相成。有良好的文化知識做基礎,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職業技術,提高自身的動手和實踐能力,做一名出色的職業人。

          一、社會需要人才

          當今的教育界中有兩種培育人才方案呼聲頗高。其中一種就是傳統的素質教育,培養學術上的精英,也就是所謂的學者。學者有較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知識淵博,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學者的學歷當然越高越好,高的學歷體現了一個人受教育的程度、學習時間、閱歷和學習的能力。通過應試教育層層選拔后的學子們,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博士、研究生已經成為某些企業招聘的起點。這些人服務于各個領域和崗位,體現出高的文化素質和卓越才能。自古以來中國講究學術上的探索和研究,無論是文學、數學、藝術還是天文、地理,正因為有了學者的研究、總結、傳承和發揚,才有了千年文化知識的積淀,各種文化百花爭艷。這些人也因為掌握了更多知識和信息,才得到了社會的尊重和青睞。

          隨著中國的發展,社會人才需求與教育人才供給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們發現在有大批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很多技術性工作也找不到人來做了,就算勉強找到人來做也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企業往往付出高薪的代價還是找不到合適的人。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渠道就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有技術的老師傅帶出徒弟,由徒弟傳承師傅的技術繼續為社會服務,然而這些師傅的精力畢竟有限,培養出的徒弟數量少,技藝也參差不齊。在此過程中,由于沒有新的知識、理念的融入,許多技術得不到改革創新,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這樣的背景之下,另一種人才培養模式產生了,這就是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因為具備了專業技術,能幫助人們滿足某方面的需求而被社會接受和肯定。

          社會需要人才,隨著社會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文化多元性越來越強,對教育也提出了多元性人才的要求。有著不同知識結構、技能結構的人才能服務于社會的各個部門,社會才得以發展和

          進步。社會的包容程度隨之提高,各種人才不拘一格,只要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為人民服務,為時代的發展作出貢獻,就被社會肯定和接受。

          二、時代成就了教育,教育服務于社會

          相對于發達的西方國家,我國的職業教育比較落后,這與我國的國情有密切的聯系。近年來,職業教育得到了大力支持。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各種力量也紛紛投入了對職業教育的研究和建設之中。曾經有一種說法就是,我國的教育實用性不強,是脫離社會實際需求的精英教育。換一個角度想想,畢竟就是這樣的教育使我國全民素質得到了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加強,各種科技文化欣欣向榮地發展,使中國成為真正的強國。職業教育作為滿足社會需要的一種形式,讓學生有更多的出路和選擇,補充完善了教育系統。傳統的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在社會經濟中承擔著自己的義務,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為社會輸送人才。時

          代成就了教育,教育服務于社會。

          三、職業教育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

          1.職業教育的優點

          區別于師傅帶徒弟的老的職業傳承模式,職業教育把職業技能的學習與傳承帶到了大學的課堂之上。培養出的人才,既有了專業的技術,也有了現在人們普遍看重的學歷,受到廣泛好評。與傳統教育相比,職業教育在進行系統的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更強調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提供各種各樣的技術人才滿足社會不同行業的需求:農業、工業、建筑業、各種服務行業等。“人才”是檢驗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一年,各類院校為社會提供的職業人才數量達百萬之多。通過社會和時間的檢驗,職業教育人才優勢顯現出來。

         。1)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有專業技能,專業設置多種多樣,滿足了社會人才需求,突破了傳統教育以知識文化課考試成績來評定學生優劣的模式,職業教育更突出因材施教,把工作技能學習帶到了課堂之上。教育的過程不再是單單把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成績來考查和判斷學生的優劣,而是讓學生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有目的和有重點地進行技能學習。讓學生學習一項本領,用以實現自己的價值或作為賴以謀生的手段。職業教育設置專業種類多種多樣,符合社會各行各業的要求,為學生的就業擇業提供了廣闊平臺和發展的空間。其專業的設計和打造,都是千萬教育工作者智慧和勞動的結晶。作為一名職業教育的學生,應該以自己所學的專業為榮,并熱愛自己的行業,準備奉獻和服務于自己的崗位。

         。2)學生的起點較高,上手快。職業教育的學生大多是中專或者?频膶W生,學生的起點相對初中或者更低文化程度的學徒來說,知識結構較完整,學習能力增強。()許多單位更看重學生的學歷,造成了這些學生擇業起點低的現象。大多數職業教育的學生從事的都是基層的工作,似乎不符合中國傳統觀念中只有當官當領導才是有出息的看法。但是換一種思路,在如今就業競爭和壓力如此大的情況下,這些學生相對來說卻很好就業。這雖然是一個復雜的矛盾體,但對于每年千千萬萬的畢業生來說孰輕孰重應該很好判別。這些工作將會給職業學生帶來工作和生活的閱歷,有了生活的物質基礎,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當然萬事開頭難,每個行業甚至于每個崗位都會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進人員必定需要適應的時間。很快用人單位就會發現:這些有一技之長的學生上手快,接受能力強。同時,由于這些學生有較好的知識作為基礎,他們能更快地接受新的內容,及時地對技術或理論進行更新、革新,這些都為繼續教育和再教育打下了基礎。在此過程中,職業教育也在不斷地更新自己的內涵以適應社會的

          發展。

         。3)大學是文化的聚集地和最新信息的交匯地,為職業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知識和技術平臺。學校的學術環境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最好搖籃,這里為職業教育提供了師資、實驗平臺、信息和技術。各種思想在這里融匯并碰撞出火花,讓技術的改革和創新的瓶頸得到突破,技術不再停滯不前。民間的技藝、書本的知識,甚至是高級領先的技術都能在這里得到發展、傳承和發揚。這有助于職業技能的產生、發展、進化、記錄,形成各種文獻資料。在教育的過程中,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使信息批量傳遞的同時產生了新的信息,形成新的文化。職業教育秉承這些優點得到了大力提倡。

          2.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相對落后,體制建設還不健全,許多問題亟須解決。

         。1)職業教育培養人才需要時間,人才培養具有滯后性。社會需要什么人才,需要多少人才是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變化

          的'。教育本身處在被動提供人才接受社會考驗的位置,同時職業教育的研究和建設也需要時間。面對培養人才需要時間及社會快速發展的雙重壓力,人才提供滯后性的問題顯現出來。職業教育必須全面系統地發展起來,形成一個穩定的人才培養機制,化被動為主動,持續、平衡地為社會輸送需要的人才。

         。2)職業教育機構機制不完善。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往往具有職業特征,所具備的技能有專一性。轉型困難,學生一旦進入某個專業學習,其學習都會是專業的、系統的,需要投入學生的精力和時間,還有投入社會的教育資源。一旦學生畢業后不從事相關的工作,這何嘗不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加之,職業教育發展還不完善,如果學生已經完成了一個專業相關的學習,下一個階段想要更深入的學習,往往需要參加成人高考,這就把文化課成績差和專業不對口的學生擋在了門外。職業教育應該往高學歷和高技術方面發展,培養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職業技術人才,這些都需要完善的機構機制作支持。事物都在社會的選擇和淘汰中不斷進步,職業教育的機構機制必將在其發展過程中得到完善。

         。3)社會對職業教育不了解,學生自身定位不準確,職業教育遭遇尷尬。在人們普遍接受素質教育的體制下,許多企業選擇職業教育的學生都處于一種觀望和試試看的態度。傳統的理念之下許多用人單位在同等條件下更愿意選擇傳統教育下的優秀學生,因為那些好的大學都是擇優錄取。這些大學有好的教育資源,得到了良好的素質教育,這些學生成績必然更優秀。是不是成績好的學生就樣樣都好呢?他們忽略了完成工作并不是有理論知識做指導就夠了,還取決于各方面的因素。社會的傳統觀念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同時,職業教育的學生也處于一種中考或者高考失敗的壓力之下,是不是選擇職業教育就是失敗的證明?甚至有的學生在職業教育的過程中,采取消極、蒙混過關的態度。這需要社會和老師的積極引導,為學生找到準確的定位,走出心理陰影,建立正確的學習觀、職業觀和人生觀。這些都需要時間的,還是那句話:“人才是檢驗教育的真正標準。”只有職業教育的學生真正地在其崗位上發揮作用,做高素質的職業人,才能實現自身價值,用事實告訴社會什么是真正的職業教育。

          (4)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取舍程度難以把握。且不說新的專業相關技術課程設置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就說說傳統的素質教育一直在上的這些理論課。這些理論課直接用于職業教育的學生合適嗎?如果說不合適,那么我們又該如何進行課程的設置?雖然有外國先進的職業教育作為借鑒,但是只有中國自己的探索和研究才能符合中國教育的實際情況。但是課程該如何設置呢?各個大學紛紛設計出自己的方案,建設自己的教材。其效果又如何?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地域,學生的文化和傳統習俗都有所區別,接受能力更是存在個體的差異。職業教育課應該如何選擇,應該包含些什么課程,這些課程內容如何安排,這些課程又應該設定到什么樣的難度。這些都成為擺在職業教育面前的難題。不是說沒有課程、沒有教材、沒有方案,而是這些是不是適合于我們的職業教育。其實不用說也知道,許多選擇了職業教育的學生往往不喜歡學習理論知識,或許是他自己學習不努力,抑或者由于傳統的學習不適合他。不管什么原因,既然選擇了職業教育,我們就要為這些職業學生開創一片新的天地,讓他們在職業教育的搖籃里茁壯成長。有的課程設計難了,學生反映太難學不會;太簡單了,根本沒有達到知識學習的目的。教育工作者們也在夜以繼日地思索和努力,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但是計劃永遠不如變化快,職業教育課程設置的難題依然需要不斷獨立地進行探索和創新。

          四、職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相輔相成,各自發揮職能服務于

          社會職業教育也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傳統的素質教育。

          首先,職業教育直接采用和傳統教育相同的模式,將傳統的教育資源加以利用。教室、老師、實驗室、圖書館……只是在教學的內容上和傳統的素質教育有所區別和創新。中專、職高和大學的學生來源都是傳統的素質教育。無論是傳遞的理論或技能的知識與信息都是教育的基本職能。素質教育傳遞理論知識,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技術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只有懂得文字,學生才能看懂課本、文獻,才有了學習技術知識的能力;只有豐富的化學和物理知識,學生才能知道某些技術的基本原理;只有會運用各種計算公式,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技術的研究、分析和改良;只有良好的綜合概括能力和交流技巧,學生才能進行總結,獲得、交流和傳遞信息。而職業教育也給傳統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補充和完善了教育制度,讓素質教育重新定位找到新的發展方向,進行自我的調整,在為職業教育服務的過程中不斷壯大和完善自己,形成新的文化,使教育事業得以發展。所以說,職業教育和傳統的素質教育之間并不矛盾,它們的內容和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是它們各自發揮的職能都將服務于社會。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教育將會不斷發展,教育的理念也會不斷更新,但是我們教育的目標和宗旨永遠不會變,那就是服務于人民,為社會提供人才、創造財富。

        職業教育論文12

          一、現階段,我國企業工商管理的現實情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企業數量快速增加、企業規模迅速擴大。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國際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逐漸被重視,企業工商管理的概念普遍被接受。多數企業都意識到提高自身企業管理水平、增強自身的內在競爭力才是促進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隨著一些先進理念的引進和工商管理學科自身的發展研究,我國企業或多或少嘗試進行一些企業工商管理的嘗試,也從實踐經驗中吸取經驗、進行總結,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理念。這些企業工商管理事件活動也造就了一批優秀的企業。但如果就此認為我們企業已經達到現代化管理水平,處于較高的管理層級,這將是一個誤解。我國企業還是處在一個轉型期,還處在較低的企業工商管理階段,還存在不少問題。

         。ㄒ唬┢髽I自身對企業的定位存在問題

          長期以來,我們不少企業尤其是生產型企業多數依賴外貿訂單,企業處于一個代加工、貼牌加工的層次。這是產業鏈中最底層,價值取向最少的一個層次,很難得到快速發展。有些企業基于這樣的定位會嚴重影響企業工商管理的水平。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讓一些企業短時間內迅速膨脹發展,一些企業就認為自身是先進企業、自身的管理很先進,這樣的企業定位,會忽略很多問題,影響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整個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可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自身的社會責任,這包括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杜絕浪費、重視環境保護,關注社會福利和社會影響。關于社會責任在轉型期的我國企業做的并不好。

         。ǘ┢髽I自身和內部權責劃分不清晰

          在企業自身權責的劃分上存在問題,企業所有權、經營權監督權界定不清晰的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中小規模的民企中。企業自身權責清晰的劃分是企業發展的要求,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提高企業主體活力的要求。界定不規范的情況會影響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阻礙企業自身的發展。企業內各個部門之間的權責界定也存在問題。部分企業沿用老的部門架構,部門權責確認上出現空白或者漏洞。部分企業套用了西方組織架構,部門職責上不是出現空白就是出現重疊。這樣以來就造成企業部門之間溝通不暢通,協調性很差,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不足。這也導致企業不能快速規;l展和很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

          (三)企業市場意識不強

          經濟形式的轉變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讓企業開始認識到重視市場、照顧客戶需求的重要性,市場理念已經被廣泛接受?墒窃谄髽I工商管理層面如顧客第一的質量要求和市場意識、照顧顧客為主來開發產品的理念、創建顧客至上的售后服務體系這些內容做的都不理想,和真正的市場要求還相差甚遠。企業內部的不協調也削弱了市場意識在企業內的推行。

         。ㄋ模⿲I人才儲備不足

          企業工商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它的推廣需要具備專業知識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來完成。實際情況是我們在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很缺乏。這種有知識、有能力和有技術的專業人才需要長時間的培養,我國的企業發展歷史和企業工商管理歷程決定我國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當前經濟發展的趨勢表明我國企業不能過多的依靠資源和人口紅利來高速發展,企業需要從最基本的管理方面改革。上述問題的存在是企業發展的不利因素,帶有很大的危害性。需要找出根本原因,提出相對對策,指明發展方向。

          二、企業工商管理未來發展方向

          在當前國內和國際的經濟市場情況下,有效改革發展、做好企業工商管理是企業生存、發展的要求,是企業改革的趨勢。做好企業工商管理需要從幾個方向推進:

         。ㄒ唬┣逍训恼J識到企業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和對企業的發展影響。要大力提升企業工商管理水平。企業工商管理需要專業人才來推廣。建立和培養一批專業的人才隊伍是推進企業工商管理的基礎。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等一些具體的工作也是推進企業工商管理的重要工作。

         。ǘ┢髽I管理需要改革落后管理方式的缺點和不足,根據現代管理理念,結合當前管理思路建立一套適合時代適合自身發展階段的管理體系。這也是企業工商管理中重要的發展方向。

         。ㄈ┢髽I要夯實上述兩個工作的基即做到權責清晰,不管是企業的還是企業內部。通過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建立現代化管理體系,打造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企業文化,進而準確的掌握市場發展趨勢,制定合理、科學的發展發展方案。這是企業工商管理的目的。

          三、推進企業工商管理發展的做法

         。ㄒ唬┮M、培養和管理專業人才是整個工作的前提。企業工商管理的發展需要具備企業工商管理基本知識、了解行業或者企業現實情況、擁有綜合管理和協調能力的專業人才隊伍來完成。針對當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缺乏的情況,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發展戰略的需要,引進專業的人才或者外部資源。依據企業自身發展趨勢,從企業內部儲備和培養后備人才。對這些后備資源可以進行定向培訓工商管理知識,進行多個崗位的崗位鍛煉。總之,企業工商管理的發展需要一批專業的管理人才,并且需要保持其不斷創新的意識。

          (二)企業應該是一個完整的組織架構,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有機體。這就要求營造一個良好、高效的管理環境,這也要求建立一個權責分明的組織架構。企業可以通過優化企業組織架構入手,明確各自責任和義務,通過對架構的梳理來完成對工作流程的強化和優化,而后在工作程序的基礎上制定公平、合理的獎罰制度、晉升降級等內部管理制度。通過這些做法確保企業的設置簡潔、合理、高效和適應公司現實情況、發展需要。通過這些做法規范企業內部工作流程、提高內部管理制度的針對性進而提升工作效率,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管理氛圍,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

          總之,企業工商管理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并且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這就要求企業在本著基本管理特征的基礎上,廣泛的吸收采納現代管理理念,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大膽的進行改革創新,切實的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有效的實現企業持續發展。

        職業教育論文13

          一、職業教育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

         。ㄒ唬┲財盗枯p質量

          目前,我國大多數職業學校都有一個通病,就是向社會輸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人才的質量并不高,需要在學歷教育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職業教育培訓既要有一定數量和速度的發展,又要注重質量的提高,真正培養出符合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

         。ǘ┲刂R輕技能

          職業學校教師所界定的職業教育培訓是“技術應用”,在理論上所遵循的原則是“必須、夠用”,不僅偏簡單,還比較片面,教學上的學術性不強,研究方面也是如此,理論與實際脫節,任課教師對社會實際的了解不夠全面,不具備深層次的實踐經驗。除此之外,交通行業教育培訓的課程結構不科學、不合理,專業課程所占的比重過小,學生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后勁不足。

          (三)照抄照搬普教模式

          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歷史并不長,職業培訓工作也是直接產自于普通學校教育,受傳統教育觀念、全日制教育模式和各種形式主義的束縛較為嚴重,因而職業教育培訓所培養的學生存在著技能單一,知識面狹窄,缺乏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后勁。同時,忽視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術性的因素。這種狀況難以培養出“入世”及知識經濟所需要的具有多種知識技能、全面的素質和廣泛活動能力的創造性人才。

         。ㄋ模┡c社會需求脫節

          由于社會的現實情況是多方辦學、多頭管理,這就導致出現了條塊分割、各自為陣的現狀,使得職業學校的布局不科學、不合理。各學校、各企業、各部門都是根據自己的需求辦學,入學門檻在不斷降低,盲目爭搶生源,專業的設置也不合理,教學管理落后,造成畢業生過剩;而一些急需人才卻沒有相應的專業培養,導致學校的規模效益不能得到提高,交通行業職業教育培訓的供給總量和質量與社會需求存在脫節現象。

          二、解決職業教育培訓工作存在問題的對策

         。ㄒ唬┴S富學歷教育,注重教育質量的提升

          要想使職業教育培訓工作得到發展,就必須要提高所培養人才的質量,也就是要主動出擊尋求突破口,實現辦學的多樣化,豐富學歷教育。辦學質量保障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是不斷運動而非靜止的。但它不是抽象,而是具體的。短期培訓的實用性特點,尤其是實踐性教學特點,決定了短期培訓教師不僅要懂得教學規律,同時還必須具備較全面的專業知識和相關的資格證書,具有解決生產問題的實際能力。因此,用發展的眼光看,師資的“一體化”和“雙師型”是學院短期培訓教育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改革培訓形式,注重技術技能的實踐

          職業教育培訓是面向經濟活動的,它直接服務于生產的培訓,應當以學生的技術技能的提高為目的。鑒于此,職業學院必須在傳統的培訓形式上做出改變,實現校園空間的突破,把學生交通方面的技術技能的實踐搬到課堂上,精心策劃、精心組織調查研究、專題研討和案例分析活動,使培訓形式與學生的成長需要、職業特征、心理特點等相適應,與學生技術技能實踐的內容相統一,把課堂設在最貼近實踐的地方。在培訓過程中,可以變換課堂形式,將“案例”模擬教學搬到現場去,使學生身臨其境,成為真正的實踐者。

          (三)變換培訓模式,合理配置管理人員結構

          組建一支有一定素質的培訓隊伍,培訓市場管理人員必須具備這樣的個性:心態要年輕,思想要張揚(面對培訓市場,培訓對手,培訓對象,一味地“訥訥底調”,老是一副老太龍鐘的姿態,帶著“三分穩重,七分頹廢”的心態,肯定無意于工作);做事要激情,研究要固執(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而精神要靠激情去支撐。人沒有了激情,也不可能有憧憬,自然也不會有干勁。但又必須是“有度”的。做事情一定要認真,有自己的想法,同時能為自己的想法去研究,思考);為人要規矩,才能要實用(市場化缺乏約束力,容易出問題,在用人上應特別注意品質,自律能力;人才的才能必須與我們的工作實際有關聯,有幫助,起促進作用)。要有對工作不斷取得成就的理想,不斷地煥發出工作的激情,去催生夢想,激發成長的欲望、激發創造力,達到“德技雙優”。

         。ㄋ模⿵娀處熽犖椋⒅嘏c社會需求相適應

          要解決職業教育培訓工作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就要加強教育培訓實體與勞動力管理使用部門以及勞動力人才市場的聯系,使經濟生產活動對勞動力需求的信息能夠有效影響教育目標與培訓方向的確立。優質的師資隊伍是順利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工作必備的基本條件,也是保證人才培養的物質基礎。從總體上看,我國現有職教師資隊伍數量不足,質量也不夠高,還不能適應未來的職教事業。

          因此,為使交通行業職業教育的培訓工作于社會的需求相適應,職業學校要積極開展以骨干教師為重點的全員培訓,從企業中選擇技術性人員到校任職、讓專業教師進入有關單位深造,實踐、在職業學校內建立,完善實驗研究與開發中心。邀請企業與職業學校共同研發項目,職業學校應調整好專業設置,及時變更相應培訓機制,提高對專業技術的適應能力;認真的分析相關企業提出的研究課題,對學校的課程以及教材進行針對性的改變,,通過不斷的創新工藝、技術與知識點,建立出具有強烈的專業特色的教學內容,同時對學生傳授綜合性較強的案例,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創新、交際、合作能力,以促進交通行業職業教育培訓工作很好地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三、結語

          在新時期,我們應當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尤其是交通行業職業教育的培訓工作,需要我們廣大的職業教育培訓工作者不斷進取、共同努力,追求我國交通行業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的春天。

        職業教育論文14

          1構建職業教育體系的內涵

          1.1我國社會現有實際人才結構與學歷水平得到均衡發展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經濟基礎薄弱,教育資源匱乏,現有的人才結構學歷層次在總體上還比較低,水平參差不齊,發展不平衡.因此,應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求進行不同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要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學歷人才,擅長科研理論的研究,同時要大力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來滿足當前社會的發展.要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發揮教育的效益,既要發展普通高等教育,也要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

          1.2順應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

          推進教育結構體系的改革與創新,是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但由于與之相關的諸多因素都具有相對穩定性,因此各國對于學歷教育結構體系的改革都極為審慎,都需要經過充分大量科學論證,并進行反復的實驗驗證才進行.為了順應教育自身發展的規律,教育結構體系應該多樣化,尤其是職業技術教育結構體系,但多樣化并不排斥規范化,由于教育結構體系是一個有機聯系整體,為了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校之間的有效銜接,我們需要對他們進行規范管理.同時,我們也要對學歷、文憑、證書進行統一的規范管理,給出合理的定位,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受教育者實現自我價值.

          2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構建面臨的主要問題

          1)工作機制阻礙了體系構建的進程,約束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構建形成與發展.工作機制是順利構建體系的核心因素,但是由于政府、企業、行業、學校之間并沒有形成有效的溝通,沒有發揮自身的作用,沒有明確自身的責任,中高職的銜接松散,職業教育脫離了與企業行業的有效聯系,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也不是很清晰,必然不能高效地促進企業經濟的發展.

          2)校企合作的機制不完善.校企合作能否落實到位是衡量職業教育成敗的重要標準之一,但是目前高職校企合作的落實情況并不是非常理想.一方面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企業行業參與到學校職業教育教學不充分,不能很好的做到有效銜接,另一方面企業是創造效益作為目標,學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并不能給企業帶來預想的效益,企業和學校的目標存在著差距,不能再統一層面上得到均衡,自然企業參與的熱情就降低了.多數的校企合作都是職業學校“一頭熱暠,長此以往對校企合作會產生不利影響,周期短,缺乏有效的穩定性,也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

          3)經費支持缺乏力度.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國家注重普通本科教育的發展,也給予了很大的經費力度支持,經費支持力度遠遠高于職業教育,導致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落后,很多職業院校不能及時的建設學生需要的實訓基地,沒有經費讓教師下企業鍛煉,沒有經費讓學生更多的到企業實踐,達不到“雙師型暠素質教師數量.同時生均撥款也不能按時到位,實訓儀器設備,包括基礎建設經費都比較緊張,這些經費的開支資金渠道單一,缺乏多元化的投資機制,目前依然主要是國家投資為主,而企業、個人投資、民間組織的投入都比較少.在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職業技術教育較為發達,一是由于企業需要高素質的勞動力,二是當地政府重視,兩種因素推動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由于本身沒有高技能的人才需求,加之有關職能部門也不夠重視,因此職業教育也就較為落后,并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3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完善對策

          3.1建立四方有效合作機制

          建立依靠政府調控、行業正確指導、企業積極參與、學校大力配合的四方有效合作機制.首先政府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關注力度,給予幫助,例如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為基準,扶持特色專業的發展,政府要鼓勵、監督行業,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踐教學指導及人才培養質量的評估[6].政府在這里的發揮的行政權力一定不能過度,否則將會導致職業教育不能充分發揮各主體的作用.

          3.2大力推進產學結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模式

          職業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做實與企業的合作,力爭建立二者長期的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模式.明確企業支持校企合作的社會責任,建立職業院校與行業的對話機制.加強學生進入企業實習鍛煉的機會,提高學生進去企業實習的效率,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高保證的校企合作機制,促進校企共同治理、共同發展、共同培養、共同教學的機制,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鼓勵引廠進校,引校進廠的模式,進一步推進產學結合.

          3.3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資金投入

          資金的投入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有力保障,提高職業教育生均撥款水平,對于新增加的資金投入,適當向職業教育傾斜,逐步提高職業教育的財政預算的比例,同時擴大職業教育多元化投資機制,吸引企業的投資,多吸納一些民間的資本,保證職業學校健康快速的發展.

        職業教育論文15

          1.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現實意義

          當前,大學生職業價值取向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變革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大學生更重視自我發展,功利性、價值觀對大學生職業教育的作用研究職業期望值持續增高。發達地區、高收入行業成為熱門;而廣大的農村與西部地區卻少有問津。這些現象都表征著當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出現只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物質條件、個人理想脫離客觀現實和主觀條件以及追求物質享受害怕艱苦的不良傾向。這種不良的職業價值觀傾向會對大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帶來負面的影響,各高校應該引起重視。不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不利于大學生確定合理的職業期待,同時也不利于大學生提高自身素質進適應社會競爭,妨礙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形成穩定的職業態度和職業動機。只有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才能處理好個人和社會的關系,避免大學生只重視條件好、待遇高的職業,盲目追求個人價值,合理引導大學生積極面對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努力建立合理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業與實踐能力,實現就業。因此,高校應當更為重視職業價值觀在大學生職業指導中的作用,及時發現大學生職業選擇上存有的誤區,幫助大學生找準職業定位,促進大學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盡快轉變角色,制定相應的教育措施對他們進行積極引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

          2.大學生職業指導視角下職業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學深造期間是大學生這一群體職業價值觀形成并定型的主要階段,這一階段對大學生的就業理念、擇業行為、目標甚至未來職業發展都有深刻的影響。因此科學地進行職業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必然成為學校職業指導的重中之重:第一,有助于樹立正確職業理想,幫助大學生確定合理的職業期望值。正確的職業理想往往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考慮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需求,不以條件好壞為衡量職業好壞的唯一標準,重視所選擇職業對社會的貢獻。在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引導下可以幫助大學生確定合理的職業預期,也可以把個人需要和社會需求相結合,從更大的方面看,有利于我國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解決我國現存的人才失衡問題。第二,促進大學生認清形勢,樹立自主意識和競爭意識,構建新型就業觀。我國就業制度所發生的變化給大學生帶來了更為激烈的競爭。這種就業環境激發了大學生的擇業自主性,畢竟,大學生可以根據社會需求、個人意愿而不是分配制度選擇工作崗位,同時,職業競爭的環境會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競爭意識與奮斗精神。只有通過競爭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素質才能實現就業,這種新的用人機制提出了很高的職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對此,大學生應當更新就業觀念,充分了解就業形勢與就業環境,通過不斷提高自身就業素質、就業技能,選擇服從社會需要的職業順利實現就業。第三,促進大學生個人整體素質的提高。科學合理的職業價值觀有助于大學生樹立對社會勞動分工協作的特征、具體就業環境、實際工作機制的理性認識,激勵大學生培養責任、誠信的協作,促使大學生建立獨立工作和團隊合作能力,建立創新的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幫助大學生實現個人準確定位,把個人職業理想和社會需求結合,并激勵大學生自我提升職業能力、實際工作水平,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社會勞動者。

          3.新形勢下職業指導中需重視的幾種職業價值觀教育

          各高校面對當前大學生就業的新形勢下,應當在大學生的職業指導中更加重視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并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職業價值觀教育:

          3.1職業地位觀教育

          職業地位觀影響大學生的職業評價,是主體判斷職業優劣與否的重要標準。目前大學生在職業的選擇過程中仍然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以傳統標準來判斷職業的高低貴賤之分,對職業聲望和職業前景看待方式過于理想或者單一,不能用辯證科學的眼光看待職業聲望問題。并以此作為自己選擇職業的重要標準,造成了大學生的職業選擇集中化,加劇熱門地區、熱門職業就業競爭壓力,并且形成了不健康的職業觀念氛圍。因此,高校應當重視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認識到所謂的職業地位或者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隨著社會變化發展,評價也在不斷變化,在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崗位都能有所建樹。

          3.2職業幸福觀教育

          對幸福的理解不同,職業的選擇也就不同。當前社會生活壓力是客觀存在的,幸福是否只能與物質利益劃等號也是一個爭論不斷的社會問題。在高校就業指導過程中,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幸福觀就顯得十分必要。一個人幸福和發展必須以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基礎,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作為社會經驗淺的大學生往往會忽視這樣一個真理:誠實勞動是物質利益獲得的前提條件,幸福也應當是先付出后回報。我國尚處于社會轉型階段,一夜暴富情況的確存在,但真正的幸福都是通過誠實勞動來創造的。因此在大學生的職業指導中,應當明確勞動奉獻在先,個人才能更好發展的實踐真理,無論在任何崗位,都必須經歷艱苦創業后,才有利益的獲得,進而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3.3職業責任觀教育

          職業的概念本身就與責任、職責具有天然的緊密聯系,責任感是實現職業理想,成就職業規劃的重要因素。在大學生的職業指導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大學生職業責任感的培養。高度的職業責任感與忠誠度,幫助大學生在未來的職業中,勤勉盡責,兢兢業業,認真履行職業職責,不斷自我學習完善,努力提高個人職業水平和業務素質,F在,不少大學生在就業后“騎驢找馬”頻繁“跳槽”,高不成、低不就,不拼業績,碌碌無為;如此的工作態度,不僅讓各個用人單位不敢啟用、培養大學畢業生,同時也讓大學生失去了不少就業、提升的機會。因此有必要通過職業責任觀教育,讓大學生認識到勤懇、進取的工作態度,干一行愛一行的工作責任感才能適應當前就業環境,幫助自我不斷提升以取得更多發展機會,成為各個行業的合格人才。

        【職業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職業教育的論文04-18

        職業教育論文11-17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07-28

        醫學生職業教育的論文11-02

        中等職業教育方向論文11-09

        淺談職業教育產業的生存與發展論文03-28

        農村職業教育的文化傳播功能論文08-18

        職業教育模擬教學模式探索論文09-08

        職業教育碩士畢業論文提綱10-24

        職業教育碩士論文提綱模板02-0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