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道德教育與道德語言
論文關鍵詞:道德教育 道德語言 主體
論文摘要:道德教育語言及運用是一門科學技藝。道德教育語言應偏重喻示、加強邏輯推導、恰當運用語言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注重道德教育語言的主體交互性,這樣才具有道德教育價值。
道德教育涉及心靈的教育。道德教育究竟該如何發揮道德語言的功用呢?現實的巨大沖擊力確實使傳統道德語言常常蒼白無力,一些簡約的道德語言在理解上也越來越有分歧,生活教育、實踐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語言作為一種快捷便利的道德教育工具,如何能讓聲聞者豁然開朗,聽聲辨行呢?如何將一種道德精神注入心靈,而不為道德語言的局限所羈絆?顯然是一門科學的技藝。
一、道德語言應偏重喻示
道德語言本身存在著邏輯性和非邏輯性并存的矛盾。邏輯實證主義者發現了道德上的邏輯混亂。繼之其后的維持根斯坦經過詳盡的分析,認為倫理學所使用的語言和質的證詞和語言才能描繪我們的倫理經驗和宗教經驗。也就是說,道德語言作為道德教育的媒介之一,需要在不同道德體驗的主體之間建構橋梁,甚至要傳播一些個人的超越性的道德智慧,不借助于喻示難以交流各種主體道德體驗。故而喻示切合道德本身的需要。
喻示大量地被宗教、文學使用,因而宗教在形成和發展中有效地傳播了某種宗教道德,文學也能借助于形象化做到“文以載道”,這者在一定時期形成交叉。在宗教文化教育中,喻示起著聯接精神的彼岸和此岸的作用。中國德育傳統中,一直善于運用喻示進行道德教化,馮友蘭先生把這種表達方式稱為“名言雋語、比喻例證”。各種藝術形式均用來表達道、法等抽象本體的現實原則,希望經由各種通俗易懂的例證達到道德上的直觀領悟及對抽象的道德本體的認識。因此,從道德教育的成功經驗及道德語言的特殊性來看,道德語言應偏重于喻示。
運用喻示須注意:一是喻示不可流于粗俗。粗俗的比擬雖然吸引人,但卻是一種道德污染。二是喻示不可不精煉恰當。長篇大論講故事打比方,降低了德育效益,同時也本末倒置。喻示不恰當則完全違背了德育的初衷。三是喻示可明可暗。淺顯的比方和寓含深意的暗示同時并舉,收效卓著。
二、道德語言應加強邏輯推導
現代倫理學家黑爾曾詳細研究了道德語言,指出;命令、判斷和道德語言雖然同屬于規定性語言,但后者不是一種訴諸于情感的命令,更不是直接的說服和勸告,而是有自身表達的邏輯規則。學生的內在道德需要是很強烈的,他需要知道自己該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在成長的初期,他會不由自主地接受來自成人世界的命令。但自我的覺醒會試圖擺脫這種不自主的狀態。直接的命令固然會帶來畏懼和服從,可惟有出自內心的理解才能導致真正的自律,使之順從于自我內心的神圣的道德的法則。因此,當我們試圖幫助學生建立一種價值觀時,無疑要善于作有說服力的理性推理。
在道德教育中,當一個老師未能樹立起值得敬畏的自身形象時,猶其忌諱簡單的直接命令,它極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和對立,或者造成表面尊奉背后置之不理乃至對抗的兩同現象。即使一個教師有很高的道德威信,仍然要十分注意命令式語言的運用。簡單化很少能對付復雜的道德問題。雖然,思辨方式是西方自古希臘以來的表達風俗,并不定優于中國式的介于說理和說教之間的表達方式,但它亦有所長。邏輯的理性的語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理性能力和批判思維,從而達到理解。
三、恰當運用語言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
語言的事實判斷重在描述,而價值判斷帶有鮮明的傾向性、情感性和經驗性。道德教育時,應把握這兩者的區別和聯系,當我們面對一件具體的事情的時候,例如學生的違規行為,不要急于作價值判斷,教師過于武斷的個人的評斷往往會傷害學生的自尊,造成出語傷人。個人情緒色彩過濃的道德評價有時會失之偏頗。在此時,耐心地理清事實的來龍去脈是較為理性的做法。教學中,恰當使用兩種判斷會相得益彰。冷靜、客觀地描述一件事實很有說服力。無論是講課還是與學生交往,理智的事實分析容易博得學生的尊敬,知識的科學性會導致真正的遵從。但價值判斷的影響力更直接,強度大,印象深,富有情感的價值判斷容易激起共鳴。
現實中,無論是教師和學生,都容易以某種價值判斷來取代事實判斷,這種主觀性、私人性使得道德很難貫徹其普遍規則,乃至人類的普世倫理都難以維系。比如有教師任意地評論人事,隨意給學生下結論甚至使用一些侮辱性的語言,簡單地政治化地歌頌一種理想,這樣在勢必不能培養學生主體性判斷力。道德教育,只有將價值判斷建立在事實判斷的基礎上,才更有力量。但是,只注重事實判斷,讓學生記住一些知識,同樣會將學生拋離情感的道德生活世界,造成學生說的和想的相分離。
四、注重道德語言的主體交互性
道德教育應弘揚主體性,即主體自身應具備的開放性、自主性、創造性。道德教育是一種交往的活動。這其中語言通常具有特別強的溝通功能。教師借助學生之口由學生自己推導、表達某種道德原理,抒發道德情感,這樣進行道德教育,可謂事半功倍。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自己的語言要有引導性和啟發性,不能居高臨下或呆板生澀或拖遢羅嗦;其次,應該具有自己的個性,即富有個人的人格魅力。學生道德教育活動中,能被激發、鼓勵,愿意表達自己的個人獨立見解、自己的情感、欲望。在一種參與式的道德溝通中,教育自然獲得了本身意義,達到了目的。因此,道德教育中,語言的自由可以促進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交往,“喪失了自由,那么在不自由者當中甚至不可能有平等。”語言恰當、得體可以營造一種平等的交流氛圍。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活動中、具體學校生活中,營造這種道德語言環境對學生道德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語言只能圍繞特定的道德主題。盡管表面上是雜亂無意的,眾說紛紜的,但主題應該是突出的,教師一直在傾聽和參與中。其次,語言不能停留在單純的感情層面,即流于泛泛而談,而是要將語言的交流引向深入,互有啟發。教師對問題的深入理解會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避免語言的人身攻擊;ハ嘀肛煟ハ喙魟撛觳怀銎降鹊恼Z言交流氛圍。在彼此尊重中互相教育,自我教育,才能起到德育實效。
道德語言只有反映出一個時代崇尚的道德精神,才能成為約定俗成的語言。當一個時代尚未完全確立起自己的時代精神時,其信仰的虛空,價值的多元也首先表現在道德語言的歧義上。比如,時下對“大公無私”“集體主義”“孔融讓梨”等傳統價值觀的質疑,對利益追求的倫理思考或多或少反映出特有歷史階段下,社會對建立一種新型倫理的需要和嘗試。道德教育在運用道德概念、原則、語言時,都面臨著新型倫理觀的挑戰,面臨著人們心靈對新的時代道德精神的呼喚,道德教育可謂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萬俊人.現代西方倫理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
[2]鐘啟泉,黃志誠.西方德育原則.1998.
[3]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4]郭華.西方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5][英]卡爾·波普爾著.邱仁宗譯.無盡的探索——卡爾·波普爾自傳.江蘇人民出版,2000.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談道德教育與道德語言】相關文章:
談當代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01-17
談加強和改進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02-26
談中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的路徑選擇01-17
淺論道德建設與.道德教育的關系12-07
論企業道德教育之我見12-07
道德教育根源問題探究11-14
高校道德教育中道德對話的價值探究03-04
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對我國道德教育的啟示12-03
論道德教育的重要性03-04
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01-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