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音樂技術與音樂學科課程整合的創新實踐
摘要:本文對綿陽師范學院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計算機音樂課程建設的過程進行了回顧,著重探討了學科課程橫向聯系的可行性和方法,并透過師范性特點,提出了師范院校音樂專業開設計算機音樂課程有別于專業院校,其目的、意義和方法都要有自身的特點。
關鍵詞:計算機音樂;課程整合;創新
計算機音樂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音樂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中的事件分離特點,把音樂音響的諸多屬性分離呈現,使我們能夠對構成音樂的各要素進行單獨處理。這一先天優勢在對音樂作品、音樂音響進行分析的時候表現得特別充分。各種音色、不同音區和力度等對作品產生的影響都可以馬上呈現出來,鮮明的對比效果鞏固和強化了學生的認知,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但是,我們從事的是師范教育工作,計算機音樂更多的是應用在專業音樂創作領域,把它引進到音樂教育領域并開設成為一門課程,其目的和意義是什么?它能對我們的培養對象產生哪些積極的影響?計算機音樂是現代電子技術與音樂藝術結合的產物,作為一種現代化的音樂創作手段,怎樣使計算機音樂和普通音樂教育很好的結合?我們的教學投入和人才的產出是否成正比?能否將計算機音樂技術的諸多優點應用于音樂專業其它課程的教學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和憧憬,1997年5月,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當時的師專音樂系成立了“音樂與電腦”課題研究小組,主要進行計算機與音樂教育相結合的探索。課題組先后在《音樂欣賞》、《基本樂理》、《基礎和聲》、《合唱與指揮》、《學科教學法》和《視唱練耳》等6門課程中運用了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音樂的教學形式也從講座推進到課堂,并納入了三年制專科和四年制本科的教學計劃,從2000學年度開始,正式將《計算機音樂基礎》開設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隨著課程建設的深入,我們從基礎理論、核心技能和知識拓展三個方面構建了比較完善的計算機音樂課程教學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進步。學校也逐年加大教學硬件的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已建立起2間計算機音樂專業實驗室,2間數碼鋼琴教室,1間電子打擊樂教室,1間雙排鍵電子琴教室、1間全數字化高精度錄音棚、1間遵循音頻行業國際標準構建的蘋果計算機系統錄音實驗室,這樣的規模和水平,在省內乃至全國同級院校中都是比較領先的。
一、目前高師計算機音樂課程教學的普遍方式及其局限性
計算機音樂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自從二十多年前引進到中國以后,就一直沒有停下其發展和普及的步伐。據了解,目前全國高等師范院校里的音樂專業,幾乎都不同程度開設了計算機音樂的相關課程。部分學校甚至在師資、硬件等條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也跟風開設。而且,絕大多數院校都把計算機音樂作為一種技術操作性的課程開設,主要教授計算機音樂的制作技巧。這樣的教學模式,無異于對學生進行軟件操作培訓,一旦不進行操作實踐,學生很快就忘記了,甚至軟件升級后就不知就里。
計算機音樂之所以能夠產生和發展,是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的。它首先是與音樂的緊密結合,其次利用計算機音樂技術可以開發很多教育功能。因此,它與音樂學科的很多課程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我們離開這些聯系孤立的開設這門課程,其結果就會變成職業技能培訓。
著名學者李開復曾說過:“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時,最后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所謂‘剩下來的東西’,其實就是自學的能力,也就是舉一反三或無師自通的能力。大學不是職業培訓班,而是一個讓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平臺。在大學期間,學習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大學畢業生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边@段話,完全可以成為計算機音樂這類課程開設的指導性原則。
我認為,作為一種新的音樂創作手段,我們有必要讓學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其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給學生指出該學科可能的發展方向和最新的前沿成果,特別是該學科與其它學科的聯系,這對我們培養一專多能的中小學音樂師資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的培養目標是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而合格的標準,是要與時俱進、逐步提高的。21世紀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應該是復合型人才,而復合型人才必須在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等方面優化、更新的前提下才能培養出來。如果不大膽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這只能是一句空話。因此,把革新教學手段、積極探索計算機音樂技術與音樂傳統學科的教法整合作為計算機音樂基礎課程的發展方向,成為綿陽師范學院計算機音樂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必然之選。
二、計算機音樂技術與音樂學科課程整合的創新實踐
有了以上認識,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加強與其他專業課程橫向聯系,主動幫助其他專業老師學習和掌握必要的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象MIDI文件的制作、簡線譜的編排、音頻處理軟件的操作等等,都是老師們需要具備的基礎技能。在此基礎上,注重發掘專業音樂制作軟件里的教學功能,使之為課程教學服務。
。ㄒ唬┖吐曊n程的教學實踐
在一次和聲課的教學中,我院的和聲教師嘗試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利用計算機繪譜軟件制作了很多譜例和MIDI文件,改傳統的鋼琴單音色音響為多音色音響,教學所包含的信息量也比常規課時大很多。上課前她一直擔心講授不完。但是,設計的兩節課的教學內容,用了一節半的時間就上完了,學生課堂練習的時間充分,知識掌握的更牢固。課后總結時她說:“用計算機音樂技術輔助教學,課堂的信息容量增加了,時間反而寬松了。而學生接受的信息和知識點更好了。如果用以前的方法,這次課的內容要上4課時,效果還不一定好!
。ǘ╀撉僬n程的教學實踐
教學效果好不好,實踐是最好的檢驗手段。在鋼琴教學領域,我們將數碼鋼琴引入鋼琴課程的教學,首先變一對一的教學模式為一對多,其次,利用數碼鋼琴的MIDI接口功能,結合計算機作曲軟件,可以記錄學生彈奏的每一個音符,其信息包括音高、力度、時值、節奏等等,計算機音樂技術所具有的“事件分離”特性,把所有信息分離開,教師可以針對單獨的某一個問題進行分析、解決。比如雙音、和弦及八度等技術,首要的要求是整齊,除了通過聽覺辨別外,計算機所記錄下的MIDI信息,可以一目了然的顯示音符位置狀況,在主觀的聽覺教學基礎上輔之以客觀的視覺化記錄,使教師的判斷更準確,學生的理解更直觀,解決問題的辦法更有效。
(三)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實踐
音樂是立體化的,音色的變化也是豐富多彩的,傳統的視唱練耳課所使用的幾乎是清一色的鋼琴音響,一些學生在變幻音色后聽辨能力就會受到影響,這一現象反映的不是學生的聽辨能力降低,而是聽覺經驗的缺乏和缺陷。通過計算機音樂技術引入多音色聽辨,可以使視唱練耳課程變成積累聽覺經驗、豐富聽辨色彩、鞏固聽辨能力的有效平臺。
。ㄋ模┚o密結合音樂教學論,積極倡導多媒體教學
在計算機音樂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里面,專門加入了音樂課程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內容,與學生實習試講結合,指導學生設計出高質量的多媒體教學可課件,對促進學生音樂學科教學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有效的提高了教學設備的使用率,真正做到教學設備為本科教學服務。
(五)加強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在音樂學院的藝術實踐活動中,凡是涉及與計算機音樂有關的活動如合唱、樂隊所需樂譜的制作、音視頻錄制編輯等工作,均由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協作完成。畢業生的獨唱、獨奏音樂會,作為計算機音樂課程錄音教學內容的課程實踐機會,學生分組進行錄音實踐,既夯實了教學內容,又提高了實踐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三、創新實踐結碩果,教學質量上臺階
通過創新實踐,計算機音樂技術與傳統音樂課程的橫向聯系越來越緊密,幾乎每門課程的不同教學環節都可以找到恰當的切入點。我們不斷優化調整教學內容,從計算機音樂概論、MIDI制作技術學習、計算機輔助音樂教學等三個方面設計新的知識技能體系。立足師范教育,以培養目標為指引,在掌握計算機音樂制作理論和技能的基礎上,突出強調計算機輔助音樂教學,教學中盡量開發各種音樂軟件輔助教學的功能,并讓學生比較熟練的掌握相關的輔助教學技巧。在輔助教學的前提下,進行軟件的學習,這樣既避免了專業學習的深度和難度,又突出了師范性特點,特別是與培養中小學音樂師資的目標緊密結合。我們還提倡老師參與該課程的學習,通過該課程帶動相關課程老師增強科技意識,大膽突破傳統音樂教育模式,為在更廣的范圍里開展計算機輔助音樂教學的教改實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十多年的教學,我們以計算機音樂基礎課程為龍頭,在師生中形成了一股學科學、用科學的風氣,在促進和引導師生樹立現代化教學意識、學會使用現代化教學工具、更好地適應21世紀教育的發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為了積極推廣已取得的成果,我們制定了總體規劃、分步實施、與時俱進的發展方針,從系統的角度將計算機音樂技術滲透到各傳統學科,加強了學科間的橫向聯系,實現資源共享。在音樂學院局域網的基礎上,建立“數字音樂圖書館”和“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將教學中所要涉及到的教學資源,以數據庫的方式存儲在服務器上,由于每個教室都有節點,可以很方便的調用資料,給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在教學中保持知識新、信息新,積極介紹學科發展的前沿現狀,鼓勵學生的創作實踐,積極開拓公開發行的渠道。從2005年開始,我們堅持每年舉辦原創計算機音樂作品音樂會,產生了一批較好的作品,2007年參加“全國音樂院校學生配器大賽”獲得評委好評,近年來,學生作品多人次在專業雜志公開發表。
通過創新實踐,學生的受益面擴大了,從2000年至今,已有8屆近150名學生選修計算機音樂方向的課程,畢業的同學有的進入文化館、演出團體、電臺、電視臺從事專門的音樂制作,有的進入高校從事計算機音樂的教學工作,有的自己成立工作室開展相關業務。學生的成才也給我們帶來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通過創新實踐,我們構建了“計算機音樂方向的課程體系”,將課程分為基礎、核心、拓展三個層次共六門課程。由于課程設置合理、目標明確、教學效果較好,該體系獲得我校2006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
通過腳踏實地的摸索和實踐,我們明確了在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開設《計算機音樂基礎》課程的目的和意義:了解現代音樂特別是創作手段的發展狀況,掌握計算機音樂制作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現代化的音樂教育技術手段,學會利用計算機音樂技術輔助音樂教學的方法,遵循相關原則,達到教學最優化。該課程積極培養了學生的現代化意識和與時俱進的精神,促進了高師音樂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包括教育觀念、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向縱深發展,在提高教學質量、擴大教育規模以及推動基礎音樂教育素質的全面提高、適應現代化教育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開復.與未來同行[M].人民出版社,2006.
[2] David M.Rubin著.桌面音樂家——用計算機創作音樂[M].秦篤烈譯,學苑出版社,1994.
[3]舒澤池.電腦音樂芻論[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
【計算機音樂技術與音樂學科課程整合的創新實踐】相關文章:
中學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問題的研究11-22
探討新課程改革下高中音樂的學習方式創新03-28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論文參考文獻06-03
淺析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實踐教學探索12-08
淺談電腦音樂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12-10
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優化與整合11-16
簡析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11-17
論現行《音樂課程標準》中的音樂本位意識12-0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