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初探
英語教學不光涉及到英語知識的傳遞,而且關系到教學思想、教學形象、教學態度、教學情感、教學技能等多方面。如何實現英語有效教學,一直是廣大英語教師在實踐中努力探索的課題。黛安·蒙哥馬利(Diane Montgomery)在詳盡分析了學生、教師與教學任務之間的關系后認為,課堂上發生的低效問題,大多不是學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師的低效組織方式和不明智干涉引起的。要改變這種狀況,筆者認為,英語教師應從下列幾個方面來探究英語有效教學策略。一、 樹立正確的英語教學觀,關注學生的學習,做反思型教師
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不僅要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等技能,形成一定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且要使英語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教學中要正確估量教師的態度、價值和個性對學生和學習的影響。著力教師自身專業發展,把自己的經驗思考轉變為以經驗為基礎的理論思考,有效地提高教學行為的反思水平,增強自己對真實英語的語言應用的意識,把自己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逐漸積累而成的富有個性的見解、創意及教育教學實踐案例運用于教學中,與學生共同進步。
1. 保持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
在課堂英語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學生與特定的英語教學環境都存在著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動態關系。因而,促使學生良好反應和保持學習動機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積極的態度肯定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課堂上被提問的學生回答不出時,應該想到這是學生對英語中某一部分知識點沒有內化為內在知識結構的組成部分,需要教師重新解釋,決不應流露出不滿,甚至連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都不應發出。越是對理解能力差、成績不好的學生,越要考慮令其回答那些力所能及的問題,以此不斷增強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尊重、維護其在英語學習中應享有的平等地位。
2. 理解和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
首先,當學生完成某一任務時,教師不能對它草率瞧一眼,打個鉤就算了事。英語課上,學生對基本語言的理解或交際能力的訓練完成后,教師應從質量角度予以評價,對完成的方法或技巧加以指點。其次,教師應鼓勵和培養學生的自覺學習的意識。外在語言知識的內化是一個心理調節過程。皮亞杰認為,應該鼓勵這種調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用一種有意義的方式,將內在的知識圖式適應新的信息。再次,在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方面,教師要合理運用操練組織方式,使學生的能力訓練具有科學性、實效性。在閱讀教學時,筆者采用“提綱”、“表格”、“圖象”等形式,讓學生根據不同課型選擇復述文章的方法,以四人為一組進行操練,讓學生互相比較哪種方法效果更佳。由于眼、口、腦、耳并用,學生感到興趣盎然,比起“死記硬背”,效果可想而知。 3. 采用恰當的“管理、監控和維持”等策略,達到吸引和保持學生注意力的目的
一般而言,一堂課有三段:導課、正課和結課。在導課階段,無論是詞匯教學、閱讀教學、語法教學還是寫作教學,具有“新、奇、巧、疑、情、趣”等特點的各種導入方法,都能達到激起全體學生的興趣,為下一步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好的基礎。正課是一堂課的關鍵內容,而初中生的注意力又往往保持在二十分鐘左右。此時,教師應注意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恰當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景,使學生積極地將語言材料與生動的交際環境聯系起來,努力使學生的眼、口、腦、耳、手和諧并用,讓英語課堂動靜搭配,使課堂秩序一直以良好狀態保持下去。結課是衡量教師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標志。結課藝術千姿百態。常用的有歸納式、回應式、擴展式、遷移式、高潮式、檢測式等結課方式。恰到好處的結課方式,不僅使課堂結構完整,而且能促進學生對整堂課的理解和掌握,還能夠促進學生對下一次課的熱情與期盼。
二、 更新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做英語課堂教學的駕馭者
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要求教師切實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功能。從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做起,構建以學生為中心和活動為中心的英語教學課堂。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學有所用,在語言實踐中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能力,激發學生樂學興趣,思考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創新性,真正變英語教師為英語教育工作者,教學組織者,設計者和指導者。
1. 整合運用多種教法,實現情景、知識和交際的教學過程的統一
一堂英語課的教學內容不能不分主次、平鋪直敘和平均用力,而在突出重點、難點,便于集中精力解決關鍵問題。情景、功能、話題組成的語篇既是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用以指導學生實現和體驗意義的構建和綜合言語實踐活動的基本材料,也是學生用以交流思想情感時自然生成的新的語段。因此,英語課堂教學應把語篇放在中心位置。這樣,學生才能在整體——部分——整體的語言材料處理過程中掌握語言知識,才能便于根據相對集中的語篇就某一個情景、話題、題材發展積極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在一堂英語課的教學內容中,大部分語言材料是已知的、熟悉的,只有一小部分語言材料是新的,而其中又只有更小一部分屬于重點和難點知識。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難點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在情景話題中交流思想的邏輯順序板書或投影關鍵詞、短語、典型句型、詞語圖式和語法點,并用色彩等凸顯其最關鍵部分。教師指導學生就學習的話題/問題展開討論。學生發表意見,補充更新,整理匯總,互相考問,這種訓練方式有其較大的操作性,這種互動動態的英語課堂正是英語教學過程規律性的體現。
2. 以教材為基礎,激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龔亞夫先生曾經說過“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教;教的不一定要求全會……”關鍵是教師要把握的度必須在新課程規定的基本要求上。針對本校和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教師活化教材顯得尤為重要。針對學生實際恰當選擇一些相關的、原汁原味的材料,對于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學生在完成教材內容之余,可以達到充實、提高和拓展目的。筆者在教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時和學生一道上網或翻閱《英語文摘》等英文報刊,搜集了如青海玉樹大地震等有關“Natural Disasters”的材料,補充、介紹給學生,甚至在單元末指導學生編輯有關“Natural Disasters”的小報。而對基礎知識尚有困難班級或同學,具體分析每單元目標底線,以人為本,適當取舍,合理增刪。
【初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初探】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教學策略初探12-08
小學音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12-04
淺談初中語文對話教學策略初探12-08
淺談中職英語口語教學策略初探12-08
“數形結合”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11-20
有效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策略探析12-05
探討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論文04-02
淺析中職英語專業聽力教學策略初探12-08
初中英語分層教學初探12-1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