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幼兒園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導語:課程建設是幼兒園工作的核心,也是幼兒教育工作成果重要、直接的體現,幼兒園課程不是靜態的文本,而是動態的過程,這是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特質。
一、幼兒園課程的實質
幼兒園課程是什么?是一件正在發生著的事。這是近年來為幼兒教育界的很多人士所關注的一個課程命題。這個命題用在其他年齡段,可能會產生不少爭議,但在幼兒園課程中采用這個定義,可能會得到較為廣泛的認同。原因是,對于幼兒來說,學習是什么?就是行動,就是有事可做。當然,我們并不反對經驗的總結和提升,并不反對必要的概念的獲得。課程就是讓幼兒依照一定的目的做事。因此,課程就是正在發生著的事,無論這些事情是自然產生的還是人為制造的。那么,什么是做事?做事,就是多感官的、全身心的投入和行動,以改變環境、改變自己。因此,幼兒園課程的設計就是創造條件,讓幼兒做適宜的事;或者說,讓適宜的事在幼兒身上發生。我們關注正在發生的事,并不意味著我們不關心已經發生的事和將要發生的事,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聚焦現實的教學活動、生活活動和游戲活動,根據活動的狀況,及時調整指導策略,使活動取得更大的成效。也就是說,我們追求在過程中把握成效。
二、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基本思路
1.思想到位:
就是要確立科學的課程觀和課程建設觀。對課程和課程建設過程要有明確的、正確的見解。所謂正確,就是反映《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這是課程建設最為核心的要素。如果大部分教師還是把幼兒園課程當做一些已經選擇好的待傳遞的知識,那么,幼兒園課程的完整過程就無法得到全面關注,幼兒的活動過程就無法得到真正地關注和展開。
2.人員到位:
這里所謂人員到位,不是從數量和空間的意義上,而是從素質的意義上說的。也就是說,師資培養和培訓部門及幼兒園要培養一批能勝任幼兒園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教師,讓他們站在課程與教學的第一線。幼兒園教師的改革和建設意識、與課程建設要求相符合的專業素養,以及實際的課程實施能力等,都對課程改革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讓不同的教師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發展,讓所有的教師都得到發展,課程改革和建設需要不斷進取的教師隊伍。
3.措施到位:
課程建設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作,需要幼兒園各方面的通力合作,需要協調多方面的力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因此,需要把各項措施落實到工作中,落實到實質處。與課程建設相關的措施,既涉及課程與教學,也涉及教師及其他工作人員,還涉及資源配備等相關的問題。建立完善的措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是課程建設成功的保證。
4.成效到位:
幼兒園課程建設應關注成效。在課程建設過程中,不同的工作產生不同的成效,每一項工作都必須關注成效。對于那些投入很大,成效不高的工作,就應該很好地反思。我們認為,課程建設的核心成效是幼兒的發展。一切有助于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工作就值得肯定;相反,一切無助于或有礙于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工作,就應該堅決制止。在堅持幼兒發展的核心成效的前提下,確定不同工作的具體成效標準。有的幼兒園過于關注特色,特色課程在整個幼兒園課程中占的比重很大,影響全面發展目標的落實,那就是與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目標相矛盾的。有的幼兒園將讀經之類已經為現代教育理念和實踐所否定了的、違背幼兒發展特點和規律的內容和方式引入幼兒園,這也是與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相抵觸的。當然,還有一些幼兒園借國際化和趕先進之名,行亂收費或裝門楣之實,最終損害幼兒的全面發展。這些都是與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核心目的相背離的。
三、幼兒園課程的建設
(一)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實際需要
1.幼兒身心發展的敏感期
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是指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比較容易,兒童心理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錯過了敏感期或最佳期,學習起來就比較困難,發展比較緩慢。不同年齡對學習的某個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期。例如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敏感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敏感期。即2—5歲是幼兒提高語言素質的最佳期,幼兒園課程應將語言教學作為重中之重,其他學科應少設或在促進語言發展的前提下穿插進行。
2.幼兒的記憶規律
幼兒的記憶效果與事物的重現率成正比。因此,在內容的選擇方面,要以幼兒身邊的生活為主,以幼兒常見和經常接觸的事物為主。教學進程也應該是螺旋式上升,盡可能在重現幼兒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提升。但是,這里所說的重現,不是簡單的重復和再現,而是以幼兒已有的經驗為基礎。
3.幼兒的生活實際
幼兒每天在園平均時間可達9小時。三餐兩點的吃、喝,外加拉、撒、睡、洗、穿戴等用去近6小時,除去每天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余下的是教育活動時間。也就是說,幼兒正式的教育活動時間每天只有一個多小時。另外,課程的內容還應考慮到幼兒離園后的生活需要,如:幼兒在家要進行看電視、聽音樂、打電話等活動,如果我們將這些現代化設備的使用方法作為課程內容的一部分,不是比講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飛機是怎么飛上天的”,更能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嗎?
(二)教育方式要尊重幼兒的興趣情感和認知特點
其一,在幼兒園課程的具體教育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作為個體態度的重要成分,作為其學習的內部動機的重要成分,是教育者選擇教育形式必須首先考慮的。幼兒階段最大的興趣就是“玩兒”。所謂的“玩兒”就是游戲。如:美術活動、音樂活動、語言活動、體育活動等等,仍沒能跳出“上課”的框框(到底怎樣的活動才是游戲,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這里不加展開)。幼兒的需求和發展已經成為課程目標的中心指向,這不僅因為幼兒的興趣能有利于教育活動的有效進行,重要的是對幼兒人格、天性、權利的尊重。
其二,要考慮幼兒的思維特點。教育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有明顯的順序性,如思維發展,總是由具體實物思維到具體形象思維,再到抽象邏輯思維。3—6歲的幼兒,理性思維能力較弱,對事物的認識主要依賴于感性認識。
其三,要考慮幼兒的記憶力與注意力的發展特點。3—6歲的幼兒注意和記憶特點是無意注意和無意記憶占優勢地位,有意注意和有意記憶逐漸發展。幼兒的注意和記憶的發展,主要依賴于事物的物理性質;幼兒的興趣和情感需要;活動中感官參加的數量;記憶任務的意識和活動動機?傊,幼兒的記憶是從機械記憶到理解記憶,從形象記憶到抽象記憶。由此,對幼兒施教過程中,要針對3—6歲兒童知識經驗貧乏、抽象思維較弱、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設置形象思維活動為主,多采用直觀教學法,為幼兒提供盡可能多的聲、情、景、物、象、形、色等感性材料,注重幼兒的實際操作、實地觀察活動,設置一些感官參與性強的活動,少進行抽象的講解和原理的灌輸。更不要總是問幼兒為什么。
參考文獻:
〔1〕小威廉姆·E·多爾。后現代課程觀〔M〕.王紅宇,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64.
〔2〕張曉東。課程文化自覺:實現課程改革的文化轉向〔J〕.當代教育科學,2004,18:16-18.
〔3〕郝德永。課程與文化:一個后現代的檢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375.
〔4〕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5〕劉啟迪。課程文化:涵義、價值取向與建設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5,(10):21-27.
【淺論幼兒園課程的建設與發展】相關文章:
淺論加強文明校園建設中的圖書館建設06-13
淺論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的策略04-21
淺論成都經濟區物流發展水平論文08-04
藝術類畢業論文-淺論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08-07
淺論遠程開放教育?茢祵W課程的標準與結構05-02
淺論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及措施08-19
淺論加強成本管理 建設節約型煤炭企業05-17
專業建設與高等學校的發展08-16
淺論幼兒園美術區角環境創設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