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中國傳統音樂與大眾文化傳播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淺議中國傳統音樂與大眾文化傳播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淺議中國傳統音樂與大眾文化傳播論文 篇1
當下大眾文化傳媒高速發展,充分借助大眾傳播的力量發揚傳統音樂,對于中國傳統音樂而言,無異于搭上了高速列車,其能夠在短時間、大范圍內,重新回到大眾視野。
【摘要】作為中華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音樂在如今的大眾文化傳播中仍然具有特殊價值,需要當代人去繼承和發揚。學習傳統音樂不僅意味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可,更可以使現代人感受傳統音樂文化中所蘊含的各種美好的精神品質,這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有裨益。
【關鍵詞】中國傳統音樂;大眾文化傳播;美學思想;傳播價值
廣義上的中國傳統音樂除了人們所認可的由古代產生并延傳下來的音樂作品,還包括當代中國人利用本民族特有的唱腔、技法、題材所創作的帶有典型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因此也可以認為,一切經過歷史考驗、最終流傳下來的中國音樂曲目,都是中國傳統音樂作品,其具有明顯的中華民族固有特征。
數千年的文化積累使中國傳統音樂成為當代取之不盡的珍貴財富,除了給人們帶來聽覺上的藝術享受外,其價值還體現在對于個人和社會的精神引導。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就意識到音樂具有特殊的教化功用,眾多學者對音樂與政治、情感、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細致的探討,最終得出音樂當以凈化人的心靈、塑造理想人格為價值取向。
由此,具有美育、德育功能成為音樂的創作動機之一,即音樂應該是一種精神上的活動,這就使中國傳統音樂具有了超越音樂本身的含義。為此,必須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美學思想,及其在大眾傳播中的價值和意義有清醒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繼承和發揚中國絢爛多彩的傳統音樂文化。
一、中國傳統音樂的美學思想
戰國時期思想家荀子所著的《樂論》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完整的音樂典籍。書中寫道:“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即音樂是源于人的內心,被認為是社會教化的工具,能夠抒發大眾的情感,并帶給社會各個層次的人不同的情感體驗,具有普適性,這一觀點對于后世的《樂記》產生了深遠影響!稑酚洝吩敿氷U述了中國古代音樂藝術,既包括各種音樂的起源,也談及音樂的教化功能。書中寫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闭f明音樂是源于人內心的活動,雖然外物給予人啟發,但是最終得到美妙音樂的源頭終究是人。與此同時,《樂記》認為天、地、人和音樂是可以達到和諧統一的,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除了上述兩部典籍外,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孔子也對傳統音樂思想做了解釋,他對音樂的.重視從《論語》中就可以窺得一二。與前人略有不同的是,孔子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對音樂藝術精神的發掘,“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意為通過廣泛地學習音樂、整理音樂,并掌握一般規律,最終實現詩與樂的相輔相成?鬃诱J為,音樂并不是單純的藝術,即音樂并非是為了聽覺上的享受而進行的藝術創作,只有把音樂視為陶冶性情的方法,人才會在音樂的氛圍里逐漸成為有德之人。音樂是道德和藝術的結晶,集美與善、樂與仁的統一,造就了中國傳統音樂修身養性、教化人心的強大社會價值。
二、新時期傳播傳統音樂的意義
現如今科技高度發達,經濟快速發展,全球一體化的勢頭愈演愈烈,中國傳統音樂面臨著國內外各種音樂形式的沖擊。此外,年輕人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和受眾,大多缺乏投身傳統音樂傳承事業的興趣和決心。這不是年輕人單方面的原因,而是長期以來社會的一些功利心理以及浮躁的精神使教育沒有發揮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年輕人大多沒有時間和愿望來研究傳統音樂文化、接受古典音樂文化的洗禮,從而導致大眾對于傳統音樂的忽視,甚至于漠視。
文化交流的便捷并不意味著要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事實上,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深度的體現。經過世代的傳承,沉淀下來的必然是精華,其將對本民族文化的延續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一旦失去傳統,民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繼承和發揚傳統音樂是后人對歷史的認可和借鑒。傳統音樂實質上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縮影,向世界展示了我國輝煌的音樂歷史和文化,以及強烈的民族自信心。中華兒女應該對此產生深刻的認同感,使中華民族在和諧富強的道路上發展得愈加穩健。
三、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播價值
(一)人文價值
“以和為美”是中國傳統音樂最突出的人文特征之一,中國人對于“和”有著太多的期盼和解釋,在不同的時代,“和”作為哲學范疇的重要概念,其意義有所差別。古人認為萬物的發展,必須要在不同事物的共同配合下進行。對于傳統音樂而言,音樂的美應當是源于不同聲音的組合,所謂“和六律以聰耳”,相同的音樂元素容易使人產生倦怠感,聲音之間“以他平他”方能形成天籟之音。傳統音樂“以和為美”的審美準則在春秋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之所以是人們向往的結果,各因素間的相輔相成是本質原因。
后人在道家思想的基礎上對“和”進行了補充,認為音樂的本質是體現天地萬物的精神,一旦符合天地的精神,存有萬物的本性,人耳中的音樂就會顯得和諧;反之,音樂就會變得不和順!捌胶妥匀簟辈攀且魳钒l展的方向,中國傳統音樂的整體發展驗證了這一說法。自古以來,修身養性、心性自然,是中國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藝術與哲學相通,中國傳統音樂在修養心性方面也有藝術的體現。道家強調,“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意思是音樂應當超越聽覺上的感知,聽者需努力感受歌詞和韻律中隱含的藝術形象,借助傳統音樂“平和”“淡和”“中和”的審美觀念,達到個人修養心性的目的。《樂記》言及:“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闭f明音樂本就是人內心的映射,音樂的節奏韻律變化實質上就是創作者內心的波動,或喜或憂,以及對天地萬物的獨特感受。
因而,現代人多接觸傳統音樂,會縮小與創作者心靈上的距離,進而更加容易理解人生的道理,實現修身養性的目的。我國古人很早就在音樂中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其中以儒家和道家最為權威。在儒家思想中,“天”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人與義理之天的結合,具有主觀道德性;而道家的“天”則是單純的代指自然,傳統音樂表達了天人合一的主張,即音樂源于自然,理應如同自然一般平和、樸實,音樂、人與自然三者是和諧統一的。可以看出,中國傳統音樂具有極高的人文價值,在當下略顯浮躁的社會中,其意義更為珍貴。如今的大眾文化充斥著各種元素,品質不一,可能會使大眾,尤其是年輕人誤入歧途。所以,讓傳統音樂更多地進入大眾文化中,既是回味往昔,也是對社會不良之風的一種更正。現代人需要“以和為美”,修身養性,避免因追求財富而迷失本心;更需要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保護好大自然。
(二)歷史價值
傳統音樂是古人留下的一筆珍貴財富,其價值難以估計,不僅藝術地再現了歷史上的民俗民風,重點表現本民族的特色文化,還是歷史環境、自然社會的集中藝術反映,包含了音樂、歷史、美術、文學等多學科,充分反映了中國數千年的燦爛文化。傳統音樂形成于夏商周時期,完成了從原始樂舞到宮廷舞的轉變,鐘鼓樂隊是那個時期最典型的音樂形式。而后傳統音樂在隋唐時期經歷了一次大融匯,少數民族音樂沖擊著中原音樂,最終走向統一。
通過學習傳統音樂,大眾可以對中國歷史文化,尤其是種類繁多的民族文化有直觀的認識,從而達到其他文化教育形式難以實現的效果。中國傳統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世界領先,即便是在當下,其仍然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因此,現代人應該主動接納傳統音樂文化,使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這樣,傳統音樂才能在大眾傳播中迎來新的春天。
(三)社會價值
中國傳統音樂是古人思想意識和社會形態的結晶,具有多樣的審美品格,彰顯了音樂藝術的特殊本質。學習傳統音樂,就是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可和接納,但遺憾的是,當前在流行文化的沖擊下,有人對以民族音樂為代表的傳統音樂嗤之以鼻,這是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匱乏的集中體現。以美國為例,作為一個僅有200多年歷史的國家,美國音樂文化融合了印第安人的音樂、黑人音樂和歐洲古典音樂,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體系,并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傳。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也應該廣泛傳播傳統音樂,發揮其豐富的社會價值。當代人學習傳統音樂,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也能夠激發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信心。同時,傳統音樂包含很多優良的品質,如勤奮、善良、互助、團結、熱情,這些精神都是現代人應努力秉持的。借助傳統音樂的力量,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將會更加完善。
結語
時代在變化,在有些方面,傳統音樂可能并不完全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但現代人不能因此拋棄這一古人留下來的珍貴財富。大眾文化傳播需要傳統音樂,而傳統音樂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必須立足于中國傳統音樂思想,不斷繼承和發揚傳統音樂的豐富內涵,通過借鑒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優勢,開拓出一條適合傳統音樂發展的道路,從而使其更好地融入世界音樂文化體系。
參考文獻:
[1]朱冉.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大舞臺,2013(9):16-17.
[2]袁媛.論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思想的人文價值[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15(4):48-53.
[3]何曉兵.誰是前提:論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播與傳承之關系[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4:73-75.
[4]楊雙艷.談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歌海,2014(1):64-65.
淺議中國傳統音樂與大眾文化傳播論文 篇2
【摘要】傳統音樂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經千年,當代人民仍能一飽中國古代十大名曲的耳福,是因為傳統音樂文化在不斷傳承;傳承側重時間的延續。而要做到有力傳承,去粗取精才是王道。社會是一個整體,傳統音樂置身于社會之中,跨越了地域和階級的限制,實現橫向、縱向傳播,無形中擴大了其輻射范圍;傳播側重空間的擴展。
【關鍵詞】衰落;發展;去粗取精;地域傳播
前言
中國的傳統音樂得力于中國古代文化滋養不斷發展,有器樂音樂、戲曲音樂、說唱音樂、民歌、民間舞蹈音樂5大類。至今,我們仍能受到這些音樂的熏陶,正是因為傳統音樂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跨越了時間界限被傳承,突破空間限制得到傳播。
一、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
1、發展
1)形式的演變:
中國古代,百姓剛開始用筷子敲擊水杯來享受樂音,后來出現專業化的音樂創造與表演,戰國時期還誕生了令中國至今仍引以為豪民族瑰寶――編鐘。以前的音樂大多是詞曲和樂器分離,如楚辭,漢樂府詩,并無樂器伴奏;嵇康的《廣陵散》無歌相合,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也無詞相伴。如今,兩者的搭配形成潮流。
2)逐步機構化、專業化
傳統音樂最初并沒有系統性的機構或組織來進行音樂創作和研究,僅僅是出于大眾自發的創作和娛樂,當然水平可能也并不是很高。后來,音樂得到一些官方管理,宮廷樂師成為專門的職業,“濫竽充數”就是講樂師的故事。到現在,音樂文化成為熱門,許多歌手、音樂公司應運而生,并如火如荼地發展。
3)音樂種類的完善
在輝煌的傳統音樂文化中,各種類音樂不斷得到完善,獨門別類,各有千秋。如今的說唱音樂已是一個獨特的音樂種類,受到許多歌迷熱捧,催生了許多音樂人才。有中國饒舌2PAC姚中仁,中國饒舌教主王波,中國饒舌第一人梁棟等等。扭秧歌這種大眾化的娛樂方式也被賦予了新鮮的表演性。
2、衰落
人是好奇心強的動物,新鮮的東西總是更容易受歡迎。所以,傳統音樂文化很容易在流行音樂盛行、外來音樂充斥的環境中喪失競爭力,逐漸走向衰落。中國傳統樂器二胡曾演奏出《二泉映月》這樣的名作,但現在學二胡的人并不多,而來自西方的鋼琴,登上時尚與流行的舞臺,被許多人選擇。這種傳統樂器的小眾化,是不是敲響了傳統音樂文化面臨衰落趨勢的警鐘呢?
此外,許多傳統音樂品種有消亡的風險。少數民族在漢族化,農村在城市化,許多原生態的傳統音樂元素在時代的浪潮中迷失。還有幾個人會川江號子?還有幾個云南姑娘會唱山歌?
3、去粗取精,加以創新
事物的發展就是不斷的“揚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存傳統音樂文化的原始基礎,不全盤否定,最大可能地給予尊重;同時不能全部照搬,其中的不合理的、有缺陷的、落后于時代甚至是與時代潮流相逆的東西必須舍棄;根據時代性和創新性的要求,注入時代的新鮮血液,加以補充完善。如此,傳統音樂文化才能在快速發展的新時代不被拋棄、得到傳承并日臻完善。
二、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播
1、地域傳播
1)國內傳播
中國地域遼闊,傳統音樂文化多樣,加之民族和地區間的交流,促進了音樂文化的融合,使之繁盛。早在封建王朝時期,胡漢融合,塞外歌舞進入中原后,便以其豪放優美贏得青睞。而中國地方戲曲劇種有三百多種,劇種有聯系和差異,國粹京劇就是融合了徽劇和漢劇,吸收了秦腔、昆曲等藝術的優點,在北京形成的。
2)國際傳播:
中國古代王朝盛極一時,影響力輻射周邊許多國家,傳統音樂文化的交流自是不可少。至今,全球聯系加深,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借此機會走出國門,閃亮了一把。中國古代十大名曲,憑借其歷史價值、音樂價值、文化內涵,享譽全球。中國廣場舞這一極具中國傳統音樂色彩的民間舞蹈,親民、簡單、自由、輕松娛樂、健身,因為受中國大媽歡迎而在中國諸多廣場隨處可見。不僅如此,前段時間,驚現“盧浮宮廣場被中國大媽‘占領’”的新聞,中國傳統特色的廣場舞有望刮起國際風呢。
2、階層傳播
中國傳統音樂一度是富人的專利。雖說它平凡地誕生于“平民媽媽”,但很快被王公貴族“領養”,音樂也有了“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差異。不過這一現象并不長久,百姓的享受與審美意識是無法被壓制的,音樂坊和宋詞就是很好的例子。音樂坊是民間的盈利機構,但同時是比較專業性的音樂機構,這里有比較高水平的歌手、舞者、樂師。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在這里誕生,優秀人才在這里停駐。宋朝的中國相當發達,商業打破“市”“坊”界限,突破時間限制,自由化程度提高,優秀音樂也在民間盛行。宋詞是文化代表符號,被大眾爭相傳誦,柳永可以說是當時的“優秀民間音樂作詞人”。
3、傳播手段
傳播可以說是一個體系,有傳播源,接受者,還有傳播手段――如文字、紙。以前,傳統音樂可以口口相傳。在街頭巷尾傳唱,如果音樂實在太美,往往能家喻戶曉、經久不衰,但這很難經受空間和時間的考驗。傳統音樂也有文字記載,漢樂府詩集、曲譜等等。
進入21世紀,一場革命性的`變化催生了新名詞“大眾傳媒”!按蟊妭髅健眰鬏斨鞣N信息,新聞、故事、經濟政治指令等等,包括音樂。流行歌手通過網絡、電視、專輯來傳播音樂,民歌歌手同樣如此。民歌歌手會錄制音樂,登上娛樂新聞,在網上被大家看到、聽到。東北二人轉也會登上才藝表演的綜藝舞臺。
教育作為一種獨特的傳播手段同樣功不可沒。不可否認,現在的音樂培訓機構擁有專業的教室隊伍、教學資源、訓練設備,讓傳統音樂感興趣的學生可以聚在一起接受教育,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用自己的力量詮釋傳統音樂的魅力,為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壯大作貢獻。
結語
傳統音樂文化作為中國的文化元素,如一顆璀璨的明星閃耀于歷史的星空,它的傳承與傳播卻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傳統音樂發展至今,燦爛的光芒中暗藏衰落的隱憂,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讓它經久不衰。同時,可利用大眾傳播的優勢,讓傳統音樂文化在21世紀插上輕捷的翅膀,突破地域和階層的限制,飛出一片傳統音樂文化的滿堂彩。
參考文獻
[1] 何曉兵.誰是前提:論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播與傳承之關系[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4:73-75.
[2] 楊雙艷.談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歌!.2014:64-65.
【淺議中國傳統音樂與大眾文化傳播論文】相關文章:
音樂元素的掌握淺議論文11-16
音樂出版活動文化傳播研究論文10-09
古琴音樂傳播困境及創新研究論文04-27
淺議在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的探討論文11-17
淺議英語論文01-01
淺議音樂演出市場究竟有多大藝術論文11-16
淺談流行音樂傳播的技術性特點論文03-14
淺議電子琴在學校音樂教學中的作用論文11-19
淺議分層教學的實施論文04-0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