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智標鞋業創始人陳衛東:用智能和標準化改變了中國鞋業
深挖傳統鞋業里的技術機會,以互聯網改變鞋業,解決了BAT曾想進入但是都無功而返的行業。他就是智標鞋業科技的創始人陳衛東。
創業三次,他實現了BAT都難以切入的鞋類標準化智能化
他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創業,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后孤身一人來到廣東,從最底層的銷售員做起,數十年如一日,在傳統產業與科技創新之間起起伏伏。
他創業三次,曾赴意大利專門學習鞋業標準化技術,也曾在世界級鞋廠做過副總,但因為對未來鞋類標準化和智能化的癡迷,最終他獨立創業,將腳型大數據和智能物聯與鞋類成功融合, 并以此為鞋子加盟類柔性定制的商業模式打下牢實的行業技術基礎,被微軟發現,并以傳統鞋業創新代言人的身份登上了微軟全球科技大會,成為中國鞋業的標準化的制定者和參與者,見證了整個鞋業智能化及標準化技術的發展。
他是誰?深挖傳統鞋業里的技術機會,以互聯網改變鞋業,解決了BAT曾想進入但是都無功而返的行業。
他就是智標鞋業科技的創始人陳衛東。
他用智能和標準化改變了中國鞋業
許多人知道NIKE、百麗、ECCO,然而,更多人不知道在東莞,有數不清的鞋廠及相關技術公司做出了默默無聞的貢獻。
智標鞋業科技同樣也是NINEWEST、ECCO等國內外頂級鞋類品牌的幕后英雄之一。
這與中國是世界最大的代工廠的大背景密不可分——中國年產近150億雙鞋,位居第一;中國每年有近百億雙鞋銷往世界各地,出口鞋數量及金額分別占世界的73%和40%,也位居第一,然而,在如此的巨大產銷市場背后,中國只是代工廠,即便是在如今制造業不景氣,人工成本高起的當下。
不可否認,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產是大勢所趨。
然而,真實的中國鞋業卻長期依賴傳統工藝和技術,只能賺取微薄的加工利潤,淪為世界品牌的代工廠.
鞋是為腳而生的.沒有對人類腳型數據的積累,沒有對腳型大數據的標準化分析和分類應用,也就難以在全世界上建立中國人自己的制鞋標準,也就難以將自主品牌以舒適性和高品質推向全世界.在中國,從來沒有人有規模有計劃地搜集世界各地的標準化腳型大數據,并以此推動制鞋產業的鞋楦標準化和標準鞋材的配套,而缺乏建立在標準化腳型大數據基礎上的制鞋自動化改造,就只能實現部分節點優化,難以達到整條流水線和不同廠區的整體自動化和效率提升,換句話說,在依據標準化腳型大數據和制鞋標準化配套基礎之上的鞋業自動化方面,中國欠缺標準化的腳型大數據和制鞋的標準化配套。
智標科技的出現,則解決了中國制鞋業的這些關鍵技術。
換句話說,智標不但借助其參與世界十幾家頂級鞋類品牌的標準化合作,給中國中高端鞋類品牌開發提供鞋類標準化建立規則和方法,還將制鞋中的最后一公里非標的中底材料借助數字化科技予以產業化——智標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來,在糅合了穿戴科技,3D數據的基礎之上,智標組成了由科技院校、國家鞋標委、行業專家、知識產權顧問等相關各個環節組成的研發團隊,同時聯合世界著名設計人才,最終研發出了建立在鞋類標準化上的智能鞋系列,最終推動了整個中國的鞋業向標準化和智能化的轉變,將鞋業定制變為組裝搭配,提高其生產開發效率,適應其多樣化小批量的需求和提升其效益。
而智標在大力推廣創新技術改變中國鞋業的同時,也已學習西方經驗,成規模和密集陣式完成了相關專利的'布局,成為不但技術世界領先,還具備完善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智能鞋第一家,目前,該公司還啟動了美國和歐洲,東南亞(未來鞋類生產基地)的專利申請和保護工作。
創業三次 初心不改
十幾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陳衛東接觸到了鞋類標準化的鼻祖——意大利制鞋企業PLASTAK。
作為世界上自動化注塑中底設備的最大供應商,PLASTAK39年沉淀的標準化鞋材設備技術和工藝不僅是世界級品牌的CLARKS, LV等標準化背后的功臣,成為鞋業標準化自動化當之無愧的鼻祖,尤其是鞋類關鍵部件中底的標準化解決方案。
陳衛東到意大利后,利用其外語優勢和國際化視野, 很快將高端但難以普及的技術引入,消化,國產化,利用中國制造的優勢, 采用數字化和本土模具注塑技術,將鞋類重要部件中底的生產自動化,比傳統工藝節省2/3的人工,在成品鞋生產線上更是因其標準化,合楦度高,無需熟練工人靠經驗和技能調整不合楦中底從而大大加快生產速度和效率,也消除了一大品質隱患。
“由于制鞋業具有向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和地區流動的特性,未來我們會與其合作,解決企業迫切需求整合打包的自動化解決方案的需求。
由于亞洲其它地區制鞋業的興起但缺乏技術開發和產業鏈配套,數字化和標準化也將使中國成熟的工藝和鞋材可以更容易進入更多國際市場,同時,未來可以利用全球的銷售網絡,將智標的標準化技術及國產化自動化中底生產設備,出口到亞非南美等新興制鞋區域,讓中國鞋業真正實現全球化。”智標創始人陳衛東表示說,在鞋類標準化的道路上,從開始接觸學習PLASTAK到超越到基于標準化工藝的鞋類智能化,陳衛東在這條路上已經走了十三年之久。
創立智標,這已經是陳衛東的第三次創業。
時間跨越到二十六年之前,從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系畢業之后,天生喜歡闖蕩的陳衛東沒有服從分配,孤身一人來到了商業氛圍濃厚的廣東,從外資企業的最底層銷售員做起,開始了他的闖蕩。
而且由于其家庭背景的因素,他尤其迷戀科技,在他看來,“在無數新科技的起起伏伏中,和人類衣食住行相關的科技是未來最長久和普及的。”
在傳統行業當中如何嫁接科技技術呢?陳衛東一直在苦苦思索。
2004年,在中國遇到的一位冰島籍鞋屆前輩讓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那就是基于標準化基礎的鞋類智能化。
“那次談話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由此預感,未來十年之后的中國鞋業也會同其他國家的發展歷程一樣從人力密集型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陳衛東回憶說。
隨后,陳衛東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創業。
就在那一年,他和冰島人一起飛赴意大利學習引進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鞋類自動化中底技術,隨后在廣東省中山市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標準化中底生產線。
然而,創業的道路上總是充滿了意外。
2008年11月6日,冰島總理宣布破產的那一刻,陳衛東也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滑鐵盧,冰島合伙人的資金枯竭使得公司不得不選擇轉讓,他也不得不放棄自己剛剛起步的事業。
然而,倔強的陳衛東不甘心放棄,他選擇了再次創業。
2010年,他和國內最大的女鞋生產企業華堅集團合作建立了第二個致力于鞋類標準化的華標科技,同時擔任總經理和小股東,不過,在經歷了創業道路上的種種坎坷之后,作為小股東的陳衛東再次選擇了離開。
直到第三次創立智標科技,獲得了天使投資人的認可,陳衛東才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將鞋業標準化和智能化進行到底
創立智標,第三次創業,顯然陳衛東有準備而來。
對比中國的傳統鞋業現狀,他對鞋業的智能化及標準化的未來充滿信心。
他告訴記者,“雖然中國是鞋類生產和消費大國,但至今為止,除部分運動鞋外,采用標準化,自動化生產的鞋企卻非常少,其主要原因有:
*缺乏具備廣泛代表性的腳型(楦頭)數據積累,更缺乏基于此大數據庫的制鞋標準的建立和應用;
*缺少適應這些標準的,具備量產實用性和性價比的標準化材料,工藝和軟硬件配套系統。 ”所有這些,正是智標科技未來發展的空間。
因此,第三次創業他更專注于標準化、智能化的鞋類發展,結合未來網絡健康科技,和穿戴科技的發展,帶著從第一次創業就堅定跟隨的團隊,在2014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東莞智標鞋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始真正著手實現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建立能幫助中國制鞋標準化,智能化的高科技公司,用互聯網時代的思維和高科技來豐富鞋的用途和生產銷售模式。
“我們現在已經有30多項專利已經拿到國家證書,世界領先的動能發電智能鞋的研發工作已經完成,我們的世界腳型標準化數據庫也已初步成型,如今,一些知名的鞋業廠家已經找到了我們合作。”談到這些,陳衛東充滿了信心,對于智能鞋,他決心將鞋業的智能化及標準化進行到底。
讓我們再次祝福這個連續三次創業的勇士。
【專訪智標鞋業創始人陳衛東:用智能和標準化改變了中國鞋業】相關文章:
7.專訪偉創力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