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票據融資如何穩健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
近年來票據業務經營中面臨的問題有哪些?大家了解對票據業務如何以穩健發展更加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信息?
上市銀行票據業務發展情況
1. 票據承兌業務
截至2014年末,16家上市銀行貸款余額53.48萬億元,同比增加5.62萬億元,增長11.74%;票據承兌余額6.34萬億元,同比增加2936億元,增長4.86%,較貸款余額增速低6.88個百分點;票據承兌余額占貸款余額比重由上年的12.62%回落至11.85%,為連續兩年呈下降態勢(見表1)。
其中,國有銀行承兌余額21787億元,同比增加80億元,增長0.37%;股份制銀行承兌余額39155億元,同比增加2705億元,增長7.42%;城市商業銀行承兌余額2421億元,同比增加152億元,增長6.69%。
2. 票據貼現業務
截至2014年末,16家上市銀行票據貼現余額1.28萬億元,同比增加4758億元,增長58.84%(見表2)。
其中,國有銀行貼現余額9766億元,同比增加4296億元,增長78.55%;股份制銀行貼現余額2830億元,同比增加345億元,增長13.88%;城市商業銀行貼現余額248億元,同比增加116億元,增長88.55%。
同期,從披露貼現平均余額的10家銀行來看,10家銀行貼現平均余額合計9487億元,同比增加8.5億元,同比微增0.09%。從貼現平均余額與期末余額比較來看,10家銀行中有4家大型銀行在期末通過吸收票據資產來補充信貸規模,而中小銀行則傾向于期末壓縮票據資產規模,在期中充分發揮票據資產的資金化運作屬性。
3. 票據回購業務
2014年,16家上市銀行買入返售票據余額合計2.47萬億元,同比增加2057億元,增長9.09%(見表3)。
其中,國有銀行買入返售票據余額7540億元,同比增加2290億元,增長43.63%;股份制銀行買入返售票據余額16518億元,同比增加978億元,增長6.29%;城市商業銀行買入返售余額637億元,同比減少1212億元,減少65.54%。
2014年,16家上市銀行賣出回購票據余額1011億元,同比增加177億元,增長21.16%(見表4)。
其中,國有銀行賣出回購票據余額115億元,同比增加26億元,增長29.53%;股份制銀行賣出回購票據余額882億元,同比增加232億元,增長35.69%;城市商業銀行賣出回購票據余額14億元,同比減少82億元,減少85.54%。
4. 票據收益情況
2014年,根據披露票據貼現平均收益率的10家上市銀行數據顯示,貼現平均收益率為5.52%,同比下降了5個bp(見表5)。
其中,國有銀行貼現平均收益率為5.54%,同比上升18個bp;股份制銀行貼現平均收益率為5.50%,同比下降28個bp。
貼現平均收益率與貸款平均收益率相比,貼現平均收益率低于貸款平均收益率95個bp(見表6)。
其中,國有銀行貼現平均收益率低于貸款平均收益率49個bp,股份制銀行貼現平均收益率低于貸款平均收益率110個bp。
2014年年報顯示,16家上市銀行票據業務利息收入合計為695億元,同比增加42億元,增幅6.45%(見表7)。
其中,國有銀行票據貼現利息收入385億元,同比增加16億元,增長4.32%;股份制銀行票據業務利息收入(包括涵蓋部分上市銀行的票據轉賣價差收益)286億元,同比增加26億元,增長9.88%;城市商業銀行票據貼現利息收入23億元,同比增加0.39億元,增長1.69%。
上市銀行票據業務面臨的主要問題
1. 票據承兌業務規模和結構有待完善
2014年,上市銀行尤其是大中型銀行票據承兌業務活躍程度整體弱于非上市銀行尤其是城商行、農商行和農信社等小型金融機構。
從2012年至2014年,16家上市銀行承兌余額占比從68.23%下降到64.00%。同時,2014年,5家國有銀行承兌貸款比為5.53%,8家股份制銀行承兌貸款比為29.95%,3家城市商業銀行承兌貸款比為23.53%。大型銀行作為承兌銀行,對出票企業的信用增級較為顯著,在通過銀行信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需要也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在承兌業務發展上具有較大的潛力。
此外,2014年,已披露承兌保證金的10家上市銀行數據顯示,承兌保證金占承兌比重為39.28%,同比下降1.11個百分點。其中,2家國有銀行承兌保證金占承兌比重為32.57%,同比上升3.92個百分點;6家股份制銀行承兌保證金占承兌比重為41.04%,同比下降3.13個百分點;2家城市商業銀行承兌保證金占承兌比重為39.60%,同比上升7.58個百分點。面對票據市場的風險形勢,部分商業銀行承兌保證金占承兌比重有所降低,承兌業務面臨更大的風險敞口。
2. 票據貼現業務規模和結構有待優化
2014年年末,16家上市銀行整體貼現貸款比為2.40%,同比上升了0.71個百分點。其中,5家國有銀行貼現貸款比為2.48%,8家股份制銀行貼現貸款比為2.16%,3家城市商業銀行貼現貸款比為2.41%。
上市銀行披露的貼現余額數據包括貼現(直貼)和轉貼現數據,其合計規模在貸款規模中的占比僅有2.4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單純的票據貼現(直貼)規模在商業銀行整體資產配置中的占比非常之小。反映出盡管票據業務在業務經營和資產配置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受到規模管制及傳統觀念等影響,票據業務充當信貸規模調節劑的客觀現實依然存在。同時,部分機構在票據業務經營中除利用回購業務進行規避規模管制外,還通過尋找通道方、利用代持等進行繞規模。
與此同時,2014年,5家國有銀行貼現承兌比為44.82%,8家股份制銀行貼現承兌比為7.23%,3家城市商業銀行貼現承兌比為10.24%。大型商業銀行在票據業務鏈條中始終處于資金融出方,業務地位較為被動。
從票據轉貼現業務來看,面對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票據利差水平的縮窄,部分機構在對市場研判不充分的情況下過度依賴于利用期限錯配來獲取收益,以短期資金對接長期票據資產。在市場運行較為穩定時,部分機構忽視條件限制而快速做大業務量;一旦市場利率發生劇烈變化,這一操作方式即面臨著收益的減少甚至虧損,而且由于規模較大且集中,會對金融市場產生劇烈沖擊。
3. 票據資金業務發展方式有待規范
票據業務兼具資金與信貸雙重屬性,在資金屬性上,票據業務表現為通過運用短期資金靈活擺布票據資產及運作票據業務來增強資金流動性和獲取收益,集中體現在票據回購業務量和轉貼現業務量的快速增加。商業銀行充分運用票據資產來增加收益本無可厚非,但部分機構資金業務發展方式的不盡合理,導致了票據業務風險的集聚和對金融市場的沖擊。
從票據回購業務來看,2014年,16家上市銀行買入返售票據余額合計2.47萬億元,賣出回購票據余額合計1011億元,買入返售票據凈額約為2.37萬億元。2011年,16家上市銀行買入返售票據凈額約為1萬億元,2012年和2013年,這一數據飆升至約2.2萬億元,2014年,買入返售與賣出回購差額進一步擴大。同時,從買入返售票據占買入返售資產比重來看,16家上市銀行買入返售票據占比為58%,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占比分別為52%、62%和39%,票據成為同業資產運作中的主要標的。
2014年,盡管“一行三會”對于同業業務進行了規范性約束,對入返售業務進行了限定,但是上市銀行買入返售票據的數據說明在規模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利用監管套利規避規模管制的情況仍值得市場和監管部門關注。同時,在票據回購業務過程中,存在交易雙方以授信或者承諾替代規范操作、以票據代保管替代票據交接與審驗、先清單交易后交接票據、多重回購交易等現象,為追求業務速率而忽視業務流程。
4. 票據業務盈利模式有待豐富
2014年,16家上市銀行實現票據貼現利息收入(包括涵蓋部分上市銀行的票據轉賣價差收益)695億元,同期實現貸款利息收入3.14萬億元,整體貼現利息收入與貸款利息收入比率為2.21%,同比下降0.15個百分點。
其中,5家國有銀行貼現利息收入與貸款利息收入比率為1.71%,同比下降0.13個百分點;8家股份制銀行貼現利息收入與貸款利息收入比率為3.50%,同比下降0.18個百分點;3家城市商業銀行貼現利息收入與貸款利息收入比率為3.60%,同比下降0.61個百分點。
票據業務作為短期的貨幣市場業務,其收益水平顯著高于其他貨幣市場業務品種。同時,在資產配置和經營管理方向和策略正確的情況下,票據業務的收益也能夠高于貸款等業務品種。同時,票據業務通過承兌保證金及其利差、承兌手續費、回購及再貼現業務等能夠為商業銀行帶來諸多除利息收入和買賣利差收入之外的顯性和隱性收益。
但是,我們也看到,經過多年的發展,票據業務的盈利模式基本保持固定。收益的獲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部的規模、資金情況以及內部的周轉等,票據市場上的各類騰挪也基本上在圍繞規模和資金做文章,而且在規避限制的過程中實際對收益也產生了損耗。整體而言,票據業務收益途徑較為局限,拓展票據業務盈利水平的手段也較為簡單。
在當前商業銀行亟須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的情況下,票據市場以其服務實體經濟的天然屬性,以及不斷增加的參與主體,多層次變化的客戶需求,靈活的配置方式,在與互聯網金融、資產管理等業務進行深度融合后,為商業銀行打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商業銀行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提升盈利水平打造了良好的契合點。
5. 票據業務風險防控有待強化
2014年,商業銀行票據業務面臨著資源規模制約、經營發展轉型、盈利考核加壓、外部監管趨嚴等多方面考驗。票據業務面臨的風險形勢在過去幾年的基礎上,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而嚴峻程度也隨之增加。
一是票據業務依然面臨較大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2014年,票據市場發生的信用違約事件較往年明顯增加,房地產、鋼鐵等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大的行業以及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企業成為信用風險的高發地帶。與此同時,盡管票據市場利率波動平均幅度小于往年,但是票據利率波動頻率有所增加,票據市場受到的外部因素不斷增多,跨領域、跨市場的傳導影響持續增強,在票據業務量顯著增加以及操作方式和經營策略較為激進的情況下,票據業務受到的市場風險有增無減,而且市場波動所造成的后果及影響明顯加大。
二是票據業務所面臨的合規風險日漸增加。2014年,針對金融機構資金“脫實向虛”、同業業務操作不規范等情況,監管機構就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和同業業務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特別是對于同業業務和票據業務等進行了具有針對性的檢查,對于同業業務和票據業務的監管力度明顯增加。
三是互聯網金融及跨市場創新使票據業務面臨的風險狀況更加復雜。2014年,以P2P、票據理財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和大資管市場的深度發展使得票據市場的參與門檻更加降低、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參與方式更加多樣、運作模式更加復雜。票據業務面臨著對以往傳統經營模式的顛覆式創新,在業務經營、運作、操作、創新和管理等各個層面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同時,金融市場的加速融合也使得風險的影響程度不斷加深,風險事件的影響傳導也更加迅猛。
票據融資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經濟結構調整和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票據業務以其連接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特性,為商業銀行在支持經濟發展尤其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提供了良好的發展途徑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票據業務在創新轉型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和尊重業務發展規律,另一方面要針對業務實際和兼顧風險與收益,以全面和綜合的業務體系,在為實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撐的基礎上保障業務的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
1.承兌業務把控總量優化結構,切合經濟發展實際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看到,部分地區的中小金融機構在考核目標下存在過度發展承兌業務的可能,利用承兌保證金滿足存款和貸款等的考核要求,造成信用規模的虛增。因此,承兌業務應當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對總量進行把控,并調整行業和區域結構。特別是存款保險制度推出以及存款利率浮動上限進一步擴大后,利率市場化進程進入收官階段,在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要求提升的背景下,要防止部分銀行過度承兌或承兌業務不規范而造成的規模統計失真和資產質量受到影響。
首先,上市銀行尤其是大中型銀行應當與自身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和程度相吻合,在真實貿易背景下進一步拓展票據承兌業務發展空間;而非上市銀行尤其是小型金融機構,應當根據自身的經營能力、發展程度和服務對象,優化承兌業務比重,以差異化的經營策略服務特定經營群體。其次,商業銀行應當根據宏觀政策導向對高端制造業、三農及中小微企業加大承兌業務扶持力度,強化對實體經濟和經濟結構轉型的支持。再次,商業銀行應當完善承兌保證金和承兌費用的收取機制,使得承兌保證金及承兌費用能夠覆蓋相應風險。最后,商業銀行開展承兌業務的業務量和承兌業務增速應當與區域經濟發展相吻合,根據經濟發展程度和經濟結構,實現承兌業務的穩步發展。
2. 貼現業務規模管制逐漸放松,鼓勵額度循環使用
商業銀行票據貼現業務和轉貼現業務以其快速流轉的資金化趨勢,對于通過“活化存量、優化增量”來服務實體經濟和商業銀行資產配置發揮了重要作用,將商業銀行貼現和轉貼現規模納入信貸規模進行管制的做法已不適用于新形勢下票據業務快速發展的現實,票據業務與傳統的信貸業務無論在經營方式還是在作用發揮上都不盡一致。
因此,伴隨著存貸比監管指標的調整和變化,一方面,建議逐漸放松對于貼現和轉貼現業務的規模管制,將票據貼現業務與其他資金業務同等對待,充分運用其貼近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以及運作靈活的特點,通過加快票據周轉來活化資金流轉,同時加大貼現業務力度和業務規模來增大對經濟的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鼓勵商業銀行票據貼現業務實現自我循環,即鼓勵其貼現本行承兌的票據。通過增大本行承兌票據的貼現量,不僅能夠將承兌與貼現業務聯動發展,將票據環節中收益較為豐厚的前端環節穩固在銀行內部,而且能夠降低票據業務的經濟資本占用,提升票據業務整體收益。同時,商業銀行貼現本行承兌的票據,能夠有效防控由承兌行等造成的信用風險,而且能夠全方位的服務企業客戶的資金需求和業務發展。
3. 資金業務不斷規范運作方式,強化同業溝通協作
目前票據業務還未形成全國統一的規范市場,票據業務在經營過程中仍然存在民間票據中介、票據掮客等利用區域和機構間信息不對稱而介入票據業務鏈條,以及各機構間利用各類通道等進行票據資產騰挪的現象,不僅分散了票據業務收益,提高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而且增大了票據業務的不確定性和業務的風險防控難度。
因此,一方面,商業銀行及其他票據經營機構應當加強票據業務合作,針對承兌行、交易對手等的類型、資質、經營策略和方式等分不同層面就票據業務進行深入交流與合作,提升票據業務流轉效率,防范票據業務信用及交易風險。
另一方面,通過提升紙質票據電子化比例和電子商業匯票的簽發比例,建立商業銀行間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和票據信息的共享平臺,使得機構能夠準確掌握票據的簽發、流轉等一系列信息,能夠準確了解票據的實際流向,減少票據在民間中介或不規范途經的流轉,減少實體經濟通過貼現融資的中間環節,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保障票據業務的安全、規范發展。
4.再貼現業務持續加強支持力度,完善政策傳導機制
2014年,央行再貼現余額為1372億元,比年初增加235億元。同時,央行采取定向操作思路,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等票據進行定向支持。但是,我們也看到,2014年9.9萬億的承兌余額和22.1萬億的簽發量中由中小企業簽發的票據約占三分之二,而1372億元的再貼現余額和235億元的增量與之相比仍然不足。
作為銜接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的業務產品,票據業務對于貨幣政策和金融市場的反應尤為敏感,票據業務對于金融體系傳導貨幣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且能夠成為經濟發展和金融體系的趨勢性指標。
因此,一方面,央行應當進一步增加票據再貼現業務額度,并通過對特定行業和特定企業類型的定向支持落實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有效打通票據業務貼現入銀行體系之后的流轉渠道,發揮再貼現政策對于目前三農、小微企業和大眾創業等方面的引導和支持作用。
另一方面,央行可以通過數量型與價格型再貼現政策相互配合的方式,以再貼現額度配合再貼現利率政策,針對不同類型機構、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和不同的票據類型,采取差異化政策支持,通過票據業務充分傳導各項政策目標和措施。
5.業務創新拓寬思路豐富形式,提升票據服務水平
商業銀行作為專業的票據業務經營機構,應當積極介入或創新票據業務發展形式,監管部門也應當鼓勵和支持具有良好資質的機構進行票據業務創新試點,進一步盤活存量票據資產,拓寬票據業務流通渠道,將不規范的票據業務經營和票據流轉方式納入到陽光、規范的市場中,在支持經濟發展的同時降低業務風險。
因此,一方面,商業銀行應當拓寬發展視野,充分了解和認識經營定位和業務優勢,從豐富票據業務流通渠道和強化票據業務增值服務入手,借助信息化時代對于傳統業務模式的革新,通過互聯網、銀行和企業的連接,利用互聯網的大數據和廣泛性優勢,商業銀行的集中、專業和風險管理優勢,以信息類(咨詢顧問、定制服務等智能型產品)、交易類(交易撮合、票據經紀等便利型產品)、操作類(業務代理、系統支持等基礎型產品)等服務模式為基礎,提供專業化或綜合化的票據增值服務,拓展票據業務的盈利空間;同時,將票據理財和票據資產證券化等業務作為未來跨市場投資運作的主要模式,同時形成票據資產托管業務、電子票據業務、票據衍生產品和企業或銀行票據池等服務型業務多點開花的發展局面,以票據集中、電子化管理帶動票據資產管理向縱深發展。
另一方面,票據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單純靠規模和資金進行競爭的局面已不可持續,商業銀行在票據業務經營中,應當注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深入了解企業和機構的經營情況和發展要求,提供針對性強的產品支持、業務支持、智力支持和服務支持,注重票據業務經營重點的差異化,注重票據經營的品牌價值和口碑塑造,通過富有延續性的高質量的服務,提高票據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
6. 風險防控注重把握內在實質,推動市場有序發展
當前,部分商業銀行及票據業務經營機構在經營過程中單純追求利潤和績效考核,風險意識有所淡化,出現資源配置不經濟和被個別中小銀行非常規套利的現象,為少數民間票據中介違反規定包裝票據提供了空間。因此,在票據業務風險防控中,應當明確和把握各項業務的風險實質,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預防與化解,而監管部門也應當進一步適應票據市場發展的新變化,推動票據監管和規范不斷完善,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和風險監測預警機制。
一方面,風險防控應當注重從票據資金供應源頭上把握和關注相關風險,并從系統性風險和區域性風險進行整體把握,在信用風險中注重行業、企業和交易對手的盡職調查和準入管理;在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中注重研判,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總量和期限結構,合理把握一般貸款、票據融資、同業業務等的配置結構和投放進度;在操作風險中注重業務操作的規范性,利用信息化與大數據提升風險監測分析水平;在合規風險中注重加大對票據業務創新整體性、全局性的把握,把握業務的流程、特點、風險要點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建立風險與收益相匹配度的監測模型與業務收費機制。
另一方面,監管部門需要建立一整套覆蓋票據一二級市場的全國規范、標準、統一的規章制度、辦法和風險監測指標,并能夠隨著市場和業務的變化對相關的制度和辦法進行與時俱進地調整。此外,通過完善監管部門與市場參與主體之間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動機制,降低博弈成本,推動市場有序發展。
【票據融資如何穩健有效地支持實體經濟】相關文章:
如何有效地為公司進行融資02-25
商業票據融資02-26
票據融資:十大票據“蓋章”相關問答02-26
有效地為你公司進行融資03-07
短期融資券與中期票據04-19
六因素推手月份票據融資激增02-26
票據融資套利三種模式02-26
實體店融資商業計劃書02-27
如何創業融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