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推行土地股份制的調查報告
**區**鎮城西村是以種植業為主的傳統產糧區。全村共1800人,4000多畝耕地,除去人均1.3畝口糧田外,還有人均1畝的責任田。近十年來,為摘掉貧窮帽子,城西村不斷進行土地制度改革的探索,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實現了土地分散經營到集約經營、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嬗變。他們的經驗,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有地沒錢找出路
地處十年九旱的**區**鎮,水資源嚴重短缺,種植玉米和大豆都歉收,加上糧食價格持續走低,即使遇上好年景,一畝大田也很難看到200元錢的純利。1996年以前的城西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有1800元,遠遠低于**區的平均水平。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作一整年,有地沒錢的處境讓村民們愁眉不展,村里70%的勞動力不再堅守土地而涌向城市,全村棄管土地達1300畝,大批土地處于撂荒狀態,土地成了農民手中的“雞肋”。國家莊嚴地把土地承包權交給農民,“30年不變”。然而,守著幾千畝的土地為什么還會受窮?
城西村一不靠山,二不靠海,是以種植業為主的傳統產糧區。在農副產品緊缺的年代,土地產出效益高,自然是農民的`寶。然而到了農產品相對過剩的年代,農民在地里刨食是刨不出小康的。遇上豐年,即使農民多收了三五斗,也會因為供過于求而壓低了農產品價格,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有時甚至不升反降。為尋求出路,1996年以來,城西村把目光投向了高效農業,開始種植蔬菜、花卉等經濟作物,村委會帶領全村農民闖市嘗交外商、簽訂單。幾年下來,他們發現,種玉米改成種菜養花,并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農民增收難的癥結在于土地,以三五根兒壟為單位的小生產在產業化大潮中無異于井底之蛙,以一畝三分地為單位的獨自經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啻于風中浮萍,即使有點效益,增加的幅度也很有限,村民收入增長仍然不快。要徹底擺脫農民有地無錢的困境,就必須在千家萬戶分散的土地上做文章。全村幾千畝土地竟難以承接來自日本的小額訂單需求,這個尷尬成為解決全村土地問題的導火索。村委會認識到,要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就要在土地整合上下工夫,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實行集約化生產、規;洜I,真正形成與國內外市場對接的能力。由此,城西村土地改革開始浮出水面。
農民搖身變股東
城西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最大阻力首先來自思想障礙。從最初集中土地建現代農業園區,到推行土地股份制成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每個時期、各個階段,無不經歷著思想觀念的撞擊和交鋒。一輩子刨食在土地上的老一代農民,雖然對貧窮充滿著無奈,但沒有田地種,讓他們覺得沒有了依靠。而年輕的新一代農民,寧肯將土地撂荒幾年,也不情愿轉讓土地承包權,畢竟,那賴以安身立命的幾畝土地承載著農家未來的希望,除非你能帶給他更多的實惠和長遠的利益。為了打消村民們的思想顧慮,村委會成員分工包戶,與村民一筆一筆算清收支賬,解答村民一個又一個問題,先后四次召開村民大會,漸漸消除了農民的擔憂。1998年村委會采取租賃和反租倒包的形式,集中了部分農民撂荒的400多畝土地,建起了大連**現代農業園區,發展訂單農業。一時間,城西村花卉、蔬菜等訂單農業發展迅速,生產規模化程度得到提高,產業優勢日益凸現,村民也一次性得到了固定的租金和承包金。
【農村推行土地股份制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土地調查報告范文11-26
農村個人土地承包的合同范本01-05
農村土地買賣協議書12-11
2017農村土地承包法全文08-07
農村土地調解的協議書范本09-12
農村土地出租的協議書范本09-07
農村個人土地租賃的合同范本01-01
農村土地的承包方式和期限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