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開展留守流動孤殘貧困單親兒童生活情況的調研報告
兒童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兒童提供必要的生存、發展、受保護和參與的機會和條件,最大限度地滿足兒童發展需要,發揮兒童的潛能,將為兒童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兒童發展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兒童發展,對于提高全民族素質,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針對我鎮弱勢兒童生存和發展的具體情況和需要,索倫鎮婦聯在今年10月開展了一次弱勢兒童生活狀況的調查,主要目的是為提高我鎮兒童生存和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和對策。
弱勢兒童主要類型為:留守、流動、孤殘、貧困、單親兒童等。
在全面調查和重點調查相結合、查找問題與研究對策相結合、采取走訪和座談討論等方式進行調查。依托鎮中心學,對弱勢家庭學生95人進行了綜合調查,從中可以看出,弱勢兒童在生活、學習等成長環境均較差,多數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語言難溝通,行為習慣差距大,身心健康受到極大地影響。
一、現將其面臨的困境的現狀和成因分析如下:
1.弱勢兒童得不到妥善有力的監護
一是監護能力弱。擔任弱勢兒童監護人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們也是弱勢群體,對孩子的監護只能是止于吃飽穿暖。二是監護不到位。由叔伯、親戚等擔任監護人的,對弱勢兒童只照顧生活,其他方面不負責任,在情感上與弱勢兒童的距離較大,易忽視孩子心靈、精神上的需求,造成監護不到位。
2.弱勢兒童心理壓力較大
一是缺乏安全感。單親兒童、貧困兒童、孤兒和在押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等由于長期不能和父母溝通,都有“被人瞧不起”的感覺,致使他們變得膽小孤僻,焦慮不安,缺失被保護的安全感。二是強烈的孤獨感。弱勢兒童不但沒有承歡膝下、在父母懷中撒嬌的機會,連過年過節都沒有爸爸、媽媽陪伴,孩子這種長期無法排遣的孤獨感與無助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使孩子變得內向、抑郁、自卑、敏感和脆弱,導致心靈扭曲。
3.弱勢兒童的教育出現盲區
入學后,弱勢兒童的監管基本處于真空狀態,大部分弱勢兒童的家長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有為數不少的家長不識字,只會簽自己的名字。這些家長重養輕教,平日又忙于生計,無暇照看。另一方面,學校的老師也不能將孩子在校期間的學習表現全面反映給家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無法進行有效銜接,使得一些孩子缺少應有的督促,學習成績不理想。再者,因為父母長期外出,孩子在生活上很難得到很好的照顧,有的孩子遇到問題,得不到正確的指點和引導,行為出現偏差,一些孩子交上不三不四的朋友,一些孩子沉溺于網絡游戲。這些孩子們在學習上缺少專人輔導,生活上缺少親情關愛,直接導致這部分兒童的學習質量不高,影響今后的升學和就業。
4.弱勢兒童的心理健康面臨的困難
大部分弱勢兒童存在心理失衡。表現出孤僻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或脆弱、焦慮、任性、極端、暴躁等性格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有的甚至存在叛逆怨恨情緒。調查顯示,這些兒童由于親情缺失,普遍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平時主要向親朋祖輩尋求精神支柱和慰藉,存在交往不當誤入歧途的'較高風險。另一部分弱勢兒童家庭,因家長是精神殘疾患者或肢體殘疾的病人,導致家庭氣氛緊張,對弱勢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陰影,不利于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而對兒童心理方面的疏導和治療目前還未能普及,且幫扶的途徑使家長們較難接受。另外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教育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事無巨細,祖父母又普遍缺乏安全防護的意識和能力,加上兒童年齡小,社會閱歷少,辨別能力差,又缺乏呵護,往往成為被侵害的對象。對于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弱勢兒童來說,安全防護和安全教育是目前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二、政府及婦聯開展的救助工作情況
在鎮黨委委政府和旗婦聯的正確領導下,索倫鎮婦聯堅持兒童優先原則,緊緊圍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積極推進和指導家庭教育工作,切實為弱勢兒童辦實事、辦好事,開展了救助活動。
1.整合多方資源,共助弱勢兒童成長
通過組織基層婦聯針對弱勢兒童生活、學習需求,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為弱勢兒童辦實事、辦好事,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情況,解決孩子們的思想問題,指導他們學習、生活。
2.推進家教,優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環境
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倡導、引導家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教子方法。鎮婦聯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活動,為弱勢兒童的家長提供幫助。僅去年就舉辦家庭教育公益講座4期,受益家長855人。通過家庭教育活動的開展提升家長素質,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營造有利于弱勢兒童健康成長的關愛氛圍。
三、建議和對策
救助弱勢兒童,不僅要依靠鎮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也要聚集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形成合力。鎮婦聯組織應盡心竭力為弱勢兒童排憂解難,切實履行代表維護婦女兒童權益的職責。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豐富內涵、創新載體、提升品牌,使弱勢兒童救助工作成為弘揚文明新風、建設社會的公益平臺;成為密切黨群關系的載體,成為提高弱勢兒童生存發展能力,積極回報社會的重要途徑。
1.強化政府責任,堅持兒童優先原則,不斷推動兒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學化
明確政府職責,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建立政府主導、學校聯動、社會參與的扶困助學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助學活動,保證每個兒童不因家庭經濟貧困而失學、輟學。依法保障兒童受教育的權利。保障進鎮務工隨遷子女就學權利。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優先滿足留守兒童的住宿需求,保障留守兒童健康發展。消除制度障礙,為流浪兒童、具有嚴重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創造條件。
2.營造有利于弱勢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
經過此次調查,我們認為做好弱勢兒童的救助和保護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各有關部門通力合作,齊抓共管。要全方位地加強弱勢兒童管護工作;要建立形成弱勢兒童救助保護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弱勢兒童部門工作責任制,搞好綜合治理;營造社會、學校、家庭進一步關愛困境兒童的氛圍等,共同對這一特殊弱勢群體給予關愛幫助,才能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
3.關注弱勢兒童群體身心健康
目前我國的醫療保障機制還不夠健全,造成弱勢兒童面臨的衛生醫療保障問題更為突出。一部分殘疾兒童或重病兒童家庭需要支付大筆醫療費或康復保健費,且持續理時間長,家庭經濟負擔沉重,后續的治療往往得不到保障。另一部分弱勢兒童家庭,因家長是精神殘疾患者或肢體殘疾的病人,導致家庭氣氛緊張,對弱勢兒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陰影,不利于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而對兒童心理方面的疏導和治療目前還未能普及,且幫扶的途徑使家長們較難接受。另外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教育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事無巨細,祖父母又普遍缺乏安全防護的意識和能力 , 加上兒童年齡小,社會閱歷少,辨別能力差,又缺乏呵護,往往成為被侵害的對象。
因此,學校要積極開展專項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識,學會正確處理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借助社會力量,指導家長改變教育觀念和方法,同時對弱勢兒童進行心幫扶和指導。同時學校也要要指導教師耐心教育、幫助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要關心關注弱勢兒童的心理健康,尤其是父母要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多抽時間與孩子交流溝通,及時解決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幾點思考
受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兒童發展及權利保護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全社會兒童優先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兒童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社會文化環境中仍然存在不利兒童健康成長的消極因素等等。進一步解決兒童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切實保障兒童合法權益,促進兒童全面發展,仍然是今后一個時期兒童工作的重要任務。
1.加大宣傳力度,倡導和諧理念
強化宣傳。堅持以人為本,從維護人權的角度做好救助弱勢群體工作,注重培養挖掘熱心公益的優秀典型和先進事跡,大力弘揚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積極倡導公平正義、誠信友愛的和諧理念,不斷擴大婦聯救助工作的影響面和美譽度。
2.積極參與協同,促進成果共享
積極發揮婦聯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促使黨委政府更加關注弱勢兒童的社會救助、家庭保護和素質教育,更好的幫助弱勢婦女兒童擺脫貧窮,多角度、全方位的優化婦女兒童的生存發展環境。
【關于開展留守流動孤殘貧困單親兒童生活情況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留守兒童調研報告08-16
留守兒童調研報告2000字11-11
縣全年留守兒童情況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23
大學生留守兒童調研報告12-25
留守兒童調研報告(通用6篇)10-28
縣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調研報告07-27
縣留守兒童生存與發展狀況調研報告09-18
發電部人員流動的調研報告01-21
關于留守兒童調查報告3篇01-19
學校體育開展情況的調研報告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