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的三要素

        時間:2023-03-09 02:20:46 民間舞 我要投稿

        關于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的三要素

          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關于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的三要素,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您喜歡!

        關于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的三要素

          民族民間舞蹈的創作,主要表現在:內容上要有民族精神和時代氣息;形式上要突出民族特點和審美情趣;風格上要有地域特色和新的韻律。只有這樣,才能為民間舞蹈賦予新的生機,才能適應當今人民群眾審美意識的提高和審美趣味的多樣化,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

          第一要素:內容上要有民族精神和時代氣息

          民間舞蹈創作要突出時代主旋律,要著力塑造當今新的人物形象,反映廣大群眾的理想、愿望、思想和情感。為此,我們要深入生活、深入群眾,了解和掌握群眾感情脈絡的審美意識的變化及要求,使我們的作品具有時代氣息和民族精神。否則,我們就會脫離群眾,脫離生活,作品也難以引起觀眾的共鳴和產生應有的藝術效果。

          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必將與舊的意識、習俗和審美觀點產生強烈的碰撞,這就要求我們善于辨別哪些是應該擯棄的,哪些是應該進一步弘揚的。只有內容、審美意識的出新,才能體現觀念的更新。馳名中外的安塞腰鼓在民間舞蹈出新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經驗。激越的感情、恢宏的場面、鏗鏘的節奏、磅礴的氣勢,再現了華夏民族的精神風貌;粗獷奔放、瀟灑剛健的表演,塑造出當今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陜北小伙子們敢于拼搏、敢于斗爭的英武形象,給觀眾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勵,彰顯了民間舞蹈所具有的藝術魅力。如果不將原有的民間腰鼓加以提煉、加工和規范、提高,而是原模原樣地搬上舞臺,就很難達到今天這樣的藝術效果。因此,在內容、審美意識出新,觀念更新的同時,把握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基本傾向以及這種空間的內在凝聚力和時間上的統一,便構成了藝術精神的內容。這種精神是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基本構成,是古往今來的優秀民族民間舞蹈傳統的反映,體現了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發展的現實和未來。

          總之,我們要以新的觀念,對民族民間舞蹈進行認真學習和深入研究,并賦予它以新的內容、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和新的藝術精神,這樣,才能使其富有民族精神和時代氣息。

          第二要素:形式上要突出民族特點和審美意識

          民間舞蹈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一種藝術,也是民族的思想、情感、習俗、觀念等藝術化的形象反映。曾有專家指出:“舞蹈決不能離開民族意識而存在。”因此在研究民族民間舞蹈的過程中,應將每個民族舞蹈的特征與民族的審美意識相結合,熟悉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情趣以及有關思想信仰、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及歷史和文化背景等,從而把握民族舞蹈自身的特征。

          豐富多彩的民族舞蹈長期活躍于民間,世代流傳。從原始氏族社會舞蹈活動開始,民間舞蹈便以其自娛自樂的群體(集體)方式,表現勞動者進行狩獵、捕魚、耕種等勞動和部落之間戰爭的生活,以及祭祀占卜等功利目的。原始社會的先民們在文字語言還不夠發達的時候,往往突出歌舞藝術,以表達彼此的感情,因而一動感情就不知不覺地手舞足蹈起來,使舞蹈成為一種表達情感的形象化手段。隨著社會的發展,民間舞蹈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經過無數藝人和廣大群眾的創造,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傳統舞蹈形式。如漢族的秧歌是極為常見的形式,通過扭、擺、走、跳的動律特色和豐富的隊形變化,展現出人們歡快、喜悅的情緒。每逢春節和喜慶之時,許多群眾往往情不自禁地扭跳起來,簡潔的動律、歡快的節奏、激越的情感、多變的隊形,使人們產生歡樂的情緒和強烈的參與意識,成為無數人同歌共舞、宣泄各自感情的獨特表現形式。藏族鍋莊舞的特點是邊歌邊舞,每首曲子都配以舞步,先慢后快,歌詞內容多表現自然景物和男女愛情等。通過高亢的曲調、抒情的動作和豐富的內容,表現了藏族人民誠實、奔放的性格特征。可以說民族舞蹈再現了人們在勞動中對生活、對事物的感知所引發的一種特殊感受,表露了人們心中的意象。通過舞蹈特有的本體,通過婀娜多姿的舞蹈語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形成了一種視覺與聽覺有機 結合的時空變換藝術,以表達民族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傳統的審美意識。古人所說的“觀其形而知其德”便是對舞蹈的功能與作用進行高度概括后的總結。

          隨著社會的前進,舞蹈創作更加豐富多彩。不論它反映的思想內容具有何等的深度,但其形式決不能脫離民族特色和民族的傳統審美情趣。只有生動的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相統一,才能生動形象地表現人們的理想、愿望以及所具有的歡樂與痛苦,并力求使民間舞蹈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得以發展和提高,進而成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

          第三要素:在風格上要突出地域特色和新的韻律

          如何給民族民間舞蹈注入現代意識,除了在內容上突出民族精神和時代氣息,在形式上具有民族特色外,關鍵還要做到語匯的出新。近幾年已有不少舞蹈工作者做了嘗試,他們把現實生活中得到的感觸所引起的種種表象,通過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變成創造性的思維,即由各具體表象進行組織安排和藝術加工,運用現代的思想觀念和藝術技巧、手段創造出具有時代特征的藝術作品。這使得我國民族民間舞蹈從理論研究到舞蹈作品創作,都有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使我們看到了民族民間舞蹈的藝術風采和鮮明的時代氣息,看到了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不斷超越和延伸的希望。

          我編寫的舞蹈《鬧洞房》(在陜西省第二屆藝術節中獲編導一等獎、演出一等獎),創作的意念最初來自陜南民間舞蹈《小場子》的啟示,我很想把這個形式獨特、地域性很強的民間舞蹈(兩人在不到一平方米的方桌上表演)搬上現代舞臺。剛開始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要充分表現傳統的程式和技巧,把原來人物的一旦一丑變成現代人的一男一女,把在方桌上表演變成在舞臺上表演,草帽圈、扇子的道具不能變,邊唱邊跳的程式不能變,唯一能變的就是人的服飾和唱詞內容。這種臨摹方式我很不贊賞。二是人物、表演程式都可以變,但最終效果還應該讓人感到這是民間舞蹈《小場子》,并且要保留老藝人的原貌。這種要改又不許改的觀點,讓我感到無比困惑。最后還是幾位老師的教導開闊了我的視野,即:給民間舞蹈注入現代意識,大膽地創新、突破,讓傳統的民族舞蹈為現實服務。有了這個立足點,就要進一步去研究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和熟悉他們的生活。

          “鬧洞房”是我國人民的一種不分區域、不分層次的民俗活動,濃郁的民族風味、歡快熱烈的氣氛、詼諧有趣的嬉鬧,表現著人們對愛的喜慶,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鬧洞房”既是傳統的,又是當代的一項民間喜事活動。而我們需要的是:通過表現“鬧洞房”的生活來反映現代青年的風貌。我聯想到了很多“鬧”的情景,于是,我構思了舞蹈《鬧洞房》的結構。農家小院、花香月圓,一對新人在洞房里含情脈脈,一段抒情的雙人舞將人們帶入充滿喜慶的洞房之中。一群山村小伙、姑娘們在窗口偷看,這群純樸的青年如癡如呆、情不自禁地沖進房內嬉鬧。洞房中出現了熱鬧、歡快的群舞場面,新郎新娘滿懷喜悅忙著給大伙散糖。在眾人的要求下,兩位新人給大家表演精彩迷人的節目:吃蘋果、摸新郎、坐花轎、跳迪斯科、小場子等。調皮的年輕人抬來了桌子當花轎,先是把新郎新娘扣在桌下,接著又把他們撂上桌面,一段“小場子”跳完之后,眾人要新郎新娘當面接吻,當新娘用扇子擋自己的臉時,新郎急切、神秘地將新娘親吻一口,新娘羞得無地自容,在眾人的歡笑嬉鬧中,舞蹈達到了高潮。最后,在午夜盡情的歡笑之中,新郎手拉著新娘,拼著氣吹滅了燈(運用切光產生“黑”的效果)。舞蹈在無音樂、無燈光之中結束,恰到好處地留給觀眾很多聯想。舞蹈結構出來后,舞蹈語匯該如何表現呢?我又進一步研究了安康民間舞蹈“小場子”的表現形式,將“小場子”舞蹈中的風格、特點、傳統技巧,即顫、抖、扭、擺等提煉成幾種基本動律,然后根據內容再進行夸張、變形和發展。用“顫”“抖”的組合表現歡快和喜悅,用“扭”“擺”表現力和含羞,這種舞蹈造型的夸張和內在情感的宣泄恰到好處地表現了現代農村青年對美的追求和愛的向往,展示出現代人體運動和別具一格的舞蹈技巧,給人一種既是傳統的,也是當代的,既是通俗的,也是高雅的全新的形象,使舞蹈很快與不同經歷、不同層次的觀眾產生共鳴。

          實踐使我體會到:搞民間舞蹈創作,首先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它的取材主要來自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人們的生活動作往往都會有地域和民族的個性文化特質,只要我們勤于捕捉、勇于突破、善于創新,把握好民間舞蹈藝術創作的“三要素”,就一定會編排出好的舞蹈作品。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從有程式到無程式,從傳統意識到現代意識,從現代人的生活到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從區域性到民族性,從創作意識到表演意識,從民間風俗到現實生活,從舞蹈學科到綜合學科,都需要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創造。創造―實踐―再創造―再實踐,這種人類意識的實踐活動,不斷建立起一種新的民族民間舞蹈,創造出新的人物形象和表現形式。我們既要保留民族民間舞蹈的精華,又要超越民族民間舞蹈的局限,使民族民間舞蹈隨著人類現代意識的延伸而發展。

        《關于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的三要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的三要素】相關文章:

        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的“三要素”08-29

        民族民間舞蹈個性化的創作08-27

        傣族民間舞蹈的民族文化特征12-12

        民族舞蹈創作與民族文化的聯系11-20

        民族舞蹈創作的要素01-08

        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現狀與發展10-13

        色彩三要素06-03

        泡茶“三要素”10-14

        河北民間舞蹈介紹10-20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關于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的三要素

                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關于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的三要素,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您喜歡!

              關于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的三要素

                民族民間舞蹈的創作,主要表現在:內容上要有民族精神和時代氣息;形式上要突出民族特點和審美情趣;風格上要有地域特色和新的韻律。只有這樣,才能為民間舞蹈賦予新的生機,才能適應當今人民群眾審美意識的提高和審美趣味的多樣化,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

                第一要素:內容上要有民族精神和時代氣息

                民間舞蹈創作要突出時代主旋律,要著力塑造當今新的人物形象,反映廣大群眾的理想、愿望、思想和情感。為此,我們要深入生活、深入群眾,了解和掌握群眾感情脈絡的審美意識的變化及要求,使我們的作品具有時代氣息和民族精神。否則,我們就會脫離群眾,脫離生活,作品也難以引起觀眾的共鳴和產生應有的藝術效果。

                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必將與舊的意識、習俗和審美觀點產生強烈的碰撞,這就要求我們善于辨別哪些是應該擯棄的,哪些是應該進一步弘揚的。只有內容、審美意識的出新,才能體現觀念的更新。馳名中外的安塞腰鼓在民間舞蹈出新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經驗。激越的感情、恢宏的場面、鏗鏘的節奏、磅礴的氣勢,再現了華夏民族的精神風貌;粗獷奔放、瀟灑剛健的表演,塑造出當今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陜北小伙子們敢于拼搏、敢于斗爭的英武形象,給觀眾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勵,彰顯了民間舞蹈所具有的藝術魅力。如果不將原有的民間腰鼓加以提煉、加工和規范、提高,而是原模原樣地搬上舞臺,就很難達到今天這樣的藝術效果。因此,在內容、審美意識出新,觀念更新的同時,把握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基本傾向以及這種空間的內在凝聚力和時間上的統一,便構成了藝術精神的內容。這種精神是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基本構成,是古往今來的優秀民族民間舞蹈傳統的反映,體現了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發展的現實和未來。

                總之,我們要以新的觀念,對民族民間舞蹈進行認真學習和深入研究,并賦予它以新的內容、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和新的藝術精神,這樣,才能使其富有民族精神和時代氣息。

                第二要素:形式上要突出民族特點和審美意識

                民間舞蹈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一種藝術,也是民族的思想、情感、習俗、觀念等藝術化的形象反映。曾有專家指出:“舞蹈決不能離開民族意識而存在。”因此在研究民族民間舞蹈的過程中,應將每個民族舞蹈的特征與民族的審美意識相結合,熟悉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情趣以及有關思想信仰、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及歷史和文化背景等,從而把握民族舞蹈自身的特征。

                豐富多彩的民族舞蹈長期活躍于民間,世代流傳。從原始氏族社會舞蹈活動開始,民間舞蹈便以其自娛自樂的群體(集體)方式,表現勞動者進行狩獵、捕魚、耕種等勞動和部落之間戰爭的生活,以及祭祀占卜等功利目的。原始社會的先民們在文字語言還不夠發達的時候,往往突出歌舞藝術,以表達彼此的感情,因而一動感情就不知不覺地手舞足蹈起來,使舞蹈成為一種表達情感的形象化手段。隨著社會的發展,民間舞蹈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經過無數藝人和廣大群眾的創造,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傳統舞蹈形式。如漢族的秧歌是極為常見的形式,通過扭、擺、走、跳的動律特色和豐富的隊形變化,展現出人們歡快、喜悅的情緒。每逢春節和喜慶之時,許多群眾往往情不自禁地扭跳起來,簡潔的動律、歡快的節奏、激越的情感、多變的隊形,使人們產生歡樂的情緒和強烈的參與意識,成為無數人同歌共舞、宣泄各自感情的獨特表現形式。藏族鍋莊舞的特點是邊歌邊舞,每首曲子都配以舞步,先慢后快,歌詞內容多表現自然景物和男女愛情等。通過高亢的曲調、抒情的動作和豐富的內容,表現了藏族人民誠實、奔放的性格特征。可以說民族舞蹈再現了人們在勞動中對生活、對事物的感知所引發的一種特殊感受,表露了人們心中的意象。通過舞蹈特有的本體,通過婀娜多姿的舞蹈語言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形成了一種視覺與聽覺有機 結合的時空變換藝術,以表達民族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傳統的審美意識。古人所說的“觀其形而知其德”便是對舞蹈的功能與作用進行高度概括后的總結。

                隨著社會的前進,舞蹈創作更加豐富多彩。不論它反映的思想內容具有何等的深度,但其形式決不能脫離民族特色和民族的傳統審美情趣。只有生動的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相統一,才能生動形象地表現人們的理想、愿望以及所具有的歡樂與痛苦,并力求使民間舞蹈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得以發展和提高,進而成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

                第三要素:在風格上要突出地域特色和新的韻律

                如何給民族民間舞蹈注入現代意識,除了在內容上突出民族精神和時代氣息,在形式上具有民族特色外,關鍵還要做到語匯的出新。近幾年已有不少舞蹈工作者做了嘗試,他們把現實生活中得到的感觸所引起的種種表象,通過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變成創造性的思維,即由各具體表象進行組織安排和藝術加工,運用現代的思想觀念和藝術技巧、手段創造出具有時代特征的藝術作品。這使得我國民族民間舞蹈從理論研究到舞蹈作品創作,都有了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使我們看到了民族民間舞蹈的藝術風采和鮮明的時代氣息,看到了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不斷超越和延伸的希望。

                我編寫的舞蹈《鬧洞房》(在陜西省第二屆藝術節中獲編導一等獎、演出一等獎),創作的意念最初來自陜南民間舞蹈《小場子》的啟示,我很想把這個形式獨特、地域性很強的民間舞蹈(兩人在不到一平方米的方桌上表演)搬上現代舞臺。剛開始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要充分表現傳統的程式和技巧,把原來人物的一旦一丑變成現代人的一男一女,把在方桌上表演變成在舞臺上表演,草帽圈、扇子的道具不能變,邊唱邊跳的程式不能變,唯一能變的就是人的服飾和唱詞內容。這種臨摹方式我很不贊賞。二是人物、表演程式都可以變,但最終效果還應該讓人感到這是民間舞蹈《小場子》,并且要保留老藝人的原貌。這種要改又不許改的觀點,讓我感到無比困惑。最后還是幾位老師的教導開闊了我的視野,即:給民間舞蹈注入現代意識,大膽地創新、突破,讓傳統的民族舞蹈為現實服務。有了這個立足點,就要進一步去研究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和熟悉他們的生活。

                “鬧洞房”是我國人民的一種不分區域、不分層次的民俗活動,濃郁的民族風味、歡快熱烈的氣氛、詼諧有趣的嬉鬧,表現著人們對愛的喜慶,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鬧洞房”既是傳統的,又是當代的一項民間喜事活動。而我們需要的是:通過表現“鬧洞房”的生活來反映現代青年的風貌。我聯想到了很多“鬧”的情景,于是,我構思了舞蹈《鬧洞房》的結構。農家小院、花香月圓,一對新人在洞房里含情脈脈,一段抒情的雙人舞將人們帶入充滿喜慶的洞房之中。一群山村小伙、姑娘們在窗口偷看,這群純樸的青年如癡如呆、情不自禁地沖進房內嬉鬧。洞房中出現了熱鬧、歡快的群舞場面,新郎新娘滿懷喜悅忙著給大伙散糖。在眾人的要求下,兩位新人給大家表演精彩迷人的節目:吃蘋果、摸新郎、坐花轎、跳迪斯科、小場子等。調皮的年輕人抬來了桌子當花轎,先是把新郎新娘扣在桌下,接著又把他們撂上桌面,一段“小場子”跳完之后,眾人要新郎新娘當面接吻,當新娘用扇子擋自己的臉時,新郎急切、神秘地將新娘親吻一口,新娘羞得無地自容,在眾人的歡笑嬉鬧中,舞蹈達到了高潮。最后,在午夜盡情的歡笑之中,新郎手拉著新娘,拼著氣吹滅了燈(運用切光產生“黑”的效果)。舞蹈在無音樂、無燈光之中結束,恰到好處地留給觀眾很多聯想。舞蹈結構出來后,舞蹈語匯該如何表現呢?我又進一步研究了安康民間舞蹈“小場子”的表現形式,將“小場子”舞蹈中的風格、特點、傳統技巧,即顫、抖、扭、擺等提煉成幾種基本動律,然后根據內容再進行夸張、變形和發展。用“顫”“抖”的組合表現歡快和喜悅,用“扭”“擺”表現力和含羞,這種舞蹈造型的夸張和內在情感的宣泄恰到好處地表現了現代農村青年對美的追求和愛的向往,展示出現代人體運動和別具一格的舞蹈技巧,給人一種既是傳統的,也是當代的,既是通俗的,也是高雅的全新的形象,使舞蹈很快與不同經歷、不同層次的觀眾產生共鳴。

                實踐使我體會到:搞民間舞蹈創作,首先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它的取材主要來自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人們的生活動作往往都會有地域和民族的個性文化特質,只要我們勤于捕捉、勇于突破、善于創新,把握好民間舞蹈藝術創作的“三要素”,就一定會編排出好的舞蹈作品。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從有程式到無程式,從傳統意識到現代意識,從現代人的生活到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從區域性到民族性,從創作意識到表演意識,從民間風俗到現實生活,從舞蹈學科到綜合學科,都需要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創造。創造―實踐―再創造―再實踐,這種人類意識的實踐活動,不斷建立起一種新的民族民間舞蹈,創造出新的人物形象和表現形式。我們既要保留民族民間舞蹈的精華,又要超越民族民間舞蹈的局限,使民族民間舞蹈隨著人類現代意識的延伸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