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人文地理學的哲學方法論評述的論文
摘要: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人地關系,本身就具有濃厚的哲學色彩。人為地理學的發展自古以來就有著擅于不斷地吸收新的科學、哲學思潮的優良傳統。歷代哲學家對人與自然的論述無不深刻地影響著人們對人地關系的認識。
關鍵字:人文地理學;哲學方法論;人地關系
引言:一種學術的所有參與人員,都在由特定學科的某種哲學所提供的框架內從事研究。這樣的哲學可以是確切的,參與者在工作開展前就已經建立了某些規則;這種哲學可以是含蓄的,存在一些規則,但并沒有得到公認。在哲學明確的情況下,這一哲學也為其他參與人員所共享。但在哲學含蓄時風格則可能很不相同,尤其是在社會科學中。
人文地理學是以人地關系研究為核心的學科,人文地理學對人地關系的研究既和自然科學有關又和社會科學有關,所以在研究方法上表現為自然科學方法論與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結合。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人地關系,本身就具有濃厚的哲學色彩。人為地理學的發展自古以來就有著擅于不斷地吸收新的科學、哲學思潮的優良傳統。歷代哲學家對人與自然的論述無不深刻地影響著人們對人地關系的認識。
人文地理學發展以來,有多種哲學方法論被提出來,其中很多只不過是哲學的變種,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類:經驗主義方法論、實證主義方法論、人本主義方法論、結構主義方法論。下面筆者將詳細介紹四種人文地理學哲學方法論:
1經驗主義方法論
經驗主義一詞原本意指古希臘醫生的經驗,拒絕一味接受當代的宗教教條,而是依照所觀察到的現象為分析依據。先由感受而得到經驗,然后經過適當歸納或演繹,才形成知識。在哲學發展上,經驗主義一直和理性主義作為對比。
人文地理學像絕大多數學科一樣,都起源于經驗主義的實踐。從人文地理學的發展歷程來看,從古典地理學發展到近代科學知識的分化發展,地理學者們一直就在想法設法獲取地球表面更多有用的知識,地理學就是對地球的描述。大自然及人類社會構成的地理環境系統非常復雜;地球表面和抽象的人地關系又帶有強烈的綜合性和區域性。
經驗主義方法論的特征是:觀察是重點,調查及實地研究緊隨其后,然后進行經驗判斷與評價,最后得出結論。人文地理學家時常從觀察人文地理現象的某個方面開始,通過分析研究資料,尋求發現具有普遍意義的模式。
2實證主義方法論
實證主義是強調感覺經驗、排斥形而上學傳統的西方哲學派別,又稱實證哲學。實證主義開始于19世紀法國哲學家孔德的“實證哲學”,實證科學是建立在證實原理上的。人們認為事物是真實的,是因為人們認為建立起真實性的方法是合理的。根據實證主義的觀點,一種科學理論由一特定的演繹系統構成,該系統包括兩組因素:一組初始命題(或者假設),一組由系統內規律。
人文地理學是最后廣泛采納實證主義方法論的社會科學之一。實證主義方法論被引入人文地理學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晚期的美國。從那個時候它就迅速的傳播開來,到60年代末實證主義就已經支配著整個北美和大多數英語國家的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采用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原因是,現在方法的并不合理,再一就是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和政治學中實行的科學的社會學具有巨大引力。
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是其具有的數量化性質:以數學或者統計學的形式,以一種精確的、可重復性以及確定性的方式表達研究成果。
3人本主義方法論
人本主義方法論的特征是:他們關注于有思想的生命,關注的是人類,而不是關注以機械的方式對刺激作出反應的非人類。人本主義目標是認識人類活動的真實性,這個目標以及為達到這個目標而設想的手段就代表了社會科學哲學的發展。
人本主義方法主要有三種:理念論、實用主義、現象學及其親屬。
人本主義哲學及其方法論對人文地理學的影響都是潛在和間接的,它們并沒有向人文地理學提供一種直接的方法,只是從這這種哲學中引入對人的經驗和人的主觀性的重視這樣的觀點,并作為武器來反對實證主義地理學那種忽悠人的地位的觀點。
人本主義地理學研究內容大多涉及歷史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社會地理學等領域,突出集中在人的行為方面的探討。
人本主義地理學彌補了實證主義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點則在于它的唯心主義傾向,把一切客觀存在看做為人的心理構成,事實上構成人的感應行為的基礎是客觀環境世界。
4結構主義方法論
結構主義起源于法國,后擴展至整個歐洲大陸。但結構主義不是一個統一的哲學派別,而是由結構主義方法聯系起來的一種廣泛的哲學思潮;其觀點大多與一定的專門的學科有聯系。紀本嵩認為注重結構、強調對結構的分析是結構主義者具有的基本原則。這基本的原則展現為五個主要特征:整體、關系、消解主體、自調、轉換。
整體:結構主義者認為,注重整體是研究事物本質的唯一途徑,而事物的部分或因子僅是通向研究事物本質的要素。
關系:與整體和部分的特征相比,關系的涵蓋面更廣,其內容更豐富。它不僅緊密相關某研究對象的整體與部分,而且統攝宇宙萬物間的各種系統。
消解主體:其意是人失去了他是萬物中心的位置;人不再是測量萬物的主人,而是系統中的一個因子。
自調:自調是結構主義者在解釋系統之所以存在時所認定的根本原因。
轉換:結構主義者所提倡的轉換,其性質則是強調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間變化的動態性。
結構主義對人文地理學最主要的影響有兩點:1、從結構的整體性去認識事物,這從地理學家強調研究區域的整體性和人地關系系統性可以看出。2、試圖超越地理因素尋求深層結構來解釋地理現象。千差萬別的人文地理現象是表層結構,而要真正解釋則需要把握人地關系系統中的深層結構。
參考文獻:
[1]R.J.約翰斯頓.哲學與人文地理學[M].蔡運龍,江濤,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1
[2]趙榮,王恩涌,張小林等.人文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3]許然,于長立. 后現代主義影響下人文地理學哲學的發展[J].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9(1):113-116
【人文地理學的哲學方法論評述的論文】相關文章:
人文地理學論文寫作問題03-27
環境監測資料庫房建設評述的理工論文11-16
醫學文獻評述的寫作03-05
“2001燃油公約”評述與建議03-24
音樂對體育舞蹈的影響評述12-08
評述中藥藥理的研究方法03-18
消費體驗理論評述06-18
企業成長研究的理論評述12-05
公司并購悖論的研究回顧與評述03-24
哈特企業產權理論評述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