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少年的通才教育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青少年 人力資源 通才教育
論文摘要:智力勞動者,在未來時代,將成為主要的對富創造者。青少年人力資源的開發關乎到我們國家、民族的可持續發展的千秋大業,其中教育手段、方式在青少年人力資源開發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對青少年進行通才教育,發揮我國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是關系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大事。對青少年進行通才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有助于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有助于青少年良好的科學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這也是對青少年進行通才教育的核心和所追求的目標。
21世紀的今天,社會的發展將面臨殘酷而激烈的競爭。其核心是科學技術的競爭,誰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誰就會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但是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依靠人來掌握、依靠人來發展的。實踐證明,當代青少年有優勢、有不足,反映了現行教育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利弊共存。這對青少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對現有人才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挑戰。這就要求在繼承發揚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優點并舍棄其弊端的基礎上,根據當代用人市場對人才質量的需求,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教育的模式體系—對青少年的通才教育。
一、少年通才教育的涵義
對青少年進行通才教育,其中的“通才”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具有并體現全面的文化素養的人才。這里所提及的全面的文化素養,是指作為家庭成員和社會個體的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文化素養,它是通才必備的基本條件。換言之,通才是具有能夠優化生活、工作和交往質量并獲得實踐效果的公民。
一提到通才,人們常常持有兩種偏執的看法。一種認為,通才必須是同時精通幾個專業領域、同時掛幾個顯赫頭銜的名人學者;另一種認為,通才就是用“情”不專、樣樣通、樣樣松的“混子”。產生這兩種偏見的原因,是不理解通才這個概念所具有的廣泛性和層級性。我們說通才與專業相關,但是它的作用決不只限于專業領域,通才的“才”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廣泛性。就是單純地在專業領域考察通才,那也是一個具有多級的層次的概念。在通才中有象羅蒙如諾夫那樣的集化學家、物理學家、礦物學家、歷史學家和詩人于一身的天才,有將一種專業知識橫移到另一個專業領域并獲得突破性成果的精英,也有不囿于狹窄專業、見多識廣、眼界開闊的一般人。這三種類型的人都屬于通才,其差別也就體現出了通才的層級性。值得說明的是,通才與專家,在多數情況下,是相輔相成的,是博大精深的關系。我們通常所說的業務精深的專家,多數是“通才”基礎上的專家。
對青少年進行通才教育,其意義為:隨著以智力和知識為特征的“智能”社會的來臨,影響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優勢已由金融資本轉變為掌握新知識、新智能和具有創造性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已成為當今社會最有價值的資源。不僅僅是誰擁有青少年就擁有世界的未來,而是誰擁有最雄厚、最廣泛的育少年人力資源,誰就會在21世紀世界經濟賽局中穩操勝券。因此,文化素養全面、知識領域開闊的通才,在人類建構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文明中起著無可比擬的巨大的作用。對青少年進行通才教育,培養數以千萬的各門類人才、發揮我國巨大人力資源的優勢,是關系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大局的大事。
二、青少年通才教育的功能
如果從受教育個體的才能發展來看教育功能的話,那么通才教育就是把受教育者造就成當代社會所孺人才的最好方式。這是因為:
1、通才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
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是塑造未來科學和文化杰出人才的關鍵,而青少年個體創造力的大小與形象思維能力密切相關。形象思維是通過對外部形象的想象,去建構心理形象。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也是創造力。新奇的想象,巧妙的構思,閃光的靈感一向是被知識淵博、眼界開闊、情趣豐富的人所擁有。
有的教育家將學生的能力分為三個領域:知識的領域(知識和智慧)、技巧的領域(操作和技藝)和情意的領域(價值觀、審美觀、興趣和習慣等)。一般說來,凡是優秀人物在上述三方面應該都是全面發展的。歷史上許多做出震古爍今的巨大貢獻的偉人,都兼備科學家和藝術家的雙重素養。愛因斯坦在小提琴演奏方面的成就差不多與他在現代物理學方面的貢獻齊名,精通古詩詞的蘇步青教授在數學上有那么高深的造詣;雖然目前人們還說不清楚詩歌的節奏和韻律對數學影響的原理,小提琴的旋律與相對論有什么關系,但我們卻知道,清初的戲劇家兼建筑家李漁將建筑的美學原則運用到戲劇創作中,愛因斯坦從斯賓諾莎的哲學和歐幾里德的幾何學中吸取了世界統一性的思想,萊布尼茨由道教的八卦圖中發現二進制,創立了數學邏輯等事例。這些說明,人們擁有的信息量越大,文化素養越高,思想便越開闊,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得也就越緊密。
無數事實表明,通才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是通過廣泛的專業知識、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藝術等方面的學習,通過向學生提供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具有科學綜合化、一體化的意識,有助于培養青少年個體的綜合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使每個青少年個體把握住科學發展的趨勢。
2.通才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一個人的全面發展,一直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所憧憬的社會理想。亞里士多德認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智力發展和自我完善;文藝復興時代的理想是造就“全能的人”;盧梭、席勒、傅立葉等資產階級人道主義者和社會空想家也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作為推崇的目標;而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更是共產主義理想藍圖中的一幅動人的圖畫。所謂人才,首先是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這是前提。如果只談“才”的話,那么功能越來越高明的機器人,也許比生物人更象人才。一個受過完美教育的現代人,與智能機器人的根本區別是,他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機活體;他是有知識、有文化、有道德的社會成員。一個學者或專家如果沒有明確的世界觀,沒有堅定的信仰,沒有良好的品德修養,沒有高雅的審美情操,不僅在事業上很難有大的成就,就是成為一個健全的人也是有困難的。一個青少年個體的上述品質的培養和造就離不開通才教育。
3.通才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科學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提高科學家可以用他們掌握的科學技術造福人類,也可以濫用科學技術去禍及自然和社會。所以科學家要講科學道德和社會責任感,要運用科學為人類造福,促進人與自然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批科學家為納粹德國制造殺人武器的教訓,使西方教育界深深感到:孤立地學習科學技術是危險的,必須關心社會,探索倫理問題,培養符合社會規范和倫理道德的工程技術人員,因此開始重視對理工科學生進行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教育。在西方一些理工科院校不僅對人文和杜科課程教學做了嚴格的規定,而且對這些課程的教學目的也做了明確的規定。例如麻省理工學院期望通過人文、社科和藝術課程的教學,達到以下幾方面的目的:發展學生的口頭和書面交往的能力,增進學生關于人類文化及相互影響的知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構成人類活動基礎的理論、概念和思維體系,促進學生對國家、政治、經濟、法律結構的認識,提高學生對社會交往關系的承受能力和藝術中的自我表現能力。
我國原本是一個崇尚文化,重視倫理道德修養的文明禮儀之邦,在思維方法上慣于從整體上把握事物運動變化規律,在人與自然關系上主張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合一。傳統文化的這些特點如果注人當代的科學精神,就一定能創造出一個適于培養杰出通才的教育環境。然而,由于多年來重理輕文的思想的影響以及近年來中學階段文理學科的偏向,致使一些青少年學生在學科目標上崎形發展。雖然專業課程考分不低,但基本技能、文字能力、生活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很差;思想貧乏,興趣不廣,境界不高,孤陋寡聞,對專業之外的事物漠不關心;信息單一,思路偏狹,心胸狹窄,抱負不大,甚至有的連文明禮貌、民風民俗和社會道德等方面的修養都不到位。我們現在培養的青少年學生應該是21世紀的英才。他們是未來國際競爭中中國隊的主力隊員。因而,造就這一代人普遏的倫理道德觀念、社會責任感、獻身精神和敬業精神,樹立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革命的人生觀,是我們當前各級、各類教育戰線的迫切任務。
知識是道德和文明的基礎。人生觀、世界觀、愛國主義、科學精神、倫理道德、價值觀念、思想方法和審美情趣等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學習而確立的,“有覺悟、有道德、講文明、守紀律”,做一個好公民的行為規范,也是在相應的文化和知識基礎上建立的。通才教育豐富了青少年人力資源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內容,這一切正是對青少年進行通才教育的核心和目的。
【青少年的通才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論青少年的通才教育03-19
淺談青少年公德教育論文11-28
體育教育對青少年健康發展影響論文12-03
博物館青少年藝術教育職能探究論文12-02
跆拳道對青少年素質教育的促進功能論文12-11
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組織與管理論文12-03
淺談青少年的道德教育12-06
教育論文05-22
淺談青少年人格教育03-30
青少年素質教育中的舞蹈藝術教育意義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