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產業集聚新啟示
畢業論文
106大報告提出要“走出1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最近我到廣東珠江3角洲和浙江杭州灣地區進行調研,觀察到1個值得高度關注和重視的現象,即產業集聚。產業集聚對“新型工業化路子”的意義很值得深入研究。
所謂產業集聚,就是在1個適當大的區域范圍內,生產某種產品的同類企業,以及生產這種產品的上下游相關企業,高密度地聚集在1起,其產銷量往往以“億”為單位,令人震驚。
比如,浙江諸暨大唐鎮的襪業市場,年交易量達60億雙;嵊縣的領帶市場,年交易量達到2.5億條。
在浙江,這類產業集聚被稱為“塊狀經濟”。據統計,浙江有52個“塊狀經濟”的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到30%以上;在全國532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浙江有56種以“塊狀經濟”方式形成的產品居全國第1。
產業集聚使專業化分工以1種獨特的方式獲得了空前發展。通常以“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式存在于1個企業內部的生產環節,在這里大量地分布在不同企業之間,每個企業只做1個部件,甚至1個部件的某個環節。在珠江3角洲地區,IT、家電等產業的聚集已經形成。在這1地區100公里的范圍內,90%以上的計算機0部件、80%以上的手機部件、將近100%的彩電部件都可以采購得到。
分工深化大大降低了生產和交易成本。據介紹,在珠江3角洲地區上述幾種產品的0部件的采購成本比其他地區低30%。而浙江“塊狀經濟”產品的成本和價格,也可以說低到了極致,比如在北京市場上賣5610元的布料,在當地不到10元;在外地市場上賣56元的襪子,這里僅幾角錢。
這種區域性的產業集聚的過程和機制更是意味深長。在浙江,基本上是市場與產業互動的方式。
先是在某個地方出現自發性的市場,在市場的背后,1家1戶的生產在發展,然后進1步推動市場的擴展。地攤式的市場形態發展到如此大的規模,在國際上都是罕見的,但在中國特定的環境中,卻以1種非常自然的形式出現了。
市場1旦形成并逐步成熟后,便會形成自己的合理秩序。在浙江紹興的“中國輕紡城”,形成了高效率的通達全國各地的物流系統。其他地方的客戶,經常寧愿繞路也要到“中國輕紡城”發貨,因為這樣才能更加快捷、可靠、便宜地把貨運出。
而在珠江3角洲,產業集聚則有另幾種機制。1種是加工貿易帶動。以東莞的美能達打印機、復印機為例,先是來料加工,以后發現成本很低,總裝廠也就搞起來了,并帶來了更多的配套廠家。美能達的主要競爭對手佳能、理光也陸續進入這1地區。
另1種是內源型品牌企業帶動。順德的科龍、美的、格蘭仕等名牌產品帶動了1大批配套廠家的發展?讫埖谋、空調等的外部采購率達到70%以上。
還有1種類型是OEM、ODM產品帶動。順德勒流鎮的東菱公司,是專為歐洲市場做小家電的貼牌生產,80%以上的0部件就近采購。僅在勒流鎮,與小家電相關的生產企業有4000多家。
最重要的是,不論是在廣東,還是在浙江,產業集聚事先都沒有計劃、沒有規劃,基本上是在市場力量的作用下形成的。這可能是我們理解產業集聚現象的關鍵所在。
產業集聚給經濟學分析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素材。換個角度說,對產業集聚這種現象,應當給出有意義的經濟學解釋。這方面有許多工作可做。
這里我想強調1下產業集聚現象對東南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關系的影響。產業集聚事實上使東南沿海地區形成了新的“后天優勢”。
區域性的產業集聚形成并成熟后,再轉向其他地區的成本就大大提高了。過去我們講東南沿海地區的優勢,主要是區位優勢、政策優勢等,隨著交通信息條件的改善、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些優勢已不再明顯,或者不復存在。
產業集聚形成后,可以說顯著地加強了東南沿海地區的優勢地位。而且,相關產業的增長潛力仍很可觀。這種狀況對流行的“梯度轉移”理論提出了嚴峻挑戰。東南沿海地區的產業是否會隨著經濟增長逐次向中西部轉移,很值得重新思考。
中西部如何走出1條切實可行的加快發展的路子,也很值得重新思考。從以上討論的產業集聚現象可以得到的啟示是,中西部地區可能也要促進自己的產業集聚,當然這些產業或產品要區別于東南沿海地區。
【產業集聚新啟示】相關文章:
產業集聚的區位效應及其對欠發達區域的啟示09-11
中國制造業產業間集聚度及產業間集聚機制09-08
集聚經濟與城市產業定位10-04
論產業集聚度的測度06-03
吉林玉米產業鏈化與產業集聚09-27
集聚視角下中國的產業、城市和區域09-16
產業集聚與城市化關系的實證分析06-17
探究醫藥制造行業及其附屬產業集聚水平07-18
產業集群理論的演進及啟示09-08
長三角地區IT產業集聚度研究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