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略談建構主義的計算機應用型教育教學方法研究
摘 要:建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本文討論建構主義的基本內容及教學方法,分析如何運用建構主義的思想進行教學,探討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型人才;教學方法;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提供了一種與傳統的客觀主義不同的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他人代替[1]。建構主義學習活動過程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因而學習者就更具有興趣和動機,能夠鼓勵學習者進行批判型思維,能夠更易于提供個體的學習風格,也容易建構信息的意義。
現在全國各高校都逐步重視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工作。在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中,教學工作是重中之重。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正確運用會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有效地運用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應用于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教學過程中呢?本文基于此探討了建構主義的基本教學方法,并結合近些年來的切身的教學體會,給出在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去運用這些方法進行教學,希望給計算機應用型教育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帶來幫助。
1 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
1.1 學習環境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獲得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2]。
(1) 情境。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在教學設計中,必須創設有利于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這一環節最為重要。
(2) 協作應該貫穿于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對學習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進程的自我反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以及意義的最終建構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交流是協作過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環節。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交流來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達到意義建構的目標,怎樣更多的獲得教師或他人的指導和幫助等等。協作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想法都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交流對于推進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進程,是至關重要的手段。
(4) 意義建構是教學過程的最終目標。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意義就是要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的內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
1.2 建構主義常用的教學方法在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下,比較成熟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這種教學方法應當為學習者提供一種建構對知識理解的概念框架。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支架原本指建筑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在這里用來形象地描述一種教學方式:學生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學生的學是在不斷地、積極地建構著自身的過程;而教師的教則是一個必要的腳手架,支持學生不斷地建構自己,不斷建造新的能力。
(2) 拋錨式教學(Anchored Instruction)。這種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建構主義認為,學生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學習),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例如教師)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由于拋錨式教學要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作為錨),所以有時也被稱為實例式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
或情境性教學。
(3) 隨機進入教學(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由于事物的復雜性和問題的多面性,要做到對事物內在性質和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達到對所學知識的全面而深刻的意義建構是很困難的。往往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
為克服這方面的弊病,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對同一教學內容,要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情境下、為不同的教學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現。換句話說,學習者可以隨意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進入同樣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的多方面的認識與理解,這就是隨機進入教學。顯然,學生通過多次進入同一教學內容將能達到對該知識內容比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這種多次進入,絕不是像傳統教學中那樣,只是為鞏固一般的知識、技能而實施的簡單重復。這里的每次進入都有不同的學習目的,都有不同的問題側重點。因此多次進入的結果,絕不僅僅是對同一知識內容的簡單重復和鞏固,而是使學習者獲得對事物全貌的理解與認識上的飛躍。
2 計算機應用型教學中建構主義教學模式
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是要掌握一個領域或多個領域的開發和應用知識及基本技能,更多地關注計算機知識的應用性而非理論性。如何更有效地完成某個領域知識體系的掌握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這就需要讓學生主動地對領域知識進行有效的構建,而不是被動地、填鴨式地教給學生。建構主義的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建立問題情境、學生進行個人探索、小組或團隊協作、并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廣泛交流、最后對某一課程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進行有效的評價進行的。這種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并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體驗某一領域知識的開發和應用的過程,所獲得的經驗及對知識的理解要比課堂上枯燥的講解要多得多,從而直接獲得領域知識的應用能力。本文以支架式教學方法為基礎,討論在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其基本的教學過程如下論述。
2.1 建立問題情境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計算機專業課程一個單元或某一章節或某一課程的學習目標,建立基本的概念框架,然后搭建學習目標的所涉列的知識體系。如果學生在研究學習目標時,發現所建立的概念框架還不能完全理解或解釋這個內容,說明學生有些知識還沒有掌握,需要擴大概念框架,進而可以進行個人的有效自主學習;如果能完全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學習目標的基本條件,進而可以實現這個目標。這一過程不同的學生最終的概念框架也許是不同的。比如:
講解編譯原理中的詞法分析時,為了完成學習目標編寫一個簡易的詞法分析程序,可以建立基本詞法分析程序的概念框架。
2.2 進入情境根據建立的問題情境和概念框架,引導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學生個體現有的知識是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哪些方面知識,將學生引入問題情境。
2.3 獨立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探索內容包括:確定與給定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并將各種屬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順序排列。探索開始時要先由教師啟發引導,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探索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逐步解決疑問。
2.4 協作學習建構主義理論中,學習過程十分重要的學習過程是進行小組協商和討論。討論的結果有可能使原來確定的、與當前所學概念有關的屬性增加或減少,各種屬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調整,并使原來多種意見相互矛盾、且態度紛呈的復雜局面逐漸變得明朗、一致起來。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概念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即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2.5 效果評價建構主義的學習效果評價不同于傳統教學過程的考試成績,而是多方面的綜合評價,更有助于學生個性的展示。建構主義的學習效果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評價內容包括:①自主學習能力;②對小組協作學習做出的貢獻;③是否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這種教學過程可以在課堂教學和課后共同進行,首先由教師進行講解有關概念框架,然后學生在上課期間思考要解決學習目標所對應概念框架中的內容,哪些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哪些是學生不了解的知識。
然后在課堂中和課后進行個人探索和協作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并與學生及時溝通解決,這部分可在課后的通過電子郵件或網上論壇方式解決。教師要幫助學生自己去完成學習目標,但要明確教師此時的地位是引導,告訴學生要解決某一疑問,應了解哪方面的內容,具體的經驗獲得要靠學生去探索。最后根據個人的總結、每個小組對個人表現的評價、教師的掌握情況給出這個學習目標的成績,這個成績是一個綜合能力和素質的評價,而不是一張考試試卷。當然,具體的考核方式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過程自行設計。
3 結語
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本文只是做了一個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的探討,將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方法引到教學過程中,并給出一般的教學過程,希望給計算機應用人才的教學方法帶來些幫助。同時,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到,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的研究還處于研究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略談建構主義的計算機應用型教育教學方法研究】相關文章:
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03-18
通識教育分類教學方法研究12-11
略談德育與生存教育的契合論文12-03
試論中專計算機教學方法03-09
高職高專學生教育教學方法研究性論文11-30
略談計算機教學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嘗試11-16
淺析比較研究中美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