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通用13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通用1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 篇1
1.在市場經濟這個大環境下,要堅持與時俱進。那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金融管理起到什么作用呢?
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必然要注意到銷售問題,這是企業實現利潤的關鍵。企業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商品價值,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企業在前期要投入一定的貨幣資金。因此,企業在實現商品的最終價值前,其生產經營活動大致過程為:投入—生產—銷售—回報。這個過程包含了貨幣流通過程。
1.1資金是企業進行生產的前提
因而金融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企業的經營活動資金主要來自于企業現有資金及銀行信貸。除此之外,發行股票、第三方投資也是企業生產資金的來源。如何有效管理這些資金,涉及到企業的金融管理。金融管理是企業籌措資金進行生產的前提,在經營管理中處于基礎地位。
1.2金融管理有利于資金的有效利用
保證企業正常運轉企業的正常運轉,離不開資金支持,因此,保證資金鏈的持續供應極為重要。企業在進行經營管理活動時,需要通過擴大投資來獲得更大的收入。但投資發展,就必然涉及到資金的使用,要保證資金的有效利用,避免資金鏈斷裂,就需要強有力的金融管理。
1.3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金融管理至關重要充足的資金是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保證。不難看出,企業要想長足發展,獲取更大的利潤,就必須控制好現有資金。要將金融管理貫徹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安置和使用資金,充分合理地利用資源,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進而提高企業生產活動的經濟效益。
2.現階段企業金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資金回收較難
當今經濟格局下,企業往往將目光放在多個方面,涉及的項目較為復雜,導致企業無法準確評估信用風險。有些公司信用等級較差,資金回收困難,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從而影響企業的發展。甚至,有些企業資金鏈嚴重斷裂,直接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運營。
2.2過度依賴銀行信貸
我國企業資金來源目前主要依賴于銀行信貸,股票、第三方投資無法滿足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但過度依靠銀行信貸,容易導致企業現金流不穩。而且,過度依靠銀行信貸,還容易受國家政策的影響,一旦國家調整政策,將對部分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巨大打擊。
2.3金融管理手段落后金融管理
在我國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企業還未足夠重視金融管理,甚至有些企業尚未設立專門的金融管理部門,也沒有設置專業的管理人員。這直接導致企業金融管理手段落后,影響企業對金融管理的正確認知,從而造成金融資本結構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
3.規范金融管理
重視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面對我國企業在金融管理中遇到的諸多問題,要想快速平穩的發展,就必須重視金融對企業的影響。否則,一旦資金鏈斷層,企業經營活動將遭受重創。
3.1企業要設置專門的金融管理機構
負責監控企業的金融資金設置專門的人員負責企業的金融管理工作,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金融管理出現的諸多問題。同時,身為企業金融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要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了解欠債單位的資金流轉速度,分析其信用風險,并根據這些條件,制定適當的資金回收手段。另外,企業還可加強自身的金融控制,在重大經濟投資前先進行風險評估。
3.2注重資金來源渠道
確保企業資金供應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前,要明確現有的經濟實力,提前預算,避免資金鏈斷層。這主要涉及到對企業資金的預算、分配,加強企業資金利用效率。企業的資金鏈對企業的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3.3注重企業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設
提升金融管理手段企業金融管理要適應社會市場經濟發展,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形勢,引入信息技術,進行高效管理。針對落后的金融管理手段,要進行改革創新,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使之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達到步調一致。
4.結語
在市場經濟這個大環境下,要堅持與時俱進。企業的金融管理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發展狀況,因此,企業必須重視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應用,充分發揮金融管理的作用,為企業日后的發展創造出更加有利的條件。
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 篇2
摘要:企業經營管理中金融管理是一項重要內容,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提高自身的市場價值,必須要先做好金融管理。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對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研究,希望能為企業經營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金融管理;企業經營管理;應用
企業的各種資金活動(融資、投資)均屬于企業金融管理的范疇,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資金運用的合理性,使其能發揮最大經濟效益。在我國目前經濟轉型期,金融市場變得愈發復雜,大部分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缺乏良好的金融基礎,若企業想提高自身實力,進入國際市場,就必須要對金融管理模式進行改革,讓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目前企業金融管理現狀和問題
(一)金融風險的不良影響金融風險對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最為直接的就是進出口業,從我國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最新發布的數據來看,金融風險導致的損失相當于全球每年GDP的7倍,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尤為嚴重,金融風險的發生對企業經營的影響不盡相同,但毋庸置疑的是,金融風險會導致企業經營的安全感越來越低,且風險具有隨機性,容易導致企業經營管理失策。
(二)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企業日常資金來源主要以自有資金、直接和間接融資為主,在不同經營階段,企業對三種不同來源的資金需求份額各有高低,因此要對資金結構進行合理設置,否則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下,一旦遇到風險就會缺乏足夠的應急資金周轉,輕則導致企業蒙受損失,重則導致企業直接破產倒閉。目前很多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積極新增了各項貸款,但由于經濟體量小,大部分貸款都以非正常途徑逐漸消耗,導致企業資產蒸發和壞賬現象,而貸款逾期不還則會影響到企業的信用記錄。
(三)金融管理手段落后目前大部分企業在金融管理過程中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手段,甚至有些企業沒有設置正規的金融管理人員,在設置了金融管理人員的企業中,某些管理人員缺乏金融意識和管理素質,未形成正確認識,無法對財務數據和金融大環境進行有效分析,從而導致企業經營管理存在風險。
二、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一)完善金融監督管理機構
在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受傳統經營管理影響很深,因此導致很多企業經營管理者對金融管理工作缺乏重視,認為金融管理是財務管理內容的附屬,沒有將其當作單獨的內容和部門進行對待。因此,在經濟新常態環境下,要提高金融管理的實際應用價值,首先要改革傳統管理理念,完善金融監督管理機構智能,完善管理人員配置,加大企業金融監督管理力度,提高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例如某互聯網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設立專門的金融監管部門,委派專門的金融工作人員對企業日常資金流動向進行管理,并負責對各個投資企業進行謹慎考察分析,深入市場了解最新的資金動向和金融風向,為應對風險和壞賬準備足夠的余額,在企業經營決策時,金融監管人員還可提出對應的政策,幫助企業規避金融風險,保證企業正常運營。
(二)加強企業融資和投資管理
1、融資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要獲得更為雄厚的資金力量必須要通過內部或外部融資來達到這一目的。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為了提高融資成功率,需拓展融資渠道,讓企業能在經營過程中累積更多的有效資金,并促進企業發展和創新。在融資和投資管理過程中,企業可借助產品、項目優勢獲取更多投資,并通過項目競爭獲得更多的銀行貸款。此外,企業可通過社會渠道進行融資,吸納更多的社會資金,例如目前很多投資公司會尋求與公司發展理念相符的項目進行投資,企業可與其開展合作,通過對具體項目進行規劃設計獲取相應的融資。
2、投資管理在企業投資管理過程中,應先對市場環境有充分了解,此時企業金融管理人員需提供市場投資環境分析報告,讓企業在選擇項目時有更多的投資依據和案例可供參考,從而選擇正確合法的項目,避免引發投資風險。此外,無論是融資還是投資,企業金融管理部門均需要不斷完善和加強管理制度,實現融資、投資的規范化管理。企業在進行融資和投資后,管理格局有可能發生變化,因此需明確企業責任主體,讓管理格局更加清晰,從而提高企業發展過程中各項問題的解決效率。以某大型出口企業為例,該企業屬半導體制造科技型企業,擬向銀行申請個人投資經營貸款用于購買原材料發展海外業務,該企業應收賬款占企業流動資產比率較高(63.7%),借款人以自由資金投入企業經營,截止2015年該企業實際負債率為35%。該企業金融管理人員通過分析統計,得出該企業月均凈利約3800萬元,可供支配的額度約2170萬元,且企業借款人信用記錄良好,還款能力有保障,且對進出口市場進行分析后得出,該企業經營過程中產品附加值較低,需要擴大生產和銷售規模,維持相當的盈利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種增長也恰恰受到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對企業自身經營分析后得知,企業以穩健性經營理念為主,在該行業口碑良好,上下游行業均能與該企業保持良好關系,且抵押物和各種原始資料真實完善,還款能力有保證,貸款可行。通過向銀行貸款的融資渠道,該企業申請8000萬元的投資經營貸款后當年盈利率同比增長5.5%,并在國際市場中逐漸贏得了一定份額。
(三)做好企業預算編制工作
充足的資金和周轉速度較快的現金流可有效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因此在金融管理過程中,需針對企業財務預算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一是加強事前調查取證,對宏觀環境進行市場調查,掌握金融新政策,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和預算編制,對企業資金的流進流出均要有充分掌握。二是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嚴禁隨意更改調整預算,從而增強財務預算的約束力,針對虛假上報財務數據的行為,金融管理部門需進行嚴格查處,保證企業預算的規范性。
三、結束語
企業金融管理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核心內容,有利于提高企業資金活動的規范性,促進效益最大化,目前企業金融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此需采取積極措施,提高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可從完善金融監管機構,做好投融資管理、預算編制等方面做起,從而幫助企業規避各種金融風險,提高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葉其明.淺論企業經營管理中金融管理的作用及其應用[J].經濟,2016(5):245
[2]陳雅.淺談金融投資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J].經營管理者,2016(5).189-190
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 篇3
【摘要】金融創新是促進金融發展的重要手段,它為金融發展提供了新鮮血液。但隨著金融業的逐步開放,創新活動日趨增加,隨之而來的便是金融風險的凸顯。本文通過對金融創新中金融風險的分析,提出了應對金融風險策略,為以后風險管理的研究打好理論基礎。
【關鍵詞】金融創新 金融風險 風險管理
在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業里,金融創新是發掘潛在利潤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近年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金融業開始重視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為了保證金融創新的可持續效應,需要加強對金融創新的風險管理。
一、金融創新概念
金融創新問題首次被提出是在奧地利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所撰寫的《經濟發展理論》中。我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內部各構成要素的重新組合,以及對各要素進行創新性變革而創造產生的新事物。從以往對金融創新的研究可以發現,對于金融創新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宏觀層面是將金融行業歷史發展的重大變革作為一次次金融創新。金融創新就是金融業發展史的真實寫照,沒有金融創新的存在就沒有金融業的不斷發展。中觀層面是指政府或金融機構為轉移經營風險,降低經營成本,適應經濟環境,通過改變金融中介功能,創造一個具有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高效率資金營運體系的過程。微觀層面是指金融工具的創新。對金融工具的創新主要可分為信用創新型、風險轉移創新型、增加流動創新型和股權創造創新型。
由此可知,我們可以認為金融創新是改革現有的金融體制和創造新的金融工具,以獲取目前無法取得的潛在利潤的過程,它是一個為盈利動機推動、緩慢進行、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二、金融創新過程中的風險表現
任何創新活動都會伴隨著風險,而這種風險有的是可預知的,有的是不可預知的。金融創新活動也勢必無法擺脫金融風險的束縛,隨著金融創新的全面發展,金融風險也會隨之加強,隨之而來的是復雜化和集中化的高風險。其具體表現為:
首先,金融創新導致金融市場風險加強。金融創新不斷推動金融市場的發展,但同時也為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隱患。這種風險是金融中介組織普遍面臨的風險,不管是資本市場還是貨幣市場,都會受到金融風險的影響。資本市場所面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資本金不足,資產規模小和業務風險突出。而貨幣市場主要面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盈利水平下降、不良資產比例增高。金融市場通過創新來不斷地贏取潛在利潤,但由于市場基礎條件的缺陷,導致創新風險的加強,這需要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來彌補風險所帶來的隱患。
其次,金融創新導致金融系統風險加劇。金融系統是金融中介機構和金融市場共同構成的有機體,市場資金通過系統從資金盈余方向資金短缺方移動。這種建立在資金流動基礎上的系統使得金融機構間保持者密切的交往,形成了以資金為紐帶的合作關系,而這種相關性也導致了個體金融創新所帶來的風險直接波及到系統內的其他金融機構,這種金融風險具有迅速擴張的特點,從而直接影響到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最后,金融創新導致金融經營風險加深。金融創新促進金融機構間的不斷競爭,而這種競爭導致了金融機構的只求高收益的行為,這種行為必然會伴隨著高風險到來,這便導致金融機構信譽值的下降。這直接加深了金融行業的經營風險,經營的潛在風險一旦變成現實必將會給金融機構帶來巨大的損失。
三、防范金融創新風險的對策
金融創新為金融行業帶來潛在盈利的同時,也使得金融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因此,金融中介機構進行金融創新的同時,需要防范金融風險的產生。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市場風險已經成為金融中介結構面臨的主要風險,F階段,我國金融機構所創新的金融工具具有較低的風險定價,風險轉移能力也較弱,因此,提高市場風險管控能力是目前金融機構和政府監管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金融創新的驅動下,政府部門的金融監管也要進行改善。金融監管是一國政府為保證宏觀經濟平穩有序進行,實現宏觀經濟目標,通過一定的金融主管機關,依照法律、法規和一定程序,對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實行檢查、組織、協調的過程。政府監管部門既要積極鼓勵金融機構的創新,規范創新行為,提高監督管理水平,又要完善相關的金融政策和法規,建立合理有序,可持續發展的金融創新環境。
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是金融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這種趨勢也勢必加強了國際化的金融合作。加強國際金融行業的合作可以了解國際先進的金融理念,通過金融市場信息共享能夠為金融創新提供寶貴的知識型經驗。不僅如此,我國監管組織還可以參與到國際監管組織內,參照國際化標準制定我國金融業務的相關規則,使之達到全面的金融合作。
四、結語
金融創新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它的成長需要金融機構、投資者和政府監管機構的共同推動。政府監管部門要將公共利益放到首位,監督金融中介機構向金融投資者告知風險信息,使金融投資者的利益得到保護。政府監管部門還要與金融機構共同履行對金融投資者教育的責任,無償性地向金融投資者普及金融知識。金融機構在進行金融創新的同時要充分分析金融市場狀況,對金融產品的研發要立足于當下金融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在金融創新的過程中更有效地降低金融風險。
參考文獻
[1]鄭明川,包萬根,蔣建華.論我國的金融創新及其風險管理[J].商業研究,2003(20).
[2]張曉琴,馮莉.論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J]. 商業研究,2005(02).
[3]闕鑫華,陳明賀.淺談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J].經濟研究導刊,2007 (07).
作者簡介:邵越(1980-),男,安徽巢湖人,經濟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小微金融。
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 篇4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金融管理行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不斷向可持續發展道路邁進,但是在此過程中金融管理一直是全球金融管理界爭相研究的課題。本文從金融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出發,對金融管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提出了具體措施。
關鍵詞:金融管理;可持續發展;必要性;措施
近年來,我國為實現中國崛起的雄偉目標,實施了一系列的經濟、文化、政治等體制改革,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在此激勵下,我國金融管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由于受到各個因素的限制,目前的金融管理行業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加強金融管理刻不容緩。因此,我們必須對金融管理可持續發展做進一步的研究。
一、金融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我國加入世貿以來,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金融管理行業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金融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金融管理影響力不斷擴大
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瓦解了各個國家以往的自閉政策,推動了經濟開放,不斷刺激著投資企業,投資商為了達到利益最大化,使得一些不完善的監管體系頻繁出現,不斷制約著金融市場的發展。為了確保整個金融業的穩定,政府提出了相應的金融監管政策,各企業不斷加強監管力度,促進了金融管理影響力不斷地擴大。
(二)傳統金融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經濟的需求
我國正處于發展中國家,一些傳統的金融管理模式由于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專業人才等,出現了嚴重的滯后現象,已跟不上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使得金融不能很好的預防和應對金融危機的襲擊。因此,我們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時進行科學合理的改善,不斷完善金融管理模式,加快金融管理的步伐,促使金融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金融管理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一)培養和引進先進人才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國金融行業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制約著金融管理的發展。因此,我們應制定科學合理的選拔標準,嚴格把關,引進高素質的先進人才,實現金融管理部門人才的更新;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工作,培養管理人員的專業管理水平和素養,激發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使其熟練掌握一定的實際經驗,促進在管理員專業技能的提高,為金融行業做出貢獻;根據具體情況,對管理人員進行綜合考核,競爭上崗,把管理人員的性格、特長和管理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更好的發揮。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整個金融行業的需求,使其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凈化金融管理的外部發展環境
我國金融管理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不僅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還應有外部發展環境的大力支持。
(1)利用法律保護金融管理行業的基本運行。合理利用現行的法律,可以有效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維護金融管理行業的穩定。與此同時,一些中、小型機構也可以從中受益,合理規范金融管理制度,這樣即使規模再小也不易被忽視。
(2)實現金融管理規范化。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金融管理行業應建立健全規范制度,不斷完善金融管理體系,保證金融管理的正常運行,實現金融管理規范化,進而實現整個金融行業的穩固發展。
(3)建立完善的管理規章制度。目前,我國金融管理規章制度尚未健全,影響著金融管理的正常運行。為此,我們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不斷完善管理規章制度,并予以嚴格執行,確保金融管理體系的穩定。
(4)實現完善的監督體系。監督體系能對整個行業實行監控,對于金融行業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避免金融行業出現危機和動蕩,政府機構應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引進國外先進的監管體系,進行深入的研究,根據我國國情,研發出較為合適的監管模式,實現金融管理行業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三)全面落實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運轉協調的法人治理機構,全面落實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是實現金融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在金融管理機構保障方面必須采取的措施。對金融管理可持續發展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金融行業的法人治理機構。法人治理機構是金融管理的大腦和神經中樞,金融行業是否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法人治理機構是否運轉協調,能否適應金融行業發展的內部管理需求和外部發展環境的有效協調,直接決定著金融行業的有序擴張和健康發展。運轉協調的法人治理機構有利于金融管理各項措施的全面落實,有利于給金融機構帶來巨額的利潤,實現金融機構資金的良性循環、資產的保值和增值,F階段,由于我國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又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基礎相對薄弱,抵御市場風險和金融危機的能力相對較弱,資金市場的運行尚不規范,民間高息借貸、食利者階層的出現嚴重影響了金融管理的健康發展。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金融行業更應該排除干擾,認真進行法人治理機構的健全和完善,規范市場運作和金融管理行為,不斷提高金融管理的現代化程度和金融管理的水平,促進金融管理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三、總結
總而言之,為響應國家的號召,實現中華崛起,我們應制定一個長期的戰略發展目標,根據我國國情,進行實地考察和分析,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可持續發展進行深入研究,引進國外先進的監督管理模式,對金融行業進行強有力的監督,對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和考核,引進先進的人才,培養管理人員的素養和管理水平,在金融管理外部發展環境的影響下,不斷擴大金融管理的影響力,促使金融管理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鄭良芳.“十二五”規劃,金融業肩負著歷史發展的重任[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11(01).
[2] 賈小雷,劉媛.國外金融產品監管的新動向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研究參考,2011(54).
[3] 董少廣.讓供應鏈金融形成支持微小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J].中國國情國力,2011(12).
[4] 李富有,竇育民.中國商業銀行技術進步的實證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1(06).
[5] 劉冰,周曉冬.創新金融管理與服務的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1(17).
[6] 吳劍.電子銀行發展問題探討[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11).
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 篇5
摘要:現階段,金融管理工作已經成為當前企業經營和管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金融管理工作對企業內部的發展造成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企業想要在市場競爭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需要提高企業自身的金融管理能力。文章針對金融管理工作在企業經營和管理中的有效應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金融管理;企業經營管理;應用
金融行業是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核心內容,金融行業也是整個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推動手段。新的形勢下,利用金融行業的重要資源,對企業的運用管理工作進行研究,進而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文章針對金融管理工作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有效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金融管理與企業管理的基本概念
金融行業,是對資金進行融匯貫通。企業管理工作是針對企業的經營策略,和管理思想,對企業的經營發展戰略進行規范和總結,進而能夠結合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與企業經營發展策略,適時的進行變革和調整,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企業的現有要素,進而發揮出整個企業的最大作用。實現企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二、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應用金融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金融活動為企業的管理工作提供基礎性服務
企業在生產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先籌集一批主要的資金,在具有一定資金的前提下你才能夠進行經營和管理工作,因此,經營管理過程中,籌集資金是十分必要的,金融管理工作主要就是為企業的管理和發展提供這部分發展資金,所以說,金融活動的開展能夠為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提供前提。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主要的資金來源有企業的固定資金、金融市場的融資以及銀行的貸款等等。這三項重要的資金來源都能夠解決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問題,進而確保企業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
(二)金融管理工作能夠促進企業正常運轉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其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的生產活動只能在正常的生產中進行,多數企業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來維持外部環境的發展。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大部分企業都在挫折中更好的發展,為了避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的嚴重挫折,應高積極做好金融管理工作,促進企業生產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當前企業經營管理中應用金融管理的主要問題
(一)大部分企業的收款比較困難
在企業生產與發展的過程中,資金是十分重要的,資金是保證企業正常運行與發展的重要保障,F階段,在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應用金融管理,存在著企業收款困難的現象,大多數企業相關負責人,不能夠對接待單位的資金流動情況形成一個全面的認識,這樣就使得企業的大多數資金都不能做到及時回收,進而出現了嚴重的資金鏈斷裂的現象。
(二)企業金融管理對銀行借貸的依賴性
在企業的爭產生產過程中,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有銀行借貸、金融融資以及自有資金等三種主要的資金來源。然而,當前的企業發展中,對銀行貸款的以來程度不斷加大,企業的固有先進不能得到穩定的流動。與此同時,由于對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的不斷增加,使得企業在國家做出相應的經濟調整時,會面臨嚴重的風險。一旦企業不能夠有效的規避金融管理中的風險,以至于造成嚴重的經濟不穩定的后果。
(三)沒有形成科學的企業金融管理結構
現階段,大部分企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都進行了金融管理,但是很多企業在金融管理中都存在著嚴重的額問題。企業的一大部分流動貸款都不能正常安排和使用,沒有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金融管理結構,這就對整個企業的借貸信用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影響。
(四)企業金融管理手段比較落后
當前,大多數企業在進行金融管理的過程中,管理手段都比較落后,很多企業都未設有正規的管理人員,一些管理人員的金融管理素質較差,他們對金融管理工作并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金融管理的手段也是比較落后的,金融管理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并沒有對財務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
四、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中金融管理工作的具體措施
(一)企業內部設置專業的金融管理部分
當前,很多企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都加強了對金融管理工作的應用。新階段,想要加強企業的金融管理工作,就應該開設專業的金融管理部門,在部門內部設置相應的管理人員,企業在經營和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對工作人員的職責進行有效的明確,并針對企業的管理工作進行相應的分析與研究,并針對企業管理工作進行風險評估。
(二)規范企業金融預算編制工作
企業進行經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對一定時間內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的規范,這項工作在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中被稱之為企業的預算工作。企業的預算管理作為企業金融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屬于數量化的控制管理工作,這樣能將企業內部的所有問題進行歸納,進而整合成為一個科學的管理體系。所以,在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中,應該對金融預算管理工作提高足夠的重視,進而對這項工作進行規范,這也就提高了對企業內部管理工作的約束力。
(三)提高企業金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近些年來,科學技術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各行各業在加強了信息化措施在企業金融管理工作中的使用。企業需要有效提高金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在對企業進行金融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金融管理體系,并對企業內部比較落后的管理手段積極進行創新與發展,提高金融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這樣也就提高了金融管理工作的科學性。
(四)制定一個完善的信用評定規定
企業在進行金融管理的過程中,為了保證企業內部商品的正常交易的有效進行,應該對交易對象進行深入的調查,對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進行觀察,制定完善的信用評定體系,對企業金融管理中的風險進行評估,這樣就避免企業內部出現資金風險,避免造成企業內部資金的流失。
(五)有效拓寬企業金融融資的渠道
當前,大部分企業融資的主要手段都是上市的方式進行,由于當前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較強,應該有效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企業可以采用間接融資的方式來進行融資,這樣就能夠讓企業能夠與銀行之間共同享受利益,共同承擔風險,這就有效的降低了企業的金融風險,也就提高了企業的金融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有效發展。
五、結語
總而言之,企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進行金融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金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并拓寬企業進行融資的渠道,這樣就能夠有效的提高企業的經濟利益,促進企業內部的發展,進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陶玉婷,李甍宇.論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運用[J].現代商業,2014,32:207-208.
[2]尚曉明,趙光超,魏鵬達.基于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09:130.
[3]田文龍.試述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運用[J].金融經濟,2015,12:178-179.
[4]韓盛.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經濟,2015,25:60-61.
[5]馮雨桐.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5,21:73.
[6]蔣新寧.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管理觀察,2014,09:67-68.
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 篇6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各個行業也迅速發展開來。金融行業的發展有明顯的改善,在金融行業管理的督促下,雖然發展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但隨之出現的問題也在逐漸的凸顯出來。金融管理行業的發展還是遠遠落后于其它經濟發展。目前尚沒滿足現在市場的需求。所以,人才的培養最為重要,只有培養全面人才去發展金融業才能滿足當前市場,實現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本文就對金融管理可持續發展做簡要分析概述。
關鍵詞:金融業發展管理措施
一、金融管理發展必要性
隨著中國經濟受全球經濟化的影響,我國的金融業發展越來越迅速,越來越成為發展經濟最為快速有效的方法。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先進的科學指導。金融成為發展我國現有經濟的中流砥柱。我國的經濟也離不開金融行業的管理。所以,只有健全我國經濟管理制度。加強金融管理。才能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適應金融全球化的發展。
(一)金融管理行業對經濟全球化有著很大影響
目前,隨著高科技信息時代到來。全球化的世界經濟成為現階段最為頻繁的交流市場經濟。許多國家為了加強本國經濟的發展,大都封閉外交,一致加強本國金融管理的發展。在一定時間里經濟的發展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下,投資機會的不斷增多和加大。如果經濟的發展沒法滿足市場需求,那么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都會日益凸顯出來。現在投資者更是站在利益的角度上,尋求自身最大的利益發展,F有階段的投資商往往會站在利益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沒有根據市場問題分析,盲目的加大和擴張金融行業管理問題。從而,在這種情形下金融行業的影響隨之被放大。許多問題也會浮現開來。這樣再看來的話,金融管理行業的持續發展,經濟模式是維持市場經濟的關鍵所在,只有改變現有的經濟模式,加快經濟市場的有效進行。穩定的市場才是發展的關鍵所在。才能更快的促進經濟的發展。
(二)傳統的金融管理適應不了現代社會的發展
經濟的發展,大部分來源于金融管理行業。她的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現在社會進步的有效支持者和供給者。金融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空間上帶動著經濟的全面快速的發展,成為現有經濟的生命力。站在長遠眼光來看,要想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必須建立在金融管理模式下的管理創新。陳舊的管理方式不能更好的促進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不出經濟發展的特點。從多方面考慮,制定實現現有經濟模式下的經濟管理制度。運用先進的管理方案,借鑒其它國家金融管理的模式。實現方法方案的全方位創新。同時,分析問題發生所在原因及特點。針對性的進行全方位思考和管理?傊,運用管理手段去分析金融經濟受阻礙的原因。抓住主要的問題根源,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只有主要矛盾解決以后,其它方面的現有矛盾也會迎刃而解。另一方面,金融的發展管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的更新壯大,在發展中尋求規律,在規律中找準問題。從而促進現有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待金融管理應適應社會的創新,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抵制防御市場機制。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現代化建設。
(三)金融管理行業的發展必須遵循客觀的可持續發展要求
金融行業中管理是主要。金融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先進的管理技術管理制度好經濟效益才能實現最大化的發展?茖W下的管理模式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可以減少其它因素的困擾。以科學發展為動力,大力發展金融經濟,實現經濟的快速穩定進行。所以,跟隨上特色社會主義腳步,做好科學管理,找準方法。建立先進管理模式,當今社會法律是第一位,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管理也隨之被重視。只有遵循管理制度,全方位的建立管理模式,運用高科技管理辦法,從根本上解決管理中的難題。這樣,才能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提高管理質量。創新發展技術管理體制。合理支配資源。結合各部門的管理協調有序的發展。實現社會腳步的全面發展,任何方向的發展離不來全方位的管理制度。任何事情找準其關鍵所在,解決其中發展難題。促進現代經濟快速發展。
二、完善金融管理對策
現在的金融經濟面臨莫大的挑戰,怎樣從現實困難中找出解決方法最為重要。針對面臨的金融風險問題。從現有的方法管理制度中找到創新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從管理中加強防范意識。從而實現經濟金融行業的持續發展。下面簡要概述發展問題的方法。
(一)改變傳統觀念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用解決問題的辦法找角度。創新是現階段最為熱的發展問題。只有實現經濟服務的創新理念。所謂的金融產品服務創新,“主要指金融行業為客戶提供的價值凝聚形態,包括種類用于投資、避險,以及附加在這些產品上的其他勞動價值!眰鹘y的金融行業主要通過提供傳統的金融工具為客戶提供幫助,現代金融業的發展要求金融機構能夠積極利用咨詢、信息服務等方式,促進服務的現代化與文明化。
(二)金融行業的管理離不開法律的保護
金融管理雖然重要,但要遵循客觀事實,法律防災第一位,只有完善法律才能加強金融管理的監督能力。從根本上完善監督體質,加強金融管理的全面快速發展。
(三)制定實施嚴格制度
市場準入既是管理金融市場、防范金融風險的第一道關口,加強市場準入制度的建設,對各種金融工具、交易機構等注冊、審批以及交易的資格都要進行嚴格的審查,篩選不合格的產品不能流入市場。
(四)從管理本身來看,要創新金融管理
傳統的管理方式適應不了現代化的發展,從管理本身要進行創新方法的改革,人才方面注重人才的全面發展和培養建設,多進行人事知識培訓和教育,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這樣才能更全面的完善和加強金融管理的發展。同時,促進現有金融經濟的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總之,科學的管理制度是發展的必要前提。健全法律管理制度,加強現有經濟的管理模式,加快現階段的管理模式發展。加大對金融行業的監督執法力度。發展人才市場,培養全方位的創新人才,實現管理者的高水平管理。實現現有經濟的全面發展,只有創新管理制度,才能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靜平我國地方金融管理機構的職能與發展探析[N].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
[2]吳智慧.張建森.我國地方金融發展促進策略研究[J].開放導報.2010
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 篇7
摘要:我國經濟轉型之后,商業銀行面對的市場中,不僅是有著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競爭壓力,還要面對我國商業銀行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存在的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壓力,這對于我國的商業銀行來說既是機會又是挑戰。所以需要更多的現代金融管理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金融隊伍,才能實現金融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從現有的金融市場發展現狀出發,分析培養現代金融管理人才的方法,加快我國金融人才的培養進程。
關鍵詞:金融管理;人才培養;策略
銀行業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對于金融人才的競爭,這種競爭的現狀要求培養等多的金融管理人才,打造高素質的金融隊伍,才能滿足促進金融行業發展的需要。現在我國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所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該認真探索和造就一批現代化金融管理人才,才能盡快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實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優勢,進而處于競爭中的不敗之地。
一、培養現代金融管理人才的重要性
。ㄒ唬┤瞬攀乾F代化銀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程度不斷提高,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隨之增加,現有的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國外的金融機構進入我國的金融市場,國外的金融機構在經營管理和人員素質以及資本實力上遠遠強于我國,我國的商業銀行想要獲得競爭的優勢,必須在完善內部管理的同時,培養一批現代金融管理人才。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愈來愈嚴重,歷史和實踐已經表明,新世紀的競爭主要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商業銀行擁有了大批的金融管理人才,就能獲得大量的競爭優勢,實現現代銀行業的發展,在與國內外的金融機構競爭的過程中,就可以處于不敗之地。
。ǘ┈F代金融業需要現代化的金融人才
對于金融的理解,在傳統上是被認為一種服務,主要是提供轉化投資的中介服務,服務的效率評價指標是投資轉化的速度還有效益。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現代金融的理解已經發生了變化,更多的是一種實現投資者在市場上表達投資意愿作為其考核的主要指標。正是由于金融管理的理念和評價指標的變化,傳統的銀行體制不是站在市場和客戶的角度思考提高金融服務的意識,所以難以實現現代化的經營理念。因此,按照現代銀行業轉變的內涵需要對于銀行的治理結構進行轉變,需要大批的大批的現代金融管理人才去推動銀行業的轉變,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商業銀行長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創造新的條件實現競爭優勢的增加。
二、我國金融管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ㄒ唬┧枷胗^念存在誤差
我國的商業銀行在長期的發展中,受到成長背景的影響,對于現代金融管理人才培養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誤差,還一度使用傳統的思維方式進行培養,整個的培養過程還不能實現管理人才的發展,甚至是出現生存空間較小的問題。尤其是在現代商業銀行的管理中,對于專業的管理人才的價值沒有充分的認識,對于其評價的機制還不完善,尤其是做出的創新管理政策不能得到銀行高層管理的認可,影響了管理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ǘ┕芾碇贫炔焕谌瞬诺呐囵B
在我國金融行業人才嚴重缺乏的過程中,一方面是人才的培養時間較長,無法滿足金融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為金融行業人才流失的情況較為嚴重,尤其是由于現代商業銀行管理制度的設置,不能有效的留住人才。尤其是對于人力資本的投資數量有限,國外的商業銀行對于人力資本的投入很高,定期培訓能夠實現提高人員管理素質的同時,增強員工的向心力和忠誠度,但是在我國的商業銀行中,對于人力資本的投資數量有限,不利于人才的培養,還不能有效的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另外,我國的商業銀行中“論資排輩”的現象較為嚴重,對于員工工作積極性的`提高還存在著較大的影響。
。ㄈ┘詈图s束機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商業銀行的人才流失,不僅是影響到商業銀行的正常工作,還會給金融從業人員的管理意識產生損害。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有,激勵和約束機制的不完善。在外國金融機構進入我國之后,我國現有的金融機構的激勵機制仍是采用過去的方式,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尤其是“論資排輩”的后續作用,影響到了管理人員的晉升,不能實現員工的職業規劃,導致一些具有高管理素質的人才流失。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這種人才的流失一種非常嚴重的問題。另外,在商業銀行內部,對于員工的約束機制還會限制一部分員工的發展,尤其是會產生一定的不公平心理,這種心理影響著員工的積極性和進取心,甚至可能會造成人員的流失,不利于人才的培養。
三、培養現代金融管理人才的措施
。ㄒ唬﹦撛烊瞬懦砷L的環境
現代金融管理人才不是一夕之間就可以培養成功的,需要在長期的過程中實現培養過程。應該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創造有利于金融管理人才成長的環境,首先,這個環境并不是單純的理論學習,而是讓這些人才去感受金融行業競爭的風雨,還要給與一定的實戰的訓練。其次,還要建立起一整套的人才管理機制,能夠讓表現優異的人才脫穎而出,還要適當的融入激勵和競爭機制,保證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實現優勝劣汰。最后,還需要明確人才的政治素質和思想品質培養的機制,培養人才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并形成一定的文化環境,實現在文化的熏陶中將正確的觀念融入到人才的培養中。
。ǘ淞⑷碌挠萌擞^念
我國處于經濟轉軌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市場變化速度較快,對于金融環境的影響程度較大。因此,各個商業銀行應該轉變用人的觀念,充分發揮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無論是對于人才的培養還是在實際的金融工作中,大膽啟用具有獨特技能的人員,實現在合適的崗位中發揮巨大的作用,而不是不敢啟用,而將員工分配在不合適的位置,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在金融機構中還長期存在著一種論資排輩的傳統,在培養現代金融人才中應該有效的擺脫這種傳統的影響,大膽啟用優秀的青年干部,在金融機構內,不僅可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還能充分的發揮人才的作用,給與人才施展的舞臺,對于員工個人和商業銀行來說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ㄈ┲匾暯鹑跈C構內的人才培訓
對于人才的培養,不僅是要創造合適的環境培養新人才,還可以對商業銀行內的員工進行在培訓,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并且有意識的安排企業的內部人才之間的交流,分享彼此的優秀經驗。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尤其是可以使用崗位輪換的形式,鍛煉人才在不同的崗位上發現新的管理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用的水平。同時,還可以鼓勵員工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學習,金融業設置的學習內容應該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識,這樣可以保證管理人員獲得最新的知識,還能在實際的工作中應用這些新的知識,提高員工自我發展的能力。
四、結論
金融管理人才的造就和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長期的發展中不斷實現對于人才的培養、鍛煉和提高。重視培養的質量才能培育出高素質、高能量的人才,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針對性,保證培養人才的業務能力的同時,還要提高政治素養,并且是有意識的安排彼此交流和輪崗的機會,實現應用能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是對于人才培養的知識一定要具有超前性和實用性,實現管理人才擁有最為先進的知識。
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 篇8
【摘要】通過對社會資金流向的引導,作為經濟“血脈”的金融業,通過開展“綠色金融”,正在節能減排以及發展綠色產業的過程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2012年,中國的十八大提出了“美麗中國”的概念,強調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國外金融業在綠色金融領域已積累了眾多經驗,值得大力發展生態文明的中國借鑒和采納。
【關鍵詞】生態文明,金融業,綠色金融,國際經驗
一、引言
從世界范圍來看,金融業對于可持續發展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積極作用,“綠色金融”正在迅速成長起來。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綠色金融是指金融機構在投融資決策中充分考慮潛在的環境影響,將與環境相關的成本、風險以及回報,納入到日常運營和業務中,利用金融活動推動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金融業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也就是金融機構踐行綠色金融的過程。
二、金融業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經驗
在綠色金融為時并不長的發展歷程中,各國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已經踐行出一條值得綠色金融后來者深入學習與借鑒的道路。
1、積極參與綠色金融相關的全球倡議。
為推動全球金融業的綠色化,聯合國以及金融業自律會議制定了一系列綠色金融的全球倡議,這些倡議主要包括:赤道原則;全球報告倡議指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等。其中,赤道原則是最具有影響力的倡議之一。赤道原則,是指2002年10月由國際金融公司和荷蘭銀行倡議,在倫敦國際知名商業銀行會議上提出的一套自愿性原則,它旨在用于確定、評估和管理項目融資過程中所涉及的環境和社會風險。赤道原則第一次明確化、具體化了項目融資中的環境和社會標準,為銀行評估和管理環境與社會風險提供了一個操作指南。該原則已逐漸成為國際項目融資的行業標準和國際慣例,極大地推動了綠色金融在全球的發展。
2、發行綠色金融產品
金融機構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其投融資方向上。通過創設和發行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綠色金融產品,如清潔能源融資、碳金融、建筑節能貸款、排污權抵押貸款、綠色股權融資等產品。
美國摩根大通銀行設立了一項可再生能源投資組合,該組合包括坐落于18個州的總產能超過6500兆瓦的67個風力電場和12個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2010年,摩根大通為可再生能源項目籌集了12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包括9。6億美元的摩根大通自有資金;資助了產能總值780兆瓦的23處設施,包括4個發電廠。
韓國新韓銀行推出了多種類型的綠色金融產品,這些產品包括:
(1)一個綠色存款銀行賬戶,在環境友好型公司申請貸款或請求投資時為他們提供特權;
。2)生態友好型金融產品,如“新韓能源分期儲蓄”、“新韓太陽能貸款”等綠色環保保險產品;
(3)“生態愛心卡”,鼓勵銀行客戶在日常生活中保護環境、關注可持續發展;
(4)綠色金融教育項目,在集團中培育綠色文化,提高員工開展綠色金融的能力等等。
荷蘭商業銀行(ING)下屬的投資管理集團在2011年推出了2億歐元的ING所得稅基金,這只新基金投資于由追求可持續發展政策并遵守社會和環境規范的公司發行的、以歐元計價的債務證券。2011年,ING推出一項貸款,為在南非和印度建立沼氣設備進行融資。此外,ING還啟動了其對德國海上風能領域的參與,簽署了一份10。47億歐元的項目融資。
除了發行綠色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還通過提供綠色產業投融資咨詢與管理服務、參與各類環保活動等手段推動生態文明的建設。
三、國內金融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策略
中國的綠色金融起步晚、發展速度相對比較緩慢,整體水平遠遠落后于歐美和亞洲的日本韓國等國家。在生態文明的建設中,中國金融業應該廣泛參考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綠色金融的實踐,積極吸取先進經驗、反思并規避教訓,少走彎路,最大化綠色金融的環境效益。
1、轉變理念,將支持生態文明建設視為自身責任。就當前情況而言,中國的大部分金融機構還將推動環保、投資綠色產業看作企業的慈善行為。轉變觀念,要求金融機構培育綠色金融企業文化,加強對員工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對綠色金融重要性的認識,樹立全機構范圍內的綠色價值觀,主動地將社會、環境價值和風險納入到公司經營目標和活動中,有意識地將對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投融資轉向綠色環保行業,避開投融資決策中只追求眼前利益的短視行為。
2、積極創新,拓展綠色金融的業務模式和產品服務種類。金融機構可以將國外的成功經驗與國內市場需求情況加以整合,在業務模式上,積極拓寬綠色金融的范圍和領域,利用獲取信息成本低和金融知識豐富的優勢,提供融資租賃、項目協調、托管基金等業務服務模式,強化中介功能;在金融產品和服務上,應當加大研發力度,使綠色產品和服務不再囿于為環保產業提供的綠色信貸或項目融資,而努力把綠色基金、綠色證券、綠色保險等衍生類綠色金融產品添加到產品組合中。
3、制約風險,確保綠色金融穩健發展。金融機構在發展綠色金融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識別和降低風險。具體而言,金融機構在進行投融資決策之前,應該利用多樣的調查手段盡可能全面地對融資對象進行風險評估,做足事前分析,避開逆向選擇;在投融資的使用過程中,加強對資金使用者的監控,關注項目進展,規避道德風險。
四、結論
國外金融業主要通過發行多樣化的綠色金融產品支持本國生態文明的建設。對于綠色金融起步晚、水平低而又急需建設生態文明的中國來說,綠色金融的國際經驗值得深思和借鑒。為使金融業在生態文明的建設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中國的金融機構應該在理念和行動上同時做出轉變。金融業帶動引導下的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 篇9
摘 要:隨著我國股份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企業重組建立起現代股份公司制度,其中一部分更是通過股票上市獲得了長足發展。但是我國股票市場的容量還遠不能滿足眾多企業的上市需求。于是,一些未能上市的公司運用并購和資產重組的方式,采用間接上市法以達到其上市目的。本文通過對金融街控股案例的描述對間接上市的優缺點進行了分析,并對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點出發提出了一些個人見解。
關 鍵 詞 :買殼上市;借殼上市;資本市場
一、理論基礎
所謂的間接上市主要有兩種渠道,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其實質是借助上市公司的殼資源,運用收購與兼并的方式,達到上市目的的一種股權或產權交易行為。所以買殼上市與借殼上市的首要目標是尋找、獲得殼公司,在這一途徑上兩者有所不同。買殼上市通過直接買殼的方式獲得殼公司,買殼指的是通過買入一定數量的某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而達到控股該公司的目的。而借殼上市的殼公司一般是集團公司的子公司,不存在收購股份買殼的步驟。其基本思路是集團公司或大型企業先將一個子公司或部分資產改造重組后上市,然后再將其他資產注入。有些大型集團整體效益低下,難以達到上市資格或者有的甚至喪失了配股資格。于是企業傾向于采取先集中優質資產上市的方式。
在獲取殼公司后,下一步就是要把自己的資產注入殼公司,從而達到本公司間接上市,得以利用股票市場發展擴張的目的。就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看,可以歸納為以下四種注資方式。首先可以直接用 購買,即殼公司直接用自己的資金購買母公司的資產,通過逆向收到以達到母公司將資產注入殼公司的目的。其次,可以運用資產置換的途徑,采用這種方式時通常是母公司優質資產置換殼公司的不良資產或者是用母公司中與殼公司相關聯的主業務資產來置換殼公司的其他資產,以支持殼公司的發展。第三是使用實物配股的途徑,配股通常以 形式進行,但也可以采用實物資產折算為 的方式參與上市公司配股,從而把非上市資產注入上市殼公司。最后還可以直接運用公司合并來注入資產。其實質是上市公司通過增發股份給非上市公司的權益所有人而把非上市公司并入旗下。這種做法使得上市公司不需花錢就能實施兼并,而非上市公司則用自己的資產換取了上市公司的股份。
二、案例分析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重慶華亞現代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從事于包裝行業。金融街集團是北京市西城區國資委全資擁有的以資本運營和資產管理為主營業務的所有制企業。1999年12月,原來的重慶華亞控股股東華西集團和北京金融街集團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華西集團將其持有的約占股權比例的61。88%的股份轉讓給了金融街集團;經過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批準,2000年5月金融街集團在深圳證交所 了該股權過戶的相關手續,基本完成了股權轉讓過程。同月,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股東大會上審議批準了"資產置換協議",協議主要內容為:金融街控股將所擁有的全部資產及全部負債整體置出公司,金融街集團按照凈資產相等的原則將相應的資產及所對應的負債置入公司,置入凈資產大于置出凈資產的部分作為金融街控股對金融街集團的負債,由金融街控股無償使用三年。金融街控股整體資產置換完成后,全面退出包裝行業,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此后,金融街控股進行了股本變動,增加了總股本,同時進行了董事會改組。最終金融街控股除保留"重慶華亞"的股票代碼外,完全變成了一個全新的公司。
首先此案例中金融街集團采用了買殼上市的方式達到了其上市目的。金融街集團直接用 從華西集團手中購買了其所持有的重慶華亞集團的股份,達到了對重慶華亞集團的控股目的。由于能否獲得控股地位是借殼上市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有些上市公司,其股權很分散,關聯關系復雜,借殼上市后難以真正獲得控股地位。而金融街直接獲得了超過50%的股份達到控股地位。企業間接上市一般出于多方面的考慮。相對于直接上市來說,間接上市的速度與成本比首次上市要低,而借殼上市以后,也可以利用再次融資的優勢,不斷的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減低融資成本,有效的分散風險。并且上市之后相對于直接融資來說,能獲得更好的廣告效應,有效的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也避免了出現中小企業貸款困難,難以融資的問題。正因為如此,金融街控股公司想要直接融資并且采用間接上市的方式達到其目的。
其次,華亞公司 殼資源也是有多方面的考慮,一方面公司業務競爭壓力大,公司業績持續惡化,通過 殼資源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持上市地位;另一方面 殼資源可以提升公司的業績與競爭力,優化企業的產業,實現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華亞公司正是經過了殼資源的 ,從競爭壓力巨大的包裝行業轉向了利潤率更高的房地產行業,使自己公司有了長足的發展。
第三,金融街集團在資產注入時采用了資產置換的途徑來注入資產,使用資產置換方式有利于殼公司以較小的代價吸納優良資產,剝離不良資產,提高經濟效益。金融街在對重慶華亞控股之后,注入了其優良資產,同時剔除了殼公司以前的業務,而從事母公司的主營業務,借殼上市后,金融街甩掉了幾乎所有與房地產開發不相關的業務。使其在上市后保持了良好的運作狀態。
最后,在金融街集團通過此次買殼上市,可以有效的避免現行股票發行規模的限制,現行股票發行規模實行額度控制。財政部、證監會對每個公司發行上市是有限制的,進入上市公司的資產規模也收到一定限制,而金融街集團通過買殼上市有效的注入了其優良資產達到上市目的。同時也盤活了存量資產,增強了上市公司實力,優化了資源配置。
通過對于金融街控股案例的相關分析,可以看出購買或者借用殼公司,將資產注入殼公司達到運用殼公司使母公司上市的方式有利于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股市結構和股權結構,同時也有利于重新配置殼資源,使殼資源價值最大化。但這種方式也會到來一定的弊端:首先,借殼上市會使殼公司股價異常,可能導致證券市場整體波動。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市場傳言會影響上市券商的購股行為引起大幅股價波動,使股價出現暴漲暴跌的現象,給中小投資者帶來的傷害。其次,購買殼公司的過程往往涉及券商自身殼公司、當地政府、投資者等多方面的利益,在相互的利益博弈過程中會導致談判過程過長,難以平衡各方面利益,進而導致不確定因素增多,風險加大。第三,上市過程的隱性成本較大。除了談判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成本,借殼上市過程中的稅收也要耗費巨大成本。買殼過程中的印花稅或者逆向收購和資產轉讓過程中的印花稅和轉移資產所得稅,都要耗費巨大的 流,給公司帶來一定的風險。
三、政策建議
由于間接上市會對證券市場產生一系列的影響,所以政府應該積極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筆者在此提出以下個人建議。首先擴大企業公開上市的渠道,政府要在適度降低IPO門檻的同時保證證券公司合規經營并積極幫助其打通公開上市的渠道。其次,政府應該完善證券公司上市的輿論環境和政策環境,對券商借殼上市進行積極引導和適當輔助。同時加強對于上市券商監管,建立強制信息披露和內控機制,對證券公司應該增加社會和市場的監督,從而形成更良好的監管環境。最后,完善立法規范相關程序,減少大股東侵害小股東利益事件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維護法制和社會的公平性。通過適當采取立法規范的方法,對公司決策、股東建議等機制進行進一步的規范。在資本市場環境不斷完善的情況下,雖然資本市場的有效發展給證券行業的帶來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借殼上市背后仍存在不少隱患,這需要政府、證監會、證券行業協會以及上市公司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促使我國資本市場不斷地健康發展,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 篇10
摘要:為了深化高等職業院校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按照能力培養的模式,針對目前高職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現狀,擬從高職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模式、方法與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的構建等,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金融管理與實務論文
一、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我院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服務面向的區域主要是廣東省、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區域。本專業培養專業知識扎實,具備愛崗敬業精神,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良好的素質和不斷創新的能力,同時具有健康的體魄,具備從事金融業務和企業一線管理工作能力的技術型人才。
二、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計
課程和教學內容設計的是否恰當合理,關系到學生就業是否順利,用人單位是否滿意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高職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我們首先對金融機構進行了調研,用人單位對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畢業生的自我學習、人際交往、文書寫作等方面能力較為看重,還包括學生的金融專業基礎理論和動手實踐水平等都是企業在招聘時著重考察的方面?偟膩砜,用人單位希望應聘學生能具有的基本素質有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金融操作能力、對金融產品的熟悉程度,銀行、證券、保險領域相關基礎知識、健康的身體、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斷進取的素質。同時具有相關行業準入的資格證書。
結合金融機構的調研結果,按照突出實踐性及應用性的原則將舊版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并更新了教學內容。與舊版人才培養方案相比新版人才培養方案更加注重基本素質教育與專業素質教育相結合,多樣化教學手段與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增加了金融行業最新發展變化的相關內容。教學內容上突出培養對基礎理論的運用以及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理論知識強調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必需為度;專業課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針對企業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將從以下方面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進行改革。
第一,對原有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主要進行基本素質和專業素質教育,第三、四、五、學期根據金融企業對具體工作崗位的要求,設置相關專業技能課,進行職業技能課教育,同時會聘請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的專家作為行業兼職教師從事專業課程及實踐教學的教學工作。
第二,與金融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實行開放式辦學。聘請相關企業專家和我們專業教師共同編寫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的專業教學標準。通過對不同金融企業的走訪,詳細了解企業的業務流程,聘請不同金融企業不同崗位的業務骨干,各專家對金融企業實際開展的業務展開分析,去糟留精,刪除一些無用的理論課,增加更多實用的課程,如將《銀行會計實務》這門課程,調整為《企業財務分析》,兩門課程相比而言,《企業財務分析》更具有實際應用性。
第三,全面實施“工作與學習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專業素質能力。根據金融行業的實際情況,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以學生的課程教學、實踐學習、頂崗實習來作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著落點。在課程教學方面,我們將適合于在企業進行的教學內容,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安排在金融企業或校內實訓室內完成。
第四,至今我院已有3屆畢業生,雖然金融行業對人才需求量較大,但從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其中一部分學生并未在金融企業工作,經走訪了解有些畢業生是由于個人性格原因,有些學生是因為無法適應金融企業高速運轉的工作方式,覺得壓力大,有些學生是因為家里父母不支持等等原因的存在導致這些學生未能在金融行業就業。為了拓寬學生的就業領域,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就業,在課程設置中增加了會計類相關課程,如基礎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報表閱讀與分析等課程,以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就業。
第五,行業資格證書是學生入職的敲門磚,在對行業資格考試大綱的深入了解后,對部分專業課程進行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的改革,以使專業課程與行業資格證書能夠有機融合,使學生在畢業前至少獲得一本行業資格證書,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成功率。
三、教學方法改革
第一,開放教學法。我們打破了“老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封閉式、啞巴式的教育方式,采取更為靈活的開放式教學法。具體做法是:
(1)請相關專業的知名學者做兼職教授,定期到學校傳授各種最新的學術及思想理論。以使學生視野開闊,能夠及時獲取新的知識、信息。
(2)邀請企業專家開展講座,介紹行業最新發展動態,企業對學生應具備的能力要求,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3)聘請企業專家做兼職教授,講授一門在企業實際業務開展中應用性較高的課程,將工作經驗傳授給學生。
第二,模擬法。是眾多教學方法中的一種,也是教學效果較好的一種方法。
金融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要不斷提高基本技巧的訓練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模擬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實際操作能力,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案例教學法。金融行業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會產生大大小小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會選擇符合教學需要的金融問題拿到課堂上,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做出自己的評價。這種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去動腦,提高了學習興趣。案例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它的啟發性、實踐性,開發了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判斷、決策能力和整體素質。這種分析方法,一方面可以檢驗書本知識的正確性,增強對判斷能力的識別和分析;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更新的知識。
第四,發現法。這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發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發現事件發展的起因,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見解。
第五,討論法。學生們通過相互之間開展討論,進行合作,互相學習,讓所有
參加小組活動的人都能有所表現,強調團結性,集體性任務,學生擁有自主權。合作學習的核心所在是所有成員要做到會合作、會學習、會溝通、共同擔責,這樣才能一起完成目標。
四、考核方式改革
使用單一的傳統的知識考核方法不能體現出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同的課程、不同的教學方法,考核的方式應有所區別,考試形式要避免單一化、應多種方法相結合。如可選擇考試、考查、專業報告、學習總結等方式考核。適當增加實踐考試,該種考試方法可以檢驗學生實踐課程的學習質量和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梢砸愿鞣N形式的課堂討論、調查總結,結合期末考試,把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階段評價與總結評價相結合來作為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通過多樣性的考核方式,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思辨性,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不斷更新適應社會經濟金融發展所需的知識結構、操作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
時代在不斷發生著變化,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人才培養必須按照時代要求,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的發展,不斷地加深與金融企業間的合作,才能培養出更加優秀的金融人才,從而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
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 篇11
1、前言
金融是整個國民經濟的血液,而金融監管法律制度是使這種血液新鮮的最有力手段。在市場經濟與依法治國這種語境之下,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的優化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金融法律不僅是金融機構行為的準則,而且也是金融監管機構進行金融監管所必須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其要義是要求制定一整套完備的金融監管法律。近幾年來,我國陸續頒布了《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和《外匯管理法》等法律,為金融監管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據。但是,上述法律不能涵蓋金融業的全部,且因規定比較原則在金融監管實踐中難以具體操作。因此,我國應盡快制定《期貨交易法》、《反壟斷法》、《金融監管法》、《存款保護法》等法律,為對金融業實施全面、有效的監管提供完整的法律體系。
綜合我國實際,對我國金融監管法律制度進行研究,通過其發展現狀、特點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而導出合理優化我國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的措施。發揮其長處,彌補不足之處。文章重點研究我國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的實施情況,從而提出相應的優化方案。
2、金融監管法律制度概述
2.1金融監管概述
2.1.1 金融監管的定義
金融監管作為政府宏觀經濟調控及規制金融活動的一項重要手段,其最基本的含義旨在維護金融機構安全及穩健經營,從而在整體上確保金融體系安全和金融秩序的穩定。但由于各國歷史、經濟、文化背景和發展的情況不同,因而體現在各國中央銀行法或銀行法中的監管目標也不盡相同。如《美國聯邦儲備法》開宗明義第1 條就明確該法目的之一是“建立美國境內更有效的銀行監管制度”,其具體目標有四:一是維持公眾對一個安全、完善和穩定的銀行系統的信心;二是為建立一個有效的和競爭的銀行系統服務;三是保護消費者;四是允許銀行體系適應經濟的變化而變化。德國《信用業法(銀行法kwg)》第6條授權“聯邦銀行監督局監管所有的信貸機構,以保證銀行資產的安全、銀行業務的正常運營和國民經濟運轉的良好結果[1]。金融監管在廣義上是指對涉及金融交易的主體、工具、市場、行為及相關各種服務和服務者的監督和管理。狹義上側重指金融監管機構依法對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業務經營及市場退出等進行全方位的監督管理活動。換句話說,就是從外部對金融機構及其經營管理活動進行規則和約束,以督促其穩健經營。
2.1.2 金融監管的構成體系
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我國對金融行業的監管統一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這就是最初的混業管理。
隨著金融機構種類的多樣化和金融業務品種的快速發展,在分業經營格局基本形成之后,1998年我國對金融監管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將證券機構和保險公司的監管權由中國人民銀行移交給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簡稱中國證監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保監會),形成了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分別對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進行監管的“多頭”監管模式。2003年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組建,接管了中國人民銀行的銀行監管職能,由此我國正式確立了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三會分工的金融監管體制。在這種監管模式下,三家機構的監管職能有著明確的具體分工。銀監會主要負責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外資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信用社)、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監管。中國證監會是在國務院領導下的對全國證券、期貨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監督管理的機構,它依法對證券市場實行監督管理,維護證券市場秩序,保證其合法運行。中國保監會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和全國商業保險的主管機關,依法統一監管保險市場。但是,近幾年隨著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創新的發展迅猛,金融業開放加快,金融監管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分業監管體制已顯現出明顯的不適應,其本身所固有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金融監管法律法規體系是金融監管當局依據國家法律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辦法,是銀行必須遵守的規則[2]。
2.1.3 金融監管的模式
金融監管模式是指于一個國家金融監管有關的職責和權力分配的方式和組織制度的總稱,一國的金融監管模式體現了其金融監管主體的組織結構?v觀世界各國的金融監管模式,基本可以歸為分業監管模式、統一監管模式和不完全統一監管模式三種。 也可以分為機構監管[3]、功能監管[4]、統一監管和多頭監管[5]。
。ㄒ唬┓謽I監管模式
所謂分業監管就是說在金融業下銀行、保險、證券三大業的分業監管,針對不同的業務領域分別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美國就是分業監管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國現行的監管模式被稱為雙重多頭監管體制,所謂“雙重”,即指聯邦和各州均享有對金融監管的權力,由聯邦和各州監管機構共同監管;所謂“多頭”,即指有多個部門負有監管職責如美聯儲、財政部、儲蓄管理局、證券交易委員會等機構。美國一貫奉行自由市場競爭論并且倡導權力的分立和相互制約,這都是美國的這一金融監管格局形成的基礎。
。ǘ┙y一監管模式
統一監管即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對整個金融業進行統一管理,由單一的中央級機構如中央銀行或專門的監管機構對金融業進行監管。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采用這種監管模式,英國正是采取的這一高度集中的“單一制”監管模式。英格蘭銀行作為一個中央銀行具有獨立的制定貨幣政策的權力和保持物價穩定的責任。而進行金融監管的職能合并于金融服務監管局,成為了全權監管英國金融體系的機構,職責包括制定金融審慎監管的標準、審批金融業務的資格等等。
。ㄈ┎煌耆y一監管模式
不完全統一監管模式是對統一監管和分業監管的一種改進模式。其具體形式有牽頭監管模式和雙頭監管模式。牽頭監管模式是由一個專門的牽頭監管機構負責不同監管主體之間的協調工作,在多個監管主體之間建立一種及時磋商和協調機制。巴西是較典型的牽頭監管模式。雙頭監管模式是根據監管目標的不同設立兩類監管機構,一類負責對所有的金融機構進行監管,控制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另一類是對不同的金融業務的經營進行監管。澳大利亞是這種模式的典型。
2.2金融法律監管的理論基礎
2.2.1金融監管的經濟學基礎
法律制度與經濟制度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系,法律由于它的剛性特點,作為一種正式規則,它所賦予的保障可在某種程度上為交易者減少交易中可能受到的損失。金融監管的經濟學基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市場失靈理論
市場失靈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市場失靈需要政府的干預,而政府的干預也會產生不利或無效的現象而出現政府失靈。這在金融領域自不例外。
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是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金融監管的,金融監管是與中銀行制度的普遍確立相聯系的。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爆發以后不久,通過國會立法賦予央行以及后來設立的證券監管機構對金融體系的監管職能。
在30年代大危機中,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和金融體系都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自由競爭理論已不適應時代需要,因此大危機后,主張國家干預的凱恩斯主義取得了經濟學的主流地位,而在這一時期,人們最關注的是經濟體系的安全,因此金融監管理論主要以彌補市場失靈,維護金融體系安全為主要內容監管手段也采取政府直接管制,在監管內容上則主要對金融機構的經營范圍和經營行為進行規制。
到了20世紀70、80年代,隨著凱恩斯主義的破產和金融自由化理論的興起,使得放松管制、提高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和效率被推到了主流位置,金融自由化理論認為政府實施的嚴格的金融監管,使金融機構的效率下降,壓制了金融業的發展,而且金融監管作為一種政府行為,其實際效果也存在政府失靈現象,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金融監管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放松管制,并在80年代后半期和90年初達到了高潮。
然而從世紀年代初開始,一系列區域性金融危機相繼爆發,迫使人們又重新開始關注金融體系的安全性及其風險防范,金融監管理論逐步由單一的追求安全或是效率轉向如何協調安全與效率,使兩者達到最優結合。所以近年來所推行的監管理論,既不同于效率優先的金融自由化理論,也不同于30到70年代安全穩定優先的理論,而是二者之間的新的融合與均衡[6]。
另外,隨著經濟一體化、金融全球化的發展,跨國銀行的金融活動逐漸活躍,由此引發的對跨國銀行的國際協調合作監管也已成為當前金融監管理論的研究重點。
第二,金融體系的脆弱性
金融跨期交易的特征決定其具有內生天然的脆弱性。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發展中,由于金融管制的不斷放松,金融機構為了獲取高回報而對高風險客戶融資,激化了金融脆弱性問題。近二十多年來,金融體系脆弱性在各國金融危機的實踐中不斷得到印證。最初的動蕩是1982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它是第三世界債務危機爆發的起點,同時還有20世紀80年代前半期美國銀行接連倒閉的風波,然后是1987年華爾街股市崩潰、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破裂、1992年的歐洲貨幣體系危機、1994-1995年的墨西哥危機和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我們可以看出在這二十多年中,金融動蕩發生越來越頻繁,而且破壞性越來越嚴重,沖擊的后果卻往往殃及整個世界。
第三,金融業高風險性、高負債的行業特點金融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金融業的風險主要有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收益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風險和法律風險等,而這些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商業銀行的高負債經營。
第四,金融業的外部效應外部性
所謂外部效應,是指一項經濟活動對行為者以外的經濟主體所造成的成本與收益[7]。金融機構具有很廣泛的債權債務關系,包括金融機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以及金融機構和社會公眾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因此,金融機構的運行就具有更強烈的外部性。
金融業的外部效應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其一是金融業內部的外部效應,即當個別銀行發生經營困難時或破產時,會波及其它金融機構,甚至引發金融業的系統性風險。其二是金融體系外的外部性,如果整個金融體系弊病眾多、積重難返時,則會給整個經濟和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失。
第五,金融業的信息不對稱
這種信息不對稱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貨款業務中的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對借款人的信息情況很多時候了解是不充分的,如果借款人資信條件不好,而金融機構在缺乏對借款人信息了解的前提下發生了貸款業務,就很可能會產生呆帳,大量呆帳的存在必然會危急到金融機構自身的安全;二是存款業務中的信息不對稱,由于銀行是專業性極強的機構,其資產狀況、經營狀況等受到嚴格的保密,很難為存款人眾所知悉。這兩方面信息不對稱的存在 客觀上要求政府對金融機構進行監管,以防范和化解風險,保護存款人和社會公眾的利益[8]。
2.2.2 金融監管的法學基礎
第一,金融業的自然壟斷性
在我國,金融機構都是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成立的,國家對金融機構的成立也要求了相當高的準入條件,因此,市場進入條件己經限制了小企業的進入。而在運營過程中的“大魚吃小魚”現象,使銀行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壟斷。壟斷企業憑借市場優勢地位損害交易相對方和消費者利益的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如何對壟斷者進行有效監管便成為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第二,公平的法律原則要求對金融機構進行監管
雖然國家對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規定了嚴格的條件,從而排除了很多小企業的進入,但已經進入金融市場的金融機構卻仍然有不同的資產和經營狀況,規模也有大小差異,因此我們仍需為它們提供一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這也是金融監管機構的工作目標之一。這就不僅要求監管機構依法合理行使監管權力,而且要求監管機構公平對待每一家銀行,防止一些大的金融機構濫用優勢地位,損害公平競爭,從而損害整個金勝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 篇12
金融業面臨的金融風險原因
金融業作為國家經濟的命脈與核心,在當代國家中的資源配置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謂的風險,簡而言之,就是指一種行為既可能帶來收益,又可能帶來損失。那么,金融風險就是指“經濟主體在金融活動中受損失的不確定性或可能性。或者說,經濟主體在金融活動中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出現偏差的概率”。一般來說,市場經濟環境下的金融活動都隱藏著金融風險,這種風險只能控制在一定的限制范圍之內,一旦風險過大,金融風險便會爆發出來,甚至有導致金融危機的可能。
那么,金融業面臨的金融風險原因主要有哪些呢?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第一,從金融業的布局與發展來看,目前我國金融業存在著單一化的問題。
在我國,實行銀行改制以來,我國幾大國有銀行在資金配置上仍然處在絕對支配地位而沒有什么改變。資金鏈主要由國有商業銀行控制,融資渠道單一,由于廣大群眾缺的投資渠道過于單一,以及面臨著衣食住行的生活成本提高,更多的百姓選擇的是寧愿把錢存于銀行中。與此同時,企業要發展,則必須對外部資金具有很高的吸納能力,但是由于國有商業銀行的限制,直接融資不能夠獲得自由的發展,百姓的投資渠道缺乏,企業只有靠向商業銀行借貸方能生存發展。這就形成了融資渠道的單一和結構的僵化,使得銀行風險處于高水平地位。
第二,從操作從面來看,金融機構存在著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表現在金融業中,就是在銀行的日常業務操作過程中產生的風險。這種操作風險又表現為以下幾點:首先,金融行業工作人員的個人素質風險;其次,業務操作過程缺乏規范,無規章可循。金融活動是一種多主體互動性質極強的經濟活動,他們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由于利益訴求的不同,這就導致了金融活動操作的異化。
第三,從利率的變動來看,我國的金融業存在著愈來愈高的利率風險。
在我國,由于對利率市場化進程的管制比較嚴格,因此各商業銀行不能自主調整利率。利率的變動受到統一的系統性調度,由此而帶來了較大的系統性利率風險。在利率市場化進程勢在必行的今天,銀行利率的波動將會變得頻繁,由于銀行的資產和負債主要都是以金融產品的形式存在,所以受利率變動影響較大,這樣以來,在利率市場化的前進中,由于金融機構自身應對利率波動能力的不足,將會帶來利率風險。
第四,從信用角度來看,金融機構時刻存在著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管理是銀行風險管理的首要目標,這是因為銀行普遍存在著信用風險。商業銀行普遍存在著過度借貸的沖動,因為貸款借出越多,也就代表著業務做得越大,最終有可能獲得很好的收益。但是,這就存在著盲目借貸的風險。因為借出的資金大多都是流向高風險的行業,因此極易形成呆賬、壞賬,這就潛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從借貸者來看,他們也在尋求各種手段滿足自身利益,從而千方百計逃脫還貸的義務,向銀行轉嫁風險,使虧損的由銀行來承擔。于是,各種轉嫁風險、騙貸、拖欠貸款等現象就大有人在,增加了銀行的信用風險。
第五,從金融的自由化層面來看,各種金融機構的泛濫,形成了自由化的風險。
隨著老百姓手中的資金越來越多,而國家已經開始放松對金融市場的管制,這促進了銀行業的發展。另外,一些人也紛紛采用各種手段來吸收散在的資金,形成地下金融市場,而一些中小企業在從正規金融渠道籌集資金困難的情況下,容易尋求這種地下金融市場等非正規金融渠道。而那些正規的金融機構,也需要獲得比自由化之前更多的利益,便更容易從事那些大風險的活動。
通過創新金融管理與服務,以推動金融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 篇13
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 ,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1.1課題背景和意義
20xx年,巴塞爾委員會發布了《巴塞爾協議III》,隨;t銀監會發布了《巾國銀監會關于中P1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其中要求商業銀行提高銀行全面風險能力。違約風險作為第一支柱內的重要內容,建立違約風險內部評級模型對銀行來說至關重要,然而無論是初級的還是高級的內部評級法,都要求商業銀行能夠獨立估計違約概率。違約概率作為量化違約風險的關鍵參數之一,其有效度決定了商業銀行控制違約風險的能力。能有效估算違約概率的方法和模型更有利于商業銀行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中抓住時機脫穎而出、做大做強。
在傳統業務上,巾小企業普遍經營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自有資本較少,因而不易獲得貸款。并且商業銀行多采取“信貸配給”的信貸模式,信貸人為了減少壞賬隱患,便嚴格控制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因此中小企業面臨著很大^融資困難。但是近年來為了尋求業務的增長,供應鏈金融被我國眾多商業銀行人力發展。作為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新型金融產品,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銀行以及學術界重視。銀行為了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會利用自身資源為核心企業挑選合適的中小企業,或者為部分中小企業配對強勢的核心企業,這樣既有利于雙方企業經營發展,又增加了銀行的業務。但是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發展還并不成熟,商業銀行對供應鏈金融風險的認識還遠遠不足,其中中小企業違約風險更是銀行面臨的最嚴峻的風險,而違約概率測算是商業銀行進行違約風險管理的首要條件。銀行在挑選中小企業時需要合理的評估其違約風險。
在銀行和企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銀行和企業之間的融資往往變成一種博棄行為。盡管國內各家商業銀行紛紛推出各自的供應鏈金融產品,但是國內商業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管理方面仍然比較落后,傳統的組織架構無法完全適應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管理的需要,違約風險評估的模型不完善,風險管理人員素質,觀念跟不上業務發展需要等。這對于國內各家商業銀行來說無疑存在著巨大的潛在風險。如何有效評估并控制違約風險、提高利潤成為許多銀行的迫在眉睫的難題。
1.2研究過程
供應鏈金融作為一個較新的概念,國內學者對其違約風險管理的理論和實際研究還比較欠缺,這增加了違約風險管理的難度。
本文的選題就是在以上背景下形成的,分析供應鏈金融業務中的風險特征,研究評估違約率風險的模型和風險防范方法。這對于有效解決我P1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將國外對供應鏈金融的理解進行總結和綜述,豐富了國內對供應鏈金融內涵及其風險的理解。
第二,分析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的風險,并構建供應鏈金融下違約風險的評價指標,通過比較分析選取適合我國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評估的方法,通過實證分析驗證模型的有效性,這對銀行如何有效控制風險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提供參考。
第三,研究期權契約在預付款模式中對風險防范的作用,這為銀行防范風險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在實踐方面,通過選取現實中的汽車行業銷售商的巾小企業數據,評估它們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違約風險,這有助于銀行開展汽車供應鏈金融業務。
1. 3研究思路與方法
木文研究主要分為六個部分:第一章為緒論,介紹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義,然后論述了國內外有關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的研究現狀和主要觀點,最后論述了作者的寫作思路、主要內容及本文的創新點與不足。
第二章闡明了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評估的理論依據及評估指標的構建,并比較分析違約風險度量模型。
第三章針對供應鏈金融基木融資模式進行分析,挖掘出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的違約風險的相關信息,分析其生成機理,構建適合本文研究的風險評估指標。
第四章為實證部分,根據上文選擇的分析方法,利用構建的評估模型,對汽車供應鏈金融中違約風險進行分析。
第五章為我國商業銀行風險防范措施,其中針對預付款模式融資模式,研究期權契約對風險防范的作用。
第六章為結論部分,對全文進行簡要總結,并提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以下是本文的技術路線圖:
本文主要運用了以下分析方法。
1、文獻歸納法
收集當前供應鏈金融及其風險管理和相關文獻,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為本文的進一步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論依據 .
2、因子分析法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對大量的指標數據進行處理,使得指標降維,簡化指標結構,對后續的模型建立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模型建立法
在被因子分析已處理指標數據的基礎上,通過Logistic回歸建立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評價模型。
4、對比分析法
通過對比融入期權契約前后的預付款融資模式,探討期權契約對供應鏈金融的影響,分析期權契約對風險防范的作用。
5、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法
定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對供應鏈金融理論方面的應用演繹,力求從理論上對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與比較。定量研究主要是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法對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違約風險進行綜合評價,力求客觀、定量、科學地揭示供應鏈金融的融資優勢及其內涵。
1. 4創新與不足
1.4. 1本文可能的創新之處國內對于供應鏈金融的研究和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供應鏈金融在實踐中也逐漸收獲成果,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銀行視角的供應鏈金融違約風險的研究是緊密聯系實際的產物,在以下方面做了探索性工作:
第一:梳理了國內外相關文獻,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建立主體評價和債項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指標體系,嘗試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歸方法建立違約風險評估模型。在樣本選取方面,本文和其他研究有很大的不同,之前的所有的研究都是選取我國中小版的企業數據,沒有根據中小企業特點尋找合適的核心企業,并且企業間上下游關系不明確。本文選取國內有代表性的汽車品牌企業,而各個經銷商卻是融資難的中小企業,根據各企業與經銷商的供應鏈關系來研究供應鏈金融融資的違約風險,對不易獲得的數據采用打分方法,力求科學、合理的分析中小企業違約情況。
第二:根據供應鏈金融各融資模式中風險點,研究相應的防范措施,其中針對預付款融資模式特點,考慮期權契約對控制違約風險的作用,這為銀行防范風險并擴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提供了新的思路。
1.4. 2不足和需要改進
第一,本文的指標體系是根據各銀行現有的中小企業評價系統結合各參考文獻分析得出的,這只能是一般性研究,在實踐中需要各銀行根據自身業務特點重點調整和改進。
第二,本文違約風險的評估還存在一定誤差,需要進一步對模型進行研究改進,提高違約風險評估準確性。
第三,本文只研究期權契約融入預付款模式的理論意義,而期權是否可以現實順利合理開展需要做出進一步討論。
1.5研究進度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確定論文題目 20xx年xx月19日
第二階段:撰寫畢業論文階段
撰寫論文開題報告20xx年xx月19日~20xx年2月18日。
撰寫論文初稿 20xx年2月18日~20xx年3月25日。
撰寫論文定稿 20xx年3月25日~20xx年4月22日。
第三階段:畢業論文答辯階段 20xx年5月30日
【金融管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企業并購中財務分析及作用論文08-16
材料會計在企業物資管理中的作用的論文07-16
預算管理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的作用論文07-17
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論文09-15
企業財務分析在企業經營中的作用論文07-14
財務杠桿在企業經營中的作用論文08-22
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作用及前景研究論文07-16
財務預算管理在企業中的作用研究論文03-16
談企業統計中為企業經營管理服務的論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