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中國傳統美學的獨特品格及其當代價值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中國傳統美學的獨特品格及其當代價值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鍵詞:傳統;獨特品格;人生;當代價值
摘要:中國美學的實質,是為了探尋使人們的生活與生存如何成為似的創造,體現著中國人對于人的生存意義、存在價值與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尋。中國傳統美學的獨特性在于特別關注人生,重視生命,強調體驗,從而獨具風采,它既是人生美學,又是生命美學,又是體驗美學。中國傳統美學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它對于現代美學的重要理論意義與價值,并且也體現于對于當代審美與、與人生所具有的重要的實踐意義。
每一個的審美觀念,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思維模式、生存方式、觀念以及感知方式等等多方面因子的影響、制約下,產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美學植根于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而獨特的土壤之中,而中國,“從其發展的表現上說,它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系統。它有它的獨特性與根源性。”因而,由此而孕育生發出來的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也有著它的獨特品格,體現著中國人對于人生的特有的領悟、體味、理解與展露。
中國傳統美學是在一種不同于的背景下孕育生成的一種很不同于西方傳統美學思想的思想體系。中國美學的實質,是為了探尋使人們的生活與生存如何成為藝術似的審美創造,它是從一個特殊的層面、特殊的角度來體現中國人對人生的思考和解決人生根本問題的努力,體現著中國人對于人的生存意義、存在價值與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尋。這一特質是深契于美學的根本精神的。美學在其實質上只能是存在的詩性之思。
一、人生哲學:中國傳統美學的理論基礎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總是與人學思想有著血脈相關的聯系,正如許復觀所指出:中國文化特征是“在人的具體生命的心、性中,發掘出藝術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關鍵。”中國古代美學是一種人生美學,中國古代美學思想是以人為中心,基于對人的生存意義、人格價值和人生境界,怎樣才能達到這種精神境界,因此,中國古代美學具有極為鮮明和突出的重視人生并落實于人生的特點。
人生哲學是中國古代美學的理論基礎。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體現了中國人在究天人之際,于天與人之間關系的思考之中,確立人的地位,思考人與人的關系、人的理想、人格的確立、人性的美善等一系列問題,而這種哲學觀念又影響到中國傳統美學,使其在對于人于天地間的地位、人的精神、人的心靈世界、人的情感體驗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探索的基礎之上,形成獨具特色的美學思想體系。以“仁學”為核心的原始哲學,構成儒家美學的哲學基礎。儒家美學所體現出的特征乃是以人為本,具有樸素人本主義特征的美學思想。
基于美根源于人、人心、人的義理、道德,因而,受儒家美學的影響,中國傳統美學思想極為重視審美主體結構中的人格因素。美學將“道”視為美的最高境界。一方面,在道家看來,“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大宗師》)道是超越時空的、絕對的、無限的;另一方面道又是“無所不在”(《莊子·知北游》),因而中國道家的思想,正如徐復觀所指出的:“其出發點及其歸宿點,依然是落實于現實人生之上”,“他們之所謂道,實際是一種最高的藝術精神!斌w道、觀道、游道,以便使人的現實生命獲得安頓,轉化為藝術化的人生。而道,則不過是人的安身立命的最終依據的設定而已。
禪宗美學也因其具有人生美學的內容而成為中國傳統美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禪”則體現著禪宗美學的一種人生境界與審美境界。禪宗美學是將禪視為人人所具有的本性,是人性的靈光,是生命之美的最集中的體現,是宇宙萬物的法性,是萬物生機勃勃的根源,是天地萬物之美的最高體現。它既是禪宗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境界,又是禪宗所謳歌的最高的審美境界。禪宗美學使中國傳統美學加深了對于人生、宇宙的詩性領悟,同時也使中國傳統美學增添了于現世人生中使人生詩性化的內容與理論。
二、中國傳統美學的獨特性
中國傳統美學特別關注人生,重視生命,強調體驗,從而獨具風采,它既是人生美學,又是生命美學,體驗美學。
現實人生包含了生命與生活,人的生命世界與人的存在狀態這樣兩個方面的內容。中國傳統美學思想是直接從中國人的現世人生實踐,生命感受,體驗、反思之中孕育出來。無論漢字“美”的最始初的文字,還是許慎“羊大為美”之說,都與中國原始生殖崇拜文化有著內在的聯系,都是在這一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觀念,都鮮明地體現著中國美學作為生命美學的特征。
在中國古代思想家看來,“氣”是生命的本質。莊子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痹谥袊鴤鹘y美學看來,只有具有生命的特征,生氣灌注,氣韻流轉,才有了藝術之美,而中國傳統美學中許多重要的理論、范疇,也都是由生命的生氣之美衍生而來的。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是在體驗、關注和思考人的存在價值與生命意義的過程中生成并建構起來的,從而又體現出鮮明的體驗美學的特征。中國傳統美學的體驗美學特征,強調由審美對象的外部形式的,深入到內部實質的領悟,并最終沉潛于深層生命意蘊的感悟,從而獲得心靈的解放與自由。中國傳統美學認為審美體驗活動是主體對心靈自由的追求,是心與物、情與景、神與形、意與象、生命與活力的融合,是生命意義的瞬間感悟。因而,中國傳統美學的審美體驗過程是最為重要的問題。在中國傳統美學中,把審美體驗概括成“味”,并發展出諸如“體味”、“玩味”、“尋味”、“品味”、“研味”等一系列豐富的范疇、理論,它們或表明審美體驗的性質,或表明審美體驗的深度與廣度,或表明審美體驗的不同方式。在審美體驗活動中,中國傳統美學又十分強調主體的積極參與,內緣已羽,外參群意,隨大化氤氳流轉,與宇宙生命息息相通,最終趨于心源與造化的大融合,即所謂“物色之動,心亦搖焉”。中國傳統美學的審美體驗的意義在于通過對有限的現實時空的超越而獲得一種永恒,無限的心靈自由與高蹈。而審美體驗從根本上說是一種生命體驗,是生命體驗的最高存在方式,是生命意義的瞬間感悟。
三、中國傳統美學的人生美
中國傳統美學的研究對象應該包括人生美與藝術美。如果說人生論是中國傳統美學的哲學理論基礎,是孕育和形成中國傳統美學的文化土壤,那么,人生美則是中國傳統美學(人生美學)的根與干,藝術美則是中國傳統美學(人生美學)的花與果。對人生美與藝術美的研究形成中國傳統美學獨具特色的人生美論與藝術美論。人生論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核心。在中國傳統哲學看來,宇宙之中,人是最為寶貴的,“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孝經》)。在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無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佛教禪宗,都把對人與人生的探索放在首位,其他一切問題都是為了解決人的問題而展開的。所謂“天道遠,人道邇”(《左傳·昭公十八年》)。
中國傳統發展出追求人的極境的審美境界論。認為美實際上是一種人生境界,是一種理想的人生審美境界。人生境界反映著人在尋求自身安身立命之所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狀態,而審美活動,則通過澄心靜慮,通過直觀感悟,頓悟人生真諦,獲得審美極境。因而中國傳統美學的審美境界論與中國傳統人學的人生境界論趨于合一。最高的人生境界(審美境界)是心靈的超越與升華。在中國傳統美學中,無論是儒、道美學,還是佛教禪宗美學,都把人生的自由境界作為最高的審美理想與最高的審美境界。在美學中,把“同于道”作為人生的最高追求與一種極高的人生境界。美學更有著對“無所待”而“逍遙游”的理想人生境界與審美境界的向往。佛教禪宗美學追求超越人世的煩惱,擺脫與功名利祿相干的利害計較,使心與真如合一,來達到絕對自由的人生境界。
由于各自思想的差異性及其宗旨、目標的不同,儒、道、釋三家美學各自在對于人生的審美自由境界的追求中,發展出了各自不同的審美理想。美學發展出了“和”的審美思想。強調美與善、情感與理智等方面的和諧統一。道家美學發展出關于“妙”的審美理想。強調審美體驗并不僅僅在于對自然萬物形式美的把握,而且在于體悟其中所蘊籍的作為美的生命的本體的“道”與“妙”。體現了禪宗美學重視對人的內在生命意義的體驗,推崇對人生的一種隨緣在運,自然適意,寧靜淡遠,而又圓滿自足的自由審美境界。
中國傳統美學對于人生審美境界的追求,也表現為一種人生的審美價值取向。還體現為一種理想人格的追求。這種追求因其超越利害關系的束縛而使心靈返樸歸真,進入生命的澄明之境,而升華為一種審美人格。
四、中國傳統美學的美
如果說人生美構成了中國傳統人生美學的深植于中國傳統土壤的根與干,那么,藝術美則構成了中國傳統美學絢爛的鮮花與豐碩的果實。這種中國傳統美學中向詩性棲居的生成的關注與追求,現實地展開為兩個基本向度。一方面,將個人不幸與家國憂思匯融一體,以詩發憤抒情;或者以詩排解內在心靈焦灼,安頓生命。從而詩(藝術)成為趨向詩性自下而上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在人性的發展、人格的養育與建構歷程中,藝術又成為人生現實地超拔為詩性棲居的重要構成部分,所謂“興于詩”、“成于樂”(《論語·泰伯》)、“游于藝”(《論語·述而》)。這種詩意棲居的向往與追求,不僅是中國中感性個體的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的體現,而且也是文化知識群體共同的心聲,從晉代的蘭亭之會到宋代蘇軾及蘇門四學士等的西園雅集,都十分集中地體現了這一點。
中國傳統美學將藝術也看成同人一樣的有機生命體,對于藝術美的看法具有明顯的人化特征。劉勰說:“必以情志為神明,事義為骨髓,辭采為肌膚,宮商為聲氣”(《文心雕龍·附會》)。基于人化的、以人擬藝的美學觀念,中國傳統美學形成、發展出了十分豐富、重要的并且具有獨特特性的美學范疇、美學命題、美學理論。如“形”“神”“氣”“韻”“風”“骨”“筋”“血”等等。這些范疇與思想之間相互關聯而發展出了關于“形神”、“風骨”、“氣韻”等等,而這些豐富、繁多的理論范疇,又往往有著錯綜復雜的關聯,形成一個十分宏大的美學理論體系與美學范疇體系,共同體現出了中國傳統美學作為生命美學的一個突出方面。
中國傳統美學不僅將藝術看成是一個猶如人一樣的有機生命整體,從而以人擬藝,而且也將藝術生命的特征與藝術創造主體的特征相聯系,因此,文如其人、詩品出于人品一類的美學命題與觀念成為中國傳統美學的一個重要構成方面。從而中國傳統美學深入地探討了藝術家的氣質、才識、志趣、學養,乃至于情感、、生理、藝術創造力等等諸多因素與藝術作品之間的復雜關系。在中國傳統美學看來,藝術從根本上而言,是為解決、思考詩化人生的重要手段與方式。并且,藝術也成為超越死亡,走向不朽的途徑,如曹丕所言:“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才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煌辛际分o,不假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典論·論文》)。通過藝術,人的生命獲得了永恒。
五、中國傳統美學的當代價值
中國傳統美學體現出鮮明的生命美學與體驗美學的特征,強調、肯定美總是肯定人生,肯定生命的。中國傳統美學是基于對人的自下而上意義、向度、價值、方式以及人生境界等諸多問題的探索、體驗、追求、領悟而建構起來的,突出體現為人生的審美化、詩化,同時將藝術生命化、人化。因而,中國傳統美學在其理論意義上,不僅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寶藏的一個豐富、珍貴的重要方面,呈現出不同于西方美學思想發展的獨特的思想意義與價值。同時,對于當代世界趨向一體化,世界格局步入后冷戰時代的后現代文化背景下,在西方美學話語占有主導地位,中國美學處于邊緣性話語地位,甚至有“失語”之憂的現代語境下,如何重構具有特色的現代美學理論體系與現代美學話語,都具有不容否認的重要理論意義。
毋庸諱言,中國當代美學的建構,離不開對西方美學思想成果的吸收、借鑒,離不開西方美學的參照系。然而,中國現代美學的建構同樣也必須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究竟要不要有自己的問題意識,即我們在自己的民族的文化建設過程中,要不要提出和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等一系列的重大理論原則!比绻覀兊默F代美學建構從自由民族文化的實際出發,而避免停留于對西方美學思想的追逐與模仿,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須充分汲取中國傳統美學思想資源的豐富養料,在對中國傳統美學資源的深入透徹的研究基礎之上,發展出自己民族的美學問題,并建構出特有的現代美學范疇、結構與思想體系。中國傳統美學對于美的起源、美的本質的認識與看法,對于審美主體建構的高度重視,對于理想人格建構與審美人生境界的追尋,以及中國傳統美學思維方式、特征,豐富的范疇體系等等,都將具有不可否認的理論價值。
中國傳統美學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它對于現代美學的重要理論意義與價值,并且也體現于對于當代審美與文化、與人生所具有的重要的實踐意義。正如葛兆光所談到的:“人文思想所指向的,常常是人自身的存在問題,人生在世總會遇到焦慮、緊張、恐懼、困惑,始終纏繞著人心。人怎么樣自下而上是自古至今人們思考的老話題,古代人的思考并不一定比現代人的思考淺陋或簡單!泵缹W思想同樣如此,人生與審美所面臨的一些根本性問題,并不隨時代、的轉移而消逝。中國傳統美學的許多思想對于今日而言,并未失去有效性,仍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中國傳統美學重視和強調人生理想境界的審美追求,在強調人的現世生命的同時,強調人的生命存在的超越性。它在對人的高度重視與肯定上,也決非后現代主義文化所強調的生物性、本能性的人,而是性、文化性的人,強調理想人格的建構,這些傳統美學資源,在經創造性現代轉化后,當對現代中國人的精神文明建設與精神世界的構筑起到誚有的作用。與現代文明相伴而來的是人的內在精神危機、靈魂蒼白與心靈焦灼。而中國傳統美學強調人的審美心胸的建構與陶養,強調澄心、虛靜、澡雪精神,這對于“溺于物”(莊子語)、物欲無限膨脹的現代人,無疑具有解毒、清熱、醒腦的功效。
總之,中國傳統美學具有豐富、寶貴而獨特的思想內容,從現代解釋學觀點而言,中國傳統美學不是已然成為過去的陳物,而是在對其不斷的解釋與理解中生成與常新,在對其不斷的追問與運思之中,呈現出永恒的生命與意義。
參考文獻:
[1]牟宗三.中國文化的特質[M].中國廣播出版社,1992.
[2]金克木.東方藝術美學序[M].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0.
[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
[4]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5]劉小楓.人類美學的含義[M].四川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6]盛寧.人文困惑與反思[M].三聯書店,1997.
[7]胡曉明.中國詩學的精神[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8]葛兆光.中國禪思想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論中國傳統美學的獨特品格及其當代價值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體育與藝術的交融及其美學價值論文04-20
論“美學生活化,生活美學化”論文04-11
論孔子權變思想及其在現代的意義論文03-21
基因增強的倫理問題及其價值抉擇探究論文04-26
試析曹丕的《典論·論文》的文學史價值04-18
論英國紳士教育及其對我國教育的啟示論文06-04
論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論文(通用10篇)12-13
唐宋經濟史著作的勃興及其史學價值論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