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運用
論文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設置 課堂組織 教學過程
論文摘要:隨著計算機信息的飛速發展,如何開展計算機教學和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初步應用能力成為計算機教師思考的首要問題,根據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學生自身層次不齊的實際,我們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即老師設置學習任務來驅動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完成任務建構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與技能。
根據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學生自身素質及課堂的實際情況,通過具體教學實踐,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宜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概念及理論依據
“任務驅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式。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在一個或多個任務中,以自主探索或分組討論的形式領會學習的核心內容,引導學生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學習,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系統的知識。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發現、思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自主學習能力。該教學法特別適用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有效的獲取計算機信息處理的能力。
二、 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設置的原則
期望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初步應用能力。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興趣來設置任務;要注意知識點的系統性,依循序漸進原則布置任務,使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既鞏固已學的內容又探索新知識來逐步提高。通過逐個任務的完成最終實現總體教學目標,從而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 “任務驅動”教學法具備“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了解學生、適應學生。
1.任務的選擇要吸引學生
因大多數學生對學習的選擇有一定的功利性,當他們覺得這個知識很有用時就會激發起強烈的學習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學生,學習就是為了滿足使用;作為老師,要利用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任務要分層次
由于學生本身的差異,在設計任務時要體現層次性,使所有的學生都有收獲并能體驗到完成任務后的喜悅和成就感方能激發學習興趣,使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布置任務最好能分基礎和提高兩個層次,大部分學生完成基礎任務,學有余力的學生選擇繼續完成提高部分。
3.任務要體現真實性和合理性,形成一個系統
設計任務時要考慮如何提高學生對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切忌把所有知識點都強行加入到任務中而不管是否符合理、客觀實際;要注意各知識點間的聯系,處理好局部和整體的關系,只有把各個子任務結合起來就才形成一個系統的任務。
三、 教學組織過程中的注意點
一堂課成功與否由很多因素決定,其中最關鍵的是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要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這不僅取決于教師教學的基本功底,更取決于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策略。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堂組織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
鑒于學生學習的層次差異性,易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組織課堂。常用的合作學習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基礎好的同學幫助和輔導基礎一般的同學,共同提高;另一種是當基礎很好的同學完成任務后請他們做“小老師”“去流動輔導幾個很難完成任務的同學,輔導的過程中基礎好的同學會有新的發現和提高,而被輔導的學生也能因跟得上學習進度體會到成功感。
2.創設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情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從教學的內容、學生身邊的實際和當前的熱點問題出發,去挖掘教材創設好的教學情景。這個情景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還要注意問題的趣味性、參與性和競爭性,使學生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更具發現和探究性,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簡單獲取。
3.處理好師生之間的角色關系
“任務趨動”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學生自己在完成任務的這個目標的趨動下,自己去探索學習從而達到完成技能培養的目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任務的提出者和學生實踐的指導者,學生是任務的主人。教學中教師主要的任務是將學生組織起來,通過積極的自學去互相幫助、努力探索。教師表面上是“旁觀者”其實是“導演”。
四、“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具體過程
1.提出初級任務階段
首先提出簡單的嘗試題,用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方式:教師先給出簡單介紹和方法上的闡述,也可直接在多媒體上演示(該過程不能太長或太復雜,否則易引起學生的厭倦和害怕心理);然后提出初級任務和要求,學生只需參考課本自學就能完成。
目的:初步調動學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讓學生自主學習獲得成功的愉悅感以便繼續探索。
2.理論講授階段
該階段的關鍵是傳授一種學習的方法,一套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步驟。
方式:逐步進行理論講解,以最終的“任務完成”體現教學。
目的:詳細講授理論知識,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便于自行操作和探索,為以后自主的分析和解決問題打下理論基礎。
3.第一次教學任務的練習階段
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后,教師布置具體任務,任務要明確、盡可能的具有趣味性、靈活性,以學生具體操作為主。同時教師能及時輔導、答疑和釋疑,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方案控制教學進度。
方式:在教師引導和講解后,提出具體任務并分析問題,然后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大膽嘗試和使用中體會和領悟知識點。這期間,學生會遇到一些問題,對存在的共性問題可由教師統一示范集體解決;對個別學生的問題可作單獨輔導。
目的:大部分學生能掌握基本內容,程度好的同學可探索教師未提到的內容。
4.學生討論與教師補充階段
學生掌握以上內容后,教師再查漏補缺,觸類旁通給出大量應用實例進一步加深理解重點難點。
方式:盡可能進行方法交流,可讓學生借鑒其它同學是如何完成該任務的,在方法上和自己有什么不同并在思路上能得到啟發,以教師點評為輔。
目的:集思廣益,開拓思路,鼓勵創新。
5.教學延伸階段(第二次教學任務)
完成前面的操作后,教師目標明確的布置有一定難度的任務,但要求可以相對模糊,給學生思考和發揮的空間的同時讓其完全獨立的分析和解決問題。
目的:使學生掌握教學任務中較難的部分且能夠熟練、拓展的運用知識,多總結思考,學以至用。
五、評價、檢查和總結
該階段需主要關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所以,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能力的客觀評價,注意層次性的同時要考慮個性發展,使其自學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常用的評價方法有:觀察法和作品評價法。評價的方式要根據任務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完成情況靈活機動的使用。常用的評價的方式有:個人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教師點評。
總之,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若能將這把火點燃,教學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它繼承了傳統教學方法的很多優點,如:重視循序漸進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動手能力;同時能較好地解決教與學的矛盾,將主動與被動教學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溫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的傳統教學方法的延伸和發展。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學得快且牢,也遠遠超出傳統教學在同等時間內的知識容量,既實現了大綱的基本要求又使每個學生依據自身能力獲得最大收益,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同時充分挖掘了不同層次學生的潛力,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達到培養學生初步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編.教育學. [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邵瑞珍等編.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 鐘柏昌. “任務驅動”教學中的誤區及淺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10).30-36.
4.王吉慶 .任務驅動之我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3(7) :50-52.
【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運用論文11-13
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中的任務設置問題03-27
談計算機應用基礎任務驅動教學法02-22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行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11-27
淺談以“埃及”教學為例淺談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11-14
計算機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進展探索01-11
淺析中專計算機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02-27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高專院!队嬎銠C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03-2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