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社會工作者中級實務備考題及答案
1[案例分析題]
劉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銷售員,在經歷一次車禍后失去了雙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職員,有著豐厚的收入,兒子學習成績優異,懂事。劉先生的母親照顧他的生活起居,而母親年老體弱,照顧兒子也顯得吃力。妻子工作非常忙,沒有時間照顧丈夫,而社區中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顧和康復服務。一年來,劉先生一直待在家里,情緒很容易激動,經常一個人偷偷地哭。劉先生原本是一個性格開朗、愛說愛笑、喜歡與人交往的人,經歷了這次創傷之后,不再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來往,也很少說話,整個人很沉默。
妻子看到丈夫變得越來越孤獨,前來求助社會工作者。
問題:
1.請你分析劉先生面臨的困境有哪些?
2.作為社會工作者,對劉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輔導策略?
參考解析:
答題要點:
本案例適合采用社會康復模式殘疾人社會工作方法。本模式的理論依據是生態環境改善模式,它關注三個方面:一是關注個人,二是關注個人和家庭及其成員之間的關系,三是關注個人環境系統。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采用為殘疾人自身的發展提供幫助(教育、培訓)、消除環境障礙、整合社區資源、建立社會支持網絡、建立和諧社會生活環境、組織參與社會團體活動、幫助殘疾人實現經濟自立等社會康復模式的相應措施。
1.針對該案例對劉先生的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進行全面分析。劉先生目前面臨的主要困境有:無法接受殘疾的事實,心情很糟糕;生活無法自理,難以適應日常生活;無法面對家人;無法從事原來的職業,失去經濟來源,需要新的職業規劃。
2.輔導策:
(1)危機事件時的輔導。使劉先生及其家人接受殘疾事實。介入系統:本人、家人。
(2)日常生活的輔導。使劉先生適應殘疾狀態下的日常生活。介入系統:康復治療師、家人、鄰里、社區。
(3)家庭輔導。改善家庭關系,協助建立和諧家庭,增強家庭成員的支持力。介入系統:家庭。
(4)職業規劃輔導。使劉先生重新找到合適職業,提高社會地位和適應能力。介入系統:政府、原來的就業單位、社區。
3.具體輔導活動: (1)直接輔導活動: ①社會工作者對劉先生進行心理輔導,疏導情緒,使其接受殘疾事實。
、谔峁┛祻托畔⒑唾Y源,協助制訂康復計劃,改造家居環境,學會日常生活技能。
、圻M行家庭調適,重建和諧家庭。妻子和兒子都要進行心理調適,接受家人殘疾的事實,重新進行角色分工,協助妻子扮演家庭的核心人物,調整家庭結構,提高家庭成員的互助能力,重建和諧家庭。
、軒椭鷦⑾壬私庹畬埣踩司蜆I的支持政策,發掘劉先生當前的就業優勢,探究原來就業單位的潛在就業崗位,協助劉先生進行職業規劃。
(2)間接輔導活動:整合各方資源,如家庭、親屬、朋友、鄰居、社區、原單位同事、政府,采取聯合行動,提高劉先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幫助其進行合理的職業定位。
2[簡答題](案例分析題)
張華,女,44歲,有一個正在本地讀大學一年級的女兒,丈夫在女兒幼年時就因病去世。張華沒有正式工作,這么多年來一直靠做臨時工作維持家庭生活,比如做保姆、街道清掃員、家政員等。去年3月份,由于一次車禍,張華不幸失去了一條腿,住院沒多長時問,她就因無力支付醫藥費出院。至今她還無法接受這種巨大的生活變遷,整日悶悶不樂,脾氣也很暴躁,經常對女兒發脾氣,有時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沒有好轉。后來在女兒的勸說下,她的情緒好一點,但她還是經常想到自己是個廢人什么用處也沒有了,有時甚至想自殺,但又覺得不能讓女兒孤孤單單一個人在世上生活,F在,她幾乎不出門,不愿意和健全人說話,也不樂意和殘疾人交往。
問題:
1.請闡釋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含義及目的。
2.針對張華的情況,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參考解析:
答題要點:
1.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含義及目的
(1)殘疾人社會工作是圍繞殘疾人個人、家庭、群體以及相關的社會組織和社區開展的專業性助人活動。
(2)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強殘疾人的社會功能。具體而言,殘疾人社會工作是要通過處理殘疾人心理社會方面的問題,幫助殘疾人克服在康復、教育、就業、婚姻家庭生活、社會權益、文化生活和環境方面遇到的障礙,讓殘疾人因把損傷帶來的能力喪失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發揮潛能,有機會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
2.社會工作者采取的介入策:
(1)社會工作者借助醫療科技的基本知識,幫助張華取得合適的醫療康復服務。
(2)對張華進行心理輔導,提高其心理適應能力,使其能夠勇敢接受現實。
(3)幫助張華進行生活自理訓練,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在張華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后,為其提供就業輔導,幫助她聯系力所能及的工作。 (5)評估張華的家庭狀況、經濟條件以及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問題,幫助她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取得社區的支持,解決其生活困難。
(6)鼓勵張華走出家門,積極參與殘疾人之間以及殘疾人和正常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3[簡答題](方案設計題)
小美今年6歲,小時候的一次交通事故導致她失去了左手。因為身體的殘疾,小美的性格比較內向,很少和人交流,加之父母工作繁忙,小美經常獨自在家。時間久了,父母發現小美很少與他們交流了,常常一個人在房里哭。小美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小朋友都不跟自己玩。父母為小美的狀況感到很擔心。
問題:作為社會工作者,請你根據小美的情況擬訂一份個案服務方案。
參考解析:
答題要點:
1.問題的陳述與分析
本案例中的小美身體殘疾,在與人交往上有自卑的情緒。父母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常與女兒溝通,使得親子關系出現問題。小美與外界缺少聯系,性格內向,導致她在溝通上存在障礙。
2.方案設計
(1)接案階段。社會工作者與小美及其父母初次見面,協助他們了解此次會談的目的。社會工作者要和小美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并且初步了解問題的成因、程度、頻度等。
(2)預估階段。社會工作者進一步全面收集資料,和小美一起確定問題與需要,并且初步判定小美的問題主要是溝通障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小美身體殘疾的緣故;另一方面,可能因為小美與外界缺少接觸。此外,父母因工作繁忙而缺少與小美的交流也是造成溝通障礙的原因。仍有待收集資料后進行預估判斷。
(3)計劃階段。社會工作者協助小美一起設計個案輔導的目標和計劃。個案工作的總目標是幫助小美掌握溝通技能,樹立自信心。為了達成這個總目標,需要對小美進行心理輔導和溝通技能輔導,增加小美與社會的接觸。同時,對小美的父母進行親子溝通方面的輔導。
(4)實施階段。根據計劃展開服務,并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可以圍繞3個方面進行:其一,增強服務對象的能力,教導小美消除自卑情緒,并教導其學習積極的溝通技巧;其二,提供更多的社會接觸,包括與相同情況的孩子和健全的孩子接觸;其三,增強家庭系統的支持作用,強化父母對小美的關心和支持,促進其改變與成長。
(5)評估階段。社會工作者對個案輔導進行成效評估、過程評估和滿意度評估。
社會工作者也可約見小美和她的父母,詢問小美的改變狀況,以此分析個案輔導的效果。此外,需要提前告知服務對象個案輔導即將結束。
(6)結案階段。社會工作者要與小美一起回顧個案輔導的整個過程,鞏固輔導效果。在小美表現出離別依戀時,社會工作者要恰當處理其離別情緒。個案工作結束之后,可對個案進行跟進,必要時每隔一段時間進行回訪。
4[簡答題] 案例:
某社區內成立了一家專門為智障人士服務的社會工作機構,在成立之初,機構內活動設施及康復設施齊全,并且配備了4名專職的社會工作者負責活動的策劃與機構管理,同時有眾多的志愿者前來協助提供服務。在硬件軟件設施皆齊全的情況下,有23名智力水平有不同程度差異的智障人士加入到其中。機構每周開放五天,平常的活動形式多樣,內容也很豐富,學員們都很喜歡,他們的家人也因此感到非常放心,覺得找到了一個能幫助智障人士回歸社會的場所。但久而久之,因一些外在的不可控因素影響,其中2名專職社會工作者先后離開了機構,機構的志愿者數量也越來越少,至此,平日里的活動越來越流于形式,變得枯燥無味,學員們越來越不愛參與,大多時間只是在機構中安靜地坐著或是自己玩耍,這讓機構負責人很頭疼。
問題:
1.請針對上述情況,對該社區的這所社會工作機構面臨的問題做出陳述。
2.如果你是這家社會工作者機構的負責人,為了改善機構的服務,你會怎么做?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1.該社會工作機構面臨的問題是:
(1)由于專業社會工作者的流失,志愿者的減少,致使機構的服務不到位,無法為社區內的智障人士提供可行、有效、經濟、全面的康復服務。需要因地制宜地調動和挖掘社區資源,吸引更多的專業人員及志愿者隊伍。
(2)康復活動流于形式,影響智障人士的康復效果和質量,需要重新對現有的活動進行設計與策劃,并將活動落到實處,切實地為智障人士提供有效的服務。
2.如果你是這家社會工作者機構的負責人,為了改善機構的服務,你會怎么做?
(1)針對社會工作者機構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重新調整及設計康復活動,為機構內的學員組織各類興趣小組,并定期開展活動。
(2)根據學員的智力水平劃分不同的等級和類別,根據不同的層次調整和設計新的康復活動,以滿足不同層級的智障人士達到康復目標。
(3)通過社區工作模式,整合社區資源,開展社區倡導和教育,為社區的居民普及智障方面的知識,提高大家對智障人士的理解與接納,動員社區居民包容社區內的智障人士,同時也爭取更多社區公眾對殘疾人工作的支持與參與。
(4)以小組的形式將機構的智障學員及其家人組織起來形成支持小組,定期開展各種主題活動,通過小組活動來帶動小組成員相互分享經驗,為他們搭建與社區和周圍環境的全新的支持網絡,協助智障學員及其家庭解決問題。
(5)充分調動社區資源,如智障人士親屬、鄰居等,鼓勵并激發這些人際網絡發揮作用,同社會工作者一道幫助智障人士進行康復訓練。另外,組建較為穩定的志愿者服務隊伍,并通過相關培訓使他們掌握與智障有關的基本知識,并為他們提供服務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保證他們提供服務的持久性。
5[簡答題] 案例:
44歲的友軍是一名貨車司機,兩年前的一天,在送貨途中不行遭遇車禍,導致下半身癱瘓,只能依靠輪椅行動。這對友軍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為他失去的不僅僅是行走能力,還有工作能力。這么一來,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都落在了妻子身上,這讓家里的經濟條件迅速下降。妻子因此而感到壓力倍增,但又不得不比原來更努力地賺錢維持家用。但在妻子心情不好的時候,她常常會對友軍和兒子發脾氣:一方面抱怨兒子不聽話,不好好學習,容易和兒子起沖突;另一方面又埋怨丈夫的無能,讓自己為家庭付出太多,失去的太多。每當聽到這些話,友軍也感覺很難過,他想好好地和兒子溝通,但他的想法似乎并不奏效,兒子總是無視他的關心和管教,他想分擔妻子的辛勞,看著自己已不能動彈的雙腿,他感到無能為力,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未來的廢人。
問題:
1.在上述案例中,友軍目前面臨的主要困境與需要有哪些?
2.如何幫助友軍進行職業康復?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1.在上述案例中,友軍目前面臨的主要困境與需要有以下幾點:
(1)需要職業康復訓練。友軍已經殘疾兩年了,生活自理能力應該發展出來了,但是還沒有工作,友軍44歲仍然需要工作。同時,所有經濟重擔壓在了妻子身上,家庭經濟出現困難,也需要友軍去工作。
(2)需要建立生活的信心。一場意外導致友軍身患殘疾,并因此而對未來充滿絕望,失去生活目標,認為自己是一個廢人,沒有價值,需要幫助友軍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
(3)需要協調家庭關系。友軍與家人之間的溝通出現一定的障礙,妻子抱怨他無能,兒子與他的溝通越來越困難,這些都導致友軍無法緩解緊張的家庭關系。
(4)需要協調親子關系。他想好好地和兒子溝通,但他的想法似乎并不奏效,兒子總是無視他的關心和管教,友軍需要和兒子有很好的溝通和交流。
2.如何幫助友軍進行職業康復?
職業康復是指通過一系列措施,穩定且合理地解決殘疾人的就業問題,主要是提供職業服務,包括職業咨詢、職業評估、職業指導、職業訓練和有選擇的安置工作。如果說教育康復重點是提升殘疾人融人社會的能力和素質,那么職業康復重點就是實現殘疾人助人自助和奉獻社會的價值。結合職業康復的流程,幫助友軍的職業康復工作如下:
(1)提供職業咨詢。分析友軍的情況,雖然下身癱瘓,但由于以前是貨車司機,雙手有力靈活,建議可以尋求不需要用下身,而需要動手能力強的工作。
(2)職業評估。即是評定殘疾人的工作能力和適應職業的可能性,連接專業機構對友軍進行身體、心理和職業適應性的評估,為友軍職業生涯規劃提供科學性的依據。
(3)職業培訓。連接職業培訓機構,讓友軍接受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并形成從事該職業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和態度以便適應實際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環境。
(4)就業指導。在選擇職業、職業準備、求職面試等方面提供指導。社會工作者常常擔任就業指導師角色。職業康復是殘疾人融人社會的最有效途徑,是一種集合了“治療一康復一發展”三種功能的方法。
6[簡答題]案例:
小明,17歲,某職校學生。不久前與母親外出時,不幸遭遇車禍,導致雙腿截肢。截肢后的小明變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動與人交往,與父母關系日漸疏遠。職校雖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明返校讀書,但由于缺乏相關經驗,針對小明致殘狀況的特殊安排遲遲沒有落實,因此,小明至今沒有返校。母親感到十分自責,對小明的任何要求都盡量滿足,希望能夠“贖罪”。父親因為唯一的兒子成了殘疾人,認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聲嘆氣,愁眉苦臉。小明感到前途渺茫,內心十分焦慮,了解到小明的情況后,社會工作者決定介入。
問題:
1.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哪些服務需求?
2.依據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教育康復模式,本案例中的社會工作者應開展哪些工作?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和《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規定,殘疾人的權益和基本需求主要包括康復權、教育權、勞動權、文化生活權、社會福利權和環境友好權。
本案中截肢后的小明目前的主要需求包括:
(1)康復的需求:由于剛剛截肢,小明需要持續的健康維護,需要配備假肢,需要康復訓練,需要必要的藥品與器械。
(2)教育的需求:目前小明的教育權被剝奪,雖然學校表示愿意小明重返學校,但因致殘狀況的特殊安排遲遲沒有落實,小明至今沒有返校。
(3)文化生活的需要:目前小明沒有返校,沒有交往,不方便參與學校及社區的文化生活。
(4)社會福利的需要:小明需要有人幫助他及家庭了解殘疾人的福利政策,需要享受到應有的福利。
(5)友好、便利的環境需要:需要家庭環境改善,社區中有無障礙通道,需要校園、社區沒有歧視,需要友好和支持。
此外,由于變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動與人交往,而由于上學難,給小明和家人又帶來了心理障礙,對此,小明需要社會工作者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和治療,小明需要幫助疏導情緒、調整認知、學習接納自我,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2.殘疾人的教育康復是指學齡殘疾人的特殊教育及義務教育階段后的與職業康復和就業安置等相關的教育工作。依據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教育康復模式,本案例中的社會工作者可以針對小明開展以下教育康復服務:
(1)對小明開展人與環境互動的教育。幫助小明認知自己的殘疾、認識日常生活的環境、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態;個案、小組和社區等方法提供專業化重點服務,使小明的身心與環境達成和諧,積極來應對殘疾及其殘疾的生活狀態。
(2)進行“補償性”功能的損害訓練,不僅學習基礎性科學文化知識、勞動技能和職業技能訓練,連接服務資源為小明提供結合身心發展的培訓。
(3)在與服務對象“在一起”工作中,激發小明的主體性,從而達成教育康復、心理康復和功能康復的“三位一體”。
針對小明父母的服務:
(1)給予家庭照顧者以及家庭成員心理的支持,緩解精神壓力,幫助父母防止主線歧視、忽視或過度的呵護和保護的兩極不恰當做法。
(2)普及相關的殘疾人教育康復的相關知識,提升康復技巧。最后,幫助構建社區型社會支持系統,提升社區志愿者服務質量。
(3)幫助父母正確認識和對待已經殘疾的小明,改變小明母親的負罪感,過分自責,以至于對小明過分溺愛、關照等不正常的情況;改變小明父親認為自己“倒霉”的看法,使他們樹立起對小明康復和發展的信一tL,,從而對小明產生一種正面影響。
社會工作者在幫助小明和家屬的同時,還要促使社會組織、服務機構和其他殘疾人康
復工作者掌握有關知識,并使各種專業人員的知識技能不斷提高。
7[簡答題] 案例:
小杰,12歲,因幼時患上了小兒麻痹癥,導致小杰的雙腳不能自行站立、獨立行走。當時小杰家中經濟條件并不寬裕,因此,沒有對他進行及時的康復治療,這給小杰的生活、學習以及進入社會都造成了嚴重的阻礙。轉眼小杰到要人學的年齡,家里的經濟條件有所好轉,也能給小杰帶來衣食無憂的生活?墒且蛐〗茈p腳不方便,且擔心他會因此而受到學校老師和同學的歧視,小杰的父親就沒讓他按時入學,而是請人在家中單獨教小杰好好讀書寫字,同時也非常注重小杰在興趣特長方面的培養,看N4,杰喜歡在紙上亂涂亂畫,就請老師教他學習繪畫,后來小杰又喜歡上唱歌,于是小杰的父親又找來聲樂老師教小杰唱歌,基本上小杰喜歡什么,父親都會及時請相關方面的老師來教小杰什么。久而久之,母親感覺到這樣有些不妥,于是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某社會工作事務所,向事務所里的社會工作者求助。
問題:
1.請針對小杰的情況,分析他所面臨的困境與需要。
2.如何依據社區康復的原則幫助小杰?
3.當小杰進入特殊學校接受教育后,社會工作者應如何配合學校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1.小杰現在面臨的困境與需要主要有:
(1)康復需要:小杰缺乏必要的康復訓練,雙腳不能獨立站立行走,也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對他人的依賴性很強。
(2)教育的需要:小杰的父母因擔心小杰受他人歧視,在適齡時不讓小杰正常入學,只在家中接受少量家庭教育,使得小杰沒有接受應有的教育。
(3)社會化的需要:小杰封閉在家里,沒有朋輩交往,脫離社會,造成社會化困難。
2.如何依據社區康復的原則幫助小杰?
殘疾人的社區康復應遵循以下原則:
(1)社會化的工作原則。通過社區康復,殘疾人不僅要實現身體功能的康復,更重要的是應實現重返社會的最終目標。
(2)低成本、廣覆蓋的原則。社區康復應針對病、傷、殘者對康復需求和資源狀況,采用低投入、高回報、高效益、廣覆蓋的方法。
(3)因地制宜的原則。社區康復應依據社區的社會背景、經濟水平、文化習俗、康復技術、資源狀況和康復對象需求等實際,因地制宜,采取適合本地的社區康復模式開展工作。
(4)因陋就簡的原則。社區的資源是有限的,盡可能動員社區力量的基礎上因陋就簡,使康復人員、康復對象及其親友自制康復訓練器械,充分利用傳統的醫學知識,采用易懂、易學、易會的實用技術,使康復成為普遍理解、便于推廣應用的服務措施。
(5)因勢利導的原則。利用“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節假日、雙休日動員資源,利用政府及慈善組織和“扶貧基金會”等社會力量,經常舉辦各種類型的公益活動,幫助殘疾人提高生活質量、改變生活狀態和參與社會生活。
(6)康復對象及其家庭積極參與的原則。社區康復服務應使康復對象及其家庭成員主動參與,樹立自我康復意識,參與康復計劃的制訂,配合康復訓練及回歸社會等全部康復活動。
依據上述原則,社會工作者所采取的實施策應包括:
(1)為小杰進行康復訓練,連接社區康復資源,并配置一些適當的康復器具,進行必要的物理治療、運動療法,培養小杰的生活自理能力,讓他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動,同時注重小杰心理方面的康復和培養,最大限度地降低小兒麻痹癥對他日后生活的影響。
(2)聯系康復機構,在醫生護士的指引下,適當組織小杰及其家長進行戶外活動,讓小杰多與外界接觸,重返社會。
(3)聯系特殊教育的學;蚴窃敢饨邮苄〗艿钠胀▽W校,并建議小杰的父母將孩子送到正規學校隨班就讀,接受正常的學齡教育,充分發揮孩子的潛在能力。
(4)協助小杰父母研制家庭可用的幫助康復的工作。
3.當小杰進入特殊學校接受教育后,社會工作者應如何配合學校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社會工作者本身雖然不能代替從事特殊教育服務的教師,但是可以全面介入這項工作的過程。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面對小杰。要配合特殊教育工作者進行針對殘疾人的基礎文化科學知識及勞動、職業技能的訓練,加強對小杰身心全面發展的課外訓練。在小杰所在的專門的特殊教育機構里,社會工作者要有選擇性地開展個案工作,及時開展小組工作以幫助他順利地接受特殊教育。
(2)面對小杰的父母和其他人。家庭和社會不正確的認識和態度反過來也會從負面影響殘疾人自身對殘障的認識和態度,使他們更消極、自卑、退縮,不利于康復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社會地位及家庭地位的改善。因此,社會工作者要使小杰的父母以及周圍的人都正確認識和對待殘疾人。要讓他們知道,歧視、蔑視殘疾人或過分呵護、憐憫兩種極端的認識和錯誤態度都不利于小杰的康復,矯正這些不當行為和進行心理疏導。..
(3)對社會組織、服務機構和其他殘疾人康復工作者。在幫助小杰和他的家人的同時,促使社會組織、服務機構和其他殘疾人康復工作者掌握有關知識,并使各種專業人員的知識、技能不斷提高。
【提示】此題考點涉及評估服務對象的困難與需要、社區康復的原則與方法,以及特殊教育中社會工作者的職責;卮鸫祟},首先,回答服務對象小杰的三個主要困境,此部分考生可同時參照教材中兒童的需要和殘疾人需要章節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其次,簡要回答教材中關于社區康復的6個原則,之后參考教材中社區康復的原則與方法提出介入策;最后,結合教材中“殘疾人社會工作者和特殊教育的老師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部分的內容進行回答。
8[簡答題]案例:
劉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銷售員,在經歷一次車禍后失去了雙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職員,有著豐厚的收入,兒子學習成績優異,懂事。劉先生的母親照顧他的生活起居,而母親年老體弱,照顧兒子也顯得吃力。妻子工作非常忙,沒有時間照顧丈夫,而社區中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顧和康復服務。一年來,劉先生一直待在家里,情緒很容易激動,經常一個人偷偷地哭。劉先生原本是一個性格開朗、愛說愛笑、喜歡與人交往的人,經歷了這次創傷之后,不再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來往,也很少說話,整個人很沉默。妻子看到丈夫變得越來越孤獨,前來求助社會工作者。
問題:
1.請你分析劉先生面臨的困境有哪些?
2.作為社會工作者,對劉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輔導策略?
參考解析:
本案例適合采用社會康復模式殘疾人社會工作方法。本模式的理論依據是生態環境改善模式,它關注三個方面:一是關注個人,二是關注個人和家庭及其成員之間的關系,三是關注個人環境系統。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采用為殘疾人自身的發展提供幫助(教育、培訓)、消除環境障礙、整合社區資源、建立社會支持網絡、建立和諧社會生活環境、組織參與社會團體活動、幫助殘疾人實現經濟自立等社會康復模式的相應措施。
1.針對該案例對劉先生的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進行全面分析。劉先生目前面臨的
主要困境有:無法接受殘疾的事實,心情很糟糕;生活無法自理,難以適應日常生活;無法面對家人;無法從事原來的職業,失去經濟來源,需要新的職業規劃。
2.輔導策:
(1)危機事件時的輔導。使劉先生及其家人接受殘疾事實。介入系統:本人、家人。
(2)日常生活的輔導。使劉先生適應殘疾狀態下的日常生活。介入系統:康復治療師、家人、鄰里、社區。
(3)家庭輔導。改善家庭關系,協助建立和諧家庭,增強家庭成員的支持力。介入系統:家庭。
(4)職業規劃輔導。使劉先生重新找到合適職業,提高社會地位和適應能力。介入系統:政府、原來的就業單位、社區。
3.具體輔導活動:
(1)直接輔導活動:
、偕鐣ぷ髡邔⑾壬M行心理輔導,疏導情緒,使其接受殘疾事實。
②提供康復信息和資源,協助制訂康復計劃,改造家居環境,學會日常生活技能。
③進行家庭調適,重建和諧家庭。妻子和兒子都要進行心理調適,接受家人殘疾的事實,重新進行角色分工,協助妻子扮演家庭的核心人物,調整家庭結構,提高家庭成員的互助能力,重建和諧家庭。
、軒椭鷦⑾壬私庹畬埣踩司蜆I的支持政策,發掘劉先生當前的就業優勢,探究原來就業單位的潛在就業崗位,協助劉先生進行職業規劃。
(2)間接輔導活動:整合各方資源,如家庭、親屬、朋友、鄰居、社區、原單位同事、政府,采取聯合行動,提高劉先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幫助其進行合理的職業定位。
9[簡答題]案例:
張華,女,44歲,有一個正在本地讀大學一年級的女兒,丈夫在女兒幼年時就因病去世。張華沒有正式工作,這么多年來一直靠做臨時工作維持家庭生活,比如做保姆、街道清掃員、家政員等。去年3月份,由于一次車禍,張華不幸失去了一條腿,住院沒多長時間,她就因無力支付醫藥費出院。至今她還無法接受這種巨大的生活變遷,整日悶悶不樂,脾氣也很暴躁,經常對女兒發脾氣,有時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沒有好轉。后來在女兒的勸說下,她的情緒好一點,但她還是經常想到自己是個廢人什么用處也沒有了,有時甚至想自殺,但又覺得不能讓女兒孤孤單單一個人在世上生活,F在,她幾乎不出門,不愿意和健全人說話,也不樂意和殘疾人交往。
問題:
1.請闡釋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含義及目的。
2.針對張華的情況,社會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參考解析:
1.殘疾人社會工作的含義及目的
(1)殘疾人社會工作是圍繞殘疾人個人、家庭、群體以及相關的社會組織和社區開展的專業性助人活動。
(2)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強殘疾人的社會功能。具體而言,殘疾人社會工作是要通過處理殘疾人心理社會方面的問題,幫助殘疾人克服在康復、教育、就業、婚姻家庭生活、社會權益、文化生活和環境方面遇到的障礙,讓殘疾人因把損傷帶來的能力喪失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發揮潛能,有機會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
2.社會工作者采取的介入策:
(1)社會工作者借助醫療科技的基本知識,幫助張華取得合適的醫療康復服務。
(2)對張華進行心理輔導,提高其心理適應能力,使其能夠勇敢接受現實。
(3)幫助張華進行生活自理訓練,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在張華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后,為其提供就業輔導,幫助她聯系力所能及的工作。
(5)評估張華的家庭狀況、經濟條件以及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問題,幫助她申請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取得社區的支持,解決其生活困難。
(6)鼓勵張華走出家門,積極參與殘疾人之間以及殘疾人和正常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10[簡答題]案例:
小美今年6歲,小時候的一次交通事故導致她失去了左手。因為身體的殘疾,小美的性格比較內向,很少和人交流,加之父母工作繁忙,小美經常獨自在家。時間久了,父母發現小美很少與他們交流了,常常一個人在房里哭。小美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小朋友都不跟自己玩。父母為小美的狀況感到很擔心。
問題:作為社會工作者,請你根據小美的情況擬訂一份個案服務方案。
參考解析:
1.問題的陳述與分析
本案例中的小美身體殘疾,在與人交往上有自卑的情緒。父母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常與女兒溝通,使得親子關系出現問題。小美與外界缺少聯系,性格內向,導致她在溝通上存在障礙。
2.方案設計
(1)接案階段。社會工作者與小美及其父母初次見面,協助他們了解此次會談的目的。
社會工作者要和小美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并且初步了解問題的成因、程度、頻度等。
(2)預估階段。社會工作者進一步全面收集資料,和小美一起確定問題與需要,并且初步判定小美的問題主要是溝通障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小美身體殘疾的緣故;另一方面,可能因為小美與外界缺少接觸。此外,父母因工作繁忙而缺少與小美的交流也是造成溝通障礙的原因。仍有待收集資料后進行預估判斷。’
(3)計劃階段。社會工作者協助小美一起設計個案輔導的目標和計劃。個案工作的總目標是幫助小美掌握溝通技能,樹立自信心。為了達成這個總目標,需要對小美進行心理輔導和溝通技能輔導,增加小美與社會的接觸。同時,對小美的父母進行親子溝通方面的輔導。
(4)實施階段。根據計劃展開服務,并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梢試@3個方面進行:其一,增強服務對象的能力,教導小美消除自卑情緒,并教導其學習積極的溝通技巧;其二,提供更多的社會接觸,包括與相同情況的孩子和健全的孩子接觸;其三,增強家庭系統的支持作用,強化父母對小美的關心和支持,促進其改變與成長。
(5)評估階段。社會工作者對個案輔導進行成效評估、過程評估和滿意度評估。社會工作者也可約見小美和她的父母,詢問小美的改變狀況,以此分析個案輔導的效果。此外,需要提前告知服務對象個案輔導即將結束。
(6)結案階段。社會工作者要與小美一起回顧個案輔導的整個過程,鞏固輔導效果。在小美表現出離別依戀時,社會工作者要恰當處理其離別情緒。個案工作結束之后,可對個案進行跟進,必要時每隔一段時間進行回訪。
11[簡答題]案例:
某社區殘疾人比例較高,特別是近半年間發生兩起重大事故使兩人致殘,一起事故是小區張奶奶的孫女出小區大門沒有左右觀望被公共汽車撞倒,車輪從左腿碾過,住院治療三個月,最終一條腿還是沒有保住。另一起是張大媽晚上在小區遛彎,被七層掉下來的花盆砸在了腦袋上,當場暈倒,送到醫院搶救,醫生說引發了腦出血,最后落得了神志不清楚,左半身行動不便。針對社區出現事故造成人員傷殘的情況,社區的社會工作者機構準備組織實施相關的服務項目。
問題:請以關愛生命為主題設計社區康復項目方案。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
1.背景與理念
調查表明,導致殘疾的主要原因是:遺傳、疾病、意外傷害和有害環境,而社區內每一個成員都離不開社區的生存環境、生活方式、防病治病的條件和社區安全設施。該社區半年內發生兩起致人傷殘的重大事故,說明社區內居民安全意識不強,社區內存在安全隱患,安全隱患不清除,安全意識不強化,就難以杜絕危險事故發生。
2.項目名稱
“關愛生命”社區康復周。
3.目的與目標
營造安全社區的文化氛圍。具體目標包括:消除社區安全隱患;提高社區居民安全意識和責任感;建立社區安全隱患監督機制;為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建立殘疾人社會支持網絡。
4.具體行動方案
(1)實施社區康復三級預防:通過實施監督免疫接種、圍產期保健、預防性咨詢及保健、減少暴力、預防交通意外、加強公共場所安全、避免引發傷殘的危險因素或危險源、指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為及精神衛生、安全防護照顧等措施預防致殘性傷害和殘疾的發生;通過實施殘疾早期篩查、定期健康檢查、控制危險因素、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預防并發癥、早期醫療干預、早期康復治療等措施防止傷害后出現殘疾;通過實施康復功能訓練、假肢矯形器及輔助功能用品用具、康復咨詢、支持性醫療及護理、必要的矯形替代性及補償性手術等措施防治殘疾后出現殘障。
(2)開展康復評定和建檔工作。邀請專業機構在社區中針對殘疾人運用客觀、科學的方法開展功能障礙性質、部位、范圍、程度、發展趨勢等作出全面評定。包括肌力品定、運動功能評定、日常生活能力評定、認知功能評定、心理功能評定、社會交往功能評定、職業技能評定等。同時,在社區建立殘疾人服務檔案,根據殘疾人的特征、發展趨勢和潛能開發可能性,提供適當性的社區康復方案。
(3)開展具體的康復服務。社區康復的內容是多樣化的,就是要整合社區中的各種資源,通過各種康復性治療,最大限度地恢復殘疾人所喪失的功能。社區康復是集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醫療康復等功能,實施“治療一康復一服務”整合性服務。
【社會工作者中級實務備考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2017社會工作者中級實務模擬試題及答案03-09
2017社會工作者中級實務模擬習題及答案03-09
中級社會工作者工作實務考試真題及答案09-25
2017社會工作者初級《工作實務》模擬考題「附答案」03-30
2017初級社會工作者《工作實務》模擬備考題及答案01-22
2024社會工作者中級實務習題及答案(通用10套)06-18
2017社會工作者中級實務備考試題及答案03-09
2017年中級社會工作者鞏固考題及答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