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化學鏈燃燒的氮氧化物釋放特性論文

        時間:2024-09-13 13:18:43 化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化學鏈燃燒的氮氧化物釋放特性論文

          1實驗裝置和方法

        化學鏈燃燒的氮氧化物釋放特性論文

          固定床實驗系統如圖2所示。反應器內徑為32mm,床高680mm,布風板安裝在距底部350mm處;反應器的加熱由智能溫控儀及電爐控制,溫度由2個K型熱電偶進行監測,分別位于反應器內和加熱裝置之間。高純氬氣作為反應前后的載氣和吹掃氣體;蒸汽流量由TBP-50A型恒流泵精確控制;反應后氣體流經過濾、冷凝裝置后,使用EmersonNGA2000Rosemount分析儀對氣體產物中的NOx氣體進行檢測。實驗過程中,先從反應器頂部加入50g赤鐵礦,在氬氣氣氛下(1.5Lmin-1,標準狀況)升溫至實驗溫度,并同時向反應器通入1gmin-1的去離子水。待反應器溫度穩定后,加入0.5g氨基酸樣品,同時收集氣體,反應時間20min。還原反應結束后,通入5%O2和95%Ar(1.5Lmin-1)的混合氣,完成載氧體的氧化再生。

          2結果與討論

          2.1溫度對NOx釋放特性的影響

          以谷氨酸為含氮模型化合物進行實驗,在反應器出口氣體中檢測到N2O、NO和NO2三種氣體的存在。在不同溫度下,三種NOx氣體隨時間的變化關系見圖3。NOx的釋放都在1min左右達到濃度峰值,隨后急劇下降并趨于平緩。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N2O的體積濃度出現波動,在900℃時濃度峰值最低,為70.5×10-6;NO的濃度峰值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溫度的升高有利于混合氣中生成NO的均相反應增加;NO2的濃度峰值與NO的生成具有類似的規律,在900℃時濃度峰值高達378.3×10-6,超過了N2O的體積濃度。圖4為不同溫度下NOx生成率隨時間的變化情況。NO的生成率最大,且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N2O的生成率隨溫度有所波動,但隨溫度的升高,整體呈下降趨勢;NO2的生成率與N2O相反,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利用HSCChemistry6.0軟件對上述反應進行熱力學分析,可以得出化學反應平衡常數Kp與溫度T之間的關系,如圖5所示。平衡常數Kp越大,表明化學反應的熱力學親和性就越強。由圖5可知,溫度的升高有利于HCN和NH3被氧化生成NOx,且HCN、NH3被Fe2O3氧化生成N2O、NO、NO2的熱力學親和性依次遞減。在750~900℃范圍內,NH3與Fe2O3反應的平衡常數Kp<1(即lnKp<0),表明該反應較難發生。結合圖3、圖4的實驗結果,NO是主要的氮氧化物,N2O的生成率反而較低。在傳統流化床燃燒條件下[13],氮氧化物的前驅物HCN、NH3與H、OH、O等自由基及O2發生反應,NO通過均相反應生成。而在化學鏈燃燒過程中,燃料反應器中缺乏O自由基和O2分子,載氧體提供的晶格氧是唯一的O來源。因此,化學鏈燃燒過程中多相反應導致了NO的產生。焦炭對NO的還原是N2O產生的途徑之一,同時,NO和N2O也能在碳氫化合物和焦炭的作用下被還原生成N2。實驗中NO的生成率較高,與軟件模擬結果不相一致,說明NOx的生成不只受到Fe2O3的影響。在實驗中,提高溫度有利于多相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促進了NO和NO2的生成。N2O的生成出現波動,可能與N2O在高溫下易分解的特性有關[14],整體上隨溫度的上升而下降。

          2.2不同氨基酸的NOx釋放特性

          本組實驗選取谷氨酸、甘氨酸和苯丙氨酸作為含氮模型化合物,仍以天然赤鐵礦作載氧體,設定反應溫度為850℃,其它條件不變。圖6給出了不同含氮模型化合物生成NOx隨時間的變化關系。谷氨酸、甘氨酸和苯丙氨酸在化學鏈燃燒過程中,均在1min左右釋放出大量的NOx氣體。在1min內,谷氨酸生成N2O、NO和NO2的濃度峰值均為最高;甘氨酸生成N2O的濃度峰值最低,為117.6×10-6;苯丙氨酸生成NO和NO2的濃度峰值,在三種氨基酸中最低,分別為896.4×10-6和90.3×10-6。由圖6可知,在化學鏈燃燒過程中,NO是還原過程中主要的氮氧化物,生成量遠超另外兩種氮氧化物。氨基酸加入反應器,瞬間升溫至較高溫度。任強強[15]進行了氨基酸的程序升溫實驗,發現谷氨酸和苯丙氨酸在較低溫度下就會釋放出HCN和NH3,且HCN的生成量多于NH3,高溫時焦炭氮仍能進一步轉化;甘氨酸在低溫時主要釋放出NH3,HCN則較多的出現在高溫區。郝菊芳等[16]在甘氨酸熱解過程中得出了NH3是主要含氮氣體的結論。而Seheafer等[17]認為,NH3主要是生成NO的前驅物,而HCN被氧化產生NO和NO2。圖6的結果反映出,NOx的濃度峰值主要有揮發分中的氮轉化而成,是主要的N來源。HCN和NH3主要向NO的方向轉化。不同含氮模型化合物的NOx生成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7所示。根據圖7(a),谷氨酸和甘氨酸的N2O累積生成率在10min左右趨于穩定,苯丙氨酸的N2O累積生成率在13min之后趨于穩定,稍微滯后于前兩種氨基酸。如圖7(b),谷氨酸和甘氨酸的NO累積生成率在8min、10min左右迅速穩定,苯丙氨酸的NO生成率在長時間內仍處于上升階段,并在12min之后超過谷氨酸的生成率,達到4.58%。由圖7(c),谷氨酸、甘氨酸和苯丙氨酸的NO2生成率在6min左右都比較穩定,分別為0.7%、0.32%和0.22%。總結圖6、圖7的數據分析,可以得出表3的結果。在以三種氨基酸為含氮模型化合物的化學鏈燃燒還原過程中,NO是主要的氮氧化物;谷氨酸和苯丙氨酸含氮量較為接近,N2O生成率以及NOx的生成率相差不大,相比苯丙氨酸,谷氨酸在化學鏈燃燒過程中更多的向NO2轉化。從谷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結構進行推測,可能是苯丙氨酸的苯環結構取代了谷氨酸中的羧基,抑制了NO向NO2的轉化;甘氨酸的含氮量近似為谷氨酸的兩倍,所得N2O和NO生成率是谷氨酸的一半左右,表明模型化合物含氮量較高,不利于N元素向氮氧化物的轉移。

          2.3堿金屬元素鉀對NOx釋放特性的影響

          生物質和及灰中含有大量的堿金屬元素,鉀(K)是含量最為豐富的陽離子之一。在生物質中,鉀主要以水溶性鹽的形式存在,另外一部分以離子吸附的形式吸附于羧基和其他官能團上[18],生物質中鉀元素伴隨熱化學過程易于進入氣相中。在生物質熱化學過程中,鉀元素有著明顯的催化作用[19];顧海明等[20]也證實鉀對煤化學鏈燃燒有著較好的催化效果。本組實驗選取分析純試劑K2CO3作為堿金屬元素添加劑,由南京化學試劑公司提供。K2CO3與氨基酸的質量比為1:1,所用含氮模型化合物仍為谷氨酸、甘氨酸和苯丙氨酸,實驗過程中控制反應溫度為850℃,其它條件保持不變。

          2.4載氧體的表征分析

          對比2.2及2.3小節的實驗結果,針對甘氨酸為含氮模型化合物、溫度為850℃時的實驗工況,待還原反應結束后,在Ar氣氛下冷卻并取得天然赤鐵礦載氧體的顆粒樣品,與新鮮載氧體作比較分析。表4給出了三種條件下載氧體的XRF分析結果。新鮮載氧體表面K元素的含量極少,僅為0.01%。將甘氨酸應用于化學鏈燃燒,各元素的質量分數變化情況不太明顯;當在甘氨酸中添加K2CO3后,還原反應結束時的載氧體中K元素的含量增加到0.66%,K元素的含量急劇上升。表明添加的K2CO3與載氧體發生作用,部分K+離子存在于載氧體顆粒表面。

          3結論

         。1)以谷氨酸為原料,在750~900℃溫度范圍內,NOx(N2O、NO和NO2)由前驅物HCN、NH3的多相反應生成,NO是主要的NOx氣體;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反應器出口的NOx氣體在1min內釋放濃度達到峰值,該階段主要是氨基酸中的N分配到揮發分氮中;溫度的升高有利于NO和NO2的生成,N2O的生成整體上隨溫度的上升而下降。

         。2)在850℃下,三種氨基酸的NOx的釋放都集中在前1min內,且NO的生成量遠超N2O和NO2。谷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氮含量較為接近,N2O生成率及NOx的生成率相差不大;谷氨酸在化學鏈燃燒過程中N更多的向NO2轉化,可能是苯丙氨酸中苯環結構的存在抑制了NO向NO2的轉化;甘氨酸的含氮量近似為谷氨酸的兩倍,所得N2O和NO生成率是谷氨酸的一半左右,表明模型化合物的氮含量越高,可能越不利于氮元素向NOx的轉移。

          (3)在850℃時,添加K2CO3對谷氨酸化學鏈燃燒過程中NOx的影響較小。K2CO3對甘氨酸化學鏈燃燒過程中氮的遷移方向有明顯影響,NOx的生成率有著不同程度的減小;鉀元素的抑制作用主要發生在甘氨酸揮發分釋放之后的熱化學階段。對于苯丙氨酸,鉀元素對NO的釋放抑制作用較強,而對N2O和NO2釋放的影響則不太顯著。

         。4)以添加K2CO3前后的甘氨酸為原料,對還原反應后的載氧體進行表征。對比新鮮赤鐵礦載氧體,發現在化學鏈燃燒還原反應過程中,載氧體的活性成分Fe2O3被部分還原至Fe3O4;添加K2CO3后,Fe2O3與K2CO3在高溫下發生反應生成多鐵酸鉀K2Fe22O34,載氧體表面K元素含量增多。

        【化學鏈燃燒的氮氧化物釋放特性論文】相關文章:

        VOCs催化燃燒特性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03-02

        (經典)供應鏈管理的論文08-10

        供應鏈管理的論文08-04

        化學論文07-02

        (合集)供應鏈管理的論文08-05

        供應鏈管理的論文(優選)08-08

        化學與生活論文05-15

        (精品)化學論文07-04

        化學與環境論文07-15

        綠色化學論文06-0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