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4-09-29 13:48:19 教學論文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1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扎實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在教學實踐中著重抓了以下幾點:

        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1、認真聽講的習慣。

          聽講是課堂上接受信息的第1道大門。學生聽講能力強弱與否,是決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課上我要求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講,主要采取正面引導的方法,看到某某學生聽講特別認真,我就適時的表揚。如,“武瑞思聽講多認真呀,有的小朋友真應該向他學習。”而看到個別不認真聽講的學生,教師可用目光加以暗示。1年級學生很單純,都愛受表揚,因此正面引導的效果會好1些。

          1年級學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齡特征,其思維更具形象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與直觀性,盡量利用教學掛圖、教具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種游戲的方式進行練習,這樣學生在課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

          2、積極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不積極動腦思考就不可能學好數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不是單純地“教”知識,而是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去做、去想知識。如在學習“10的分與合”時,在復習鋪墊的基礎上,提問:“10可以分成幾和幾呢?”引導學生1邊分計算棒1邊思考,從而自己得出結論。多問幾個“為什么”比直接告訴學生“是這樣的”要好得多。

          另外,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也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如在進行10幾減9的減法學習時,我才剛開講,有的學生就叫起來: 11-9=2、 12-9=3、 13-9=4……千萬不要以為學生都會了,知道答案的學生都是上過幼兒園的學生,而那些沒上過幼兒園的學生則1無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理解水平也是不1樣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則僅是形式上會背出答案而已,而對于具體的思考過程、計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問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你們是怎么算出來11-9=2、 12-9=3、 13-9=4……你能當小老師說給其他同學聽聽嗎?”這就促使那些能說出答案的學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來考慮如何解釋,從而重新思考關于10幾減9的相關知識。而對那些還不會計算10幾減9的學生我則引導:“同學們,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這么多減法算式,我們可不能輸給他們,趕緊想辦法試試看。”這樣,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就幾乎能全部調動起來了。之后,我再請小老師說說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學進行驗證、補充,學生在相互之間的思維撞擊中學會了知識,獲得了積極的成功體驗。

          3、大膽發言的習慣。

          發言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言語的形式表達出來,要把內部的知識轉化為外部的語言,必須表達清楚,使別人能聽懂,因此自己內部的思維必須清晰才行,所以發言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我在課上盡量創造更多讓學生發言的機會,注意學生表達的準確性與嚴謹性。但1節課讓學生們發言的機會畢竟有限。有的學生按不住,提意見:“老師,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們解釋:“1節課老師不可能讓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來回答問題,但敢于舉手的小朋友都是愛學習的勇敢的孩子,老師都看見了,這節課老師喊不到你,以后的課老師會盡量喊你。上課的時候如果你來不及跟老師說你的想法,下課還可以告訴老師呀。”于是,1些課上沒有來得及回答問題的學生會在下課以后跑到我跟前說自己的想法,適時的表揚仍讓他們心滿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說說”、“小組內大家討論討論”、“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讓學生有更多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如果正確且清晰,那是再好不過了。如果學生回答錯了,說明他們對知識還沒有真正理解透徹,而他們的錯誤回答往往能代表1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漏洞,如果我們能很好地加以引導,就有助于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如有1次遇到這樣1道題目:“小紅的前面有5個人,后面有3個人,這1排1共有幾個人?”學生有的說是8個,有的說是9個,于是我請答案是8的1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紅前面5個人,后面3個人,5+3=8,所以應該是8個人。”我又請了答案是9的學生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應該是9個人。想想1些高年級的學生不喜歡回答問題,恐怕就是因為怕回答出錯挨批評。“你的回答錯了,坐下,聽別人怎么說的。”“不對,你也好好想想再舉手呀。”諸如此類生硬的批評話語,往往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我們還是應該慎重1些。

          4、養成動手操作的習慣。

          動手操作是兒童認識事物的重要手段,兒童在動手操作中獲得直接經驗,在“做中想,想中學”。我深信:只有學生確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為了讓一年級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圈一圈”“數一數”等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學生在直觀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能夠積累學習的“關鍵經驗”,而這些經驗是無法教會的,必須由學生自己體驗。例如,在教學“分與合”時,教師讓學生借助學具,將4個桃放在兩個盤里: 1盤放1個,另1盤放3個;1盤放2個,另1盤也放2個;1盤放3個,另1盤放1個。有了這1操作的過程,再抽象成數的分與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實現了由形象到抽象的過渡。

          5、“認真作業”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數學大綱明確指出:“對作業要嚴格要求。”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升華,作業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強調獨立完成作業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好機會。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

          (1) 認真審題。

          審題是正確解題的前提。我們在課堂上教給學生讀題方法,要求學生邊指邊讀,強調他們多讀,弄懂題目具體有幾個已知條件和問題,讀中畫重點字、詞,養成用符號標記習慣,同時指導分析對比的方法。

          (2)規范書寫。

          教給學生寫作業方法,從寫數字清楚,書寫整齊、美觀到格式正確,都有規范要求。要求學生在限時內完成作業。有了時間限制,學生不敢隨意浪費時間。和時間比賽的結果會鼓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 細心演算。

          演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我們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計算必須慎重,切勿草率從事。不管題目難易都要認真對待。對認真演算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表揚,樹榜樣。

          (4)檢驗改錯。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我要求學生在做完作業以后再認真檢查,發現并改正錯誤。

          總之,一年級學生由于特殊的年齡特征,光靠老師的工作是不夠的,家長的力量不可忽視。所以,我借助每1次家長會向家長滲透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讓他們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和家長交流1些輔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爭取家庭輔導與學校教育達到和諧統1。只有多渠道、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工作,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有用人才。

        【一年級數學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的論文06-03

        數學教學論文10-22

        數學教學論文06-27

        關于數學教學的論文09-08

        小學的數學教學論文09-24

        數學教育教學論文06-28

        小學數學的教學論文08-12

        關于數學的教學論文10-08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精選06-13

        新教學數學的論文08-0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