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淺談傳統醫學道德與儒家思想

        時間:2024-09-04 08:05:06 藥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淺談傳統醫學道德與儒家思想

        摘要:作為民族道德規范之本的儒家思想的內涵極其豐富,在儒家道德標準“仁”的影響之下,古代醫家實踐著“醫乃仁術”的仁愛之心,形成了仁者愛人的傳統醫學道德。從儒家忠孝仁義等生活和道德準則出發,探討醫乃仁木、知醫為孝、推己及人、重義輕利、以德待患等傳統醫德內涵,闡釋傳統醫學以人為本的思想。

        關鍵詞:傳統醫德 儒家思想 醫乃仁術


        我國古代,諸子百家都論及并倡導倫理道德,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主體的儒家思想尤為重視倫理道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古代文人的修身之道和追求目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醫學自古以來就一直被認為是一門最具人文傳統的學科,儒家道德思想對傳統醫學的形成與發展影響深遠。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是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主張仁義互助。這種思想反映在醫藥行業中,就產生了濟世活人的觀念。傳統醫學的目的是救治被病痛折磨的病人,保護人類健康。醫生除了應具備治病救人的醫術之外,還應當飽含治病救人的醫學道德觀念。因此,醫德歷來為醫家所重視。本文從儒家的“忠孝仁義”等道德內容出發,結合傳統醫學道德的內涵,揭示儒家思想對傳統醫學道德內容的重要影響。
        1.醫乃仁術
        “仁”是儒家最高道德標準,也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做人要做“仁愛之人”,要遵守忠孝仁義等道德準則!搬t乃仁術”語出自明朝王紹隆的著作《醫燈續焰》:“醫以活人為心。故曰:醫乃仁術。”
        縱觀《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備急千金要方》以及歷代名家著作,他們無不實踐著“醫乃仁術”的觀念!饵S帝內經》稱醫學為“圣人之術”體現了對醫學這樣一門高尚職業和行醫者應具備高尚道德的認識。從醫者應貫徹儒家“仁愛”思想,按儒家圣賢的教誨行醫,治病救人。明代龔廷賢《萬病回春》記載病家十要“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濟眾,惠澤斯深”。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言“醫之為道,若子用之以衛生,而推之以濟世,故稱仁術”。清代喻昌也曾在《醫門法律》中稱“醫,仁術也”。所以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既要了解中國古代醫學史的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醫學精神,更要領悟博大精深的傳統醫學“仁術”的精髓。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傳統醫學道德憑借醫家的為人,自覺實踐著醫者的仁愛之心。孫思邀是實踐“醫乃仁術”的一代典范!肚Ы鹨健房偨Y了唐代以前的醫學成就,書中首篇所列的《大醫精誠》、《大醫習業》,系統論述了醫家必須具有的醫德規范。他說作為一個醫生在行醫的過程中應態度認真、一絲不茍。所以一個真正的“大醫”,必須做到“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絲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
        “醫乃仁術”之說體現了我國古代的醫儒一體。知儒理是對醫生的基本要求,清代醫學家徐大椿在《醫學源流論》一書中,專門撰寫“醫道通治道論”從病因、病理、治則、治法和治療中如何掌握攻補兼施的尺度,與儒家禮樂兵刑的治國方略緊密聯系,詳細論述了治國之術與治病之道相通之處,充分證明了醫儒一體。同樣儒家認為醫學為“生生之具”,醫學的目的是仁愛救人,是儒家實現仁愛愛人的重要途徑,因此“醫儒同道”。正如《靈樞·師傳》所指出的,掌握醫術,即可“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無病,上下和親,德澤下流……”由此可見醫儒同道,醫出于儒。
        2.知醫為孝
        在儒家的倫理道德體系中,孝道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孔孟為代表的先秦儒家,提出了“百善孝為先”的做人根本。關于“孝”,《爾雅·釋訓》中的解釋是“善父母為孝”,《說文解字·老部》的解釋是“孝,善事父母”。從這一觀念出發,重視醫藥是必然的。習醫術,既可以用來自保、盡孝,又可以推廣用于救濟世人,由此推斷醫術也是一門孝術。研習醫術是服侍父母、盡孝行善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體現,故自古就右“為人子者不可不知醫”的古訓。
        《二程遺書》中言“病臥于床,委之庸醫,比之不慈不孝。事親者亦不可不知醫。”正如《論語·里仁》中所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儒家提倡忠君孝親的道德觀,而以醫藥侍奉雙親,正是這種道德觀的直接體現,因此學習醫道是盡孝道的基礎,不學醫則無法盡孝。例如金代醫學家張從正把自己的醫學專著叫作《儒門事親》,《四庫全書提要》中說:“其曰《儒門事親》者,以為惟儒者能明其理,而事親者當知醫也!蓖瑫r儒家的“為子孝,為臣忠”的諄諄教誨,也是傳統醫學發展的內在動力。孫思邀在《備急千金要方序》中說:“君親有急不能療,非忠孝也!痹谥袊鴼v史上,為了成為孝子而學醫的人,也大有人在,如明代醫學家王倫、唐代王煮、北齊的李元忠等。
        歷代名醫從醫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文人從醫。在仕途不利的情況下萌發學醫救人以表夙愿,因其具備了閱讀醫書與理性思考能力,閱讀困難較小,易于培養醫學興趣;二是自己身患頑疾,久治不愈而尋求自救,在面臨自己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脅,強烈的求生欲望就容易激發學醫興趣;三是重要親屬患病或病死之后,由于特殊的情感激發了學醫興趣;四是出身于醫學世家,自幼接受醫學熏陶,為承家訓而產生學醫興趣;五是一些具有特殊天賦者,因偶然的機緣表現出濃厚的醫學興趣。
        其中第二、三、四種情況均出于儒家孝道的內容要求。如張仲景在《傷寒論》序中記載“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捻,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東垣老人傳》里記載金元醫家李果走上學醫之路是因為“母王氏寢疾,命里中數醫拯之,溫涼寒熱,其說異同,百藥備嘗,以水濟水,竟莫知為何證而斃。君痛悼不知醫失其親,有愿曰‘若遇良醫,當力學以志吾過!苯鸫t學家劉完素也因母病,三次延醫不至不幸病逝,遂使之立志學醫。這些都體現了儒家孝道觀的精神實質認為忠臣孝子要時刻保證君父的身體健康就必須學習并精研醫術。

         由此可見,孝道在儒家的倫理道德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宋代著名政治家、詩人范仲淹“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千古名句,道出了醫相從根本上是同宗的道理,這集中代表了古代醫家的理念。據對《中醫人物詞典》收錄的6200余位歷代名醫分析,有813人由儒轉醫,占13%,其中又有172人因“孝”的動機而習醫,占棄儒行醫者21%。
        3.推己及人
        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的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彼此互相關愛、真誠相待,即“仁者愛人”,“愛人”本身是情感的體現。同樣,理想的醫患關系也是如此所以,“醫乃仁術,’即愛人之術。眾多醫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仁”,用“仁”規范自己的思想,指導自己的醫療行為,在醫學實踐中實現自己兼濟天下的理想。因此儒家的中心思想“仁”就成為了貫穿醫德修養中的主線。在實施仁愛的過程中,僅僅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民論語·衛靈公》

        【淺談傳統醫學道德與儒家思想】相關文章:

        淺談儒家思想對中國傳統法律的影響05-29

        淺談道德權利與公民道德建設01-06

        淺談道德敘事論03-26

        淺談中華道德的文化價值11-17

        淺談企業的營銷道德問題03-23

        淺談青少年的道德教育12-06

        淺談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03-10

        淺談網絡時代的道德評價03-21

        淺談網絡道德教育建設03-2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