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培養下的創業教育的論文
一、創業能力的作用
1.激發創業意向
在自我效能感概念引入創業研究后,產生了“創業自我效能感”這個新概念,是指個體相信自己能夠成功扮演創業角色,并完成創業任務的信念強度[3]。具有創業能力的大學生會具有更強的創業自我效能感,更容易產生創業的激情。研究表明[4],是否具有創業自我效能感是決定個體是否產生創業意向并采取創業行動的重要變量。創業自我效能感對創業意向的影響表現為:首先,它能夠影響創業意向的強度。創業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傾向于選擇接受挑戰性任務,同一個環境在創業效能感高的人看來是充滿了機會,而創業效能感低的人看到的則是風險。其次,創業效能感能夠影響創業的選擇范圍。創業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愿意努力獲取更多的信息,因而他們對可能開展創業的行業、區域的選擇面更大。第三,創業自我效能感能夠影響創業持續進行的可能。創業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成功時容易將原因更多歸為個人能力發揮較好,而將失敗原因總結為自我努力不足,相對而言更少尋找失敗的客觀原因。他們面對困難時容易積極采取行動,也善于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提高他們再次創業成功的可能性。在美國的一些風險投資人的評價體系中,特別看重創業者是否有過創業的失敗經歷。
2.提高創業成功率
創業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創業成功率的高低。首先,創業活動的實質是對機會的識別與把握,創業能力之一就是對市場機會的識別和捕捉。具有較高創業能力的人可以發現別人沒有發現或者忽視的市場機會。其次,創業活動需要有較為完備的執行能力,創業能力包含有經營管理所需要的多種執行能力,可以幫助創業者順利進行企業經營。第三,具有較強的創業能力還會給創業者帶來較高的創業效能感,使創業者對創業活動的成功率產生良好預期,進而確保了創業的穩定進行。
3.促進創新行為的發生
研究發現,創業能力對創新行為的發生有重要影響[5],創業能力強的企業家即使在有較大市場風險的情況下也敢于創新。Lumpkin和Dess認為,創業能力強調從現有實踐的基礎上創造新產業的精神,這往往要通過引入創新來實現。Salavou和Lioukas通過研究發現,具有創業能力的企業家更有利于推動開展技術創新。所以說,具有創業能力不僅有利于基于市場的創新行為產生,同樣也會推動基于技術的創新行為產生。具備創業能力的創業者更容易產生探索的興趣并對風險有較強的承受能力,這對于把握市場機會、提高對市場風險的承受力及率先創新都具有積極作用。具有創業能力的創業者還會去主動獲取知識,主動完成對于隱性和顯性知識的轉移和完善。
二、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形成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創業教育是開放的、不同于課堂教學的教育方式,它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并與創業實踐活動密切相關。從創業教育的目標看,不同目標層次有不同要求。第一層次是通過學習了解創業及其相關的經營管理知識,成為了解創業活動、理解創業者行為的人。第二層次是通過創業學習成為具有創業品質、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這一層次目標的重點是培養創業能力。第三層次是通過學習產生創業實踐,并力爭成為經營企業的創業家,這一層次目標的重點是創業行動。隨著目標層次的推進,創業教育的目標指向性越來越明晰,最終指向促成創業活動的產生,創業能力的形成是貫穿其中的主線。學習創業知識是形成創業能力的基礎,形成創業能力是創業教育的核心,參加創業實踐活動是形成創業能力最有效的形式和最終的目的。
1.創業教育是以實踐為導向的教育活動
為了有效開展大學創業教育,我們必須明確這樣兩個基本觀點:第一,大學創業教育必須形成自身的理論與模式,創業知識與創業能力不是簡單的科學知識和經營管理知識的相加,而是以機會識別、價值實現為核心的綜合能力的組合。大學創業教育具有自身的結構和性質,要形成區別于其他知識體系的創業知識和能力體系,決定了大學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所具有的獨特性。第二,創業教育必須選擇實踐導向模式,而不是學術導向模式,這是由創業知識和能力體系的性質與結構所決定的。在創業能力體系中,實踐是創業教育體系的核心,也是創業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創業的沖動和激情來自實踐,創業教育的內容來源于實踐,創業學習的有效方式依靠實踐,創業教育最終目的是促成創業實踐,創業教育的各個環節都離不開實踐。因此,把實踐作為創業教育體系的邏輯核心,就是要把實踐性滲透到創業教育的每個環節,按照有用、有效的原則重構創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模式。這樣一來,創業教育活動以實踐為導向就水到渠成了。
2.能力提升是實踐型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在就業壓力日益增大、社會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中,具備綜合能力對于大學生生存和發展的意義怎么定義都不為過。然而我國的大學教育仍是知識傳授占主導地位,大學生人格塑造和整體能力提升還缺乏相應的培養體系予以支撐,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思維、健全人格和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還比較欠缺。據調查[6],我國學習工程專業的大學生占學生總數接近1/3,這個比例甚至高過以技術見長的德國(德國只有20%的大學生學工程技術)。但問題在于,我國工程技術畢業生中大約只有10%具備從事這些行業的必備技能,存在知識體系偏重理論、缺乏團隊協作實際經驗等問題,適合到跨國公司工作的工科大學生比例僅占工科畢業生的1/10。哈佛大學第25任校長博克指出,迅速增長的信息和知識對各級教育都有影響,在大學最明顯的是要停止對傳授固定知識的強調,轉而強調培養學生不斷獲取知識、理解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創業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能力反映了時代對大學生的最新要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已成為當下教育最主要的培養目標之一。
創業要通過建立新的企業或事業來實現價值的增長,因此創業教育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活動,需要大學生積累各種相關知識技能,并最終體現在能否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創業活動。所以,創業教育是典型的實踐型教育活動,盡管通曉創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也是重要任務,但歸根到底創業教育要形成和提升創業能力,促成創業實踐活動的發生。培養能力是所有實踐型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創業教育只有以能力培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才能以能力培養為價值標準,引領大學創業教育在模式、教學方法、教材組織、師資培養、實踐活動、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創新,培養出有創意、善創業、能創造的創新型人才,實現大學創業教育的目標。
3.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形成和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美國是大學創業教育實踐最為豐富的國家,創新和創業的意識已經扎根在美國人心中,成為他們民族特征的一部分。美國之所以能在兩百多年時間成為世界最強,除了善于利用國際形勢、敢于爭霸與奪取外,以創新和創業意識為主導的社會思潮為美國培養出了建國以來最具革命性的一代即創業的一代。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創業一代,勇于打破常規走出了跨越式發展的道路,改變了美國和世界的經濟與社會結構,以知識和創新為主體的產業結構使美國經濟在被日本追趕后再次煥發生機與活力。目前美國許多大學都開展了創業教育,既強調培養大學生的競爭能力和就業能力,又要求大學教育面對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挑戰,培養大學生以創新和創造為基本內涵的能力,體現了創業教育主動適應社會的趨勢。
美國大學創業教育的發展,印證了創業教育的核心就是形成和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能力作為大學創業教育核心,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反映出來:首先從創業教育的目的看,創業教育是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到來而興起的現代教育理念,目的是使學生具有更強的社會適應性和獨立生存與發展的能力。創業能力集中表現為大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即善于抓住機會實現價值、富有創新精神、敢于冒險又不失理智,要通過“創造性破壞”來實現價值的增長,具有在不確定性環境中識別與把握機會的能力、創新的能力,創業教育的核心就是創業能力的形成與提升。其次從創業教育的內容看,在創業教育的體系中,課程是教育思想與理念的集中反映,是創業教育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基礎。
目前對于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可分為三塊:創業基礎知識、創業能力、創業實踐活動,其中創業基礎知識是創業得以開展和培養創業能力的知識性基礎,主要回答創業是什么的問題;創業能力是創業大學生能夠創業成功的保證,主要回答創業需要什么樣的能力的問題;創業實踐是在創業能力與創業知識的基礎上對創業過程的模擬與親身實踐,回答創業應該如何進行的問題,是對創業能力的具體運用。三者之中創業能力是創業教育的核心內容,因為創業知識是培養創業能力所必須的基礎知識,創業實踐活動是創業能力得以產生的現實土壤,而創業能力作為主線把三部分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大學創業教育的主體內容。再次,從創業教育的手段看,主要應圍繞培養學生創業能力而開展。經過數十年實踐,各國行之有效的創業教育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學、創業實習、創業模擬、團隊學習、創業競賽,直至創辦真實企業投身市場的海洋。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共識:與創業相關的經營管理知識是基礎性內容,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等方式高效率地進行傳授。但與創業能力直接相關的溝通、營銷、領導、市場判斷等能力必須通過在盡可能真實環境下的模擬、演練、執行,在干中學才能有效形成。基于系統知識傳授的方法是大學擅長的事情,而圍繞能力塑造開展的探索活動正引起更多教師的興趣,創業教育最難然而最有趣的部分就在這里。
【能力培養下的創業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談學生能力的培養教育論文02-25
能力培養下的管理學教學改革論文02-14
創新能力培養下西方經濟學論文11-15
創新教育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03-06
高校動畫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論文11-12
淺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教育論文03-07
涉外導游語言輸出能力培養策略教育論文03-11
幼兒教育中提問能力的培養探幽論文11-22
音樂教育中的審美能力培養研究論文03-27
中職計算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措施論文02-1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