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初中古神話教學置于文化研究的路徑創新論文
一、問題的背景
在人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里,收錄的中國古代神話篇目有:《女媧造人》(七上語文)、《夸父逐日》(七下語文《短文兩篇》)、《共工怒觸不周山》(七下語文《短文兩篇》)。除此以外,學生對很多中國神話故事都是耳熟能詳的,譬如盤古開天、大禹治水、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黃帝戰蚩尤、神農嘗百草等等。這些神話故事,基本都是以神靈或人類中的英雄為主體的,我們可以稱之為中國英雄神話,本文所討論的神話正是此類。
在廣闊的語文天地里面,語言文化占有重要位置。而神話往往是文化(文學)起源階段的重要文學樣式,對后世的文學有重要影響,對我們深入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特點也有重要意義。通過古代神話的教學,讓我們的學生與古人對話,觸摸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靈魂,使他們豐富精神、增長智慧、提升素養,這無疑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要責任。
從學術界的情況來看,對于古代神話的研究,自古有之。中國學術界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就形成了以人類學、符號學、考古學等文化研究的方法來研究中國上古文明以及古代神秘文化的熱潮。何新是這股熱潮的主要推動者。他對于中國古代神話的研究成果集前人的精粹,經時間的考驗,而且在海內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很值得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借鑒。
但是,由于古代神話具有年代久遠、史料不全、言簡意微、荒誕不經等特點,初中的古代神話教學往往流于表面,只是在文字、語義、情節內容等層面對神話進行了膚淺的解讀。也就是說,我們只是簡單引導學生讀懂了神話故事本身,而對神話英雄人物的行為意義、文化內涵等往往缺乏進一步的或合理的解讀。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二、解決的途徑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初中學生解讀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呢?筆者認為,總的來說,可以把初中古代神話教學置于“文化研究”的視野之下。如何“置于”呢?下面,筆者借鑒何新對神話文化研究的一些成果,同時根據多年教學實踐的一些經驗,從三個方面談談這個問題。
1.引導學生從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高度去感受古代神話的魅力
說到神話故事的魅力,學生對希臘神話可能會有更多的感受。因為,希臘神話的故事是那樣的生動有趣,那樣的豐富系統,人物的個性也是那樣的鮮明。恰恰相反,中國神話故事往往是那樣的簡短,那樣的荒誕,“故事的氣氛也是那樣的沉重和莊嚴”。但是如果我們從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高度去看待中國古代神話的話,我們就會發現,中國古代神話的魅力也恰恰在于它的“沉重和莊嚴”,在于一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雄健精神。如果說希臘神話是浪漫主義,那么中國神話就是現實主義或者說是超現實主義。
何新認為:“這個時代(神話時代)實際就是華夏民族肇始和文明濫觴時期的英雄時代。女媧是補天的英雄。伏羲、神農、黃帝、炎帝,或創世紀,或創文明,或拓大荒,或開民智,或奮身為天下先,或舍身為天下法。鯀與大禹父死子繼,以身濟世,拯黎民于水火,蚩尤共工九死不悔,雖失敗而壯志不屈,天地為之崩陷?涓钢鹑眨w現了對于神靈的藐視。而精衛填海,則表現了對宿命的不馴。由此觀之,中華民族的神話先古時代,實在是一個群星燦爛的時代,慷慨悲壯的時代,奮進剛毅的時代,是獻身者的時代,殉道者的時代,創造英雄和產生英雄的時代!”[1]在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夠引導學生這樣從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高度去感受中國神話的魅力,那么學生能不從心中對這些神話英雄敬而仰之嗎?
黑格爾說過:“古人在創造神話的時代,生活在詩的氣氛里。所以他們不用抽象演繹的方式,而用憑想象創造形象的方式,把他們最內在最深刻的內心生活變成認識的對象!盵2]
的確,超現實的想象和神奇浪漫的夸張這些寫作手法的運用,往往會使得神話英雄人物的行為荒誕不經。因此我們不能按今天的常理去理解,而要認識到這些行為往往反映了遠古時期人們對大自然的原始理解,往往表達了古代人民探索和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筆者在《女媧造人》的教學中,課前首先進行了一個走入神話的導入:“神話的時代可以說是一個民族形成的童年時代。兒童往往是天真爛漫的。但是我們中華民族在童年時代卻過著一種異常艱苦的生活。生存環境的艱苦,迫使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成熟了,并從中誕生了眾多杰出的英雄人物。神話,作為人類早期的一種文學樣式,便是對這些英雄人物的反映。”接著,為了幫助學生走進神話的語境,走入神話的想象性思維,同時增加學生對神話的興趣,筆者從網上找到了一個從盤古開天到女媧造人的三維動畫的視頻。經過多次剪輯拼接,濃縮精華,我把這個視頻作為走進神話、感受神話英雄魅力的一個情景導入,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引導學生結合背景解讀文本的文化隱義,概括神話人物的形象特點
何新提出:“一般來說,每一個神話系統都可以劃分為三個層面:一是語音、文字所組成的語句層面;二是由一個語句集合構造成的一個語義層面,這個層面乃是對語句的第一層解釋;三是作為深層結構的文化隱義層面,它構成對一個神話由來的真正解釋,對任何神話的研究,只有在深入地掌握了這個層面之后,才能算是成功的!盵3]
可見,我們解讀神話,應該由表及里,透過文字深入其文化內涵。在上述三個層面中,前兩個層面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常規內容,而第三個層面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些都離不開對神話文本的解讀。但因為古代神話文本的特殊性,要解讀出神話的文化隱義,又不能僅僅依靠文本。因為古代神話不僅能夠體現出祖先們最初對自然界的認識,還儲存著重要的文化信息,而且還具有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內在邏輯性,同時,也是因為記載神話的典籍零散不全,我們只有占有大量的素材(背景材料)之后,才能進一步對神話在文化隱義層面作出較深刻的解讀。
筆者在《夸父逐日》的教學中,有不少學生第一次讀這個神話的時候說:夸父是不是瘋了?為什么要自不量力去追太陽呢?其實,有這種想法很正常。因為課文沒有交代夸父逐日的原因。試看原文: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筆者在備課的時候也查閱了大量資料,找到了幾種不同的說法:或為崇拜太陽;或為探索奧秘;或為留住溫暖;或為去除干旱等等。我同時參考了一些關于上古太陽神崇拜的書籍,最后筆者發現,這幾種說法都有合理的地方,其實是有聯系的。太陽主使萬物生長,是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物體。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先祖敬畏太陽,把太陽設想成為一個在天空當中周期性地走來走去的偉大神靈。但到了夸父的時代,人們對太陽神的崇拜已經不是簡單地跪拜在太陽神的腳下,人們渴望探索太陽的奧秘,甚至是要征服、駕馭一直代表著權威的太陽神為人類更好地服務,例如在寒冬能留住溫暖,在酷暑能去除干旱。于是遠古人們幻想出夸父這個立志追上太陽的巨人。在夸父的身上,正是體現了古代人民探索和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只有理解了這點,我們或許才可以啟發學生認識到夸父逐日的文化隱義。于是,筆者在布置課前預習的時候發動了學生去查閱和思考夸父逐日的原因。在實際教學中,當學生認識了夸父逐日的原因,再來分析概括夸父的精神內涵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很快發現,課文敘述和描寫的每一句話,幾乎都可以概括提煉出一種偉大的精神品質,譬如志向宏大、氣吞山河、堅持不懈、死而后已、造福人類等精神。這種英雄氣概可謂驚天地、泣鬼神,也是夸父留給后人最有價值的一種精神——夸父精神。
3.引導學生聯系歷史和現實,認識神話人物精神的現實意義
何新認為:“對古神話的研究,就絕不僅僅是一種純文學性的研究。這乃是對一個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和民族歷史最深層結構的研究——對一種文化之根的挖掘和求索。”[4]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對古神話的教學,也應該啟發學生追根溯源,聯系歷史和現實,認識神話人物的精神在當今社會的現實意義。
因此筆者在《夸父逐日》的教學中,把教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定為:學習夸父的精神,繼承中華民族的英雄傳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夸父精神”后,就可以聯系歷史和現實,進行廣泛的拓展——由古至今,你想起了哪些夸父式勇于追求理想的英雄?譬如戰國時期的屈原,他為了追求楚國振興的理想,“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最終投江就義;譬如晚清維新變法的壯士譚嗣同,他為了追求國家強盛的理想,吟著“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詩句英勇就義;譬如抗震救災英雄戰士武士斌,為了解救受災的人民,連續奮戰32天,因過度勞累而犧牲……
這樣的拓展,既加深了學生對神話人物精神內涵的理解,又為學生積累了作文素材,同時梳理出了一條中華民族的英雄文化傳統。這節課最后播放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李寧點火的視頻把學生的思想引向了當代,也把學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在文化研究的視野下,中國古代神話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羅曼·羅蘭曾經呼喚:“打開窗子吧,讓我們呼吸一下英雄的氣息!”作為中華語言文化的教育者,讓我們為學生打開窗子吧,我們今日更需要撫今思昔,繼承傳統;讓我們為學生打開窗子吧,我們今日更需要呼喚夸父,呼喚一種英雄的精神!
【把初中古神話教學置于文化研究的路徑創新論文】相關文章:
有關職校體育教學路徑研究的論文02-18
創新思維下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論文03-16
創新教育的路徑與舉措探析論文12-02
企業治理結構演進路徑研究的論文11-07
高校體育教育創新路徑探討論文12-01
企業績效管理優化路徑研究論文11-09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創新研究論文11-23
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研究論文01-03
戲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論文02-2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