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環境經營理念模式分析
本文闡述了企業環境經營理念的內涵、產生的背景以及遵循的原則。提出了企業環境經營管理模型的構建方法及其對企業競爭力的作用。希望對中國企業有啟發性的意義。
一、 企業環境經營理念的提出背景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全球的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為了克服當今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各國政府紛紛出臺了一系列以保護環境為指導思想的法律規章制度,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了法制的軌道。此外,各國消費者的綠色環保節能意識正在日益增強,各種綠色環保組織也在積極地展開活動,這一切都表明了企業目前的經營環境已經與往日大不相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的經營模式只重視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環境效益,所以需要提出新的經營理念來協調好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
目前,許多跨國集團公司已經開始轉變經營模式,逐漸采納環境經營理念?鐕瘓F公司轉變經營模式的原因既有基于自身的因素,也有處于不斷施加的外部壓力。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對環境的肆意損害,會引起媒體輿論的關注,對企業的形象可能會產生不可逆的影響;消費者的綠色環保節能意識日益增強,他們對所消費產品的環境屬性非常關注,因而產品的環境屬性已經成為構成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相關部門也在加緊環境立法的節奏,將要提出了更為嚴格的環境保護條款;這些外部壓力都推動了企業經營模式的轉變,同樣,內部因素也不可小覷。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當今跨國集團公司所招募的新員工以及新晉升決策層的管理者的綜合素質都較高,他們本身就重視環境問題,將環境倫理納入了企業的發展戰略當中,融入了實際的執行活動當中。
雖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大中型公司開始轉變經營模式,但是從總體進程來看,依舊是十分緩慢的。環境經營理念的引入面臨許許多多的制約,從根本上來講,這些制約是超前的理念與落后的經濟社會條件的矛盾所引起的。具體而言有如下因素:初期引入環境經營理念會增加成本,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削弱了企業的競爭能力;環境保護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需要由專業人士制訂具體的保護措施,而企業的人才儲備中往往缺少相關的人員;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而且具有強烈的正外部效應,這些都會削弱企業改進經營模式的積極性;某些地方政府、部分股東以及企業部分管理者只具備短期的效益眼光,對長期的效益投資保持悲觀的態度;
二、環境經營的概念與原則
1.環境經營概念
環境經營指的是追求自然與人類的和諧,協調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型企業管理理念。通過將環保理念滲透到企業的戰略思維當中,對企業的經營和具體業務活動的開展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得環保理念成為一切決策的重要考量因素。環境經營不僅僅只是增加了環境效益,它同時也會激發企業的發展思路,開辟新的業務,建立新的贏利點,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同時實現企業的經濟價值和環境價值。環境經營概念是圍繞著企業經營和環境保護的關系而提出的,綜合來看它有狹義和廣義兩種口徑的定義。從狹義的口徑上來看,環境經營指的是為了改善環境或者減輕污染而采用的具體技術手段。代表人物沃特斯(Wolters)和克里斯丁(Christi)認為環境經營指的是事前綠色生產與事后污染處理所運用的一切技術手段。從廣義的口徑上來看,環境經營指的是將環境保護理念滲透到企業經營活動的整個流程中去,從企業戰略的高度來理解這個概念。代表人物格雷(Gray)和諾斯(North)認為環境經營指的是企業制定了環境保護的戰略方針,并通過持續不斷地改善經營達到環境優化以及利潤增長的目的。在這種模式下,環境保護會與經營活動有機地結合,使得其生態福利最優化。
2 環境經營理念發展
1992年6月,世界各國首腦齊聚里巴西的重要城市里約熱內盧,并在此召開了環境與發展大會。會議上通過了《里約熱內盧發展宣言》和《二十一世紀議程》等文件,這些文件都將可持續發展理念作為指導思想。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環境經營理念獲得了迅猛發展。環境經營的兩條準則逐漸獲得了各方的認同:資源的消耗水平應該控制到低于資源的再生水平以下;工業污染水平應該控制到低于環境的承載水平和自凈水平以下。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環境經營理念大大超出了其最初的概念范疇。它通過不斷的拓展,逐漸形成了全面的環境質量管控體系。環境經營不僅僅只是企業為了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降低其運營成本的行為,更是全社會在一個較長時期內降低資源消耗水平的活動,它已經和可持續發展緊密聯系到了一起。借鑒賈建鋒(2012)提出的劃分方法,環境經營理念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重視生產過程中資源的利用。第二個階段是環境經營理念與業務鏈相結合,形成環境經營綠色管理體系。第三個階段是提出環境會計理論,將企業環境經營的成果與企業財務相結合。
3 環境經營的原則
環境經營的基礎是環境保護,所要實現的目標是人與自然的共生。在企業環境經營的過程當中,企業要按照科學的管理體系標準,對產品進行全流程的管理。這種管理模式應該遵循生命周期原則和環境效率原則。
(1) 生命周期原則
在以往的傳統經營活動中,企業的管理者都只重視對產品制造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進行消除。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以后,環境問題全球化的趨勢加快,傳統經營模式也逐漸向新型經營模式轉變。新型經營模式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對產品從設計到廢棄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嚴格的監管,任何一個環節都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大多數的企業都采用了ISO14000這個環境管理系列標準中的生命周期評判方法對本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指導。生命周期評判方法指的是對產品的制造過程中所消耗的資源燃料以及向自然界的排放物進行計量評價,方便企業對整個生產流程進行優化。 (2) 環境效率原則
追求更高的環境效率,是許多將要采用環境經營模式的企業和已經采用環境經營模式的企業非常重視的目標。環境效率是一種用來刻畫投入與產出比例的指標。環境效率中的產出以前指的是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總量。但是,進入本世紀以后,這個概念被進一步擴寬,將利益關聯者的評價也納入了統計口徑。利益關聯者既包括消費者、員工以及當地的居民等等。這種產出量的新型統計方法可以很好的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環境效率中的投入量指的是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所消耗的資源量和能源量。在二十一世紀以前,統計的范圍僅僅局限于生產領域,而本世紀后統計的范圍則涵蓋了產品生命周期的整個流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環境效率指的是企業所生產產品對利益關聯者的影響與企業所生產產品在整個流程中所消耗的資源量之間的比例。
三、 模型構成及其作用
1. 企業環境經營管理模型的構成
隨著環境經營實踐的開展,環境經營體系理論不斷的完善。環境經營體系的劃分存在不同的方法,如本田汽車集團就將環境經營體系劃分為生產、辦公等七個領域;诔h碌(2009)提出的環境經營體系模型和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的案例分析,將整個環境經營體系分為生產流程管理層面和管理體系層面,一共包含十個基本要素。
生產流程管理層面的設定是建立在產品生命周期上的,包括產品開發、產品采購、產品生產、產品物流、產品營銷以及廢物回收等六個要素。管理體系層面則是用于保障生產流程管理層面可以順利開展的手段,它是構成環境經營的基礎。它主要包括企業戰略制訂、對外交流、會計核算以及管理機構等四個要素。
管理體系層面的四大要素的具體闡述如下:
(1) 企業戰略制訂。它指的是企業的決策層確定本企業的環境經營戰略方針,這可以指明企業未來環境經營的方向,體現企業的環境經營理念,突顯出公司的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外界消費者和媒體更好的了解這個企業;
(2) 環境交流。它指的是企業每年可以組織相關人員撰寫本年度的環境經營成果報告,通過積極地與外界的互動,促使更多的人了解公司在本年度為環境優化作出的貢獻;
(3)會計核算。它指的是運用環境會計對企業的環境績效進行科學地、準確地核算。通過對環境效益、環境成本以及環境資產等環境會計要素的核算,企業的管理者可以更加科學地進行環境決策、獲得環境評價,不斷改進環境經營的方式,改善環境經營的狀況;(4)管理機構。它指的是企業在內部設立專門的環境管理組織,保證各項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管理體系層面與生產流程管理層面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它們之間存在著互動機制,有利于推動整個環境管理體系良性地發展。生產流程管理層為管理體系層面提供了運行的平臺,而管理體系層面為生產流程管理層提供了保障。
2 環境經營對企業競爭力的作用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企業的外部經營條件已經開始悄悄地發生改變。消費者不僅僅只關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同時也開始關心他們作為一個地球人對大自然的責任。這個改變體現在消費者比以往更為偏好綠色環保產品。推行環境經營不僅僅只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感的體現,同時它也有增強企業競爭優勢的作用。以往的人們只重視質量、成本和效率等要素會影響到企業的競爭力,然而在消費者日益關注環境狀況的現今,企業實施環境經營同樣也可以達到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效果。
企業的環境經營對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為企業籌措了資金。許多的國家為了引導企業重視環境狀況,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訂一系列的支持環境保護的優惠政策。許多的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關于企業維護環境的信托投資基金項目。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社會責任投資(SRI)非常地發達,發展地十分順利,為企業募集到了大量的資金,對環境保護作出了巨大地貢獻;
(2) 提升了企業形象。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建立了完整地環境管理體系,對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控制,還利用環境會計進一步加強核算,以便生產出對環境更加有益的產品。企業通過對外發布環境報告,向外界傳遞信息,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企業的環境經營成果。這些都有助于提高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促進了銷售量的增長。目前,消費者的環境意識越來越強,即使綠色產品的價格比同類的產品更高一些,消費者也會更傾向于購買綠色產品;
(3) 利于企業出口,F今全球化浪潮不可阻擋,開辟外國市場搶占先機是必然的舉動。然而,由于各國的反全球化勢力也在不斷阻擾,貿易保護主義呈現出抬頭的趨勢,并逐漸轉變為更為隱蔽的形式。許多國家正在拋棄運用關稅壁壘手段來保護本國貿易,而采用“綠色”壁壘手段來達到保護本國企業的目的。企業通過環境經營模式可以獲得ISO14000的認證,獲得國際范圍內的認可,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避開了“綠色”壁壘。這種方式不僅獲得了全球范圍內的“綠色”通行證,還可以博得各國消費者的好感,有利于開辟新的市場;
(4)開創新的業務。企業在環境經營中所運用的新技術可能會在環保領域開辟出新的業務,成為一個新的盈利點。如日本的鋼鐵公司就運用廢塑料循環技術開辟了新的業務,創造了巨大收益。
四、啟示
我國人均資源量較少,生態環境多樣而脆弱。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資源的供求矛盾越來越激烈,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我國政府已意識到可持續發展對于國家未來的重要意義,推出了一系列法律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我國公民的環境意識也在不斷提高,環保公益活動也在不斷增多,企業開展環境經營的條件也逐漸開始成熟。如今,解決生態問題與企業發展之間的矛盾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任務。此外,環境經營因素在企業競爭力中的地位也越來越突出。我國的企業應該重視這種變化,加快經營模式的轉變,從戰略層面從新構建新的經營體系,確保企業健康發展,在長期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企業環境經營理念模式分析】相關文章:
企業經營戰略環境分析方法01-23
電商企業物流模式分析05-16
文化企業資本運營模式分析06-29
經典企業經營管理理念09-22
企業中的經營管理分析07-31
企業提升經營分析質量的方法02-27
華為的經營理念08-08
企業管理溝通的溝通渠道模式分析12-27
互聯網+物流企業運營模式分析10-04
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新理念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