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創業教育問題
創業教育不僅僅向學生傳授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其核心目標是著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創業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著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創業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培養大批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拔尖人才。
是什么拖住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腳步?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不言而喻。為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政府提出創業帶動就業的思路,鼓勵畢業生積極創業。2014年12月,教育部發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另外,教育部還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面向全體大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
隨著高校創業教育逐年開展推進,取得成就的同時也暴露出一系列不容回避的問題,本文從五個方面分析當前高校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困境。
創業教育不是職業技能培訓或創辦企業前的輔導,不同于以創業開辦公司為目的創業培訓。創業教育不僅僅向學生傳授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其核心目標是著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創業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著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創業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培養大批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拔尖人才。
一、高校創業教育師資數量不足,水平有限。
作為新興的教學科目,高校中一直沒有創業教育學科,自然也沒有“創業教育系”畢業生當創業教師。創業教師只能由其他學科出身的人擔任。近年來經過多方努力,特別是KAB創業教育項目落戶中國高校以來,已經初步形成了幾千人的創業教師隊伍。但是,這批創業師資的培訓周期普遍較短,自身缺乏創業實踐經歷,除極少數優秀人才外,多數教師采用純知識講授方式,缺少實踐中的真知灼見,難免“紙上談兵”。
經管類或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創業教師雖然受過較為系統經濟學科教育,也很少有自己獨立創業的。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張玉利教授認為,工商管理課程體系主要是針對大企業的管理實踐進行總結、提煉和升華,而創辦新企業、小企業和運營一家大企業是不一樣的。由此可見,從經管類教師成為合格的創業師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專門的培訓和實踐歷練。
那么,請校外的企業家擔任創業師資行嗎?美國等開展創業教育比較成功的國家就是聘請了大量企業界人士來高,F身說法,極大地彌補了專業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陷,這種做法非常值得借鑒。但是,也要看到,企業家創業師資也有他們的軟肋:他們工作繁忙,應酬不斷,已經是超負荷運轉,要求他們承擔太多的課程有些強人所難。多數情況下,是請他們做一次二三個小時的報告,概略地講講自己的創業經歷和提煉總結出來的一些人生感受,很難靜下心來花時間備課,系統規劃講授內容,往往隨意性比較大。
二、高校創業課程體系建設乏力。
當前高校創業教育普遍存在著課程設置不靈活,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相脫節、課程內容單一等問題,特別是當前使用的創業教材多是脫胎于國外的教育體系,針對中國文化、學校特色進行系統研究和修訂得不夠,“水土不服”的問題比較突出。即便有些高校自行開發了一些創業教材,也由于缺乏對創業教育內容及其課程的深入研究、缺乏系統的創業經驗與相關專業理論的整合和凝煉,其內容顯得孤立、零散、單薄,缺乏系統性、層次性、可操作性,課程數量和內容遠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成為制約高校創業教育深入發展的瓶頸。
特別是缺乏恰當的案例教學資源。眾所周知,MBA課程歷來提倡案例化教學,創業教育也是如此。表面看來,充斥于電視欄目和各類媒體的“財富故事”創業案例隨處可見,但是這些出自媒體記者之手的案例往往難以反映真實的創業過程。因為,除極少數專業的財經類記者外,案例采寫者普遍缺乏創業方面的親身經歷,也不具備系統的創業知識,無法呈現創業活動本身的關鍵要素,諸如選項時的市場調研,競爭對手的綜合實力,創業者與項目相匹配的自身能力和資源優勢,創業團隊的構成,特別是領導層內部的股權協議,以及經營管理的制度建設和市場開拓過程中的各類談判、決策等,往往體現不出來。進而導致難以實施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體驗式教學,難以向學生直觀、生動地展示成功創業者的精神、方法、過程和規律,難以啟發學生的創業思路,拓寬創業視野。
三、創業教育停滯于課堂教學環節,創業實踐嚴重不足。
創業實踐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創業教育實效的基本途徑,也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創業目標和價值取向,全面提升學生的交往能力、心理承受力、談判能力等綜合素質。但是,目前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往往停留在課堂教學上,即使邀請企業家作創業主題報告,現場倒是轟轟烈烈,但缺乏持續性的作用,充其量僅僅是表面化、情緒化的教育,很難在大學生中形成持久的積聚效應,導致所謂“心雖已遠,身卻未動”,激情有余,功力不足。
同時,很多人理解的實踐環節也主要是開展創業計劃書競賽和創業模擬軟件的操作。而當前各類創業模擬軟件同樣受制于國內創業教育研究層次,多數模擬操作的流程僅僅是對如何注冊公司、如何報稅以及公司固有的一些常規運作內容的機械模仿,很難動態地反映真實創業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實際問題,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當然,也有部分高校領導比較重視創業實踐環節,建立了本校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器,以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創辦、經營商業企業或科技公司,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發明成果轉讓和孵化,開展公司商務實際操作,對本校創業教育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受制于資金投入,場地條件和專業的局限,多數學生往往難以參與到這種富有實效的創業實踐當中。
四、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本身教育作用存在局限。
正如清華大學雷家骕教授所說,創業計劃大賽作為一個實踐平臺,除了可以加深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同時也能使學生積累創業所需的經驗素質和社會網絡資源。然而,有關調查顯示,曾經多次參加創業計劃競賽的學生僅有3.5%,參加過一次的占11.3%,有85.2%的受訪者表示未曾參加過這樣的活動。可見,絕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參與到創業計劃大賽中來。
同時,針對大學生參賽者的此類創業計劃大賽本身也存在著“重技術,輕商業”的缺陷:由于對創業計劃書主旨在認識的偏頗,大家往往片面強調項目的技術先進性,甚至有些評審專家也比較青睞技術上具有明顯優勢的作品。問題在于,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創業計劃書是“假借”本校教授的尖端科研成果來參賽的。事實上,具有極高含金量,市場潛力巨大的新開發的技術成果是不可能完全交給初出茅廬、尚不諳世事的大學生們來實操的。這一點已經成了“皇帝的新衣”,大家心知肚明,默認了這種現象。但是,如果過于看重項目本身的技術優勢,似乎偏離了創業大賽的宗旨——不是著眼于商業模式的創新,營銷策劃市場開拓,而是極盡所能,用大量篇幅來證明項目的先進性,不厭其煩地列舉國際國內相關行業的對比數據,一再強調產品的性價比遠遠超市場同類產品,只要這樣的好產品面市,消費者一定蜂擁而上,市場占有率唾手可得。相對而言,沒能搞到假托參賽高科技項目的參賽學生,即使表現出優異的商業運營綜合水準,也往往不能取得好名次。
五、創業成功率低導致創業教育積極性不高。
調查顯示,近年來,全國大學生每年選擇創業的比例為5%左右,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占這5%中的4%,而廣東的成功率只有1%?傮w而言,全國大學生創業平均成功率占這5%中的3%。很多人因此認為,在高校廣泛開展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不大。去年教育部正式下發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提出“高校應面向全體學生單獨開設‘創業基礎’必修課”。但是,時至今日,各地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積極性仍然冷熱不均。據不完全調查,除個別省份積極響應外,仍有很多高校處于觀望狀態,尚未大面積落實開設創業必修課的工作。有人認為:“創業不就是教人怎么做生意嗎?”
其實,高校創業教育不能等同于以創業開公司為目的創業培訓。高校創業教育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其核心目標是培養大批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拔尖人才,而不是職業技能培訓或創辦企業前的輔導。教育部的文件明確要求“著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創業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著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創業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我們應該端正觀念,不能因噎廢食、急功近利地看待高校創業教育。隨著國家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創業教育中的五大難題一定能得到逐步解決。
【大學生創業教育問題】相關文章:
大學生創業02-24
大學生創業落實創業計劃的步驟09-15
大學生創業貸款11-20
大學生創業指導11-22
大學生創業計劃【經典】08-23
大學生創業推薦11-22
對大學生創業的認識06-28
大學生創業計劃06-10
高校開展創業教育 引導大學生創業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