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析地理、歷史課堂教學知識的聯系
論文關鍵詞:地理課堂;歷史知識;聯系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如何將建構主義原則很好地融入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地理和歷史兩門課程可以相互補充,使得原本枯燥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
在中學階段,我們常常把歷史、地理并稱為“史地”,大多數學校的教研組也都把歷史教師與地理教師歸為一組。在大學里,歷史專業里往往有個歷史地理學。由此可見,史地并不分家,兩者有著緊密的聯系。
地理在中學階段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融自然學科與社會學科于一體,所以,如果地理教師在講課中能融會貫通,旁征博引,以地理教學內容為主導,給同學們引人適當的歷史知識,有意穿插一些有意思的歷史故事,不但能培養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深化教學內容,更使得一堂課變得生動有趣,內容深刻。
想要達到以上目標,教師起碼在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做到認真細致:
(1)備課。在遇到教學內容需要用歷史知識補充時,課前一定要查閱資料,找出史實。同時要注意如何將找到的史實與地理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然在講課時,你會發現史實與教學內容是“兩張皮”,變成一個“四不像”,這樣反倒變得事倍功半了。
例如在講中國地理的首都北京的時候,最開始會用北京的曾用名引人這一課,以加深學生對北京城悠久歷史的體會,實際上這是一個很自然的融合。我可以告訴同學們北京城在西周稱薊城,再給他們解釋“薊”字的含義:它是一種開花的草本植物。也就是說,當西周的鎬京雄霸一時的時候,薊也不過是一個開滿野花的小鎮而已。隨著歷史的推移,薊成為燕國的國都,以后成為金、元、明、清各朝代的首都,這其中有時間的話又可穿插燕王朱棣修建北京城的一段史實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所以這樣看來,在地理課堂上引用歷史內容十分必要。接下來在講述北京城的變遷及規劃時,又要提到古代城市規劃的相關內容。因為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與北京有很大的相似點,所以可將西安與北京對比著講,例如可適當告訴學生當時隋長安城選址與規劃等,這樣可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北京城為什么會如此建造,歷史上幾次大變遷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2)情境式教學。關于情境式教學相信不用解釋大家也已經非常清楚了,但實際上,把學習看成是情境化的活動,這種觀點的核心特征是一個我們稱為合法理的周邊參與過程(或叫“合法的邊緣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無可避免要加人由其他成員組成的社群,這些新加人者如果要掌握所屬社群的知識,便要逐步全面參與到活動當中去,而對于地理教學來說,教師的語言刺激是激發學生討論的重要環節,而穿插的歷史知識往往會引起學生的激烈討論。
在講述人類的居住地—聚落的時候,是要解釋清楚聚落的形成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的。這時就可以以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為例,這個知識點學生剛剛在歷史課上學過,甚至有很多同學都去過半坡,效果應該非常好。然后我會告訴他們半坡村的旁邊有一條滬河,既滿足了人們喝水、灌溉、捕魚的需要,還使得當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適于早期的農業生產,形成聚落。我還會提到,在半坡發現了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這一切都有利于學生理解人類早期聚落的形成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實際上,地理教學與歷史教學的教學愿景是十分相似的,教地理的希望教什么地方就帶領學生去實地考察;教歷史的希望有個時光機讓時間倒流或者直接把課堂搬到博物館里去,那么兩者無非是想讓學生從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把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層面上去,所以兩者的相互貫通是可以達到雙贏的。
(3)我們在日常備課中積累了很多知識,關鍵在于及時運用,適當發揮。例如在講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時,我們通常會提到樓蘭古國的消亡,我可以給他們講述學術界的一種猜測:因為樓蘭古國人口過多,由于對周邊環境的破壞,土地沙化嚴重,在環境突然惡化的情況下,人們被迫放棄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但此時一個學生提了一個與課堂內容不太相關的問題:“為什么目前樓蘭發現的干尸大多數為女性?”我反問:“公交車上一般會給哪些人讓座?”學生說:“老、弱、病、殘、孕等!蔽艺f:“這就對了,男人都跑光了,剩下的都是走不動的女人了!睂W生有所悟地點了點頭。所以我最后要說的是,積累再多,一定要用得恰如其分,不然就適得其反了。
【論析地理、歷史課堂教學知識的聯系】相關文章:
《周易》憂患意識論析05-09
論析關于消費異化的文化批判05-11
論析新時期勞動價值論的創新和發展04-27
論析技術社會消費的文化批判和重塑05-28
新時期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問題論析05-28
經驗主義、實在論和因果知識05-28
論知識型人才流動的個體動因06-06
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05-31
論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社會責任05-29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水平提升策略05-05